20171005 - 相遇為別離37個小孩的母親 唔准寄養小孩叫媽媽

標題:相遇為別離37個小孩的母親
唔准寄養小孩叫媽媽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孩子問:「我可以叫你媽媽嗎?」她總會回答:「不可以,我是姨姨。」袁羅美玲成為寄養家長13年來,已經照顧過37個孩子,每位都經過日夜共處,猶如親生小孩一樣。她現為緊急寄養家長,跟孩子的相處只有短短6星期。教養方法了得的她,深得寄養孩子喜愛,但她從不肯讓孩子當自己是親人,因為她明白寄養只是一個過程,在中秋節慶團圓的日子,她最大的心願,是幫助孩子回去屬於自己的家。
記者:陳麗賢 攝影:周志堅 剪接:魏利民

袁太是許多人眼中的幸福師奶:19歲結婚,老公是電器?老闆;21歲生兒育女,一對仔女懂事乖巧。但是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她,總是格外體察別人的不幸。偶然聽到佛教教友的分享,令她決心在子女出身後,重新擔起媽媽的責任:「聽到寄養孩子有單親的、無父無母的,或是很有需要的,所以我很想幫助他們。」2004年開始提供長期寄養服務,當時社工轉介兩位讀小學的女孩,一轉眼便足足照顧了六年。其間,她更趁孩子上學的空檔時間做義工,到屯門醫院及青山醫院幫病人剪頭髮。在醫院她察覺到小孩不時無人照料,啟發了她走到更前線:「他們媽媽生病,家裡沒人可以照顧。剛好我的小孩快離家,就嘗試由長期轉做緊急。」

緊急寄養即是指為18歲以下、因家庭發生突發或緊急事故而缺乏父母照顧的兒童,提供即時及短期的家庭式住宿照顧服務。袁太認為對家長有一定挑戰:「一轉來緊急,社工也不知道孩子之前發生何事,有甚麼行為等等,全都靠我們自己摸索。」不過袁太育兒經驗豐富,處變不驚,早上接到電話,下午就接孩子回家:「我們接收的小朋友,別說做功課,連飯都沒得食,衣服很骯髒。」

面對家中突如其來的衝擊,很多小孩生理、心理均不穩定。例如曾經有位女童的媽媽突然入獄,袁太接過孩子後,首先要安慰她:「告訴她媽媽很快便回來,我們一定要忍耐一下。」雖然緊急寄養家長照顧孩子不多於6星期,但也不會忽略教導。袁太的教導方式之一是寫日記:「告訴他要守規矩,將他的行為寫下來。好的行為寫給他看;不好的也會告訴他,讓他自己去改正。」做到賞罰分明,還要給小朋友進步的動力。袁太設有「糖水時間」,讓小朋友自選甜品,逗得他們自動自覺變乖起來。

小朋友感受到不止三餐一宿,還有這對臨時父母的關懷,不知不覺就當他們是真正親人。袁太曾經照顧過一位被父母遺棄的獨臂孩子,臨走前說過令她一生難忘的話:「你是我永遠的媽媽。」然而,袁太知道他日孩子會與家人團聚,或者獲得其他長期住宿服務,因此總會糾正:「我是姨姨。」只望離別時彼此不會太傷心。愛子之情無法宣之於口,惟有化為文字,寫成37本日記送給小朋友。希望日後孩子翻看,可以見證自己的改變:「以前我在姨姨家中是怎樣呢?原來很頑皮。想起也是快樂的。」即使只是一時的家人,但亦可以是一輩子朋友。

目前全港提供寄養服務的機構有11間,提供緊急寄養服務的機構則有4間: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香港家庭福利會、保良局以及香港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為了支授寄養服務,社會福利署會為寄養家長提供寄養兒童生活津貼$4,884,及寄養家長服務獎勵金$2,442。而提供緊急寄養服務的寄養家長服務獎勵金則為$4,884。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港共有922名寄養兒童,887個已登記的寄養家庭,有需要的兒童尚未用盡1,070寄養服務名額,社會仍然需要更多有心人加入寄養行列。

如有興趣成為寄養家長,可向社會福利署中央寄養服務課查詢
電話﹕5732282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0號修頓中心22樓22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