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9 - 獨留一對子女在家 父母被捕

標題:獨留一對子女在家 父母被捕
報章:香港電台
網址:http://hk.news.yahoo.com/%E7%8D%A8%E7%95%99-%E5%B0%8D%E5%AD%90%E5%A5%B3%E5%9C%A8%E5%AE%B6-%E7%88%B6%E6%AF%8D%E8%A2%AB%E6%8D%95-123400877.html



一對父母涉嫌獨留一對分別只有1歲和4歲的子女在家中被捕。

上午11時許,警方接報指,灣仔軒尼詩道275號一單位傳出小朋友哭聲,到場後發現屋內有兩名小童,他們沒有受傷。

警方將兩人送院檢查,事後聯絡到他們父母,兩人涉嫌對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被捕,正被扣查。



20121221 - 外傭門前失兩歲童 鯉景灣惹拐帶疑雲

標題:外傭門前失兩歲童 鯉景灣惹拐帶疑雲
報章:太陽報

本港近日不時流傳拐帶兒童的消息,叫家長人心惶惶。西灣河鯉景灣近日更有家門前拐帶疑雲,有外籍傭工帶同約兩歲少主返至位於十七樓家門時,女傭先行入屋,轉眼失去少主蹤影,幸在保安員協助下,終在八樓梯間尋回少主。有家長懷疑幼兒是被人抱走不遂,才被遺棄梯間;不過大廈保安部指是幼兒自行落樓,不涉拐帶成分。

保安稱自行落樓

有居於鯉景灣的市民表示,家中女傭最近從一名媽媽的口中得悉,其所聘外籍女傭帶同年約兩歲的幼兒返回十七樓家中時,女傭先將載滿物品的嬰兒車推入屋中,而少主則站於門外等候,豈料女傭轉身出來已不見少主蹤影,立即下樓向保安員求助。保安員翻看閉路電視無果,後來終於在八樓梯間尋回幼兒。

由於兩歲幼兒步履不穩,亦應沒有足夠氣力推開後樓梯的防煙門,因此有人懷疑是有「拐子佬」抱走幼兒,逃走期間發現難以脫身,遂把幼兒遺棄梯間。不過,鯉景灣的保安部職員卻指,事件純屬走失兒童,不涉拐帶成分,相信是外傭一時不察,才讓該名幼兒自行走到樓下。

20121213 - 慈善團體免稅資格 10年撤909個

標題:迷煙拐子佬 屯門擄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1213/00174_001.html


港鐵驚現迷煙拐子佬!一名六歲小學男生日前由母親接放學後,在港鐵西鐵線屯門站入閘,其母因八達通卡失靈往客務中心求助,男童則獨自在大堂等候,就在母子短暫分開數分鐘期間,一名陌生男子隨即向男童埋身搭訕,並遞上一支噴出陣陣煙霧的手提電風扇,且乘機拖走當時神志迷糊的男童,幸母親目睹大喝追趕,及時衝入閘「搶回」兒子,可疑男則拔足衝閘逃去。男童一度「斷片」,母親隨即通知校方,並向警方學校聯絡主任報告事件,案件由屯門警區重案組跟進調查。校方昨日在早會提醒學生切勿跟隨陌生人走。

事發於本周一(十日)下午約三時四十五分放學時間,一名就讀於屯門區直資學校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的六歲男生,放學後由母親陪同乘搭西鐵,母子到達屯門站後,兒子先入閘,但母親因八達通失靈而未能成功入閘,惟有先着已入閘的兒子在閘內等待她,男童其後在附近便利店外邊看東西邊等待。

此時,男童母親目睹一名年約卅至四十歲的陌生男子走近其兒子,與其子傾談,又向他遞上一個手提電風扇,期間有「煙霧」隨電風扇飄出,陌生男子隨即緊握其子的手,狀似要帶走他。男童母親大吃一驚,高聲尖叫並即衝入閘喝停該陌生男子,該陌生男子即放開手,慌忙衝出閘逃去無蹤。

兒子呆滯 忘記發生何事

據悉,男童母親緊張地詢問兒子發生何事,發現其子當時顯得神志迷茫呆滯,她要大聲叫喊,其子才有所回應,但其子稱不知道發生甚麼事,母親立即離開現場,並通知兒子就讀的學校。有該校家長近日將事件的來龍去脈,透過互聯網討論區及手機廣傳,提醒其他家長要提高警惕及小心拐帶。

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校長張志鴻接受本報查詢時證實,校方已收到家長通知指兒子於本周一放學時間,在西鐵線屯門站懷疑遭陌生男子拐帶,亦得悉該名家長經已報警。他指校方已即時通知警方學校聯絡主任,並已於昨日早會上,特別提醒全校學生切勿跟隨陌生人走。不過,張志鴻指,由於事件現階段只屬懷疑拐帶個案,而警方亦正調查,為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校方暫未向家長發通告,但當有家長致電查詢,校方亦會建議家長提高警覺。

重案組接手 警加強巡邏

警方發言人表示,屯門警區警民關係組人員昨從網上得悉有關事件後,已主動與有關學校聯絡,亦透過學校聯絡有關家長。該名家長報稱其六歲兒子於本月十日下午約三時四十五分在港鐵屯門站內等候她期間,一名可疑男子走近與其兒子談話,並拉他的手,該家長見狀喝止,該男子離去。屯門警區十分重視案件,現由屯門警區重案組跟進調查,暫列作「求警調查」處理。警方會加強巡邏,屯門警區警民關係組人員亦已提醒有關學校,多加留意可疑人士,並呼籲市民如發現有可疑人士或就上述事件有任何資料提供,可致電與調查人員聯絡。




標題:屢爆驚魂家長提心吊膽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1213/00176_002.html


本港近年多次發生拐子佬、拐子婆驚魂,最近一宗在上月十八日,大埔一間幼稚園五歲女童,由母親陪同在尖東科學館參觀期間,女童險被一名內地婦強行拖走,女童大喊「媽媽!媽媽!」拐子婆即邊拖着女童邊說「行快啲!行快啲!」家長立即上前喝止及抱回女兒,對方見事敗拔足逃走。警方主動聯絡學校及家長了解情況,並翻看科學館閉路電視,發現懷疑拐子婆本身帶着另一女童,兩女童衣着相似,不排除有人「拖錯女」引發誤會。

「無晒反抗 好得人驚」

雖然至今多是有驚無險,但香港家長聯會會長李偲嫣提醒家長,偕同子女外出時,必須時刻保持警覺,因剎那疏忽,或會造成極大遺憾。

李偲嫣表示,近月接二連三發生懷疑拐帶學童事件,為家長造成極大恐慌。她形容,這類突發性的拐帶兒童事件,令家長終日提心吊膽,「只係幾分鐘就令小朋友迷迷糊糊,無晒反抗能力,好得人驚,可能係迷魂煙」。她促請警方盡快調查懷疑拐帶事件的真相,同時建議全港學校就近期發生的懷疑拐帶案,向家長派發通告加以提醒。

今年三月喇沙小學向家長發出「重要通告」,指三名低年級學生遭疑似拐子佬的陌生人游說誘騙往其他地方,幸好學生機警拒絕才不致發生意外,警方亦派重案組調查。另外,今年六月,深水埗一間中學發生綁架騙案,有騙徒趁學生外出午膳時,致電兩名家長訛稱擄走其子及勒索贖金,事後證實學生無恙。

20121211 - 貧窮線明年初步制訂

標題:貧窮線明年初步制訂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1211/00176_020.html

港府重設的扶貧委員會昨召開首次會議,為本港訂立首個貧窮線展開研究及討論。特首梁振英指出,本港貧窮問題積存已久,已演變成社會公義及政治問題,有必要透過訂立貧窮線協助當局制訂政策解決貧窮問題,預計明年內會擬定初步方案。委員會亦計劃每月落區一次接觸不同群體,並透過設立網站,聽取及收集市民意見。

梁振英昨在會議前指出,解決貧窮問題是港府未來五大工作範疇之一,認為本港貧窮問題積存已久,涵蓋層面包括在職、老年及兒童貧窮等,問題複雜廣闊,亦已演變成社會公義及政治問題。他指本港有需要制訂貧窮線,以較科學方法去了解香港貧窮情況,亦可從而制訂紓緩貧窮的政策及方向,透過港府與社會的配合以解決問題。

文件包括CY政綱

因應提供予委員的文件中包括梁振英的扶貧競選政綱,引起部分委員疑慮。身兼委員會主席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解釋指,有關資料只供委員參考,並非為委員會工作設限,亦並非在政綱以外未有提及的範圍便不能探討。

委員會昨初步討論訂立貧窮線,包括檢視現行採用的貧窮指標及參考外國經驗和做法,認同貧窮線可作為量度貧窮情況和評估扶貧政策成效的工具,但由於工作要深入研究,同意先由委員會轄下社會保障和退休保障專責小組先行研究,於明年內擬定初步方案,再交由委員會再作討論。

此外,委員會亦同意引入商界參與扶貧工作,並利用關愛基金向弱勢社群提供即時援助。委員會亦會延續籌備工作小組的地區探訪活動,稍後會每月落區一次接觸不同群體,並設立www.povertyrelief.gov.hk,由林鄭月娥及轄下六個專責小組主席會撰寫網誌,發表扶貧工作意見,並收集社會各界回響。

委員倡官商民三方合作

委員會轄下六個專責小組下月正式展開工作,委員會則每三個月召開一次大會,而立法會內務委員會轄下扶貧小組委員會今日亦就設立貧窮線召開公聽會,邀請七十五個團體表達意見。

委員田北辰認為,六個專責小組其中一個應與商界有關,透過官、商、民三方合作,才可真正做到跨代脫貧。另一委員何喜華認為,根據籌備小組地活探訪經驗,區訪有助了解貧窮問題,更能制訂切合市民需要的政策。

此外,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十多名成員昨趁扶委會會議到場請願,促請當局就全民退休保障進行諮詢,並提交設立全民退保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以保障長者退休生活。

20121211 - 伊院拮針求其 B女手腫險死

標題:伊院拮針求其 B女手腫險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1211/00176_035.html

「囡囡隻手一夜之間腫過氣球,好彩發現得早,唔係冇命!」伊利沙伯醫院被病人家長投訴護理馬虎,竟安排抽血員而非護士,為十九個月大的混血女嬰莉嘉吊鹽水。之後護士一直無再檢查,約四小時後莉嘉媽媽感覺女兒不妥,驚召護士,才發現應插入靜脈的針管走位,令生理鹽水流入肌肉,BB左手腫脹如「豬手」,呈可怕的紫藍色。院方強調,抽血員曾受訓,有兒科吊鹽水的實習經驗,又指醫護人員不時有檢查女嬰情況。

莉嘉(Angelicca Zana)上月廿七日起持續嘔吐,曾向私家醫生求醫,仍未好轉,父母遂於三日後帶她往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診斷為腸胃炎,轉至兒科留醫。由於她多日未有進食致脫水,醫生安排吊鹽水。媽媽尤吉小雪(Yukie-Suriati Kanilga)為中日荷混血兒,與土耳其丈夫婚後誕下莉嘉。她憶述,當晚有護理人員為女兒吊鹽水,先在其右手插針,多番嘗試也不成功,之後在左手找到血管可插針,但針管不久鬆脫,對方又再插針,並以紗布「重重包圍」莉嘉左手臂固定位置。

掌呈紫藍色皮膚爆裂

小雪見女兒吊鹽水後一小時內不停哭,表情痛苦,遂向一名護士求助,但對方只回覆︰「無事o架,唔包實會鬆」,並未有認真檢查。女兒持續呼喊,至晚上八時始沉沉入睡,「叫極都唔醒,好擔心出事」。另一名護士當晚約十時半才首次為莉嘉檢查,驚訝地發現她的左手掌至前臂位置嚴重腫脹致與成人手臂相若,立即解開紗布,赫見手掌已呈紫藍色,前臂皮膚甚至裂開滲出血水。

小雪哽咽說:「護士話吊鹽水唔應該包得咁實,之後醫生話好彩早發現,唔係三小時內會冇命!我聽完真係好嬲,醫人點可以靠彩數,人命嚟o架!見到女兒好心痛!」她又不滿,院方後來故意取走放在床尾的排板,不讓家人查看女兒病歷。

五日後證染諾如病毒

小雪表示,醫生之後未有提出特別治療方案,只囑家長每日自行為女兒搽創傷藥膏及定時按摩。至本月三日,醫院才派出一名創傷專科護士為莉嘉治療手部腫脹問題。五日收到化驗報告,確診莉嘉感染諾如病毒,轉至隔離病房。莉嘉情況漸好轉,八日出院。

小雪引述醫護人員指出,延誤發現莉嘉的針管走位,與人手嚴重不足有關,希望她能多加體諒。她憤言:「醫院唔夠人,點解要我哋承擔苦果?人手唔夠就推啲無經驗嘅人去處理病人,醫護人員又缺乏溝通,最終害咗小朋友同家長!」

伊院回覆指,女嬰因腸胃炎入住兒科病房,當晚安排打鹽水點滴輸送養分,由一名兒科抽血員負責。因女嬰血管細小,點滴外滲致手臂有傷口,當值醫生及護士已即時發現及處理。院方強調,女嬰沒有失去知覺,醫護人員不時有查看女嬰情況。

莉嘉受苦經過

11月30日

‧上午11時30分,莉嘉因嘔吐不止,父母帶往伊利沙伯醫院求醫。

‧下午6時30分,抽血員為莉嘉打鹽水點滴。

‧晚上7時30分,莉嘉不斷哭泣,表情痛苦,家長向護士查詢,但對方沒有為她檢查。

‧晚上10時30分,莉嘉吊鹽水後首次獲護士檢查,發現左前臂腫脹,手掌呈紫藍色。

12月1日

‧凌晨時分,醫生視察後囑家長自行為莉嘉搽創傷藥膏及定時按摩。

‧上午,莉嘉的排板被院方收走,母親尤吉小雪多次要求查看不果。

12月3日

‧醫院創傷專科護士治療莉嘉左手腫脹問題。

12月5日

‧化驗報告顯示莉嘉感染諾如病毒,轉至隔離病房。

12月8日

‧莉嘉出院。

資料來源︰綜合伊院及莉嘉媽媽

20121211 - 幼教界促落實15年免費教育

標題:幼教界促落實15年免費教育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11/18097666

【本報訊】梁振英在特首競選政綱提出的15年免費教育,至今只聞樓梯響,約200名幼兒教育界代表昨在一個論壇上,要求梁振英在新一份施政報告具體回應訴求。

強烈反對學券制

15年免費教育關注聯盟昨舉辦論壇,就政府全面資助幼兒教育提出8項建議,包括取消學券制、由政府全面資助半日制及全日制的非牟利學校、訂立薪酬架構等。聯盟建議將證書及文憑幼師的薪酬訂於總薪級表第9至20點、學位幼師訂於第12至23點,即約1.6萬元至3.4萬元。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主席甘秀雲稱,幼師薪酬遠比中、小教師低,建議屬務實方案。

聯盟邀請三大教育團體代表出席,教協總幹事葉建源稱,支持聯盟的建議,會在立法會內爭取政府支持。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也認為學券「幫倒忙」,應該取消。教聯會主席黃均瑜則稱,至今仍未有取代學券的更好方法及共識,應先優化學券,如加大其面額。多名出席的家長、教師及校長均表示強烈反對學券制,指優化學券是倒退的做法。校長謝巧玲指,不少學校已退出學券制,可見其失敗。家長葉先生不滿梁振英曾聲言上任後會「立即推行」15年免費教育,怒批他是「行騙長官」。

20121209 - 兒童遇家暴成年仍受困

標題:兒童遇家暴成年仍受困
報章:太陽報


一項調查顯示,約兩成受訪者的家庭曾發生家暴,當中八成更是不足十二歲便開始遭遇家暴;悲痛的遭遇令他們情緒、行為及人際關係等方面有影響,成年後仍受困擾。

城市大學早前以電話訪問五百多名市民,當中約一百人曾遭遇家暴,八成人不足十二歲便開始遭遇家暴;最常見包括大吼大叫辱罵、用硬物傷害他人身體、拳打腳踢、掌摑對方,趕對方出家門,互相毆鬥,甚至用刀恐嚇對方。但六成一被訪者指事發時完全沒人介入協助受虐者。城大亦邀請其中十二名曾經目睹家暴的被訪者作深入訪談,有受訪者表示,年幼時曾萌自殺念頭。另有人長大後有暴力傾向,對身邊人失去信任。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梁麗清建議社福機構及早介入處理兒童情緒問題;和諧之家總幹事陶后華盼政府增撥資源,為兒童提供更多情緒支援服務。



標題:學者倡關注家暴童感
報章:東方日報


中國人「家醜不出外傳」的觀念令遇上家庭暴力人士怯於求助,兒童成長更容易受到影響。一項調查顯示,約兩成受訪者的家庭曾發生家暴,當中八成更是在不足十二歲便開始遭遇家暴;悲痛的遭遇令他們的情緒、行為及人際關係等方面有影響,成年後仍受困擾。學者建議前線社工及警察在處理家暴時,切勿漠視兒童感受,應給予適當情緒支持。

城市大學早前以電話訪問五百多名市民,當中約一百人曾遭遇家暴,八成人不足十二歲便開始遭遇家暴;而最常見的暴力行為包括大吼大叫辱罵、用硬物傷害他人身體、拳打腳踢對方、掌摑對方、趕對方出家門、互相毆鬥,甚至用刀恐嚇對方。但六成一被訪者指事發時完全沒有人介入協助受虐者。

不願回家 易萌死念

城大亦邀請其中十二名曾經目睹家暴的被訪者作深入訪談,有受訪者表示,年幼時曾萌自殺念頭,亦有人放學後寧在寓所樓下呆坐而不願回家。另有長大後仍受影響,有暴力傾向,對身邊人失去信任。

另外,和諧之家去年九月迄今共為二千多名學童提供情緒教育服務,同時向學童作「目睹家暴辨識評估」,發現當中五成七人曾遇父母吵架,一成六人遇父母打架,兩成一人會因而感到受傷害。另有約一成學童經常被父母打罵,兩成四人曾獨留家中。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梁麗清認為,社會向來視家庭暴力為平常家事,令部分在暴力家庭中成長的兒童處於長期被忽略的處境,成長時缺乏關懷而變得孤僻和反叛,甚至有暴力行為。她建議社福機構應及早介入,以處理兒童情緒問題;和諧之家總幹事陶后華希望政府增撥資源,為在學兒童提供更多情緒支援服務。



20121116 - 家長注意!罵兒涉虐兒

標題:家長注意!罵兒涉虐兒
報章:家長注意!罵兒涉虐兒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1116/00176_057.html


「你無用o架!生舊叉燒好過生你!」是不少家長管教子女的口頭禪,但原來有機會對兒童構成心理虐待。防止虐待兒童會上年度共接獲三百零五宗懷疑虐兒個案,當中近五成屬身體虐待,心理虐待的個案雖佔一成四,但升幅顯著,當中包括重複性恐嚇導致心理受影響等,數字較一○至一一年度大增近七成。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指,心理虐待難以識別,數字只是冰山一角,認為不少家長不察覺言語的傷害性,以為只是「為佢好」,實質會帶來反效果。

防止虐待兒童會昨公布上年度共接獲八百一十一宗熱線舉報及查詢,較十年前的七百三十六宗上升約一成,當中有三百零五宗屬懷疑虐兒個案,合共涉及三百七十五名懷疑施虐者,當中以父母佔大多數。

機構發現三百零五宗懷疑虐兒個案,身體虐待比例最高,佔整體四成九,次是疏忽照顧,有四十四宗。不過,升幅最為顯著的是心理虐待個案,上年度多達四十二宗,較一○至一一年度的廿五宗大增。另外,最為社會關注的性侵犯個案亦有三十二宗,佔整體一成一。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指,心理虐待非常困難識別及界定,認為數字只是冰山一角,「你無用o架、唔要你呀,呢啲說話可能令兒童覺得自己真係無價值,有啲甚至過咗幾年先出現行為偏差,精神恍惚、突然打人咁。」何愛珠表示,不少家長並不察覺言語會傷害兒童心靈,以為只是管教子女,實質造成傷害。

兒童被虐個案驟增

兒童被虐情況有上升趨勢,機構更發現小學生被虐的情況最為嚴重,上年度八百一十一宗舉報,共涉及六百零六名兒童,當中逾四成的年齡僅為六至十一歲。

何愛珠指考試期間是兒童被虐的「高峰期」,「現時不少家長對子女有過高期望,經濟唔好嘅希望仔女可以讀到書,經濟好嘅又安排好多活動畀佢哋,但子女未必承受到。」建議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加強年輕父母、單親家長等照顧家庭的能力,同時檢討現時有關保護兒童的法例。





20121111 - 善導會兩巨頭 豪花公帑月月出埠

標題:善導會兩巨頭 豪花公帑月月出埠
報章:蘋果日報


年獲億元公帑資助、幫釋囚更生的香港善導會爆出醜聞,男女正副總幹事外訪頻繁,五個月內以公費遊盡巴西、英國及北京;又以考察為名,到韓國洽談麪館專營權,聲稱辦社企協助釋囚就業,可是入職要求懂英文,被指難助釋囚就業。女副總幹事更獲度身訂做新職位升職加薪。立法會議員質疑善導會管理層誠信,促社署和審計署介入調查管理及賬目問題。

善導會網站歡迎義工隨時加入,聲稱有定期培訓活動;記者9月底到該會慈雲山樂天倫中心報名,又透過電話和電郵向義工服務部報名,但一直不獲回覆,石沉大海。該會10月在沙田港鐵站B出口外辦街頭募捐活動,根據網上資料,活動每周兩次,時間為下午1至7時;記者在10月4日下午1時到場,卻不見人影,即時上網翻查資料,發現時間改成上午10時至下午1時半。

記者在10月12日街頭募捐日再到場,發現時間又轉為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募捐當日中午12時半才有員工到場。有員工向本報透露,這些街頭募捐活動只是「形象包裝」,管理層未顧及前線人員工作量,結果名不副實,「前線為咗服務對象已忙到嘔,根本就做唔到呢啲搞作。」

向韓國麪館洽專營權

會方活動虛張聲勢,高層外訪卻不間斷。會方2010年資料顯示,管理層4月先訪巴西、6月再到英國、8月則赴北京,聖誕前到廣州考察,據知短線團更幾乎每月出發。這些外訪團由該會正副總幹事輪流帶團,巴西和北京之旅更二人齊齊上陣,巴西之行更只得二人同行,而這些外訪團涉及多少開支,全沒公開。

男總幹事吳宏增與女副總幹事李淑慧似乎很熱衷出埠考察,今年以會方轄下社會企業明朗服務之名,兩度到韓國。

據悉,身兼明朗總經理的李淑慧,向韓國連鎖麪館Chef's Noodle洽購專營權,擬在香港開店,以社企形式運作,聲稱協助更生人士就業。

雙方在7月底完成協商,麪館將於本年底在灣仔開業,李稍後會再出團,與獲聘員工到韓國一星期學煮麪;有善導會員工質疑,為何勞民傷財搞跨國企業,「香港冇食肆咩?仲要畀加盟費(牌照費)同人拆賬?」未開張的麪館本年8月刊登招聘廣告,除洗碗工外,總廚和侍應等職位也要有一定中英文讀寫能力,要求比麥當勞還高。社區組織協會指釋囚一般學歷低,入職要求懂英文是強人所難。

總幹事吳宏增聲稱與副總幹事同行考察,是獲會方董事指派或外國機構邀請出席,強調其他員工也不時到外國培訓,非高層專利。

而購入專營權開辦韓國麪館是經深思熟慮,因社企要多元化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給更生人士,但他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公開專營權費用及投資金額。至於募捐活動臨時取消,吳宏增辯稱因員工繁忙所致,又指因未定義工培訓期,才疏於處理義工報名,為此致歉。

有份到韓國洽麪館專營權的善導會執委、明朗董事會主席王則左稱,韓國麪館有與社企合作經驗,故選擇與其合作,又表示李淑慧獲升職經執委和董事同意;至於做麪店生意是否有虧本風險,他說,「所有機構都有改善空間」。

「交代開支非吹毛求疵」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不接受活動造假的解釋,質疑管理層誠信有負公眾期望,認為社署和審計署應介入,重新檢視獲公帑資助的機構,有否確切履行服務。

社會工作者聯會會長張國柱,也認為社福機構應全面公開行政支出,以洽談專營權開麪店為例,若不公開賬目,公眾難以監察投資能否回本及是否善用款項,「外訪唔等於工作,叫佢交代開支非吹毛求疵。點解正副總幹事要一齊去,係咪真係有必要?」

善導會管理七宗罪
•正副總幹事頻頻外訪,開支不明
•原為業務總監的李淑慧,被指獲度身訂做增設副總幹事升職加薪,沒有公開招聘
•薪酬福利肥上瘦下
•不找本地食肆合作辦社企,反遠赴韓國洽購麪館專營權
•麪館入職要求懂英文,被質疑門檻高,難助釋囚就業
•義工招募只說不做
•街頭募捐時間表混亂,更臨時取消




標題:前線員工怒轟機構肥上瘦下
報章:蘋果日報


善導會獲政府一筆過撥款,資助按月發放,11/12年度獲約8,700萬元,薪酬和運作模式可自訂;不過多名前線員工表示,高層多年來肥上瘦下,李淑慧獲升職加薪,其副總幹事職位沒按慣例公開招聘,認為是為她度身訂做。

「借意加自己人工」

根據善導會在6月底發出的內部通訊,該會7月推出機制調整全體員工薪酬,並計劃增加中層管理職位「提升士氣」;同時宣佈把當時任職業務總監的李淑慧升為副總幹事,原本月薪達71,695元(公務員薪級點第40級)的她,加薪至78,010元(第42級),加幅8%,「新開高層職位,點解唔公開招聘?家吳宏增薪級都係高佢一級,都唔知佢(吳)會唔會又借意加自己人工。」

善導會管理層提出重組架構計劃,檢討各管理層職能和架構,有員工質疑背後目的,「佢哋透過呢個計劃增加職權,就順理成章申請加薪,一舉兩得。」

總幹事吳宏增解釋,會內原有兩名業務總監,其中一人08年退休,李要兼任其職務;架構重組後,會方服務分區由五個增至六個,李要負責其中兩個分區,職務日益繁重,加上她被凍薪多年,升職加薪合乎情理。他又說今次只是「升格」職位,不是新開設職位,故不需要公開招聘。

升遷程序毫不透明

可是有員工質疑,既然總監職務工作繁重,為何不由中層提升接替退休的總監,而把李升職,升遷程序毫不透明。

20121030 - 官:稍有人性者都不會袖手旁觀 餓死B母囚六年

標題:官:稍有人性者都不會袖手旁觀 餓死B母囚六年
報章:蘋果日報
日期:2012-10-30


先後為四個男人誕下五名子女的綜援婦,開稀奶粉餵養初生兒,令兒子出生僅三個月活活餓死。狠母早前被裁定虐兒罪成,自撰求情信聲望獲輕判。惟區域法院暫委法官彭中屏直指男嬰死前骨瘦如柴,「稍有人性者都不會袖手旁觀」,被告身為親母卻毫不在乎,至今仍諸般抵賴,歸咎於死者吸收不良。法官揚言絕不容忍這種違天背道的行為,遂重判她監禁六年。記者:楊家樂

現年32歲被告蘇淑儀在一頁薄薄的紙張上親撰求情信,未有提及死去的兒子,自稱經過深刻反省,「知道自己所犯錯誤,感到非常慚愧及內疚」,希望法庭體諒從輕法落,以便早日回家照顧一對年幼子女。

惟法官揚言本案是一宗極為殘忍的忽略兒童事件,被告意外懷孕後滿不在乎,既沒有進行產前檢查,甚至幾乎在家中產子。到男嬰出世,被告不但沒有餵養足量奶粉,令他長期營養不良,更從來不帶男嬰見醫護人員或接受疫苗注射,卻向負責社工謊稱已就醫。結果,死者由一個健康正常的嬰兒,變得骨瘦如柴、面貌恐怖。

至今不認罪 極力抵賴

法官認為,任何旁觀者目睹男嬰死前狀況,均會起惻隱之心,施以援手送院求醫,但被告身為死者親母卻坐視不理,何等殘忍,令人難以理解。被告生長在正常家庭,中三畢業後曾在餐飲業任職多年,至誕下第四子後停工改領綜援。她智力稍低,但並非弱智無知,亦能獨立生活,案發前後也無重大精神或心理問題,「除咗複雜嘅男女關係,被告冇乜特別之處」。她不但否認控罪,至今極力抵賴,甚至歸咎於死者吸收不良才致命。

法官指父母照顧年幼子女天經地義,故必須重罰不負責任的父母,又強調被告有再犯風險,建議社會福利署將來決定是否將暫住院舍的六歲三女及三歲四子交還被告撫養時,必須慎重考慮。

社署發言人表示,會積極跟進被告四名子女的福利需要,並與其親屬保持緊密聯繫,協助制訂長遠的照顧安排,確保他們的福祉得到保障。
案件編號:DCCC351/12




標題:餓死親兒母親被批行為違天背道
報章:星島日報
日期:2012-10-29


育有5名子女的32歲未婚母親,以稀釋奶粉餵3個月大幼子食用,令致男嬰長期營養不良,活活餓死,較早前被裁定疏忽照顧嬰孩罪名成立,今日在區域法院被判監6年。法官指判刑要有阻嚇性,社會絕不容忍違天背道的行為。

法官判刑時批評,32歲被告蘇淑儀的極之殘忍,是忽略兒童的行為,認為稍為有人性的人見到男嬰的情況,都不會袖手旁觀,何況是親生母親。法官又指,父母照顧子女是天經地義,所以認為對被告必須要被重刑,起阻嚇作用,絕對不容許這些違天背道的行為。

他又說,不接納被告指自己無知,看不到有任何減刑的理由,重判被告入獄6年。

案情指,32歲被告蘇淑儀於去年5月發現幼子沒有反應,送院後證實死亡。其幼子出生時,體重是正常的2.85公斤,但至同年5月死亡時,體重只有3.01公斤,是同齡嬰兒的一半。法醫報告指出,男嬰是因長時間營養不良而餓死。




標題:餓死B綜援婦罪成候懲
報章:星島日報
日期:2012-10-16


育有五子女的三十二歲未婚母親以稀釋奶粉餵食三個月大幼子,令男嬰長期營養不良終餓死,該名綜援婦昨被裁定疏忽照顧嬰孩罪名成立,主審暫委法官彭中屏直斥被告以男嬰天生消瘦作辯解荒謬絕倫,從男嬰遺照可見他骨瘦如柴,比第三世界飢餓兒童更甚,慘不忍睹,將她還柙至本月二十九日判刑。

在犯人欄聞悉虐兒罪成的單親母親蘇淑儀木無表情,只透過律師要求繼續保釋,以便每天如常到保良局探望子女,但遭法官下令即時收柙,以候被告背景及心理報告,和住保良局的三女及四子的報告。

彭官在判詞中指被告以智商低為辯護理由,但據心理專家表示,被告的智商雖低,但獨立生活能力相等十七歲另十一個月年紀的人,且被告中三畢業,曾在酒樓任侍應,長子及次子都由她獨立照顧至兩歲,三女及四子亦健康良好,顯見被告有能力照料子女。法官又指,被告遭檢控虐兒後才接受智商測試,質疑被告有可能假扮智障。

官懷疑被告扮智障

法官又指被告向警方的解釋含糊,前後矛盾,包括在警誡錄影時表示每次餵五匙奶粉,每日餵三至四次,但警方在嬰孩死後被告寓所檢走的半樽奶檢驗,發現奶粉量只及正常的六成;對於無為死者取出生紙,被告一時又說因未正式結婚,須付七百五十元費用,一時又說入境處要求作死者和父親做三千五百元費用的DNA測試,後來又改變說法稱因未能請假沒有驗DNA。

法官認為男嬰絕不可能一下子消瘦,被告每天照料兒子,不可能不知道他皮包骨,理應求醫,可見被告不在乎及罔顧兒子的情況,唯一的合理推論是被告明知向男嬰提供不足夠的食物。被告應清楚知道稀釋奶粉,必對男嬰構成不良影響,所以其行為是故意忽略,乃裁定虐兒罪成。

男嬰陳浩民去年二月八日出生,體重二點八五公斤(約六點三磅),同年五月五日送往瑪嘉烈醫院證實死亡,只重三點○一公斤(約六點六磅),為正常同齡嬰兒體重的一半,法醫報告指死因是無足夠食物供應而餓死。案件編號:區院刑事三五一──二○一二。




標題:3月大嬰餓死 遺照瘦如飢民 吃稀奶重6磅 官嘆「皮包骨」 母稱不覺有問題
報章:星島日報
日期:2012-09-20


四子之母再誕下小男嬰,富湊仔經驗的她眼見兒子不長肉不增磅,不但未讓他延醫,更涉嫌開稀奶粉餵育,小男嬰存活不足3月便餓死,身體瘦至皮包骨,其母昨日在區院否認故意疏忽照顧兒童受審,而去世時恍如飢民的男嬰遺照亦曝光。

五子之母 以為癡肥無產檢

女被告蘇淑儀(32歲)否認去年2月8日至5月5日,疏忽照顧親兒陳浩民。被告去年5月5日中午兩度餵奶,至黃昏發現事主手腳冰冷,趕忙送到寓所樓下葵涌石蔭路一醫務所求醫,醫生發現事主無反應立即報警,及將男嬰送院,惜返魂乏術。

被告被捕後向警方直言親兒不長肉,但她不覺有問題,「出世時已經好細粒,無懷疑佢有問題,亦無帶佢睇醫生」。被告三十出頭已五度生育,育嬰經驗豐富,她意外懷孕誕下涉案男嬰,卻未如以往做足檢查。她指「以為自己癡肥」而未做產前檢查,預產期前兩天兒子在家中出生,隨即送院檢查。

男嬰出生3天後出院,但自此沒有到母嬰健康院注射疫苗或檢查,皆因被告遲遲未為他領出生證明。被告向警方表示,「打去預約,母嬰健康院要求(事主)先領出世紙,否則收750元」,被告稱與黃姓女兒的生父未辦妥離婚手續,故與事主的生父陳建偉「無名有實」,一直只同居但未結婚。

無錢驗DNA 遲遲未領出世紙

入境處又要求被告、事主及生父測試DNA證明血緣,方獲發出世紙,「(驗DNA)要3800元,他(陳建偉)未出糧,我又未出綜援」。由於出世紙遲遲未領,被告因而未有帶事主往檢查或求醫。

事主雖然瘦弱,被告餵食的分量卻依舊,她每天準備6餐奶水給事主,事發前以150毫升水冲開5匙奶粉,較建議的8匙少。事主食用過度稀釋的奶水,長期「食唔夠」。專家證人屯門醫院兒科顧問醫生鄺毅山認為事主極度營養不良,弄至如斯瘦弱。

較同齡嬰輕一半 幾無脂肪

事主死時約3個月大,重3.01公斤(6.6磅),略重於出生時的2.85公斤,較一般同齡大男嬰標準體重6公斤(13.2磅)輕一半。法醫檢驗事主皮下脂肪所剩無幾,估計死於飢餓。照片所見事主去世時頭大身細,眼窩凹陷,眼球凸出,肋骨凸出,四肢瘦如柴,暫委法官彭中屏形容為「皮包骨」。
被告早前認罪,但當時處理案件的暫委法官謝沈智慧認為被告堅持按指示開奶,與承認的案情事實不符,故推翻被告答辯。案件今續。
【案件編號﹕DCCC351/12】




標題:不認稀釋奶水餵幼子 餓死嬰案母反口須重審
報章:星島日報
日期:2012-07-14


一名三個月大男嬰,遭育有五名子女的母親餓死,案件原定昨於區院判刑,但母親背景報告不承認自己餵稀釋奶水予幼子,只稱無替幼子領取出世紙,沒法送院救治。法官認為本案控罪基礎是餓死,與出世紙無關,人即使無出世紙也不會餓死,決定撤回她的認罪,將案件重新排期審理。

與三名男子共育有四子一女的女被告蘇淑儀(三十二歲),早前承認一項疏忽照顧兒童罪名,其只有三個月大的幼子陳浩民,死時「皮包骨」。由於被告反口,案件押後下周二重新排期審理。

根據法官早前為女被告提取的心理及精神報告指,領取六千三百元綜援為生的被告懷疑有智障問題,在自助及溝通能力上出現問題。
另被告背景報告否認被告有開稀奶粉餵哺死者,只聲稱她不願死者接受基因測試確認生父,加上無替死者領取綜援而缺錢,才無領取出世紙,無法將他送院接受治療。

死前曾嘔奶 無意識捱餓

辯方律師陶子健解釋,被告已依足了奶粉罐上的指示開奶,只是過程可能出錯,被告也知道死者在死前最後一段時間曾經嘔奶,卻無意識到死者捱餓。
陶重申被告無為死者領出世紙,是嚴重疏忽。

不過,主審暫委法官謝沈智慧卻氣得瞪怒眼,着辯方不要扯開話題,又指死者因瘦弱得無法吞食而嘔吐,徵狀如同厭食症患者一樣,而且被告是不可能察覺不到死者在捱餓。

法官強調,案中的男嬰的死因為餓死,並不是由於無出世紙,沒法做醫療檢查,致健康出問題而病死,因此在法律上無法接受被告早前的認罪,更斥責辯方律師:「連你都唔明白個問題,你點畀適當的法律意見予被告」,再着當值律師協助被告。

控罪指女被告於去年二月八日至五月五日,虐待或疏忽照顧她所看管的三個月大男死者陳浩民。驗屍報告指死者去年二月八日出生,出生時有二點八五千克重,但死時也僅重三點零一千克,較正常嬰兒輕一半,死因是沒有足夠食物供應而餓死。案件編號:區院刑事三五一——二○一二。



標題:母餓死B 慘過第三世界
報章:東方日報
日期:2012-07-04


年僅卅二歲已育有五名孩子的無業母親,眼見幼子出生後三個月只增磅一百六十克,仍不覺兒子太瘦,直至發現兒子無反應始將他送院救治,但男嬰已因營養不良而活活餓死。涉案母親昨日在區域法院承認疏忽照顧兒童罪,女法官謝沈智慧查看男嬰皮包骨的照片後怒不可遏,驚嘆「比第三世界的兒童更恐怖」,惟被告仍冷淡地稱覺得男嬰「無問題」,法官質疑她有精神問題,下令將她收押至本月十三日以待索閱精神、心理、背景及被告其他孩子的社會福利署報告才判刑。

被告蘇淑儀,昨承認於去年二月八日至五月五日期間,在照顧男嬰陳浩民時,給男嬰飲用比平常大幅稀釋奶水,令男嬰營養不良而死。被告過往並無任何刑事紀錄,辯方律師求情時辯稱,被告只是一時未有察覺浩民情況,當她發現情況有異,已即時帶浩民到診所求醫。律師又透露,被告領綜援維生,因未有為浩民領出世紙,令浩民未能得到綜援保障。

指幼子寧願睡覺也不想吃

法官謝沈智慧聽罷即質疑,被告身為五子之母,怎可能沒察覺兒子過分消瘦,又指正常嬰兒初生期間,每天應餵奶五至六次,而被告讓浩民飲用稀釋奶水,令浩民每天的食量可能不及正常嬰兒的一半;法官指,若被告沒有足夠金錢,可把兒子交社署接管或讓人收養,而不是把他活活餓死。

控方案情指,被告案發時住在葵涌區的劏房,與浩民等三名子女同住,被告的陳姓男友每周到被告住所兩至三天。浩民於去年二月八日出生時重二點八五公斤(約六點三磅),一直由被告照顧;去年四月十九日,一名社工造訪被告家,覺得浩民很瘦,被告稱每日餵浩民三至四餐、每次二百毫升的奶,社工叫被告加餐,被告卻稱浩民寧願睡覺也不想吃。

無領出世紙 無做身體檢查

同年五月五日,被告發現浩民沒有反應,帶他求診,浩民當日黃昏轉送瑪嘉烈醫院時已死亡。驗屍報告顯示,浩民死時僅重三點零一公斤(約六點六磅),是正常同齡嬰兒重量的一半。浩民的身體雖無近期損傷,但心、肝、脾、腎等器官已全部萎縮,他因沒有足夠食物以致餓死。

警方在被告家搜到奶瓶,發現瓶內的奶水是正常濃度的六成。兒科專家認為被告給浩民的奶水過稀,令浩民長期營養不良致死。被告接受警方問話時卻稱,有每隔四小時餵浩民一次,每次都會用五匙奶粉開奶,並每二至三星期喝畢一罐奶粉。惟警方發現,若依足被告所述分量,每罐奶粉應在十至十二天內喝完。浩民出生三月,未領取出世紙,亦無接受任何身體檢查及疫苗注射。


標題:察覺過瘦 社工早已提醒


社會福利署證實,案中被告因經濟及照顧子女問題,社署於○九年起已跟進其個案,據了解,個案社工事發前約兩星期曾到訪被告家,由於嬰兒當時正睡覺,身上蓋着被子並正吸吮奶嘴,社工為免吵醒嬰兒而未有掀被查看,單看嬰兒頭部只覺他面容瘦削,未發現異樣,遂叮囑被告要好好照顧及注意餵哺問題,詎料發生餓死嬰兒慘劇。

據了解,被告蘇淑儀因無力照顧五名孩子,經社署安排下,將長子交外婆照顧,次子入住兒童之家,餘下三名孩子則與被告及其男友同住,除幼子及男友外,被告與其餘四子女均領綜援。據了解,社工去年四月十九日家訪時,詳細了解被告的最新家庭狀況及曾視察正在睡覺的嬰兒,當時被告還向社工稱家庭狀況無問題,又說「BB好易湊」。

社署發言人證實,東葵涌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於○九年起跟進有關個案,不時進行面談及家訪了解需要,提供有關兒童照顧及經濟等支援。而事發後,社工已即時安排與被告同住的兩名子女接受院舍照顧,另兩名兒子繼續分別由外婆照顧及居住兒童之家。

正常體重每三月倍增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不評論個別事件,但指出,一般而言,本港初生嬰兒每三個月體重便增加一倍,若出生時重二點八公斤,三個月大便應重五點六公斤,即使攝取營養略少,每周仍應可增重二百多克。他指本地嬰兒每日建議喝奶量為每公斤體重一百五十毫升,即重約三公斤的嬰兒便需四百五十毫升,以每日餵奶四至五次計,即每次約用三安士奶粉。

他又指,若家長有按時帶嬰兒到母嬰健康院,護士應可察覺嬰兒體重是否異常,若嚴重過輕,多會轉介入院,並有專人了解其家庭環境是否有任何困難或無法照顧嬰兒等。若嬰兒持續喝奶不足,可能是餵奶或開奶方法不當,醫護人員一般會提供協助。


標題:見子皮包骨 被告稱無問題


女被告蘇淑儀只有三十出頭,卻已先後跟三名男子誕下四子一女,其中長子已十二歲。她昨日雖就幼子的死到法庭應訊,但在庭上一直表現得非常平靜,即使法官下令她觀看幼子「皮包骨」的照片時,她望了數秒,仍完全無動於衷,並望向法官說:「無問題啊!」法官見狀即回應一句:「Preposterous(荒謬)!」

五個子女三個爸

被告的衣着打扮一般,與一般卅來歲母親無異。辯方律師求情時透露,被告讀書至中三,曾任職侍應,她與一名前男友誕下兩子,現已分別十二及十歲,後與一黃姓男子結婚,誕下現年五歲的女兒;她與丈夫仍未正式離婚,又與現任男友誕下現年兩歲的兒子及死時僅三個月大的浩民。被告案發時與兩名幼子及女兒同住,每月領取六千三百元綜援亦只是包括她與女兒的生活費。

法官聽取求情期間,主動要求參看浩民的照片,法庭男書記從警方手上取得照片呈予法官之際偷看了一眼,即時面容扭曲。法官看了相片,激動地說:「這不可能一天內造成!」又說:「常人根本不可能察覺不出這孩子有問題。」惟在犯人欄的被告,即使看着法官向着律師多番質問,甚至大發雷霆,仍是那副愛理不理的冷漠表情。一名參與調查的警員在庭外透露,他接觸被告期間,亦未見被告流過眼淚。



標題:狠母稀奶餓死3月大男嬰 嬰兒「皮包骨」 官明言判囚
報章:明報
日期:2012-07-04


已先後與3名男子誕下4名子女的綜援婦,去年與現任男友再誕下2.85公斤(6.27磅)重的兒子,卻一直沒有申領出世紙,更餵哺開稀了的奶粉,3個月後婦人稱發現兒子不適入院,當時「皮包骨」的男嬰,體重僅比出生時重0.16公斤(約0.352磅)。狠母昨承認虐兒罪,同為人母的女法官「怒髮冠」,直斥其行為荒謬,明言將重囚。

32歲3段感情誕5子女

32歲蘇姓被告沒有案底,中三學歷,曾任職侍應,案發時無業。有4名胞妹的被告,20歲與當時男友育有兩子,現年分別12歲及10歲,但並非由被告照顧。
被告2005年與另一男子結婚,並再添一名女兒,現年5歲,兩人08年起分居。同年被告與30餘歲、當散工的現任陳姓男友相戀,再誕下現年3歲的兒子,兩人翌年租住葵涌百多呎房,領取6300元綜援維生,去年再誕下本案中男嬰。

社署發言人表示,東葵涌綜合家庭服務中心2009年起跟進被告個案,不時面談家訪,了解其福利需要,並提供兒童照顧及經濟等支援。另外,社工事發後已即時安排與被告同住的一女一子接受院舍照顧,其餘兩名兒子則繼續分別由外婆照顧及居住兒童之家。

入院前兩月 社工曾囑「餵多些」

據了解,社工去年4月中、即男嬰入院前2個月家訪,當時嬰兒在上熟睡,身體由被鋪包,雖然面形略瘦,但未見異樣,社工同時叮囑被告要照顧及餵哺嬰兒。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認為,如果個案重心是男嬰,社工可能是「睇漏眼」,但如果個案重心是母親,社工未能了解男嬰情實可理解。

稱無錢領出世紙 無打針無體檢

辯方求情時稱,被告一直不意識男嬰身體有異,只發現他有時嘔奶,案發時發現男嬰情惡劣,即致電診所帶他求醫。另外,被告稱因沒有錢,一直沒為男嬰申請出世紙。

暫委法官謝沈智慧表明長期監禁無可避免,將被告還押至本月13日判刑,索取背景、心理、精神及兩名子女的福利官報告。

案情透露,被告去年2月再與陳姓男友誕下男嬰,體重2.85公斤(6.27磅)。社署社工同年4月中家訪,發現男嬰太瘦,被告稱每日會餵他3至4次奶,每次200毫升。社工建議被告餵多些,但她指男嬰嗜睡,有時又拒絕進食。至5月5日傍晚6時半,被告帶男嬰到診所,醫生發現他沒有反應,情危殆,立即送往瑪嘉烈醫院急救,但男嬰已無心跳脈搏,搶救後同晚不治。

男友每周返家3次 少照顧子女

被告翌日被捕,警誡下改指男嬰出生後,每日會餵他飲6次奶,每隔4小時餵服2.5安士(約57毫升),但一直不知他是否肚餓。被告及後增加至5安士(142毫升),又稱有時於餐與餐之間會給他飲水,致其食慾減少。男嬰沒有出世紙,被告又沒有帶他打針及體檢。其陳姓男友每周會返家2至3次睡覺,但很少照顧兒女。政府化驗師證實,檢驗過被告家中檢取的奶,發現僅得正常奶的60%脂肪及65%蛋白質。兒科醫生估計男嬰長期營養不足,喝下被開稀的奶。


標題:被告表情平靜 母親法官更怒


已為人母的暫委法官謝沈智慧,昨聽取辯方求情時不時按捺不住,截斷律師發言,向被告瞪眼稱男嬰情「比第三世界兒童還要差」,又被告看看兒子皮包骨照片,質問她是否有感受。惟被告一直表情平靜,令謝官更怒不可遏,直斥被告離譜。

指男嬰不如第三世界兒童

辯方聲稱被告以相同奶粉先後餵哺兩子,但未能意識幼子身體情有異,謝官聞言即說﹕「難道你沒看見兒子沒有增磅、直至他去世當日?簡直荒謬,(男嬰情)比第三世界兒童還要差!」又稱「一個正常的人,怎能不發覺他(男嬰)出問題?」

謝官又說,被告兒子「皮包骨」並非一朝一夕造成,被告不但沒有尋求協助,反而選擇餓死他。謝官直言討厭想起男嬰的痛苦,又諷刺被告本身並不像營養不良。謝官繼續連珠發炮,言語間講及「湊仔經」,指嬰兒每日應餵奶5至6次,每次隔2至3小時,質問被告為何要開稀奶。

打斷求情教湊仔餵奶

驗屍報告顯示,男嬰死亡時僅重3公斤,較同齡嬰兒平均體重少一半,可導致生命危險。另外,他的身體及內臟附近完全沒有脂肪,不少內臟萎縮,認為他因飢餓致死。政府化驗師證實,檢驗過被告家中檢取的奶,發現僅得正常奶的60%脂肪及65%蛋白質。兒科醫生估計男嬰長期營養不足,喝下被開稀的奶。

20121025 - 五大慈善機構幫襯 抽佣逾50% 揭職業籌款公司食水深

標題:五大慈善機構幫襯 抽佣逾50% 揭職業籌款公司食水深
報章:東周網


香港被喻為「慈善之都」,市民除在各大小慈善活動上踴躍捐輸外,更有數十萬人每月定期捐助慈善機構。不過每日在街頭募捐的大批籌募大使,卻原來並非全部是慈善機構的職員或義工,大部分均受僱於職業籌款公司。

為了解當中運作,本刊連續多月深入調查,揭露這些職業籌款公司收取高昂行政費,善長們首半年的定期捐款,很大可能全部落入籌款公司的口袋。

本刊並發現,九年前創立本港首間籌款公司的趙錦霞,至今仍是行內一姐。她夥同現任民主黨秘書長的丈夫張賢登合力經營,綠色和平、無國界醫生等具規模非牟利組織,都是其客戶。夫婦倆亦經營有法,坐擁八千多萬元物業。

有監察團體指,按「生意額」抽佣的籌款公司,瓜分善款高達五至八成,但因機構入帳前已扣減該筆開支,因此核數報告並沒反映職業籌款公司食水有多深。

對於被指收費高昂,趙錦霞回應說:「賣旗成本夠低啦,但效果如何呢?我們要睇埋成效的!」

小姐,你知不知道每天有多少人飲這些污水度日?內地很多地方,因為水源受到工廠污染,都變成癌症村了!」一名穿上環保組織「綠色和平」T恤的年輕人,拿着印有該組織資料的單張,以籌募大使身份,在街上不停游說途人透過信用卡每月定額捐款。

但這名籌募大使,早前才代表另一慈善機構進行募捐。據知情人士說:「他並非愛心爆棚,也非被挖角跳槽,而是受僱於籌款公司,每天依據上級安排,穿上不同慈善機構的制服上街推銷。由於他們絕少透露是籌款公司的職員,故大部分捐款者,都誤以為他們是有關慈善機構的人。」

近年不少機構都會聘請職業籌款公司籌款,省卻聘請員工或招募義工,當中以「集善有限公司」(Mission Support Ltd)市場佔有率最大,客戶包括「綠色和平」、「無國界醫生」、「世界自然基金會」、「關懷愛滋」及「國際培幼會」等五大慈善機構。

收費六萬籌十二萬

專門幫助內地殘疾孤兒的「國際天糧事工」鄔小鶴牧師,曾想找集善等公司幫手籌款,卻被其高昂收費嚇親,「對方要先收六萬元服務費,才開始幫手籌款六個月,目標是籌得十二萬元,且不保證一定籌足額。後來聽說有些公司的收費更高達善款的七成,這麼離譜,我死都不會幫襯!」鄔小鶴覺得慈善捐款應該盡量用在受助人身上,寧願自己辛苦些,自行招募義工幫忙籌款。

外界對職業籌款公司所知甚少,即使是社福界人士,也對他們的收費及運作不甚了解,只知籌募大使的流失率極高,籌款公司幾乎每周都刊登廣告請人。

本刊記者到市場佔有率最大的集善應徵做籌募大使,深入了解其背後運作及拆佣方法,揭開公司的神秘面紗。

20121019 - 跌傷頭照上學 四歲童命危

標題:跌傷頭照上學 四歲童命危
報章:東方日報


四歲男童昨晨在旺角寓所跌倒,疑撞及頭部,初時無異樣如常上學,豈料在學校嘔吐大作兼全身抽搐送院搶救,惟相隔跌倒七小時後,情況急轉直下,陷入昏迷,情況危殆。

送院仍「眼仔睩睩」

命危男童姓陳,與家人居於旺角區,在海庭道一間幼稚園就讀。昨晨七時許,陳童起床後跌倒,疼痛啕哭,但因無表面傷痕,家人安撫後不以為意,如常將他送返學。至十一時許,他在校內突嘔吐大作,並氣喘及抽搐,校方通知陳父報警將他送院。

陳童送院初時情況未算嚴重,仍「眼仔睩睩」。惟至下午二時許,情況即急轉直下,陷入昏迷,需急送深切治療部留醫。

急症室專科醫生彭繼茂稱,幼童頭骨較軟有彈性,未必會被撞裂,卻會將撞擊力傳入腦內,導致動脈撞斷出血,但未必會即時暈倒,惟血液積聚,便會壓迫腦漿及腦幹,使傷者嘔吐、抽搐及神志不清。



20121009 - B女猝死 24歲母崩潰

標題:B女猝死 24歲母崩潰
報章:東方日報


上水彩園邨發生初生嬰兒猝死悲劇。一名一個半月大女嬰,昨晨由年輕母親發現昏迷床上,她急不及待下沒有報警召救護車,自行抱女乘的士趕往北區醫院,可惜已證實死亡。喪女婦人不堪打擊痛哭,致電在內地的丈夫哭訴時,歇斯底里地呼喚:「BB死咗啦!」又自責不懂照顧女兒,聞者心酸。由於女嬰睡前曾飲奶,不排除嘔奶引致窒息,法醫將剖驗確定死因。

上水彩園邨發生初生嬰兒猝死悲劇。一名一個半月大女嬰,昨晨由年輕母親發現昏迷床上,她急不及待下沒有報警召救護車,自行抱女乘的士趕往北區醫院,可惜已證實死亡。喪女婦人不堪打擊痛哭,致電在內地的丈夫哭訴時,歇斯底里地呼喚:「BB死咗啦!」又自責不懂照顧女兒,聞者心酸。由於女嬰睡前曾飲奶,不排除嘔奶引致窒息,法醫將剖驗確定死因。

廖女折返醫院仍難掩喪女悲傷,在急症室門外蹲下吸煙,再致電丈夫,此次電話接通,她崩潰大哭,連說三聲:「BB死咗啦!」並向丈夫自責說:「我唔識照顧佢呀!」盡顯不捨之情,需由女親友安慰,直至中午仵工將嬰兒屍體舁送殮房,她才依依不捨目送愛女離開。

嬰兒飲奶後須掃風

兒科醫生馮宜亮表示,嬰兒於睡夢中猝死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嘔奶,奶水流入肺部,引致缺氧死亡。他指出,初生嬰兒腸胃肌肉仍然鬆弛,加上不會轉身,嘔出的奶水會由腸胃流出,經喉嚨流入肺部,故嬰兒飲奶後必須掃風,亦應垂直抱起約一小時。嬰兒不應蓋太多被,亦不可穿着太多及太緊身衣服,否則可能引致窒息。馮指家人發現嬰兒昏迷,如情況緊急,在衡量乘的士較乘救護車快抵醫院,自行送院並無不妥。



20120930 - 8歲孖仔 14樓簷篷放風箏

標題:8歲孖仔 14樓簷篷放風箏
報章:8歲孖仔 14樓簷篷放風箏


孖仔「半空」放風箏嚇壞街坊。大角咀一對八歲孿生兄弟,昨日迎月留於寓所內,疑被濃厚的中秋佳節氣氛感染,趁返通宵班的母親午睡期間,竟斗膽由十四樓住所攀出窗外,危坐兩呎闊簷篷放風箏賀節,樓下途人見狀大驚,以為有人虐兒或企圖跳樓,立即報警。警方接報趕抵登門,母親始從夢中驚醒,慌忙將兩名「心肝椗」帶回屋內,警方調查後以涉嫌疏忽照顧兒童將母親拘捕。

現場為角祥街七十五號中耀樓,大廈最頂五層恍如梯級般,逐層向後退,形成一級級長約廿呎、僅闊約兩呎的「小平台」簷篷。險釀大禍的孖仔姓佘,與家人居於上址十四樓一單位,據悉,兩兄弟於區內就讀小學三年級,昨因周末放假留於家中。

聞門鈴始醒 母疏忽被捕

昨午四時許,兩人的姓李(卅三歲)母親通宵班落班後,在房中睡覺休息,兄弟二人於屋內無所事事,又因時值中秋迎月日子,玩耍興致大發,夾手夾腳打開窗戶,開啟無鎖的窗花,拿着自製風箏,攀出窗外的平台簷篷,危坐邊緣放風箏玩樂。

期間,兩人曾嘗試「翹起」身體,將風箏拋起,當時大批途人於樓下樂群街公園休憩,抬頭驚見兩名小童雙腳懸空坐在簷篷,嚇得目瞪口呆,有人大叫兩童小心,但因距離太遠,兩童似未能聽到,途人議論紛紛,猜測是否有人將兒童困於窗邊,或有兒童跳樓自殺,附近一名姓盧保安員(五十七歲)報警。警方與消防接報趕抵現場,立即登門調查,母親聞響鈴醒過來應門,始驚悉兩名愛子幾乎墮樓,立即將兩人帶回屋內,幸無釀成兩童墮樓慘劇。兩童沒有受傷。其母事後涉「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被捕,帶同兩名兒子同往警署。



20120918 - 樂善堂自負盈虧 辦少數族裔補習班

標題:樂善堂自負盈虧 辦少數族裔補習班
報章:明報


九龍城向有「小泰國」之稱,但目前全港僅4間的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並未覆蓋此區。有機構發現該區聚集不少在餐館打工的雙職父母,年幼子女在公園流連,遂於當區開拓自負盈虧的少數族裔補習班及興趣班,並計劃最快下年開展以少數族裔為服務對象的社企。

現九龍城缺服務 擬下年辦社企

九龍城南亞餐館多、舊樓多,聚集了不少基層少數族裔,以泰籍最多。樂善堂剛在九龍城開展少數族裔補習班,企業傳訊及發展部主管劉愛詩憶述,一名在主流小學念二年級的泰北男生,父母均在泰國餐館工作,男孩因不能讀寫中文,成績包尾、無心向學,終日在公園流連,經社工「撿」回中心,由義工導師惡補1個月,由「早晨」、「你好」教起,成績大躍進。

樂善堂主席鄺祖盛表示,服務開展3個月已有逾40名少數族裔學童參加補習班及託管班,預計年底前會增至100人。鄺稱為協助他們融入社區,正招攬義工實行「師徒制」,由「大哥哥大姐姐」陪伴他們成長、開結他班等。劉愛詩又指少數族裔長者最難接觸,尤其早年有不少南亞漢來港做雜工、搬運等,多為獨居,沒領綜援,但年紀漸長需要照顧,機構亦期望將來透過長者送飯服務等接觸他們。

現全港有4個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分別位於觀塘、灣仔、屯門及元朗,早前亦已就油尖旺及深水、東涌地區開拓中心招標。鄺祖盛認為目前中心數目不足,期望由地區展開工作後,政府加以資助。

20120917 - 3月大嬰疑嗆奶猝死

標題:3月大嬰疑嗆奶猝死
報章:明報


柴灣昨日發生初生嬰兒猝死事件。一名3個月大男嬰吃奶後入睡,疑因嗆奶阻塞呼吸道,引致窒息,其父親發現他昏迷上,嘴角有嘔奶痕,救護車接報將嬰兒送院,惟他經搶救後不治。

3個月大男嬰姓鄭,被其29歲父親發現在上昏迷無反應,遂報警,接報到場救護員即場為男嬰急救再送院,男嬰留醫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搶救兩小時後不治。鄭的親友接到通知紛紛趕往醫院了解情,眾人驚聞噩耗痛哭,需由醫護人員及警員安慰。

父赫見冰冷無反應報警

現場為柴灣柴灣道333號永利中心某室,昨午2時許,男嬰吃奶後入睡,疑因嘔奶嗆喉,阻塞呼吸道,引致窒息昏迷。他的父親其後發現兒子無反應、身體冰冷,遂報警求助。警方調查後認為事件起因無可疑,暫列有人暈倒後死亡案件處理。

醫生:餵奶中段宜掃風

香港兒科專科醫生陳以誠昨表示,初生嬰兒應少吃多餐,每次餵奶期間,不妨中段停下來給他們掃風,吃飽了就不必勉強嬰兒吃下剩餘的。強行餵食易致嘔吐,而吃奶後一定要掃風,然後把嬰兒直抱30分鐘,才再躺下睡覺。此外,房間應保持空氣流通,讓嬰兒貼嬰兒尾睡,在頭及頭頂預留足夠空間,讓嬰兒容易掙脫被窩,以免遭被褥蓋窒息,亦不應讓嬰兒睡在成年人的床。



標題:男嬰嘔奶窒息亡
報章:蘋果日報


柴灣一名三個月大的男嬰,昨午由家人餵奶後入睡,其後被發現昏迷不醒,嘴角有嘔吐物,男嬰的父親慌忙報警。男嬰送院時臉色發紫,經搶救後終告不治。父母聞悉噩耗,傷心得呼天搶地。警方不排除男嬰嘔奶致窒息,有待驗屍確定死因。這是本港一個月內第3宗嬰兒窒息死亡事件。

父親自責「做得唔好」

疑嘔奶窒息死亡的男嬰姓鄭,昨天下午2時許,在柴灣道333號永利中心住所內睡覺,家人走近查看和輕撫他,赫然發覺男嬰毫無反應,而且嘴角有嘔吐物,29歲的鄭父匆匆報警召救護車將兒子送院救治。男嬰在兒童及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搶救,惜最終返魂乏術,鄭父聞訊後不斷自責稱:「自己做得唔好」。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提醒家長餵嬰兒飲奶後,切記要替他們掃風,直至嬰兒發出「嗝」一聲,將飲奶時一同吸入胃部的空氣吐出,才將他們放回嬰兒床休息,否則嬰兒有機會嘔奶,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引致窒息喪命。上月17日,將軍澳一名5個月大男嬰飲奶後被家人放在嬰兒床睡覺,其後被發現頭卡床架縫隙窒息死亡。事隔一星期後,山頂一名4個月大女嬰被保母發現昏迷床上,疑嘔奶窒息身亡。



20120828 - 黑客侵UNICEF慈善跑網 數千參賽者資料險外洩

標題:黑客侵UNICEF慈善跑網 數千參賽者資料險外洩
報章:AM730


網站被黑客入侵,個人資料岌岌可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香港委員會一個慈善跑活動的網站(圖),周日(26日)證實被馬來西亞黑客入侵,數千名經網上報名的本港參賽者,恐包括身份證及信用卡號碼的個人資料外洩。基金會昨證實網站被黑客入侵,幸經調查後無發現有資料外洩,昨晚已報警處理。

遭黑客入侵的是UNICEF香港委員會官方網站,該會在格魯吉亞的官方網站,於今年3月亦相信被同一名馬來西亞黑客入侵。本報於周日晚發現,黑客入侵基金會一個有關「慈善跑2012」的活動分頁,且只留下「Hacked by Wanz TD」等字眼,但未見網站其他部分被塗改。而黑客留下的字句,至昨午已被刪除。

網上報名須填信用卡號碼

礙於參與「慈善跑2012」的市民,可直接透過網上報名,除提交姓名、身份證及電話等個人資料外,亦需一併填寫信用卡或支票號碼,以便支付「報名捐款」,最低捐款額由330元至1,700元不等(見表),故一旦網站被黑客入侵,市民提交的相關敏感資料,即有可能外洩,甚至被黑客作非法用途。據了解,經網上報名參賽的市民不下數千人,亦有欲透過網上報名的市民表示,擔心資料被盜,考慮以其他方法報名。

UNICEF香港委員會昨向本報證實,網站曾在本周日被黑客入侵,但深入調查後認為入侵輕微,受影響範圍只限公開的賽事資料部分,亦無發現任何嚴重惡意破壞行為。至於包括參賽者信用卡及個人資料的「個人籌款專頁」,基金會指未發現有不尋常記錄,加上有關資料儲存於加密資料庫中,其中信用卡資料更經雙重加密,故有助防止資料外洩。為免黑客再次入侵,基金會亦已採取相應堵截措施。

專家:黑客用網頁漏洞入侵

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經理古煒德指,日前已發現有關問題,並主動通知UNICEF香港委員會跟進。他初步認為,網頁出現「Hacked by Wanz TD」字眼,是有人更改數據庫資料所致,又估計黑客是利用網頁本身的漏洞入侵,「多數係寫網頁嗰陣有問題,令黑客輸入特定字串,就可以儲存喺個資料庫度。」他又指,只要儲存參賽者個人資料的數據庫,沒有與網頁的數據庫連結在一起,便沒有資料外洩的危險。

20120825 - 山頂豪宅女嬰 嘔奶窒息亡

標題:山頂豪宅女嬰 嘔奶窒息亡
報章:東方日報


「富貴B」疑在山頂億元豪宅嘔奶窒息身亡。一名四個月大的南亞裔女嬰,昨凌晨被保母發現昏迷床上,面有嘔吐物,毫無氣息,經送院搶救後證實不治。

現場為賓吉道八號一棟獨立屋單位,據悉,女嬰父母為南亞裔富豪,她出世後為掌上明珠,由保母全天候照顧。昨凌晨六時許,保母如常地往嬰兒床邊察看少主時,竟發現她面色蒼白,鼻及嘴均沾有嘔吐物,身體冰冷,於是通知主人。女嬰父母大驚,趕緊駕車將愛女送往明德國際醫院搶救,惟至七時許終告不治。

交死因裁判官調查

警方經初步調查,不排除女嬰因嘔奶引致窒息死亡,案件交由中區警區跟進。明德國際醫院發言人表示對事件感到十分悲痛,並指案件已交由死因裁判官調查,故拒絕作進一步評論。

兒科醫生馮宜亮表示,六個月以下嬰兒因不懂轉身,飲奶後應該抱住嬰兒「打棟企」一小時,原理與「掃風」大致相同。他又指,嬰兒如平躺仰睡時出現嘔奶,呼吸時有機會吸入,故嘔吐物亦有機會從鼻孔流出,而奶水流入氣管時亦有機會混合胃液湧向肺部及喉嚨,阻礙肺部呼吸,出現窒息危機。



20120825 - 35%青少沉溺上網無心學業

標題:35%青少沉溺上網無心學業
報章:35%青少沉溺上網無心學業


上網已成為青少年生活的一環,有機構年初訪問二千多名初中學生,發現逾七成受訪者經常上網,甚至做功課也會「唔專心」用電腦、逾三成半更因上網而影響學業;進行調查的復和綜合服務中心顧問黃成榮博士指,有約一成二受訪者稱曾遭網絡欺凌,認為若網上欺凌比率升至兩成,問題將難以處理,呼籲學校和家長及早介入。

調查於今年一月至二月期間,以問卷訪問本港十間中學約二千三百名中一、二學生,了解他們的網絡行為、遇到網絡欺凌時的處理手法及校園生活與網絡行為的關係。結果,除普遍經常上網外,近八成受訪學生稱,在出門前例必檢查自己是否已攜帶手機或電腦、逾四成於放學後花至少三小時瀏覽社交網站或玩網上遊戲及觀看影片、近五成稱會為無法上網或被限制上網感到難受。

面對網絡欺凌時,六成受訪者會刪除有關留言或網頁,其次為不予理會。黃成榮指曾遇中二女生被指身體發出臭味,遭同學在網上惡意攻擊而萌尋死念頭,近年不少初中生常以文字嘲笑或排擠別人,如在社交網站留下「某某正姣精,成日纏住啲男仔」等侮辱字眼,近年更出現將相片移花接木或將偷拍同學的片段公諸網上等情況。

網絡欺凌事件增加

黃指,網絡欺凌現象會隨着學童年齡增加而更趨普遍,而青少年使用互聯網的時間增加,亦令網絡欺凌相應增加。他建議應及早讓青少年認識健康正確的網絡文化,鼓勵他們多參與社會服務和有興趣的課外活動,減少沉迷網絡世界;學校和家長亦須多加合作,培養青少年的同理心及分辨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

20120818 - 頭卡床架 5月嬰窒息亡

標題:頭卡床架 5月嬰窒息亡
報章:東方日報


五個月大男嬰疑頭卡床架窒息亡。一名近日曾因小病看醫生的男嬰,昨午在將軍澳寓所飲奶後,被家人放回嬰兒床進睡,至傍晚被外婆赫見他頭卡床架隙縫,不省人事,大驚報警,惟他送院後不治。警方正展開調查,稍後會剖屍確定死因。

猝死男嬰姓錢,與父母、外公外婆及數歲大胞兄居於日出康城一期「首都」一單位,據悉他近日曾因小病痛看醫生。男嬰昨午飲奶後,被放回嬰兒床上進睡。至傍晚六時許,外婆(六十歲)視察乖孫時,赫見他頭部卡於床架,毫無反應,手腳冰冷,高聲呼叫,立即致電在外的錢父(四十歲)報警。

救護員接報趕抵現場立即為男嬰搶救及送院,惟他經搶救後終告不治,其家人驚聞噩耗悲慟不已。警方正調查男嬰是否因頭卡床架窒息、或飲奶後因嘔奶窒息、抑或有其他隱疾病發致死,稍後安排驗屍進一步確定死因,事件無可疑。



20120816 - 164社福機構累積25億儲備

標題:164社福機構累積25億儲備
報章:蘋果日報


社福界經常呻窮,但現時有164間社福機構接受政府一筆過撥款,坐擁25億元的累積財政儲備,佔今年度政府整體的社福撥款25%。由獨立委員會與業界制訂的《最佳執行指引》已完成初稿,規管社福機構必須把每年政府加薪撥款全數用於員工;且要將過去多年「打斧頭」的4.35億元強積金供款「回水」給員工。

接受一筆過撥款

社福界自2001年實施一筆過撥款後,撕裂勞資關係。整筆撥款獨立檢討委員會08年向政府提出36項建議,其中委託理工大學就《最佳執行指引》進行研究和草議工作,最近完成初稿,社會福利署今與業界開會討論。據了解指引主要分建議和必須執行,前者沒約束力,後者考慮設懲罰機制,違者或被削減撥款等。

現時有164間社福機構接受一筆過撥款資助,至今共累積25億元財政儲備,最多一間滾存儲備達1.88億元;其中七間儲備佔營運開支達45%。社福機構過去除減薪削福利外,機構也剋扣員工強積金供款以增加儲備。政府當年承諾向受資助的社福機構承擔6.8%強積金僱主供款,但大部份機構採用強積金最低5%供款水平,自行把當中1.8%餘額「落格」滾存,至今累積的強積金儲備已達4.35億元。

據悉指引要求社福機構須公開財政儲備,並按表現回撥部份給員工用於強積金供款。至於同工不同酬、縮減人手編制等問題,指引也要求機構必須將每年政府的加薪撥款,全數用於員工。社署表示理解持份者有不同意見,稍後會就指引再諮詢業界,預計明年推行。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幹事邱智恆認為部份指引可保障員工福利,但須訂定具體內容,免機構反口;他預期勞資角力不斷,批評社署沒作協調。



標題:政府擬社福機構「最佳執行指引」
報章:蘋果日報


社福界○七年曾發起廿五年來最大規模三千人大罷工,迫使政府檢討資助社福機構整筆撥款機制;事隔四年,政府終訂出「最佳執行指引」初稿,規範一百六十四間社福機構在人力資源政策等各方面的管理。

據悉,指引建議強制社福機構公開儲備水平、及必須把政府的加薪撥款全數用作員工加薪,不可自行扣起作儲備。預料指引內容會觸動社福機構的神經,引發爭論。

去年各機構儲備達25億

「最佳執行指引」工作小組委員會今日下午開會,詳細審視各項建議。據了解,執行指引分強制執行及建議執行兩級別,若機構不跟隨強制執行的建議,或需面對與削資等罰則。

去年各機構的儲備共高達二十五億元,為處理儲備「水浸」問題,指引建議強制機構將部分儲備,按員工表現調薪或為新入職員工作額外退休保障供款,又建議機構需將政府就調薪向其撥發的專項撥款,全數用於向員工追加薪酬之上。

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方敏生表示,業界希望執行指引落實時需考慮不同規模機構的情況、運作條件及可行性,避免剝奪機構的彈性及自主性。捍衞社會福利大聯盟成員邱智恒說,聯盟會視乎最終落實的指引內容,不排除稍後發起罷工及集體請假向機構及社署施壓。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分別已邀請機構管理層及工會代表聽取意見,預計指引可於明年實施。

社會福利署於○八年成立整筆撥款獨立檢討委員會,檢討整筆撥款機制,並作出三十六項的改善建議,當中首要建議是要求當局為機構訂立「最佳執行指引」。

20120808 - 麵包骾喉 八歲童不治

標題:麵包骾喉 八歲童不治
報章:東方日報


前日在慈雲山寓所食麵包骾喉的八歲男童,家人曾替其扣喉取出麵包,口部吐血昏迷,送院搶救九小時後終告不治,因他生前並無大病痛,家人對於他突然離世,感到十分難過及惋惜。有急症科專科醫生認為,兒童進食時喜歡「邊玩邊食」,精神不集中容易造成骾喉,為人父母切忌替其扣喉將食物咳出,稍一不慎會將食物誤吞入氣管導致窒息。

無辜枉死男童姓梁,生前與家人同住蒲崗村道匯豪山一單位。據悉,梁童在區內一小學就讀,無特別大病痛,精靈活潑,深得家人疼錫。

家人助扣喉 吐血昏迷

前午三時許,梁童在寓所進食麵包,卻不慎骾喉,面色變紫,父親(卅五歲)見狀大為緊張,立即趨前協助扣喉將麵包吐出,疑引致喉嚨受傷吐血,梁童瞬間陷入昏迷狀態,父親致電報警求助,救護員到場替梁童戴上氧氣罩,急送伊利沙伯醫院搶救,家人憂心如焚,一直在病房外守候,惟經近九小時搶救,延至昨凌晨零時十分終告不治,家人傷心不已。

急症室專科醫生彭繼茂指兒童進食時不專心邊玩邊食,食物未經仔細咀嚼便吞下,容易骾喉,而麵包入口後遇水發脹及帶有黏性,易黏着氣管窒息,甚至麵包細小的粒子進入氣管,阻塞氣管。彭補充,醉酒人士或長期病患者,因氣管的咽喉反應受阻,進食時有機會發生骾喉。長者食道肌肉力度不足,不能將食物順利吞進食道內。萬一發生骾喉情況,家人未學過基本急救學,千萬不要為事主扣喉吐出食物,因為會將食物愈塞愈深,阻塞氣管影響呼吸。同樣,飲水企圖將骾喉物吞進肚中亦是危險,最佳方法是往急症室求助。



20120806 - 女義工上「貓咪俱樂部」當 被呃養60隻貓狗 耗200萬退休金

標題: 女義工上「貓咪俱樂部」當 被呃養60隻貓狗 耗200萬退休金
報章:蘋果日報


《蘋果》早前踢爆註冊慈善團體「香港貓咪俱樂部」向政府申領街頭義賣牌照,卻非法出租檔位予小販後,負責人王雪晶被警方調查,但她突然「玩失蹤」,《蘋果》追查事件期間,再發現她借貓狗來博取善款,錢到手後便將貓狗硬塞給義工照顧。有義工為了照顧60多隻狗,傾盡200萬元退休金,欲哭無淚︰「點解要呃善心人!」

「佢真係好冇良心,呃盡香港人嘅善心,錢根本冇落到貓狗身上,反而係我哋負擔,好唔公平」。67歲的孔雲平,為了照顧王雪晶推給她的60多隻貓狗,三年前用80萬元購買和修葺粉嶺軍地一間千呎寮屋,作為貓狗安樂窩。

收養後斷供糧食

她帶記者入屋,甫打開鐵閘,即飄來一陣惡臭,隨之而來是震耳欲聾的狗吠聲。屋前一塊約500呎空地,以鐵欄圍住,裏面有10多隻唐狗,見有陌生人到來,立即撲向鐵欄狂吠。「嘈咩!唔准嘈!」平姐大喝一聲,狗吠聲逐漸減弱,當她走入狗場時,狗隻圍着她團團轉。平姐蹲下身,將數頭大狗一擁入懷:「知你哋錫媽媽啦,好乖……」看着一屋貓狗,她感慨落淚︰「我真係好後悔當初接收咗,但佢哋真係好慘,丟又唔係,唔丟又唔係。」

年過半百的平姐,年輕時曾經是娛樂場所「揸弗人」,手下幾百人跟她「搵食」。退休後身上尚有二、三百萬元積蓄,夠她享享清福,誰知一張街招,改變了她下半生的命運。

「喺街見到有街招話幫動物絕育,咪試吓幫屋企隻狗囉!」平姐透過貓咪俱樂部,認識了王雪晶,還開始當義工,「佢叫我幫佢照顧住啲狗,畀番狗糧我」。王雪晶每次抱來6至7隻貓狗,兩個月內她共接收了40多頭狗和20多隻貓,之後王開始斷供糧食,平姐致電或到其寓所亦找不到其蹤影。

「寧願自己食少啲」

為了養活這60多隻「貓狗仔女」,平姐每月花近兩萬元,連同修葺寮屋供貓狗住宿,三年來幾乎花了二百萬積蓄,「有時會賒啲糧,唉!錢又冇,家自己又有病……」平姐患的是糖尿病,近日才驗出來:「醫生話我辛苦,操勞得滯!」

雖然累得幾乎眼皮也掉下來,平姐仍堅持每天照顧這群貓狗:「每朝6點起身,幫佢哋清潔再餵嘢食,到下午自己出去食個飯,返嚟再清潔、餵藥同餵嘢食,搞搞吓12點幾先有得瞓,咁就一日!」每次餵食,更要煲滿一大鍋白飯,加入狗糧、雞肉、蝦混在一起。「撈埋飯佢哋先肯食㗎,唔食驚佢哋營養唔夠,所以寧願自己食少啲都要咁整」。不過,平姐坦言積蓄將用盡,加上精神日差,希望善心人領養部份貓狗。

記者其後往王雪晶位於屯門黃金海岸瑜翠園的寓所追訪,屋內一名男子應門,表示王不在,叫記者離開。事後記者多次致電王亦未有回覆。據知警方的重案組一直無法聯絡到王,要求記者協助提供她的資料。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則表示,獲得發牌的慈善團體必須編製一份收支結算表,並且交由會計師審計,並在90日內向社會福利署提交審計報告,列明善款的用途、收入和支出。審計報告須保存好以供公眾查閱。發言人稱,如果籌款涉及刑事罪行,會轉介警方處理。




標題:街頭騙局 聘學生旺區籌款無間斷
報章:蘋果日報


「香港貓咪俱樂部」已沒有會址,電話無人覆,連負責人王雪晶也「玩失蹤」,但街頭籌款活動卻沒有間斷。該會每月約有6天在葵芳、旺角、銅鑼灣和中環等旺區港鐵站出口設置攤檔,由早到晚進行街頭募捐。

「義工」時薪28元

知情人士表示,王雪晶取得義賣及籌款牌照後,便將籌款工作交予中介公司負責,然後雙方拆賬。「所謂義工,其實係支薪,家暑假大把學生哥做!」受聘的學生「義工」穿上寫着「請支持 HKCR(香港貓咪俱樂部)的動物絕育」的粉紅 T恤,揹着錢箱不斷向路人募捐。不過,他們對該會認識不多,記者問如何協助流浪貓絕育時,他們竟呆了呆說︰「唔係太清楚。」雖然如此,不少路人仍慷慨解囊,10元、20元塞入錢箱內。

義工「阿頭」黃先生,負責指導義工募捐和將錢箱帶回公司。上周四傍晚,黃先生在銅鑼灣「收檔」後,將錢箱帶回旺角總統商業大廈的曼爾斯人事顧問公司,記者問他是否替「貓咪俱樂部」籌款時,他否認並即時報警,聲稱自己只是義工,甚麼也不知道。

曼爾斯人事顧問公司負責人阿 Man拒絕記者採訪,表示公司只負責替「香港貓咪俱樂部」招請義工,每名義工每小時可獲28元津貼,並安排位置讓俱樂部暫存錢箱。




標題: 建立王國 女創辦人每月穩袋18萬
報章:蘋果日報


王雪晶09年將「香港貓咪俱樂部」註冊為慈善團體,聲稱主要為流浪貓狗進行絕育,並已分別向社署及食環署申領牌照,長期進行街頭籌款及義賣。不過,王雪晶表面上是街頭籌款,實際上則利用籌款名義,以不同招數建立其「籌款王國」。

首先,她廣招義工,在街上捕捉流浪貓狗,進行絕育後拍下照片,以此用作向社會福利署申請街頭籌款及義賣牌照的「業績」。而經絕育的貓狗,王則以提供糧食誘騙義工接收,最後卻斷供糧食「玩失蹤」。此外,王雪晶成功申請在各區街頭籌款及義賣的牌照後,便會把牌照出租給小販,日租400元,每月穩袋18萬元。

拒絕公開賬目

王雪晶又在多間動物診所,以優惠價八折為貓咪俱樂部的動物進行絕育。若要透過俱樂部享用絕育優惠,則先要申請成為會員,人頭費500元。貓咪俱樂部09年已被指聘用的籌款公司收取過高行政費,又被義工投訴拖欠寄養狗隻的狗糧費用,王雪晶其後否認指控,揚言遭抹黑,又以不少寵物慈善團體沒有公開善款賬目為由,拒絕公開賬目。




標題:善心惹禍 假會址屬受害義工住所
報章:蘋果日報


「香港貓咪俱樂部」的宣傳單張註明,會址位於屯門掃管笏,專用來接收流浪貓狗。但記者日前依照單張上的地址追查至掃管笏一間兩層高寮屋,應門的譚先生激動說︰「呢度係我哋屋企,唔會再收留流浪貓狗,我哋已經俾王雪晶搞到好煩!」

游說借出單位

譚先生表示,其母3年前認識王雪晶,對方知道她一向有餵流浪貓狗,便叫她當義工,並說服她借出單位作會址,但想不到惹來麻煩:「呢個女人真係好煩,搵人笨。開頭抱10幾隻貓叫我媽養住先,點知越來越多,最終接收咗30幾隻貓同4隻狗!」原來譚太跟平姐一樣,出於好心接收了貓狗後,王雪晶便銷聲匿迹。

「每個月只係貓糧同狗糧已經要5,000元,仲未計其他費用,王雪晶冇畀過錢我哋,亦冇送過糧食嚟」。譚先生說他們跟貓咪俱樂部已沒有任何關係,希望不要再將其居所當會址。而譚母亦表示,與王雪晶是當義工時認識,已很久沒有聯絡。

20120725 - 優劣立見 上網學習計劃社聯成效贏晒 iProA

標題:優劣立見 上網學習計劃社聯成效贏晒 iProA
報章:蘋果日報


去年初前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葛輝( Jeremy Godfrey)大爆政府明益互聯網專業協會( iProA),迫使政府最後將整個上網學習計劃一拆二,由 iProA與小童群益會聯營的信息共融基金會和社聯合作,各自承辦不同地區。一年過後,社聯的計劃成效明顯優於信息共融基金會。

根據政府去年的修訂方案,信息共融基金會的「上網樂與腦」負責香港東,包括港島東、觀塘、沙田及北區等多個地區。

社聯的「有機上網」( WebOrganic)負責離島、中西區、深水埗與元朗。整個計劃服務包括資助貧窮小孩買電腦和上網,並提供網上學習及支援服務。

截至今年5月底,雖然有超過4.8萬家庭參加了網上學習計劃,但真正曾享用過服務的家庭,僅得1.2萬個;其中又以參與社聯的有機上網佔大多數,有7,901個家庭;享用過信息共融基金會服務的家庭僅4,186個。

已售出的上網服務數目,也以社聯佔大多數,約1,627宗;信息共融基金會僅售出413宗。

20120723 - 慈善團體 請人扮義工籌款

標題:慈善團體 請人扮義工籌款
報章:經濟日報


本港慈善團體無王管,在過去6個年度獲得稅務局免稅的慈善團體急增,惟個別的團體營運手法存疑。

本報發現,有行政費用佔捐款7成的慈善團體,最近透過人事公司在勞工處刊登招聘廣告,並以時薪28元請人在街頭扮義工籌款。該團體解釋是負責籌款的人事公司自行安排以及決定。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批評法例無法監管慈善團體,形容氾濫程度猶如提款機,促請政府修例規定慈善團體公開財政帳目,整合部門管理,如果機構遭到警告3次無改善,可以吊銷慈善牌照。

「先生、小姐,請你捐一點錢幫助公公婆婆!」近年街頭的籌款活動愈來愈多,根據稅務局年報數字,截自去年3月底,獲得稅局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有6,788個,較05年的4,162個,增加63%。而本港目前並未有相關的法例去規管慈善團體。

時薪28起 聘暑期宣傳員

本報發現,最近一間名為天賦會的慈善團體,透過人事公司以時薪28至50元在勞工處聘請「暑期宣傳員」,但實際的工作是每日在街頭籌款。有曾受聘的員工透露,該會要求員工戴上義工證在街頭募捐,若在兩小時內未能籌得100元便遭解僱(見另文——「前員工踢爆 籌款多人工高」)。

根據天賦會在其網頁介紹,其服務對象主要為老弱及身心殘疾人士,按其核數報告,過去9個月該會共籌得約49萬捐款收入,但行政總支出達33.8萬元,佔捐款收入比率達68.9%。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的籌款成本約7%。

記者到天賦會委託的前員工踢爆 籌款多人工高人事公司見工,負責面試的男子說︰「天賦會是幫明愛的弱智人士,教他們如何製作枕頭,然後賣出去,以增加他們的收入。」並展示一張天賦會宣傳單張,上面印有該會職員攝於明愛樂健工場前的相片。
但是明愛康復服務發言人向本報表示,天賦會職員於去年初,到明愛的樂健工場購買約100個枕頭,職員到工場取貨的時候要求於門外拍照留念,明愛亦沒有與天賦會合辦活動,教授工友製作枕頭。

在本月15日,本報發現天賦會於油麻地港鐵站外設置了攤位籌款,四位身穿寫有「天賦會」藍色T恤的年輕人,手持宣傳單張以及籌款箱向途人募捐,其中一名18歲的員工向記者承認,以時薪28元獲得天賦會聘用為暑期工,但是他身上卻佩戴着「義工證」,但他稱天賦會沒有訂下籌款指標。

社署發言人指,過去一年收到3宗有關天賦會投訴,包括籌款人員態度及超出籌款活動的指定範圍,而社署亦注意到該會的籌款活動支出偏高,曾於今年5月要求該機構改善,當時天賦會回覆社署稱會檢討成本效益。

天賦會︰人事公司安排

天賦會上周六透過電郵回覆本報的查詢,指出行政費高是因為市場價格使然,暫時未有解決的辦法。至於受薪員工為何戴上義工證,以及為何聲稱義工會教明愛工友製作枕頭,該會指具體籌款做法全由委託的籌款公司自行安排以及決定,並且重申只向明愛購枕頭,該會已經告誡籌款公司在介紹天賦會服務的時候要小心,以免令人誤會。

民間監察慈善機構捐款用途網站「明施慎選」指慈善團體的行政費佔捐款40%以上,表現非常差。

張國柱批評法例無法監管慈善團體,他說︰「每月籌到10萬元,但人工出9萬元都得,有幾多真正幫到人根本無人知。」



20120719 - 慈善團體遭明施慎選踢爆 董事狂掠市民捐款

標題:慈善團體遭明施慎選踢爆 董事狂掠市民捐款
報章:蘋果日報


網上慈善評級機構明施慎選( iDonate)審核約2,000間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登記,獲豁免交稅的慈善機構財務報告,發現質素參差,管理有漏洞,包括慈善團體董事竟收取袍金,有董事獲免息免擔保借去善款;亦有慈善團體動用大筆資金作高風險投資等。好心捐錢,未必做到好事。

香港聯合佈道事工2010至11年度收入只有10.7萬元,支出27.6萬元,其中董事袍金佔八成,達22.4萬元。另一機構國度禾場事工在09至10年度收入近340萬元,支出有247.5萬元,當中49.1萬元為董事袍金。

慈航淨院買股買 ELN

Bhaktibedanta Books在09年收入16.4萬元,董事卻向機構免息免擔保借款53.7萬元,年度結算時董事尚欠27.6萬元。2010年 Nyema( Hong Kong) Association有董事在免息免擔保及不設還款期下,向機構借取22萬元,疑盡借4.3萬元收入及18萬元現金。

慈航淨院在10至11年度動用1.4億元作金融投資,除近1.2億元信託基金外,尚有1,855萬元股票,及147.2萬元資產掛鈎票據( ELN)等,獲利366.4萬元;另有4.13億元投資物業;整體支出僅681萬元,明施慎選認為該機構應多將款項用於慈善。

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在09至10年度籌得327.7萬元善款,支出達364.2萬元,其中顧問費達230萬元,佔支出63.2%。該組織稱這筆顧問費是海外員工的薪酬,基於稅務的安排,才列為顧問費。

機構需提高透明度

記者向上述機構查詢,多不獲回覆,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張國柱稱,監察結果反映部份慈善組織透明度不高及監管不足。明施慎選創辦人溫澤君表示,慈善機構有需要提高透明度,保障市民捐款用得其所。

20120716 - 前總幹事﹕:政府無規劃 聖雅各自力搵錢

標題:前總幹事﹕:政府無規劃 聖雅各自力搵錢
報章:星島日報


聖雅各福群會多年來曾開辦不少新式服務,如婚禮統籌師課程、經營美容中心,甚至在金融海嘯前已留意到窮困戶購食物困難而開辦食物銀行。帶領機構運作多年、在社福界服務近四十載的前總幹事賴錦璋,留意到回歸以來港府再無甚社福規劃,「無planning,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故社福機構如聖雅各福群會要自力開拓「賺錢」服務,以補貼沒有政府資助的項目,上述項目也是該會先行,政府見成效才推出相應政策措施。

推收費美容中心一度惹爭議

5月退休的賴錦璋,回看聖雅各這所老牌社福機構的營運轉變,政府資助佔機構收入比例,由1990年代的六成,變成今日的四成,去年總收入4.2億元中,政府資助撥款為1.7億元;該會透過自負盈虧及收費項目,維持機構服務水平及推出新項目。

賴錦璋說,該會的執行委員會早於1990年代已想到要將服務「做大個餅」,故開展收費新服務,如2005年的收費美容中心,當時一度惹來社福機構的爭議。賴表示,聖雅各的想法是有點「劫富濟貧」,透過在灣仔區提供如美容中心等服務,使者既可享用適切的服務,機構又可抽取2%至3%收益,以補貼不獲政府資助的其他慈善服務。

上述策略轉變,緣於有感政府社福政策欠缺規劃。賴慨嘆,港英政府以往會發表社會福利白皮書,詳列未來數年的社福概念和規劃,並每5年檢討機制,但1998年後再無一份新的社福規劃藍圖。「回歸後都沒有呀!好遺憾,等到退休都等不到整個規劃。」

2008年金融海嘯時,有前線員工反映機構轄下的露宿者中心飯堂,忽然多了很多衣著光鮮的年輕白領,短短數天,聖雅各決定開拓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設立食物銀行眾膳坊。有關項目其後獲政府確立及資助。

做生意要自負盈虧,賴錦璋指秘訣是準確拿奉捏角色,他指出,社福機構做「生意」,優點在於別人相信機構是良心商家,故首要是勿砸自己口碑。「我跟美容中心同事明言,一定不可sell package(銷售套票服務),不會要你先碌10萬卡數」,但亦要緊貼市場,安排負責同事習相關知識,運作要適度,忠於「不是要賺生意,利益不是給個人,認為夠,就要停」。

20120715 - 心臟病女嬰猝死 面伏枕頭

標題:心臟病女嬰猝死 面伏枕頭
報章:東方日報


黃大仙發生女嬰午睡猝死悲劇。一名患先天性心臟病的三個月大女嬰,昨午在家中疑打側身午睡期間,被母親發現她轉身俯臥床上,面部伏在枕頭不省人事,送院搶救後不治,其母傷心欲絕。警方不排除女嬰心臟病發,或面伏枕頭導致窒息,惟真正死因有待剖驗。猝死女嬰姓宋,有一名姐姐,母親姓楊(四十二歲),居於黃大仙下邨龍華樓一單位。據悉,女嬰出世未幾證實患上心臟病,家人已對其小心照顧。

不宜打側睡

消息指,女嬰昨午二時許疑打側身午睡,約四十五分鐘後,楊婦睡醒入房看望兩女兒,驚見幼女俯臥床上,面部伏在枕頭上昏迷,她立刻報警。救護員趕抵,將女嬰送院,惟搶救後不治。

兒科醫生謝鴻興表示,一歲以下嬰兒絕對不可墊枕頭,因為嬰兒三個月大已有力轉身。若果嬰兒打側身睡覺,極容易轉身引致口、鼻伏在枕頭上,如不及時發現將其反轉身,易造成窒息死亡。因此,家長千萬不可讓嬰兒打側身睡覺,讓其仰臥更為安全。謝醫生又指,三個月嬰兒處於猝死高峰期,死亡原因不一定與心臟病有關,患心臟病也毋須側身睡。



20120620 - 飲奶後睡覺無呼吸脈搏 兩指心外壓救不了女嬰

標題:飲奶後睡覺無呼吸脈搏 兩指心外壓救不了女嬰
報章:蘋果日報


一名出世僅個半月的菲律賓女嬰,昨晨被母親發現昏迷在紅磡住所床上,無呼吸脈搏。救護員接報趕至將女嬰送院搶救,其間曾以兩隻手指替她施心外壓急救,惜最終證實不治。

據悉,猝死女嬰與父母一家六口居於紅磡機利士南路42號閣樓前座一單位。她出世時身體虛弱、體形比較瘦小。昨凌晨4時許,其29歲母親 Torrente餵她飲奶後,便將她放在床上睡覺。六小時後,女嬰被發現昏迷床上,毫無氣息,母親慌忙報警。

相信死於先天性疾病

救護員將女嬰送院,其間一名救護員將女嬰抱入懷中,用兩隻手指替她施心外壓急救,另一救護員則替她泵氧氣協助呼吸。女嬰被送抵醫院急救病房救治,惜終告不治。警方調查後認為事件無可疑,相信女嬰乃因先天性疾病而猝死。急症科專科醫生張展鵬表示,由於初生嬰兒體形細小,急救人員替嬰兒施心外壓時有兩種方法,一是以食指及中指在嬰兒胸骨正中下半部,即心臟位置向下壓;另一方法是以兩隻拇指在同一位置壓下施救。



20120620 - 血腥apps氾濫 淪小童掌上玩意

標題:血腥apps氾濫 淪小童掌上玩意
報章:太陽報


墮樓血花四濺、刀斬火雞頭,此類連現任及前任的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員都認為是血腥暴力的場景,竟成為小朋友的「掌上玩意」﹗本報發現,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式(apps)市場,充斥大量血腥暴力遊戲,部分更是免費下載,小朋友隨手一按,即可「大開殺戒」。惟負責監管的電影報刊辦要接獲投訴才跟進,不會主動出擊,致過去兩年及今年第一季都是零檢控。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員協會主席多次向當局反映問題,卻未見改善,轟當局守株待兔的態度,助長歪風。

智能手機用戶日趨年輕化,不少小學生,甚至是讀幼稚園的幼童也不時拿着手機「篤篤篤」,沉醉於遊戲世界,但血腥暴力遊戲apps愈來愈多,只要輸入相關字眼,便可下載打鬥、槍擊、甚至自殘的遊戲。雖然部分遊戲有十二歲或以下兒童不宜的字眼,但字體極細,再加上幼童容易接觸手機,他們大多不會理會,按入便玩。

跳樓Game血花四濺

記者隨意下載遊戲試玩,發現畫面充滿血腥暴力,令人感到不安。其中一款遊戲Falling Fred,遊戲下載人次逾五十萬,遊戲開始,角色會從一幢井字形樓宇墮下,玩家需設法令肢體避開不同障礙物,如刀片、電鋸、石柱及鐵枝等,撞到障礙物便會被扣能量,能量被扣光,遊戲便終結,跌下愈深之處,分數就愈高。此遊戲以跳樓為主題,意識十分不良,角色在墮下途中撞到障礙物,肢體會受傷流血,畫面出現血花四濺,甚至會身首異處,死狀恐怖。

另一款遊戲是恐怖版cooking mama,雖然現時已不能下載,但過去的下載人次已逾三十九萬。恐怖版cooking mama 需要玩家殘忍地處理一道火雞料理,在烹飪過程中,玩家需要控制角色徒手拔雞毛及清理內臟,還要斬下火雞頭,過程中,火雞不斷流血,角色的手上也沾滿鮮血。

淫審員:好多都三級

根據《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任何人士向青少年發布不雅物品(包括流動電話下載的遊戲程式)即屬違法,首次被定罪最高可被罰款四十萬元及監禁十二個月。惟負責規管的電影報刊辦回覆查詢時指出,在過去兩年及今年第一季,並無涉及流動電話應用程式的投訴及檢控。發言人承認,只會因應投訴作出跟進行動,不會主動審查。

「現時的手機apps,充斥大量血腥暴力遊戲,此類暴力場面是不必要的官能刺激。」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員協會主席葉興國看過這類遊戲後謂:「就算遊戲角色死咗,都唔需要做到血肉模糊,甩頭甩腳,如果要評級,我覺得好多遊戲都會係三級!呢啲遊戲好普遍,我見好多小朋友都玩緊。」他認為當局不主動審查,猶如守株待兔,他曾多次向當局反映問題,卻未見改善。

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員許德亮指出:「當局應該要好似消費者委員會咁,定期主動抽查,唔係等接到投訴先做嘢,或者由開發商自己交畀佢審查。」本報向提供兩款遊戲的手機程式交易平台Apple及Android查詢,直至截稿前仍未有回覆。

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指出,小朋友心智未成熟,很容易被潛移默化,模仿遊戲中暴力的行為。

而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社工沈偉全亦表示,沉迷電子遊戲不單會影響小朋友的學業,亦會令他們的情緒變得急躁,久而久之,這些小朋友以為可用暴力解決問題。

20120620 - 父母學堂﹕2歲前不宜長用電子媒介

標題:父母學堂﹕2歲前不宜長用電子媒介
報章:明報


現今科技發達,生活走向數碼化是社會大趨勢,除了電視節目外,今日的兒童也花不少時間與平板電腦、智能電話等電子媒體打交道,這些電子科技對兒童的語言和社交發展,有利還是有害呢?

美國兒科學會去年10月發表了一份專業指引,建議2歲以下幼兒減少接觸電視節目、DVD等電子媒介。醫生指出,雖然一些高質素的影音教材能加強2歲以上兒童的語言及社交能力,為入學打好基礎,但一般2歲以下的幼童均未能從錄像中明白或汲取箇中內容及資訊,沒必要將成長發展的黃金時間投放於此。

不少研究顯示,詞彙及語言發展,與家長和子女直接溝通的時間有密切關係,過量使用影音教材,只會減少子女與父母面對面相處、溝通和遊戲的機會。醫生也認為2歲以下兒童接觸過多電子媒體,會增加語言障礙的風險。此外研究也顯示,多看電視的幼兒,睡眠質素會較一般兒童差,容易因睡眠不足而產生情緒和行為問題,從而妨礙日間的生活和學習。

與父母少溝通 增語障風險

專家指引並非全盤否定影音教材對兒童發展的貢獻,但從研究結果反映,兒童要達1歲半至2歲半,才能從電子媒介中取得教學成效。

而且,兒童若要從視像中獲得教育元素,家長必須在旁適當引導,透過欣賞節目加強與子女的互動溝通。報告強調,家長與子女的自由玩樂時間,對兒童腦部和認知的發展尤其重要,有助培育兒童的創意和解難能力。若期望子女的語言和社交得到均衡健康的發展,家長切忌過分依賴影音教材,必須身體力行,多與孩子溝通分享。

作者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言語治療師

20120617 - 分娩後半睡半醒 哺母乳壓死 B女

標題:分娩後半睡半醒 哺母乳壓死 B女
報章:蘋果日報


威爾斯親王醫院發生罕見初生嬰兒在院內被壓死意外!一名新手媽媽今年2月誕下健康女嬰後,感極度疲累,在該院堅持下嘗試餵哺母乳。女嬰其後於媽媽睡夢懷抱中被壓致窒息,慘成植物人。自責雙親最終忍痛拔喉了結女兒小生命。

記者:梁麗兒、鍾麗霞

現年25歲的鄭小姐,在意外發生近四個月後,仍難掩喪女傷痛。她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自責說:「個女我見得兩個幾鐘,連個樣都睇唔清楚,家搞成咁,對我同家人都好大打擊、好大傷害。」今次是她首次懷孕,原與丈夫滿心歡喜迎接小生命,最後慘變悲劇,痛苦之餘也非常內疚。

指護士巡房次數疏落

她憶述,今年2月23日因陣痛入院,即晚入產房,翌日零時35分順產誕下近6.5磅女兒。因丈夫為公務員,她入住私家病房休息,同日凌晨約2時45分,護士抱女兒給她餵母乳,約15分鐘後,因感疲累加上女兒幾乎無吃母乳,故按鐘要求醫護帶走女嬰。

應鐘入房的女病房助理指示鄭嘗試再餵母乳,鄭將女兒放在其左邊,在半睡半醒間餵哺,其後於乏力下睡着,至約3時45分,巡房護士發現女嬰面色發紫、無心跳呼吸,即時召醫生搶救。醫生為女嬰檢查,證實大部份腦細胞死亡,即送女嬰到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留醫,靠儀器呼吸。至3月1日鄭小姐與丈夫忍痛為女兒拔喉,並送作解剖,尋找真正死因。

鄭小姐昨哭訴:「我經歷咗十幾個鐘陣痛,已經好辛苦,生完已經係病人,要人照顧,冇能力再照顧 BB,點解我咁攰,醫院都唔肯幫我抱走 BB,堅持要我餵奶呢?」她指嬰兒床擺放遠離其病床,令她無力落床放下女嬰在嬰兒床上,加上護士巡房次數疏落,釀成意外。

質疑院方拒承擔責任

事發至今近四個月,她不滿院方遲遲未交調查及解剖報告,質疑院方拒承擔責任及有意隱瞞事件,促請醫院盡快公開調查真相及道歉,為女兒討公道。

此外,本月初鄭又與丈夫就事件向申訴專員公署及護士管理局投訴,質疑負責護士有疏忽。

對於事主質疑醫護人手不足導致悲劇,立法會衞生服務界議員李國麟表示,不便評論今次個案,強調公院整體護士人手不足。

有調查指,護士與病人理想比例,為1名護士照顧6名病人,但本地公院普通病房為1名護士,照顧11至12名病人。至於私家病房護士人手應比普通病房較佳,但未知個別情況。

醫管局昨回覆,事發時病房人手情況正常,助產士指導餵哺方法時鄭小姐清醒及情況穩定,助產士一直在床邊觀察達10分鐘,確保嬰兒吸啜正常,其後40分鐘亦多次觀察母嬰情況。

該局形容事件非常不幸,已安排醫生多次與鄭解釋及安排臨床心理學家輔導。鄭小姐日前已作出投訴,威院會與她緊密聯絡,個案已呈報死因裁判官跟進。



標題:難以釋懷 媽媽事後現抑鬱症狀
報章: 蘋果日報


鄭小姐產後三個多小時,愛女不幸發生意外,及後身亡,令鄭小姐至今仍難釋懷。她說事件或困擾一生,冀能盡快獲院方交代,助走出陰霾。鄭事發後十分傷心,曾出現抑鬱症狀,常聽到 BB喊聲等幻聽,須接受心理輔導,並要服藥治療。病情現獲改善,其慘痛經歷令每位母親動容。

鄭小姐說:「我都好自責,覺得自己害死咗佢,希望院方有交代,對件事、對我一生都好。」事發後,她將早已準備好的 BB衫及物品收起,以免觸景傷情。當提及產前檢查結果良好,但女嬰最終死亡,頓時傷感萬分。事件更令她無法如常上班,已向上司辭職。

院方轉介心理專家輔導

消息指,女嬰被發現遭媽媽壓着時,院方已即時派數名醫生入房搶救,惟當場證實女嬰曾窒息。其後再送到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救治,已發現其大部份腦細胞死亡。女嬰曾接受多項包括心臟、腦部等檢查,也無發現患有遺傳疾病可導致她猝死。 院方事後曾派出多名醫護人員,與鄭小姐及丈夫跟進事件。為幫助他們面對喪女難關,院方轉介予心理專家輔導。消息指,今次為公院罕見的院內壓死 BB事件,過往聞所未聞,屬一宗悲劇。



標題:專家之言 宜待體力恢復才哺乳
報章: 蘋果日報


剛誕下嬰兒的母親應該在何時開始哺母乳,其實並無時間限制,但最好能於母親體力恢復及完全清醒下進行。

未散藥物會被嬰兒吸收

有專家表示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媽媽產後半小時內已可餵奶,而醫護人員一般都會鼓勵母親越早哺母乳越好,因為嬰兒盡快與母親有肌膚之親,有助促進親子關係,提高日後能持續餵母乳的機會。

愛嬰醫院香港協會主席葉麗嫦醫生表示,當母親與初生嬰兒都不受藥物影響時,就可以開始哺母親,但若母親的止痛藥或麻醉藥的藥力仍存在時,則不宜哺母乳,以免嬰兒透過母乳吸收了藥物。

葉醫生表示孕婦產後盡早開始哺母乳有多個好處,包括較容易「上奶」,有助將來能持續餵哺;也可以刺激母體分泌荷爾蒙,幫助子宮收縮。現時公立醫院的產婦有近八成會哺母乳,她形容比率已算不俗。

不過,初次餵母乳對母嬰都不是易事,葉麗嫦表示嬰兒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摸索及熟悉母親乳頭的位置,故第一次哺母乳或需要50分鐘才能成功,母親須有耐性。她指出無論是餵母乳或奶粉,醫護人員也會盡量要求母親自己「落手落腳」處理,以助促進親子關係。



20120608 - 單親母用牙教女認虐兒 稱不懂教

標題:單親母用牙教女認虐兒 稱不懂教
報章:明報


月入僅4000元的單親媽媽,要獨力照顧5歲幼女及八旬老父,她疑不堪壓力狂咬頑皮女,協康會社工後來發現女童雙腿有4處咬痕揭發事件。驗身發現,女童的屁股、大腿和小腿都曾被咬過。單親母透露女兒每次頑皮,只要一被咬便會靜下來,她昨承認虐兒罪。

41歲女被告昨承認於今年4月1日至4月25日虐兒。案情指出,今年4月25日被告帶女兒到旺角協康會(主要訓練有自閉症或其他發展遲緩問題的幼童的機構)上訓練課程時,社工發現女童雙腿有被咬痕迹,遂把女童轉介至伊利沙伯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女童雙腿共有4個咬痕,另外背部亦有抓傷痕迹,傷痕在1個月內造成。後來女童與臨牀心理學家會面時透露,每次在家「曳曳」,媽媽都會咬她。

照顧長幼 任電話調查月入4000

辯方律師求情時指出,被告為單親媽媽,任職電話市場調查工作,月入僅4000元。她與女童及80多歲父親一起居住,除了要兼顧工作,亦要照顧長幼二人。被告稱不懂教女,因為女兒十分活躍,但只她要一咬,女兒便會靜下來,故一直用此方式「止咳」。此外,辯方指被告家中沒有「藤條」等武器,又否認女兒背部傷痕是由被告造成。

女兒暫住保良局 盼接回家

被告昨撰寫英文求情信件,對於事件連累身邊的人感到十分傷心,女兒更因本案要暫住保良局,每次她前往探望時,女兒都哭着要回家。她現正準備搬進新居,希望有一個更好的環境迎接女兒回家。

裁判官羅德泉決定索取心理醫生報告及感化官報告,將案件押後至8月2日判刑。被告獲准以200元保釋外出。




標題:醫生﹕口咬虐兒罕見
報章:明報


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指出,香港虐兒情並不罕見,虐兒原因各有不同,主要是因為父母欠缺支援、壓力過大、抑鬱、沒經驗處理過於好動的小朋友或年幼時曾被虐待等,都可能導致虐兒。虐待方式有很多,但用咬的則比較少見。

另一精神科專科醫生林達聰指出,案中被告的家庭環境、經濟條件種種因素都相當不利,令她承受很大壓力,他建議社署應該主動向該家庭提供協助,需要時可轉介精神科醫生跟進。

社署發言人表示,社署已為該兒童安排住宿服務,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感化辦事處正跟進該個案,並會就其家庭福利需要及女童長遠福利計劃提供適當協助。

20120528 - Cosplay籌款被指偽慈善

標題:Cosplay籌款被指偽慈善
報章:蘋果日報


電影《復仇者聯盟》全球熱爆,燃起一股 Cosplay英雄風。名為「 GP16」的組織下月舉辦 Cosplay慈善活動,召集1,600人穿上 Superheroes服飾上街巡遊,以圖打破健力士紀錄,參與者須付最少100元作籌款,聲稱扣除成本後悉數捐贈非牟利機構「兩地一心」為內地建校籌款。但有知情者踢爆,主辦單位為谷人數爭取企業大額贊助費,涉嫌挪用善款利誘中介人,介紹朋友參加即獲「回佣」。

涉以回佣吸引參加者

據悉,活動迄今吸引近千人報名,但知情者指大會涉嫌以「回佣」方式吸引參加者介紹朋友參加,每個人頭計可賺取80元。記者以參加者身份致電 GP16的項目總監鍾智威( Nico),直問介紹朋友參與有何着數,他笑說:「介紹100個人,假設我收咗1萬蚊,會畀番8,000蚊你哋。」

他教路記者以團體或店舖身份組賽:「我唔可以直接畀你,因會涉及回佣、賂賄,會畀 ICAC拉,所以我哋要當成宣傳,可能係你舖內擺啲嘢,到時我出數畀你就可以當廣告費。」 GP16副主席郭浩景最初否認將善款分予介紹人或招聘模特兒,後來轉口風,說會「酌量」給予車馬費,但最後澄清說未曾付費。

「如果大會收咗人錢,有個中介又可以賺錢,梗係有問題!」受 GP16邀請擔任「大使」的運動評述員馬啟仁( Keyman)批評挪用善款並不妥當,「有人有錢賺就唔係善事啦。」他會向大會了解。

20120519 - 女嬰反瞓俯伏窒息亡

標題:女嬰反瞓俯伏窒息亡
報章:東方日報


反瞓B女一睡不醒。大角咀港灣豪庭一名十一個月大女嬰,前晚獨自在嬰兒床睡覺,期間疑反瞓自行轉身俯睡,惟半夜無人察覺,直至昨晨才被外傭發現她俯伏床上窒息昏迷。女嬰母親大驚報警,並陪同女兒送院,惟經搶救後終告不治,結束短暫一生。今次已是五個月內第八宗嬰兒猝死慘劇,情況令人關注。

猝死女嬰姓陳,與父親及姓郭(卅一歲)母親同住福利街港灣豪庭六座一個低層單位,據悉,夫婦育有多名年幼子女,女嬰是孻女,夫婦聘用一名外傭照顧子女起居飲食。昨晨七時許,外傭起床後到嬰兒床查看女嬰睡覺情況時,赫見她臉部向下俯臥床上,陷於昏迷,她立即將女嬰抱起,發現其面色蒼白,大驚通知郭婦。

親人激動痛哭

郭婦見女兒昏迷不醒,立即報警。救護員趕抵為女嬰急救,再將她送院,惜終告不治,警方經調查後相信事件無可疑,暫未有人被捕。女嬰父母及兩名中年女親友在醫院得悉噩耗後傷痛不已,兩名女親友則激動得失聲痛哭,一行人認屍後離去。記者昨午到涉事單位了解時,一名外傭開門,屋內有兩名中年婦人,惟她們拒絕接受訪問。據記者所見,她們正分別給兩名數月大的嬰兒餵奶,屋內放滿嬰兒用品,門外亦放有多架學行車及小童拖鞋等物件。

上址毗鄰單位為凶宅,○六年一月,曾任樂隊組合Zen、Shine、女藝人谷祖琳及文頌嫻女助手的蕭慕欣(卅一歲),被男友揭發在單位內燒炭自殺身亡,警方事後在單位內檢獲一封遺書,相信她受感情困擾自殺。事發後三個月,猝死女嬰的姓郭母親與一名姓何男子以一百六十多萬元聯名購入毗鄰單位,至去年四月,單位才轉由何一人持有,成交價為一百三十多萬元。



標題:醫生建議嬰兒仰睡
報章:東方日報


近年接二連三發生嬰兒睡眠時窒息猝死慘劇,敲響幼兒睡眠安全的警號。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指出,嬰兒以仰睡為佳,雙腳盡量貼近床尾,棉被兩側應攝入床褥,或使用衣服型睡袋,防止嬰兒「捐」入被窩致窒息,父母亦不應給三、四個月以下的嬰兒使用枕頭,睡前不應讓嬰兒吃得太飽,餵奶後要掃風,否則睡覺時嘔奶,可堵塞氣管窒息致死。

本月九日,紅磡一名四月大女嬰,被發現在嬰兒床上昏迷,救護員到場證實她已死亡。今年二月,屯門一名七個月大男嬰睡在由窗台改建的嬰兒床,半夜被父親發現他面部向下昏迷,送院後不治。去年三月中,新蒲崗一名兩個半月大女嬰,被發現在床被棉被覆蓋昏迷,送院後不治。



標題:一個月內第三宗 感冒女嬰反瞓窒息亡
報章:蘋果日報


大角嘴港灣豪庭一名11個月大女嬰,昨晨被印傭發覺疑因「反瞓」,俯伏嬰兒床窒息昏迷,送院搶救無效,父母傷心欲絕。今次是一個月內第三宗嬰兒猝死悲劇。

猝死女嬰姓陳,生前與父母、胞姊居住福利街港灣豪庭六座六樓一單位,家中僱有印傭,兩姊妹獲安排與印傭同房。消息稱,11個月女嬰早前患上感冒,前晚9時睡覺,至昨凌晨3時許哭叫,印傭發現女嬰流鼻水,替她抹乾後餵奶,之後再入睡,至早上6時許,印傭查看女嬰發現無異樣,帶同陳姊出廳玩。

約一小時後,印傭入房發現女嬰俯伏嬰兒床上,面色發紫,身體冰冷,連忙通知31歲陳母報警,送院不治。警方相信女嬰「反瞓」,臉伏床上致窒息喪命,無可疑,至於會否與感冒有關,有待驗屍結果。

醫生建議用軟枕墊頭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半歲以上的嬰兒,雙臂及腰骨已有力反轉,相對危險,需多看兩眼,隔一段時間留意一下,或者入睡時用軟枕固定嬰兒睡姿,並墊高嬰兒頭顱,防止嘔奶鯁塞氣管窒息。

上周三(9日),一名四個月大女嬰,與母親同床午睡,其母醒來揭發女嬰疑「反瞓」,遭被鋪蓋面窒息死亡。上月21日,一名六個月大男嬰被發現昏迷床上,送院證實死亡。



20120510 - 與母分床睡女嬰猝死

標題:與母分床睡女嬰猝死
報章:東方日報


紅磡發生嬰兒猝死慘劇,一名四個月大女嬰,昨與母親分床睡,母親醒來,發現女嬰在嬰兒床上昏迷,由救護員證實死亡,警方認為無可疑,需剖驗確定死因。

現場是榮光街九十二號一單位,猝死女嬰姓蔡,其母姓黃(卅三歲)。據悉,黃婦與夫俱有工作,當她誕下女兒後,已無工作,留在家中專心照顧女兒。

昨午黃婦將女兒放在嬰兒床睡覺,她亦在床邊的雙人床小休,未幾入睡。至下午四時許,黃婦扎醒,赫見女兒面色發紫,陷入昏迷,大驚報警求助,救護員趕至檢查女嬰,估計已死去一段時間。警員在場調查後,再將黃婦邀返警署助查,不排除女嬰患隱疾,在睡夢中發作猝死。



20120507 - 「母親的抉擇」去年助三千未婚媽媽 女律師為孤兒棄高薪

標題:「母親的抉擇」去年助三千未婚媽媽 女律師為孤兒棄高薪
報章:蘋果日報


25年來「母親的抉擇」協助過無數未婚懷孕少女走出黑暗,又悉心照顧遭生母遺棄的孤兒。剛上任的行政總裁 Alia Eyres毅然放棄律師的高薪優職,只為讓被遺棄的嬰兒同樣得到關懷和愛護。在過去一年就有3,066宗受助個案,年紀最輕的懷孕少女只有12歲。

今年34歲 Alia,媽媽是母親的抉擇創辦人之一,今日女承母業,當上 CEO,繼續以生命影響生命。父母親分別為印度及美國人的她,在港土生土長,曾到外國留學,畢業於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律學院,並在多間著名企業擔任法律顧問,前途一片光明。三年前她放棄律師的工作,返港為母親的抉擇籌募經費、推動社區教育等。

Alia9歲起做義工

驅使 Alia無私奉獻的是其媽媽 Phyllis Marwah,是母親的抉擇創辦人之一。在媽媽身教下,9歲起 Alia就做義工,在幼兒之家照顧被遺棄嬰兒的日常生活,更於未婚懷孕中心與少女接觸。每當提到幼兒之家的嬰兒, Alia就會笑逐顏開,大談嬰兒的生活趣事。

不過, Alia坦言本港未婚懷孕少女情況雖比多年前有改善,但問題仍未解決,最新數字顯示,去年4月至今年3月底,母親的抉擇轄下的未婚懷孕服務中心受助個案為3,066宗,按年上升8.6%;熱線電話查詢個案有2,836宗、未婚懷孕輔導個案則有230宗。

需籌募更多經費

她稱,年紀最輕的未婚懷孕少女只有12歲,平均年齡也只是14歲,而未婚媽媽更多數來自破碎家庭、貧窮家庭及單親父母,根本難以照顧即將誕生的新生命,很多未婚媽媽只能忍痛將親生骨肉遺棄在幼兒之家,去年就新增93名孤兒等待領養。但中心面對成本上漲等問題,未來需要籌募更多經費,以及有更多的義工加入,為等待領養的孤兒得到更好的照顧。

Alia指出,上任後面對的挑戰一浪接一浪,為了能從根源解決未婚懷孕的問題,未來將在社會及學校大力推行性教育,為青少年灌輸正確的性觀念。另一方面,她最希望香港社會能更接受領養孩子的觀念,讓每名孤兒都可以擁有一個溫暖的家。




標題:帶來歡樂 16人僅3人獲領養 殘障兒最凄凉
報章:蘋果日報


「母親的抉擇」幼兒之家去年4月至今年3月底,共有93名孤兒等待領養,雖然共有48名孩子被領養,但願意領養有特殊需要如智障或身體殘障孤兒的家庭少之又少,在16名特殊需要的兒童中,最終只有3人被領養,領養者更百分百為外國家庭。

盼有心人提供關愛

在香港生活了27年的 Brad及 Carol結婚後育有兩名親生子女,但為了讓更多孤兒可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十多年前成為幼兒之家的寄養家庭,照顧兩名分別患有唐氏綜合症及脊骨有問題的小孩。在他們悉心照顧下,二人情況慢慢好轉,更成功覓到一個合適的領養家庭到外國生活。

愛心爆棚的 Brad及 Carol之後再在幼兒之家領養了兩名小孩,親手將他們撫養成人,兩名領養孩子今年分別17及19歲,為他們一家人帶來無限歡樂,彼此更相處融洽。他們希望香港能夠有更多有心人願意為孤兒提供愛與關懷。

20120503 - 「 14歲以下男童無性交能力」脫離現實 擬修例對付少年性罪犯

標題:「 14歲以下男童無性交能力」脫離現實 擬修例對付少年性罪犯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503/16303390


性罪犯年輕化,過去五年有 395名 10至 13歲犯案者涉性罪行被捕,兩名男童更涉強姦,但因本港法律不承認 14歲以下男童有性交能力,故兩人終只被控猥褻侵犯。當局昨向立法會提交草案,擬廢除 14歲以下男童無性交能力的普通法推定。議員及團體批評推定脫離現實,促盡快修訂保障受害人。

記者:翁煜雄

保安局局長李少光昨以書面答覆議員陳淑莊提問,表示 2007年至 2011年,有 395名 10至 13歲人士涉性罪行被捕,其中兩名男童分別在 2007年及 2010年涉強姦被捕,基於證據不足,或因刑事法律有一項普通法推定,就是 14歲以下男童無性交能力,故兩人只被控以猥褻侵犯。

資料顯示, 2010年一名 13歲韓籍少年在東區醫院兒童病房,以下體侵犯一名 5歲女童,但他因未滿 14歲不能被控強姦,只能被控以猥褻侵犯。

打擊罪行須多方合作

李少光又說,過去 5年, 10至 13歲被捕者涉及的性罪行, 92%都是非禮,也有 27宗約 7%涉非法性交。不過,同期的 54名被定罪的 10至 13歲犯案者,全部都只涉及非禮罪。

陳淑莊批評, 14歲以下男童並無性交能力的推定早已脫離現實,多個司法管轄區也已廢除這推定,而且法改會也曾於 2010年同意應予以廢除,保障受害人。

李少光稱,政府已刊憲在《刑事罪行條例》加入條文,廢除上述推定,該條例草案也於昨日提交立法會審議。

他又說,青少年性罪行涉及複雜的社會問題,要有效打擊有關罪行及加強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有賴多方面合作。

「希望可以快啲搞掂,因為其實都講咗好耐。」陳淑莊稱會跟進草案審議。護苗基金主席蒲錦文認為,各界對廢除該推定已有共識,希望能盡快通過修訂,以保障性罪行受害人。他說當局也應加強性教育工作,向男童灌輸正確性觀念。





20120426 - 六旗兵綁架四歲富家女

標題:六旗兵綁架四歲富家女
報章:東方日報


半山司徒拔道名校發生流產綁架案。六名旗兵綁匪昨午在英基學校協會屬下的曉新國際幼稚園門外,企圖綁架一名來自富貴律師家族兼超級富豪孫女的四歲女童,當該名女童放學後由家人接上七人車之際,蒙面匪徒亮手槍及利刀,衝前強搶女童,更一度圖騎劫七人車,雙方爭持之際,幸毗鄰小學的男教師目擊及喝止,匪徒棄刀槍逃走。女童並無受傷,但因她家庭背景相當富貴和知名,港島總區重案組接手調查及全力追緝綁匪歸案,相信匪徒圖綁人勒索巨額贖金。

現場為司徒拔道四十三號曉新國際幼稚園門外。昨午四時,幼稚園剛放學半小時,門外有很多家長或傭工等候接學童。其中一名四歲女童,由六十歲婦人帶上價值五十萬元的七人車時,突然有四名戴口罩和鴨舌帽的大漢撲出,強搶女童,因當時車上有其他成人和一名嬰兒,女童家長和歹徒爭持之際,有匪徒亮出一把類似手槍物體和一把鎅刀,雙方在車門旁發生肉搏,現場消息稱,有匪徒一度企圖強行登車,打算連人帶車騎劫,當時七人車已開行數米,但女童家人奮力反抗,期間,毗鄰亦屬英基的白普理小學一名男教師,見七人車上有人糾纏掙扎,以為搶劫,於是報警,並上前呼喝制止,匪徒見事敗,不敢再逗留,在警員趕到前,已逃去無蹤。警方初時列作企圖搶劫,但警員到場調查,懷疑是一宗流產綁架案,並發現匪徒在急逃時,在事主的七人車上遺下一支類似手槍物體及一把鎅刀。

律師家族 超級富豪孫女

警方發現被綁匪看中的李姓目標女童,是城中一個知名律師家族的成員,其母和外公均是律師,她亦是一名超級富豪的孫女,懷疑有歹徒得悉該律師家族身家有十數億元,不排除計劃綁人勒索贖金,另一方面,警方亦會循事主家庭的工作背景調查是否得罪人。港島總區刑事總部派出重案組第一、二及三隊到場調查,探員及鑑證科人員用大帳篷罩住事主的七人車及類似手槍物體、鎅刀等證物,相信匪徒在登車時留下指紋。軍械法證科人員亦到場檢驗類似手槍物體真偽。

警方綜合目擊者和閉路電視錄影,相信匪徒至少有六人,並備有交通工具,經謀劃及踩線多時,兩人負責把風和駕車,另外四人落手。警方昨晚在幼稚園外的垃圾桶和行人路尋獲可疑煙頭和紙巾,懷疑為匪徒遺下。警方深夜發通緝令追緝其中四匪徒。英基學校協會發言人稱案件由警方調查,不作評論,但會加強學校保安,現時屬下學校門外已有保安人員駐守。

其中四名中國籍疑匪打扮

1五呎十吋高,三十多歲,粗壯身材,穿深色有格仔短袖T恤及深色長褲,戴深色漁夫帽。
2五呎九吋高,三十多歲,瘦身材,蓄陸軍裝髮型,操廣東話,穿深色短袖T恤及深色長褲.長滿暗瘡。
3五呎九吋高,中等身材,穿深色上衣,戴淺啡色鴨舌帽。
4五呎五吋高,三十多歲,操普通話,穿墨綠色短袖衫及藍色牛仔褲,戴黑色鴨舌帽,右手持有裝有硬物的白色膠袋。

20120417 - 助窮童上網 iProA未達標

標題:助窮童上網 iProA未達標
報章:蘋果日報


協助基層家庭的「上網學習支援計劃」推行至今 9個月,僅約有 9,000個家庭受惠,距原訂首年兩萬個家庭目標成效不足一半;其中由互聯網專業協會( iProA)和小童群益會合辦的「上網樂與腦」計劃,只有約 3,100個家庭參加,遠低於另一執行機構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後者約有 6,000個家庭參與。

政府撥款 2.2億元推行為期五年的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助基層家庭以相宜價格購電腦和上網,並提供免費技術支援和培訓課程。其招標遴選過程被指受政府極高層干預,原先只由社聯執行,最後由 iProA轄下的信息共融基金會共同執行,前者負責香港東,與小童群益會協辦「上網樂與腦」計劃;後者則推出「有機上網」服務,負責香港西。

反斥政府宣傳不足

政府訂定計劃首年目標兩萬個家庭,兩間機構分別要服務 1萬個家庭。「上網樂與腦」計劃去年 7月推行至今,接獲約 2萬個家庭查詢,但只得約 3,100個家庭使用服務。信息共融基金會署理行政總裁余文蔚坦言成效未如理想,由於計劃推行初期主力尋找合作夥伴,去年底加強宣傳後參與家庭數目已上升。今年中將推出網上學習平台,吸引更多學童使用。

小童群益會「上網樂與腦」計劃總監梁永輝表示,去年 11月起到過約 60間中、小學宣傳該計劃,由於受惠對象是領取綜援和學生資助的家庭,涉個人私隱,望與學校加強合作宣傳,讓更多學童受惠。 iProA會長鄧淑明批評政府宣傳不足,教育局應積極推行電子教學。

20120414 - 六成新來港父母曾遇家暴

標題:六成新來港父母曾遇家暴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414/00176_024.html


新來港家庭需要重新適應新環境,容易產生家庭問題。防止虐待兒童會一項研究指,六成新來港父母曾經歷配偶暴力對待,兩成子女亦曾受精神或身體虐待。負責社工指新來港的家暴問題令人擔心,會影響該類家庭子女自我形象及發展,未來三年將於觀塘及深水埗區延續義工配對計劃提供育兒資訊及社區資源介紹,協助融入社區,預計每年支援一百個新來港家庭。

防止虐待兒童會去年五月至今年三月,推出一項「跨境及新來港家庭關愛共融計劃」,支援五十個來自觀塘區、育有五歲或以下子女的新來港家庭。經輔導及研究後,發現兩成半新移民家庭屬單親,高達四成受訪父母曾面對精神或情緒困擾,一成六的父親有濫藥、嗜賭等不良習慣,亦有四成存有家庭管教如施行體罰問題。

20%子女遭身心虐待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指出,不少新來港家庭面對適應及經濟困難,間接成為家暴高危一族,研究指六成家庭曾受配偶暴力對待,兩成子女曾經歷精神或身體虐待,情況令人擔心,故希望透過共融計劃協助新移民家庭及早處理問題,機構未來三年會為觀塘區及深水埗區提供支援計劃。

育有兩名女兒的鍾女士,○四年與港人丈夫結婚後來港,一直未能適應在港生活,○七年誕下幼女後患上產後抑鬱症,與丈夫的關係愈趨惡劣,持續三、四年遭丈夫暴力對待但未有尋求協助,最終於一○年離婚,情緒一度跌至谷底。鍾女士指,去年獲社工轉介參與計劃,展開新生活,心情亦能紓解。



20120402 - 上網支援未達目標一半

標題:上網支援未達目標一半
報章:東方日報


政府去年中撥款二億二千萬元推行為期五年的上網學習支援計劃,成效未如理想。當局原先要求兩間執行機構首年最少有二萬個家庭參加為目標,不過,計劃推行近九個月以來,只有約九千個家庭參加,遠低於預期目標。當局承認,市民對計劃認知度不足,加上部分基層家庭已有電腦或上網計劃合約未完未能「轉台」等因素影響,明年將進行中期檢討。

上網學習支援計劃是透過信息共融基金會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兩間執行機構,分別推出「上網樂與腦」及「有機上網」計劃,為綜援或領取上網津貼的全日制中小學生及其家庭,以優惠價錢購電腦和上網服務,以及技術支援和輔導,計劃為期五年,預計全港三十萬個低收入學童家庭受惠。

今學年共有約廿四萬中小學生領取全額一千三百元或半額六百五十元上網津貼,而計劃推行截至二月底,共有九千零一十個家庭透過計劃購買電腦或上網服務。

市民認知度不足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錦平表示,當局向兩間執行機構規定首年目標合共最少為二萬個家庭提供服務,承認目前參加率未達首年目標,有需要再作調整,「有啲在計劃推出時已買咗電腦,又有啲因上網計劃合約未完,所以未轉到過嚟。」

她否認計劃推出初期訂定目標過高,但承認市民對計劃認知度不足,未來會加強推廣,包括透過社會福利署向綜援家庭推介服務,以及向學校加強宣傳,希望有需要家庭可預先登記。現時已有近四萬個家庭登記表示會參加計劃,相信未來參加率會提高,當局明年會就計劃成效進行中期檢討。

四百個案需輔導

有機上網總經理李振培指,計劃有助低收入家庭以平價享用優質產品及服務,甚至有助促進親子關係,「好多家長參加完培訓課程,可以同個小朋友交流」,計劃至今約有四百個輔導個案,部分與沉迷上網有關。

小童群益會上網學習支援計劃總監梁永輝則指,該機構接獲近二萬個查詢中,大部分是詢問服務內容,只有極少部分出現濫用而求助。

家住天水圍的郭女士只有小六程度,她透過計劃以三年共支付六千多元購買一部新電腦及流動寬頻服務,供就讀小四兒子使用,自己則參加免費電腦課程學懂用facebook,「依家多咗同個仔溝通,佢唔識我都可以教吓佢。」






標題:上網學習支援未及目標一半 普遍家長認知不多 9000家庭參加
報章:明報


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去年7月推出,原定首學年為2萬清貧學生家庭提供廉價購置電腦及上網服務,但至今僅9000家庭參加,不足原先目標的一半。有小學校長表示,暫持觀望態度,認為若無課程配合,或會有反效果。

截至2月,計劃雖有3.9萬家庭報名有興趣,但最終僅9010個家庭使用服務,只及原先目標2萬家庭的45%。政府計劃實施兩年後將作中期檢討,評估成效。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錦平接受專訪時形容,當初目標「可能比較狼和狠」。礙於私隱,兩機構未能直接獲取清貧學生資料,要靠機構主動接觸宣傳,加上家長對計劃普遍認知不多,相信反應在下一學年會較踴躍。

政府﹕當初目標較狼狠

基金會署理行政總裁余文蔚和社聯有機上網總經理李振培均稱,除學校外,亦借助各區校長會、區議會力量並安排大專生家訪,把計劃「帶入屋」。

李振培稱,機構和供應商合作,不論電腦和上網也較市面相宜。以手提電腦連6MB上網套餐為例,扣除政府資助,全年只需付250元;電腦配備由符合大專生使用規格的手提電腦以至iPad也有,小童群益會註冊社工梁永輝表示,配備有考慮學生實際學習需要,也會提醒家長按經濟能力和需要選購。

梁永輝坦言,不少家長擔心子女只顧上網打機,故計劃同時照顧家長,讓他們認識網絡文化和上網技巧,令他們能管理子女的上網習慣,機構有需要時也會為學生輔導。

深水街坊福利會小學校長嚴佩關注,計劃若無網上課程配合,學生回家或會沉迷上網,暫只在高年級推廣計劃。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直言不贊成計劃,認為網上功課應在學校完成,教師可從旁指導,擔心學生回家後「無心機,上網玩」,建議應把撥款用作增加學校電腦配備。

廠商會中學資訊科技管理委員會主席謝子良說,中學生對上網學習需求更大,學校雖力宣傳,但仍要靠學生主動參與。他指部分學校對計劃不了解,認為未來應加強宣傳,並提升計劃吸引力。

全港24萬合資格綜援家庭以及學生資助受助家庭,現可獲政府發放1300元或650元半數上網津貼。政府去年度再撥款2.2億元,交由兩機構以優惠價向學生提供電腦、上網服務、課程和支援。互聯網專業協會iProA和小童群益會成立的「信息共融基金會」負責香港東,社聯負責香港西。

20120330 - 情侶打機睡客廳 不知半歲子猝死

標題:情侶打機睡客廳 不知半歲子猝死
報章:明報


一對未結婚的年輕父母,昨日早上赫然發現半歲兒子夾在嬰兒和雙人之間且毫無反應,報警將嬰兒送聯合醫院搶救,可惜回天乏術。警方調查發現,嬰兒父親前晚深夜見兒子在睡房睡,就返回客廳與妻子「打機」玩樂及睡覺,至昨早10時再看兒子時,始發現兒子出事。警方把案件列作疏忽照顧兒童個案,將父母二人帶署協助調查。

年輕產子 社署一直跟進

嬰兒的父母分別姓陳(21歲)和姓黃(20歲),為情侶關係,未婚,前者任職散工,無固定收入,後者無業,二人居於牛頭角得寶花園一個300多呎單位。據悉,黃去年誕下兒子後,一家開始申領低收入綜援,由於黃年輕產子,社署有為她提供輔導。 現場消息指出,二人最後一次給兒子餵奶是前晚傍晚6時,其後兒子在睡房的雙人睡覺。至晚上11時,陳走到房內察看兒子,見兒子無異樣,就返回客廳跟妻子「打機」,二人其後在客廳睡覺。

夾兩罅隙間 毫無反應

昨早10時,父母到睡房看兒子,發現他夾在雙人與嬰兒的罅隙之間,全身冰冷,毫無反應,遂一邊替男嬰急救,一邊報警。男嬰送往聯合醫院搶救,最終回天乏術。黃得悉兒子死亡後,嗚咽大哭,需由旁人攙扶。

警方帶走男嬰父母到警署助查,稍後將安排驗屍,以確定男嬰死因。現時案件交由秀茂坪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社署發言人表示,社工會聯絡有關家庭,進一步了解事件,從而提供適切協助。根據紀錄,該家庭屬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個案,服務包括轉介經濟援助及家庭輔導等。



標題:年輕生育宜先輔導
報章:明報


年輕男女未準備好做父母,疏忽照顧嬰孩隨時可以招致大禍。有社工表示,年輕夫婦因社會閱歷淺,對生育沒有詳細計劃,往往不懂得如何照顧嬰兒,亦不懂承受增添新生命所帶來的壓力,容易釀成悲劇,建議年輕夫婦於婚前或生育前接受輔導。

事實上,嬰兒睡覺時因姿勢問題導致窒息猝死,過往已有例子。兒科醫生提醒家長要留意子女有否俯睡,及時幫他們轉身以免窒息;父母應該讓嬰兒貼近尾仰睡,以免扭動身體時,「跣」入被鋪內蓋住口鼻,影響呼吸。

應仰睡勿多蓋衣服

註冊社工凌煒鏗表示,隨社會開放,不少年輕男女都希望有獨立空間,與家人同住的情甚少。這些年輕夫婦經歷少,一旦生兒育女往往會不知所措。凌說,據他接觸的個案中,不少年輕父母認為照顧嬰兒不難,輕視「湊仔」難度,犯錯的例子包括在嬰兒睡覺時,蓋上大量衣服或被,令嬰兒窒息,或不知嬰兒的餵食時間,「若沒家人或政府支援,這些家庭往往釀成悲劇」。

他建議年輕夫婦無論結婚或生育,都應先接受輔導,學習如何照顧嬰兒。



標題:半歲B困床罅息亡
報章:東方日報


牛頭角發生床罅「夾死B」悲劇。一對九十後年輕父母,前日傍晚捨棄嬰兒床不用,將六個月大兒子安置在旁邊的單人床睡覺後,雙雙在客廳打機及睡覺。直至昨晨,兩人醒後始驚覺BB已十六小時無哭喊及飲奶,匆匆入房察看,惟見BB頭仔被夾於兩張床中間的罅隙,毫無氣息。男嬰母親陪兒子送抵醫院時激動尖叫:「唔好呀……唔好死呀!」惟小生命經搶救後終告不治,結束短暫一生。警方調查後相信男嬰被夾至窒息死亡,帶走父母助查。

猝死男嬰姓陳,與父親(廿一歲)及姓黃母親(廿歲)同住牛頭角得寶花園G座一個一廳一房單位。消息稱,黃在單親家庭長大,讀中學時已與母親租住上址。黃母為賺錢養家,長時間在外工作。黃去年證實未婚懷孕,年底誕下兒子,其男友則搬入上址同住。據悉,黃在家照顧兒子,男友則做散工,收入不穩定,一家人需靠綜援過活。黃在客廳擺放了一張雙人床,與男友做廳長,房間則放置黃母的單人床及一張嬰兒床。

前日傍晚六時,黃餵兒子飲奶及哄他入睡後,無將他抱上嬰兒床,反而將他放於單人床上,之後出廳與男友一同打機。五小時後,黃檢查兒子亦未見異樣,遂安心繼續打機,並如常上床睡覺。直至昨晨十時許,黃起床後才發覺兒子長時間沒有餓醒飲奶,心感不妙,入房查看兒子時,驚見他頭部夾於單人床與嬰兒床之間罅隙,身體則仍在床上。

母痛哭「點解咁對我」

黃衝上床抱起兒子,發現他已全身無力,一摸之下,兒子已全身發冷,毫無反應,嫩白的面上更出現點點斑點,立即叫醒男友報警。救護員到場後,見男嬰已無呼吸脈搏,立刻將他送院。黃陪子送院時情緒激動,不斷呼天搶地,見記者拍照即衝向前阻止大叫:「咪影呀!」

期間,她披頭散髮蹲在地下,不斷尖叫﹕「唔好呀……唔好死呀!」需男友上前拉起她進入急症室。男嬰抵院後終告不治,黃在醫院內哭得死去活來,頻頻自責,又呼喊:「點解咁對我?」男友亦傷心痛哭,需由在旁警員安慰。有人向警方報稱,由於一直無聽到兒子喊,以為他無事,也沒有為意要餵奶。

三個月五嬰兒意外亡

警方經調查後不排除男嬰睡覺時轉身,頭部跌入兩床間空隙,被夾至窒息至死,真正死因需待剖屍檢驗,案件交由秀茂坪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調查。稍後,雙方親友趕至醫院了解,男嬰父母其後隨警員返署助查。

連同今次意外,今年首三個月共五名嬰兒意外死亡。兒科醫生謝鴻興指出,三至六個月大嬰兒處於猝死高危期,父母須小心留意。六個月大嬰兒已懂得轉身,最安全的方法是將他們放在嬰兒床上獨睡。



20120330 - 餐椅卡頸 險殺男嬰

標題:餐椅卡頸 險殺男嬰
報章:東方日報


嬰兒餐椅險殺十個月大BB!一名男嬰昨晨在深水埗寓所首次試坐新購買的高腳餐椅,活潑好動的他表現興奮「周身郁」,疑未扣好安全帶身體向下滑,頸部被卡着嚎哭,父母見狀被嚇至不知所措,勞動消防員到場鬆開安全扣,將男嬰救出,經檢驗後幸無大礙,父母始破涕為笑。

出事男嬰姓潘,與父母同住荔枝角道二八六號十二樓一單位,由於父母均要上班,男嬰平日由印尼女傭照顧。據悉,父母近日購買一張高腳餐椅,供兒子用餐時使用。

未扣好安全帶 身體下滑

昨晨九時許,男嬰在家中首次使用餐椅吃早餐,當時他顯得異常興奮,手舞足蹈,期間疑未扣好安全帶,身體向下滑,穿過餐桌與踏腳板的「三角」罅隙,頸部卡於中間位置「唔上唔落」。男嬰登時嚎啕大哭,父母聞聲由睡房步出,赫見愛兒被夾,遂上前拯救,卻不熟悉座椅操作,無法替兒子解困,顯得十分焦慮,姓蔡(四十二歲)母親致電報警。

消防員接報迅速趕抵,發現餐椅下有紅色安全扣,只需按下餐枱便可向前推,消防員不費吹灰之力將餐枱鬆開救出男嬰,經救護員初步檢驗並無大礙,毋須送院。

海關發言人表示,過去三年共接獲三宗有關懷疑高腳嬰兒餐椅不安全的投訴,其中一宗個案投訴人自行撤回,餘下兩宗個案並無發現有違反《玩具及兒童產品安全條例》內的安全標準的情況。



20120323 - 廉價輔導助親子融入香港 羅湖跨境學童中心獲670萬資助

標題:廉價輔導助親子融入香港 羅湖跨境學童中心獲670萬資助
報章:明報


過去3年跨境學童人數不斷增加,由2009年約8000人急增至去年1.29萬人,增幅超過六成。於深圳羅湖區設跨境學童服務中心的國際社會服務社指出,預計今年9月跨境學童至少增逾三成,已獲馬會資助670萬加強服務,未來3年會聘請本港導師及社工,為跨境學童及家長提供免費或廉價的親子管教、情緒輔導、英語及功課輔導,協助他們融入香港社會。

跨境學童服務中心由中港團體合辦,早於兩年前已開始服務跨境學童,今年再獲賽馬會資助670萬港元,推行為期3年的服務計劃。中心昨舉行啟動禮,營運中心的國際社會服務社服務總監張玉清指出,預料未來數年跨境學童和家長對輔導服務需求有增無減,部分學童先在內地讀幼稚園,再來港升小一,英文和德育水平與本港學生有差距。

涵蓋德育技能 社工提供課後教育

她舉例,有跨境學生到香港學校上課期間,經過羅湖香港海關時亂拋垃圾,而家長亦因繁體字、廣東話等問題,未必懂得教子女做學校功課,所以日後將集中提供有關服務,包括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德育培訓、技能培訓、情緒輔導等,部分收費課程如英語及功課輔導等,則需約80至600元人民幣,比坊間同類課程便宜一半;另設10名香港社工協助,延續跨境童的課後教育。

曾參加中心服務的跨境學童母親王輝表示,丈夫是中港商人,兒子3年前來港入讀幼稚園高班。她表示,家中一直以普通話溝通,兒子最初來港時,因不諳廣東話而羞於與同學交往,亦甚少於教師溝通,影響學習進度和社交。

後來她安排兒子報讀跨境學童中心的廣東話班和社交班,現就讀小二的兒子已經投入校園生活;她自己亦報讀家長英語班及其他活動,學習繁體字、廣東話等,可為兒子溫習和檢查功課。

20120319 - 5.5%家長獨留子女在家日逾4小時

標題:5.5%家長獨留子女在家日逾4小時
報章:明報


【明報專訊】一項調查顯示,近半受訪小學生家長曾因工作或急事將子女單獨留在家中,有5.5%家長平均每日獨留子女在家超過4小時,對兒童構成危險。

負責調查的香港婦女勞工協會批評,政府早年推出的社區保母計劃只照顧6歲以下兒童,忽略較年長的小學學童需要;同時不少雙職基層家長難負擔託管費,促請政府撥款,為基層學童提供適切託管服務。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在過去3個月,訪問各區共46間小學及819位小學生家長,發現多達48.5%即397名家長曾將子女單獨留家中。在此397人中,73.3%受訪家長平均每天獨留子女在家1小時或以下,獨留1至3小時佔21.2%,其餘5.5%更獨留超過4小時。而在學校長假期時,獨留情況更嚴重,多達17.1%、即68名家長表示子女在長假期每天獨留家中逾4小時。

八成人稱難付託管費

另外,近八成受訪家長表示難以支付昂貴託管費,亦有44.2%人認為託管服務時間未能配合父母的工作時間,子女完成託管後可能仍要獨留家中,等待父母下班。 婦女勞工協會總幹事胡美蓮表示,逾九成受訪家長認為學校是安全地方,故建議政府為小學提供撥款,再由校方外聘大專生或社福機構提供託管服務,相信效果較僅提供資助更佳。



標題:逾四成父母 曾獨留子女在家
報章:東方日報


【本報訊】政府前年推出社區保母計劃,但成效不彰,有調查發現逾四成家長曾獨留子女在家,兩成多人將子女留家一至三小時,半成留家超過四小時以上;一旦遇上長假期,留家超過四小時以上的比例更高逾一成七。近八成家長批評現時託管費用太貴,四成四人指服務時間未能配合,更有三成人直指是託管地點不適合,反映服務未能應付家長需要。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訪問了八百一十九位小學生家長及四十六間小學,結果近四成一家長表示曾獨留子女在家,逾七成人解釋是因工作或有急事,七成三人平均每天把子女留家一小時或以下,但長假期時子女單獨在家的比例,則由平日的逾半成增至一成七。

78%家長指託管費太貴

七成八受訪家長指出,現時託管費用太貴,難以支付;四成四人指託管時間未能配合、三成一人指地點不適合,亦有一成七人指服務名額不足。近九成家長贊成由學校提供課後託管服務、九成七人認為託管單位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服務應費用全免或減免、八成半人贊同託管時間有需要延長至晚上八時,亦有九成七人認同政府應向服務單位提供撥款資助。

另外,調查亦發現有八成九受訪學校說,曾經及經常接到家長反映需要課後託管的社區支援,近四成曾提供相關支持,包括自行組織課後功課導修班、自資聘請助理看管、委託其他社福機構協辦功課班,或開放校園給同學留下做功課等,但不少都表示名額及時間有限,支援很少



20120308 - 非牟利團體 財政無王管

標題:非牟利團體 財政無王管
報章:東方日報


慈善組織、非牟利團體濫用機制獲得免稅優惠,但其財務狀況卻不受監管的問題,早已引起社會關注。除了哈羅公學,不少年年賺大錢的私家醫院,亦獲政府以優惠地價甚至免地價批出土地,部分自稱「福利機構」的團體,亦毋須公開披露財政資料,透明度極低。

代表社會福利界的立法會議員張國柱便以「無王管」來形容政府目前對非牟利團體的監管。他說:「這些團體最後只要講係收支平衡,或者支出大過收入,就毋須受到監管。即使有淨收入,如果用來支付管理費、行政費,或者用高薪聘請員工,政府亦無可奈何!」

他指,法律改革委員會建議訂立《慈善法》,加強監管非牟利團體的內容過於苛刻,有點矯枉過正;中期而言,政府可修改《稅務條例》,要求獲得豁免交稅的團體公開財務資料,方便社會監察;短期措施方面,政府部門亦可透過合約條款,例如明文規定用於行政方面的開支不可超出整體收入的一成半,減低免稅機制被濫用的機會。




標題:貪曾眷顧哈羅醒到盡
報章:東方日報


今年九月開學的貴族學校哈羅香港國際學校(下稱哈羅),大受富豪歡迎,亦備受曾蔭權眷顧。繼當初政府以一千元賤價,未經公開諮詢便批出市值六億元的屯門海景靚地作校舍,以及曾蔭權罕有地出席該校奠基儀式外,透過售賣債券及資本證書已有三億多元入帳的哈羅,近日又獲教育局批准向政府申請二億三千萬元免息貸款,作興建校舍之用。無巧不成話,為哈羅提供營運學校工作的管理公司,其主要成員是邱德根五子邱達強,而邱的姪女邱詠筠期間正與曾蔭權幼子曾慶淳拍拖。而批地之時,曾蔭權的孫女亦正是準備入學之年。

哈羅之所以能踏足香港,曾蔭權確是出了不少力,早於二○○七年其長子曾慶衍的妻子莫蔚淇懷有身孕,即將成為爺爺的曾蔭權,在當年十月的施政報告中,就提出在本港發展國際學校;在其孫女約一歲半準備入學之時,政府○九年八月,未經公開諮詢便批出屯門掃管笏地皮給哈羅建校。當日的批地條款相當優惠,該幅鄰近屯門黃金海岸達四十萬平方呎面積的土地,當時市場估值達六億元,但政府只象徵式收取一千元地價。

雖然哈羅以超筍價租得靚地皮,但入學要求卻屬「貴族價」。哈羅去年招生時,就要求家長先認購六十萬元無利息債券,或三百萬元以公司名義發出的可轉讓的資本證書。但去年三月推出後,旋即被搶購一空,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售債券資本證已收三億

本報記者日前在該校一帶視察,英式半圓形校舍已漸見雛形,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相信應可趕及今年九月開課。然而,課仍未開,學校已經要「撲水」,最近哈羅提出向政府申請免息貸款二億三千萬元,分十年攤還,作為興建豪華校舍之用,現時已獲教育局批准,只待立法會拍板。根據哈羅向公司註冊處遞交的帳目文件顯示,截至二○一一年七月,出售債券及資本證書已有三億多元資金,而早前哈羅申請加學費的相關收入仍未於帳目反映。

另外,哈羅國際學校(香港)有限公司雖然屬非牟利團體登記,並獲稅局免稅,但背後還有一間名為哈羅國際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學校營運,公司成員包括邱德根五子邱達強,而政府於○九年批出土地予哈羅時,曾慶淳期間正與邱達強胞弟邱達昌長女邱詠筠拍拖,而一手促成哈羅來港開校的,正正是邱達強。哈羅早年已於曼谷及北京開設哈羅國際學校,同樣是邱達強的哈羅管理服務有限公司,透過特許經營方式營運,學校除了要向管理公司繳付管理費外,亦需每年向英國哈羅上繳特許經營費用,但相關費用多少,則沒有透露。

引起哄動 但學額未爆滿

哈羅昨晚在灣仔舉行一場資訊日,吸引二百多名家長參加,當中除部分是已繳付按金的哈羅準家長外,還有一批心大心細,尚未決定是否報讀的家長。

現場所見,本地、內地及外籍家長各佔約三分一。場內由兩名曾在英國哈羅公學任教的外籍人士主講,內容主要圍繞學校歷史及校舍資訊,而家長的提問主要環繞校舍附帶的設備,而不是其教學理念。雖然哈羅在香港辦校確引起哄動,不過據了解,哈羅的學額仍未爆滿,招生活動仍在進行中。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該局在土地分配工作中,已詳細考慮每份申請,並徵詢由官方人士及非官方人士組成的校舍分配委員會意見;至於批予哈羅的逾二億元免息貸款,為按既定政策作為促進國際學校體系發展,而該局會於今年上半年把貸款申請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批。




標題:精英主義 製造「教育貧富懸殊」
報章:東方日報


政府早於○七/○八年度施政報告提出要擴展國際學校,以吸引世界不同地方的學生來港就學。不過關注本港教育政策的學者認為,政府引入哈羅公學這類奉行精英主義的貴族學校,只令大富豪、大商家得益,因他們才有能力為子女付超昂貴學費,變相製造「教育的貧富懸殊」。

應以均富原則搞好政策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指出,香港的教育政策混亂、師生比例嚴重不足、教師工作量超標、課程以考試導向為主,才是令海外人才、國際年輕學者對香港卻步的主要原因;若能以均富原則理順香港的教育制度,亦足以吸引人才來港發展。

他指哈羅公學是「貴族、精英、富豪」的混合體,向哈羅提供優惠,只會令人覺得是政府透過政策製造社會矛盾,激發仇富心態,並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他補充說,即使政府有意擴展國際學校,亦毋須引入這類貴族學校。

20120223 - 定驚米袋蓋鼻 焗死B女

標題:定驚米袋蓋鼻 焗死B女
報章:東方日報


定驚米袋變殺嬰兇器!一名出生剛滿一個月女嬰,昨在藍田住所由母親餵奶後,依傳統方法將半磅重的米袋放在身上讓其安睡,疑她扭動身體令米袋移位蓋着口鼻,兩小時後由母親發現時,已窒息昏迷,面呈紫色,急送院搶救後不治。母親傷心欲絕,哭成淚人,警方正調查是否涉及疏忽照顧。

疑被米袋焗死女嬰上月廿一日出生,昨日剛滿月,尚未領出世紙及取名,其母親姓林(卅三歲),父親約四十歲。夫婦已有一名六歲大兒子,一家四口與外傭居住康雅苑麗雅閣一單位。

半磅重壓身 發現時面紫

昨午二時許,林婦親自為女兒餵奶後,將她放回睡房的床上睡覺,並依照傳統方法將一個一呎乘七吋、載有約半磅白米的布袋放在其胸上,好讓她定驚及容易入睡,其後出客廳照顧兒子。

至下午四時許,林婦入睡房察看女兒睡覺情況,赫見其口鼻被米袋壓着,急忙上前將米袋取起。只見女兒面色已發紫,毫無反應,慌忙致電報警求助。救護員到場時,即時為女嬰急救,再急送醫院搶救,情況一度好轉,送入嬰兒深切治療部進一步治療。

林婦通知丈夫到達醫院,偕兒子在病房外等候消息,期間夫婦憂心忡忡,不停哭泣。未幾醫護人員走出,告知女嬰已不治,各人驚聞噩耗,非常傷心,林婦激動擁着兒子大哭,一名女親友更哭道:「你做咩放佢喺床頭呀?」警方初步調查,推測女嬰獨自在房睡覺時,疑因米袋過大,加上她扭動身體,米袋移動蓋着其面部,口鼻無法呼吸導致窒息昏迷,惟真正死因有待剖驗。警方亦會調查有否涉及疏忽照顧,由觀塘警區重案組跟進,至晚上邀請女嬰的父親到警署助查。

米袋尺寸大小無標準

父母根據傳統方法將白米炒過後,放入自家縫製的布袋內,將其放在初生嬰兒胸前,據說可收「壓驚」之效,令嬰兒較易入睡及不會驚醒。兒科專科醫生張傑稱,很多人未見過真正的米袋,只靠道聽途說和憑空想像,自行製作米袋,容易造成悲劇,「米袋尺寸、白米分量,全部都無標準,意外中嘅米袋好明顯係太大,會焗親嬰兒。」

他指所謂米袋,其實是一個細小的長方形布袋,只有極小量白米,使用時應將白米移至布袋的兩端作固定之用,無米的中間位置輕輕壓着嬰兒身體上。不過,他認為用米袋壓着嬰兒始終有潛在危險,建議家長改用毛巾,將之摺成長條形蓋在嬰兒腹部,同樣可令嬰兒有安全感。



標題:蓋半磅重米袋「定驚」 1月大女嬰窒息死
報章:明報


中國傳統習俗以為可讓嬰兒定驚的「米袋」變成殺人「兇器」。藍田康雅苑昨日發生涉及「米袋」引致嬰兒窒息死亡家居意外,一名33歲母親疑將一個自製的半磅重米袋放在初生女嬰身上作定驚之用,詎料女嬰睡覺時,米袋向上移至遮蓋面部引致窒息,母親發現時她已昏迷,女嬰由救護車送院搶救後不治。
睡覺時上移面部
猝死女嬰1個月大,昨午2時被發現時已經昏迷,呼吸微弱,由姓林母親陪同送聯合醫院,經搶救後不治,死因有待剖屍確定。事後警員到場調查,不排除米袋移位蓋女嬰面部引致窒息,初步無可疑。不過,由於案情罕見,故由觀塘警區重案組第二隊跟進,事件暫列「有人昏迷送院死亡」案處理。
中國傳統習俗,如果初生嬰兒常夜睡不寧或容易驚醒大哭,有父母會把米放入自製的小布袋,造成「米袋」,並於嬰兒睡覺時放在其胸口上,以給嬰兒「安全感」及「定驚」。不過,有西醫指米袋定驚之說全無根據,對嬰兒有害無益(見另稿)。
女兒常深夜大哭 母誤信傳說
女嬰與父母及7歲兄長同住藍田康雅苑,家中聘有一名外籍女傭。據悉近日疑女嬰經常深夜驚醒大哭,母親為使女兒酣睡,聽到長輩米袋定驚之說,遂自製一個約1呎長、6吋闊、半磅重的米袋給女嬰睡覺之用。

消息稱,昨午約1時許,當時林婦抱女嬰餵奶及哄睡後,將女嬰放回嬰兒上蓋被,及加放米袋,然後離開房間。及至下午252分,林婦再到房間查看女嬰時,赫然發現部分米袋蓋女兒面部,女兒已經面色發灰及昏迷,大驚報警。事後警員到場調查,檢走米袋等證物,並將女嬰家人及傭工帶署協助調查。



標題:米袋定驚無稽 嬰兒常哭或有疾病
報章:明報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中國傳統習俗以米袋蓋嬰兒身上有定驚效果之說,不單是一個謬誤,更隨時對嬰兒造成危險,一旦「米袋」過重,會令嬰兒呼吸困難,嚴重或會導致窒息。此外,嬰兒蓋「米袋」定驚之說全無科學依據;而嬰兒經常嚎哭或出現嚴重顫抖,很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應盡快往兒科醫生求診。
關嘉美提醒家長,初生嬰兒非常柔弱,沒有自救或求救能力,絕不應與大人同或使用成人被鋪,過往也不時發生嬰兒睡成人意外事件。
她建議家長,選購嬰兒上用品必須符合安全規格,如特別「疏氣」的嬰兒被,那麼即使不慎蓋過嬰兒面部,也不會即時引致窒息。



20120210 - 內地購買 嬰兒床邊冒煙 暖爐焚宅 女傭火海救婆孫

標題:內地購買 嬰兒床邊冒煙 暖爐焚宅 女傭火海救婆孫
報章:蘋果日報


觀塘平成里一住戶,昨中午寒冷天氣下在房間開電暖爐給半歲男嬰取暖安睡,但暖爐疑拖板電線短路燒着引起火警,火勢迅速蔓延男嬰被困火海。幸好外籍女傭及時發現,冒險入房將少主抱救出廳,帶同男嬰外婆逃出屋外。火警於 10多分鐘後被救熄,兩婆孫與女傭有驚無險並無受傷。記者:文兆麟

現場為平成里 8號超群大廈 4樓一單位,面積逾千呎三房兩廳,女戶主姓趙( 68歲),僱有一名外籍女傭照料及打理家居,女兒已婚另居別處,間中將半歲兒子帶返超群大廈娘家交母親照顧。據男嬰姓陳母親稱,出事電暖爐為國產牌子,家人於農曆年前從內地購置帶返港,其間電暖爐曾多次使用,並沒出現問題。

開暖爐免少主着凉

事發昨中午 12時,女戶主與外孫及女傭在家,當時天文台發出寒冷天氣警告,觀塘區氣溫僅 13℃。消息稱,由於天氣寒冷,女戶主擔心在房間睡覺的外孫着凉,指示外傭開着放在房間的電暖爐給外孫取暖。女傭將暖爐插蘇插在拖板,開啟暖爐後,留下少主在房間嬰兒床上安睡。

其間,女傭發現少主房間有煙冒出,走往查看,赫見房內電暖爐近拖板位置着火,並波及旁邊雜物,大驚馬上衝入房間,將睡在嬰兒床上的少主抱起跑出房外,帶同女戶主一起逃出屋外。火勢蔓延迅速,整個房間陷於火海,滾滾濃煙不停從窗口冒出湧向樓上,鄰居發覺該單位起火紛紛報警。

房嚴重焚毀廳熏黑

消防員接報到場向火場射水救火,於 10多分鐘後將火救熄,但起火的房間遭嚴重焚毀,電暖爐更被燒至面目全非,混雜在燒爛的雜物中,客廳亦被熏黑及水浸。

火警中無人受傷,疏散約 70名住客,其中 10多人逃上天台暫避。消防員進入火場調查,相信是電暖爐電線短路引起火警,火警並無可疑。上月 25日,深水埗大南街一單位住戶開電暖爐取暖期間,亦疑因電線短路起火,幸戶主及時發現撲熄。



標題:嬰兒房「雜嘜」暖爐火 醒目外傭抱嬰拖老婦逃生
報章:明報


近日寒冷天氣再臨,不少家庭要開動電暖爐取暖,觀塘一個住宅單位的BB房中,一個運作中的電暖爐昨午突然冒煙起火,幸機警女傭及時發現,立即把半歲嬰兒抱在懷中,並叩門通知在另一房間的老僱主,「扶老攜幼」與其他街坊一同走火警,3人幸平安無事,事件中亦無人受傷。

早前自內地購入

現場為觀塘平成里8號超群大廈4樓某室。據了解,引起火警的暖管式電暖爐是戶主於農曆新年前於內地購入,為「雜嘜」牌子,過去數周曾多次使用,一直未有異樣,詎料昨午突然冒煙起火。記者在現場觀察良久,才發現暖爐已在大火中幾乎燒成灰燼,剩下部分銅線支架,已沒法辨認其牌子和型號。

火警後全屋被濃煙熏黑,地面浸了約3吋積水,不少木地板整片浮起,至於首先起火的嬰兒睡房已付諸一炬,所有玻璃窗被大火高溫燒至破裂;記者事後到場欲了解詳情,惟事主一家上下忙於在屋內善後,婉拒記者查詢。

冒煙後火燒屋

事發於昨午12時許,天文台正發出寒冷天氣警告。消息指出,事發前外傭正陪同年僅半歲嬰孩在睡房休息,其間屋內突然傳出「味」,外傭查看氣味來源時,驚見房中的電暖爐冒煙並瞬間火自焚;外傭大驚下仍臨危不亂,立即把嬰兒緊抱懷中,叩門通知在屋內另一房間的嬰兒外祖母,3人與大廈其他住客沿後樓梯一同疏散至安全位置。

消防接獲火警報告後迅速趕赴現場,出動了一隊煙帽隊和一條喉灌救,約20分鐘後將火救熄,70名居民疏散到安全地方,其間一名婆婆吸入濃煙,毋須送院,事件中亦無人受傷。



20120209 - 推分娩住宿發雙非財 網民怒斥「女青年會賣港賺人仔」

標題:推分娩住宿發雙非財 網民怒斥「女青年會賣港賺人仔」
報章:東方日報


雙非孕婦湧港產子激發港人不滿情緒,正當港府高調打擊無牌接待雙非孕婦的「月子公寓」之際,每年獲政府逾億元資助的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轄下四間酒店竟恃着鄰近醫院的優勢,「攞正牌」推出「分娩住宿套餐」服務,更以簡體字作宣傳,擺明招攬內地孕婦入住。事件被網民揭發後全城嘩然,斥責該會「賣港賺人仔」,「將香港納稅人嘅錢服務內地孕婦,挑戰港人底線」。女青年會眼見群情洶湧,昨午即時叫停有關服務。

四酒店近醫院佔優勢

基督教女青年會轄下有四間酒店,分別位於中區半山、九龍塘及何文田,全部鄰近公立或私家醫院,酒店均提供住宿或月租服務式住宅服務。

有網民昨在討論區揭發,四間酒店均有推廣「分娩住宿套餐」,網頁廣告全用簡體字,列明房間收費價格及套餐內容,而預訂四月、十月及十一月的套餐服務則需另收附加費。

其中位於何文田文福道的女青柏顏露斯酒店,鄰近廣華醫院,高級客房一周費用為七千元,月租為二萬二千五百元,孕婦可獲贈嬰兒護理日用品及免費供應嬰兒床服務,另設額外收費服務,包括每小時收費一百元的初生嬰兒保母服務,或預訂薑飯、薑醋等的產後特別調理補身膳食的服務。

據酒店營業部職員稱,享用「分娩住宿套餐」服務的孕婦在預訂或入住時均毋須出示預約分娩證明,「我哋唔會知道佢有無證明或者有無預約床位呢啲問題,只要個客係入到境,有入境證明,唔係非法偷渡,同埋有預約而我哋又有房,咁咪可以畀佢入住囉!」

政府資助1.7億辦社福

據了解,位於半山麥當勞道的女青園景軒及何文田文福道的女青柏顏露斯兩間酒店,均由政府免費撥地興建,亦是受《旅館業條例》規管的持牌旅館,而半山般咸道的女青大廈及又一村海棠路的女青雅舍,其酒店服務以月租形式為主,不受該條例規管。

女青年會屬受政府資助的非政府機構,轄下服務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中心、青少年及長者服務等,本財政年度獲社會福利署資助款項達一億七千多萬元,佔會收入逾五成。社署發言人稱,有關款項只資助其社會福利有關服務,酒店服務不屬資助範圍。

女青年會回應指,酒店多年前已對孕婦住客提供嬰兒、孕婦食譜等服務,至○八年酒店管理層注意到孕婦顧客數量增加,遂推出「分娩住宿套餐」以作宣傳推廣,至今共有約八十人使用,除香港外亦包括中國內地、澳洲、美國、歐洲等地旅客使用。

知衰即叫停服務套餐

該會強調,並無與任何醫療機構或協助內地人來港分娩機構合作或向其推廣有關套餐服務,過往四年只透過網頁宣傳;因注意到近日社會輿論對孕婦來港分娩的關注,該會為免公眾產生誤會,轄下酒店已停止提供有關套餐服務。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指,女青年會做法「踩界」,令人聯想有關服務專為雙非孕婦而設。




標題:300呎套房月租1.8萬
報章:東方日報


本報記者昨日在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叫停分娩住宿套餐服務前,藉詞替內地親友來港產子張羅住宿安排,成功直擊該會轄下酒店招客過程,證實孕婦住客毋須提供任何醫生證明文件或醫院預約證明書,只須口述預產期即可預訂服務。

免費借嬰兒床

記者昨午前往位於九龍塘又一村的「女青雅舍」放蛇,酒店大堂內並無張貼套餐的宣傳海報,記者其後表示有內地親戚即將來港產子,夫婦均為內地人,預產期為今年六月中,並已在私家醫院預訂床位分娩,期望預訂分娩住宿套餐予親戚留港待產及養胎,女職員聞言即展示一張房租清單,並建議記者租用面積較大、附廚房的標準套房,以便親友造訪及放置嬰兒床。

另一男職員其後帶記者參觀兩款標準套房,月租分別為一萬八千五百元起及兩萬零八百元起,前者面積約有三百平方呎,內附雙人床、獨立洗手間及梳化茶几等;後者面積約五百平方呎,提供兩張單人床及飯枱等。該男職員稱,如需保母或親戚留宿,前者要收取每晚兩百多元加床費,後者則可自行添置床褥,不另收費,「不過頭先第一間睇嗰間房已經有人租,你最好盡快訂啦!」

記者進一步查詢套餐詳情時,男職員多次澄清套餐與一般住宿服務無異,包含本地電話、上網服務及執房服務等,但酒店可因應住客要求,免費借出嬰兒床。至於傳單標榜的補身膳食服務,實質是房間點餐服務,住客須另行收費。他又說:「如果孕婦生得要入院,酒店淨係會call車(電召救護車),唔會提供其他服務o架!」

本報記者其後再分別前往另外三間女青轄下酒店查詢,各店職員均表示已取消套餐服務,其中位於何文田的「女青柏顏露斯」職員態度惡劣稱,「無啦!尋日仲有,今日無啦!」職員又說:「依家得番日租,但無廚房o架喎!每晚七百七十蚊,又一村就仲有月租!」




標題:號召抵制下周六賣旗
報章:東方日報


基督教女青年會轄下酒店推出分娩住宿套餐,變相鼓吹雙非孕婦來港產子,事件勢將危及女青年會日後的籌款活動。大批網民昨在各討論區留言怒斥該會賣港,儘管女青年會即時叫停服務,但網民們堅拒收貨,要求該會高層十日內公開交代事件,並向全港市民道歉,否則下周六(十八日)勢必發起抵制女青年會的賣旗籌款活動。

擺明挑戰港人底線

網民喪鬧女青的貼子昨熱爆本港多個討論區,連帶女青facebook官方群組亦慘遭網民圍剿,「賣港」、「港奸」之聲不絕,估計留言數目過萬。不少網民怒斥女青利用簡體字宣傳分娩套餐,擺明吸引雙非孕婦來港產子,挑戰港人底線,「仲以為佢係非牟利機構,原來出賣香港人嘅!無恥!」

網民「乳豬仔」則慨嘆說,「用港人捐獻及政府資助賣港兼賺人仔……三家茶禮食晒,香港婦女真係可憐!」

網民「等待未來」更發現,女青下周六將舉行九龍區賣旗籌款活動,號召網民發動抵制賣旗行動,「你(女青)有酒店,有內地孕婦自己搵來住,我無聲出。但你依家擺明係引佢哋來港產子,咁多外快賺仲要賣旗籌款?」呼籲網民當日客氣地向義工講出永不幫襯的理由。大批網民對此表示支持,更有女青義工揚言會參與抵制行動。

20120209 - 19慈善機構推街頭月捐守則

標題:19慈善機構推街頭月捐守則
報章:東方日報


針對本港沒有單一法例規管慈善組織,令街頭充斥非法籌款活動,十九個慈善機構早前組成聯席,昨公布全港首個街頭月捐招募的《實務守則》,希望為業界提供專業指引,令市民重拾對街頭月捐的信心。不過,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批評,政府遲遲未就《慈善法》立法,要業界自行制訂《實務守則》,是本末倒置,要求當局盡快立法,以填補法律上的空白地帶。

設立投訴機制

由十九間慈善機構組成的「街頭月捐聯席」,經過一年半的商議,終在昨日公布《實務守則》。該守則涵蓋八項指引,包括對月捐招募員的指引、對慈善機構的要求及公眾如何識別月捐者招募員的身份等。守則又規定,招募員的報酬不可與籌募額掛鈎,但准許慈善機構聘用外判公司及保留獎金機制等。同時,聯席就街頭月捐設立投訴機制,如發現有機構多次違反守則或屢勸不改,將要求有關機構退席。市民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28762438或瀏覽聯席的網頁
http://www.wisegiving.org.hk/tc/face2face.aspx

聯席主席蘇婉嫻表示,街頭月捐與一般的賣旗、賣獎券籌款不同,捐贈者毋須直接付現金捐款,是一種高效益及穩定的捐款來源。不過,近年有不法之徒用近似慈善機構的名字四處招搖撞騙,令市民的捐款意欲大減,連帶影響慈善團體舉辦的街頭月捐活動,故聯席希望透過守則,令市民對月捐重拾信心。




標題:19機構自我規管街頭募捐 組聯席 訂守則
報章:明報


慈善法尚未落實,現時慈善團體在街頭籌募每月捐款並無規管,本港19間慈善機構自發組成「街頭月捐聯席」,並制定實務守則,希望透過自我規管,提高街頭月捐的認受性,吸引公眾捐款。

參與聯席的19間機構,包括社聯、紅十字會、樂施會、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等(見表),其中17間機構曾作街頭月捐。聯席主席蘇婉嫻認為,由於此類籌款方式在街頭上並無直接錢銀交易,捐款人只需填表授權銀行每月轉帳到捐款戶口,過去有人渾水摸魚以相似機構名字誤導市民捐款,令公眾對街頭月捐存疑,希望透過組織聯席和實務守則,提高街頭月捐認受及問責。

八大指引 禁誤導強迫

實務守則主要分成八大指引,包括慈善機構的定義、要求機構培訓籌募員工、向捐款者籌款時不可作誤導及強迫行為,在籌款時要清楚展示慈善機構名稱及標誌、代理籌款機構名稱、查詢電話和工作證。守則亦要求保障捐款者個人私隱,慈善機構計算代理籌款機構的外判服務費和計算籌募員工薪酬時,不得與善款掛鈎。

屢違規會被除名

蘇婉嫻指出,如公眾投訴參與機構違規,聯席5人委員會將調查,直接向有關機構了解,如機構屢勸不改,最嚴重會被聯席除名。她認為,現時政府對街頭月捐規管存在空白地帶,促請當局加強監管。

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國柱認為,業界自發聯席可加強自律,政府亦應整合對街頭籌款規管,盡快制訂慈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