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9 - 兔唇女童受虐 7℃捱餓沖凍水涼  待遇與妹差天共地 偏心父母候判

標題:兔唇女童受虐 7℃捱餓沖凍水涼 
待遇與妹差天共地 偏心父母候判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兔唇女童出生未幾便遭父母虐待,自幼被安排居於寄養家庭,至9歲時才被接回家,與父母及同患兔唇的7歲胞妹同住。怎料家庭團聚,原來是另一次苦難,不但7℃下衣衫單薄,更要用凍水沖涼、被砧板打頭、勒令單腳罰企通宵。校方發現就讀同一學校的兩姊妹待遇差天共地,女童至去年底在功課透露有自殺傾向及遭父母虐待,至今年2月始由學校社工報警。父母昨認虐兒罪,獲准保釋候判。

記者:鄭語霆
昨日35歲父及40歲母承認兩項虐兒罪,父另承認一項襲擊兒童罪。辯方呈上女童X的求情信稱已原諒父母,亦擔心父母一旦入獄將無人照顧兩姊妹。惟裁判官指案情嚴重,先索閱感化及社會服務令報告,押後至10月12日判刑。

案情透露兩被告沒結婚,先後於2006及08年誕下X及次女。X出生後遭被告虐待,翌年起由寄養家庭照顧,至2015年一家四口始正式同住。
事主功課透露有自殺傾向

2016年9月兩姊妹同轉往一間小學,該校社工、老師及校長均發現X不被父母愛錫,例如手冊和通告沒有簽署但妹妹有,X常缺席活動等。至去年11月初,X向社工透露因偷錢被父親罰,遂於9月起不沖涼以博父母注意。

去年聖誕假後,X在功課中透露有自殺傾向及曾遭父母虐待。今年1月底,社工發現X衣衫單薄,X說沒有校褸、父母不准她用熱水沖涼、她更沒有洗頭水、沐浴露、毛巾、牙刷,胞妹卻有;又指曾遭父親以砧板打頭,社工考慮一周後報警。

X及後向警方透露,去年10月至今年2月5日期間,她除了不夠衫、沒熱水沖涼外,也沒早餐吃,每月首兩天沒午餐吃,父母亦經常不按時付學校的午餐費用,而晚餐只吃油麵。她不准用洗衣機,眼鏡破了沒替換;父母拒絕買課本,不准她參加校外活動,又拒絕付款讓她參加保健計劃。

兩被告在警誡下否認虐兒,父辯稱因X獨自上學,故案發日沒留意她穿了多少衫,「我都唔知今朝早係咁凍」。母則稱曾親眼見X有穿校褸回家,「所以我以為學校畀咗件校褸佢」。

辯方求情指父曾遭體罰,令他不懂如何教孩子;母則來自單親家庭,她缺乏照顧下不懂照顧小孩。兩被告接X回家後,因不懂照顧兩個小孩才犯案。辯方透露兩人犯案後有返教會。
案件編號:KTCC1865/18

20180929 - 教局撥款推幼園閱讀

標題:教局撥款推幼園閱讀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教育局昨宣佈將斥資最多250萬元,向幼稚園推廣「閱讀津貼先導計劃」。250間幼稚園可獲局方津貼5,000至10,000元以購買書籍和舉辦推廣閱讀的活動。

教育局日前向幼稚園發通告,指本學年將推出「閱讀津貼先導計劃」,讓有意在校內推廣閱讀文化的幼稚園申請津貼,名額250個。

每校最多萬元 不可購電子書
根據通告,津貼金額將按幼稚園本學年總學生人數劃分,80人或以下可申請5,000元;多於80人則可申請10,000元,可用於購買書籍或舉辦閱讀相關活動,但不能用作購買電子書或聘請職員。

學生人數達160人的荃威幼稚園校長張如卉(圖)表示有意申請津貼。她形容津貼金額「有總好過無」,相信10,000元足夠購買數百本書供學生閱讀。她又預料津貼不會用作舉辦活動,因坊間已有不少機構提供免費的閱讀推廣活動。

教育局指,參加先導計劃的幼稚園可考慮自行運用全部津貼,或由辦學團體協助購買閱讀資源或舉辦聯校閱讀活動,有關採購須依循教育局「幼稚園採購程序指引」。

此外,教育局亦於本學年開始為全港公營及直資中小學,提供經常性津貼以推廣閱讀。每間小學每年可獲40,000元津貼、中學每年則獲70,000元津貼,預料每年涉及4,800萬元經常性開支。
■記者羅智堅

20180928 - 租約問題基督教中心幼稚園將停辦

標題:租約問題基督教中心幼稚園將停辦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創校逾半世紀的九龍塘基督教中心幼稚園,因租約問題,昨日向家長宣布兩年後停辦。有預備班家長接獲校方通告,指學校與業主多次洽商爭取,最後未能達成租約協議,學校將於二○二○年七月學期結束後停辦,幼兒班(K1)及預備班(N1)學生將受影響,校方會提供協助。教育局指,已提醒學校透過不同途徑知會家長,以及交代相關詳情,並盡量協助受影響的學童。

基督教中心幼稚園校方向學生家長發出停辦通告。(受訪者提供)
基督教中心幼稚園於一九六四年創校,一九八一年增設幼兒園服務,為參加免費幼教計劃的非牟利幼稚園,設有上午及下午各班,幼兒園部預備班接收二至三歲幼童,幼稚園部的幼兒班、低班及高班,接收兩歲八個月至五歲八個月幼童。教育局幼稚園概覽介紹,該校有六個課室,可容納二百一十名學生,校內有圖書廊、創意廊、模擬小天地等特別室或場地,設有家長教師會。

可選擇過渡至油塘學校
學校發給家長的通告指出,現時的高班(K3)及低班(K2)學生將不受停辦影響,今明兩個學年教學和營運維持正常,為使家長有較充裕時間為子女選擇合適學校,校方會為幼兒班(K1)家長提供參加一八至一九學年免費幼教計劃的幼稚園名單(九龍城區),亦會協助幼兒班有需要學生過渡至同一辦學團體油塘學校就讀。至於預備班學生家長,則可自行選擇區內幼稚園就讀。下月初會舉行家長座談會。本報昨午向校方查詢,但校長在外,職員未能解答詳情。

教局租津設有雙重上限
教育局指,知悉學校因租約問題計劃於二○二○年七月學期完結後停辦,學校現階段仍會繼續保持正常運作,該局會繼續與校方保持緊密聯繫,提供意見及支援,並會盡力為家長提供所需協助,包括於稍後提供二○至二一學年九龍城區幼稚園學位資訊。

至於學校因租約問題停辦,教育局發言人指,幼稚園營辦方式多元化,校舍位於不同類型處所,對於參加幼教計劃而又在租用校舍營辦的幼稚園,該局會提供租金津貼。對於租用私人處所的幼稚園,為確保善用公帑,當局設有雙重上限,即差餉物業估價署評估市值租金一半,或計劃下所有合資格學生「基本半日制單位資助」的一成五,兩者以較低者為準。港府在發展新屋邨時會因應需要預留空間發展幼稚園,增加港府擁有的幼稚園校舍。

20180928 - 中小學風災津貼15萬

標題:中小學風災津貼15萬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超強颱風「山竹」上周吹襲,多間學校設施受損,教育局昨向公營學校、直資學校及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發出通函,宣布將分別向中小學和幼稚園發放15萬和5萬元的「風災特別津貼」,並交代具體安排。

幼園上限5萬元

中小學方面,每間官立學校、資助學校(包括特殊學校)、按位津貼學校及直資學校均可按實際支出獲上限15萬元津貼,以支付未能透過「緊急修葺工程」機制進行的清理和維修工作,其中包括更換標準設備、清除倒下樹木等緊急善後工作;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則可獲上限5萬元津貼。學校需於11月30日或之前交回申請,料津貼將於明年1月內發放。

學校若因特殊情况,需申請超額津貼,則須另行解釋,教育局會個別審慎考慮。

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校長謝煒珞對津貼表示歡迎,指該校颱風期間有大樹和籃球架倒塌,部分石墩被壓爛,慨嘆「(移走)樹木報價都5萬」,暫未知是否需要申請超額津貼,但料整體善後開支在20萬元以內。

20180926 - 鄧家彪倡增託兒服務釋勞動力

標題:鄧家彪倡增託兒服務釋勞動力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在職父母生育後,往往為兼顧工作及照顧子女而煩惱。鄧家彪指出,若港府要釋放婦女勞動力,須同時延長法定產假及加強託兒服務配套。他以一些歐盟國家為例,二十五至四十歲的婦女勞動參與率可達七、八成,「原因當然有好多,託兒服務相對好,產假較長」。相比之下,他認為現時本港尤其缺乏一歲以下的託兒服務,「以我理解,由非政府組織提供的託嬰服務只有幾百個名額,還是由舊年代留下來的服務,屬於自負盈虧的」。

  鄧家彪又以位於沙田的水泉澳邨為例,指出現時該邨有七千個年輕夫婦家庭,惟邨內只有青少年中心,缺乏與婦女及兒童相關的服務,若婦女需要託兒,只能到同區內的廣源邨使用社區保母服務,但兩邨之間並無直達交通工具,「(負責營運社區保母服務的)協會跟我們說,一半需求來自水泉澳邨」。他建議,政府應提供資源訓練更多保母,並對成功配對個案發放資助。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撰寫網誌指,本港託兒服務不足,日間育嬰園的名額由約二十年前高峰期的一千五百多個,下降至現時的七百四十多個,可謂「買少見少」。他指出,當局已經物色適合地方興建幼兒中心,預計未來兩年可增加三百個名額,但數量仍然不足,當局和社署仍然要「追落後」。

20180924 - 服務11年非學位社工不獲續約 社總促一校一社工過渡6年

標題:服務11年非學位社工不獲續約 社總促一校一社工過渡6年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教育局今學年要求小學實施「一校一社工」,聘用學位社工,但設3年過渡期,保留未持有學位資歷的社工。在一所小學任職11年的註冊社工,6月底突然收到學校通知,因未符學位社工資格,不獲續約,無法再跟進學生個案。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指出,不反對社工全面學位化,但認為教育局應延長過渡期至6年,讓非學位社工有足夠年期進修。

有13年註冊社工經驗的郭姑娘,11年前在一所小學任職社工,學校數年前外購服務,增聘一名學位社工,與她一同負責全校輔導工作。郭姑娘離職前,主力跟進10多個有自殺傾向、虐兒等問題的學生、家長輔導個案,以及協助80多個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

部分個案已跟進數年

郭姑娘在6月底突然收到學校通知,因未持學位資歷,新學年不獲聘用。她批評過程倉卒,因7月適逢試後活動,只有3個上課日時間與學生、家長解釋及道別,「有學生聽完喊了出來」。她指部分個案跟進時間長達數年,尤其要取得學童信任及建立關係不是易事,一時間要中斷關係,自己也相當難過及不捨。郭姑娘稱曾向校方提出,希望要多1年過渡,但校方心態認為要「早着先機」,即使設過渡期,仍要盡早執行「一校一學位社工」。

社總引述教育局7月調查數據,指2017/18學年全港約有176名在校非學位社工。社總總幹事許麗明指出,教育局4月底才正式出通告,講述新政策細節,非學位社工沒有時間準備,「過渡期只有3年,非學位社工不夠時間提升資歷,過渡期形同虛設」。她建議若學校社工在2017/18學年,已累積3年或以上前線經驗,再於3年過渡期留任,即做滿至少6年,教育局應容許該校豁免「必須有一個學位社工駐校」的要求,以讓有經驗社工延任。

教局:豁免需社工界共識

教育局指社工界為確保社工的專業質素,向來對學位社工有嚴格的專業學歷要求,故有關建議需取得社工界的支持及共識,現時有社工團體已表示反對設立豁免機制。

20180924 - 【教育要聞】「一校一社工」推行過急 社總倡免現職學位要求

標題:【教育要聞】「一校一社工」推行過急 社總倡免現職學位要求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教育局今學年起在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指,新政策下非學位社工及學生輔導人員受影響,要求豁免現職持相關學位,或已任職六年以上的非學位社工,並把過渡期延至六年,讓他們有足夠時間完成學位課程。有被學校解約的非學位社工指,校方不續約決定甚為倉卒,使她僅得三天為輔導學生結案,坦言無奈又心痛。

  全港約二百二十多所公營小學,即約佔四成七的學校已落實「一校一社工」,其中約一成是開設常額職位,其餘四成則領取津貼,設立最少一名全職駐校註冊學位社工。非學位的註冊社工郭姑娘,在一所小學擔任駐校社工達十一年,在校內跟進十多名懷疑虐兒、有自殺傾向等學生及家長輔導個案,並須處理三十宗諮商及校內逾八十名特教生的個案,但校方六月底突然以她未持學位資歷,通知今學年解約,學期尾僅餘三天上課日,她要逐一處理結案,與學生及家長解釋,「過程很痛苦,有學生聽到我離開哭出來,我也感到難過不捨。」

  除了聘用非學位社工,郭姑娘任職的小學以往亦外購服務,安排多一名學位社工。在新資助模式下,校方領取社工服務津貼,連同按班數計算的額外津貼,本可維持兩名社工駐校,但她引述校方稱,學校縱有資源「不代表一定用於其身上」,加上校方與辦學團體誤解新政策下的駐校社工均須持有學位,最終還是解約,「我知道學校現在利用資源外購學位社工,但霎時間要接手這麼多個案,他亦處理不來。」兼讀制的社工學位課程名額競爭激烈,她坦言打算報讀全日制課程,「唯一考慮是經濟問題」。

  社總總幹事許麗明指,當局推行新政策過急,學校與在職非學位社工均無足夠時間準備,建議當局參考中醫註冊做法,容許已任職六年以上的現職非學位社工留任,同時把採用「學生輔導主任」學校的過渡期,由三年延長至六年。她稱曾與業界商討,認為這方案較合理,相信學位與非學位社工不會因此對立。

  教育局回應指,豁免現職學生輔導人員相關學位要求的建議,須取得社工界支持及共識,現時亦有社工團體表示反對;學校如未能於三年過渡期後轉用新資助模式,可與當局另行商討,教育局會考慮延長個別學校的過渡期。

20180921 - 父母爭執 5歲聽障兒棄羅湖

標題:父母爭執 5歲聽障兒棄羅湖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羅湖發生懷疑遺棄兒童事件。一對中港父母,前晚經羅湖管制站離境期間在免稅店門外發生爭執,各自拂袖離去,事後有店員發現他們的5歲聽障兒子獨自在店外徘徊,立即報警,安排男童送往醫院檢驗,男童的48歲父親翌日由內地返港自行投案,聲稱不知兒子被遺留,涉嫌疏忽照顧兒童被捕帶署。

自行投案被捕
涉留下親兒赴內地的男子姓劉,48歲,報稱任職地盤工人,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被捕扣查。消息稱,前晚8時許,劉與持雙程證的妻子,以嬰兒車載着5歲兒子由羅湖管制站出境,其間夫婦在免稅店門外發生爭執,之後各自離開。稍後有免稅店職員發現一名5歲男童獨自徘徊店外,確認無人認領後報警,警員到場安排男童送往北區醫院檢驗,並發公告稱男童身高約1.1米,中等身材,蓄短黑髮,身穿白色短袖上衣,黑色短褲及黑色鞋,戴助聽器,被發現時身邊有一輛淺藍色嬰兒車,呼籲知情人提供其父母下落及線索。

劉父昨早翻閱新聞時,驚見兒子遺留在管制站,早上9時許自行投案,有人聲稱以為妻子帶走兒子離境,警方經調查後拘捕他帶署作進一步調查,案件交由邊界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記者文兆麟

20180921 - 教師加薪成本轉嫁家長

標題:教師加薪成本轉嫁家長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拆局】
【本報訊】今年多間幼稚園學費暴漲,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顧問曾甘秀雲解釋,加幅主要源於教師薪金上漲,因政府堅拒制訂幼師薪級表,僅以教師薪金中位數計算的撥款雖按通脹增加,但並不反映幼師經驗、年資等因素;若個別幼園本學年要為較多教師加薪,例如有人學歷、職位提升,惟有將成本轉嫁予家長。

政府拒設幼師薪級表

另有幼稚園學界人士擔心幼教界重蹈社福界覆轍,因欠缺合理的薪酬機制,易令資深人才流失。

根據教育局最新通告,2018/19學年的幼稚園教師的起薪點為21,680元、頂薪為38,550元,當局會以中位數作為每名教師單位薪金成本。據了解,政府一直堅拒設立幼師薪級表,主要礙於幼教界不似中、小學界,擁有統一的派位及監管機制,或令人擔心公帑被予取予求。

對此,有學界人士就反駁「免費幼教計劃」已嚴格要求幼稚園控制、記錄成本,實際上難以濫用,「事實上有一個穩定教師團隊,一定對優質教育、對小朋友有好處,但同時人工支出一定貴,問題係教育局願唔願意去承擔呢?」
■記者周 婷

20180921 - 膳食雜費逾萬元 直逼學券制

標題:膳食雜費逾萬元 直逼學券制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政府堅拒全面承擔全日制幼稚園及全日班的學生成本,「免費幼教計劃」下僅一成全日服務的幼稚園做到「真免費」。不少幼稚園在新學年同時上調了全日制學生的的膳食費,普遍每年數千元,若將書簿、校服等雜費計算在內,每名全日制學生本學年的總支出動輒萬餘元、部份逾2萬元,直逼以往學券制下的全日制學費水平。

學生人數少成本高
根據全港幼稚園最新「收費證明書」,個別幼稚園膳食收費頗高。以屯門區的美樂中英文幼稚園為例,2018/19學年的全年膳食費需9,960元,連同每年學費9.492元,本學年開支至少1.95萬元。

該校校長鄧惠玲解釋,該校沒有廚房及炊事員,要靠供應商提供膳食,強調已經凍結膳食費4年,加上全日班學生人數較少,故每人需要攤分的成本會較高,校方一直有向家長解釋並獲理解。

同區的珈琳幼稚園(屯門分校)全日班學生每年膳食費亦高達8,558元,學費亦較去年增加約16%至20,735元,兩者合共2.92萬元,連同雜費總開支勢超過3萬元,該校學費亦直逼2016年學券制時的約2.3萬元。

據了解,校方加學費主要為應付業主加租,該校同樣由供應商提供膳食,加膳食費主要為應付供應商加價。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出,個別幼稚園或因全日班學生人數較少,導致每人須攤分更多膳食成本,但現時欠缺客觀標準及足夠透明度,難以審視在公帑資助下,全日班的收費水平是否合理,「中、小學係可以用官立學校(學生成本)為一個指標,但正正因為政府只願意承擔半日制幼稚園費用,搞到全日制收費參差,但我哋都好難評論係貴定平?係咪合理?」

葉建源表示,立法會復會後將跟進幼稚園學費上漲及膳食費高昂等議題。教育局發言人覆稱,處理幼稚園申請加膳食費時,會參考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變動,例如個別幼園申請加幅較高,會要求對方提交更詳盡資料,評估加幅是否合理。

■記者周 婷、羅智堅

20180921 - 全日制資助不足 27幼園不再免費 學費最貴逾萬

標題:全日制資助不足
27幼園不再免費 學費最貴逾萬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政府去年推出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免費幼教計劃),但對全日制資助額不足,大部份全日制幼園或全日班仍須收費,計劃淪「假免費」。教育局公佈今年幼稚園調整學費結果,最少27間上學年免費的幼稚園變收費,九成屬全日制課程,有學校由「零學費」一舉加至每年逾萬學費;另全日制課程學費普遍加幅瘋狂,最少17間幼稚園加幅逾倍。免費幼教推行僅1年,「真免費」全日制幼園僅餘約65所,較上學年大跌三成。
記者:周婷 羅智堅

全港740所非牟利幼稚園參加免費幼教計劃,教育局表示,294間全日制幼稚園或全日班申請在2018/19學年上調學費,佔同類幼稚園一半,以每期學費中位數計算,全日制學費增幅平均為8%,由上學年每期約730元、增至本學年約790元。申請加學費的半日制幼稚園則有12間,佔同類幼稚園約2%。

天水圍校學費逾4,000元
教育局去年9月宣佈,2017/18學年全港約90所全日制幼稚園或兼辦半日及全日課程幼稚園全日班,能做到「真免費」,但今年最少25間全日制 (或全日班)、2間半日制幼稚園「免費變收費」,其中12間幼稚園由零學費一舉加至每年學費逾4,000元,一律屬全日制或全日班,分佈於多個地區。

當中開校僅3年、位於啟晴邨的港青基信幼稚園(啟晴)學費最貴,《幼稚園概覽》顯示該校在2017/18學年有開辦全日班、學費全免,但本學年的全期學費高達12,276元,《蘋果》曾致電該校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另外,新界西有多間全日制幼稚園也由免費變成收費,位於天水圍,新學年共有92名低、高班學生的博愛醫院朱國京夫人紀念幼稚園,本學年全年學費為4,320元。

該校校長張彩霞表示,免費幼教計劃要求幼稚園的師生比為1:11,故新學年須增聘一位老師以符合要求;此外學校屬長全日制幼稚園,今年亦增聘了一位校工以照顧長時間留校的學童。她強調加幅獲教育局衡量及批准,校方已向家長講解,非校方任意加價,該校新學費仍然低於舊有學券制下的學費水平。
此外,本學年17間幼稚園學費加幅逾倍、最誇張的加幅達5.5倍,另有12間幼稚園學費加幅介乎5成至99%,絕大多數為全日制課程。

議員斥加重基層負擔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免費幼教計劃」已跟「免費」的原旨背道而馳。他指出,需要全日制服務的多屬雙職家長、不少來自基層,「(加學費)一定成為家長嘅沉重負擔,(計劃)係咪真係可以釋放婦女勞動力?真係可以減輕家長負擔呢?」他要求政府全面承擔全日制學生成本。教育局發言人則覆稱,「免費幼教計劃」原則是全額資助半日制服務,全日或長全日制服務須家長共同承擔,又稱服務的整體學費「仍處於低水平」。

20180921 - 元朗幼園重創 料需30萬維修

標題:元朗幼園重創 料需30萬維修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山竹」損毀不少學校校舍。教協調查顯示,逾兩成學校預計需逾10萬元維修,更有一成需逾20萬元。教協指出,有學校反映部份工程如清理塌樹不屬教育局緊急修葺津貼範圍,擔心要自行承擔開支;幼稚園甚至沒相關津貼,要求教育局設立百分百實報實銷的風災特別津貼。
教協促設實報實銷津貼
教協前日向全港學校發出問卷,至昨日接獲164間學校回覆,各校預算維修費由8,000元以下至30萬元或以上都有,最嚴重一間是位於元朗區的幼稚園,出現塌樹、校舍漏水、窗戶損毀、設施浸壞、結構破損等情況,預計要超過30萬元維修,教協形容這對非牟利幼稚園來說根本難以負擔。
教協會長馮偉華表示,近七成學校指需清理塌樹,但能否申請緊急修葺津貼要視乎塌樹位置和情況,而維修窗簾和籃球架等亦不可申請津貼,津貼也不涵蓋幼稚園和直資學校,維修開支勢對有關學校造成極大財政負擔。
教協副會長葉建源表示,若學校要抽調其他資源維修校舍,將損害學生利益,葉引述有校長意見指,不應要求學校把用作「樹人」的資金用作「樹木」。
葉建源指出,不同學校需要的維修費差距很大,認為實報實銷最公道。
教育局稱,過去數天已為逾320所資助學校開展緊急修葺工程,鑑於情況特殊,教育局將為公營學校和直資學校提供特別津貼,協助學校支付有關開支,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亦會獲協助,詳情下周公佈。
■記者鄧力行

20180921 - 涉羅湖棄聽障兒 躁父返港即被捕

標題:涉羅湖棄聽障兒 躁父返港即被捕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土瓜灣有一對夫婦前晚攜同三歲兒子,取道羅湖管制站回內地度中秋,惟兩人過關前因小故爭執,疑棄下兒子不顧各自離去,導致男童流浪關口被發現送院,童父昨驚聞兒子無人照顧,返港報案時被捕,童母因不知兒子下落亦報警,險釀上月「餓死B」慘劇。

  狠心父母吵鬧,在羅湖關口棄下稚兒,四十八歲姓劉父親其後被捕。據悉,劉報稱地盤工人,與雙程證妻及三歲兒子同住土瓜灣區,該男童疑聽覺有問題,須戴助聽器,劉涉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惹官非,帶署進一步調查。

  消息稱,前晚八時十五分,劉偕妻與兒子經羅湖管制站回內地慶祝中秋,惟兩夫婦在離境大堂前一家免稅品店門外,因小故發生爭執,童母拂袖離開,劉亦疑棄下兒子及嬰兒車,自行過關,有職員發現男童被遺棄通知保安報案,由警方送院檢驗。

  昨晨九時,劉從新聞中得知兒子在免稅店外徘徊,其後由警方接走,立即回港到警署報案被捕,他向警方報稱一直以為兒子在車內,曾聯絡妻子照顧兒子,差不多時間,劉妻亦向警方報案指不知兒子下落。

  另外,本周一晚(十七日),三十歲烏干達女子JESSIE,偕一歲子到油麻地文苑街文英樓,探望三十三歲好友,其後將兒子暫交好友照顧,多日來未見現身,友人致電手機無法聯絡,至昨晨十時四十五分報警求助,男童無表面傷,被送院檢查,警方列作遺棄兒童。

  上月二十三日,落馬洲一間村屋發生駭人聽聞的「餓死B」慘劇,四十歲與二十歲新手爸媽涉口角後各自離港,疑令三個月大「B女」監生餓死,女嬰母親案發兩日後回家發現女兒出事,事後被控一項虐兒罪,其夫至今仍未回港。

  根據法例第212章《侵害人身罪條例》第27條「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任何人如故意襲擊、虐待、忽略、拋棄或遺棄該兒童或少年人,或導致、促致該兒童或少年人受襲擊、虐待、忽略、拋棄或遺棄,監禁十年,如循簡易程序定罪,監禁三年。

20180921 - 半日制班未全免費 最貴每年10,100

標題:半日制班未全免費 最貴每年10,100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教育局表示政府資助足以讓「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的幼稚園半日制班不收學費,不過在2018/19學年,仍有約一成、即約52間參加計劃的半日制幼稚園收學費,當中至少19間全年學費3000元以上。半日班學費差異甚大,最貴一間是迦南幼稚園(窩打老道),每年收10,100元。

九成免收學費 教局:有嚴謹機制審視

教育局表示,在2018/19學年,有520所幼稚園提供半日制服務,當中約九成免收學費,比例與去年相若。據本報統計,約52間收學費的半日制幼稚園之中,至少19間每年學費收3000元以上。迦南幼稚園位於窩打老道的分校,半日班全年收費10,100元,冠絕全港,較去年升627元。位於天水圍嘉湖山莊的英臻幼稚園,全年學費10,098元,較17/18學年升24%。

教育局強調,有嚴謹的機制審視幼稚園調整學費申請,主要考慮幼稚園整體財政和實際營運狀况,包括薪酬調整、師生比例,學校設施的維護和改善等;又表示計劃僅踏入第二年,會累積數據, 適時檢視幼稚園的實際營運需要。

此外,有4所幼稚園新加入計劃,包括位於水泉澳邨、新營辦的基督教香港崇真會安頌幼稚園、浸會大學附屬幼稚園、德福幼稚園及赤柱的聖德蘭幼稚園。

20180921 - 至少7幼園 全日班免費變學費逾5000

標題:至少7幼園 全日班免費變學費逾5000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第二年實施,參加計劃的752間學校,其中約620間提供全日班(全日或長全日制課程),其中約89%收費,每期學費中位數約790元,較去年增約60元;全港全年最高學費則逾2.6萬。至少7間去年不收學費幼稚園,今年全年學費升至5000元或以上;另有至少8間學校學費加逾200%。

幼園:盈餘不足 全日班難再免費

本報比較2017/18學年概覽及2018/19學年已公布收費證明書,發現至少7間幼稚園去年免費的全日班,今年全年學費增至5000元或以上(見表),其中平安福音堂幼稚園(青衣)升至8580元,該校至截稿前未有回覆。另一校佛教慈慧幼兒園校長葉素芳表示,加學費後每月只收400多元,解釋去年「用一些盈餘支付開支」,盡量響應政府不收學費,但盈餘不能支付每年開支,加上免費幼教計劃資助不足應付教師加薪、通脹等,故調高學費。佛教真如幼稚園(東涌)校長葉寶珊表示,去年學費全免有虧蝕,「最後提交教育局的數字,其實真的會蝕錢」,平衡教師工資等開支後調整學費。

須留資深員工 教師薪酬最大開支

油麻地循道衛理楊震幼兒學校校長何燕屏表示,該校提供長全日制班,「長全日制等於半日幼稚園的多1倍,你可以想像我們要的資源很大,故今年無論如何都要收學費」,又表示最大開支是教師薪酬,「要用資深老師都要付人工,剛畢業(教師)經驗淺,人工少些,容易營運,但想要質素一定要留些資深員工」。基督教宣道會大澳幼稚園無人聽電話,其餘兩校至截稿沒回覆。

至少4校學費加逾4倍

另外,至少4校全日班全年學費加逾400%(見表),其中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葵涌幼稚園由541元,升至3498元,加幅達547%,該校至截稿前未有回覆。另一校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何瑞棠紀念幼稚園校長胡美杏表示,不應着眼加幅,「去年學費太少,每月僅70多元」,稱家長也覺得加價好合理,又說符合收入水平家庭可申請資助,減免至不用交。

圓玄幼稚園(天逸邨)校長許佩芬則稱,去年教育局批出的學費額較申請低,「營運開支不是很平衡得到」,故需調整學費;仁愛堂顏寶鈴幼稚園至截稿前未有回覆。全港約550間提供全日班幼稚園收學費,其中香港宣教會優質幼兒學校全日班收費為全港最高之一,全年收26,246元。

幼園協會:去年有校或低估支出

香港幼稚園協會會長唐少勳認為,去年有學校或低估支出,「第一年行,好多事都不懂,摸着石頭過河」,加上近年適齡學童人數減,學生少,政府津貼亦少,「就算班上僅5名學生,也要有一名老師」。

20180921 - 違入學令獨留兒子 單親母認罪

標題:違入學令獨留兒子 單親母認罪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54歲母親指讀小學的兒子受教師責罵不想上學,縱容他在2015及2016學年出席率嚴重偏低。教育局於去年底向母親發出入學令,但她沒有遵守,並被發現多次獨留兒子在家。母親昨承認1項違反入學令及4項虐兒罪,案件押後至下月15日判刑,待索取感化和社會服務令報告。

案件昨在屯門裁判法院審理,案情指未婚的54歲被告與11歲兒子同住天水圍公屋單位,兒子的父親、即被告的男友於2014年去世。兒子就讀天水圍一間小學,於2015學年的220上學日,缺席148日;於2016學年的176上學日,缺席174日。教育局多次向被告發出口頭及書面警告,最終在去年11月22日發出入學令,要求被告帶兒子上學。惟被告逃避和拒絕社工提供協助,亦無遵守入學令。

一學年176日 缺席174日

另外,兒子於2017年被發現有自殘行為,其就讀的小學派社工跟進個案,在去年9月至今年初多次上門家訪,3次發現兒子被獨留家中。另外,警員於2月發現男童獨自在球場踢波,將他帶回警署,同日傍晚才聯絡到被告。

被告於今年2月6日被捕,她在警誡下表示想帶兒子上學,但兒子拒絕,所以她才放棄,就虐兒罪則保持緘默。2月28日,兒子被頒照顧及保護令,並如常上學。

【案件編號:TMCC 2076/18】

20180921 - 夫妻爭執各拂袖去 聽障3歲童被棄羅湖

標題:夫妻爭執各拂袖去 聽障3歲童被棄羅湖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一名戴着助聽器、來自中港家庭的3歲男童,前晚因父母發生爭執,遭遺棄在羅湖口岸一店舖外,其父昨晨才報案稱兒子走失,警方經調查後拘捕該名48歲父親,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正追查男童母親下落。

前晚8時許,警方接報羅湖管制站一名店舖職員在店外發現一名男童,未有人看管。該男童身高約1.1米,中等身材,蓄短黑髮,身穿白色短袖上衣、黑色短褲及黑色鞋,戴助聽器,被發現時身邊有一輛淺藍色嬰兒車。

夫被捕:以為妻看管 看新聞始知

警方接報到場,經初步調查,案件暫列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交邊界警區刑事調查隊第4隊跟進。男童當時並無表面傷痕,清醒被送往北區醫院檢查。至昨早9時許,警方在羅湖管制站接獲48歲劉姓本地男子報警,稱3歲兒子走失。經調查後,警方懷疑他與該名戴助聽器男童被遺下有關,以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名將他拘捕,帶署扣查。

據了解,48歲劉姓男子報稱為地盤工人,早前與25歲持雙程證女子結婚,並誕下兒子。他向警方供稱,前日傍晚他們一家三口經羅湖口岸返回內地,步行至離境大堂時,夫妻因管教兒子問題爭執,男子一怒下轉身離開,並以為妻子正看管兒子,未料妻子亦一怒下轉身離開,二人遺下兒子在一店舖外。劉聲稱至昨晨看新聞時,才赫然發現兒子被遺在羅湖口岸,遂返回香港報警。警方正追查劉妻下落,相信她已返回內地。

20180920 - 港童ADHD用藥比例升36倍

標題:港童ADHD用藥比例升36倍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港大醫學院昨發表研究指,通過大數據發現,二〇〇一年至二〇一五年全球多個地區的「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藥物使用量持續上升,其中香港兒童服藥比例上升三十六倍。港大醫學院分析認為,是反映患者及家長對ADHD認知提高,以及醫生診斷更準確,使更多病童用藥。

  港大醫學院主導,與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倫敦大學學院等一共十三個國家的學者合作,研究各地ADHD用藥情況,其中香港二〇〇一年時,每二千五百個兒童有一個服藥,比例接近零,至二〇一五年則每六十九個兒童有一人服藥,佔比達百分之一點四五,比例十四年間升三十六倍。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指,不同意香港有濫藥情況,他指ADHD藥物須醫生處方,相信大部分藥房均沒有兜售,相反認為病童用藥比例上升,是大眾對病症加深認識,並非認為小孩百厭頑皮了事。黃志基又稱,比率增加亦跟醫生準確斷症有關,因為ADHD症患者容易被人討厭、杯葛,社交圈子狹窄,或引發抑鬱症,但醫生可能未有察覺是ADHD導致抑鬱症,沒有針對治療,現時則會以約六星期仔細觀察,留意患者跟家人、同學的相處方式斷症。

  研究又引述衛生署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數據,每年新個案轉介數字由二〇一二年的八千七百七十三宗,上升至去年的一萬零四百三十八宗,但能在六個月內接受公營醫院醫生會診的病童,則由二〇一二年的九成,持續下跌至去年五成半,反映愈來愈多病童輪候超過半年才獲診斷,黃志基相信主因是病人逐漸增加有關。

  他關注情況並表示,小一及小二為病童治療黃金階段,但若輪候至小三才獲診斷,而最終確診,學童成績及生活已大受影響,「如果你不懂一加一如何計算,你更不明白怎樣計三乘三乘三」,而病童面對朋友仍然十分衝動,若聽到逆耳說話,或拳打他人泄憤,嚴重影響人際關係。他建議,港府短期內促使醫生、護士、心理學家及藥劑師合作,減輕醫生負擔,長遠增加醫生人手。

  大專生Thomas六歲確診患有ADHD,行為治療不果後服藥,他指服藥前容易遇同學爭執,一度被人排斥,但服藥後有助控制情緒壓抑衝動,朋友漸覺改變亦多與他溝通重建友誼。黃志基補充,並非必須服藥才能控制病情,他以美國游泳好手菲比斯也患有ADHD為例,「一日游三至四小時,已沒有力氣」,故並非每宗個案均須服藥。

20180918 - 校園未清理 中小學幼園今續停課

標題:校園未清理 中小學幼園今續停課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強颱風「山竹」橫掃本港,有學校天台圍欄被吹到「半天吊」、禮堂地板被抬起,不少學校忙於處理塌樹、維修受損校舍等。教育局昨宣布,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今日繼續停課。大部分大專院校今日陸續復課,惟珠海學院、明愛專上學院、能仁專上學院決定今日繼續停課。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視察半山受塌樹影響的天主教總堂區學校,形容今次繼續停課的決定是「大膽,但有需要」,相信學校視師生安全為首要考慮。當局指,「山竹」對學校造成不同程度影響,部分學校需時清理及維修校舍和設施,公共交通服務尚待完全恢復正常,並呼籲家長,應考慮家居環境、附近道路交通情況、學生照顧等因素,決定是否送子女回校。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指,截至傍晚六時,近六十所學校向教協通報校園受破壞,建議當局應向學校提供風災特別津貼,以實報實銷方式處理緊急維修、清理等開支。教育工作者聯會亦建議政府提供一筆過專項撥款,並呼籲政府相關部門以「學校優先」,協助學校在短期內處理善後工作。

  颱風過後,學校忙於善後,荃灣區有小學懷疑水管爆裂,禮堂地板被抬起。半山石塘咀的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天台操場一幅金屬圍欄倒塌,部分支架「半天吊」懸掛在校舍外牆上,教育局昨亦派員到校移除該圍欄。屯門的聖公會蒙恩小學,校門外主要通道有大樹倒塌,校長陸國森指已聯絡相關部門及樹藝公司,但料清理仍需時,「現在多一天停課,對學校多一天時間清理」。

  北區不少學校位處低窪地區,校舍損壞嚴重,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朱國強證實,區內二十多所小學有共識,即使當局不宣布停課,亦會自行宣布停課,他不排除有學校情況較為嚴重,或要停課多幾天。上水鳳溪第一小學朱偉林形容,學校附近的馬會道至天平路一帶路段,有幾十棵大樹倒塌,「若強行復課,不僅路面交通受阻,落馬洲大橋等跨境通道亦可能出現阻塞,增加跨境生上學的風險」。

  大專院校方面,珠海學院、明愛專上學院﹑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能仁專上學院今日仍會停課。香港大學等資助大學、公開大學﹑恒商管理學院﹑宏恩基督教學院及東華學院,則宣布今日復課;職業訓練局屬下院校,除了展亮技能發展中心外,大部分院校於今日復課;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所有全日制及兼讀課復課,惟部分課程如港專夜中學今日繼續停課。

20180918 - 教局宣佈續停課 59校急修校舍

標題:
教局宣佈續停課 59校急修校舍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政府補鑊】
【本報訊】教育局宣佈今日所有學校繼續停課。颱風山竹襲港後,全港學校昨日停課檢查校舍,多所學校損毀嚴重,校園出現門窗玻璃破爛,甚至樹木及籃球架倒塌、假天花塌下、禮堂地板被吹起等情況。教育局宣佈,由於部份學校需時清理及維修校舍和設施,加上公共交通服務尚待完全恢復正常,為確保學生安全,今日所有學校繼續停課。大部份大專院校今日則如常上課,樹仁大學、明愛專上學院和珠海學院則繼續停課。
記者:鄧力行

教協截至昨晚6時接獲59間學校校園受破壞的報告,位置遍佈全港,當中25間學校位於市區、12間位於北區及大埔、11間位於元朗及屯門。教協歡迎教育局從善如流,認為全面停課的安排合理。教協昨收到校長及教師反映,有學校因停車場有大樹倒塌,未能安排校車接載學生;有學校收到午膳供應商通知,由於廠房附近道路阻塞,可能影響送膳安排;亦有學校表示學生上課途經大廈玻璃窗搖搖欲墜,擔心對學生構成危險。

樹仁明愛珠海取消課堂
部份學校損毀嚴重,新蒲崗李求恩紀念中學的水管被約5層樓高的倒塌大樹壓毀,令供水受阻。校園內亦處處塌樹,大門鐵閘鎖亦被斷枝壓毀,學校禮堂的玻璃亦在強風吹襲下破裂。校長賴炳華指,渠務署及水務署已派員到場移除塌樹,通宵搶修水管,校方亦聘請樹木專家檢查,爭取明日可復課。

九龍灣的佛教慈敬學校外牆上,校名的「教」字和「敬」字部份在強風下被吹脫,校長莊聖謙表示,安全起見已封鎖附近位置,由於教育局稱不會承擔費用,校方已邀請工程公司報價,約數萬元的檢查和維修費用須由學校儲備承擔。莊說校內有防煙門和櫃都被吹翻損毀,期望當局能提供一次性撥款,予學校維修。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表示,局方會根據緩急先後,與學校一同維修,指有些工程學校可自行處理,如學校需要大型維修政府會協助。至於明天的安排,教育局發言人稱,在安全的情況下學校應保持校舍開放,安排人手照顧有需要回校學生,家長應考慮家居環境、附近的道路交通情況、學生的照顧等因素決定是否送子女回校。

大專方面,大部份院校今日照常上課,其中理工大學發言人指,初步損毀報告顯示,約30、40棵大小樹木遭吹倒,10道玻璃窗爆破及一些設施輕微損毀,昨日下午已大部份清理妥當,同學及教職員明天可如常上課及上班。

樹仁大學、明愛專上學院和珠海學院決定停課,其中樹仁大學發言人表示,由於強颱風山竹對本港多處造成廣泛影響,為學生安全,取消今日所有日間和夜間課堂,但教師及非教學人員在可能範圍內會照常上班。

20180917 - 學校今停課 社署籲勿送子女到幼兒中心

標題:學校今停課 社署籲勿送子女到幼兒中心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強颱風「山竹」對本港造成不少破壞,教育局昨已宣布今天(17日)全港學校停課。不過社會福利署凌晨發稿,指由於天氣情況不穩定,部分交通及道路設施損毀,勸喻市民今天不要送子女或家人到幼兒中心、課餘託管服務中心、長者服務中心或日間康復服務單位,包括庇護工場和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

社署表示,市民若有特別需要必須送子女或家人到中心或服務單位,請先與中心或服務單位聯絡及確定中心情況。

教育局昨說,學校應根據既定緊急應變措施指引,在安全情況下保持校舍開放,並安排人手在校內安全地方照顧有確切需要回校的學生,家長應考慮家居、附近的道路、區內天氣、學生的照顧等因素,決定是否送子女回校。

20180916 - 7歲女獨留賓館 警尋母親

標題:7歲女獨留賓館 警尋母親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深水埗福榮街四十五號一間賓館,昨午三時許,有職員報案指有一名姓周(七歲)女童,懷疑被獨自留在賓館房間。警員到場證實女童沒受傷,聯絡女童母親但不成功,案件暫列「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暫未有人被捕,女童隨後由救護車送往明愛醫院檢查。

據賓館職員稱,女童與母親前日入住賓館,約十分鐘後,母親聲稱不夠現金交付房租,需外出取錢,惟至昨日女童母親仍然蹤杳。消息指,女童被獨留已有前科。

20180916 - 小姊妹捱的士撞 手腳擦傷

標題:小姊妹捱的士撞 手腳擦傷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姊妹橫過馬路捱車撞同受傷!昨晨八時許,姓張(五十三歲)男子駕駛的士,沿青衣涌美路往青衣鄉事會路落斜行駛,途至青衣西南康體大樓對開,期間,一名婦人拖着兩名女兒途經上址,突然十二歲家姐與七歲細妹橫過馬路,的哥見狀立即煞車,惟仍收掣不及,失事將小姊妹撞倒落地。

婦人目睹兩女兒被撞倒,慌忙撲前查看女兒傷勢,的哥亦落車協助及報警。救護員接報到場,立即為小姊妹急救,幸而她們僅手腳擦傷,並不嚴重,經初步包紮後,再送往醫院治理,其同行母親亦陪同照顧。警方在現場調查,姓張的哥通過酒精呼氣測試,警方正調查意外原因。

另外,荔枝角長沙灣道亦發生撞途人意外,昨午一時許,姓馮(廿七歲)男子駕駛電單車往尖沙咀行駛,途至上址行人過路處時,姓張(八十五歲)阿伯突然橫過馬路,馮疑收掣不及將其撞倒,電單車亦翻側橫臥路中,有街坊目睹意外發生,紛紛前往協助,有人更為傷者打傘及報警求助。意外中,張伯頭及胸部受傷,鐵騎士僅下顎及手腳擦傷,兩人分別送往兩間醫院治理。

20180915 - 求情稱曾多次遭智障母非禮 猥褻同房院童 16歲仔收押候判

標題:求情稱曾多次遭智障母非禮 猥褻同房院童 16歲仔收押候判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入住青少年院舍的十六歲男生,今年四月與同房的十二歲男童同床時互相以陽具摩擦,他並試圖以其陽具「篤」男童臀部,遭院舍職員揭發報警,男生更坦認早前已與同一男童另有兩次同類行為。被捕男生昨於屯門法院承認三項向年齡在十六歲以下兒童作出猥褻行為罪,辯方求情時指他兩歲起,便斷斷續續遭其輕度智障的母親非禮,心理或受影響而犯案。裁判官先索取其感化及精神科等報告,將他收押至十月五日判刑。

母曾因此被判監
十六歲男被告昨身穿校服應訊,其母及社工亦有旁聽。辯方求情時形容被告背景悲慘,由於其母有輕度智障,故被告兩歲時已被送進寄養家庭,父則失去聯繫。辯方續指被告在兩至三歲時曾遭母親非禮,其後又在九至十二歲期間斷斷續續遭母非禮,母亦曾因此被判監。辯方指被告遭母非禮後受傷害,或與今次犯案有關,冀法庭考慮此特殊背景而輕判。

案件編號:TMCC 2346/2018

20180915 - 屯院誤診 黃疸B女手術拖延兩月

標題:屯院誤診 黃疸B女手術拖延兩月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一名3個月大女嬰於今年7月時,因黃疸問題而被轉介到屯門醫院治療,惟該院檢查後排除女嬰膽管完全閉塞的可能性,後因黃疸症狀持續,於9月被安排到威爾斯親王醫院小兒外科,威院懷疑女嬰患有膽管閉塞,最終進行肝膽引流手術確診。屯院為未適時發現女嬰膽管閉塞致歉。有兒科專科醫生表示,若未能及時進行手術,女嬰長大後有機會出現肝衰竭。

膽管閉塞可致肝硬化

屯門醫院昨晚公佈,該名3個月大的女嬰在7月中因黃疸,被轉介到該院的新生嬰兒黃疸診所,經兒科醫生檢查後發現其膽紅素上升,遂於數日後獲安排在核子醫學科接受膽管同位數掃描檢查,惟檢查報告排除女嬰膽管完全閉塞的可能性,醫生亦根據報告的結論為女嬰進行不同類型的檢查,以確定病因及治療方案。
女嬰的黃疸症狀持續,遂於9月初安排至威院的小兒外科,醫生經臨床檢查及覆核女嬰早前的檢查紀錄後,懷疑其患有膽管閉塞,於9月11日在威院進行手術,並確診患有膽管閉塞,隨即進行肝膽引流手術。

屯門醫院表示已就事件向女嬰家人致歉,亦已向醫管局總辦事處報告事件。兒科專科醫生劉成志表示,若未能及時檢查出嬰兒患有膽管閉塞,導致手術延誤,在其長大後可能會導致肝部出現問題,「長遠嚟講最大傷害會喺個肝到,因為膽汁出唔到嚟,久而久之個肝會發炎,之後會演變成肝硬化,將來可能會令到小朋友有肝衰竭、好多併發症,甚至需要換肝」。
■記者李雨夢

20180915 - 屯院錯排除膽管閉塞 女嬰手術延誤

標題:屯院錯排除膽管閉塞 女嬰手術延誤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屯門醫院一名3個月大女嬰因黃疸問題到醫院治理,早前掃描檢查,排除了膽管完全閉塞,但黃疸徵狀持續接近1個半月,才確診患有膽管閉塞;屯門醫院為不能及時診斷出女嬰患有先天性膽管閉塞,向女嬰家人致歉。有肝膽胰外科醫生指出,情况並不常見。

涉事的3個月大女嬰,今年7月中因黃疸問題轉介到屯門醫院新生嬰兒黃疸診所跟進治理。經檢查後,兒科醫生發現女嬰膽紅素上升,她數天後接受膽管同位數掃描檢查,報告排除女嬰膽管完全閉塞的可能性。醫生根據報告結論,為女嬰安排覆診及進行不同類型的檢查。

不過女嬰黃疸徵狀一直持續,院方於9月初安排威爾斯醫院小兒外科會診,懷疑她患有膽管閉塞,安排女嬰11日在威院進行手術,確診女嬰患有膽管閉塞。女嬰隨即進行肝膽引流手術,目前仍在威院留醫,情况穩定。

女嬰留醫情况穩定

屯門醫院就未有適時診斷出女嬰患有先天性膽管閉塞,引致未能及早進行肝膽引流手術,向女嬰家人致歉。管理層於13日接獲報告,已展開初步調查,並成立專家小組調查事件及檢討未有適時作出相關診斷的原因。

有肝膽胰外科醫生稱,這情况不常見。他指掃描檢查屬較準確的檢查,但有可能是女嬰起初膽管閉塞情况並不嚴重,故未有被發現。他要了解報告及檢查情况,現很難評論是否有出錯。若女嬰持續膽管閉塞,對肝會有影響,或會造成其他永久損傷。但即使完成手術後,亦有可能出現問題,或需肝移植。

20180913 - 特殊學校暴力實錄庭上播 撼智障童埋牆 社工罰款5,000元

標題:特殊學校暴力實錄庭上播
撼智障童埋牆 社工罰款5,000元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在特殊學校寄宿的9歲男童在休息室抓傷其他學童後,被身材魁梧的宿舍家長捉着上半身猛撼牆壁,再被拖出室外。男童父親收到匿名人士通知後報警,閉路電視亦拍下整個過程。宿舍家長昨在屯門法院被裁定普通襲擊罪成立,罰款5,000元。辯方求情稱職員壓力大才犯案,但裁判官直言照顧問題兒童理應有愛心,若不能忍受工作環境便轉工。
記者:戴國輝

被告周耀麟(37歲)本身是註冊社工,事發時在屯門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培愛學校任職宿舍家長,他否認普通襲擊罪,控方昨傳召證人及播放休息室的閉路電視片段,審訊一個多小時被告便被判罪名成立。

事緣9歲事主於去年9月開始在培愛學校寄宿,有輕度智障、自閉症及語言障礙,寄宿期間試過行為不受控,例如吐口水、抓傷及腳踢職員。至今年3月6日早上約8時,事主與其他學童在休息室準備吃早餐,他突然走到另一姓王男童身邊,抓傷王的右臉,令其臉上留下3至4吋長抓痕。宿舍家長馮艷芬見狀上前安慰王,着事主坐回原位及通知被告。

公眾睹片段罵被告黐線
根據閉路電視片段,事主曾推跌木桌,又踢飛鞋子。他抓傷姓王學童後被要求坐在房間一角的椅子上,其間不時擺動四肢。被告及後步向事主,事主見被告逼近,跌坐地上。被告捉着事主衣領或手袖位置,然後用力將他撞向牆壁,事主身體放軟,遭被告拖出休息室。片段播放途中,有人在公眾席上大聲說「黐線」以責罵被告。

裁判官水佳麗裁決時指,從片段可見,被告徐徐步向事主,事主為躲避被告而跌坐地上,再遭被告撞向牆及強行拖出房間,被告所為是故意襲擊事主,即使事主沒有受傷,被告行為仍很鹵莾,裁定他罪名成立。

辯方求情時指,被告與同為社工的妻子育有兩名2歲及5歲的小孩,案發後已轉任保險從業員。辯方指,被告因工作需要而處理問題兒童,感到很大壓力,故用上不當方法。裁判官不同意辯方所稱,認為被告身為社工,需要照顧問題兒童,理應有愛心,若不能接受便應轉工,但考慮他受本案影響,現已轉行,毋須判阻嚇性刑罰,故罰款了事。
案件編號:TMCC1447/18

20180912 - 村校老師領學生育蝴蝶 領悟「生死」

標題:村校老師領學生育蝴蝶 領悟「生死」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對小學生來說,生離死別仍可能與他們相距甚遠。在小學任教的雷貫方帶領養育蝴蝶的課外活動近兩年,「蝴蝶的生命周期很短,學生在短短數月內要經歷親手養的毛蟲變成一隻蝴蝶,最後死亡,其實是一件很快的事」。他以此為學生作生命教育,透過蝴蝶的一生,告訴學生「生命」是怎樣一回事。

帶頭施肥不嫌臭 身教克服難關

在元朗村校、八鄉中心小學任教中文、數學及常識科4年的雷貫方,憶述年多前校長邀約一名喜愛蝴蝶的朋友來校參觀,那友人見學校位處近郊,說可以為學校引來不同植物及成立「蝴蝶組」,剛巧雷未有帶領課外活動,順理成章肩負起帶領蝴蝶組的責任。他笑說:「其實我是與他們(學生)一起成長,因我對蝴蝶完全不認識,亦未曾接觸任何蝴蝶,我只知蝴蝶便是蝴蝶,是一種昆蟲,後來才知道原來蝴蝶分很多種類。」

與學生一起栽種植物和養蝴蝶,雷貫方最希望學生學到,「如何面對成長,面對生命是一個更重要的題目」。例如栽種植物需要施肥,有學生嫌臭不願動手,雷貫方帶着學生一起施肥,除了身教,亦向學生傳達要克服難關的概念。

文憑試前夕 班主任傳遞家長心聲

在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任教高中中國語文科的梁振輝,與雷貫方一樣獲敬師運動委員會表揚。梁振輝說有感文憑試壓力大,任中五科班主任時,曾邀請學生家長傳來對子女訴說心聲的短訊,有家長留言說「盡了力便可以」,他將所有短訊列印出來並釘在班房壁報板上,讓學生了解家長的期望未必與成績有關,為學生減壓。

20180912 - 【教育點評】小學冠名贊助 爭資源推新猷

標題:【教育點評】小學冠名贊助 爭資源推新猷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不少學校均接受冠名贊助,以善長芳名作為校名,隨着近年新校落成數目不多,辦學團體多利用現有屬校冠名,亦從以往中學為主,轉為聚焦於小學。有教育界友好同程尚達傾開,認為小學爭取冠名贊助,多與校方需要額外資源,添置非標準設施有關,值得討論。

  程尚達日前在本欄提過,觀塘坪石邨的聖公會聖約翰小學,將於明年遷往安達臣發展區的新校舍,校網由四十六改為四十八之餘,該校亦將於明年八月起易名為「聖公會聖約翰曾肇添小學」,以答謝曾肇添慈善基金捐款一千萬元,款項將用於新校舍的非指定設施,包括語言室、校園電視台、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等特別室等。

  聖公會屬下小學以往多以聖人、具貢獻的神職人員、教堂及捐款善長冠名,友好指今次聖約翰小學冠名贊助,確實開了先例,「聖公會屬校以往均是單一冠名,今次該校更名為『聖約翰曾肇添小學』,是辦團首所『雙冠名』屬校。」友好相信,日後聖公會現有屬校,或更積極接受冠名贊助。

  友好坦言,近年小學界更着重STEM、愉快學習、自主探究、體藝才能等,學校若要實踐這些理念,須投入巨資,購置教育局標準校舍所沒有的設施,而冠名贊助正可提供可觀捐款,讓師生及早受惠,「相較與校外機構合作、校友及家長募捐等方式,冠名贊助畢竟金額較大,只要辦學團體及法團校董會同意,教育局審批完成,便能水到渠成。」冠名贊助涉及更改校名,聽聞教育局對學校改名申請亦相當慎重,包括看重校友意見,友好續稱,辦團對冠名亦格外小心,避免善長影響學校形象。

  冠名贊助的金額沒有「市價」,好似曾發生「校政風暴」的屯門興德學校,擬冠名為「圓玄學院興德陳國超小學」,據悉捐款只約一百萬元。友好坦言,冠名贊助金額多寡,不能單以銀碼比較,「學校情況有別,自然令善長樂助意願不同,興德學校藉更名換形象之餘,更需要辦學團體接手,注入新動力,比起『真金白銀』的冠名贊助,似乎更為『無價』。」

  學校爭取資源無可厚非,但冠名始終改變學校多年的品牌,可說茲事體大,辦團務必平衡持份者的關注,避免「好事變壞事」,確實要小心考慮。

20180911 - 全日制學生自殺率 4年升七成

標題:全日制學生自殺率 4年升七成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昨公布就本港自殺個案數據的分析,發現青少年(15至24歲)自殺情况嚴重及值得關注,2016年的青少年自殺率為9.5(即每10萬人有9.5人自殺),高於2012年的8.3;當中全日制學生的自殺率,由2012年的4.6升至2016年的8.1,增幅超過七成。

葉兆輝:學校防自殺屏障能力或跌

中心分析死因庭最新數據,2016年本港有35.6萬名15至24歲全日制學生,當年此群組中有29宗自殺個案,即每10萬人中有8.1人自殺(自殺率為8.1);2012年,同群組有19宗自殺,自殺率為4.6。至於非全日制學生的青少年自殺情况,由2012年的54宗跌至2016年的46宗,跌幅約15%;自殺率則由2012年的11.5,跌至2016年的10.7,跌幅約7%。

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說,非全日制學生的青少年自殺率,一直較全日制學生高,但兩者差距正在收窄;過往學校或是預防自殺的屏障,可及時識別並支援有情緒困擾的學生,今次研究數據反映此屏障能力或逐漸失去。

葉說,青少年自殺原因複雜,非單一原因,可包括學業、家庭和人際關係等,學業方面,在三三四新學制下,學生須完成6年中學課程,令部分不善讀書的青少年要接受更長年期的挫敗;家長對子女期望增,如盼子女入讀八大資助院校,加上本港社會壓力、家庭關係不佳等因素亦影響學童的精神健康。他呼籲家長及教師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年輕人想法,另建議學校予師生更多空間教與學。

另外,長者自殺率一直較其他年齡組別高,但60歲或以上者的自殺率從2008年起呈下降趨勢,由該年的27.1,跌至2016年的21,情况有改善。0至14歲兒童的自殺率過去約10年徘徊0.3至0.8間,維持低水平。

鑑於青少年喜歡透過網上平台溝通,中心去年起聯同一些形象健康的YouTuber製作預防自殺的影片,鼓勵情緒受困的青年正確處理問題。

20180910 - 小予恩或需換肝

標題:小予恩或需換肝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1歲女嬰予恩因膽管閉塞,去年12月在瑪麗醫院接受肝腸吻合手術後,呼吸及心跳一度停止。予恩家人前晚在facebook專頁「小予恩關懷禱告組」發帖,指予恩膽管仍然閉塞,淤積膽汁無法排出,膽紅素升至250的新高。予恩父親昨向本報表示,若膽紅素升至300的水平,予恩就需要換肝,她正接受一系列換肝前檢查。

予恩父親指出,予恩的膽紅素水平在過去幾個月均維持在200以下,惟近日飈升至250,目前靠抗生素等藥物消炎,令膽管暢通。

他表示,醫生察覺到予恩的膽紅素持續上升,建議先接受換肝前的檢查,他指現時唯有期望女兒的膽紅素下降,否則要換肝保命。

重新針灸 短期有望坐起來

此外,予恩早前因發燒及中央靜脈導管感染細菌,暫停針灸治療一個月,其父親指女兒現時重新接受針灸,有望短期內可自行轉身及坐起來。予恩亦於8月底開始到盲人學校受訓,發現她能追看顏色紙和鏡子;聽覺比較敏銳,能辨別媽媽聲音及指令。予恩父親早前暫停工作照顧女兒,目前已經復工,予恩則由母親照顧。

20180910 - 小予恩膽紅素持續上升 或需換肝

標題:小予恩膽紅素持續上升 或需換肝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患有先天性膽管閉塞的小予恩繼上月曾連續數天突然發冷再發高燒後,其家人在Facebook專頁「小予恩關懷禱告組」再透露,她膽管依然阻塞,導致淤積膽汁未能排出,用了各種藥物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上升,最近更升至二百五十的新高。家人稱,若情況持續,B女下一步或需換肝才能維持生命,現已開始進行換肝前一系列檢查。

聽覺敏銳 可辨母指令
除換肝前檢查,小予恩亦繼續接受腦康復治療,並於相隔一個月後重新開始針灸。其家人透露,她雖然身體有點退步,但醫師很有信心予恩能短期內恢復轉身和坐下能力,而她到盲人學校接受訓練時,發現能追看顏色紙和鏡子,聽覺也比較敏銳,可辨別母親的聲音及指令。

即使情況未見大突破,但予恩家人依舊感謝醫護人員悉心照顧,並祈求予恩膽管功能可修復,排出淤積膽汁和膽紅素。家人坦言,不忍寶寶年紀輕輕就要面對換肝手術帶來的風險,希望她病情會有進展,肝功能會漸漸穩定。

20180907 - 兒童醫院12.18開幕 聯網助採購

標題:兒童醫院12.18開幕 聯網助採購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位於啟德的香港兒童醫院籌建逾10年,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仁昨宣布該院將於12月18日啟用,腫瘤科及腎科專科門診率先開診。本報早前報道該院採購進度落後,需靠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親自督師協調各聯網,兒童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承認採購方面「的的確確是挑戰」,單靠該院採購部,難以應付2019年展開服務的物資需求,目前其餘6個醫院聯網有協助該院購買電動牀、化療及抽血等消耗品。

人手方面,李子良表示,該院已聘請接近900名員工,並會繼續招聘。現有740名新聘請的員工,包括56名醫生、186名護士及其他支援人員等;原組調遷有160人,當中有31名醫生及95名護士,李相信可應付腎科、腫瘤科門診、住院及深切治療部服務。據立法會文件,兒童醫院首階段、即今年第四季至明年第二季料聘請1066人,包括108名醫生及395名護士。

先設腫瘤科腎科

兒童醫院於2016年曾公布,首階段會先開設腫瘤科、腎科及心臟科,消息稱瑪麗醫院暫未收到兒童心臟科醫護遷入兒童醫院的時間表。被問到是否涉及護士經驗不足的問題,李子良未正面回應,他表示,安全是引入兒童心臟科及心胸外科的首要考量,「心臟科將會是比較後期才引入的服務」,院方會繼續與心臟科的臨牀及護士團隊協調。

如需執漏會動用工程儲備基金

對於網上流傳兒童醫院漏報或刪減工程,李子良否認有關說法,他說不存在自把自為刪減工程或漏報的情况,院方在收樓後會按需要動用工程儲備基金「執漏」。

此外,香港迪士尼與兒童醫院合作推出病童服,華特迪士尼公司捐贈410萬元,預計5年內會提供約2.6萬件住院服,包括睡衣套裝、外套及接受靜脈注射時穿的上衣。

病童服有迪士尼人物的剪影,隱藏於色彩鮮艷的大自然背景圖案,為孩子帶來尋寶樂趣。為方便病童接受靜脈注射,其中一款上衣特別採用了側開設計,方便護理程序,病童亦毋須每次除下衣服,有助保暖。

20180907 - 啟德兒童醫院年底啟用 初期推專科門診服務

標題:啟德兒童醫院年底啟用 初期推專科門診服務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昨宣布,位於啟德的兒童醫院落實於十二月十八日啟用,初期只推出專科門診服務,明年才開展住院服務。兒童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承認,院方在採購儀器方面遇挑戰,需由醫管局總部協調七大聯網協助採購,並由行政總裁梁柏賢親自統籌。據了解,醫管局總部檢視發現兒童醫院多個採購項目進展落後,是低估了採購難度;吸取經驗,醫管局下年度成立約二十人的中央採購隊,主動協助啟德醫院及其他醫院重建項目的採購工作。

  籌備多年、斥資一百三十億的啟德兒童醫院將於十二月十八日啟用,兒童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昨承認,院方在採購物資方面遇到挑戰,需所屬的九龍中聯網及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柏賢統籌其他聯網協助採購,但他認為院方從沒低估採購的複雜程度。

  李子良解釋,兒童醫院專職照顧重症病童,所需的儀器亦相對複雜,故採購過程不簡單。他補充,籌備新醫院還需準備大量物資,如:化療、抽血工具、嬰兒電用牀等等。被問到院方需否借用其他醫院的舊家具,李子良希望可按原定計畫添置新物資,不過若送貨出現延誤問題,則仍需協調。

  知情人士表示,醫管局總部今年四月收到兒童醫院的工作報告時,已發現採購進度落後,逐決定安排七個聯網協助,其後三個月每月召開一次會議,安排分工採購不同項目。一般醫院興建成本中,有兩成用作採購物資,兒童醫院花一百三十億元興建,難度遠超成本只有約二十億元的北大嶼山醫院,添購的儀器比較複雜,兒童醫院採購部的經驗亦見不足。

  知情人士指,醫管局已吸取是次經驗,決定下年度成立「中央採購隊」,隊伍約有二十人,由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高拔陞管理,負責參與不同醫院聯網的重大採購項目,包括斥資約五百億元興建的啟德醫院,及廣華醫院等重建項目,冀可分享不同聯網的採購經驗,以提升各個項目的採購效率。

  另外,李子良表示,兒童醫院十二月啟用時,會先提供腎科及癌症科的專科門診服務,院方已接觸瑪嘉烈醫院部分腎病病童,和瑪麗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較穩定的病童,並跟他們談好交通及覆診安排,以便今年尾轉至兒童醫院治理。而院方的住院服務則有待明年陸續開展,院方從其他醫院調配三十一名醫生及九十五護士過來,另新招聘五十六名醫生及一百八十六名護士,聯同支援人員,兒童醫院有約九百位員工。李子良認為人數足以應付門診及明年開展的部分專科住院服務,但仍會持續增聘人手。

  交通路線方面,李子良指現時已有一條小巴及兩條巴士路線可到兒童醫院,他又引述運輸署表示,今年內再新增多兩條小巴線,分別從秀茂坪及油塘出發,現時在招標階段,而醫院會有咖啡店提供熟食、三文治及飲品等供購買。

20180906 - 《概覽》非華語生支援 逾半學校無填寫

標題:《概覽》非華語生支援 逾半學校無填寫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最新一份《小學概覽》昨日發布,助家長獲取全港公營和私立小學選校資訊。今年《概覽》新增「非華語生的教育支援」欄目,讓學校指出有否為非華語生提供額外支援,不過本報翻查發現,逾半學校並無填寫該欄目,教育局解釋所有取錄十名或以上非華語生的學校須作出標示,其他學校則鼓勵填寫。另外,《概覽》亦顯示,至少有三十七所直資和私立小學將調升學費,加幅由約百分之三至十四不等。

  教育局近年對支援非華語生學習相當重視,今年《小學概覽》特意新增欄目,讓學校指出有否為取錄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以便家長選校時能獲取更全面資訊。不過本報發現,各區逾五百所小學中,僅二百四十七所有填寫相關支援措施,換言之有二百六十七所並無填寫該欄目,佔《概覽》整體學校約五成二。

  教育局表示,所有取錄十名或以上非華語生,並獲當局提供額外撥款的學校均會作出上述標示;至於其他學校,包括未有取錄非華語生的學校,則鼓勵他們就支援非華語生的校本措施提供更多資料。融樂會總幹事張鳳美表示,該會有份為新增欄目爭取多年,現時有新增已算「有些進步」,「不過我們建議當局應該還可讓學校寫多一點,例如學校提供支援的措施具體是甚麼等。」

  另外,《概覽》亦顯示至少有三十七所直資和私立小學本學年調升學費。其中中西區私立學校聖嘉勒小學,本學年學費為四萬一千元,較上學年多五千元,加幅近一成四,屬全港之冠;私立學校香港培道小學亦由三萬六千多元,調升至近四萬元,加幅約一成,校方表示調升原因與學校正建設新教學樓有關,並強調收費不高,加學費後學生每月僅須繳交多約三百元。

20180906 - 【教育要聞】適齡升小生減八千 明年多區縮學額

標題:【教育要聞】適齡升小生減八千 明年多區縮學額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升小適齡學童下學年回落,由今學年約六萬五千多人,減至明年約五萬七千人,減逾八千人,意味學額需求放緩。教育局昨公布下學年全港小學的自行分配學額資料,推算明年小一學額約四萬八千五百多個,較今學年減逾三百個。多個地區學額減少,觀塘及元朗三所有時限學校明年更停開小一班。有小學校長預料,下學年小學縮班情況更為嚴重。

  教育局預計在一九/二〇學年適齡小一生跌至五萬七千人,數字未反映跨境學童,在昨日公布最新的「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各小一學校網小學名冊」,不少地區出現學額減少。本報統計各校自行分配學額,全港共兩萬四千二百多個,推算連同統一派位,明年小一學額約四萬八千五百多個,較一八/一九學年減逾三百二十個。

  為應對需求放緩,多個地區明年學額減少,觀塘與元朗因區內有時限小學明年停開小一,導致兩區自行分配學額減逾百分之四。受影響的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校長區詠恩坦言,學校只營運至二三/二四年,明年停招小一對教師與家長是預料中事。雖然地區人士爭取延辦,但她坦言現時只設小一至小四級,已盡用全校二十四個課室,「換言之,未來兩年已無課室招收小一」。至於同區的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以及天水圍的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截稿前均未回覆。

  觀塘區學校聯會教育組召集人金永添指,兩所停招小一的有時限小學同屬四十六網,加上聖公會聖約翰小學明年遷校並納入四十八網,意味四十六網將少了三所學校招生,「然而安達邨落成,預料四十六網學額需求更為緊張,不排除當局須在統一派位階段,考慮加派或借位。」

  取錄不少跨境生的北區,八所學校因課室不足需要「技術性減班」,明年學額減幅近一成,其中粉嶺官立小學由八班小一減至三班,自行分配學額由去年一百個,大減至三十八個。翻查今年《小學概覽》,一八/一九學年全港各區小一班淨增長錄得負數,共減少三十三班。

  多年關注跨境生的資深小學校長孔偉成分析,隨着出生率下降及跨境生減少,小學界預料明年學額過剩,出現減班不足為奇,「自行分配學額變化,只是反映供應上減少,學額需求減少將在統一派位階段更明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張勇邦預料,不同地區的學額需求分布不均,個別地區將出現收生不足,期望當局除了保留超額教師外,應視乎區情,落實小班教學及區本減派。

20180906 - 「生命小戰士會」推動支援癌症兒童

標題:「生命小戰士會」推動支援癌症兒童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抗癌之路並不容易,對小朋友而言更是難上更難。本港每年約有一百八十名新確診的癌症兒童,即使接受治療後仍要面對一連串的後遺症,有癌症兒童坦言,抗癌之路極其痛苦,除令身體出現各種排斥,引起嘔肚、脫髮等問題外,亦會影響學業及生活,也對父母構成壓力。有組織計畫明年推行支援計畫,提供物理治療、興趣班、肌肉訓練等活動,冀可扶助癌症兒童戰勝癌症。

  本港在二〇〇七年至二〇一六年期間,每年約有一百八十名小童及青少年被診斷患上癌症,累積病童逾一千七百人,兒科專科醫生張永堃表示,兒童癌症以急性白血病最常見,其次為腦部腫瘤,分別佔約三成及一成半,病童接受治療後,在五年的總生存率約為八成,但兒童自幼便要走上艱苦的治療及康復之路。

  現年十二歲的張希藍在兩歲時確診腦癌,不足三歲時已需接受手術及化療,癌症不幸在五個月後復發,進行第二次手術後至今情況穩定,但由於病情無法痊瘉,十年間仍要面對不同的後遺症。母親張太憶述,得知女兒患病時感到極之痛苦,「我看到其他進行化療的小朋友,自己心情十分難受,回家後不停哭,因為看到癌症兒童的樣子,其實小朋友應該是很快樂的階段,但他們是脫了頭髮或沒有精神,自己也感到難以接受。」

  女兒張希藍表示,抗癌期間會不斷脫髮,且會經常嘔吐,「嘔吐完後還會繼續嘔吐,只想盡快嘔完。」昨日適逢是張希藍的生日,她笑言希望長大後可以當教師,幫助不同的小朋友。

  二十歲的伍洛桁四年前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但接受治療後不久復發,需要接受骨髓移植,但情況並不穩定,皮膚不時會出現排斥,亦會導致骨枯。她表示,抗癌之路幸得良師陪伴渡過,令她可積極樂觀抗癌,惟該名良師其後卻因患上舌癌離世,令她立志發憤考上大學,希望可入讀生物化學,研究更多治療方法救濟他人。

  由威爾斯親王醫院包黃秀英兒童癌症中心的病童、康復者、家長及醫護人員共同組成的「生命小戰士會」,明年起將逐步推行為期一年的《愛心童行支援計畫》,會長陳慧兒希望透過提供物理治療、肌肉訓練、英語輔導課程等項目,幫助癌症兒童重拾健康及自信。

20180906 - 四小學列明每月升國旗

標題:四小學列明每月升國旗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政府將就被納入《基本法》附件三的《國歌法》展開本地立法,最新出爐的《小學概覽》顯示,至少20間小學在概覽列明有升國旗或唱國歌活動,其中有4間表明會每月舉行升旗禮。

在《小學概覽》列明每月進行升旗禮的,包括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啟基學校、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以及嗇色園主辦可信學校。嗇色園主辦可信學校校長朱遠球表示,學校自1997年回歸後已有升旗禮,每個月第一個星期三會安排全體教職員和學生齊集操場,由升旗隊做升旗儀式,每年9月開學的第一次升旗禮,則會由校長講解升旗禮的意義,讓小一新生和插班生了解。

增設「國旗下的說話」
朱遠球解釋,升旗禮主要是希望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認為在香港回歸中國後,學生有需要認識自己的身份。朱說,升旗禮需要學生由課室落操場,不想太影響到正規課程故不會太頻密,認為每月一次適中,據他了解每間學校做法都不一樣,有些學校會在特別節慶才升旗,亦有學校受辦學團體政策影響有其他安排。

多間小學都將升旗活動列為「關鍵項目的發展」,例如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的首項,便是「舉辦國內考察交流學習團,認識祖國文化」,以及每月舉行升旗禮,加強國民身份認同感。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亦將「國情教育,國慶舉行升國旗儀式及展示國家現時發展資料」列為關鍵項目。至於南丫北段公立小學除了設學校升旗隊,還有名為「國旗下的說話」活動。

另外,不少學校亦在概覽中提及國民教育,其中在去年概覽中表明「以滲透模式進行國民教育」的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今年不再用「滲透」字眼,改為「學生能夠欣賞及傳承中華文化,加強國民身份認同」。

■記者鄧力行

20180905 - 男嬰確診腸病毒 併發腦膜炎

標題:男嬰確診腸病毒 併發腦膜炎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一名五個月大的男嬰感染腸病毒並併發腦膜炎需入院,目前情況穩定,並已於九月三日出院。初步調查顯示,病人近期並無外遊。其母親最近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而姊姊則自八月廿九日起出現發燒,兩人均已求醫,並已痊愈,其他家居接觸者至今沒有出現病徵。今年截至九月三日,衞生防護中心共錄得六宗嚴重腸病毒個案。

該男嬰為香港人,過往健康良好,自八月廿九日起發燒、咳嗽及流鼻水。

他於八月卅日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翌日凌晨入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病人情況一直穩定,並已出院。病人的腦脊液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腸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腦膜炎。

防護中心籲病愈才上學
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調查,並提醒感染腸病毒的兒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病愈才可回校上課,以免感染其他兒童。

20180905 - 搖晃掌摑 女嬰淪植物人 狠父囚六年四個半月

標題:搖晃掌摑 女嬰淪植物人 狠父囚六年四個半月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年輕新手爸爸聲稱通宵工作後,難忍初生女兒哭鬧聲將他吵醒,在家中多次向女兒施以掌摑、搣臉及猛烈搖晃等暴力對待,B女在滿月之前一天昏迷送院,至今仍留醫深切治療部,猶如植物人。涉案新手爸前日承認虐兒及刑事恐嚇共四罪,昨被判監六年四個半月。法官慨嘆事發至今一年多,正常情況下女嬰已屆牙牙學語及學行階段,被告行為與奪取女嬰性命無大分別,縱使日後女嬰奇迹康復,但她右眼已完全失明,左眼視網膜脫落,視力問題將伴隨她一生。

曾任職廚工的廿六歲被告鍾紀緣,被控在一六年十二月上旬至同月廿八日,先後三度在元朗洪水橋的住所故意襲擊及虐待其女兒,以及威嚇傷害其女友母親的人身安全。據辯方律師庭外透露,被告早前曾向懲教署及法庭要求探望女兒遭拒,而被告女友在出事後未有到醫院探女。負責調查案件的警員透露,社署暫時未有接管該女嬰。

被捕後圖卸責 官指毫無悔意
法官彭寶琴判刑時披露,被告在還押期間向精神科醫生承認他有吸煙習慣,並慣性飲酒長達十年,高峰時每日飲一至兩打啤酒,後來女友懷孕及女兒出生,他才減至每日飲一至兩罐啤酒。精神科醫生曾接見被告女友,女友表示被告容易情緒激動難以自控,但被告向醫生堅稱,案發時他只是輕輕拍打女兒,否認使用暴力。法官指,被告與精神科醫生所說的版本,跟他庭上承認的案情不符,這反映被告被捕後仍試圖逃避責任,毫無悔意。

壓力下犯案非有力求情因素
法官認為本案情節極為嚴重,受害女嬰送院時體重不足三公斤,被告則是成年男子,兩者強弱懸殊,被告一掌擊下也足以嚴重傷害女嬰。辯方聲稱被告是女兒主要照顧者,對女兒非常疼愛及關心,但法官質疑若辯方說法屬真,為何當被告女友也發現女兒臉上有瘀痕時,被告仍察覺不到,被告甚至繼續對女兒掌摑及搖晃施虐?根據案情,被告發現女兒身體冰冷無哭喊時,還用力搣女兒的臉測試她有否反應。法官認為這證明被告慣性對女兒使用暴力,因正常父母不會這樣做,事實上被告在警誡下也自認甚少抱女兒。

法官又指被告工作後疲勞及感到壓力下犯案,實非有力的求情因素。法官引述上訴庭有關虐兒案的指引,重申照顧者縱使飽受壓力困擾,也應有基本責任控制情緒,確保兒童免受傷害。法官接納被告盛怒下才拿刀指嚇女友的母親,但重申持刀恐嚇是嚴重行為,亦反映了被告難以控制其情緒。

被告原於今年一月在區域法院受審,當時他表明不認罪,及後案件轉介高等法院審理,被告在高院的審前聆訊仍維持不認罪,直至今年六月底才去信表明認罪,故法庭不能給予正常認罪的三分一刑期扣減,只會給予百分之廿二的減刑。就被告承認的三項虐兒罪而言,法庭以監禁八年為量刑起點;被告承認的刑恐罪,法庭則以監禁十一周為量刑起點,扣除認罪減刑後共判監禁六年四個半月。

案件編號:HCCC 51/2018

20180905 - 掌摑搖晃致女嬰昏迷 狠父囚六年四個半月

標題:掌摑搖晃致女嬰昏迷 狠父囚六年四個半月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曾任職廚師的無業男子承認因不堪未足月女兒大聲啼哭,屢次在元朗家中掌摑及劇烈搖晃女兒,期間又曾手執菜刀恐嚇外母。女嬰最終因腦水腫而嚴重昏迷,不但右眼失明,左眼視網膜完全脫落,更至今未能自主呼吸,要依賴餵食維生,儼如「植物人」。男子本周一在高等法院承認三項故意襲擊導致兒童受到損害罪,並一項刑事恐嚇罪。法官昨判刑時直斥男子的惡行與奪取女兒的性命無異,最終判其入獄六年四個半月。

  法官彭寶琴指,二十六歲被告鍾紀緣多次大力掌摑體重不足三公斤的女兒,在強弱懸殊下對其造成嚴重傷害。若是與受害女嬰一樣年齡的正常嬰孩,現在本應是其牙牙學語和學習步行的時候,受害女嬰卻是終日臥牀,情況一直危殆。縱有奇迹發生,女嬰的視力問題將伴隨她一生,故被告的罪行相當嚴重。

  辯方聲稱被告是主力照顧女兒的人,他非常疼愛和關心女兒。彭官反駁指,女嬰前年十二月中旬,臉上已有瘀痕。若被告果真疼愛女兒,他怎能忍心繼續掌摑她?被告發現女兒手腳冰冷後,曾緊捏女兒臉部察看她有無反應,這顯示被告已習慣對女兒使用暴力。何況被告在警誡下表示,他記得搖晃女兒次數的原因是他很少抱起女兒,故大律師的求情與被告所言有出入。

  彭官強調,父母照顧兒女時有基本責任控制自己情緒,以免無力保護自己的子女受到傷害。雖然被告沒有案底,但由於其罪行特別嚴重,故不構成減刑理由。醫療報告顯示,被告堅持自己僅輕輕拍打女兒,卻否認對她使用暴力,這顯然與其承認的案情不符,證明他毫無悔意。

  控方案情指,被告在前年十二月中旬至二十八日期間,三次掌摑啼哭的女兒,更兩度將她高舉抱起並搖晃。二十八日下午,女嬰遇襲後不久便停止哭喊,其後她發出呼吸聲和喘氣聲,便合上眼再無啼哭,手腳更漸變冰冷。

  被告發現女兒不妥後,不停用手機搜尋有關嬰兒病徵的資料。期間外母衝口而出說:「係咪死咗,死咗要報警。」被告情緒激動下抱著女兒衝入廚房,以右手拿著菜刀衝向外母,並責罵她咒詛女兒死。被告前女友上前分隔兩人後,被告將菜刀擲回廚房並返回主人房搜查資料。案件編號:高院刑事五一——二〇一八。

20180905 - 林林案裁決後始認罪 官拒批全數刑期扣減

標題:
林林案裁決後始認罪
官拒批全數刑期扣減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求情時聲稱有悔意的被告鍾紀緣,其實有至少3次機會認罪,但均堅持不認罪,直至今年6月才改口認罪,結果法官昨拒給予全數認罪扣減。翻查資料,被告決定認罪時,湊巧是轟動一時林林被虐案兩被告罪成、法官稱判10年監禁也不夠後6天。

3次機會均拒認犯案
庭上透露,被告早於去年1月,案件在裁判法院提堂時,已表示不認罪,後來案件轉到區域法院進行答辯,被告仍堅持不認罪,故案件原定於今年1月審訊。
惟後來被告要求更換律師,加上區域法院法官閱畢案情後,認為案件嚴重,應轉到高等法院審訊,律政司最終轉介案件到高院。高院今年6月8日進行審前覆核,當時被告依然不認罪。至6月26日被告才改口認罪,並於29日通知法庭。

7歲女童凌潤林被母親疏忽照顧,送院時皮包骨、皮膚潰爛兼腦部永久受損,成為植物人,其母及前夫因虐兒及妨礙司法公正,於6月20日入罪,當時法官表明對虐兒罪成的母親判監10年也不夠,最終在6月29日判母親入獄15年3個月,前夫入獄4年半。

法官彭寶琴昨分別以8年及11星期為虐兒及刑恐罪的量刑起點,因被告遲認罪,只給予22%認罪扣減,虐兒罪判監6年3個月,刑恐罪判監9星期,當中6星期分期執行。

■記者梁偉強

20180905 - B女受虐變植物人 狠父囚6年4月 官:逃避責任 毫無悔意

標題:B女受虐變植物人 狠父囚6年4月
官:逃避責任 毫無悔意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僅半個月大的女嬰遭年輕狠父多番大力搖晃及掌摑,慘成植物人。事後被告稱難忍女兒不斷哭鬧才犯案,堅稱十分疼愛女兒,只是「神推鬼賛大力咗」,不知後果如此嚴重。法官昨判刑指女嬰現時將近兩歲,正常情況下應牙牙學語,學習步行,但女嬰現只能躺在床上,依靠呼吸機器維生,情況一直危殆沒有改善,直斥被告惡行「與奪走女嬰性命無大分別」,判他入獄6年4個半月。

記者:蘇曉欣

26歲的被告鍾紀緣前日在高等法院承認3項虐兒及1項刑事恐嚇罪。法官彭寶琴昨日指女嬰不但變成植物人,現時更加右眼失明,左眼視網膜完全脫落,「縱有奇蹟出現,女嬰可以康復,視力問題已伴隨她一生」,而被告身為成年男子,女嬰案發時體重則只有約3公斤,兩人「強弱懸殊」,被告一掌擊下,定必對女嬰造成嚴重傷害。

辯方強調被告疼愛女兒,鄭姓女友及其母均對女兒撒手不管,惟彭官明言不相信被告說法,指被告警誡下亦自稱平日甚少抱女,而被告最後一次掌摑女兒後,見對方變得全無反應,曾一度用力搣她的臉頰,試試她有沒有反應。彭官認為一般父母都不會如此對待子女,可見被告習慣向女兒使用暴力。

被告有飲啤酒習慣 高峯一日兩打
被告稱要通宵工作「養家」,回家後仍聽到女兒哭鬧,因感到困擾才犯案,但彭官引述上訴庭之言,指父母照顧嬰兒雖然有壓力,但控制自己情緒及壓力實屬基本責任。

被告再還柙期間曾經出現自殺念頭,以及情緒低落,自言對案件感到自責,獲轉介到小欖接見精神科醫生,報告顯示被告毋須入院。彭官透露報告指被告吸煙,有飲酒習慣達10年,高峯時期試過一日飲一至兩打啤酒,直到女友懷孕及女兒出生後,才減至每日喝一至兩罐啤酒;女友亦指被告情緒易激動,難控制脾氣。報告另指被告堅稱只是輕輕拍打女兒,令她不再哭及叫她起床。彭官直斥被告試圖逃避責任,毫無悔意。

案情透露,被告前年12月多次大力搖晃及掌摑當時未足月女嬰鍾曉迎(譯音),並曾搣瘀其臉頰。12月28日下午,被告再掌摑女兒至「啪啪聲」,事後女兒手腳冰冷,合上雙眼,全無反應。

被告感到女兒不妥,但沒將女兒送院,反而在家搜尋「BB唔識喊」及「BB唔開眼」等字眼。女友母親知道女嬰不妥時,曾稱要報警,但遭被告拿菜刀恐嚇。最終拖延4小時女兒才被送抵醫院。

案件編號:HCCC51/18

20180904 - 腦部重創失明 女嬰淪植物人

標題:腦部重創失明 女嬰淪植物人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年輕新手爸爸聲稱通宵工作後,難忍初生女兒哭鬧聲將他吵醒,前年底在家中多次粗暴對待女兒,包括掌摑、搣臉及猛烈搖晃,B女在尚有一天才滿月當日昏迷送院,經診斷出現嚴重腦缺氧及腦水腫,現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其右眼失明,並且需完全依靠呼吸機呼吸,猶如植物人。涉案新手爸昨在高等法院承認虐兒及刑事恐嚇共四罪,他在自撰的求情信中,懇求法庭恩准他「望吓個女抱一抱佢,親自講聲sorry」,法官押後至今日下午判刑。

曾任職廚工的廿六歲被告鍾紀緣,昨日承認三項虐兒及一項刑事恐嚇罪,他被控在二○一六年十二月上旬至同月廿八日期間,先後三度在其元朗洪水橋的住所故意襲擊及虐待其女兒,以及威嚇傷害其女友的母親李藹怡的人身安全。被告昨在犯人欄內一直低頭飲泣,被告的母親則到庭旁聽。

案情披露,被告與女友鄭沛雯於前年事發時分別廿四歲及廿三歲,兩人於一五年底成為情侶但未有結婚,前年三月鄭懷孕,同年十一月廿九日誕下受害女嬰,一家三口在洪水橋雅珊園租住一個兩房單位,女友的母親李藹怡在女嬰出世之後亦搬到單位陪月。不過,被告與李意見不合,經常爭吵,被告亦變得脾氣暴躁,經常責罵鄭及女兒。

指女兒不妥拒立即送院
前年十二月上旬某日,鄭發現女兒右臉有大約三厘米瘀痕,遂向被告查問,被告聲稱與女兒玩才「搣」她的臉,當時鄭已警告被告不要暴力對待女兒。同月十四日,鄭在房內睡覺時聽到女兒哭聲,見被告掌摑女兒並不停叫女兒停止啼哭,及後被告在女兒雙邊腋下提起女兒至自己胸部位置,數度用力搖晃,鄭見狀即時將女兒抱走。

同月廿八日約下午一時,鄭抱着正在啼哭不停的女兒,被告要求將女兒交給他抱,但被告接過女兒後,女兒仍不停哭,被告用力掌摑女兒左臉兩三下,發出「啪啪聲」,鄭立即叫被告停手。同日下午三時,鄭發現被告用手機不停搜尋有關嬰兒病徵的資料,問被告發生何事,被告說女兒似乎不妥,鄭建議將女兒送院,被告說「唔好嚇自己」。

向警稱唔知點解咁重手
鄭其後告訴母親李藹怡關於B女不妥,李便衝入主人房,衝口而出說「係咪死咗?死咗要報警……」被告聽罷情緒激動,一手抱住女兒入廚房,一手拿菜刀衝向李,斥責李咒孫女死。女友站在二人之間阻止,被告才將刀放回廚房。當晚七時許,女嬰被送到屯門醫院急症室。

醫生診斷女嬰出現搖晃嬰兒綜合症,傷勢可疑,將個案轉交社署及警方跟進。去年一月四日,警方到屯門醫院將被告及鄭帶回大埔警署進一步調查,被告在警車上向警員說:「阿Sir,我都唔知點解會咁重手。」警誡下被告表示知錯,承認曾掌摑女兒三次,搖晃女兒四至五次,被告隨即被捕。

事後上網搜尋嬰兒病徵
被告在錄影會面中承認曾掌摑及搖晃女兒,但忘記每次的確實日子,他試過向正在哭喊的女兒叫喊及「鬥大聲」;出事當天他掌摑女兒後女兒便停止哭泣,接着女兒發出喘氣聲,身體變得冰冷,即使他用力搣女兒臉,女兒也毫無反應。警方調查發現,出事當天被告曾用WhatsApp向朋友求助,並用手機搜尋「BB唔喊有冇問題」、「BB身體發冷」、「BB發噩夢」及「發冷原因」等資料。

案件編號:HCCC 51/2018

20180904 - 狠父猛搖摑到啪啪聲 累B女變植物人 稱難忍哭聲犯案 還柙今判刑

標題:狠父猛搖摑到啪啪聲 累B女變植物人
稱難忍哭聲犯案 還柙今判刑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庭悲劇】
【本報訊】年輕新手爸爸稱難忍通宵工作回家後,聽到僅半個月大的女兒哭聲,故多番猛力搖晃她,大力掌摑她至「啪啪聲」,亦試過搣瘀其臉頰,望她停止哭鬧。約半個月後他再度大力掌摑女兒,不久發現她開始喘氣及手腳冰冷。他感不妥卻未有將女兒即時送院,反而不斷上網搜尋「BB唔識喊」及「BB唔開眼」,令女兒4小時後才送院,變成植物人。
記者:蘇曉欣

26歲被告鍾紀緣昨在高等法院承認3項虐兒及1項刑事恐嚇罪,還柙至今午判刑。根據《侵害人身罪條例》,虐兒罪最高可判監10年。
女嬰被送院時僅約1個月大,被告及鄭姓女友案發時亦相當年輕,只得24及23歲,兩人2015年底拍拖,鄭女2016年懷孕,同年11月29日誕下女嬰。早於12月上旬,鄭女在洪水橋單位發現女兒臉上有3厘米瘀痕,被告一度解釋因與女兒玩才搣她。同月14日,她看到被告數度掌摑女兒,叫女兒不要哭,又舉高女兒大力搖晃。

直到28日,被告再大力掌摑女兒臉頰至「啪啪聲」,不久後發現女兒閉眼沒有反應。鄭女一度要求將女兒送院,惟被告稱「唔好自己嚇自己」,於是她向同住母親表示女兒好像不妥,其母即入房查看,並衝口而出問被告:「係咪死咗?死咗要報警。」被告感女友母親詛咒女兒,故抱女到廚房拿菜刀衝向對方,最終鄭女分開兩人,被告才冷靜下來。

搜資料延誤4小時送院
被告及後一直上網搜尋「BB唔識喊」、「BB唔開眼」及「BB身體發冷」等關鍵字達46次,亦曾WhatsApp問友人「傻強」意見,對方叫他帶女兒看醫生。被告下午6時曾帶女兒求診但診所關門,直到下午7時才將女兒送院,醫生指女嬰有被搖晃徵狀。被告翌年1月4日被捕,警誡下他稱:「阿Sir,我都唔知點解會咁重手,我之前打過同𡤐過個女,係我錯!我記得我冚過個女3次,𡤐過佢4至5次!」他亦稱,曾在女兒哭時叫喊,與女兒鬥大聲。

辯方求情反指鄭女及母親不理女兒,而被告任廚師需通宵工作,早上回家望好好休息卻聽到女兒哭聲,每每需起床照顧女兒,感困擾才犯案;並指鄭母只顧在家吸煙和「煲劇」,煙味令女兒咳嗽和哭,女兒「嘔奶嘔到一面都係」都視若無睹,又「搞到一屋垃圾」,故兩人常鬧交。

案件編號:HCCC51/18

20180904 - 女嬰右眼失明 靠呼吸機維生

標題:女嬰右眼失明 靠呼吸機維生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女嬰出生並無異樣,一切情況良好,但生於世上不足一個月已成植物人。控方案情詳細披露女嬰健康情況,眼科醫生報告指女嬰因有腦水腫,雙眼曾兩度進行外科手術,現時右眼失明,左眼視網膜完全脫落。根據最新醫療報告,女嬰入院至今一直危殆,留醫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吃奶服藥全靠口部餵食管,要依賴呼吸機幫助才可呼吸。

根據多份醫療報告,女嬰送院時2.795公斤,沒有任何先天缺陷,有嚴重腦缺氧、腦腫脹及腦出血,嚴重昏迷,沒有自發性活動,留院第二日已有低血壓,心臟亦有問題,第三日發現有中央尿崩症,需要透過激素控制尿液輸出量,及後亦患上肺炎。

前主審法官聞案情嘆氣
醫生確診女嬰患有「嬰兒搖晃綜合症」,法醫推論女嬰被人用外力搖晃,造成虐待性頭部創傷。

案件原定在區院審理,但當時主審法官坦言「未見過更嚴重嘅虐兒情況」,知道女嬰雖會長大但很大機會一直都是植物人時更嘆氣,沉默良久後宣佈休庭。法官指區院最高判刑上限為7年,要求律政司將案轉介至高院審理。
■記者蘇曉欣

20180904 - 跨境生專網小學 收生銳減兩班

標題:跨境生專網小學 收生銳減兩班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隨着本港雙非零配額及深圳公立學校錄取港籍學童影響,新學年跨境小一新生人數下降,參與跨境生專網的市區學校首當其衝,青衣的荃灣商會學校小一由去年六班減至四班,校長周劍豪擔心收生不足情況持續。上水的鳳溪第一小學,小一生人數與去年相若,維持在五班,校方指單非生及區內學童增長下,有望保持足夠生源。

  荃灣商會學校一五年加入跨境學童專用校網,小一班數在去年達到六班的高峰,但今年卻調頭回落至四班。校長周劍豪稱,六月小一收生派位時,原有約二百二十名學生派往該校;但至七月收生時,只有一百零三人註冊,至今天開學,只有一百名學生返學。他擔心收生不足情況持續,「一定有影響,預計下年度可能只開兩班左右」。

  周劍豪分析,今年學生流失率高,最大原因是跨境學生減少,家長又偏向選擇北區的學校,分薄生源。為吸引本地家長,校方已加強英文教學,冀望能吸引本地家長考慮。

  反觀跨境生集中的北區,跨境生流失情況卻不明顯,上水的鳳溪第一小學,今年小一開設五班,全校總班數由三十七增至三十九班。校長朱偉林認為,北區人口有增長趨勢,加上單非跨境適齡學童可補足生源,不曾擔心來年小一收生不足。朱偉林分析,因應一三年禁止雙非孕婦來港分娩,來港跨境生必定減少,「北區仍是單非家長首選」。

  縮班會引起超額教師問題。雖然政府重申保留超額教師,但朱偉林認為,現時相關保障政策時效短,令超額教師感到朝不保夕,期望政府保留期延長至三年或以上,讓教師不會因縮班問題導致失業。

20180904 - 開學日三車串撞小姊弟輕傷

標題:開學日三車串撞小姊弟輕傷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上水區三名學童包括一對小姊弟,昨開學日同遇交通意外,其中一對小姊弟由父親驅車送上學途中,遇上三車「串燒」意外,小姊弟受傷送院;另一名騎單車放學男童遭私家車碰及,人仰車翻受傷。

  三十六歲姓黎男子,昨晨七時許駕駛私家車,接載分別六歲及九歲的子女,擬送回學校開學;私家車沿上水粉嶺公路向九龍行駛,至南華莆附近,前方兩輛私家車因應交通情況停下,疑黎收掣不及,撞向前車釀成三車「串燒」意外。黎的子女分別撞傷眼部及鼻梁,送院後俱無大礙。

  此外,五十五歲姓陳男子,昨午一時許駕駛私家車,沿上水龍琛里左轉龍琛路,其間一名九歲姓邱學童正騎單車放學,當邱童在私家車頭駛過時,陳疑未察覺,將他連人帶單車撞翻,男童腳部受傷送院。

20180904 - 校園嚴防登革熱 學生被蚊叮通知家長

標題:校園嚴防登革熱 學生被蚊叮通知家長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登革熱肆虐本港,全港學生昨在疫情陰霾下開學,各區多所學校均在校園內大舉滅蚊驅蚊,並提醒學生做好個人防蚊措施。在登革熱「疫區」黃大仙和長洲,有學校添置多部防蚊燈和滅蚊機,向學生派發蚊怕水,又以花露水驅散課室蚊蟲等;並非疫區的北區,也有小學聘請滅蟲公司到校滅蚊,嚴陣以待。有校長表示,學校彈性容許學生穿着長袖衣物回校,一旦發現有低年級學生被蚊叮咬,會致電提醒家長,留意子女身體狀況。

  八月中至今有多宗本地確診登革熱個案,疫症源頭直指黃大仙和長洲。位於黃大仙竹園邨的浸信會天虹小學,鄰近獅子山郊野公園,校內後花園背靠一幅長滿雜草的山坡,蚊患問題向來嚴重。校長馮耀章指,開學前校方已啟動應變小組,剷除後山坡雜草、清理渠道並灑上驅蚊油等,「預防起見,這裏會暫時關閉,學生小息和體育堂也不能進出。」

  馮耀章透露,校方日前斥資近兩萬元添置兩部光觸媒滅蚊機,除校內原有的五盞滅蚊燈外,又另外向鄰近中學借來六盞新式的驅蚊燈作應急之用,並指長遠也會購置這款燈,計畫在校門口裝上兩盞,操場裝四盞。他續稱,教師們又在每個課室冷氣機風口,夾上浸染了花露水的木衣夾,驅逐室內蚊蟲。

  昨日開學早會上,校方先向學生介紹登革熱資訊及預防措施,並宣布本周以課室早讀代替操場早會,學生小息時須盡量留在課室。馮耀章又表示,開學前校方已提醒家長留意防蚊,並彈性容許學生穿着長袖衣物回校。「一旦發現有學生被蚊叮咬,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老師會致電提醒家長,留意子女身體狀況。」

  政府早前表示,將向全港學校陸續派發蚊怕水,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再次強調,民政事務署正陸續將蚊怕水,派發到全港各校。在同屬登革熱源頭的長洲,國民學校昨向每名學生,一人派發一支蚊怕水,正是離島民政事務署早前向學校所贈送的。另外,國民學校在開學前已加強校內外的防蚊措施,添置滅蚊燈等設備。

  至於北區上水,鳳溪第一小學毗鄰郊野,校舍面積達一萬平方米,校內樹木眾多,校長朱偉林稱,校方在開學前已派人清理雜草及修剪樹木,又特意聘請滅蟲公司到校噴滅蚊噴霧。「我們亦在操場加裝滅蚊燈,並栽種數十株驅蚊草、香茅、豬籠草等植物,放置操場不同角落,作天然驅蚊之用。」

  朱偉林補充指,學校允許學生穿白色外套回校,女生也可穿著白色襪褲。「因為擔心學生放學等車時也會被蚊咬,開學前我們也已通知教育局及衛生署北區蟲鼠組,在學校正門及天平路山村一帶加強滅蚊。」

  此外,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趁新學年開課,到上環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了解開學情況並主持正向教育儀式。校方安排楊潤雄與小四學生一起參加班級經營課,與學生玩早晨問好及氣球遊戲。校長林淑芳稱,新學年會配合政府一校一社工政策,增設一名常額助理社會工作主任(ASWO),並自行聘請社工。

20180904 - 取消長洲宿營 幼園改校內活動

標題:取消長洲宿營 幼園改校內活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有學校未受登革熱影響,將去長洲宿營。但有幼稚園受疫情影響,取消本周四原定在長洲舉辦的親子活動。有家長指小心為上,取消相關活動是適合的安排。

余太的4歲兒子現於觀塘一間幼稚園就讀K2,她指校方在7月時通知家長,將於本周四(6日)舉辦親子活動,讓家長及幼兒體驗長洲的生態及美食特色。當時未爆發登革熱,大多家長對活動表示支持,但當長洲出現確診登革熱個案後,有家長向學校表示擔心,建議取消活動或更改日期。

學校考慮後,9月1日向家長發信,指為顧及幼兒的健康,現階段不適宜到長洲進行活動,故取消活動,有關活動改於校內進行,只限幼兒參與,家長毋須陪同。余太認為,小心為上較重要,取消長洲活動是適合的安排。

20180903 - 調查:每2個中學生1個有抑鬱

標題:調查:每2個中學生1個有抑鬱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今日是新學年的開學日,莘莘學子或多或少會感到緊張,部分學生更有機會因學業壓力爆煲,出現抑鬱或焦慮徵狀。一項調查發現,每兩名中學生便有一人受抑鬱困擾,更有四分一學生出現高焦慮問題,情況堪憂。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建議家長陪伴學生探索方向,讓他們在學業以外累積成功經驗,增加希望感,從而減輕抑鬱情況。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連續第七年進行中學生精神健康調查,他們於去年十月至今年六月於全港廿一間中學向約七千五百名學生派發問卷。結果發現呈抑鬱徵狀的中學生達五成一;兩成半受訪學生出現達臨床關注水平的高焦慮徵狀,情況與去年相若。受訪學生表示,壓力主要來自文憑試、學業及前途問題,隨着公開試臨近,中五及中六學生有抑鬱及焦慮徵狀的比例,顯著較初中學生高。而今年出現中度至嚴重自殺念頭的學生亦創歷年新高,達百分之五。

日學習逾12小時谷爆
另外,分別有超過七成受訪學生表示在上學前已感疲憊,或對學業感到煩厭,顯示整體學生出現「學業怠倦」情況。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計劃主任馮澤棠指出,學生用於學業的時間愈長,抑鬱徵狀愈嚴重,呈抑鬱徵狀的學生普遍每日學習超過十二小時。

馮又指,自殺念頭比例創新高,不代表有增長趨勢,但認為社會應多加關注,而近年各界已用不同方法及資源支援年輕人,今年調查發現學生的焦慮狀況略減,相信是因近年加強心理教育,學生及家長面對精神健康問題有更多途徑尋求幫助。

宜訂目標建立希望感
調查亦發現,中學生普遍缺乏希望感,三成人認為面對問題沒有方法解決,以六十四分為滿分,整體學生的希望感平均值僅得四十二分,較去年進行在職人士希望感調查的四十六點六分更低。而希望感平均值低於四十一點一分的受訪學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徵狀。

精神健康綜合服務協調主任盤鳳愛指出,香港青少年的意志力不弱,建議家長幫助學生探索方向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陪伴他們訂立具體可行的目標,透過建立他們的希望感,逐漸減輕抑鬱情況,又建議學校在其他學習經歷(OLE)或人生規劃課程中,加入學生實踐個人化目標的體驗元素,協助他們在課堂以外累積成功經驗。

20180903 - 兒童醫院 疑自行刪減工程需花百萬元執漏

標題:兒童醫院 疑自行刪減工程需花百萬元執漏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全港首間兒童醫院今年第四季起在啟德分階段啟用,惟啟用前已發現千瘡百孔。多個聯網兒科不滿被兒童醫院搶走醫護人手之餘,未有住院服務更隨時影響重症、罕見病童的跟進工作。此外,醫院採購物資如實驗室消耗品、枱櫈都落後,需要全港七個聯網行政部職員發功籌劃支援,忽然要「做埋人嗰份」,不少員工怨聲載道。更有醫護專業網上消息流傳,該院手術室及中央消毒物品供應部,懷疑有人漏報或「自把自為」刪減工程中的程序,形容是「重大缺失」,要用百萬元修補。

醫管局今年二月已完成「收樓」,籌備開院工作,期間都無發現問題。不過,這個需要「執漏」的工程究竟何時出現、由誰造成、有沒有人涉更改圖則?負責興建該院的建築署昨(2日)回應指,現正調查事件,立法會議員促相關部門盡快交代。

住院服務被質疑「有排都開唔到」
今年六月中,社交網站專頁「HA Secrets」流傳消息指,兒童醫院手術室及中央消毒物品供應部的工程,懷疑曾經有人「漏報」或自行刪減某些程序,需要再花七位數字金額做改善工程。該貼更質疑,兒童醫院的住院服務將會「有排都開唔到」,隨時步北大嶼山醫院後塵,被審計署「釘死」。有內部人員亦表示「唔信建築署會唔知發生咩事」。

多人離職 護士管理層提早退休
除了工程有問題,兒童醫院採購物資進度亦波折重重。據悉,該院六月尾左右仍未買齊傢俬、實驗室消耗品或儀器等,期間多名負責行政的職員「跳船」離職,一直參與籌備的護士管理層亦申請提早退休。醫院管理局總部十分關注事件,有指連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都要親自監督,並要動員七個聯網行政員工「出手」幫助兒童醫院買物資,做法「史無前例」。有內部人員大呻:「自己都顧唔掂仲要幫佢(兒童醫院),依家個個鬼殺咁嘈呀!」立法會議員黃碧雲表示,醫管局在建院工程進度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並無提過上述事件。社會接連有基建出現問題,她認為公立醫院工程與大眾非常貼身,應盡量提高透明度,有錯漏亦應盡快改善。

院方堅稱服務按原定計劃籌備
本報就網上出現有關指控分別向兒童醫院和建築署查詢。兒童醫院沒有正面回應事件,僅稱今年二月從建築署接收醫院大樓後,一直與建築署及醫院管理局總部緊密協調,以確保各項設施更能符合服務及運作需求。至於採購物資進度,兒童醫院確認需要醫管局總部和各聯網支援分擔行政工序,該院又堅稱服務按原定計劃籌備,無減少,無延期。

20180902 - 暑假大掃毒拘145人 最年輕僅十歲

標題:暑假大掃毒拘145人 最年輕僅十歲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警方在暑假期間進行三項針對性全港反毒品行動,搜查全港多處娛樂場所,緝獲各類毒品總值四百七十萬元;行動中拘捕一百四十五名男女,包括兩名年僅十歲及十四歲的運毒者。

  消息稱,由上月八日至三十一日期間,警方進行全港反毒品行動,包括旨為打擊利用青少年販毒的「征服者」行動、針對青少年隱蔽吸毒的「捍衛者」行動,以及與海關聯合打擊跨境販運毒品的「絡靖」行動,其間突擊搜查全港多處場所,包括樓上吧、遊戲機中心等。

  過去三周警方檢獲毒品,包括可卡因、霹靂可卡因、大麻、冰毒及K仔等,總值四百七十萬元,共拘捕一百一十八名男子及二十七名女子,更揭發一名十歲男童及一名十四歲少年被利用運毒。

  另外,警方前晚進行的「捍衛者」行動中,在西環皇后大道西一單位搗破一個懷疑釣魚機賭檔,檢獲兩部釣魚機、五張遊戲積分卡、小量懷疑冰毒及一個冰壺等,並拘捕十名男女包括主持人(二十三至五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