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30 - 嶺 大 推 港 歷 史 教 材 免 費 供 中 小 學 下 載

標題:嶺 大 推 港 歷 史 教 材 免 費 供 中 小 學 下 載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嶺南大學展開「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畫」,免費向中小學提供香港歷史教材套,由日治時期談起,至回歸以後的香港政治、地理、經濟變遷。嶺大又會舉辦實地考察、口述歷史工作坊等,帶學生訪尋古迹及特色建築。計畫總監認為,中小學的香港史教學資源不足,盼學生藉計畫了解香港古今發展,從而對社會議題有更深入見解,如思考文物保育及經濟發展如何取得平衡。

嶺大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一千四百八十多萬元,成立「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畫」,由嶺大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設計一系列香港歷史的教材套及教師指引。該批教材有八大範疇,包括地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人物、建築及專記,再合共細分七十五個學習主題,涵蓋日治下的香港,開埠至回歸前後。層面非常廣泛,有較趣味性為主,如認識街道由來、民間藝術、考古與文物亦有常見於教學的題材,如政府架構、《基本法》、司法制度等。

是次計畫主要支援中小學課程的「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即小學常識科、初中的綜合人文科、高中的歷史、地理科等。每個學習主題都會按初小、高小、初中、高中分成四個級別,方便教師因材施教,網頁亦開放公眾免費下載教材。

該計畫總監、嶺大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劉智鵬認為,中小學的香港史教學資源不足,需投放更多,本身有參與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檢討的劉智鵬稱,計畫正好符合課程檢討,他稱,正討論將香港歷史更準確的放入學習範疇,而計畫的教材套或會再修訂,成為常識科的教材樣辦。

計畫又旨在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將舉辦二十次實地考察,供學校網上報名參加,劉智鵬稱,將會考察文物建築,去油麻地唐樓、中西區街道、元朗的屏山文物徑等,又會邀請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帶同學行墳場,了解香港的殖民地歷史。他稱,計畫又會派出導師支援學校舉辦口述歷史工作坊,教導訪問及撰寫文字稿。

劉智鵬認為學生學習歷史非常重要,學生需了解社會的過去、現在,才可對議題有深入見解及多角度思考,如文物保育的爭議上,不應只看到事情的表面,不知文物歷史就下判斷。他又稱,現時社會多了年輕人參政,他們更要認識歷史,了解政局及制度的歷史。

20160430 - TSA檢討問卷研學子作息

標題:TSA檢討問卷研學子作息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引發學童操練的關注,教育局今年試行改良版小三TSA,負責檢討TSA的基本能力評估及評估素養統籌委員會,轄下的行政安排工作小組昨日開會討論有關安排,有委員指,將會向參加試考的學生及家長派發問卷,了解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習慣,分析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又指有逾五十間小學將會參與試考,情況理想。

今年小三TSA中、英文口試將於下月三或四日舉行,而數學及中、英文筆試則定於六月舉行。有份參與檢討TSA的委員、家庭與學校合作委員會主席湯修齊指,昨日工作小組報告了改良版小三TSA的新進展,會向參與試考的學生和家長派發問卷,了解學生的作息習慣、家庭環境和與父母的相處情況等。

標題:TSA小三試 學校可自選成績報告模式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今年有50餘間小學參與試行小三TSA,筆試將於6月14、15日舉行,檢討小三TSA委員會行政小組昨開會討論相關安排。小組成員、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湯修齊會後表示,開會主要討論3個範疇,分別是交予學校的TSA成績報告模式,試行時通過問卷搜集學生起居飲食與學習習慣,及如何增加家長、公眾對小三TSA的認識。

派問卷了解學童習慣作分析

湯修齊又指出,今年TSA成績報告將提供不同長度、不同內容的幾個版本,學校諮詢過辦學團體、教師及家長意見後,可自行選擇所需報告模式,教育局也會成立聚焦小組,試後蒐集持分者意見,討論哪些內容可幫助學校改善教學。他又指今年TSA考試時,教育局會分別向家長及學生派發問卷,希望了解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習慣,如早睡還是晚睡等,學者將分析數據,找出有利學生學習的因素,並推展家長及公眾教育。至於問卷會否統計學生功課量、每日溫習時數等,湯表示,問卷題目將交予教育學者擬定,現時未有定論。

小組成員、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賴子文表示,早前教育局曾製作有關TSA短片於巴士上播放等,但下一階段公眾教育,委員會希望不再是單向形式,會考慮建議教育局派員到學校向家長解釋等,可同時收集家長意見。他又指出,這次試行會嘗試很多不同安排,試後會分析總結,「委員會提交TSA檢討報告之後都再開會,就係希望不斷溝通、唔好改到好」。

標題:TSA 發 問 卷 了 解 學 生 作 息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今年邀請五十多所小學參加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研究計畫,應考小學下周二或三將舉行中英說話及中文視聽資訊評估。負責檢討TSA的行政安排及報告檢討工作小組昨開會,會上提及會向應考學生及家長TSA發問卷調查,收集非學業數據,如起居飲食、作息時間、親子關係等,再加以分析有利學生學習的因素。

改良版小三TSA的中英文口試將於下周二或三舉行;中英數的筆試則於六月中旬舉行。檢討TSA的小組昨開會,委員之一、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賴子文會後稱,學生考完TSA後,需分別與家長完成問卷,主要調查如學生飲食習慣、家長社經地位等,希望可研究出與學業成績掛鈎的因素,他稱會上亦討論到TSA學校報告形式,另一名委員湯修齊表示,模式會分為不同長度及內容,學校諮詢過辦學團體、教師及家長後,可自行選擇。

20160429 - 聖米迦勒校長:家長側重學術 盼重視孩子自理 小學考核穿衣扣鈕綁鞋帶

標題:聖米迦勒校長:家長側重學術 盼重視孩子自理 小學考核穿衣扣鈕綁鞋帶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人照顧太周到令港孩欠缺自理能力,有小學因此在課程內容加入自理技能訓練,包括用筷子、穿衣扣鈕及開關「縮骨遮」等,在評估中亦加入用筷子夾花生、用膠刀叉把棉花糖切成4塊等考核。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校長何亦儀表示,家長太注重學術,為留多些時間給孩子看書學習,往往代為完成生活雜務,令小朋友沒機會自理,故要通過學校課程教導小朋友及提醒家長注意。

該校2006年小一至小三常識科生活技能訓練評估顯示,一年級要評估「用筷子夾花生」、「穿體育校服外套」等,並有詳細評分細則:穿上外套並拉好拉鏈可獲2分,穿上但未拉好拉鏈獲1分,未能穿上則獲0分。小二則要評估扣鈕、綁鞋帶、把毛巾扭乾及清理廢紙等。小三要評估使用摺傘、用膠刀膠叉把棉花糖切成4塊及晾衫等。

校長:學童自理能力退化

何亦儀表示,該校多年前已在常識科加入生活技能培訓,主要評估項目保留至今。她說,這一代學童自理能力較上一代的孩子「退化」,「綁鞋帶都愈來愈遲先學識」、部分學生不知如何收起摺傘致「夾親手指」,她亦曾見過一名其他學校小三生不會「搣」香蕉皮,「個學生望住條蕉猶豫咗一陣,最後打橫喺中間整開條蕉」。她認為常識科不單是灌輸知識,還應訓練學生溝通能力及培訓技能,故上課時會讓學生帶筷子、毛巾等回校,教師先作示範,再個別教導有困難的學生。

被問及考試方式會否增加學童壓力,何表示,生活技能評估只佔常識科成績的10%,且有關評估屬基礎,相信學生接受訓練後能夠應付。她又說,希望通過教學及評估提升家長對子女自理能力的重視,平日給予孩子多些訓練機會。

社區中心主任:不必樣樣都教

小童群益會賽馬會南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甘文俊表示,現時小朋友受到父母及「四大長老(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寵愛太多,或不利成長,他舉例,有家長帶6歲孩子上茶樓,要用鉸剪把食物剪碎再餵孩子,長此下去會令孩子口部肌肉得不到訓練,會影響其咀嚼能力,甚至影響說話。

該中心曾舉辦自理能力訓練營,讓一眾幼稚園生完成買餸、洗菜、煮食到洗碗的全部過程,他們又要摺衫、摺被等,他笑言,有小朋友刷牙洗面時,「扭過嘅毛巾唔識攤開,一嚿撻落塊面度抹面」。他建議家長在小學前給予孩子基本生活訓練,「不必樣樣都教,例如收遮,可以放手畀小朋友自己嘗試摸索,手指被夾兩次自然就識」。

20160429 - 幼童流感 家長不滿無公佈 校方:僅兩宗不算爆發

標題:幼童流感 家長不滿無公佈 校方:僅兩宗不算爆發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名牌幼稚園St. Catherine's國際英文幼稚園九龍塘羅福道校舍,一周內先後有兩名同班學生患上甲型流感,但校方未有向全校發通告警示,引起部份家長不滿,並憂心校園消毒未夠徹底。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已聯絡該幼稚園,並作出流行病學調查,暫時沒有證據顯示該幼稚園出現流感樣疾病爆發。

有羅福道國際英文幼稚園的家長向《蘋果》稱,過去一星期,兩名3至4歲讀同一幼兒班的學生感染甲型流感,但學校並沒向全校學生發通告,家長從聊天群組才得悉事件,其後私下向職員查問才獲確認,質疑校方做法欠妥當,並擔心校園未有全面消毒。

衞生署已聯絡調查

幼稚園一名主任昨回覆《蘋果》稱,校方分別於上周三及本周二(20日及26日),得悉兩名幼兒班學生確診患上甲型流感,前者已經病癒,並於3日前復課;另一名病童正放病假休息,校方已向該班發通告通知家長。主任續稱,由於只有兩宗個案「不算爆發」,現階段毋須通報政府部門及向全校學生家長發通告。主任強調,校方一向要求學生上學前量度體溫,校方亦每日進行消毒。
衞生署發言人稱,衞生防護中心已即時聯絡該幼稚園,並作出流行病學調查,暫時沒有證據顯示該幼稚園出現流感樣疾病爆發。中心已建議校方採取所需感染控制措施,預防呼吸道感染。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甲型流感病毒可依據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emagglutinin,即H)及神經胺酸贑(neuraminidase,即N)兩種抗原類型,細分為不同亞型。其中俗稱豬流感的H1N1,較為港人認識,自2009年春季首次出現人類感染個案,並造成流感大流行後,現已成為本港引致季節性流感的病毒株之一。

根據紀錄,今年曾發生兩宗兒童甲型流感死亡個案,分別於2月及上周五,死者為17個月大女嬰及6歲男童,兩人均因併發腦炎死亡。

一班三人有病徵需呈報

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制訂的《學校/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幼兒中心預防傳染病指引》,當學童或員工相繼出現類似病徵,而發病率比平常為高,就可能是傳染病爆發,例如在短時間內,同一班有3位或以上的學生相繼出現呼吸道病徵,就需要向當局呈報。因此今次涉事幼稚園一周內有兩位學生感染甲型流感,沒有呈報做法合乎指引規定。

昨日有學生家長表示,未接獲校方有關學生患甲型流感通知,不知道事件。其中一位接孫兒放學的陳女士稱,對校方清潔有信心,指幼稚園老師平日會要求學生洗手,所以不擔心情況。另一名接孫兒放學的古女士則表示,會為孫兒戴上口罩才讓他上學。其孫則透露,班中有同學請病假,老師已經叮囑要戴口罩返學。

20160429 - 摑吳克儉一巴 小學推無功課日助學生唞唞氣

標題:摑吳克儉一巴 小學推無功課日助學生唞唞氣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早前稱難以做到學生「零功課」;四邑商工總會新會商會學校就趁五一勞動節的長週末自行舉辦「無功課日」,教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時間管理。學習,其實絕不只做功課一條路。

位於石硤尾的四邑商工總會新會商會學校,應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深東樂Teen會邀請,趁五一勞動節的長週末舉辦學校「無功課日」;屆時學校將不會向學生派發任何功課,即學生可由4月29日至5月2日,享受4日「零功課」時間。

學校副校長李嘉榮接受訪問,指學校早前已舉辦工作坊,教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時間管理,又稱「無功課日」不等同教師、學生「冇嘢做」,「我哋會要求學生自己計劃番無功課日時想做啲咩,可能係啲平日因為多功課而做唔到嘅事」。學生無論是想做運動、出街玩、看圖書,還是只是想休息「Hea吓」,只要時間善用得宜,統統都得。

李又指「無功課日」在港是新概念,惟外國如加拿大、台灣早已推廣相似概念,如台北市2015年就宣佈小學取消寒假功課,改由學生按興趣制訂功課內容。李又對傳統「做功課等同學習」的教育概念有所保留,「功課當然有佢嘅價值,可以鞏固學生知識,但大前提係一定要適量,唔應該過量;經常性過量做功課會影響學生學習動機同興趣,其實,做功課只係學習嘅其中一種工具,但唔係唯一一種」。

對於學校舉辦「無功課日」,該校學生小六的杜欣桐、小四的譚旭宏與小五的呂健通均大呼支持,直言「唔鐘意功課」、「做功課好煩、阻住我玩」、「有時做功課會做到手痛」。其中譚旭宏就指多功課時「每日都有7至8樣」,又稱每日只有15分鐘自主時間,不足夠他去游水、打籃球與手球;呂健通則指平日喜歡到公園跳繩,「但係每日留校同返屋企做功課,落到去公園都冇哂人同我玩」。

杜欣桐指平日母親會督促她做功課,這次有4日自主時間會計劃與母親逛街;譚旭宏就祈求4日假期「唔好落雨」,「咁屋企人就可以帶我去馬灣,嗰度環境好,可以俾我去游水、燒嘢食」;呂健通就希望利用「無功課日」去香港歷史博物館與香港科學館看展覽。三人又指會趁「無功課日」在家打機、看電視、摺紙,實行輕輕鬆鬆度過4日假期。

20160428 - 教科書續漲價 家長百上加斤

標題:教科書續漲價 家長百上加斤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科書年年加價,家長叫苦連天。教育局日前事先張揚下學年整體印刷課本價格較去年上升百分之二點三,但昨公布的中小學及幼稚園適用書目表顯示,不少加幅高於百分之二點三,當中一套高小音樂課本加價至五百四十六元,加幅達百分之六點四;有初小英文課本則分拆成十八本書,個別一本課本售價雖只由十一元加至十二元,但加幅實質達百分之九點一。

英利音樂有限公司出版的《新小學音樂》,一套小四至小六課本今年售價為五百四十六元,加價達百分之六點四;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出版的《Open English》初小英文課本,一套十八本今年售價為二百卅四元,較去年加價百分之五點四,全套書內有六本課本凍價維持十五元,其餘十二本則分別售十二元,較去年加百分之九點一。Stanford House Publications(HK)Ltd. & MM Publications出版的《Pop Up Now(Hong Kong Edition)》初小英文課本一套售六百九十四元,加幅百分之四點五。

局方:嚴守「五年不改版」
不少中學課本亦加價多於百分之四,中大出版社的《高中數學新里程》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上、下冊(延伸部分),一套售價為五百元,加幅逾百分之五;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四至中六地理教科書《香港中學文憑互動地理》,一套課本售一千二百四十九元五角,加幅達百分之四點四。

教育局早前指多年來不斷推行及深化一系列穩定課本價格的措施,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為增加課本重用機會,局方嚴格執行課本「五年不改版」政策。

標題:教科書續漲價 家長百上加斤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科書年年加價,家長叫苦連天。教育局日前事先張揚下學年整體印刷課本價格較去年上升百分之二點三,但昨公布的中小學及幼稚園適用書目表顯示,不少加幅高於百分之二點三,當中一套高小音樂課本加價至五百四十六元,加幅達百分之六點四;有初小英文課本則分拆成十八本書,個別一本課本售價雖只由十一元加至十二元,但加幅實質達百分之九點一。

英利音樂有限公司出版的《新小學音樂》,一套小四至小六課本今年售價為五百四十六元,加價達百分之六點四;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出版的《Open English》初小英文課本,一套十八本今年售價為二百卅四元,較去年加價百分之五點四,全套書內有六本課本凍價維持十五元,其餘十二本則分別售十二元,較去年加百分之九點一。Stanford House Publications(HK)Ltd. & MM Publications出版的《Pop Up Now(Hong Kong Edition)》初小英文課本一套售六百九十四元,加幅百分之四點五。

局方:嚴守「五年不改版」
不少中學課本亦加價多於百分之四,中大出版社的《高中數學新里程》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上、下冊(延伸部分),一套售價為五百元,加幅逾百分之五;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四至中六地理教科書《香港中學文憑互動地理》,一套課本售一千二百四十九元五角,加幅達百分之四點四。

教育局早前指多年來不斷推行及深化一系列穩定課本價格的措施,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為增加課本重用機會,局方嚴格執行課本「五年不改版」政策。


標題:課本加價2.3% 低於通脹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昨公布下學年課本價格,整體印刷課本價格較去年上升2.3%,低於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幅(通脹)3%。

八成電子書凍價

本報翻查由幼稚園至高中各級課本,大部分升幅有限。升幅較高的有公開大學出版社的小學英文課本,部分單元由去年每本11元加至今年12元,雖加價僅1元,但幅度達到9%;此外英利音樂有限公司的小學音樂課本,每本由85.5元加至91元,加價5.5元,幅度為6.4%。加幅逾5%的還有中大出版社的數學M1課本,全套由476元加至500元,加幅5.04%。

至於電子書,教育局統計有八成價格不變,整體增幅為0.48%,個別電子書更減價,例如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的高小英文課本,每套售價由642元減至633元,家長可節省9元。知識共享協會有限公司的普通話教材全套由去年300元,減價至今年294元,減幅2%。。

20160428 - 電子教科書計劃 僅兩期玩完

標題:電子教科書計劃 僅兩期玩完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前特首曾蔭權爵士當年力排眾議力推的「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EMADS),推出僅兩期後「跪低玩完」!當年政府為打破傳統書商壟斷的局面,推出計劃吸引機構開發電子書,惟市場反應冷淡,僅不足兩成中、小學選用EMADS的電子書。教育局早前宣布無意再開展新一輪EMADS,意味該計劃「壽終正寢」。有電子教科書商批評,EMADS在開拓市場的作用輕微,加上局方早前反口,提早開放電子書市場,引入傳統書商競爭,令EMADS開發商陷入掙扎求存局面。

教育局分別於二○一二和一三年推出EMADS,冀以「頭啖湯」優勢吸引機構開發電子書,以圖穩定書價,兩期EMADS的總承擔額達五千萬元,共開發三十四套電子書。惟學界反應冷淡,本學年僅有八十五間中學和五十五間小學選用EMADS的電子書,分別為中、小學市場的一成八以及一成一。局方指出,正就EMADS的成效進行評估,現階段無意再開展新一輪計劃,意味EMADS正式「玩完」。

無力誘使學校轉用授課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EMADS的成效明顯不及預期,認同局方「止蝕」,停止計劃並作檢討。EMADS開發商、知識共享協會總幹事張偉雄指,現時仍有不少科目未開發電子書,認為局方叫停EMADS後,對開發商的開發計劃有影響。而電子教科書協會會長簡永基則批評,EMADS的作用輕微,與業界的期望出現很大落差;「個名就叫市場開拓,但實際上政府從來冇喺市場開拓方面同我哋做過任何嘢。」

他舉例,政府推行「WiFi900」計劃,撥款資助學校提升無線網絡,以推動電子教科書,但學校即使沒有用電子書,只需用電子教學資源,亦可申請資助,故學校沒有誘因轉用電子教科書,無助電子書商擴大市場。

簡永基另外又批評局方開放電子書市場,引入傳統書商的競爭;「依家電子教科書嘅用量少,同時又引入咁多競爭,所以我哋都掙扎緊。」

教育局指,正就市場開拓計劃的成效、學校使用電子教科書的情況以及其對學與教的影響進行檢討。又指過往電子書的平均價格,整體上較印刷課本便宜兩成以上,認為市場開拓計劃對於降低教科書價格有一定作用。

未來會確立恒常化的電子教科書送審機制,並會繼續監察各項「穩定課本價格」措施的施行,期望進一步穩定教科書價格。

部分價格貴印刷本一成
另外,局方昨公布《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三十八套電子教科書中,有一成八電子書加價,其加幅約為百分之三。其中由Pearson Hong Kong出版、適用於初小及高小的《Primary Longman Elect》,電子書版本比印刷本貴一成。

20160428 - 青葱成長路: 考試調適照顧SEN學童

標題:青葱成長路:考試調適照顧SEN學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又到測驗考試季節,如孩子被評估或懷疑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家長或會擔心孩子的學習困難會影響考試表現。在融合教育制度下,教育局已定立指引,確保學校為SEN學生安排考試調適,讓他們能在相對公平的條件下進行評核。

主流學校中約10%學童有讀寫障礙,相比同齡的學童,他們認讀字詞、串字、理解文章內容有困難,書寫速度較慢、字體潦草。由於他們難以用文字展示知識,所以在一般傳統考試中,成績或許未能反映知識水平。以下數項的調適能幫助他們在適合的環境下應考。

1.延長考試時間:因為學童在認讀、理解和書寫文字有困難,速度較慢,學校一般可延長紙筆考試時間,讓學童有充裕時間作答。
2.讀卷:若學童在認讀文字有嚴重困難,學校能安排為學童朗讀試卷,協助學童理解試卷問題。要留意讀卷並不適用於考核閱讀理解能力、拼音及正確讀音的卷別。
3.特別作答形式:學童的抄寫和書寫能力較弱,學校可容許以其他方法作答,減少抄寫文字,例如在「重組句子」部份以數字標示次序,在「閱讀理解」部份把答案在文章適當的部份圈起來,以代替書寫答案。
4.抽離:一般有讀寫障礙的學童在專注力方面較弱,讓他們安排在試場外、另一個課室進行考試,可以減少外在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有助集中精神考試。
除了讀寫障礙外,學校亦會為各類SEN學生作特別考試安排,照顧他們獨特需要。所以若家長想多了解考試調適的安排,可以向學校查詢,校方也應與學童和家長多溝通,讓每一個孩子都享有平等機會展現學習成果。

20160427 - 用未知數出題 重複畫蘋果學單雙數 專家指幼兒奧數班太深教法不當

標題:用未知數出題 重複畫蘋果學單雙數 專家指幼兒奧數班太深教法不當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長對奧數趨之若鶩,坊間出現不少幼兒奧數班及奧數比賽,大多不設入讀門檻。本報把坊間奧數題目交予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署理系主任陳偉康檢視,發現部分題目質素成疑,甚至答案出錯,亦有不少題目出現幼稚園生未學過的數學概念,包括連加(多個數字加起來)連減、負數及未知數概念等,有培訓機構則教小朋友重複畫圖以判辨單、雙數,被指「用機械方式教超前概念」。陳偉康認為奧數可培養孩子邏輯思維,小朋友若有能力及興趣可嘗試,但家長不應追求獲獎、「儲證書」,應避免操練;亦有幼稚園校長質疑幼兒學習學奧數操之過急,不利於孩子學習。

不設入學門檻 學者倡篩選收生

本報檢視市面上8個奧數比賽及課程,並取得其中4間的題目交予陳偉康檢視,其中數學盃比賽K2組別模擬題、數學奧林匹克協會去年的幼兒奧數比賽題及智趣小博士的幼兒奧數班教材,均出現幼稚園階段沒有學習的「超前」數學概念,分別為連加連減、負數、未知數題,屬小一及小二數學內容。陳偉康表示,若小孩有興趣及能力,家長可提前教授相關知識,若未教就讓他們做題目,「做親都唔識,會好大挫敗感,可能認定自己唔係學奧數嘅材料」。他建議坊間奧數課程收生時作篩選,否則學生程度不一,「能力差的可能基本概念都未學好,老師教番加減乘除基本功時,尖子就冇嘢做,否則就要放棄部分學生,教難度高的內容」。

機構:首辦幼兒賽 會總結經驗

由香港數學盃協會舉辦的數學盃比賽,設有K2至小六組別,協會稱,比賽內容六成為基礎數學,四成為奧數。其模擬題中出現幾處明顯錯誤,如K2試卷中有一題要求參賽者數太陽數量,圖中有6個太陽,但答案為「7」;另一題要求學生在3個圖形中圈出不同類的形狀(見上圖),陳偉康認為該題題意不清,可以有不同答案,反映出題不夠認真、嚴謹,或令家長「搲晒頭」。另外部分題目敘述長、含複雜詞彙,例如「變化規律」,他對此感疑惑,「幼稚園學生可以認到咁多字咩?」

數學盃比賽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該會今年首次舉辦幼兒組別比賽,承認題目上未能做到最好,會總結經驗作改善。職員表示,因該會認為「奧數係學校課程以外的數學,小三課程對小一來說都算奧數」,故題目中有超前數學題,目的只是想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他又說,出題小組有約5至7人,包括數學系大專生及有教學經驗者,理解幼兒語文能力有限,故比賽過程中監考員會朗讀問題,並提示如何理解關鍵詞彙。該職員表示,不希望僅小部分特別聰明的學童才可參加,故不設參賽門檻。

另一機構:普通人會唔會參加奧運?

數學奧林匹克協會舉辦的亞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亦設幼稚園組別,初賽可自由報名,今年有402名幼稚園高班學生參與初賽,其中近200人獲獎,可參與晉級賽。其初賽題目中有幼稚園學習範圍外的未知數題目,以及連加或連減4個數字,如「5+7+12+8=?」。葉姓負責人回覆本報查詢承認,比賽題目非幼園課程範圍,但不擔心學超前知識對學生造成壓力,反問「普通人會唔會去參加奧運比賽呀?」記者提出奧運參賽者均經過選拔,但該比賽不設門檻,他回應說,「家長自己識分嘅,好似渣打馬拉松,你我都可以參加,唔使刻意提醒有能力嘅先報名。」該會在多個比賽前設培訓班(見另稿),本報查詢其出題者及教師資歷,葉只說﹕「我哋會長在香港大學教精算嘅。」本報又向該會會長、港大統計及精算學系講師黃榮烈查詢,黃以事忙為由不作回應。

智趣小博士幼兒奧數班其中一課是教學生認識11至20的單雙數,若要判斷12是單數還是雙數,便畫12個蘋果出來,每兩個蘋果用一個圈圈住,若所有蘋果都被圈,便是雙數,否則便是單數。陳偉康指出,幼園生應先記憶1至10中哪些是單、雙數,待日後有乘除概念後可輕易判斷「能被2整除就是雙數」,此概念是小學課程範圍,若教授幼稚園學生藉畫蘋果分辨單雙數,並非不可取,但較為機械,「明明大個啲會有更聰明嘅方法去學,但用此方法,要判斷20(是否單雙數),學生要畫20個蘋果之後逐個圈,咪好辛苦?」本報向智趣小博士查詢,但截稿前未獲回應。

機構辦比賽 兼開特訓班收費

部分舉辦比賽的機構同時開設培訓班,其中數學奧林匹克協會除舉辦由幼稚園至高中的數學比賽,還提供多種數學培訓課程,包括常規班及特訓課程等,明言是為「提升參加的考生之比賽技巧」。其屬下比賽,例如華夏盃及亞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比賽,分別設初賽、晉級賽及總決賽,初賽免報名費,晉級賽及總決賽均需數百元報名費,賽前特訓每堂2.5小時收費500多元。舉辦比賽同時提供收費培訓是否涉利益衝突,數學奧林匹克協會至截稿前未回應本報查詢。

職員指無衝突:比賽不用補習題目

數學盃協會舉辦K2至小六的數學比賽,約四成獲獎者可再參加大中華區數學盃挑戰賽,該會又與一間補習機構合辦奧數課程。該會職員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因家長對比賽感到緊張,希望為孩子準備比賽,才會開班教學,他認為同時舉辦比賽及開培訓班並不衝突,因比賽不會用補習題目,又指學生未必要去該補習班才能提升成績。

港奧數主席:淪坊間賺錢生意

有57年歷史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相當重視「避嫌」,每年逾百個國家的人參與比賽,大會擬題委員會會從投稿的題目中選擇適合題目;參與題目制定者包括各國領隊,在比賽完結前不可與參賽者接觸,參賽者到埗、完成比賽前亦不可與外界接觸。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亦為學生提供培訓,主席岑嘉評指出,該會與資優教育學院合辦的課程免費,惟因政府資助有限,每年只能篩選出60名學生受訓。他認為香港奧數走上歪路,「家長好想子女參加,但政府調撥資源不足,益咗坊間啲補習社,將奧數變為一門賺錢嘅生意」。

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署理系主任陳偉康提醒家長勿把坊間奧數班當成正規課程,視其為興趣班便可,亦不應期望其證書獲認受。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質疑坊間舉辦數學比賽的機構,利用部分家長希望獲獎的心態,吸引更多人光顧其培訓班,但他認為幼園生「咁細個要參加比賽都幾辛苦」,希望家長仔細考慮是否有利孩子均衡發展。

學者:奧數對象中學生 幼園學習太誇張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首次比賽於1959年在羅馬尼亞舉辦,由最初7個參賽國,發展至今每年有逾百個國家與地區參與,每個地方派出6名19歲或以下的中學生參賽,題目不會超出中學數學課程。IMO香港委員會主席岑嘉評在1986年把奧數引入香港,今年獲世界數學競賽國家聯盟頒發Paul Erdos獎,以表揚其在推廣數學的貢獻。岑嘉評認為坊間不少奧數補習班為「假奧數」,師資及題目與IMO的「真奧數」有分別。

港奧數主席:僅一成人有天分

岑表示,國際奧數主要對象為中學生,沒有針對小學、幼稚園學生的比賽,他亦不建議學生太早參與訓練,「如同一匹馬,若一出閘便不斷鞭策也會冇氣」,他擔心坊間課程太注重操練,反而阻礙學生興趣。他認為有天分學習奧數者不超過一成,對沒天分的學生來說,學奧數是浪費時間;該會因資源問題只能為經選拔的60名學生提供訓練,學生不會重複操練同樣題型以提高解題速度,該會每周只為學生提供4至5條題目,每題要多角度思考,嘗試找出數種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比賽時學生要花4.5小時解答3條題目。

學者:可訓練邏輯 勿追逐獎項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梁貫成認為,IMO的題目並非適合每個學生,「最多只有3%的拔尖學生適合」。他提醒家長,奧數題目不常規,要求很高的思維能力,「要藉學奧數提高數學成績,代價太高」。除IMO外世界各地有其他機構舉辦奧數比賽,部分設小學程度題目,梁認為對於有天分者,小學也可以學奧數,但幼稚園開始學習則較為誇張。

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署理系主任陳偉康認為奧林匹克解作運動比賽,任何數學比賽都可冠以奧林匹克之名,而社會上普遍認為奧數為「較tricky(棘手)的數學題」。他認為若孩子有能力、有興趣,可學習奧數以提升邏輯思維,但不要追求獎項;建議家長眼光「遠大一些」,不應看短期成績,「操練係可以令成績提高,不過家長都要諗下係咪值得,佢操練呢啲時間可能可以發展其他天賦、休息玩耍等」。

20160427 - 健康在你手:踢小型球助提升兒童肢體協調

標題:健康在你手:踢小型球助提升兒童肢體協調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筆者自小是忠實本地足球迷,那個年代的球星,不論運球速度、傳球的準繩或射門的時機等也是賞心悅目,比起現在的硬橋硬馬更有球味。有機會與一些「50後」的前輩細談箇中因由,大家也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過去的球員很重視小型足球的練習和比賽,而這批球星的細膩技術就是這樣慢慢磨練而成。

小型足球於一個較小的球場進行,比賽人數大多為5人或7人作賽。由於以上的改變,每位球員的控球時間會更多,攻守轉換的速度會更快,而且小組的攻防策略、球員的過人技術、射球的時機掌握,甚至閱讀球賽的效率等等也要比11人賽的要求更高。

團隊合作助情緒管理
近年,香港有很多足球發燒友自資租用工廈興建室內小型足球場,除可滿足一班「夢想足球員」外,更是兒童做運動的好地方。第一,室內小型足球相對較為安全及舒適,亦不怕受天雨及氣溫高低變化的影響,可撇除小朋友因散熱能力較差而病倒。

第二,小型足球除可提升小朋友個人技術外,更對肢體協調、身體對抗及平衡力、集中力及反應等皆有極良好的操練,對兒童日後參與其他活動有更大幫助。

第三,小型足球在「地小人多」的情況下,球員「獨食」的機會相對較小,因此團隊合作、隊友的協防及支援更視為重要,有助兒童磨練溝通及情緒管理。因此,家長不要擔心小型足球的訓練會影響小朋友日後的足球發展,反倒可見若自小能把小型足球合作精神和技術磨練純熟,待長大後,必能在綠茵草場上有更穩定及出色的發揮。

20160427 - 深圳推雙非家長「一年多行」

標題:深圳推雙非家長「一年多行」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深圳戶籍居民訪港「一周一行」實施一年後,深圳出入境管理部門檢討做法,為便利雙非學童家長能不時來港照顧子女,近日為雙非家長低調推行「一年多行」政策,雙非家長申請獲批後,可在一年內無限次往返中港兩地。有上水小學校長指近日聽聞有便利家長來港的措施推出,校方接獲不少家長為子女申請在學證明。有跨境學童家長指措施為家長帶來喜訊,但擔心或有家長是水貨客,令走水貨問題死灰復燃。

本報昨從多個渠道核實「一年多行」政策,記者先到深圳市公安局綜合辦證中心查詢,惟中心職員否認接到通知,強調無放寬「一周一行」政策。記者其後致電各出入境分局,但多個分局的電話均無人接聽,最終深圳公安局鹽田分局出入境管理科及羅湖分局出入境管理科分別證實,已向雙非學童家長推出「一年多行」政策。

據了解,「一周一行」實施後,不少雙非學童家長因簽證問題,無法來港照顧子女或出席各種學校活動,給雙非家庭造成困擾。

持在學證明往分局申請
鹽田及羅湖出入境分局表示,只要是深圳戶籍居民和有子女在港讀書,家長可攜帶子女在過去兩個月內由香港學校簽發的在學證明,親身前往分局申請「一年多行」的新簽注。申請新簽注人士必須先在網上預約登記,當局並不接受即場辦理。

本港保安局表示,內地居民持雙程證來港,按其簽注規定,在簽注有效期內(一般為一周、三個月或一年),可一次、兩次或多次入境,據了解,跨境學童的深圳市常住戶籍家長可向有關公安機關申請辦理赴港簽注接送子女上學。

港府評估不會帶來風險
消息指出,港府初步評估新政策不會對本港帶來安全風險或有礙秩序,又指雙非家長的比例其實不高,對本港構成的影響有限。教育局指有關事宜不屬教育局政策範疇,局方並不知悉有關安排。

上水鳳溪第一小學有四至五成學生為跨境學童,該校校長朱偉林表示,自「一周一行」實施後,跨境學童家長到校次數減少,未能參加學校的家長教育活動、工作坊等,即使學生突然病倒,家長亦難以到校照顧。朱校長認為新政策能便利家長,若家長有需要,校方會簽發列出學生就讀班別等資料的在學證明。

深港跨境學童家長會主席黃菁葒相信,跨境家長知悉有關消息後會趕往申請,但她擔心會衍生不少問題,包括有家長會透過新政策多次往返中港「走水貨」,以及家長能如以往般多次來港,會再次令各口岸非常擠塞。

標題:深 圳 雙 非 家 長 獲 准 「 一 年 多 行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打擊水貨客活動,深圳一年前起取消其居民「一簽多行」的訪港政策,調整為「一周一行」。據悉,深圳當局近日暗推「一年多行」,允許「雙非家長」一年內無限次中港兩地走,接送子女。北區水貨客關注組擔心會有更多雙非家長藉此運水貨,要求取消其特權;亦有北區區議員認為需密切監察實施後的水貨情況,讓深圳當局必要時考慮收緊措施。

深圳戶籍居民訪港個人遊簽注自去年四月十三日起,由「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陸續見到打擊走私的成效。實施剛滿一年,據了解,深圳出入境管理部門暗推「一年多行」,允許「雙非家長」一年內無限次中港兩邊走,即跨境學童的深圳市常住戶籍家長可向有關公安機關申請辦理赴港簽注,接送子女上學。

北區水貨客關注組召集人梁金成認為,大部分雙非兒童都由保母車接送上學,學校亦非每星期都有親子活動,質疑雙非家長是否應獲得一年無限次來港的特權。梁金成又指,長期留意到有很多雙非家長利用嬰兒車從事走水貨活動,形容是「利用兒童的不恥行為」,擔心新措施會令北區的水貨活動更嚴重,要求內地取消這班家長獲得的特權。梁金成亦要求,深圳當局提供批出「一周一行」的證件數目,讓香港對入境人流有預算。

民主黨北區區議員林卓廷表示,「容許雙非家長一年多行是無可厚非,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總有人要帶小朋友上學。」但林卓廷指出,自「一周一行」推行前至今,一直有雙非家長推着嬰兒車,參與「走水貨」活動,雖然為數不多,但認為深圳當局推出新措施後,必須監察雙非家長會否濫用簽注,若出現運水貨情況就需收緊措施,香港亦需要密切留意。

消息指,入境處過往拘捕的內地水貨客中,跨境學童家長不多,而且他們要每天來港照顧就學的子女,若被發現「走水貨」就有機會被拒絕入境。

保安局回覆查詢指,雙程證的受理、審批及簽發,屬內地當局的職權範圍。內地居民赴港前,須向內地的出入境管理部門申領「雙程證」,及按其來港目的申請相關赴港簽注。

入境處早前公布內地旅客訪港數字指,自「一周一行」實施當日起,至本月十二日滿一年的內地客入境人次共四千三百八十萬,較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八點四。

20160426 - 深圳雙非家長 可「雙周多行」來港

標題:深圳雙非家長 可「雙周多行」來港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深圳當局去年4月調整深圳戶籍居民訪港「一簽多行」的政策,改為「一周一行」,以打擊「水貨客」走私活動,但同時亦對「雙非(父母均不是香港人)」學童家庭造成困擾。本報獲得消息,在政策實行一年後,深圳市為照顧這批雙非學童家庭,擬單獨為他們開方便之門,推出「雙周多行」政策,允許他們在半個月內可以無限次往返中港兩地。深圳出入境管理部門證實有關政策已正式實施,主要是為方便雙非兒童家長。

須擁深圳戶籍 有港校證明

本報致電深圳市公安局多個出入境管理部門查詢,最終深圳鹽田區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科向本報證實,有關新安排上月開始實施,獲得批准的人可一年多次往來深圳香港,但須每半個月前往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一次簽注手續,而這次安排主要就是針對雙非學童的家長,申請人除須出示香港學校開出的證明,還須是深圳市戶籍人口。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雙非學童父母向本報證實,收到消息指深圳市擬推出簽證一次可在半個月內無限次前往香港的政策,主要是針對他們這批雙非學童的家庭,他說,「過幾天我們就會到深圳市公安局的出入境管理處辦理有關的手續。」不過有關部門也向他們表示,由於這政策只是在小範圍內照顧有需要的家庭,因此也希望他們不要對外張揚,免得又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爭議。

「一周一行」後 難照顧在港子女

深圳居民王先生說,他和太太是深圳原居民,一子一女均在香港出生,分別9歲和7歲,自從兩名子女都在香港返學後 ,就搬到香港照顧他們,一家人在元朗租屋住;但深圳改行「一周一行」收緊來港政策後,每周都要返深圳辦來港簽證,無奈之下兩夫婦只好輪流來港照顧子女。新家園協會社工陳家慶則指「一周一行」後該會收到約30多個家長查詢,多數是希望親自接送孩子,新政下無以為繼,此外也有人擔心若孩子在校期間突然生病,家長因簽證問題無法即時到港帶孩子就醫。

消息稱港業界提案「一年52行」

雙非學童在港讀書和生活不便的遭遇,近來亦引起深圳方面關注,消息指出,「一周一行」實施一年來,來港人數已減少,另外亦有本港業界提出新方案,希望打救本港旅遊及零售市道,包括考慮將「一周一行」改為「一年五十二行」等,令針對雙非兒童家庭的出境新政實行條件成熟。

本港保安局則對本報表示無聽過有關安排。教育局在接受本報查詢時則回應稱,學校在為學童開在校證明時,不會考慮他們是否雙非、單非,或是否深圳戶籍居民等。

雙非童逾3萬 超生不發雙程證

目前內地「雙非」兒童的人數已超過3萬,主要居於深圳,預計到2018年高峰期可達8萬人以上。根據內地出入境政策,內地居民可申請雙程證探視在港親人,並可在3個月內多次來往中港兩地而不受限制。許多跨境來香港讀書的深圳學童,家長都是以此證件來港照顧子女。但對於超生的跨境學童,深圳有關部門則視他們為違反了計劃生育政策,家長也不能獲批雙程證。

許多雙非兒童的父母轉而使用為期3個月的探親簽注,但每次續簽時都要排期半個月,始可以獲得續批,而且持該簽注過關時不能走E通道,需要長時間等候。

最受影響的,則是當年為逃避內地計生政策,而來港生第二胎的雙非兒童父母,他們主要集中在深圳市。

由於當時大批內地父母來港生二胎引起爭議,廣東省政府其後明確這些在香港出生的嬰兒,都屬於超生,不僅超生家庭被內地計生部門重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亦不向父母發出探親證件。深圳市去年取消一簽多行政策後,造成了這些在港讀書雙非兒童的家庭諸多不便,父母有可能因簽證問題,無法參加各種親子聯誼會、家長開放日及學校的集體活動等。

20160426 - 飲奶可令幼童蛀牙 紗布包手指幫BB刷牙

標題:飲奶可令幼童蛀牙 紗布包手指幫BB刷牙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兒「牙仔未出齊」家長容易忽略口腔護理。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專家指,嬰兒開始吃奶就要注意口腔清潔,建議家長用沾水紗布或毛巾包裹食指,然後輕按牙仔、牙床位置及兩側黏膜作清潔,到約兩歲可開始學習刷牙,從小培養清潔口腔的意識,有助日後養成刷牙習慣預防蛀牙。

嬰兒最常見約6個月大長出第一隻牙齒,通常是下排門牙,也有初生兒剛出生或出世一至兩個月後已開始出牙。港大牙醫學院兒童齒科臨床助理教授李曉雯指,嬰兒提早出牙的原因未明,但有時會為家長帶來困擾,尤其餵哺母乳,媽媽或會感到辛苦,也有嬰兒因為下排門牙早出,令上顎有機會受損。不過,若嬰兒到一歲仍未出牙就要考慮求診,因為可能是天生無牙、多生齒阻礙出牙、囊腫發炎等問題引起。

半數5歲童有蛀牙
李引述本港一項口腔普查數據,本港5歲兒童中,每兩人便有一人有蛀牙問題,顯示兒童蛀牙十分普遍。臨床上兒童蛀牙常見為上排門牙或大牙,曾有兒童求診時已滿口爛牙,也有病人只得兩歲。
幼兒蛀牙多與飲食及刷牙習慣有關,李指,口腔細菌會將甜食,包括奶粉、糖果、朱古力奶及果汁的糖份分解為酸素,然後產生蛀牙,建議幼童若要吃甜食,應避免分開幾次食,最好在餐後一次過吃,然後刷牙清潔。若日間吃甜食就要事後刷牙,或用清水漱口,也要避免睡眠期間飲奶,以免口腔長期接觸糖份,增加蛀牙風險,早晚有刷牙習慣為預防蛀牙關鍵。

嬰兒時期家長可嘗試用沾水紗布或毛巾包裹食指為子女清潔口腔,當幼兒逐漸長大,家長可用牙刷手指套幫子女刷牙,初期只用清水,慢慢加入一層薄薄的牙膏。當踏入兩歲,家長可教導子女使用牙刷,建議選擇果味牙膏,如士多啤梨味牙膏等,再配合一支有心愛卡通人物的牙刷,吸引兒童學刷牙。

李建議家長與子女一起早晚進行親子刷牙,更可一邊播音樂、一邊刷牙,或以遊戲方式進行。刷牙期間,刷毛約45度斜對着牙肉邊緣,輕輕按摩地刷。早晚有規律刷牙,可提防「刷漏牙」。先由左邊咀嚼面,刷至右邊咀嚼面,再由右邊外側面,刷至左邊外側面,再由左邊內側面,刷至右邊內側面,按此次序分別清潔上下排牙齒。

20160426 - 教科書加價2.3% 6年最少

標題:教科書加價2.3% 6年最少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昨公佈今年教科書價格加幅為2.3%,是6年來最低升幅;電子課本則約80%會凍價甚至減價,致整體書價加幅約為0.48%。有書商指,學生人數減少,加上改版成本大,較少推出新版書,令書價加幅較溫和。

「改版數量近年最少」
教育局預計本周三公佈新學年適用書目表,而早年為平衡印刷課本價格而推出的電子教科書,其適用書目表亦同時公佈。教育局指今年教科書價格加幅為2.3%,比過去12個月通脹3%更低,亦是2010年書商宣佈教科書凍價後最低升幅。

去年教科書印刷課本價格平均加幅3.5%,前年則加價3.2%。教育局昨於「局中人語」指,過去數年推行多項措施,包括「課本、教材分拆定價」全面實施、課本「五年不改版」及循環再用二手書等,減輕家長經濟負擔。當局續指2014年底起逐步接受各科目電子教科書送審,至今送審電子教科書科目和學習階段,與印刷課本相若。當局亦會增加電子教科書的每年送審期,邀電子教科書開發機構、教師等為電子課本送審標準提意見。

導師出版社社長石國基指,下學年印刷課本加價幅度極小,學生人數減少,課本印刷量亦減少,加上去年新高中大部份課本已改版,「今年唔覺有幾多新書出版或者改版,數量係近年最少」,故減少加價。他又估計實施競爭法後,書商間減少就價格溝通,亦令書商各自定價。

標題:下學年教科書料加價2.3%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最快明日公布下學年的教科書價格。當局透露,下學年整體傳統印刷教科書的價格,較本學年上升百分之二點三,低於過往數年的升幅及通脹率。另有約八成電子課本會凍價或減價,令整體書價加幅約為百分之零點四八。此外,教育局將增加電子教科書的每年送審期,並正就日後的送審標準諮詢意見。

增加電子書每年送審期
教育局昨在《局中人語》撰文指出,該局透過「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已成功發展了多套涵蓋小學及初中階段不同科目的電子教科書,亦建立了「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承接市場開拓計劃的成果及所累積的經驗,教育局由一四年底起,逐步接受不同科目的電子教科書送審,至今接受送審的電子課本科目及學習階段,與印刷課本相若。

此外,當局會增加電子教科書的每年送審期,並已邀請電子教科書開發機構、出版商、資訊科技教育專家、教育工作者、校長及教師,就日後電子課本的送審標準給予意見,讓學校可享用更優質及更便宜的電子課本。

標題:教 科 書 加 價 2.3% 增 幅 創 六 年 新 低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學年適用書目表本周公布,教育局昨發表網上專欄,透露新學年教科書價格平均加幅百分之二點三,不僅低於通脹率,創六年新低,亦是分拆定價政策全面落實以來,增幅最低的一次。有課本出版商坦言,今次增幅溫和,與業界近年積極開源節流有關。記者 梁子健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課程發展)吳加聲昨在當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撰文,披露新學年印刷課本價格較去年升百分之二點三,相較今年增加百分之三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書價升幅低於通脹,亦低於過去幾年的升幅。翻查資料,今次增幅是一○學年書商全面凍價後,以及「課本、教材和學材分拆定價」政策於一四學年全面實施以來,增幅最低的一次。

吳加聲指,當局多年來推行及深化穩定課本價格的系列措施,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包括通過分拆定價,理順課本與教材或學材捆綁銷售,及避免將製作教材或學材的成本轉嫁至課本。當局亦嚴格執行課本「五年不改版」政策,增加課本重用的機會,出版社提出課本改版申請,須提出充分理據,證明改版內容較舊版有相當幅度的改善。

教育出版專業協會發言人黃燕如指,業界除參考通脹定價,近年亦積極開源節流,例如轉型開辦課程,以電子方式取代印刷版本的教材等,更強調成本與定價控制,今年雖紙價未減,但印刷成本有明顯減幅,有助紙本教科書價目下調,但她形容行業經營環境仍然艱難。

有不願具名的教科書出版社負責人向本報稱,業界面對適齡學生人數減少與選修科目分散,不少大型書商近年已謀求轉型,比如為學校設計教學方案,分散業務風險,而在《競爭條例》去年全面實施後,出版社各自擬定書價,在商會亦不作討論,但業界有共識,不希望書價增幅給予社會負面觀念,「不希望成日都被人覺得加得多」。

至於電子教科書,約八成電子課本凍價或降價,整體增幅不足半個百分點。吳加聲指,已接受送審的電子教科書科目和學習階段與印刷課本相若,當局已改善送審流程,未來亦增加電子教科書的每年送審期,以提供更多電子教科書供學校選用。本報早前報道,今學年全港僅一百四十所中小學採用已送審的電子教科書,分別佔一成八及一成。

20160425 - 6歲童染流感亡 今年第3宗

標題:6歲童染流感亡 今年第3宗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流感高𥧌期剛過,但上周五本港出現今年第三宗兒童流感死亡個案。一名無接種流感疫苗的6歲男童,本月10日感染甲型H1流感併發腦炎,翌日入住兒科深切治療部,與病魔搏鬥12天後,在上周五終告不治。
最新的死亡個案是一名沒長期病患的6歲男童,4月10日起發燒、抽筋和咳嗽,同日入住仁濟醫院,翌日轉送瑪嘉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院方臨床診斷病人感染甲型流感併發腦炎,情況危殆,至上周五不治。

連同上述個案,今年共有22宗兒童流感嚴重個案,其中3人死亡,2人死於腦炎併發症。但今次衞生防護中心未有一如既往發稿公佈,發言人解釋,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後死亡的個案,中心會在收到醫管局通報後,逢周四在刊物《流感速遞》公佈,並非即時公佈,強調做法一如既往。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認為男童感染腦炎原因有二,一是免疫系統受病毒侵擾而自我攻擊,增加病毒上腦機會;二是家長在男童病徵初現時,給他服用如亞士匹靈等的未經醫生處方止痛藥物,令免疫系統自我攻擊並出現雷氏綜合症等腦神經病變,繼發腦炎。

英皇6小一生中招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李禮舜指,兒童免疫系統較差,當出現發燒、咳嗽、四肢乏力等症狀時,若不及時求診,較易出現併發症。

他稱預防流感除要及早接種疫苗,若病徵未能在48小時內減退,便要盡快求診,切忌自行購買及服用未經醫生處方的中成藥。

另外,位於上環的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上周一起有4男2女小一生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病徵,全部毋須入院,情況穩定。該校校長陳淑英昨出席一活動時指,6名染病學童為同班同學,已按指示暫停上學,衞生署亦已要求學生戴口罩上課及停止跨班活動,小息時也要為班房消毒,並盡量減少集會活動。

專家倡上門為學童打疫苗

接種疫苗是最有效預防流感方法。有傳染病學專家認為,雖已4月尾,但現在接種仍未算太遲,並建議政府上門打疫苗。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稱,疫苗始終是最有效預防方法,即使4月尾流感肆虐程度大減,市民仍可接種,以備無患,特別是兒童。但他稱本港兒童接種流感疫苗比率一直偏低,甚至不足兩成。他建議政府應仿效澳門等地,免費派員為幼稚園及小學學童接種,「澳門幼稚園嘅學生接種(流感疫苗)比率去到八成」。但身兼醫學會社區網絡中央召集人的私家醫生鄭志文認為,現時私家診所疫苗存量相當少,加上流感高峯期已過,不建議市民現在接種。他建議市民做好基本衞生,一旦染病就戴口罩,切勿諱疾忌醫。

標題:延報兒童流感亡礙抗疫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今年冬季流感疫情持續至四月中,仍有學校爆發流感,六名小一學童中招。今年有三名兒童因流感病逝,死亡率高達一成三。但醫管局及衞生防護中心呈報機制有漏洞,只公布嚴重個案,兒童死亡反而不主動公布,窒礙公眾掌握疫情。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做法不理想,或令公眾及家長低估疫情。

據醫管局與防護中心的流感監察機制,兒童確診流感並留醫深切治療部的嚴重個案或確診後死亡,醫管局需即時通報。但若嚴重個案及後因病情惡化死亡,醫管局卻毋須再即時通報,任由該局自行決定通報時間。防護中心接獲後亦不會即時公布,留待逢周四網上發表的《流感速遞》才披露。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六童中招
在此機制下,結果出現十七個月大流感女嬰於二月尾死亡,卻遲至上周四,相隔兩個月才「公布」,明明女嬰為今年首名流感死亡兒童,卻因公布日期滯後,變成「第二宗」。六歲男童本月十日染流感併發腦炎,延至上周五(廿二日)不治。經傳媒查詢,防護中心始回覆證實此為第三宗兒童流感死亡。

郭家麒指出,兩部門的做法並不理想,或令公眾低估流感疫情。若兒童沒注射流感針防範,及早公布個案可讓全港家長有所警惕,盡快帶子女打流感針及加強個人衞生。當局準確及適時公布兒童嚴重及死亡個案,對抗疫很重要。

醫管局去年曾遲報十八宗成人流感死亡個案,當時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承認適時通報疫情資訊有助公眾掌握疫情,並表示與醫管局研究如何改善通報機制。

流感疫情揮之不去。上環的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六名同班小一生中招,包括四男兩女,同為六歲。他們自上周一(18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痛,情況穩定。校長陳淑英昨稱,上周四 (21日)接獲防護中心通知,該班共廿五人,有家長擔心感染情況,自行為子女請假。校方即時採取應變措施,包括全校學生上課單行坐,涉事班別全班戴口罩上堂兼禁止跨班活動,防止交叉感染。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許樹昌解釋,長者普遍曾染甲型H1N1流感而有抗體,故今年病毒主攻年輕人及兒童。他回顧威爾斯親王醫院今年有三百二十名成人流感入院,嚴重及死亡個案不是特別多,死亡率約百分之四,與以往年相若。


標題:小學爆流感 6童染病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流感威脅仍不容忽視,繼有6歲兒童感染流感死亡後,再有小學爆發流感,衛生防護中心昨日稱,位於上環的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有6名學童感染流感,自本月18日起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目前情况穩定。

6病童皆同班 情况穩定

該校校長陳淑英昨出席一個公開活動後稱,6名染病學童是同班同學,衛生署上周已要求該班學生戴口罩及停止跨班活動,並且要單行坐,部分家長因擔心學生情况,自行為孩子請假。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其後確認,收到通報後已即時聯絡該校了解,發現該校出現流感爆發,受影響學生包括4男2女,年齡均為6歲,正就讀一年級,他們自4月18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等病徵,眾學童曾求醫,全部人毋須入院,目前情况穩定。衛生防護中心已派員視察該校,並對學校展開醫學監察,繼續密切監察師生健康情况。

截至上周五(22日),本港今年共有18宗院舍及學校爆發流感個案,涉及95人受影響。









20160424 - 立 會 幼 教 委 員 會 倡 增 全 日 幼 園 學 額

標題:立 會 幼 教 委 員 會 倡 增 全 日 幼 園 學 額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十五年免費教育方案即將出爐,坊間要求政府增加全日制學額。立法會研究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小組委員會認為,現時全日班學童佔整體人數三成一,較現行規劃標準的兩成半為高,建議檢討相關準則,增加全日制學額,以助釋放本地勞動潛力;至於已推行的「學券留位」收生安排,業界普遍認為行之有效,委員會對類似小一的統一派位機制大有保留。

立法會研究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小組委員會下周二開會,教育局昨提交文件,提及幼稚園學額供應及收生安排。教育局現行制定幼稚園學額安排,一直根據各區三至五歲的學齡人口推算,每一千人就設有七百三十個半日制及二百五十個全日制學額,但文件透露,在一四學年,入讀全日班的學童人數佔總數三成一。

委員會認為,政府的規劃標準應考慮增加全日制學額,以鼓勵幼稚園提供更多全日服務;父母均須工作的學童,應優先獲考慮入讀全日班或長全日班,以配合人口政策,加強支援在職家長。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主席曾甘秀雲贊成增加幼稚園全日制學額,因每個家庭需求不一,家長選擇全職工作的同時,社會應予以支持,幼稚園亦應提供配合。曾指不應一下子調高全日制學額供應,須按個別區的需要按部就班慢慢遞增。

教育局一五學年在全港幼稚園推行「學券留位」收生措施,業界認為可確保收生程序運作暢順,盡早落實收生人數,排隊輪候的情況亦大為改善。對於有業界反映,教育局可考慮只在幼稚園學額供應較緊絀的地區實施此安排,而非「一刀切」,委員會建議當局日後應繼續沿用「學券留位」收生安排,但須再予以優化,強調幼稚園收生仍屬校本事宜。

至於有業界提倡仿效小一及中一的統一派位機制,分配幼稚園學額。委員會表明對此大有保留,因不同地區的學童人數增減不同,措施要有彈性以作不同應對。幼稚園主要建於商業場所,因此將規劃資助學校的方式套用至幼稚園是不切實際。

另外,委員會知悉有幼稚園將學額預留予同校學前班的學童,令其他家長難以申請,要求幼稚園應開放所有幼兒班學額。但業界對此要求大有保留,因變相強逼學前班的學童轉讀其他幼稚園的幼兒班。委員會認為,政府須審慎平衡各項因素,包括學童入讀幼稚園的平等機會、收生自主,建議政府可探討幼兒園預留學額予非學前班學童報讀的安排

20160424 - 六歲童甲流併發腦炎亡

標題:六歲童甲流併發腦炎亡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今個冬季流感季節再增一宗兒童死亡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本月十一日公布一名六歲男童感染甲型流感後併發腦炎,在瑪嘉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留醫,他延至前日(廿二日)不治。他的鼻咽分泌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型流感H1呈陽性反應,這亦令本港今年的兒童流感死亡個案增至三宗。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今年三宗兒童死亡個案中,兩宗感染甲型H1流感後上腦,併發腦炎,而且都是健康兒童,情況值得關注,若兒童沒有接種流感疫苗,沒有抵抗力,容易出現併發症。他又表示,今年兒童流感死亡個案多,與流感活躍程度在四月底處於高水平有關,故兒童未接種流感疫苗,家長應盡快安排子女接種,相信現時接種仍未算遲。

13歲女乙流併發心肌炎
另外,衞生防護中心昨日亦公布一名有長期病患的十三歲女童感染乙型流感後,併發腦病變和心肌炎,她現於該院兒科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嚴重。

衞生防護中心今年截至昨日,共接獲廿二宗兒童感染流感出現嚴重併發症個案,當中三人死亡。去年流感季節有廿五宗兒童嚴重個案,一人死亡。

20160423 - 八 千 學 生 英 文 比 賽 揚 關 愛

標題:八 千 學 生 英 文 比 賽 揚 關 愛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亞洲兒童教育協會及生歷奇教育統籌有限公司第四年舉辦「香港中小學生英文寫作比賽」,吸引近一百四十所中小學、近八千名學生參與。大會今年與香港移植運動協會合作,配合「關愛」主題,高中生要負責撰文宣揚器官捐贈;小學生則撰寫及繪畫有關導盲犬的四格漫畫,講述導盲犬守護主人的故事。

香港中小學生英文寫作比賽」頒獎典禮昨舉行,比賽分小學組、初中及高中組,題目環繞關愛,中四至中六生需撰寫四百字信件。文章要求作者代入病人身分,在病重之時,幸好獲器官捐贈,得以延命,並寫信感謝捐贈者。亞洲兒童教育協會會長張家華稱,希望藉比賽喚起學生、大眾關注不同社會問題,她又發現最多中學生在文中提及捐贈心臟及肝臟。評審稱,中學生常犯的問題大多是文法錯誤、時態不當,小學生則是拼寫問題。

小學生題目則屬創作導盲犬jazz幫助主人的故事。獲創意寫作金獎的張蓁蕎,就讀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小六,她說在寫作前上網搜集資料,知道香港導盲犬數量不多。她寫的故事講述導盲犬助主人擊退賊人,主人感激導盲犬相助,更對牠稱「你真是我的貼身士衞(bodyguard)」,她稱導盲犬英文是guide dog,guard及guide意思相若,都是守護人。

張太稱,女兒沒有特別補習學英文,但她三歲起便喜歡閱讀,特別是有關冒險題材的英文書,長大了便閱讀英文報章,了解社會時事。她又稱女兒自小一起每天也會寫英文日記,記下心事。

20160423 - 調查:近半小學生每日做功課逾兩小時

標題:調查:近半小學生每日做功課逾兩小時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網上群組「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上周發起關於小學生功課的網上問卷調查,獲350名聲稱小學生家長回覆,近半數受訪者表示孩子平均每日在家做功課超過兩小時;5.9%稱要超過4小時;約三成要1至2小時;可在1小時內完成功課的有約兩成。群組發起人梁美容表示,調查結果符合她掌握到的小學生功課過多情况,反映即使轉全日制後,學生放學後功課壓力一樣大,全日制已背離原意。

調查又顯示,雖然七成受訪個案就讀的學校設導修堂,但可在學校內完成部分家課的比例為49.7%,約兩成學生時間表上的導修堂非「真導修」。梁美容說,不少學校會利用導修堂讓學生讀書,或「例如今日數學科進度慢、未教完,便給數學老師上堂」,故她對有學校增設功課輔導堂表示歡迎,但認為最重要是落實。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小學生在校超過7小時,「返屋企仲要咁長時間做功課,仲辛苦過大人返工」,身體十分疲勞,也不利於培養學習興趣,呼籲學校調整功課數量,或預留時間讓學生在校內完成部分功課。

20160423 - 聖十架小學「開心上學」 上午授課下午砌Lego

標題:聖十架小學「開心上學」 上午授課下午砌Lego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位於荃灣的小學路德會聖十架學校下學年起調整時間表,學科課堂將集中於上午,下午預留時間作為功課輔導堂,班主任從旁指導完成部分功課,另會安排多元化學習活動,包括外出參觀、生命教育及制服團隊活動等,讓每個孩子「開開心心地上學,快快樂樂地回家」。

校長王淑芬()說,該校過往一直在下午安排一些較輕鬆的課堂,如音樂、視藝等,近來蒐集家長及教師意見後再微調,將學科集中於上午,下午安排各種活動,如科技學習,初小學生可砌Lego、飛機模型,高小學生則學習編寫程式等。此外暫停午讀課及練習書法的「書心靜寫」時段,讓班主任輔導學生完成功課。

課時不變 教師指導校內完成部分功課

王解釋因學生上午精神較好,而功課輔導有助加強師生互動,學生有問題時可由班主任即場解答。調整後學生上學放學及午膳時間不變,但可在學校內完成部分功課及參加多元學習活動,王稱是因新時間表更善用時間,例如以往班主任課主要處理收費及收通告,現時通過學校網站電子平台完成,便不用專門開設班主任課。

至於導修是否足夠學生完成大部分功課,她說要視乎不同學生能力,但該校會為能力稍遜的學生調適,又設計「分層工作紙」,包括3個不同深淺程度版本,派發給不同能力學生。她又說為避免學生不開心,不會講明是根據能力分派,「中等程度(工作紙)印着兩個笑臉,較弱的有一個笑臉,較高程度則沒有笑臉」,學生不知道各自代表的意思。

葉建源盼更多小學改時間表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小學轉全日制後學業壓力愈來愈大,上課時間延長,且學術科目佔大部分,令小學時間表「中學化」,他認為情况不理想,因小學生成長期間需「跑跑跳跳」,初小生亦未必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早前家長提出要快樂學習、反對過多功課後,他相信不少教師及學校都有反思,但學期中無法很快轉變,希望新學年更多學校正視問題,調整時間表令學生身心均衡發展。

標題:聖 十 架 學 童 不 用 帶 功 課 回 家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荃灣路德會聖十架學校日前向家長發放通告,指來年調整上課時間表,各科課堂將在上午進行,下午改做功課輔導時間,亦會舉辦學習活動如外出參觀、講座及制服團隊課等。校長王淑芬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希望學生能在校內完成大部分功課,回家多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學校月初已開始試行下午在校內做功課,她稱獲得不少家長稱好,讓學生歸家後有更多時間休息和玩耍,反應正面。

為讓每個孩子「開開心心地上學,快快樂樂地回家」,聖十架學校率先在本月初暫停周一至周三下午的午讀及「書心靜寫」(即習字)時段,學生可在該時段做功課,班主任亦隨堂指導,希望讓學生放學後有更多時間休息、閱讀、玩耍。校長王淑芬表示,為了解家長意願,因此先安排學生下午在校內完成功課,「試行後有不少家長讚好,稱孩子回家後有更多時間玩。」

她稱,在來年實行的新時間表,會刪去早會和班主任課及延遲二十分鐘午膳,每節課維持三十五分鐘,每科實際上課的時間沒有減少,「學生在早上的集中力較佳,對學習會較理想,現時即使未實行新的時間表,主要科目的課堂亦安排在早上,下午僅會上音樂、視覺藝術等術科。」

至於午膳後,學生在周一至周四將有四十五分鐘功課輔導時間,之後每天有不同活動,如外出參觀、互外活動、講座及制服團隊課等。她希望學生能在校內完成大部分功課,回家後可多與家人相處。網民均表支持,稱讚學校是「好學校,做法值得鼓掌」,是「孩子之福」。

20160422 - B女流感亡遲兩月公布

標題:B女流感亡遲兩月公布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流感疫情揮之不去。本港上周錄得廿五宗成人嚴重流感個案,奪去十二人性命,較對上一周的十六宗嚴重個案微升。上周有兩宗兒童嚴重流感個案。其中一名十七個月大女童早於二月初確診感染甲型H1N1豬流感後併發腦炎的嚴重個案,於二月廿三日死亡,不過衞生防護中心一直沒有公布,延至昨日才納入本周的流感疫情統計,該中心解釋是本周才接獲醫管局呈報。由今年一月底至今,本港累積共三百四十八名成人及廿一名兒童嚴重流感,共一百六十二人死亡,當中兩人為兒童。

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最新一期《流感速遞》指出,流感活躍程度由高峰期持續下降,但仍高於非流感季節期間的水平,市民應繼續保持警覺。本港上周(十日至十六日)錄得廿五名成人嚴重流感個案,當中十二人死亡;本周首四天(十七日至廿日)有十名成人嚴重個案,當中五人死亡。

兒童方面,本周首四天無新增嚴重個案,惟將早於二月份不治的十七個月大女童的死亡統計納入「本周」內。她於二月初出現流感徵狀,之後留醫伊利沙伯醫院,其後轉至兒童深切治療部,延至同月廿三日不治,化驗結果顯示她染甲型H1N1豬流感,並併發腦炎。而上周錄得的兩名兒童嚴重個案,年齡分別為歲半女童及六歲男童,男童併發腦炎,女童併發肺炎及休克,均染甲型H1N1豬流感。

至本月中21院舍爆發
截至本月十六日的一周,本港錄得廿一宗學校或院舍爆發個案,共一百零二人受影響。最新一宗涉及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廿一名受影響學童包括九男十二女,年齡介乎六至十二歲,他們上周一(11日)起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等,所有人已求醫,毋須入院,現時情況穩定。

冬季高峰料下月結束
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今年冬季流感疫情雖不及去年嚴重,少數併發肺炎需入院治療。他留意到社區流感疫情正回落,與兩周前相比,流感求診個案已減少一半,若疫情按照目前走勢,冬季流感季節或於下月結束。

標題:流感一周14人死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衛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流感速遞》指出,由4月14日至4月20日一周內,錄得新增22宗成年人患嚴重流感需接受深切治療個案,同期新增14人死亡。由今年1月29日至今,中心錄得348名成年人嚴重流感需接受深切治療,當中160人死亡。另外,荔枝角天主教小學爆發流感,有21名學童受影響。

由今年1月29日至今,有21名兒童患嚴重流感需接受深切治療,包括2人死亡。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在4月10日至16日的一周,普通科診所每千宗診症佔6.6宗流感樣個案,低於前一周的8.4宗。私家醫生診所每千宗診症佔58.5宗流感樣個案,與前一周的57.9宗相若。中心指近日流感活躍程度自高峰水平持續下降,但仍高於非流感季節的水平,市民應保持警覺。

小學爆發流感 21學童受影響

深水埗青華街西6號荔枝角天主教小學爆發流感,21名受影響學童包括9男12女,介乎6至12歲,他們分別就讀小一、小三及小六,自4月11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等病徵。全部學童已經求醫,毋須入院,現時情况穩定。

衛生防護中心人員已視察該校,並建議所需感染控制措施,預防呼吸道感染,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中心呼籲市民注意良好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感染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20160422 - 學生哥想自殺 邊個因素最致命?

標題:學生哥想自殺 邊個因素最致命?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接連有學生輕生,公眾除認為應檢討教育制度外,對於充當把關角色的危機熱線亦十分關注。提供24小時社工熱線輔導的明愛向晴軒表示,學生求助數字有增加,會在電話輔導同時作風險評估,有即時危險將會報警,正計劃與大專院校合作,成立專線處理學業壓力問題。

明愛向晴軒向晴熱線18288提供24小時危機輔導服務,電話由註冊社工負責接聽。負責熱線的註冊社工吳子樂表示,過去來電者以中年人居多,但近日學生求助者數字有顯著增長,「讀書、家庭咩都有,唔單止係學業壓力。」

吳指出,自殺或有多個成因,如過去受過創傷、性格衝動固執、對未來看法負面、傳媒大肆報道自殺等,如有突如其來的事件如學業、感情等問題,隨時成觸發點引爆壓力。

當社工接聽電話後,會即時進行包括自殺評估的多種評估,「有啲人會直接講佢哋想要自殺,好似已經準備咗啲工具、企咗係天台咁,有啲就唔會講,要靠經驗去判斷。」他稱社工亦會主動詢問,如「你有冇諗過放棄生命」或「有冇諗過自殺」等,認為提問不等於提醒要自殺,「但你唔問就永遠都唔會知。」

若電話另一方有即時危險,社工會按情況報警求助,「為咗保住佢呢一刻安全一定要咁做,可能救咗佢之後佢對生命睇法會有唔同。」若無即時危險,社工會嘗試勸服對方,「睇佢應唔應承放棄(自殺念頭)」。

向晴報線同一時間會有3至4名社工候命,吳指不時會有人濫用服務,「有啲人夜媽媽純粹想搵人傾計,就會打去唔同熱線」,或會造成線路繁忙,令有需要人士未能接通。

吳對年輕人輕生事件頻生感到痛心,已與不同大專院校合作,在校內張貼熱線海報,並舉行講座教育學生如何辨識身邊人有無自殺風險,正研究設立專線為學生提供專門的輔導。

20160422 - 強行與8歲少主性交 菲傭囚4年半

標題:強行與8歲少主性交 菲傭囚4年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菲傭趁警察僱主家中無人,在房間及廁所脫下僱主兒子的褲,撫摸陽具致勃起,再女上男下強行性交,一年半內多次犯案,男童初次被侵犯時僅8歲。菲傭早前被裁定3項非禮罪成,心理專家指男童自稱沒受影響,但有自困於廁所及打網上遊戲逃避現實等症狀,相信他只是羞於啟齒,隱藏問題。法官陳仲衡認為菲傭行為已令男童心理受創,罪行嚴重,判監4年半。
一身中性打扮的45歲被告,聞判後未有太大反應。辯方早前庭外透露,被告認為定罪基礎不穩妥,會就定罪上訴。
法庭早前安排心理專家本月會見案中男童,並撰寫創傷評估報告,指男童仍受事件影響發噩夢,並在半夜驚醒大哭。惟另一心理專家去年8月會見男童時,卻指他早已走出陰霾。法庭遂應辯方要求,昨傳召去年會見男童的瑪嘉烈醫院臨床心理學家譚嘉恒作供。

男童心理受創 自困廁所
譚嘉恒曾從事心理學研究工作8年,年多前開始臨床執業。譚供稱,去年7月至8月間曾與男童三度會見,男童的確沒有異常行為,亦沒有提及發噩夢等問題,甚至否認受到本案影響。
惟譚認為當時男童未有接受任何治療,不會毫無症狀,科學上難以解釋。他自言當時已覺得驚訝,亦不相信男童沒事。譚又謂男童有自困於廁所及打網上遊戲逃避現實等問題,相信他的心理已受創,但刻意隱藏,並逃避父母或提起案發經過。
法官判刑指,相信男童心理已受創,要長時間始能復原,又謂孩童受性侵犯後或會終身受影響。根據被告心理報告,她將責任歸咎男童父母。法官認為罪行嚴重,為保護兒童免遭侵犯,並向公眾發放正面訊息,及撫平事主和親人傷痛,故判監4年半。
被告自2007年起服務事主一家,案發於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控方指她於2011年暑假突然發脾氣,威脅不再照顧事主,又將他強拉入房並脫下褲子,撫摸其陽具後便主動靠近性交。自此,被告每星期都趁家中無人時跟他性交。
事主去年7月將事件告知母親,由她報警。被告自辯時聲稱是女同性戀者,自揭從沒試過與男性交歡,惟法官認為性取向不影響其犯案傾向。
案件編號:DCCC755/16

標題:法庭:逼8歲少主性交 菲傭囚四年半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現年十三歲的男童自八歲起,兩年內多次遭家中菲傭脫褲坐到他身上「逼性交」,菲傭離職後,他仍將秘密埋藏心底,直至去年他以為會「有BB」或累及升中,始向雙親透露事件,警方其後將涉事菲傭拘捕,她早前在區域法院經審訊後被裁定三項非禮罪成,昨被判監四年半。庭上披露,男童原來嚴重心靈受創,卻一直向家人甚至心理專家裝作若無其事,在出庭作供後情緒終於「爆煲」,被診斷患上創傷後遺症,常發噩夢夢見菲傭,相信要長時間治療下才能康復。

男童於去年八月接受心理專家評估時,表示自己生活正常一切安好,專家因此將他評定為情緒穩定。不過,上月法庭為他索取的創傷報告卻顯示,他不但常發噩夢,亦會深夜無故痛哭,將自己的經歷視為非常羞恥,常感不安,亦不喜歡他人提及不快經歷。

事主對經歷感羞恥
法庭為此特別傳召去年會見男童的瑪嘉烈醫院臨床心理學家譚嘉恒查詢,譚指去年三次會見男童時,對方的確表現平靜,但八個月後卻表現迥異,相信是他因感到羞恥,故未有如實向外透露真實感覺,甚至有策略地蒙騙家人。

法官接納譚的說法,並指被告(四十五歲)負責照顧男童,卻違反職責傷害男童,更對其心理造成嚴重影響。報告顯示被告至今仍逃避責任,更反過來怪責男童的雙親。法官強調性侵兒童或會對兒童心理造成終身影響,法庭有責任保護兒童免受傷害。

趁家中無人便侵犯
根據男童早前作供,被告於二○一一年暑假開始,多次脫去自己和男童的褲,先觸摸男童陽具,再用下體壓向他的陽具,男童感到確實插入了被告的陰道內。被告之後每周都會趁家中無人,對男童做相同的事。男童在小六常識堂認識人類繁殖知識後,得知此舉或會令被告懷孕而感驚慌,但仍不敢向他人透露事件。至被告離職兩年後,男童去年升中派位當天才告知父母。

被告自辯時透露是一名同性戀者,但法官在裁決中指,不能因為被告性取向,而排除她犯案的可能。

案件編號:DCCC 755/2015

標題:菲傭性侵8歲少主囚4年半 官:男童留長久心理創傷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自稱是同性戀的45歲菲傭,2011年起三度非禮僱主當時只有8歲的兒子,以自己的私處壓向對方私處,其間男童稱感到陽具曾插入菲傭的陰道。去年男童在升中放榜日向家人哭訴,稱擔心被新校發現他「犯咗罪」,事件始揭發。菲傭昨被判囚4年半。

菲傭經審訊後早前裁定3項非禮罪名成立,法官稱被告對事主造成心理創傷,相信需長時間才可康復,判處被告監禁4年半。

法官判刑時表示,罪行性質嚴重,第一及第二項控罪發生時,事主只有8歲,而第三項控罪則在事主11歲時發生。 臨牀心理學家相信事主對事件感到羞恥,承受很大壓力,不斷發噩夢,診斷他有創傷後遺症的病徵。法官表示,被告在事主的家中撫摸事主性器官,又與事主性交,對他造成心理傷害,相信事主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康復。

男童感羞恥 常發噩夢

法官續稱,被告負責在事主的父母不在家時照顧事主,但被告重複非禮他,違反其職責。法官考慮到被告並沒有案底,判處監禁4年半。
【案件編號:DCCC 755/15】

20160421- 製地圖軟件 免費開放予中小學

標題:製地圖軟件 免費開放予中小學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來自美國嘅雲端製圖平台ArcGIS Online由今年起免費開放畀香港同澳門中小學使用,至今已有62間中學同11間小學用緊呢個平台,幫助學生學地理甚至歷史、經濟科等。系統供應商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嘅主席鄧淑明話,系統本身包含咗好多政府、專業資料同數據,例如全球氣象資料、香港社企分佈、英國水路環境等等,學生仲可以輸入數據,做出唔同類型嘅地圖。

培道中學老師呂志強話,佢哋學校學生用呢個軟件做咗唔少專題,包括「九龍城區社區特徵:家庭收入與長者比例」、「東涌新市鎮居所選擇」等,其中「塱原土地利用」,學生去塱原實地考察,透過GPS定位,再喺手機輸入辨認到嘅實際土地用途,就可以生成一幅土地利用分佈圖,使用方便。另外又可以整地圖故事,例如學絲綢之路,可以喺地圖上繪製路線,同埋標註每個地點嘅特徵、貨物等。

鄧淑明話有唔少學校付費使用呢個軟件,收費按學生人頭計,最平都萬幾蚊一年,𠵱家免費開放,照3年計,相當於回饋學界5500萬元。有興趣嘅學校可以喺教育城網站申請用呢個軟件,教育城亦會搞工作坊,培訓老師點用。

標題:雲 端 電 子 地 圖 平 台   中 小 學 免 費 使 用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城與商業機構合作,引入雲端電子地圖平台ArcGIS Online,免費供全港中小學使用。師生可通過軟件中的互動地圖,輕易知道各國地方的天氣、收入水平等,便利經濟科、綜合人文科教學。現時有七十三所學校試用,有學校稱,利用平台教授中三地理科課題「熱島效應」,學生可製作氣溫分布圖,分析氣候現象。

教育城推出「Map in Learning」計畫,由Esri中國(香港)免費提供雲端電子地圖平台ArcGIS Online供學校使用,涉及五千五百萬元。ArcGIS Online源於美國,用家可於電腦、手機、平板電腦,打開平台,檢視世界各地的地圖,轉換高解析影像。地圖含有多個數據庫,如人口統計、歷史文化。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稱,學生以往或要到圖書館搜集資料,「板塊移動如何引致日本地震?全球石油供應過剩的問題,石油分布是如何?」但這些資料都可通過地圖平台一目了然。

有份試用平台的華仁書院(九龍),中三生梁正和稱,他們學習地理科時,收集不同地區的溫度數據,輸入地圖平台,就會自動製圖,顯示香港「熱島效應」現象。老師榮聰稱,工具有助學生組織、比對、分析不同資料。

20160421 - 英國際校收一成港生

標題:英國際校收一成港生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有一百五十年歷史、曾培育諾貝爾獎得主的英國墨爾文學院,去年獲港府批出大埔白石角地皮設立國際學校。學校昨舉行奠基儀式,宣布將採用國際文憑課程(IB)。學校今年九月接受報名,一八年九月正式開學,首年收生三百八十人,小學學費預計每年十四萬八千元,中學學費暫未決定。香港墨爾文國際學校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蘇婕昨表示,學校將收取九成持外國護照學生,預留一成學額予本地生,設企業及個人提名權,分別暫訂售三百五十萬元,以及八十萬至一百萬元,企業提名權可於十二年後獲退款,個人提名權可在學生畢業後轉讓。蘇強調,提名權不保證學生可直入學校,而該校不設寄宿。

標題:諾 獎 搖 籃 學 府 落 戶 香 港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曾培育諾貝爾得主的英國墨爾文學院(Malvern College),落戶香港開辦國際學校,學校去年五月獲政府批出大埔白石角科學園附近地皮,昨舉行奠基儀式,校舍預計在一八年九月落成及開學,首年將開辦第一班至第九班,計畫招收三百八十人,會逐步擴展至第十三班,最終有九百六十人,香港墨爾文國際學校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蘇婕表示,學校採用國際文憑(IB)課程教學,特別注重數學及科學的教育,亦會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開辦學生必修的中國語文課程。

位於英國的墨爾文學院,以傳統寄宿生活見稱,建校逾一百五十年培育出不少知名校友,包括一九二二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Francis William Aston(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頓)、一九七七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mes Meade(詹姆斯·米德)、兒童文學《魔幻王國》系列作者C. S. Lewis(路易斯)等,這所「諾獎搖籃」學府去年五月獲政府批出大埔白石角科學園附近的地皮興建國際學校,並在昨天舉行奠基儀式。

地皮佔地約六千二百平方米,將斥資七億元興建樓高七層,設有室內多功能運動館、游泳池、大禮堂及黑盒劇場等設施的校舍,預計在一八年九月落成及開學,校方首年將開辦第一班(Year 1)至第九班(Year 9),今年九月接受報名,計畫招收三百八十人,未來逐步擴展至第十三班(Year 13)共有九百六十人,國際學生和本地生比例為九比一,師生比例為一比十,小學學費預計為每年十四萬八千元,中學學費則未定。

香港墨爾文國際學校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蘇婕表示,學校採用國際文憑(IB)課程教學,尤其重視數學及科學,亦會將英語及中國語文列為必修科目,「學校會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開辦中文課程,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化,並會按程度分班,教導他們學普通話及寫簡體字。」她強調教授普通話及寫簡體字是參照本港大部分國際學校的做法,再按學生需要有所決定,若家長有需要,亦可個別安排教授學生廣東話及繁體字。

本港的校園面積相對英國細,因此不會興建宿舍,但蘇稱會秉承英國墨爾文學院的寄宿學校校風及實施社堂制度(House System)以凝聚學生,亦會安排校巴方便接送。學校設有提名權(Nomination Right)制度,容許企業或個人提名權,面額暫定三百五十萬元及八十至一百萬元,蘇婕指獲提名學生可優先面試,但不保證一定取錄,其中企業提名權可於學生畢業後獲退款,個人提名權可以轉讓

出席奠基儀式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近年國際學校學額短缺已見紓緩,政府在一六/一七及一八/一九學年額外提供四千二百個國際學校學額,教育局亦會在年中提交報告,檢視本港對國際學校學位的需求。

20160421 - 孕婦膊頭咪亂捏 刺激過度BB好危險

標題:孕婦膊頭咪亂捏 刺激過度BB好危險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孕婦膊頭咪亂拍,以免影響胎兒。中醫師指出,肩膊有「肩井穴」(即大椎與肩膊連線的中間點),一般人按壓有紓緩痛症作用,但孕婦就不宜過度刺激肩井穴,否則可加劇子宮收縮,嚴重可增加早期小產風險,故不宜胡亂替孕婦按摩膊頭,甚至拍孕婦膊頭。此外,用作紓緩痛症的「合谷穴」(手背虎口位置),若過度受刺激,同樣會引起子宮收縮。另外,孕婦亦不宜食用黑木耳、薏米、山楂及凍飲。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港大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陳小琴表示,婦女在早期懷孕常見會有作嘔作悶、便秘、容易頭暈等症狀,建議孕婦保持飲食清淡、少食多餐,有助紓緩症狀。不少孕婦會嘗試多吃蔬果幫助排便,但並非毫無禁忌,香蕉、木瓜、盧薈、潺菜及馬齒莧等食物偏涼,不宜過量吃,避免增加滑胎風險。如本身氣血虛弱,例如容易手腳冰冷、面色蒼白或易攰更要少食。她建議有便秘問題的孕婦,可多飲水及吃蕃薯、菜心、菠菜、節瓜、蕃茄、薯仔、粟米,有助排便,推介食療「松子仁番薯粥」

黑木耳可活血及滑胎,薏米及山楂都會令子宮收縮加劇,同樣不建議孕婦進食。陳指,若孕婦想吃「酸嘢」止嘔,可選擇檸檬、蕎頭或話梅,切忌吃山楂。凍飲、生冷食物都要戒掉,因為會傷及脾胃,阻礙孕婦血氣生成,影響供養胎兒。海帶、水魚有活血作用同樣不宜。孕婦常吃燥熱(如辛辣熱氣食物)或寒濕(如蟹)等食物,易令下一代容易皮膚過敏,甚至影響子女體質。

孕婦想止嘔,可嘗試含1片薄薄的生薑片或飲薑茶,例如「紫蘇薑茶」。如正值早期懷孕,不妨適量吃健脾胃的食物,如淮山、蓮子及白朮等,用作家常煲湯或煮餸,如煲「淮杞花膠竹絲雞湯」。孕婦可輕按手腕內側中間的「內關穴」(即手腕對上兩吋、即大概3隻手指位距離)有助止嘔。

【早期懷孕食療推介】

【1.淮杞花膠竹絲雞湯】
【功效】健脾益胃,滋陰補腎
【材料】淮山20克,杞子10克,花膠2至3片,竹絲雞半隻,生薑3片,紅棗4粒
【做法】竹絲雞汆水,花膠浸發汆水,淮山、紅棗去核浸洗,將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用4碗水隔水燉約3小時

【2.紫蘇薑茶】
【功效】舒緩妊娠嘔吐、胃脹不適
【材料】紫蘇葉10克,生薑3片,紅糖少量
【做法】2碗水煮10分鐘

【3.松子仁番薯粥】
【功效】舒緩孕婦便秘症狀
【材料】松子仁15克,番薯及白米各50克
【做法】番薯切粒、松子仁、白米洗淨,將全新材料放入電飯煲內,加水煮成粥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陳小琴

20160420 - 循道中學生有趣演繹老師創作 80萬點擊 洗腦數學神曲爆紅

標題:循道中學生有趣演繹老師創作 80萬點擊 洗腦數學神曲爆紅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返學並非只得DSE和TSA,還可以有SAS、SSS等無限可能。佐敦循道中學學生拍攝教學短片,以動作配合歌曲重複唱出數學公式,5分鐘短片在facebook一炮而紅,一天內吸引至少80萬人次觀看,被譽為「洗腦數學神曲」,有網民大讚歌曲有創意,校長黃珮儀對片段爆紅始料不及。

短片由三名循道中學中二男生領銜主演,3人由班房開始邊做動作邊唱歌介紹數學上全等三角形證明方法,歌詞只有「Side-Angle-Side(SAS)、Side-Side-Side(SSS)、Angle-Side-Angle(ASA)、Angle-Angle-Side(AAS)」一句,旋律重複,但3人走遍校園唱歌,最後在禮堂與全校師生大合唱,演繹得生動有趣。

網民感嘆︰這就是青春
短片前日被上載至循道中學非官方facebook專頁「MCKLN Secrets」後瞬即被瘋傳,至昨晚9時帖文共有逾3.3萬個讚好或喜愛,1.4萬個轉載,短片點擊逾80萬次。校長黃珮儀接受《蘋果》訪問指短片去年9月由數學科主任構思及填詞,學生和音樂老師亦有協助,最後一幕是全校在早會拍攝大合唱,2月底更在校園電視台播放。
黃珮儀稱3名主角就讀中二,平日活躍可愛,其中一人是運動健將,另外兩人鍾愛音樂,她昨早曾了解3人能否適應突如其來的名氣,幸好他們均指「OK」,她又澄清三人絕非犯錯受罰拍片,屬自願參與。

MCKLN Secrets fb專頁亦披露口訣歌由老師梁子傑2年前籌備,有人將曲譜上載至專頁,曲譜畫有動作,下款有梁的署名及寫上他第3次參與校園電視製作和送給中六學生等字句。另一片段顯示3名主唱男生分別名為Raymond、Howard和Stephen,其組合名字為「RHS」,RHS亦是全等三角形5個條件之一。

記者昨到學校試圖「捕獲」3名男主角但不成功,校方代3人婉拒受訪,但學生對片段議論紛紛,中五生陳同學「估唔到學校會紅咗」,稱認識其中一名男主角,其為人「幾搞笑幾得意」,笑稱主角長大後重溫片段「可能會後悔」。有網民留言指「嗰3隻仔到底賭輸啲咩找數找得咁甘Orz」,亦有聲稱是循道舊生的網民指對於學校有大家庭氣氛很感動,有人指此類「白癡嘢」是學生美好回憶,「這就是青春」。

歌手勁讚有創意 聽完好輕鬆

創作過《食軟雪糕》和《怪叔叔跳古怪舞》的本地洗腦歌達人莊冬昕聽過數學神曲後都勁讚:「佢哋咁細個、仲要喺香港咁壓迫嘅環境、有心嘗試去創作,係好值得鼓勵!我自己聽完都即刻識唱,仲好過我首《食軟雪糕》!」
同樣創作過洗腦歌《小明坐火車》和《小明上廣州》的李家仁醫生亦力撐:「無論係佢哋3個小朋友、同學抑或老師都好享受首歌,其實所有音樂都係希望令人快樂,世界就和諧啲。」

李克勤︰壓力大調劑吓
育有兩子的歌手李克勤就表示:「覺得年輕人好有創意,除咗唱仲拍埋條片,咁大製作,我睇到都覺得好輕鬆,尤其生活咁大壓力,有呢啲調劑吓係唔錯嘅。」關心妍亦說:「佢哋好有taste,識得揀呢首70年代嘅《Fly, Robin, Fly》嚟做二次創作,聽完覺得好感動。」
龍小菌和樂隊Mr.主音布志綸(Alan)亦異口同聲表示自己讀中學時若有這首歌,數學成績一定有進步。至於曾讀該校的細龜黃一山就認為這首歌等於帶自己重溫學校。

標題:歌舞教數學 短片熱爆網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如何證明一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Congruent Triangle)」,是中學數學科必學課題,大家對於SAS、SSS、ASA、AAS、RHS這些驗證條件應不陌生。一間中學為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找來三名學生拍攝短片,完美演繹這些條件,以「SAS、SSS、ASA、AAS」為歌詞,配上單一旋律,不斷重複,務求學生牢記心中。

網民稱「年度洗腦歌」
有關短片日前在facebook專頁「MCKLN Secrets」發布,片中三名男主角相信是循道中學的學生,歌曲歌詞十分簡單,配上動作不斷重唱,他們又穿梭於不同場景,包括課室、走廊、音樂室、圖書館等,向其他同學宣傳歌曲,片末更在禮堂來個全校大合唱。

短片在網上瘋傳,上載不足兩日,已有八十多萬次瀏覽。

不少網民邊看邊笑,更稱之為「年度洗腦歌」。另外亦有不少人盛讚歌曲,指「數學都可以咁有音樂細胞」,大讚學生好有心機好有創意,為他們感到驕傲。

校長欣賞師生創意
循道中學校長黃珮儀稱,十分欣賞老師與學生的創意和投入,是次節目由全校師生參與拍攝,帶來一次愉快的體驗,期望可增加對校園的歸屬感。

她沒料到會被分享到網上並惹來回響,盼主唱的同學不會因「爆紅」而帶來負面影響。

標題:合唱三角形「洗腦歌」 循道學生網絡爆紅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講起中學數學科三角形課題,大家會諗起咩?「全等三角形(Congruent Triangle)」嘅幾個證明條件(SAS、SSS、ASA、AAS、RHS)相信令很多人印象深刻。3名循道中學嘅男學生完美演繹點樣記實呢啲條件,佢哋唱出只有一個旋律嘅歌,歌詞仲要不斷重複,前晚開始喺網上瘋傳,短片上載一日已經有超過80萬人睇過,唔少網民大叫「被洗腦」。

旋律歌詞重複 網民大叫洗腦
約5分鐘嘅短片裏面,3個男生走勻全校,用動作配合歌曲,喺唔同嘅場景拍攝,包括課室、飯堂、圖書館等,仲有愈來愈多學生加入,最後佢哋上台表演,同台下觀眾嚟個大合唱,好似開演唱會咁。

有網民疑惑點解5個條件中,獨欠「RHS」。原來3名男學生叫Raymond、Howard、Stephen,所以組合名叫做「RHS」。

全校師生參與拍攝
有網民大讚有創意,仲話係「年度洗腦歌」,亦有人懷疑學生係受罰先拍攝短片。循道中學校長黃珮儀噚日回覆Emily,原來條片由校園電視製作,係數學科嘅學習片段,全校師生都有份參與拍攝,仲話好欣賞教師同學生嘅創意。

20160420 - 調查﹕與幼兒溝通 79%家長用中英語

標題:調查﹕與幼兒溝通 79%家長用中英語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想唔想食Apple?」不少父母望子成龍,均培育子女自小學懂兩文,但也有人憂慮自己英文發音和文法不準確,或對話中英夾雜,會令小朋友「學壞手勢」。不過,有專家指出,愈早開始親子閱讀對幼兒語文發展愈好,幼兒可漸漸從朋輩學到正確發音,建議家長多與小朋友講故事,每日最少花半小時閱讀繪本,即使一歲以下未識說話的幼童也可接觸雙語,讓孩子自小建立中英文詞彙。

牛津大學出版社贊助的一項調查,問卷訪問六百八十一名育有五歲或以下幼兒的家庭,發現七成九受訪父母日常會以中英雙語跟幼兒交流,但七成一擔心自己說話中英夾雜,會令小朋友語言發展不良,不少人擔心自己英語詞彙不足、發音不準確及文法不正確。

宜日抽30分鐘陪讀書
負責調查的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黃國成表示,愈早開始親子閱讀對幼兒語文發展愈好,對未足一歲幼兒也可以用雙語對話和玩遊戲,豐富他們的詞彙,以便日後講較長和較複雜的句子。他又指,家長不用太擔心自己英語能力不足,因為小童發音最受朋輩影響,甚至反過來糾正家人。

至於中英夾雜問題,他指是幼兒認識詞彙不足,才會用另一語言生字代替。他建議家長每日抽最少三十分鐘與幼兒讀書,一歲以下幼兒可每星期讀中英文繪本各一本;兩至三歲可增加至每日早晚各一本;三歲或以上更可增至每日讀三本,包括中英文圖書及以前讀過的舊書,令他們熟習雙語生字。

標題:訓練幼兒雙語 雙親毋須各說中英 學者:父母忌句子中英夾雜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教育程度高的父母都會以中英雙語跟子女溝通,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黃國成稱,父母與子女溝通時毋須一個只說一種、另一個只說另一種語言,建議父母可中英也說,但同一句話不應中英夾雜。他建議父母可與孩子閱讀中英文繪本,從而讓孩子認識某事物的中英名稱,減少孩子因不認識某些中文或英文字詞而說話時中英夾雜。

倡陪讀繪本 先看圖後讀字
調查以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Path會員中的681名首次育有0至5歲幼兒的爸媽為對象,家長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及教育背景,五成受訪者有大學或以上學歷,八成以雙語跟年幼孩子交流。黃國成說,家長採用繪本讓子女認識雙語,一般會出現一開始便指着文字教小孩閱讀,小孩不專心都要求繼續讀,以及閱書量不足等問題。他說,幼兒需透過圖畫掌握內容大要,家長伴讀時要指着的是圖畫而非文字;幼兒的專注時間很短,若孩子想玩,家長不該勉強,應分開數次,每次唸兩三頁;家長亦不要以為只跟孩子閱畢全書就完成任務,應在閱讀時與小孩討論,把書本內容連繫到日常生活經驗。

三句中一句英無問題
另外,有父母會分工,各對小孩講一種語言,黃國成說,若雙親說中文比英語自然,毋須每人用一種語言,而應在與孩子溝通時以完整句子說中文及英文,勿在一句字內中英夾雜即可,說三句中文一句英文亦沒問題,但毋須時刻翻譯英文意思,否則孩子了解到此模式,便會忽視某種語言,只聽一種。

洪太自女兒牙牙學語時,夫婦便「分工」跟女兒說英語及粵語。洪太說,不管女兒小時是否聽得明白,也會跟女兒說英語,加上一直有跟女兒閱讀中英文繪本,當女兒漸漸掌握英文及中文的分別,洪太便跟她一時說粵語一時說英語。現時,兩歲的女兒碰見不同人也懂得選擇適當語言,如與外傭溝通時會說英語,與婆婆溝通會說粵語,跟媽媽說便一時中一時英。

黃國成說,若要培養子女的中英文能力,除日常多談話,也應多閱讀。他建議一歲或以下幼兒的家長,可每周與子女看中英文繪本各一本,每天可慢慢地看三四頁,先令孩子愛上閱讀,完成一本書後,家長可與小孩重複看數次,以加深記憶。

20160420 - 姦5歲女3年 父或囚終身

標題:姦5歲女3年 父或囚終身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六旬漢與內地女結婚誕下女兒,趁妻子回鄉,3年內強姦女兒逾百遍,以手機或相機拍下過程。女兒首次被侵犯時僅5歲,曾被迫看色情雜誌,父親又以「唔畀食飯」和打罵逼她就範。涉案獸父昨在高院被裁定10項控罪成立,還柙候判。法官潘敏琦直指本案情節特別嚴重,所有刑罰均會考慮:「包括最嚴重嘅!」

由5女2男組成的陪審團,昨經過不足5小時的閉門商議,一致裁定61歲被告6項強姦以及4項製作兒童色情物品罪名成立。控方透露,被告為土生土長香港人,只有小三教育程度,沒有案底,曾任技工,案發時無業,與女兒領取每月約7,000元綜援金。控方指被告並無毒癮或精神病紀錄。
辯方欲替被告索取精神科醫生報告,惟法官潘敏琦以「佢都冇精神病」為由拒絕,只索閱受害女童的創傷評估報告及被告的背景與心理專家報告。法官潘敏琦表明本案情節特別嚴重,所有刑罰均會考慮,「包括最嚴重嘅」。資料顯示,強姦罪最高可囚終身。案件押後至下月4日判刑。

案發後女童畏懼年長男性
女童X現有社工跟進,與母親Y生活。Y早前接受記者訪問表示,案發後X常發噩夢,間中發脾氣,身體消瘦,錄口供後一度好轉,但上庭作供後情緒波動,情況轉差,現在正接受心理專家治療。社工亦怕她兩母女「睇唔開」,勸她們去旅行。
Y又透露,X現時畏懼年長男性,即使遇到相熟的人亦表現緊張,如對方搭她肩膊或摸她的頭,X也會即時投訴,缺乏安全感,故X出入Y都跟在後面。Y又稱讚女兒出庭作供勇敢和堅強,但不欲再提起父親或往事,現時只希望時間可沖淡傷痛。
現年9歲的X於湖南出世,2009年底獲發單程證移居本港,隨被告居住。Y多次獲批雙程證來港照顧X,不過2011年底因執廢鐵變賣被判監,服刑後遭遣返內地,至2014年3月始重獲簽發雙程證。
本案於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間發生。被告早前在庭上確認呈堂淫照中特寫裸露下陰女童是親女X,但否認相中男人是他,稱「陰毛咁黑唔係我」,又自言常獨留X於鐵皮屋,「我唔知X識得乜嘢人,唔知有乜人會跟住入屋」,聲言與X均是受害人。
案件編號:HCCC353/15

淫魔終身監禁有先例

主審法官潘敏琦揚言考慮判處最嚴重刑罰。根據《刑事罪行條例》,任何男子強姦一名女子,一經定罪可判處終身監禁。
據報道,潘官2005年處理一宗牽涉4名男童的非禮及肛交案,指犯案的孌童智障漢陳國良是危險人物,再犯案機會甚高,判囚終身,並定下8年最低刑期。
另外,累積31次案底的淫魔積犯陳利發,兩次爬牆入屋爆竊時將女住客強姦,2009年認罪。暫委法官麥健濤指他對公眾構成極大危險,判囚終身並定下18年最低刑期。
而早年「AV色魔」張禮文肆意摧殘兩名大學女生及一名12歲女童,更以攝錄機拍下淫亂暴虐行為,2002年因強姦罪被暫委法官韋毅志判囚終身,最低刑期20年,其後他不服刑期過重,上訴獲減刑至24年。

標題:父姦五歲女 官研判囚終身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六旬父親被指自親生女兒五歲起的三年間,性侵犯女兒逾百次並且拍下女兒裸照,案件在高等法院經多日聆訊後,由五女二男組成的陪審團昨退庭商議近五小時後,一致裁定被告六項強姦及四項製作兒童色情物品罪均罪名成立。主審女法官潘敏琦將案押後至五月四日,以便索閱女童的心理創傷報告、被告的背景及心理報告才判刑。潘官表明,由於本案情節特別嚴重,控罪中的所有判刑、包括最嚴重的刑罰均在考慮之列。

被告表現冷靜 聞判無激動
被告被控在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一四年十月卅日間,先後六次強姦現年九歲的女事主X及四度以手機或相機製作涉及X的兒童色情相片。根據法例,一經循公訴程序被定罪,強姦罪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製作兒童色情物品罪的最高刑罰為罰款二百萬元及監禁八年

身形矮小、頭髮半禿的被告,於犯人欄內一直表現冷靜,昨聞判時亦無露出激動之情。根據控方庭上讀出被告的背景指,被告無案底,其教育程度至小三,過往曾任技工,現時則無業,與女兒每月合共獲得七千多元的綜援維生。控方指被告聲稱無毒癮,但有心臟病。案發時被告獨居於天水圍區一鐵皮屋,妻子與女兒則居於旁邊另一屋。

母悉女遭性侵 一度無跟進
據悉,自案件被揭發後,事主X已交由社會福利署看管,X的母親Y則不時持雙程證來港探望女兒。正申請單程證的Y,現正持雙程證來港與X同住,社署亦會一直跟進此個案。

控方案情指,被告為天水圍原居民,○四年認識來自湖南的Y,翌年在港結婚。Y於○六年在內地誕下X,X於○九年獲單程證來港定居,Y則持雙程證來港,但Y於一一年因違反逗留條件被判監,其後遣返內地,至一四年三月才獲准再來港,期間X一直與被告同住。

X於一四年底曾向Y投訴遭被告性侵,但Y因害怕而無跟進。翌年三月X再向Y投訴遭被告性侵及拍下相片,Y向學校社工求助並報警。警方在被告家中將他拘捕,並檢獲手機、相機及色情書刊,在手機及相機修復及起回一百五十六張相片,內裏大多拍到有X樣貌的裸照、陰部特寫及被陽具插入等。警誡下被告承認手機及相機屬於他,但否認犯案。

幾乎每晚「搞」 威嚇無飯食
X向警方稱,自五歲升小一時已首次遭被告性侵,被告以陽具插入她陰道,其後差不多每晚被告均會「搞」她,超過百次;被告又曾以手機及相機拍攝她私處及性交相片,她曾拒絕被告性交要求,但被威嚇「無得食飯」而就範,被告亦曾讓她看色情書刊。女法醫曾澤慈替X檢查時,發現其陰道有符合被陽具等插入造成的舊傷痕,且屬嚴重受傷。

案件編號:HCCC 353/2015

瘦弱「阿妹」堅強 反安慰母唔好喊

「阿妹表現得好堅強,叫媽媽唔好喊!」警員口中的「阿妹」,正是自五歲起慘遭生父強姦過百次的女童X,雖然「阿妹」今年只有九歲,但表現得很懂事,警察哥哥及姐姐見她瘦骨嶙峋,想多買一個飯盒給她,但她會說「夠了」;提到被侵犯過程,個個都「聽到好嬲」,甚至眼濕濕,但「阿妹」卻很鎮定,警察哥哥及姐姐都希望她盡快康復,重過正常生活。

與母共享飯盒 謝絕警供添食
負責調查女童被親父強姦案的警員憶述,接獲報案後第二日,他們在社署社工陪同下,為女童及其母錄口供,當時女童已表現得好堅強,在說到受侵犯經過時,母親都不住哭泣,「阿妹」卻反過來安慰媽媽「唔好喊」

由於事發逾三年,「阿妹」錄口供時似有點麻木,說得很平淡,但被侵犯經過卻令一眾成年人髮指,錄口供的警員既「眼濕濕」,亦充滿憤怒,但「阿妹」的懂事,又令人安慰。有次見到「阿妹」兩母女同吃一個飯盒,警察哥哥及姐姐見她比同齡孩子瘦削,要多買一個飯盒給她,「阿妹」卻說「唔使喇」,很知足。

「希望她和媽媽好好生活下去」
「佢本來應該過着快樂嘅童年,但今次事件被剝奪了,真的希望她可以和媽媽好好生活下去。」說時,警務人員的聲線也有點顫抖。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說,性侵犯兒童已成為虐待兒童案的第二位,侵犯者中不乏是兒童的親友或熟悉的人,兒童遭侵犯後,因不知誰人可提供協助,擔心家人是否相信,往往不敢告知他人。何認為,家人、親友、老師及社工必須提高警覺,若發現兒童突然顯得退縮、不快、不想與人接觸、不想返學等異樣情況,便要多加留意慰問,讓他們知道你值得信任,將心事告知,亦要教育小孩認識性教育,好好保護自己身體,預防悲劇發生。


標題:父姦5歲女10項罪成 官:考慮最重懲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父親在親生女兒5歲至8歲的3年間,趁內地妻子離港時多次在家強姦女兒,更涉以手機及在牀邊放置腳架以相機拍攝過程。他早前就10項強姦罪及製作兒童色情物品罪在高院受審,陪審團昨一致裁定他全部罪名成立。法官押後下月判刑,表明本案情節特別嚴重,所有判刑均會考慮,包括最嚴重的懲處。根據法例,強姦罪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

強姦罪最高判囚終身
現年61歲的被告被控於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29日間強姦女童X,其間以相機及手機製作兒童色情物品。陪審團昨退庭商議逾4小時後,一致裁定被告6項強姦罪及4項製作兒童色情物品罪成。早前曾到庭旁聽的被告親友未有露面,被告得悉裁決時表現冷靜,不時用眼角瞄向陪審團及公眾席。

陪審團一致 被告聞裁決冷靜
控方指被告小三學歷,早年曾任職技工,被捕時失業,與女兒每月領取7000元綜援。法官決定為現年9歲的涉案女童X索取心理創傷報告,及為被告索取背景及心理報告,案件押後至下月4日判刑,辯方屆時將作求情。

性侵逾百次 手機拍女私處
女童X早前在審訊時曾供稱,自5歲多起遭被告性侵,平均每日一次至兩次,加起來超過100次。被告曾用腳架架好相機後叫她到牀上,也曾用手機拍攝她的私處。警方拘捕被告後修復其手機及相機中已被删除的相片,發現逾150張照片,部分為女童陰部特寫及陽具插進女童陰部,其中4張相片顯示X面部和全身祼露。

被告自辯時堅決否認曾侵犯女兒及拍下過程。他稱不知女兒會否帶他人回家,又指自己經常把相機及手機借給他人,對手機內的照片懵然不知。

【案件編號:HCCC353/15】

母:女兒好勇敢好堅強

遭父親性侵的女童X早前在審訊期間透過視像作供時表現平靜,相反其母親Y作供時多次談及女兒時,均表現激動及哭泣,更說要為女兒討回公道。丈夫昨被裁定罪成後,Y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稱,目前心情已「好番好多」,又稱讚女兒「好勇敢、好堅強」。

祖籍湖南的Y昨表示,目前持雙程證來港照顧女兒,她已申請單程證,惟當局一直回覆她「處理中」。Y說,事件報警後,女兒一直由社工跟進,她亦一直陪伴在女兒身邊,間中會帶X出去玩,例如海洋公園及山頂等。女兒起居目前由她獨力照顧,她亦對女兒很好,盡力滿足女兒的要求。

其丈夫早前曾又聲稱,他與女兒均是受害者。Y昨同樣亦向記者說:「我好慘,我都係受害者。」Y表示對於被指貪錢及貪戀丈夫的身分證(港人身分)一事感委屈,強調自己對他是真心真意。Y其後問記者其夫是否下月判刑,隨即表示擔心到時會被對方咒罵,故不打算到庭旁聽。










20160419 - 與細菌夾擊人體 RSV病毒降免疫力 一周內殺幼兒

標題:與細菌夾擊人體 RSV病毒降免疫力 一周內殺幼兒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嬰幼兒是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等副黏液病毒(Paramyxovirus)高危族,雖然多數人求醫後可在短時間康復,但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嬰幼兒可因副黏液病毒感染引發嚴重病情,更會因免疫力急劇下降同時受細菌感染夾擊,出現敗血病、感染肺炎鏈球菌而死亡。專家建議小兒從日常飲食多攝取維他命及蛋白質,提升免疫力。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收集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2002年10月至去年3月的住院數據,分析當中98宗副黏液病毒感染個案,其中66人感染RSV病毒、27人染副流感,亦有5人感染偏肺病毒,屬副黏液病毒中3大常見種類,患者年齡由兩個半月至5歲,平均留醫3日。

研究顯示98名兒童中有7人死亡,其中5人為RSV患者,偏肺病毒及副流感患者各有一人,全部住院時間不超過一周。負責研究的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稱,7宗死亡個案全部都同時受細菌入侵,包括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口腔念珠菌等。其中個案,一名剛滿4歲患有白血病的女童,因感染了RSV病毒,入住兒科深切治療部,但因口腔鏈球菌及溶血性鏈球菌入血,一天後即引發敗血症及肺炎死亡。

初期發燒咳嗽氣促
韓指,副黏液病毒本身並非致命原因,惟病人免疫力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下降,增加細菌入侵或令體內細菌肆虐風險,令嬰兒在一周內出現多種併發症,包括肺炎、敗血病、腹膜後腫瘤等而死亡。他稱兒童是感染副黏液病毒的高危族,大部份會於5歲前發病。副黏液病毒初期病徵為發燒、咳嗽、流鼻水、氣促、四肢乏力等,與流感沒大分別,但由於病毒可大幅降低免疫力,一旦嬰幼兒的口腔、鼻腔接觸到細菌,雙重感染風險大增,出現嚴重併發症如急性肺炎、腎衰竭、腦膜炎的機率亦比流感高。
RSV病毒及偏肺病毒等常見副黏液病毒現時未有疫苗預防,韓指,只能夠依靠提升免疫力來預防受到雙重感染,建議平日要均衡飲食,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時更須保持適量攝取蛋白質及維他命,否則免疫力會急劇下降。此外,嬰幼兒或照顧者有發燒、咳嗽、四肢乏力等病徵,應避免在人多場合逗留及盡快求醫,以免互相傳播。

標題:副黏液病毒襲童 死亡率高過流感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每年冬季當大眾注意集中防範流感高峰期,同樣攻擊嬰幼兒的副黏液病毒卻容易受忽略。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分析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PICU)在十三年間九十八宗副黏液病毒感染個案,當中七人死亡,全部死者「雙重感染」,即同時感染細菌,包括兩名健康兒童。有病童情況惡化迅速,入院一日即奪命。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指出,雙重感染和患癌兒童身體較弱是主要致命原因,呼籲家長不要帶患病子女到人多地方,以免受感染。

98中招個案7人亡
副黏液病毒其實是一個大類別病毒,當中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人類偏肺病毒。九十八宗感染個案涉及九十五名病童,他們自二○○二年十月至去年三月留醫威院PICU,部分人兩度入院。六十六宗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廿七宗,人類偏肺病毒五宗,病童年齡中位數約一歲半。一成個案出現細菌入血,另近三成在其他分泌樣本驗出細菌。逾四成個案需使用呼吸機,兩成曾使用強心藥物;六宗雙重感染個案出現敗血性休克及呼吸衰竭。

七名死亡兒童由十個月至四歲大,四男三女。其中五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和人類偏肺病毒各一宗,大部分出現病毒性肺炎和敗血性休克。七人中,三人患白血病、一人屬發展遲緩、一人患罕見遺傳病,兩人健康良好。

韓錦倫表示,感染該類病毒留醫PICU的兒童,主要患肺炎,病毒上腦引致腦炎機會低。整體死亡率為百分之七,比率較流感還要高。

患者同時感染細菌是主要致命原因,其中一名死者是身體健康的四歲女童,感染人類偏肺病毒,同時因肺炎鏈球菌19A型入血;另一名健康男童不足兩歲,因綠膿桿菌入血。此兩種細菌對兒童殺傷力大,兩人留醫PICU兩日不治。患白血病的病童本身抵抗力弱,易受細菌感染,死亡風險較一般兒童高逾四成。

成人病徵輕難察覺
韓錦倫指出,成人感染該類病毒,徵狀可能只是輕微流鼻水,未必發燒。家長因此不為意,有機會將病毒傳給家中幼童,加上沒有針對性藥物治療,又沒有預防疫苗,故防不勝防。他提醒家長,人多地方,細菌同樣多,兒童若出現發燒或流鼻水等呼吸道感染徵狀,除帶同他們求醫外,應讓他們留家休息,減少與外界接觸,以免受細菌雙重襲擊。


標題:副黏液病毒遇菌入血 病童死亡率高31倍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文大學分析威爾斯醫院過去13年感染副黏液病毒兼入兒科深切治療部的7名死亡兒童個案,推算病童同時細菌入血,死亡率較無細菌入血高出31倍。7名死者有5人感染專攻幼童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提醒家長提高警覺,平日宜為幼童增強免疫力。
研究分析2002年10月至去年3月因染副黏液病毒而入威院兒科深切治療部的98宗兒童個案。副黏液病毒會於呼吸道產生黏液,阻塞小支氣管等,影響呼吸。其中RSV、副流感病毒及偏肺病毒各佔66宗、27宗及5宗,入院年齡中位數為1.05歲,個案佔威院兒科深切治療部5%,3月及7月為入院高峰期。

威院13年7童死亡涉「副黏」
過去13年,7名介乎0.9至4.2歲兒童住院時死亡,當中5人染RSV,染副流感病毒及偏肺病毒則各佔一人。其中兩名RSV感染者本身患血癌,有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入血等。兩個分別染RSV或偏肺病毒者則過去健康紀錄良好,但遭細菌入血致併發症身亡,包括肺炎鏈球菌等。研究推算感染副黏液病毒的兒童如患癌或出現細菌入血,死亡率高45及31倍。

RSV病毒專攻兩歲以下
有份參與研究的韓錦倫表示,RSV專攻兩歲或以下幼童,病毒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患者除發燒、流鼻水、喉嚨痛,易因小支氣管收窄而喘鳴,嚴重可致無法進食及缺氧。
韓又稱,成人染RSV病徵不明顯,令幼童「防不勝防」。他提醒家長留意,如幼童感染流感,周遭的人大多有流感病徵;如染RSV,周遭的人通常無病徵。他指兩者病徵分野不太明顯,建議家長盡快帶子女求診確認病因。

成人病徵不明顯 易惹幼童
韓指RSV缺乏針對治療的藥物,主要以氣管擴張藥、化痰藥等治理,提醒家長平日讓幼童進食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吸收足夠水分等,增強免疫力。

20160419 - 值夜中風 懷孕護士蘇醒

標題:值夜中風 懷孕護士蘇醒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瑪麗醫院兩周前發生懷孕護士,返通宵期間突然爆血管事件。據悉,事發時該護士懷孕28周,爆血管後一度昏迷,並一直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至現時懷孕30周。該護士情況已經稍為好轉,已經蘇醒,呼吸及血壓穩定,醫生正密切監察胎兒情況。醫管局表示,會檢討是否統一所有醫院的護士,懷孕32周後不需要返通宵更。

醫管局:懷孕32周後可豁免
據悉,該名瑪麗醫院護士懷孕28周時,返通宵更期間突然中風爆血管,已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兩周;現時已蘇醒及心跳有改善,對外界有反應,但未能說話,醫生正監察胎兒情況,情況合適時為護士進行生產。

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表示,近期接獲3宗與懷孕上班的護士求助個案,當中一名護士小產後恢復上班,但遭上司無理取鬧,正與醫管局跟進。該會要求醫管局劃一所有護士懷孕28周後,豁免返通宵更;並增加資源如額外津貼,鼓勵願意長期返通宵更的護士頂替工作。

現時各醫院就護士懷孕後的返夜班安排不同,有醫院容許懷孕28周的護士不需返夜班,但有醫院要求護士懷孕36周後才豁免返夜班。

醫管局主席梁智仁表示,會檢討統一護士懷孕32周後不需返通宵更,但未有落實時間表。他指局方並非一刀切所有懷孕28周至32周護士必須返通宵更,若護士感到工作辛苦,也可向護士長反映獲彈性處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醫管局會研究如何鼓勵願意返通宵更的護士,長期返通宵更。

現時其他行業如警察,女警懷孕28周後才豁免返通宵更。工業總會名譽會長劉展灝表示,如有醫學證據證明孕婦懷孕後期不適宜返通宵更,僱主可考慮跟隨。


標題:前護士:夜更如上戰場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瑪麗醫院大肚護士當夜更期間腦中風留醫,母子命懸一線事件惹廣泛關注。已為兩孩之母、剛離職的前護士大吐苦水,稱懷孕當值險被地上污水「跣低」、夜更遇上急救病人猶如置身戰場,病房內有病人要照X光亦需「走鬼」般閃避輻射,免影響胎兒。種種不理想待遇,加上工作時間未能妥善照顧子女,令她決心辭職。

任護士十五年、曾在九龍醫院康復大樓工作的黃小姐,在該院工作期間先後懷有兩名女兒,女兒如今分別兩歲半及七個月大。她說,病房曾有不明文規定,懷孕護士可豁免不用處理搬動病人的工作,但當病房護士人人做到無停手,又要趕及醫生巡房前處理好病人傷口,她腹大便便亦要幫忙。

檢視不同聯網豁免安排
黃小姐憶述,當年工作的病房容許護士懷孕三十二周起毋須當夜。她試過懷孕三十二周之前當夜更時遇上突發事件,搶救病人期間遍地針筒、儀器,同事們跑來跑去急救,「大住個肚真係惟有走開啲!」親身經歷過驚險的工作環境,她認為護士懷孕後,愈早停當夜更愈理想。她爭取產後停薪留職三個月照顧初生女兒,惟管理層以人手不足為由拒絕,由於丈夫的工作亦要輪更,她迫於無奈離職,專心湊女。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表示,要求醫管局檢視不同聯網醫院豁免懷孕護士當夜更的做法是否一致,又強調現時部分服務例如高風險工作,豁免懷孕同事參與。醫管局主席梁智仁說,該局正計劃統一政策,所有護士懷孕三十二周起可豁免當夜,政策正式推出前,各院彈性處理。




標題:懷 孕 32 周 護 士 研 豁 免 值 夜 更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日有一名懷有七個多月身孕的公立醫院護士在值夜更時中風,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令人關注懷孕護士的工作情況。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昨承認,不同醫院的豁免夜班做法各異,局方正研究統一懷孕三十二周以上的護士獲豁免當值夜更。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促請局方要因應新措施增聘人手,確保其他同事值夜次數不多於一周一次。

有消息人士透露,早前一名懷孕七個多月的瑪麗醫院外科部護士不獲豁免值夜更(通宵更),值夜時突然「爆血管」中風。她目前已經甦醒、有反應、血壓和呼吸穩定,由婦產科醫生正定期監察,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母親及胎兒情況穩定。

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仁昨表示關心這位同事,並承認醫管局並沒有統一豁免安排,現時會容許懷孕二十八至三十六周或以上的護士豁免值夜,他解釋彈性處理是因應不同護士的不同情況,部分人認為可應付夜班,部分感覺較辛苦的懷孕員工,亦可獲彈性處理。

但梁智仁認同,局方應統一做法,例如讓懷孕三十二周以上的護士一律豁免夜更工作,總部及聯網內部正討論統一安排,需要平衡各方意見,暫時未有推行的時間表。梁相信,只要一早策劃,便不會出現人手不足問題。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指,不會討論個別同事的醫療狀況,強調醫管局重視員工的健康和安全,又說醫管局現時有部分服務,會豁免懷孕同事參與,例如高風險工作及值夜更。他會要求醫管局檢視不同聯網的安排是否一致,並需檢視是否有些同事喜歡長期持續值夜更,以減少其他同事值夜次數。高永文說,若有同事獲豁免當夜更,其他同事所當的夜更便會較頻密,但相信同事間會互相關心和體諒。

香港護士協會主席及立法會議員李國麟斥,高永文的關心和體諒的說法不合理,因為劃一的豁免值夜間工作安排是恒常的政策,不能要求其他同事「哽咗佢」,指局方應妥善安排長夜津貼政策,並提供足夠資源增聘兼職人手處理日間工作,確保其他同事一星期值夜不多於一次,否則局方的劃一豁免安排將引來同事間的不和。

標題:醫局研豁免32周懷孕護士值夜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護士協會指有懷孕護士值夜不適及暈倒,另有報道指瑪麗醫院有懷孕30周護士值夜時中風,在深切治療部留醫。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昨表示,有醫院豁免懷孕28至36周護士當夜班,正研究統一做法,豁免懷孕32周護士值夜班,現未有時間表,會盡快完成。

護協:須解釋32周理據
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則稱,個別同事或因生活方式,不介意長期當夜班,醫管局亦會研究此情况。護協主席李國麟表示,梁智仁須解釋為何討論護士懷孕32周毋須值夜,而非28周,並促請當局盡快完成討論。

曾任職康復醫院護士的黃小姐,2013年懷首胎時在紓緩科病房工作,申請停薪留職被拒,結果懷孕32周才不用值夜,至約37周才放產假,其後再懷第二胎,今年初因照顧女兒離職。

黃懷孕後每月仍須值夜3至4次,即於早上6時許至下午2時上班,同日晚上8時許再工作至翌晨6時許。

她懷孕期間,同事會做「粗重工作」,如替病人洗澡及搬病人等,自己會助病人轉身洗傷口等,但牀、椅又多,懷孕7至8個月不時「撞到肚」,幸未遇意外。她建議彈性容許停薪留職。

仁安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余啟文表示,一般懷孕至28周起較易肚痛,她們值夜非生理最佳狀態。

20160419 - 港爸替女換片 被困港鐵「育嬰室」

標題:港爸替女換片 被困港鐵「育嬰室」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全線缺乏育嬰室設施的港鐵,紅磡車站前日發生一家三口被困「育嬰室」事件。一名父親借用大堂職員辦公室充當育嬰室,替一對年幼孖女更換尿片後,大門故障被困報警。消防員到場準備破門時,職員才用鎖匙開門救出三父女,幸無大礙,惟他們已被困半小時。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港鐵管理層拒投放資源設育嬰室,忽視乘客需要。

一家三口被困的王先生居於大埔頌雅苑,與妻子育有一對兩歲孖女,王妻近日離港公幹,他身兼母職照顧女兒。王憶述被困經過稱,前晚約7時10分,三父女在東鐵紅磡站搭列車回家,入閘前在大堂向職員要求替一對孖女更換尿片,獲職員借用客務中心旁一個辦公室。
王表示,該辦公室門外有密碼鎖,進入後有一個水力不足的洗水盆、小床等設施,估計是一個臨時育嬰室,而室內亦有寫字枱、電腦及電話等。約10分鐘後,他替孖女換尿片後欲離開,按大門的開關掣時,發現大門故障無法打開,經過10分鐘多次拍門通知職員無果後致電報警。

議員斥不投放資源增設施
警員及消防員到場,職員亦未能即時打開大門,再過了約10分鐘,消防員準備破門時,職員才用鎖匙開啟大門,三父女被困半小時後平安獲救,孖女受驚,毋須送院。他事後向車站當值站長投訴被困事件,及希望港鐵能改善車站設施,在沿線各站安裝育嬰室設備。當時站長曾道歉及表示會向上級反映。

港鐵發言人回應稱,港鐵全線車站沒有育嬰室設施,但若乘客有需要,職員會作適當安排;現階段港鐵沒計劃在全線車站安裝育嬰室。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議員范國威稱,10多年前已建議港鐵在全線安裝男女乘客洗手間,因為對一些尿頻長者,實在是有需要,惟至今仍有超過八成車站無該等設施;未增加設施並非港鐵資源不足,而是管理層不肯投放資源。他又稱台灣捷運車站全線安裝有廁所及育嬰室設施,同時門外亦有顯示廁格待用等燈號,希望港鐵能從乘客角度着想,全線安裝廁所及育嬰室。

20160419 - 患腸胃病 倫敦飛香港急降哈薩克 4月大B女 國泰機上猝死

標題:患腸胃病 倫敦飛香港急降哈薩克 4月大B女 國泰機上猝死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4個月大的中法混血女嬰,由父母抱着在英國倫敦乘搭國泰航班來港,途中突然病發昏迷,航機要急降哈薩克機場,由當地醫護人員登機搶救;航機及後飛返香港,港口衞生處醫生登機證實女嬰經已不治。今次嬰兒在航機上猝死是近年罕見事件,據稱女嬰登機前患有腸胃病,有醫生指嬰幼兒帶病坐飛機,若遇上病情突變,難有醫療支援,十分危險。

猝死女嬰Jasmine,其32歲父親為法國人,36歲母親為法籍華人,一家原定由倫敦經香港再到內地長沙娘家探親,可惜途中女嬰不幸魂斷航機上。

父母情緒崩潰
載着事主一家三口的國泰航機編號CX256,於本港時間(下同)前日(17日)凌晨3時07分在倫敦希斯路機場起飛,預定同日下午3時抵港。在飛行途中,Jasmine父母突然發覺女兒昏迷不醒,於是向空中服務員求助,其間機上一名任職護士的女乘客曾協助施救,機長亦向香港航空控制塔報告事件。
最後機長決定轉飛哈薩克阿拉木圖國際機場,務求為女嬰盡快提供急切的治療;航機降落後,當地醫護人員隨即登機為女嬰診斷,發女嬰已全無反應,表示已無能為力,最後家屬同意與女嬰乘搭原機繼續行程來港。據同機乘客稱,當時女嬰父母情緒崩潰,決定在機上陪伴女兒走完最後一程,其間不斷傷心痛哭,眼睛也紅腫。


機組人員眼濕濕
至同日下午1時許,航機離開哈薩克飛返香港,國泰航空公司亦同時通知香港機管局要求提供協助。航機於傍晚6時39分抵港,港口衞生處及機場醫療中心醫生登機檢查女嬰情況,證實她已經不治。警方經調查後指女嬰有患病紀錄,事件並無可疑。
據稱,女嬰在倫敦登機前患有腸胃病,在機上曾飲奶。同機乘客又稱,機上乘客亦知道事件,落機時都很落寞,機組人員更是「眼濕濕」。女嬰遺體其後由仵工移送殮房,等候法醫剖屍確定死因。
衞生署稱轄下港口衞生處接獲機管局知會航班上有旅客不適,會派出醫護人員登機協助,按需要將病人送院;如病人已證實死亡,衞生署署長會向死者家屬或代理人發出一張人類屍體進口許可證。就上述個案,醫護人員登機後證實女嬰已經死亡,故向女嬰家屬發出人類屍體進口許可證,並通知警方及死因裁判官跟進;港口衞生處亦要求航空公司為該飛機清潔消毒。
國泰航空發言人稱,機艙服務員在入職時均須接受一系列的訓練,包括由具合資格急救員資歷的導師講授急救知識及技巧,其後每年亦須參與重溫訓練;航機均備有急救箱及醫療用品,如有乘客於航班飛行途中感到不適,機艙服務員將按照急救訓練程序,並向提供24小時遠距醫療診斷服務的供應商取得專業意見,為乘客提供醫療支援。

航機上猝死的4個月大女嬰Jasmin,據稱在倫敦登機前患有腸胃病,在機上曾飲奶。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表示,患有腸胃病的嬰幼兒,病情變化可以很大,如家長發覺患者登機前有屙嘔或肚痛等症狀,不應勉強繼續行程,或按需要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肚屙可能係輪狀病毒所致,一天可屙10幾次,仲要坐長途機,易缺水又冇小便,可致急性腎衰竭,嚴重更致死亡」。

機上不適需補充水鹽糖
馮醫生稱,嬰幼兒登機前發燒也不宜起行,恐上機後出現氣促、抽筋,病情隨時惡化,如有懷疑都不應該冒險登機。若嬰幼兒在機上身體不適,最需要補充水、鹽及糖,「運動飲料甚至汽水,有水、糖同少量礦物質都得;亦可用8安士水加1茶匙鹽和少量糖,溝埋一齊飲,可暫時救命」;家長也可帶備營養粉開水服用,毋須消化立即吸收,十分適合肚屙患者,但不宜飲奶。
馮又指,未滿月的嬰兒抵抗力弱,很多預防針未打,在機上又欠醫療支援,更加危險;至於嬰幼兒何時適宜坐飛機,馮認為年紀越大越好。此外,嬰幼兒耳管幼,在機艙遇壓力,耳朵亦會特別脹痛。



標題:患病B女猝死國泰機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混血B女疑因病發,魂斷國泰機上。一名腸胃有問題四個月大中法混血女嬰,前日隨父母由英國乘搭國泰航空航班來港,途中突然昏迷,一度由護士女乘客急救,航班更轉飛哈薩克急降,讓醫護人員登機救援,因仍無起色,航班繼續行程來港,可惜抵埗後,女嬰已返魂乏術,父母悲慟不已,死因有待剖驗。兒科醫生指家長應在出發前,評估患病子女身體狀況,若病情不穩,應考慮取消行程。

腸胃有問題 仍自英起行
猝死混血女嬰Jasmine,父親是法國籍,在英國當律師,母親姓江(卅六歲),是湖南長沙市人。據悉,母親早已計劃攜女兒返回老家與親人相聚,雖然女兒近日腸胃有問題,仍決定成行。上周六,一家三口在英國倫敦希思路機場乘搭國泰航空CX256航班來香港,再轉到內地。

不料,在飛行途中,女嬰疑病情突變,未幾昏迷,父母向機艙服務員求助,機上一名任職護士的澳洲籍女乘客獲悉事件,為女嬰急救,但情況危急,機師改變行程,轉飛往哈薩克急降阿拉木圖向當地求助,曾有三名醫護人員登機為女嬰急救,但仍陷昏迷,父母決定繼續行程來港,以便盡快接受治療,機師亦向本港機場控制塔通報。

港醫護登機 惜證實已死
至前日傍晚六時許,航機較原定時間延遲三個半小時降落,早已戒備的港口衞生署及機場醫療中心醫生登機,可惜證實嬰兒已死亡,父母傷心欲絕。警方初步調查後,相信無可疑,召仵工將女嬰遺體舁送殮房,由法醫剖驗確定死因。

國泰航空發言人表示,事件深表惋惜,並向乘客家屬致深切慰問。發言人續稱,機艙服務員均須接受急救訓練,航機上備有急救箱及醫療用品,如有乘客於飛行途中不適,機艙服務員將按照急救訓練程序,並向為國泰提供廿四小時遠距離醫療診斷服務的供應商取得專業意見,以便即時為乘客提供適切醫療支援。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表示,初生嬰兒有腸胃病紀錄,不排除會患上急性腸胃炎,導致屙嘔而缺水,可能會引發急性腎衰竭,嚴重可以致命。在該情況下,營養水及電解質溶液可以補充嬰兒失去的礦物質及糖等養分,惟家長在旅行前發現子女身體不適或病情不穩定,應考慮取消行程,長程飛行可能會令病情惡化。



標題:先天病初生女嬰 返港航班上猝死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國際機場發生抵港航班上嬰兒猝死事件。一名有先天疾病的混血初生女嬰,前日隨家人乘航機由倫敦來港途中突然昏迷,航班曾急降救援,惟女嬰不治。警方調查後無可疑,列作「有人暈倒——送院前死亡」案處理。

4個月大患先天胃病 倫敦來港
據悉,猝死混血女嬰,4個月大,患有先天胃病,原定與法國籍父親及內地母親在英國時間本月16日乘搭國泰航班CX256,由倫敦往香港,再轉機到內地長沙娘家。家人上機時疑沒有向航空公司交代女嬰病歷。

曾急降哈薩克搶救 續飛港報警
消息稱,航班來港途中,母親發現女嬰暈倒,通知空中服務員,機上一名任職護士女乘客協助施救,機師決定臨時在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國際機場緊急降落,尋求當地醫療協助,惟女嬰經搶救不治,疑父母不想滯留,與嬰兒遺體隨航班繼續航程來港,途中機組人員向香港警方報案,航班因曾經急降,較原定時間延誤約3個半小時,直至前日傍晚6時39分抵港,醫療人員登機救援,惟證實女嬰已經死亡。警方調查無可疑,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國泰:員工須學急救 有專業醫療意見支援
國泰航空發言人表示,對事件深感惋惜,向家屬致以深切慰問,因涉及乘客私隱,未能提供詳情。國泰強調轄下機艙服務員入職時須接受訓練,包括由合資格導師講授急救知識及技巧,每年須重溫訓練,航機上均備有急救箱及醫療用品;若有乘客途中不適,服務員將按照急救訓練程序提供協助,並會向提供24小時遠距醫療診斷服務的供應商取得專業意見;部分因最近健康狀况成疑、要求在機上使用醫療器材的乘客,必須提供健康證明;個別情况下或需填寫健康證明書,以判斷能否安全完成旅程及是否需要任何特殊協助或醫療服務。

衛生署回應,轄下港口衛生處接獲航班上有旅客不適,一般會派出醫護人員登機提供適切醫療協助,如有需要會安排病人送往醫院診治,假如病人證實死亡,署長會向其家屬或代理人發出一張人類屍體進口許可證,並通知警方及死因裁判官跟進,以及要求航空公司為該航機清潔消毒。

遲逾3句鐘抵港 醫護登機搶救
機管局發言人回覆,前日下午1時許收到涉事航班的求助,要求通知港口衛生處及召喚機場醫療中心醫生到場協助,航班於當日傍晚6時許抵港,處方及醫生即時登機搶救,惟女嬰已告死亡。

病嬰搭長途機宜先詢醫生
有先天胃病初生嬰兒在航班猝死,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表示,估計嬰兒生前胃酸嚴重倒流。因嬰兒發病時不懂表達,家長需時刻留意,照顧飲食時要「小量多餐」,並將食物煮成糊狀,餵食後可為嬰兒掃風,必要時需要服食藥物,以免胃酸逆流,湧到鼻腔及流入肺部。

韓錦倫續說,若父母想攜同患胃病初生嬰兒乘搭長途航機,事前必須先經過醫生的健康評估,得到醫生同意才可以搭機。此外,登機前亦要向航空公司詳細交代嬰兒的病歷,讓機組人員有準備。而父母更需隨身帶備嬰兒的必需物品,包括藥物、糊狀食物等,只要在妥善安排下,有先天病的初生嬰兒亦可以隨家人乘搭長途航機。





20160418 - 啟德兒童醫院統一跟進血友病患

標題:啟德兒童醫院統一跟進血友病患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啟德兒童醫院預料二○一八年啟用,屆時將成立血液協調中心,有望統一及規範兒科疾病的管理,提升兒科醫療服務的專業水平。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系主任陳志峯昨表示,全港血友病患者人數不多,約二百至三百人,現時分散不同醫院跟進,出現「各自為政」局面。未來的血液協調中心將統一對此症的跟進治療、監控患者病情及建立患者病歷資料庫。

陳志峯指出,血友病是遺傳疾病,因遺傳基因出現病變,令血液裏缺乏某種凝血因子,患者無法如常凝血,引致容易出血及難以止血,嚴重者更會令關節變形及殘障。因此,患者主要注射凝血因子補充劑來預防及改善病情。

現時各院「各自為政」
全港血友病患者中,約四十至五十名為兒童,每年約有一至三宗新症。現時全港九間公立醫院提供兒科服務,只有五間設兒童血液腫瘤專科治療血友病。陳志峯坦言,各院的治療「各自為政」,例如為患者注射凝血因子補充劑的準則有異。因此,未來協調中心可發揮作用,集中跟進患者病況。

七歲的林遠修,花名林B,活潑好動,六個月大被薯片包裝袋割傷,父親花了半小時才為囝囝小傷口止血,情況不尋常。另一次,林B因左膝無故出現大片瘀傷及紅腫,經驗血後終確診嚴重甲型血友病,現時每周要注射兩次補充劑。林父歡迎成立協調中心,冀可加快幫助血友病病童,亦可令更多醫護人員熟悉此症,避免延誤診斷。

20160418 - 元朗B女險遭拐走

標題:元朗B女險遭拐走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元朗鬧市驚現猖狂「拐子婆」,B女險遭抱走!一名九十後媽媽前日拖住歲半大女兒,途經元朗街頭時,一名蓄馬尾及操鄉音「肥師奶」,突從後將女童抱起欲離開,少婦懷疑是拐子婆,她為救愛女,情急揮舞雨傘向拐子婆拍打,對方隨即鬆手令女童墮地受傷。附近卸貨工人見狀,一度將婦人按地制服,豈料,有人狡辯稱:「我要見我個孫!」似掩飾拐帶嫌疑,混亂中更走甩。女事主因受驚無即時報警,匆忙帶愛女回家,至昨日才往警署報案。她事後仍猶有餘悸:「大街大巷都抱得,好危險!」警方對該案高度重視,暫列懷疑拐帶兒童處理,並通緝該名「肥師奶」。

女童墮地傷 疑人趁亂逃
救女勇媽媽姓言(二十五歲),其夫從事文職工作,夫婦育有一歲半大女兒,一家三口居住元朗的村屋。前日下午四時許,言婦攜同乳名「撈撈」的女兒,到炮仗坊吃下午茶後,拖着女兒離開食肆,途至康景街公廁對開,一名四十餘歲婦人突然從後走近,抱起其女兒,她拖住女兒的手即時被甩開。該名婦人企圖轉身離開,言大感錯愕,恐怕女兒被人拐走,為救回女兒,當機立斷揮動長傘拍向拐子婆背脊,對方隨即鬆手,令女兒墮地擦傷肩膊,放聲嚎哭。言連忙將愛女抱入懷並呼救。

期間,數名在附近卸貨的工人見狀,群起上前協助將拐子婆按着,但她以語帶鄉音稱:「我要見我個孫,佢係我新抱。」似乎要擺脫其拐帶嫌疑,混亂中,她趁機走甩。言婦驚魂未定,愛女又受傷及不斷哭泣,便與女兒先行返家休息。至昨日她由丈夫陪同到元朗警署正式報案。

母fb述過程 籲家長警惕
言婦表示,不認識該名婦人,更不明對方為何要抱走其女兒,「好彩當時無拎住好多嘢,可以用遮拍佢。」並感謝途人幫忙,惜當時情況混亂,她又驚恐不已,未有拍下婦人容貌,否則便可給予其他家長以作提防。她直言以後不會隨便讓女兒落地步行,寧願用「孭帶」帶女兒外出。言亦在社交網站fb分享是次經歷,留言指「大街大巷都抱得,好危險」,希望其他家長提高警覺。

警方表示,近日並無接獲任何拐帶兒童案件,但元朗警區十分重視有關案件,現由元朗警區重案組跟進調查,案件暫列作「懷疑拐帶兒童」案處理。警方現正通緝一名約四十至五十歲、中國籍女子,身高約一點六米、肥身材、長曲髮及蓄馬尾,當時身穿粉紅色上衣及深色長褲。呼籲市民如發現有可疑人士或目擊事件經過,向警方提供資料。

20160418 - 14歲少年放蛇買酒 成功率100%

標題:14歲少年放蛇買酒 成功率100%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商舖向未成年人士出售酒精飲品無王管。有團體於上月底進行「放蛇」行動,派出三名未成年人士到不同的零售點購買一罐啤酒,結果發現,整體成功率達八成二,更有一組的成功率達百分之百,團體批評同業守則形同虛設,店員的警覺性亦低,建議政府立法禁止零售點向未成年人士出售酒精飲品。

現時是透過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同業守則,以自我規管的方式限制零售點售賣酒精飲品予未成年人士。新論壇聯同龐愛蘭區議員辦事處上月底派出三名十至十四歲的調查員,分成兩組到沙田區七個商號、共十四個零售點購買啤酒。結果發現整體成功率達八成二,較去年同期的調查成功率四成,大幅增加四十二個百分點。

團體促立法禁未成年買酒
當中第一組兩名分別十歲及十四歲的調查員,到十四間店舖買酒,成功在九個零售點買到罐裝啤酒,僅五間拒絕。十四歲調查員盧俊璈憶述,九間成功購買到啤酒的零售點,僅有一間的店員詢問買酒之目的,當他回應是「買畀爺爺」,對方就出售,其餘五間則以他未成年為由拒絕出售。第二組調查員為十四歲的劉彥霆,他買酒的成功率達百分之百,他成功在全部零售點購買啤酒,指全部零售點的店員均無問其年齡,暢通無阻。

龐愛蘭批評,商店執行有關守則形同虛設,店員的警覺性低,未有主動核實購買者的身份。她建議政府應提醒業界嚴格執行守則內容,並立法禁止零售點向未成年人士出售酒精飲品。另外,新論壇的調查亦指出,有兩成四人在十二歲以下已經首次嘗酒。

20160418 - 懷胎七月值夜 護士暈倒入ICU 護協促懷孕滿28周豁免

標題:懷胎七月值夜 護士暈倒入ICU 護協促懷孕滿28周豁免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護士返夜更要通宵上班,工作量和壓力俱大,瑪麗醫院日前便有懷孕約30周的護士,在返夜班期間突然暈倒,事後要送深切治療部(ICU)搶救,一度命危,現時仍然留醫,醫生正密切注視其母子情況。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透露,近日先後收到3宗求助個案均涉及返夜班懷孕護士不適,協會已去信醫管局要求容許懷孕28周或以上護士毋須返夜,保障懷孕護士安全。醫管局回應指正探討是否豁免懷孕32周以上護士值夜的安排。

有護士報稱,該名一度危殆的外科部護士懷孕約30周,日前返夜班期間暈倒,醫生發現她爆血管,但暫難確認爆血管是否與工作、身體或遺傳因素有關。據悉該名護士近日情況已略有好轉,現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

有醫院要求產後「補數」
醫管局回應指不宜公開討論有關員工健康狀況,但有關懷孕護士當夜更暈倒的消息,近日已在護士界熱傳,護士多表同情,指夜班工作繁重兼人手少,令懷孕護士倍添壓力,但亦有護士認為若豁免孕婦返夜班,對其他護士不公平。據稱不同公立醫院對懷孕多少周可毋須返夜班政策不一,較寬鬆的醫院容許懷孕滿28周護士毋須返夜班,但亦有醫院要求懷孕滿36周才可豁免返夜班。有醫院更要求在懷孕期間被豁免返夜班的護士,在生產後要「返多啲夜班補數」。
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透露近日收過3宗懷孕護士求助,指上夜班時頭暈或不適。護協上周六發出的通告指已得悉有懷孕護士當值時暈倒,正在醫院接受治療,該會已去信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促請當局讓懷孕滿28周護士可豁免值夜。

醫管局設津貼鼓勵值夜
醫管局回應時承認不同公立醫院對豁免懷孕護士值夜安排有所不同,由懷孕28周至36周不等,局方已成立工作小組探討豁免懷孕32周以上護士值夜的安排,但強調制訂政策前必會考慮各方意見,以及對人手作適當安排。局方又指設有連續夜更計劃,若護士值夜次數頻密至多於每7天一次,護士可領取額外津貼,以鼓勵護士自願多返夜班,紓緩其他護士值夜的次數。

孕婦睡眠不足 礙胎兒發育
公立醫院護士懷孕滿多少周才應豁免當夜班?醫管局指正研究豁免懷孕滿32周的護士值夜,但婦產科醫生靳嘉仁認為踏入懷孕後期,護士體力已經變差,加上部份醫院部門如急症室或深切治療部,夜間的工作也很繁重及緊急,懷孕的護士未必能勝任。靳醫生建議當局從寬處理,例如應考慮讓懷孕滿28周的懷孕護士便可毋須值夜,這樣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也比較好。
至於為何孕婦不宜經常捱夜,靳嘉仁醫生解釋指,若孕婦經常返夜致睡眠不足或睡眠質素變差,可能會令孕婦胃口變差,繼而影響胎兒發育。昨日有不少護士網上留言爭論懷孕早期應否返夜更,有護士坦言懷孕初期已看醫生,憑着醫生紙獲准豁免返夜班。

倘作嘔或暈眩需注意
靳嘉仁醫生認為,懷孕滿28周的孕婦是否適宜返夜更要視情況而定,難一概而論。醫生會留意需輪班工作的求診孕婦有否作嘔、暈眩或腳腫等問題,若覺得孕婦健康欠佳,醫生會開出醫生紙要求僱主暫不要派孕婦返夜班,以保障孕婦及胎兒。

20160417 - 寫專欄傳揚快樂教學 闖出教育王國 八爪魚爸爸「中國矽谷」辦幼教

標題:寫專欄傳揚快樂教學 闖出教育王國 八爪魚爸爸「中國矽谷」辦幼教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八爪魚爸爸」是趙公梃的別號,是3個孩子的爸爸,擁有4個學位,是個曾任區議員的商人,同時也是他分享教育理念的專欄名稱,希望能以文字鼓勵忙得有8隻手也不夠的家長,抵抗社會催谷孩子的風氣。從前紙上談兵,趙公梃兩年多前決定付諸行動,與拍檔以共享概念辦幼兒課程,到內地成立幼兒教育中心,都是他意料之外的事,當日未花分毫投資的公司,現在除吸引上市公司青睞入股,亦獲內地「國家級」項目邀請,為「中國矽谷」天安雲谷提供學前教學。趙樂見有更大平台提倡「快樂教學」,但強調多大的計劃也好,堅持「孩子玩樂不是罪」的信念才能成就一切。

零投資起步 獲上市公司入股
趙公梃當日榮升父親,深深感受香港教育制度給家長的壓力,驚覺教育缺少了「快樂」這一塊,便開始寫專欄,以「Tom爸」身分用文字傳達「快樂教學」的理念。他分享的都是每個家長經歷過的小事,如「搶奶粉」和「搶學位」,但卻表達與主流不一樣的信念,「如要捍衛學位,不如捍衛親子時間」、「與其操練,不如於玩樂中學習」。

租貴覓舖難 起步教無定所靠「共享」
「我哋想教家長,都想教細路,咁就不如做喇,但都要有個武館先得」,於是趙走遍香港大街小巷,尋找哪些人流較多的地區,方發現租金是他們開幼兒教育中心的一大障礙,兩個「半途出家」的爸爸迷惘之際,幸得教育界前輩指點,與其花資源於設施,倒不如放到小孩身上。

「八爪魚教育」以「共享經濟」的形式面世,由設計課程到聘請導師都以「好玩」為原則,有4個學位的趙公梃認為溝通是成長中最需要一環,所以決定以英文作橋樑,與孩子邊玩樂邊學習,又聘請較「好玩」的外籍導師。趙憶述,為實踐信念,當時另有正職的他要「一腳踢」,除了要與教材供應商洽商,亦要走訪幼稚園與教師和家長分享其理念,「自己做research,自己派傳單,外籍老師臨時告假,都係我哋頂上」。

派傳單蒐資料代課「一腳踢」
趙表示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要如何定義他們的身分,「對學校嚟講,我哋係唔係老師呢?又唔完全係;家長同課程供應商又會問我哋係唔係幼稚園或者咩機構,我哋又唔係」,趙要花更多時間與不同單位解釋理念,亦是一個說服他人「跳出框框」的過程,「分享我哋嘅故事,令其他人知道另有選擇」。

理念非主流 定義身分成難題
或許快樂真的能感染人,「八爪魚教育」一呼百應,第一年沒有固定地方,只有5間合作的幼稚園,「所以都無搞咩儀式,無開張嘅虛榮」,其後幸得教育界人士青睞,於東莞找到合伙人開設英語教育中心,現於中港兩地擁有7間教育中心,趙公梃笑言:「當初一蚊都無拎過出嚟。」

故事的發展又再一次超出趙的想像,去年他又「膽粗粗」寫計劃書,成功取得內地「天安雲谷」的獨家學前教育供應權。「天安雲谷」位於深圳,該區將會打造成「中國矽谷」,亦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項目之一。另一方面,「八爪魚教育」上月又得到上市公司SDM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賞識,以600萬元收購60%股份。趙公梃怎也沒想到發展商和上市公司會認同「八爪魚」的概念,提供更大平台讓他們分享「快樂教學」的信念,「我哋唔可以掉以輕心之餘,要更加勿忘初衷」。

「更大平台 更要勿忘初衷」
對近4萬平方呎的教育中心,趙表現得緊張又興奮,可望有更大空間發揮他很多如何邊玩邊學習的想法,「有個大舞台畀小朋友角色扮演,又可以有個大廚房畀佢哋同父母一齊學整嘢食,我細個最深刻都係喺遊樂場同其他人玩,𠵱家諗番就知道待人接物都係咁學番嚟」。他深信今天所有,是因堅持信念而來,而這信念來自他仍未泯滅的童心,他只希望這顆童心能影響更多家長,守護孩子的快樂。

盼帶港人價值到內地 減中港矛盾
今年才加入「八爪魚教育」的蔡雲帆,曾於英國留學,大學時是高材生,畢業後於香港辦幼兒學前教育,但有感香港地少人多,教育中心空間有限,「好多天馬行空嘅想像都被空間規範咗」,直至遇到趙公梃,知道他將會打理內地一個達4萬平方呎的幼兒教育中心,又以各種「好玩」的主題作教育,就決定一試,「最初都想像唔到,但𠵱家見到一步一步成事,就會好期待」。

4萬呎平台 教小孩兼教父母
蔡說,他們接觸到不少80後、教育程度較高的內地父母,跟不少香港中產父母有相近想法,對現有教育制度不滿,但又未見其他出路,因此希望「八爪魚模式」可為他們提供另一選擇,「但要佢哋唔跟主流都唔容易,所以諗點教小朋友嘅同時,都要諗點同家長分享我哋嘅想法」。

「edutainment(混合教育及娛樂)」是他們策劃天安雲谷教育中心的宗旨,蔡雲帆表示,設計每一個班房時,已經構思如何能將玩樂、藝術和學習結合,又打算開放午飯時間予附近上班的父母,可以爭取時間和子女相處。

趙公梃認為到內地辦學,除了是個好商機,亦是個好機會去把港人的價值觀帶到內地,以教育內地下一代為目標,他相信這是另一個減少兩地矛盾的方法。

20160417 - 小兒看中醫不把脈靠指紋斷症

標題:小兒看中醫不把脈靠指紋斷症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醫治療越趨普及,原來中醫對成人及小兒的診症方法大有不同,兒科在中醫稱為「啞科」,因為兒童大多無法清楚描述自己的病況,需靠醫師觀察和經驗判斷。兒童的望聞問切亦與成人有異,如成人把脈要用三指,小兒則只用一指,小於3歲幼童會運用特別的「望指紋」方法,即觀察食指淺表靜脈長度、顏色等輔助診症。

看中醫必會「切診」,成人要把脈,但兒童尤其3歲以下不用把脈。註冊中醫師何慧潔表示,由於小兒氣血未定,不能單靠脈法診斷,故早於唐代已有小兒指紋,其後歷代醫家再補充資料,逐漸形成小兒的診斷系統。

淺表靜脈反映臟腑
中醫所指的指紋並非手指紋,而是幼兒食指橈側皮下的淺表靜脈,即虎口到食指內側的皮下血管。指紋本身是由手太陰肺經之脈的分支,故能反映臟腑、經絡、氣血變化和正邪盛衰,嬰幼兒皮膚嫩薄故容易顯露。
何指,望小兒指紋時,醫師會握住小兒食指末端,再以拇指在小兒食指掌側前緣,從指尖向掌心方向輕推數次,淺表靜脈就會較明顯。觀察指紋的長短、顏色變化等,就可診斷小兒病情。食指的3個指節由指根到指尖,分別稱為風關、氣關及命關,指紋越長越近命關,代表病症越重,如外感感冒大多到風關會停。

觀面色配合問診
指紋的顏色,亦能看出不同證型,如顏色較為鮮紅,多為寒邪入體,如患外感風寒,紫暗色則為熱證,色青則多見於肝風。何稱,健康小朋友的指紋則為淡粉紅色,若隱若現於風關內。小童3歲以後就可以把脈,但因為前臂較短,醫師不會用三指把脈,用一隻或兩隻手指已能覆蓋寸、關、尺;但由於小兒心跳較快,脈象就特別快,但脈象快本身是熱症表現,應用於小兒就不準確,故有時需要配合小兒指紋作出判斷。

除了切診,為小兒診病亦很着重望診。何指,小兒舌診與成人相似,正常健康時舌頭應為淡紅色薄白苔,舌紅代表有熱,舌尖特別紅則為有心火,會有睡眠不穩、易竧𣉢的表現。舌苔厚為濕重,常見於食滯病人,舌苔黃亦是熱的表現,伴隨會有肚瀉肚痛。吐舌者即舌頭常伸出口外,或經常舔唇「弄舌」,均為心脾積熱導致。觀小兒面色也是診症方法之一,如面色青白就是氣血不足,面色黃則為脾虛濕重。

何指,由於幼兒難準確說出自己的不適,故父母或照顧者的觀察很重要,越詳細講出兒童呈現的症狀,加上醫師觀察,診斷會越準確。例如問診時,父母能講到小孩咳時帶痰,痰清稀色白,且晚上咳嗽為主,望指紋又發現是紅色,就屬風寒閉肺,可用生溫藥材作治療;又如咳痰聲重,痰呈黃綠色,喉嚨痛兼發燒,舌診時舌尖較紅,指紋又較紫,則與熱氣有關,可以清熱清肺治療改善。

20160416 - 救恩五天「零功課」 專題研習探世界

標題:救恩五天「零功課」 專題研習探世界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去年首所宣布退出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私立學校救恩學校(小學部),上星期展開「增潤學習周」,學生連續五天沒有功課,毋須「上課」,利用騰出的時間探索專題。學校昨日起一連兩天舉行開放日,有小六生以「一帶一路」、中美關係為題,設計攤位及遊戲。校長期間會親自指導學生,她坦言功課對學習效用不大,反而這種專題研習,可引導學生反思世界公民議題。

學生功課量的爭議成社會熱話,救恩學校(小學部)上周五起舉行「增潤學習周」,一連五個上學天都「零功課」,騰空所有課堂時間,用於專題研習。此外,學校昨起一連兩天舉行七十周年校慶開放日,主禮嘉賓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致辭時指,時下學生要面對萬變的世界,須掌握「T型知識結構」,擁有廣闊知識面;亦需具備團隊及領導精神,「識得贏識得輸」,不可自滿。

小一至小六在「增潤學習周」各有主題,較年幼的小一生,以遊樂場為題做研習,由教師帶學生到公園、草地體驗,了解不同設施,最後製作遊戲模型。

至於高年級學生,就會有較多分析、思考的活動,小六生則以世界公民為題,六至七人分組,自行擬題,如世界糧食、聯合國,再搜集資料、取材、整合,設計及布置攤位,向參觀者匯報。有小六生以中美關係為題,製作多個展板,組員異口同聲稱,有興趣了解此範疇。亦有人對「一帶一路」有興趣,反思政策對世界經濟發展影響。

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陳梁淑貞,七年前一手推展「增潤學習周」,又坦言這段時間「小朋友不用做功課很開心」。她認為,日常課堂以學科為中心學習,有其局限性,要統整課程,結合不同學科知識,通過專題研習鞏固;自己又會統籌小六生的研習,以身作則。她稱,學生對議題本身都有反思,如有學生就探討公平貿易,反思農夫在過程僅賺取微薄收入,從而思考對公義的堅持。她強調學生要一手一腳做,不可假手於人,家長不可協助。

救恩初小生不設考試,小三至小六一年考兩次。陳梁淑貞認為考試或TSA並非如此重要,「要檢視(學童表現)好易檢視到,稍為專業的都可知道學生的強弱處。」她引述有外國研究指,功課對學習效用不大,堅持功課要重質不重量,教師不會給學生過量功課,初小生一定可以半個小時內完成,「有學童因做太多功課,情緒出現問題,學校於心何忍呢?」

20160416 - 小姊妹獨留家 瘀傷疑受虐

標題:小姊妹獨留家 瘀傷疑受虐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可憐小姊妹獨留在家,更揭發身有瘀傷疑遭虐打,警方正追尋九十後母親協助調查。現場為秀茂坪寶達邨達顯樓一單位,前晚七時許,一名七歲姓陳女童致電向學校社工求助,聲稱獨留在家感到驚怕,社工連忙通知姓曾家庭社工協助,曾隨即趕往上址了解。

母回應:佢講大話
據悉,當社工抵達寶達邨現場時,發覺屋內除陳女外,另有其六歲妹妹,但未能聯絡小姊妹的二十五歲母親,遂將姊妹送往附近醫院檢查,並報警求助。警方到場調查,發覺兩姊妹分別背及手臂均有瘀傷,懷疑她們曾遭人虐打,暫將案件列為「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處理,秀茂坪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目前正與陳母聯絡助查,暫無人被捕。昨午陳母在寓所接受訪問時,自稱姓劉,對於女兒疑被虐打,只說句:「佢講大話!」隨即匆匆關門。

社署發言人指稱,該署社工一直有跟進有關家庭的福利需要,個案社工會繼續跟進該家庭的情況,提供適切協助,包括商討該對姊妹的長遠福利及照顧安排事宜。

20160415 - 調查:三成人全年無看書

標題:調查:三成人全年無看書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閱讀習慣應從小培養,有團體調查約一千七百名市民,八成十八歲以下的學童有看書,每月平均三本,以文學小說居多,不過,他們的看書量隨着離開校園遞減。綜合不同年齡層,約三成人過去一年沒有閱讀紙本書。

有學者認為,學校積極推動閱讀文化,港生閱讀能力名列前茅,但投入度和動力不足,離開學習時期後,就不願看書。

香港出版學會委託新論壇進行全港閱讀習慣調查,本年初以電話訪問一千七百六十五名市民,三成一人過去一年沒有閱讀印刷書籍。針對十八歲以下的年齡層,排除漫畫及教科書,學生平均每周花兩小時看書,每月看三本,超過一半人到圖書館借書或向人借。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謝錫金稱,本港學校積極推廣閱讀風氣,設閱讀課或早晨閱讀時間,又設圖書館主任。

他認為,香港的考試,不論是全港性系統評估或中學文憑試,均講求很高的閱讀能力,學生習慣快速看文章,他引述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抽樣研究計畫結果稱,本港小四生的閱讀能力在全球四十多個地區中,名列第一,但興趣、動機和信心接近榜尾,以致畢業後未能建立長遠的閱讀習慣。

20160415 - 相機藏5歲女被性侵照 父:我都係受害人

標題:相機藏5歲女被性侵照 父:我都係受害人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六旬無業漢涉於親女5歲起,將她強姦逾百次和拍裸照案續審。被告昨受控方盤問時,確認呈堂的淫照,相中特寫裸露下陰的女童正是其親女X。控方形容,相片顯示男性陽具插入X下體、有小孩用2隻手指擘開陰部的特寫、X的會陰有瘀痕、陰道口有血迹和米白色黏液。被告否認相中男人是他,稱「陰毛咁黑唔係我」,更聲言他與X均是受害人。

警方在被告手機和相機記憶卡修復共164張被刪除的兒童色情照,早前已呈堂。被告承認被刪除照片中的女童是X,並從部份照片中的床單和竹、草蓆可證,拍照地點是他與女兒夜晚睡覺的鐵皮屋。
主控形容,相片除有女童被掀起上衣拍攝陰部、有2隻小孩手指將陰部擘開的特寫,亦有顯示成年男性陽具插入X私處的照片,主控指該等照片是證明X正被人強姦的有力證明,被告同意。主控續形容有照片顯示女童會陰位置有瘀傷及血迹,被告稱是,主控指照片拍到的米白色黏液是精液時,被告則稱唔知。
被告否認強姦女兒,照片亦非他拍,更稱睇得好清楚,照片中的男性陰毛「咁黑嘅?我冇咁黑!呢個唔係我」,並向主控稱:「你睇吓啲相,同我陰部唔同。」主控即表示沒興趣看。

稱曾借相機予友 主控:盲㗎喎
主控又質疑相片儲存於被告的手機和相機,被告卻稱不知情,被告解釋常會交低電話,獨留X於鐵皮屋,「我唔知X識得乜嘢人,夜晚做啲乜,唔知有乜人會跟住入屋」。主控問被告是否指女兒招惹男人,被告則反駁「你咁講都係想將件事推喺我身上」,並多次激動反問:「點解係要話係我做?」
被告聲稱雖購備相機多年,但從沒拍照,只「人有我有」,又稱相機曾借給「鄭、楊、江、林、陳先生」使用,但主控指被告早前提及的陳生是「盲㗎喎」,陪審團也忍不住笑,被告即稱是另一位陳生。

他指對女兒的遭遇感到「好心痛」,但被控方指他表現平靜,他則稱「我俾人告有乜聲出」,又揚言自己與女兒皆是受害人。控辯今日將結案陳詞。
案件編號:HCCC353/15

20160414 - 特殊校社工制 教局無意檢討

標題:特殊校社工制 教局無意檢討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調低群育學校及視障兒童學校的每班人數,由十五人減至十二人,但未有相應調整社工比例,令以學生人數計算的社工編制「此長彼消」,特殊學校議會與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質疑,特殊學校社工資源一直緊張,受影響學校料減少半名社工資源,有違政策原意。教育局強調特殊學校有不同津貼可運用聘請額外人手,表明無意檢討社工編制。現時特殊學校每收取三十五名學生,可聘用零點五名學校社工,以總學額為準。去年《施政報告》宣布逐步下調視障兒童學校及群育學校的每班人數,由十五人減至十二人,由於學額減少,令這兩類特殊學校的社工人手被削減。特殊學校議會主席沈少芳指,表面上每班人數下降,學校擴班便不影響學額,但不少群育學校課室數目有限,社工資源難免受每班人數減少的影響,若學生人數未達七十人,社工人手編制須由一個減至半個,「政府給人感覺就是好心做壞事」。

特殊學校包括視障、聽障、肢體傷殘、智障學童學校及群育學校,沈少芳指特殊學校學生遇到家庭問題較複雜,家庭教育需要亦較一般學校高,社工人手需求緊張,業界一直要求增加社工資源,「坊間聘請半職社工不容易,若個別學校社工編制削減,情況更不穩定,令社工無法與學生、家長同行。」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回應立法會議員書面質詢,指當局本學年為五十八所特珠學校,提供一百一十六點五名社工人手編制,每所學校最少獲一名社工,其中二十七所獲一至兩名,三十一所獲兩名以上,強調社工人手比例按學生人數而非班數決定,應該考慮特殊學校的服務模式,「不應只着眼於學校設有的社工人數」;又指特殊學校已有不同津貼,聘請額外人員或購買服務,堅稱輔導服務「到位和適切」,無意檢討社工等專責人手編制。

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批評當局說法是不可接受,亦未正視個別特殊學校社工編制「此長彼消」問題,「這有違《施政報告》的原意,再說每班人數有累積效應,預計受影響學校多須減少零點五名學校社工編制。」

20160414 - 拮女30針 狠母輕判感化

標題:拮女30針 狠母輕判感化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內地來港中年婦聲稱不滿十一歲女兒功課做得差,竟用縫衫針拮女兒右肩及手指關節位,每次拮針多達二十至三十下,直至女兒難忍痛楚大哭,終驚動鄰居報警。被捕中年婦早前已在觀塘裁判法院承認虐兒及普通襲擊等兩項罪名,裁判官昨直指被告刻意挑手指關節位落針,顯然行為非一時衝動,案情嚴重,本應判監,惟考慮她屬家庭主婦要全職照顧兩名年幼女兒,才給予機會輕判她接受三年感化。

官:顧及兩幼女始免判囚
報稱家庭主婦的被告趙惠敏,現年四十一歲,她被控於二○一二年某日及去年十二月十三日,在將軍澳寶明苑家中分別故意虐待及襲擊其十一歲女兒。裁判官昨引述專家報告指,被告並無精神及心理問題,雖然被告一度表示向女兒刺針是「鄉下習俗」,用以幫助女兒消化,但裁判官直斥是謊言不可信,更指被告精確地挑選女兒手指的關節位落針,每次拮針二十至三十下,行為更不只一次,明顯非一時衝動,裁判官亦難以明白被告何以忍心對年幼女兒下此毒手 。

裁判官直言,案情的嚴重程度足以判監,但考慮被告的感化報告正面,現已有社工跟進,被告亦願意改善及重新學習以正確方式照顧女兒,加上被告為全職家庭主婦,除本案事主外,尚要照顧五歲幼女,若判被告入獄,其兩名女兒亦會受影響,無法再維持家庭完整,最終決定給予機會免被告即時入獄,但判以最長的三年感化期。

辯方昨求情時則稱,被告因為希望女兒學有所成,對女兒成績有很大期望,因壓力過大用錯誤方式教女,事後已後悔知錯,故即時認罪,望考慮她初犯認罪予以輕判。

案件編號:KTCC 207/2016

20160414 - 打6歲女後腦 母候懲

標題:打6歲女後腦 母候懲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由寄養家庭照顧的6歲女童跟26歲母度周末,執衣服回寄養家庭時,母嫌她手腳慢出手摑其後腦令她跌倒,前額撞廚房門框受傷,由寄養家庭發現報警。

母親昨承認虐兒,求情稱父患肝癌,又接到寄養家庭催促電話一時失控犯案,遭裁判官斥責:「個女得6歲,執嘢慢就摑,咁都做得出,唔配照顧細路哥!」胡姓女被告報稱主婦,和夫育有一子一女,5歲子與他們同住,昨丈夫及兒子均有旁聽。她承認於今年1月31日晚襲擊6歲女。

辯方稱被告父剩一個月命,而案發當日她曾到深圳探父情緒受困,亦知對女兒打擊甚大。案件押後至5月16日,待取感化報告判刑。
案件編號:KTCC1579/16

20160413 - 兒童燙傷 速沖水除衫

標題:兒童燙傷 速沖水除衫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燙傷是常見家居意外,家長往往驚惶失措,不知怎樣做才能減低子女的傷勢。威爾斯親王醫院燒傷中心最新研究發現,模擬皮膚的代替品被粥燙傷後,若不立即脫掉衣物,「皮膚」溫度會逐步上升,延遲一分鐘後,溫度可升至攝氏四十五度。專家教路,若小朋友被熱水、粥等燙傷,最好即時用攝氏十五度的水沖洗廿分鐘,並脫掉衣物,縮短皮膚接觸熱力的時間,有助降低創傷程度。

威院燒傷中心進行實驗,利用名為Allevyn的物品代替人體皮膚,模擬真人皮膚被燒傷,包括被熱水及粥燙傷後,延遲脫掉衣物對皮膚温度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被粥燙傷後,愈遲脫掉衣物,創傷程度愈嚴重。若延遲十至二十秒,燙傷位置的溫度可達攝氏四十度;三十至六十秒可升至攝氏四十五度;一百二十秒則攀升至攝氏五十度。

三成被粥燙傷需做手術
威院燒傷中心主管趙多和解釋,因為粥的黏性較強,穿透衣服後,再滲透到皮膚,熱力接觸的皮膚時間較長。所以愈遲脫掉衣物,熱力可以愈高,所造成的創傷愈嚴重。該中心以往的研究顯示,三成被粥燙傷的患者需做手術,被熱水燙傷只約有一成五要做手術。

趙多和補充,今次研究亦回顧○五年至一四年燒傷中心的臨床數據,接獲卅五人被粥燙傷,以兒童為主,平均要住院十一天,當中兩名兒童需入住深切治療部。他發現,若病人入院前獲正常處理燙傷,不論用水沖洗患處,或脫掉衣物,均可減輕燙傷程度,較少需要做手術。

1分鐘內脫衣 15℃水沖洗
趙多和建議,市民如果不慎被燙傷,除用水沖洗患處之外,最好脫掉衣物,縮短皮膚接觸熱力的時間,降低創傷程度。他留意到,若市民於食肆被粥燙傷,雖難以即時脫掉衣物,但最好於一分鐘內脫掉,並用攝氏十五度的水(水喉水溫度)或蒸餾水沖洗廿分鐘,不宜用冰水。塗牙膏或豉油並無效用,更有反效果。

20160413 - 手機藏親女裸照 被告稱不知誰拍

標題:手機藏親女裸照 被告稱不知誰拍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六十一歲無業父親被指自親生女兒五歲起,涉嫌在三年間性侵犯女兒逾百次且拍下其裸照,案件昨在高院續審,控方播出被告與警方進行的兩次錄影會面紀錄。被告於第一次會面前已不斷大聲激動地稱要先見胞弟,並且否認有性侵女兒,他又不斷說「自己都好想知點解搞成今日咁嘅地步」,稱對被捕感突然,「畀村民知道搞成咁有乜人生樂趣」。不過,他被還押三個多月後再與警方會面時則表現平靜,看過警方從他手機及相機找到的裸照後否認是他拍攝。

稱一四年後無接觸兩母女
被告被控在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一四年十月卅日間,先後六次強姦現年九歲女事主X,以及四度以手機或相機製作涉及X的兒童色情相片。被告去年三月進行首次會面前不斷稱要待胞弟到來才進行會面錄影,他又稱一四年後已無接觸事主母女,只是久不久到X的母親Y處吃晚飯。其後經警方解釋其權利後,被告願意進行會面。他承認Y被遣返內地後,由他照顧X,不過當中並無任何事發生,平日亦是X自己做功課及洗衫。

被告稱,平日要照顧八十多歲患病的母親,很多時要留在母親家睡覺,他否認有與X亂倫或拍攝其裸照,亦否認把色情刊物拿給X看。他指該些刊物是他妹夫的朋友留下,但曾聽過有一女子表示見到X看該些刊物,而被告質問X時她卻稱:「讀書都有呢啲嘢教啦!」至於相機,被告則聲稱借過給他人拍照,手機則從無用來拍照。

反叫警方調查誰人拍攝
被告於去年六月在荔枝角收押所再與警方會面,警方讓他觀看從他手機及相機起回的百多張裸照。被告稱不知為何有該些相片,亦不是他拍攝,他也不知在何時及何處拍攝,他反叫警方進行調查並告之他是誰拍攝。控方舉證完畢,今天將開展辯方案情。

案件編號:HCCC 353/2015

20160413 - 孖女染甲流 大孖肺炎休克

標題:孖女染甲流 大孖肺炎休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對孖生姐妹同染甲型流感,其中大孖病情較嚴重。衞生防護中心指,該名十八個月大女童過往健康良好,上周六(九日)起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病徵,前日入住聯合醫院,昨轉往兒科深切治療部。

未有接種疫苗
防護中心初步調查顯示,病童的氣管分泌樣本經院方化驗後,對甲型流感H1病毒呈陽性。臨床診斷為流感併發嚴重肺炎和休克,她目前情況穩定。

病童沒有接種流感疫苗,最近亦沒有外遊,其孖生妹妹亦被確診感染甲型流感,正留醫聯合醫院,情況穩定。至於其他家居接觸者則沒有出現相關流感的病徵。

截至本周一(十一日),本港錄得二十宗兒童嚴重流感個案,一人死亡。防護中心再次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而兒童、長者及慢性病患者若出現流感病徵,應盡早求醫。

20160413 - 菲傭涉殺嬰被捕

標題:菲傭涉殺嬰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警方偵破深井廣場女廁殺嬰案,憑閉路電視及廣泛追查後,鎖定荃灣區一名剛離職的懷孕菲傭與案件有關,並於前日掩至金鐘一單位將菲傭拘捕帶署扣查,稍後將落案檢控。

懷孕後辭職居宿舍
涉殺嬰被捕的菲傭37歲,受僱於荃灣麗都花園1單位,但近日已辭職。消息稱,殺嬰案發生後,警方連日來派員到附近屋苑及店舖進行問卷調查,取得案件線索,得悉一名在麗都花園工作的37歲懷孕菲傭,最近向僱主請辭。
警方其後翻看閉路電視,並比對案發前在現場附近出現的人物後,鎖定該名菲傭涉案,並且查悉她將要回鄉,暫居於長沙灣一個傭工宿舍。前日調查的重案組探員根據資料,掩至金鐘一單位將涉案菲傭拘捕帶署。經調查後,有人供認在荃灣一單位誕下男嬰,其後將他棄在深井陳記廣場女廁。殺嬰案發生於本月4日晚上7時許,一具連臍帶及胎盤初生男嬰,被人發現用膠袋及環保袋包裹棄於陳記廣場女廁內。



標題:木乃伊嬰屍案 拘涉殺B菲傭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荃灣深井商場上周一女廁水箱底藏「木乃伊」男嬰屍案,警方連日翻查區內商場及住宅大廈的「天眼」,更「洗樓」逐家逐戶查問住戶家中是否有人懷孕,經鍥而不捨追查,終查悉一名菲傭早前因懷孕辭職,成功鎖定目標,前日掩至中環其寄居的住所,以涉嫌殺嬰將她拘捕,警方仍需剖屍確定嬰兒是於出生時已經喪生,抑或其他原因致死。

涉案菲傭Grado(三十七歲),在深井青山公路麗都花園一單位任職,她被捕後,警方將她送院檢驗,以斷定曾經懷孕及分娩。自案發後,負責案件的荃灣警區重案組探員,僅有包裹嬰屍的日本銀座一間大型玩具店「博品館」的膠袋重要線索,遂日以繼夜偵查,翻查附近商場及商戶的閉路電視錄影,追尋有否攝下手持膠袋的人士進出,同時相信棄屍者是區內居民,故擴大調查範圍,派出探員到每一幢住宅大廈,除查看「天眼」錄影,亦逐戶拍門查問家中是否有人懷孕。

一菲傭稱懷孕並辭職
據悉,警方到麗都花園查問時,從一位戶主得知其菲傭日前聲稱懷孕,自行辭職,並已離去,警方認為有極大嫌疑,遂追查其下落,知悉她仍未離境,暫時居於中環一名友人的住所,至前日派員登門拘捕。警方初步調查,相信有人在荃灣一單位誕下男嬰,再將嬰兒棄置。

案發於上周一晚上七時許,深井陳記廣場一間寵物美容用品店女職員,往商場地下女廁如廁時聞到惡臭,發現廁格水箱底藏有一個環保袋,警方到場發現內有一具男嬰屍體,用五種物品恍如「木乃伊」包裹,其中最外層是銀座一間玩具店的膠袋。嬰屍仍連臍帶及胎盤,死去超過四十八小時,表面無傷痕,已開始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