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0 - 飲奶後睡覺無呼吸脈搏 兩指心外壓救不了女嬰

標題:飲奶後睡覺無呼吸脈搏 兩指心外壓救不了女嬰
報章:蘋果日報


一名出世僅個半月的菲律賓女嬰,昨晨被母親發現昏迷在紅磡住所床上,無呼吸脈搏。救護員接報趕至將女嬰送院搶救,其間曾以兩隻手指替她施心外壓急救,惜最終證實不治。

據悉,猝死女嬰與父母一家六口居於紅磡機利士南路42號閣樓前座一單位。她出世時身體虛弱、體形比較瘦小。昨凌晨4時許,其29歲母親 Torrente餵她飲奶後,便將她放在床上睡覺。六小時後,女嬰被發現昏迷床上,毫無氣息,母親慌忙報警。

相信死於先天性疾病

救護員將女嬰送院,其間一名救護員將女嬰抱入懷中,用兩隻手指替她施心外壓急救,另一救護員則替她泵氧氣協助呼吸。女嬰被送抵醫院急救病房救治,惜終告不治。警方調查後認為事件無可疑,相信女嬰乃因先天性疾病而猝死。急症科專科醫生張展鵬表示,由於初生嬰兒體形細小,急救人員替嬰兒施心外壓時有兩種方法,一是以食指及中指在嬰兒胸骨正中下半部,即心臟位置向下壓;另一方法是以兩隻拇指在同一位置壓下施救。



20120620 - 血腥apps氾濫 淪小童掌上玩意

標題:血腥apps氾濫 淪小童掌上玩意
報章:太陽報


墮樓血花四濺、刀斬火雞頭,此類連現任及前任的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員都認為是血腥暴力的場景,竟成為小朋友的「掌上玩意」﹗本報發現,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式(apps)市場,充斥大量血腥暴力遊戲,部分更是免費下載,小朋友隨手一按,即可「大開殺戒」。惟負責監管的電影報刊辦要接獲投訴才跟進,不會主動出擊,致過去兩年及今年第一季都是零檢控。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員協會主席多次向當局反映問題,卻未見改善,轟當局守株待兔的態度,助長歪風。

智能手機用戶日趨年輕化,不少小學生,甚至是讀幼稚園的幼童也不時拿着手機「篤篤篤」,沉醉於遊戲世界,但血腥暴力遊戲apps愈來愈多,只要輸入相關字眼,便可下載打鬥、槍擊、甚至自殘的遊戲。雖然部分遊戲有十二歲或以下兒童不宜的字眼,但字體極細,再加上幼童容易接觸手機,他們大多不會理會,按入便玩。

跳樓Game血花四濺

記者隨意下載遊戲試玩,發現畫面充滿血腥暴力,令人感到不安。其中一款遊戲Falling Fred,遊戲下載人次逾五十萬,遊戲開始,角色會從一幢井字形樓宇墮下,玩家需設法令肢體避開不同障礙物,如刀片、電鋸、石柱及鐵枝等,撞到障礙物便會被扣能量,能量被扣光,遊戲便終結,跌下愈深之處,分數就愈高。此遊戲以跳樓為主題,意識十分不良,角色在墮下途中撞到障礙物,肢體會受傷流血,畫面出現血花四濺,甚至會身首異處,死狀恐怖。

另一款遊戲是恐怖版cooking mama,雖然現時已不能下載,但過去的下載人次已逾三十九萬。恐怖版cooking mama 需要玩家殘忍地處理一道火雞料理,在烹飪過程中,玩家需要控制角色徒手拔雞毛及清理內臟,還要斬下火雞頭,過程中,火雞不斷流血,角色的手上也沾滿鮮血。

淫審員:好多都三級

根據《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任何人士向青少年發布不雅物品(包括流動電話下載的遊戲程式)即屬違法,首次被定罪最高可被罰款四十萬元及監禁十二個月。惟負責規管的電影報刊辦回覆查詢時指出,在過去兩年及今年第一季,並無涉及流動電話應用程式的投訴及檢控。發言人承認,只會因應投訴作出跟進行動,不會主動審查。

「現時的手機apps,充斥大量血腥暴力遊戲,此類暴力場面是不必要的官能刺激。」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員協會主席葉興國看過這類遊戲後謂:「就算遊戲角色死咗,都唔需要做到血肉模糊,甩頭甩腳,如果要評級,我覺得好多遊戲都會係三級!呢啲遊戲好普遍,我見好多小朋友都玩緊。」他認為當局不主動審查,猶如守株待兔,他曾多次向當局反映問題,卻未見改善。

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員許德亮指出:「當局應該要好似消費者委員會咁,定期主動抽查,唔係等接到投訴先做嘢,或者由開發商自己交畀佢審查。」本報向提供兩款遊戲的手機程式交易平台Apple及Android查詢,直至截稿前仍未有回覆。

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指出,小朋友心智未成熟,很容易被潛移默化,模仿遊戲中暴力的行為。

而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社工沈偉全亦表示,沉迷電子遊戲不單會影響小朋友的學業,亦會令他們的情緒變得急躁,久而久之,這些小朋友以為可用暴力解決問題。

20120620 - 父母學堂﹕2歲前不宜長用電子媒介

標題:父母學堂﹕2歲前不宜長用電子媒介
報章:明報


現今科技發達,生活走向數碼化是社會大趨勢,除了電視節目外,今日的兒童也花不少時間與平板電腦、智能電話等電子媒體打交道,這些電子科技對兒童的語言和社交發展,有利還是有害呢?

美國兒科學會去年10月發表了一份專業指引,建議2歲以下幼兒減少接觸電視節目、DVD等電子媒介。醫生指出,雖然一些高質素的影音教材能加強2歲以上兒童的語言及社交能力,為入學打好基礎,但一般2歲以下的幼童均未能從錄像中明白或汲取箇中內容及資訊,沒必要將成長發展的黃金時間投放於此。

不少研究顯示,詞彙及語言發展,與家長和子女直接溝通的時間有密切關係,過量使用影音教材,只會減少子女與父母面對面相處、溝通和遊戲的機會。醫生也認為2歲以下兒童接觸過多電子媒體,會增加語言障礙的風險。此外研究也顯示,多看電視的幼兒,睡眠質素會較一般兒童差,容易因睡眠不足而產生情緒和行為問題,從而妨礙日間的生活和學習。

與父母少溝通 增語障風險

專家指引並非全盤否定影音教材對兒童發展的貢獻,但從研究結果反映,兒童要達1歲半至2歲半,才能從電子媒介中取得教學成效。

而且,兒童若要從視像中獲得教育元素,家長必須在旁適當引導,透過欣賞節目加強與子女的互動溝通。報告強調,家長與子女的自由玩樂時間,對兒童腦部和認知的發展尤其重要,有助培育兒童的創意和解難能力。若期望子女的語言和社交得到均衡健康的發展,家長切忌過分依賴影音教材,必須身體力行,多與孩子溝通分享。

作者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言語治療師

20120617 - 分娩後半睡半醒 哺母乳壓死 B女

標題:分娩後半睡半醒 哺母乳壓死 B女
報章:蘋果日報


威爾斯親王醫院發生罕見初生嬰兒在院內被壓死意外!一名新手媽媽今年2月誕下健康女嬰後,感極度疲累,在該院堅持下嘗試餵哺母乳。女嬰其後於媽媽睡夢懷抱中被壓致窒息,慘成植物人。自責雙親最終忍痛拔喉了結女兒小生命。

記者:梁麗兒、鍾麗霞

現年25歲的鄭小姐,在意外發生近四個月後,仍難掩喪女傷痛。她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自責說:「個女我見得兩個幾鐘,連個樣都睇唔清楚,家搞成咁,對我同家人都好大打擊、好大傷害。」今次是她首次懷孕,原與丈夫滿心歡喜迎接小生命,最後慘變悲劇,痛苦之餘也非常內疚。

指護士巡房次數疏落

她憶述,今年2月23日因陣痛入院,即晚入產房,翌日零時35分順產誕下近6.5磅女兒。因丈夫為公務員,她入住私家病房休息,同日凌晨約2時45分,護士抱女兒給她餵母乳,約15分鐘後,因感疲累加上女兒幾乎無吃母乳,故按鐘要求醫護帶走女嬰。

應鐘入房的女病房助理指示鄭嘗試再餵母乳,鄭將女兒放在其左邊,在半睡半醒間餵哺,其後於乏力下睡着,至約3時45分,巡房護士發現女嬰面色發紫、無心跳呼吸,即時召醫生搶救。醫生為女嬰檢查,證實大部份腦細胞死亡,即送女嬰到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留醫,靠儀器呼吸。至3月1日鄭小姐與丈夫忍痛為女兒拔喉,並送作解剖,尋找真正死因。

鄭小姐昨哭訴:「我經歷咗十幾個鐘陣痛,已經好辛苦,生完已經係病人,要人照顧,冇能力再照顧 BB,點解我咁攰,醫院都唔肯幫我抱走 BB,堅持要我餵奶呢?」她指嬰兒床擺放遠離其病床,令她無力落床放下女嬰在嬰兒床上,加上護士巡房次數疏落,釀成意外。

質疑院方拒承擔責任

事發至今近四個月,她不滿院方遲遲未交調查及解剖報告,質疑院方拒承擔責任及有意隱瞞事件,促請醫院盡快公開調查真相及道歉,為女兒討公道。

此外,本月初鄭又與丈夫就事件向申訴專員公署及護士管理局投訴,質疑負責護士有疏忽。

對於事主質疑醫護人手不足導致悲劇,立法會衞生服務界議員李國麟表示,不便評論今次個案,強調公院整體護士人手不足。

有調查指,護士與病人理想比例,為1名護士照顧6名病人,但本地公院普通病房為1名護士,照顧11至12名病人。至於私家病房護士人手應比普通病房較佳,但未知個別情況。

醫管局昨回覆,事發時病房人手情況正常,助產士指導餵哺方法時鄭小姐清醒及情況穩定,助產士一直在床邊觀察達10分鐘,確保嬰兒吸啜正常,其後40分鐘亦多次觀察母嬰情況。

該局形容事件非常不幸,已安排醫生多次與鄭解釋及安排臨床心理學家輔導。鄭小姐日前已作出投訴,威院會與她緊密聯絡,個案已呈報死因裁判官跟進。



標題:難以釋懷 媽媽事後現抑鬱症狀
報章: 蘋果日報


鄭小姐產後三個多小時,愛女不幸發生意外,及後身亡,令鄭小姐至今仍難釋懷。她說事件或困擾一生,冀能盡快獲院方交代,助走出陰霾。鄭事發後十分傷心,曾出現抑鬱症狀,常聽到 BB喊聲等幻聽,須接受心理輔導,並要服藥治療。病情現獲改善,其慘痛經歷令每位母親動容。

鄭小姐說:「我都好自責,覺得自己害死咗佢,希望院方有交代,對件事、對我一生都好。」事發後,她將早已準備好的 BB衫及物品收起,以免觸景傷情。當提及產前檢查結果良好,但女嬰最終死亡,頓時傷感萬分。事件更令她無法如常上班,已向上司辭職。

院方轉介心理專家輔導

消息指,女嬰被發現遭媽媽壓着時,院方已即時派數名醫生入房搶救,惟當場證實女嬰曾窒息。其後再送到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救治,已發現其大部份腦細胞死亡。女嬰曾接受多項包括心臟、腦部等檢查,也無發現患有遺傳疾病可導致她猝死。 院方事後曾派出多名醫護人員,與鄭小姐及丈夫跟進事件。為幫助他們面對喪女難關,院方轉介予心理專家輔導。消息指,今次為公院罕見的院內壓死 BB事件,過往聞所未聞,屬一宗悲劇。



標題:專家之言 宜待體力恢復才哺乳
報章: 蘋果日報


剛誕下嬰兒的母親應該在何時開始哺母乳,其實並無時間限制,但最好能於母親體力恢復及完全清醒下進行。

未散藥物會被嬰兒吸收

有專家表示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媽媽產後半小時內已可餵奶,而醫護人員一般都會鼓勵母親越早哺母乳越好,因為嬰兒盡快與母親有肌膚之親,有助促進親子關係,提高日後能持續餵母乳的機會。

愛嬰醫院香港協會主席葉麗嫦醫生表示,當母親與初生嬰兒都不受藥物影響時,就可以開始哺母親,但若母親的止痛藥或麻醉藥的藥力仍存在時,則不宜哺母乳,以免嬰兒透過母乳吸收了藥物。

葉醫生表示孕婦產後盡早開始哺母乳有多個好處,包括較容易「上奶」,有助將來能持續餵哺;也可以刺激母體分泌荷爾蒙,幫助子宮收縮。現時公立醫院的產婦有近八成會哺母乳,她形容比率已算不俗。

不過,初次餵母乳對母嬰都不是易事,葉麗嫦表示嬰兒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摸索及熟悉母親乳頭的位置,故第一次哺母乳或需要50分鐘才能成功,母親須有耐性。她指出無論是餵母乳或奶粉,醫護人員也會盡量要求母親自己「落手落腳」處理,以助促進親子關係。



20120608 - 單親母用牙教女認虐兒 稱不懂教

標題:單親母用牙教女認虐兒 稱不懂教
報章:明報


月入僅4000元的單親媽媽,要獨力照顧5歲幼女及八旬老父,她疑不堪壓力狂咬頑皮女,協康會社工後來發現女童雙腿有4處咬痕揭發事件。驗身發現,女童的屁股、大腿和小腿都曾被咬過。單親母透露女兒每次頑皮,只要一被咬便會靜下來,她昨承認虐兒罪。

41歲女被告昨承認於今年4月1日至4月25日虐兒。案情指出,今年4月25日被告帶女兒到旺角協康會(主要訓練有自閉症或其他發展遲緩問題的幼童的機構)上訓練課程時,社工發現女童雙腿有被咬痕迹,遂把女童轉介至伊利沙伯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女童雙腿共有4個咬痕,另外背部亦有抓傷痕迹,傷痕在1個月內造成。後來女童與臨牀心理學家會面時透露,每次在家「曳曳」,媽媽都會咬她。

照顧長幼 任電話調查月入4000

辯方律師求情時指出,被告為單親媽媽,任職電話市場調查工作,月入僅4000元。她與女童及80多歲父親一起居住,除了要兼顧工作,亦要照顧長幼二人。被告稱不懂教女,因為女兒十分活躍,但只她要一咬,女兒便會靜下來,故一直用此方式「止咳」。此外,辯方指被告家中沒有「藤條」等武器,又否認女兒背部傷痕是由被告造成。

女兒暫住保良局 盼接回家

被告昨撰寫英文求情信件,對於事件連累身邊的人感到十分傷心,女兒更因本案要暫住保良局,每次她前往探望時,女兒都哭着要回家。她現正準備搬進新居,希望有一個更好的環境迎接女兒回家。

裁判官羅德泉決定索取心理醫生報告及感化官報告,將案件押後至8月2日判刑。被告獲准以200元保釋外出。




標題:醫生﹕口咬虐兒罕見
報章:明報


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指出,香港虐兒情並不罕見,虐兒原因各有不同,主要是因為父母欠缺支援、壓力過大、抑鬱、沒經驗處理過於好動的小朋友或年幼時曾被虐待等,都可能導致虐兒。虐待方式有很多,但用咬的則比較少見。

另一精神科專科醫生林達聰指出,案中被告的家庭環境、經濟條件種種因素都相當不利,令她承受很大壓力,他建議社署應該主動向該家庭提供協助,需要時可轉介精神科醫生跟進。

社署發言人表示,社署已為該兒童安排住宿服務,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感化辦事處正跟進該個案,並會就其家庭福利需要及女童長遠福利計劃提供適當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