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31 - 協恩:重視謙遜勿單看排名

標題:協恩:重視謙遜勿單看排名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31/19817875


熱門直資女校協恩中學昨舉辦下學年中一收生簡介會,1,500人出席。該校下學年將有98個中一學額予外校生,料平均每16人爭一學位,競爭激烈程度與往年相若。校長梁少儀先向家長「打底」,強調學校重視學生態度謙遜,即使能夠入讀協恩,仍要面對校內競爭,「如果家長接受唔到(學生名次下降)而返去責備佢,咁可能協恩就唔太適合你」。

料16人爭1個位
協恩中學2017/18學年將有180個中一學額,82個預留協恩小學學生,其餘98個開放外校生報讀。該校去年收到1,600份申請,校方料今年數量與往年相若,平均每16人爭一學位。
校長梁少儀在會上強調,協恩重視學生態度謙遜與自主學習,促家長報讀前應調整心態,看學校是否適合其女兒,亦須接受學生校內名次下降,「就算以前佢係頭三甲,都可能會跌到一百幾十」,「唔一定成績唔出眾,只不過多人係叻,如果單用排名睇一個孩子,其實唔能夠全面呈現孩子能力」。梁指協恩雲集成績優異學生,本學年入讀的學生來自60間小學,「好自然排名後咗,唔等於佢一定弱,可能家長一息間未能接受,覺得囡囡冇盡力」。

梁同時提醒家長應理解「學習係佢哋(學生)責任」,不應讓學生過份依賴,令學生以為「係父母唔得閒所以跟唔足(學業)」。梁鼓勵父母放手,讓女兒自主學習。
根據梁觀察,有家長為女兒選擇前路僅為滿足自己期望,「例如有家長要女兒學芭蕾舞,因為當年自己冇學;亦有同學考會計師牌為滿足父母,原來佢一直唔喜歡數字,後尾去讀音樂」,促家長給予學生空間嘗試及選擇志向。
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可於即日至11月12日,親臨學校遞交申請表;校方提醒家長,不用釘裝學生個人履歷、背誦面試答案,亦不要求推薦信。合資格申請者將於12月3日接受個人面試,考核學生的語言、解難、數理能力及邏輯思維。
協恩中學中一至中三學費每年3.2萬元、中四至中六則收3.5萬元,分10期邀交,亦有學費減免計劃。

標題:協恩收生 謙受益 滿招損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1031/00176_020.html


直資名校協恩中學昨舉辦中一簡介會,吸引約一千五百名家長及學生到場取經。學校今年取消小組面試,改為個人會面,並重設數理考核。歷年投考女生各出奇謀,有人面試時唱協恩校歌,誠意十足,但校長梁少儀提醒其實不用太刻意,對協恩有基本了解即可。梁少儀指校內優秀學生雲集,家長應有心理準備,將來女兒入讀後名次或不如以往:「可能由小學名列三甲變排名一百幾十」,但強調該校八成畢業生獲本地大學取錄,「考一百五十名都升到大學」。

協恩中學下學年提供一百八十個中一學額,扣除取錄附屬小學學生,料有九十八個學額供外來生競爭,今日起至下月十二日接受入學申請。

考生表誠意 面試唱校歌
首輪面試於十二月三日進行,今年以個人會面形式進行,除考核語文、邏輯和解難能力,更重設數理考核,表現優秀的學生在明年一月或三月進行次輪面試。校方提醒學生宜於面試前了解校訓、校歌等資料,但校長梁少儀指,學生準備面試時毋須刻意死背答案。她憶述,曾有學生演唱協恩校歌,雖有誠意,但歌詞十分艱深,令人懷疑她是否明白當中含意。她續指,協恩重視學生態度謙卑,笑言「打壓」驕傲學生。

建議適時放手讓自主學習
她又提醒家長,協恩雲集全港優秀學生,女兒入讀後名次各有高低,強調「考第幾」非反映能力的唯一指標,名次低亦不代表學生未盡力或表現滯後:「如果接受唔到個女考差過頭十名而責備佢,咁可能協恩唔適合你。」對於坊間常言「贏在起跑線」,梁少儀勸家長應戒除凡事掌控女兒的習慣;當他們年紀稍長,將陷入迷茫,失去方向,建議家長適時放手,讓子女自主學習。

家長羅太提早為讀小五的女兒「探路」,參加幾間傳統名校的簡介會。她稱不會額外安排學術活動給女兒,周末周日可享受「家庭日」。另一家長劉先生亦自言不催谷女兒,才藝班「貴精不貴多」,僅學跑步及小提琴,女兒假日可有足夠休息。家長鍾太計劃為女兒報讀四間直資中學,專攻一線傳統名校,強調不要求女兒「非考到不可」,相信不會造成太大壓力。


標題:協恩入學簡介會 1500人到場校長:重視謙卑 打壓驕傲
報章:明報
網址: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1031/s00002/1477850779489


直資女校協恩中學昨舉行首場中一入學簡介會,吸引約1500名學生及家長到場。該校今年的首輪甄選由小組面試改為個人面試,考核語文、數理、解難及邏輯能力,理科題目或涉奧數,但不設筆試。校長梁少儀另表示,學校重視學生謙卑特質,笑稱「如果驕傲會被打壓」。
協恩中學明年9月將提供98個學額予外校生,另外82個學額則預留予附屬小學的畢業生。該校2017學年初中新生學費為3.2萬元,高中為3.5萬元,另會從收取的學費總額中撥三成作為學費減免金及獎學金。所有申請人均須接受12月3日的首輪面試,校方會從中挑選300名學生進入於明年1至3月舉行的第二輪面試。
首輪個人口試 或涉奧數題
該校今年的首輪甄選由小組改為個人面試,校長梁少儀表示接獲學生意見,稱部分面試者在小組討論時較暢所欲言,有的則較少發言,後者在小組討論中較難表現自己,故調整形式。梁又稱,因首輪甄選不涉筆試,會透過口頭問答考核學生的語文和數理等能力,過程中可能會使用道具,亦可能會採用涉數理和邏輯概念的奧數題目。
該校助理校長蔡穎思表示,家長必須清楚該校特質,可從校歌或校方提供的資料中了解,但強調不需背誦,而是明白該校精神及基本資料,梁少儀亦說,曾遇過學生面試期間背唱校歌,她稱「很感動」,但因校歌歌詞以文言文寫成,「學生可能不明白當中講什麼」。梁又表示,操行及態度佔分20%,提醒學生必須注意面試及待人接物態度,教師也會留意學生與家長的關係、學生是否獨立等。
重視成績排名家長或不適合
梁少儀多番強調,學生必須心存謙卑,如家長要求女兒將來要受萬人景仰,「那我們會鼓勵她們要再謙卑一點」。她又說,家長需有心理準備女兒入學後成績排名會不如以往,不要太重視名次,因為中學雲集不同學校的優秀學生,「如家長因女兒排名低於10名會責備,那協恩可能不適合她」。她說該校去年升讀本地資助大學的學生佔全級87%,證明即使在校內排名不高的學生,一樣可升讀大學,又認為家長要多參考「小時了了」的古語,因她眼看不少學生少時不突出,但長大後一樣成就卓越;也有小時奪獎無數的,高中時光芒減退。
此外,昨天有家長關注該校以什麼語言教中文,梁稱學生可自選以普通話或粵語學中文科。


標題:協恩升中簡介會 近千家長學生取經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498614&target=2


直資女校協恩中學昨舉行兩場升中簡介會,吸引近千名家長及學生出席,校方今年取消小組面試,兩輪面試均以個人形式進行,亦會加入數理解難的題目。校長梁少儀提醒家長宜有心理準備,女兒入讀後學術名次或不及從前,但認為更重要是學生是否拿揑學習內容,毋須太在意名次,呼籲家長「若接受不到女兒低過十名」,未必適合入讀該校。

  協恩中學今天起開始接受中一報名,下月十二日中午截止,其中八十二個學位預留予協恩中學附屬小學畢業生,其餘九 十八個學額將公開招生。校方今次不再設小組面試,兩輪面試均以個人形式進行,學生須以中英文進行,申請人需按母語選擇粵語或普通話對答。面試分為兩輪,所有申請學生均有首輪面試機會,將於十二月初進行,表現最好的三百人,將獲邀參加明年一至三月舉行的第二輪面試,取錄結果不遲於明年四月十八日公布。

  除中英文溝通能力外,今年亦新增數理解難能力的考核,新任校長梁少儀解釋,學校近年推行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有必要盡早了解學生所長,而數理解難的題目不設筆試,但取材自生活化例子,「比如裝修就涉及尺寸與面積等問題」,校方亦會以平板電腦輔助,旨在考核學生的解難和邏輯,「面試不是要留難學生,而是找到不同孩子的能力」。

  她透露協恩應屆中一生來自六十所小學,精英學生雲集,「小學可能名列三甲,來到我們這裏可能要排一百三十名」,呼籲家長要「承受得起」,不應太介懷名次高低,而應着重他們是否拿揑課程內容,「如果你話我不接受,女兒考低過十名就要受責備,家長有這樣想法的話,協恩可能不適合你」。

   她又解釋排名並不代表一切,不應過分介懷,「家長要戒掉全面掌控的心態,要逐步放手,讓他們在高中可以培養好時間管理、解難等能力」。她又提到有些家長對子女功課「跟到太足」往往有反效果,「有些孩子會埋怨父母晚了下班,『我功課搞不掂都係因為你』。我們希望家長明白學習的責任,其實是在學生身上」。

  協恩亦看重學生在面試的態度,會觀察細節,比如曾有學生在面試期間鬧情緒,兩眼瞪着父母,表現大打折扣。她指家長須明白謙卑、自信與驕傲有別,協恩強調學生常懷謙卑,而非只求鶴立雞群,受人敬仰,「如驕傲會被我們打壓」。

  協恩中學下學年學費為初中三萬二千元,高中則三萬五千元,校方把學費收入三成撥作獎助學金。梁少儀透露,現時約有二百名就讀該校直資學生獲不同程度的學費減免,約佔總人數兩成二。

20161031 - 越級挑戰世青賽 最後一日逆轉勝  13歲風之女稱霸全球

標題:越級挑戰世青賽 最後一日逆轉勝 13歲風之女稱霸全球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31/19817856



13歲香港少女揚威世界!上周六在意大利舉行的Techno293滑浪風帆世青賽,就讀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中二的麥卓穎,尚在培訓隊就越級挑戰女子15歲以下組別賽事,憑最後一日優異表現,反勝以色列和法國代表,成為香港首位奪得此組別的世界冠軍。由於卓穎目前未夠14歲加入港隊,教練鄭國輝希望總會酌情處理,令卓穎能盡早接受正式訓練。

最後一天賽事開始前,首3位的競爭非常激烈,排在第3位的卓穎,距離第1位的法國選手嘉蘭蒂(Mathilde Garandeau)只差4分。上周六舉行最後3場賽事,卓穎發揮穩定,能在前列位置完成。而嘉蘭蒂在其中兩場失準,原本排第2位的以色列選手姬華(Linoy Geva)亦於最後一場失準,最終卓穎成功升上首位,在完成9場賽事,扣除最差一場成績後,以34分,力壓38分的嘉蘭蒂,成功奪得此組別世界冠軍。

教練:盼酌情早入港隊受訓
就讀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中二的卓穎,因家住赤柱,經常看到港隊在該處練習風帆,在9歲便接觸這項運動,誰知一試難忘,現在是培訓隊成員,尚未是正式港隊隊員。對於能夠奪標感到高興,她接受訪問時感謝家人、教練及學校的支持:「日後我會繼續努力,無論有幾困難嘅事,我都會逆風而上,繼續為港隊爭光,我夢想係可以成為滑浪風帆嘅奧運選手;再次多謝大家支持,香港隊必勝。」
負責今次帶隊的港隊教練鄭國輝,以有潛質及有天份形容卓穎:「佢今次比其他選手出色,比賽初段較緊張,之後開始掌握到竅門。」鄭又補充運氣也是令卓穎贏得冠軍的因素:「原本大會因天氣關係要取消最後一天比賽,點知風又突然有番,便繼續賽事,都係天賜嘅。」
第二次出戰國際賽便取得世界冠軍的卓穎,7月在波蘭首次出戰國際賽事歐霸賽,鄭國輝表示當時的她因欠缺比賽經驗,最後一天表現失準,由第2名跌至第5名。至於這次的賽事,是港隊首次派運動員參加,鄭國輝指卓穎在培訓隊表現突出,因此給予她機會參賽。他表示以卓穎的潛質,加上好成績,可以得到港隊教練及培訓隊的推薦,如有總會認可,或可酌情在14歲之前加入港隊。港隊代表今日下午3時40分抵港。

麥卓穎小檔案
年齡:13歲
學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中二
滑浪風帆年資:4年
比賽成績:
2016年10月 世青賽U15冠軍
2016年7月 歐霸賽第5名

標題:家住赤柱 麥卓穎9歲起步 13歲女將揚帆登世界之巔
報章:明報
網址: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1031/s00002/1477850790550



香港再有世界冠軍誕生,今次係年僅13歲嘅風帆女將麥卓穎。佢前晚喺意大利出戰Techno世界賽,憑9場共得42分嘅佳績,力壓法國同以色列選手,由第3位升上首席,奪得U15女子組冠軍,仲係香港喺呢個組別嘅唯一世界冠軍𠻹。

能否成為「風之后」李麗珊接班人,對卓穎嚟講可能言之尚早,但佢家住赤柱,同細個喺長洲大嘅珊珊一樣佔盡先機,難怪9歲開始學風帆,短短4年就贏得世界冠軍。
特首恭賀「風之隊」
佢賽後喺大海中嘅帆板興奮到跳起,仲話:「今年7月,我錯過咗歐洲賽錦標,今次終於喺鄭慶麟同鄭國輝兩位教練幫助下,奪得世界冠軍。」本身係亞運金牌猛將嘅鄭國輝,大讚徒弟充滿天分,仲有大把進步空間。
大軍今日3點40分凱旋,星期六就會返屋企赤柱出戰香港巡迴賽。特首梁振英亦喺社交網站出帖,讚揚呢個「風之隊」新星頂住壓力,憑凌厲後勁成為世界冠軍。

20161030 - 瑪嘉烈六嬰染副流感 隔離治療

標題:瑪嘉烈六嬰染副流感 隔離治療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498182&target=2


瑪嘉烈醫院一個兒科病房,自上周日起先後有六名嬰兒(四男兩女,年齡由兩個月至一歲)出現發燒徵狀,測試結果顯示感染副流感三型病毒。六嬰現正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院方已加強感染控制措施,並繼續緊密監察該病房其他病人的健康情況。

  此外,政府購入四十萬劑冬季流感疫苗,由周四(十一月三日)起供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新增有經濟需要的六歲至十二歲以下兒童亦適用。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表示,去年冬季流感主要影響兒童,今年暫時只有四十多所學校希望當局安排到校注射服務,而有興趣參與到校注射的私家醫生約有一百名,政府會密切留意計畫實施情況,再安排明年做法。

  就瑪麗醫院與消防處進行為期一年的「院前心電圖」先導計畫下月完結,當局會與醫管局和相關部門跟進,按成效再決定會否延續計畫,他強調來年加強院前急救工作。

20161030 - 孩子當檔主 市集展所長

標題:孩子當檔主 市集展所長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1030/00176_022.html


市集不是成年人或藝術家的專利,本港創意親子社企ohmykids自去年起在不同場地舉辦「孩子市集」,上月開始擴大規模,每月於戶外舉行,讓小檔主更自由表達自己,冀提供一個讓小朋友鍛煉主導性、減少依賴長輩的平台。

ohmykids聯合創辦人魯凱凌(Helen)認為,小孩在學校或家中可能被過度保護,令小孩的發展受限制,甚至變「港孩」,「家長可以放心畀小朋友嘗試,放手畀佢跌吓碰吓。」「孩子市集」攤檔須有一名十二歲以下檔主,參與過程中學習當主導者。她指不少小檔主落力推銷,四處拉客,「仲會指揮父母做嘢,證明小朋友都可以做主導、可以解決難題。」

1117kids合唱團成員皆生於十一月十七日,家長在網上討論區認識,八名未滿三歲的成員將在下月的「孩子市集」參演。

ohmykids與西九「自由約」合辦「孩子市集」下月十三日(星期日)下午二時至六時,於西九文化區苗圃公園——大圓表演場地舉行,十個攤檔包括1117kids合唱團表演和小女孩畫印度彩繪等,攤檔一半收入將捐予「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

20161030 - 小朋友返學受壓 愛心學校有辦法

標題:小朋友返學受壓 愛心學校有辦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30/19817118



香港教育制度備受批評,不少學童背負沉重功課壓力。有家長就在「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群組,分享自己一對孖女升小學後哭訴不想上學,「每日做功課最少都要用2個鐘」因而轉讀只營辦9年的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大讚新校是功課量少又同時能令小孩子有興趣學習,現時就讀小二的二人「由抗拒返學到好鍾意返學」。

該名女士指家中有4個小孩,其中中間的一對孖女原本就讀一間「名聲唔錯的津貼學校」,但入讀2個月後便經常發脾氣,「問點解要做咁多功課,仲有要默咁多字」,更哭訴不想上學。她認為情況不能持續,徵詢孩子意願後便轉校。她希望毛自己的經歷會令大家知道,在「咁嘅教育制度」下仍然有這些「良心學校」及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大家唔好灰心,唔好氣餒,只要你們有這些信念,好學校還是有的」。

她提到現時小孩「每日放學返嚟就同我分享今日喺學校學咗啲咩,發生咗啲咩有趣嘅事,呢啲係喺之前嘅學校冇嘅」,指學校是名符其實的「happy school」,即使默書成績不佳老師也會加以鼓勵;在校內只要表現得好,校長或老師更會寫加油卡給學生,「佢哋(小孩)就會更加充滿力量」,讚揚學校無論「上至校長,下至校工姐姐」都對學生充滿愛,又指碰到校長時對方會說「家長,辛苦你了」,簡單的一句說話已令人窩心。她舉例指,學校小一時沒有正式考試但亦有評核,不過成績表並非用分數而是用農作物、動物貼紙代表,老師更會在家長日當天讓小孩親手貼上,因校方希望家長學懂欣賞,小孩亦會快樂,「唔會聽到家長日就怕」。

有家長擔心一間學校功課較淺會不利小孩,但該女士就表示,她的小孩並未因學校默書難度淺了而成績不及其他人,反而多了時間閱讀而學會更多生字,亦因多了親子時間而更開心。她覺得無論學校辦多少年並不重要,「因為學校點都會等最後一年的小朋友畢業才會關閉」,辦學者的心態才是關鍵,即使是百年老校,若只是不斷催谷小孩,沒有將小朋友的心靈或成長放在第一位,「咁樣無論對小朋友或者我哋做父母嘅嚟講一切都只係惡夢」,她亦希望該校能一直辦下去,「因為香港真的好需要呢種愛心學校」。

有其他家長亦表示很欣賞該位媽媽的決定,並指自己亦曾為兒子2年半內轉讀3間小學,終於找到一間真真正正適合的,亦有感「好多無名氣嘅學校都係好學校,只係你是否甘願去讀啫」。該名家長又簡介轉校手續其實不會很麻煩,首先致電予心儀學校看看是否有學位,若有就可安排面試,呼籲若不適合就要轉,「再耐就好難轉了,不要浪費小朋友更多時間」。

20161030 - 男拔IB加費至9.4萬  收生最重成績 3,000人逼爆簡介會

標題:男拔IB加費至9.4萬  收生最重成績 3,000人逼爆簡介會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30/19816907


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學費大增,今學年起本地課程學費加價逾6.7%,每年要45,900元;IB(國際教育文憑)課程學費加價15%,一年高達93,700元。校方解釋開支「一闊三大」,增聘外籍老師,下學年拒承諾凍結學費。男拔昨舉行收生簡介會仍吸引近3,000人到場,包括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他慨嘆子女教育是最大開支。


男拔副校長曹家偉昨強調加學費「唔係掠水」,本地課程跟隨通脹加價,而IB課程加幅較大,因為校方聘請很多外籍教師。他稱學校營運不能靠「食老本」,校董會早前通過加學費,現時學費已比其他國際學校便宜。被問到下一學年會否再加學費,他僅稱「未必加」,希望現時學費水平能夠「捱兩、三學年」。

林卓廷:教育唔慳得
雖然學費上調,但昨日的收生簡介會吸引大批家長逼爆禮堂,包括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他指近年陸續有學校加學費,高昂學費對港人家庭構成壓力,部份人甚至望門興嘆,自己最大開支亦是子女教育,但加學費不影響報讀,會盡量節省其他開支,「乜都慳得,細路教育唔慳得!」另一家長陳太指,很欣賞男拔在學業和運動表現出色,即使加學費仍覺得可以負擔。
下學年男拔收生準則改制,學業成績比重由五成上升至六成,課外活動和面試表現比重由以往兩成半和兩成,各下調半成。
副校長曹家偉指出,想帶出讀書是根本的訊息,過去由會考、高考變成現時只有一個公開試,競爭更激烈。
校方料今年收到1,200人報名,再挑選400人面試,競逐約100學額。曹家偉指面試以廣東話、英語進行,學生需朗讀文章,會留意學生聲調、語速和有否懶音等,而面試除了閒話家常,亦有時事問題,以開放式作答,但不會考核如美國總統選情等深奧議題。他提醒家長切勿訓練子女背誦流利英語自我介紹,一旦面試問答「口窒窒」,反而揭露了真實的英語水平。
家長鄺太帶讀小五兒子到場,她認為校方考慮更多學業成績是好事,「始終都係DSE為目標!」鄺小朋友課外學習小提琴和乒乓球,但對入學面試仍憂心忡忡,「總之好驚」。

標題:男拔提高入學成績比重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1030/00176_021.html


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昨早舉辦中一簡介會,吸引逾千名家長到場。今年校方首次將學業成績佔收生考慮的比重提高,由以往的五成增加至六成,課外活動等則略微調低,校方指變動是配合香港整體大環境,希望可收取成績、運動多方面兼備的全面學生。而校方繼去年將一五年度學費提高後,今年再次上調學費約百分之六點七至每學年四萬五千九百港元,該校IB(國際教育文憑)課程學費亦上調約一成五至九萬三千七百港元,校方指升幅配合通脹。

拔萃男書院昨早舉行兩場升中簡介會,分別派出約四千張門票予附屬小學及其他區域小學的學生,九時未到,禮堂已坐滿家長,校方指,每年約收到千二份申請表,從中挑選四百名學生面試,最後取錄約一百人,競爭比例為約十二人爭奪一個名額。

校方促家長勿操練小孩
負責收生事宜的副校長曹家偉提醒家長切勿操練小孩,亦毋須強迫學習過多樂器或運動,指最多只是佔兩成分數;他又冀小孩多留意身邊事物,對答要自然,勿死記硬背。

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昨亦與太太到場聽簡介會,他指兒子適齡入讀中學,除了直資學校外亦會選擇津校。小六生趙同學則指,媽媽畢業於女拔,故冀他能入讀男拔,該校田徑及足球表現「好勁」,希望入讀。


標題:男拔IB學費逾9萬
報章:明報
網址: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1030/s00002/1477763127244


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昨舉辦兩場中一入學簡介會,吸引近3000名家長及學生來取經。該校來年將調整收生準則,學業成績比重加至60%;本地課程於2016/17年度的學費增加5%至6%,IB課程(國際教育文憑)加幅更達15%,一年逾9萬元。校方建議學生多留意身邊事物,呼籲家長勿為小孩報讀「雞精班」。
負責統籌中一入學的副校長曹家偉表示,校方明年會提供246個中一學額,約90至100個供校外生申請,估計收到約1200份中一入學申請表,並挑選約400人面試,平均約12人爭一個學位。
副校:IB學費水平仍低於他校
男拔2016/17學年的本地課程一年學費收45,900元,曹家偉表示今年的學費因應通脹加5%至6%,如非「平衡不到財政,都不會加價」,他舉例,校內設備較多,需要人力物力維持運作,資源都是投放於學生。
該校IB課程學費加幅更大,2015/16學年1年中五學費需81,500元,本學年增至93,700元,加幅近15%。曹家偉解釋,外籍教師團隊較龐大,校方不是「掠水」,學費水平仍低於其他有開IB課程的學校或國際學校,希望學校財政狀况可支撐到兩三個學年,到時有需要便再學費。
男拔亦會調整收生準則,學業成績比重由過往的50%提高至60%;課外活動及面試表現則分別由以往的25%及20%,各下調至20%和15%;父親及兄長為舊生或在校生的比重維持在5%。
收生成績比重增至六成
曹家偉表示,校方着重學業成績,提升學業比重是「配合時代需要」,尤其「334學制」只得一個升學試,在「一鋪過」的情况下競爭更激烈,希望學生把讀書放於首位,打好根基。
面試問時事 不建議上「雞精班」
曹家偉提醒學生要多留意身邊事物,面試會問學生本地或國際時事題,但題目不會太深;朗誦部分主要考核學生是否有自信,以及有否懶音等。被問會否擔心家長因調整成績比重而過分操練學生,他不建議學生上「雞精班」過分操練,面試主要是考核學生與人的應對能力,並非講出「機械式」的答案。
曹續稱過往有面試的學生,事先「機械式」地背誦中英文介紹,以一口流利的英文介紹自己及家庭背景,但被問到其他問題的時候,該學生則「口窒窒」,被發現英文水平「降一截」。


標題:男拔改收生準則 學業比重增至60%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498155&target=2


多所直資中學陸續公布升中招生資訊,傳統直資名校拔萃男書院昨舉辦兩場升中簡介會,共吸引逾三千人前來「取經」。男拔更首次更改收生準則,將學業成績比重提高百分之十,由現時佔五成增至六成,課外活動及面試表現比重則相應調低。副校長曹家偉表示,有關改動是因應香港社會環境競爭激烈,入讀大學艱難,望學生「以讀書為根本」,但強調全人教育乃不可或缺。

  拔萃男書院昨舉辦兩場升中簡介會,全場座無虛席。今年校方首次將收生學業成績比重由以往百分之五十提高至百分之六十,課外活動和面試表現比重,則分別調低至百分之二十及十五。負責招生的副校長曹家偉解釋,校方一直強調全人教育的方針,「但全面教育框架下有主次之分,打好書本知識基礎才能支撐日後發展,才藝則可作潤飾,所謂有志於道,游於藝。」他盼學生「以讀書為根本」,勿本末倒置。

  曹續道,沒有收生準則是完美的,今次改動是因應本地大學學位競爭激烈,「以往會考及高考有兩個關卡,失敗了可以重來,但中學文憑試則是一試定生死,一失手便會『攬炒』。」校方因此希望催谷學生多注意學業成績。除了學業成績外,學生完成面試後,校方亦會根據師長評語評核學生品行,再決定是否取錄。

  男拔今學年學費按通脹加至四萬五千九百元,加幅近百分之七,另國際文憑課程(IB)學費也相應增加百分之十五,至近十萬元。曹指,校方近年營運收支未達平衡,學費增幅主要用於軟、硬件配套設施及師資投放,又直言相比國際學校,該校學費已算相宜,不擔心家長因而卻步。

  校方明年中一學額維持約二百四十個,當中約九十個學額供外校生申請,校方預計新學年將會收到一千二百份中一入學申請表,再從中挑選約四百人進行面試,與去年相若,申請日期由即日起至下月三十日。

  曹介紹,面試分為朗讀與對話兩部分,學生需分別朗讀一篇中、英文文章,老師再就文章內容提問,考核學生語言及應變能力,亦會透過時事議題評核學生有否留意身邊事物,「例如對近期特首選舉有沒有基礎認知,但僅限於開放性題目,旨在留意學生是不是書蟲。」

  對談部分則會「閒話家常」,主要圍繞學生的自我介紹、嗜好、家庭及校園生活等,他指以往面試學生背誦情況嚴重,「大部分都是阿媽逼,例如不少學生均能以英語背誦『個人生平』以及家庭背景,但問及時事就『口窒窒』,語言能力突然變成另一水平。」

20161029 - 免費流感針周四起接種 首包基層童

標題:免費流感針周四起接種 首包基層童
報章:明報
網址: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1029/s00002/1477678102212


政府斥2180萬元購買40萬劑4價流感疫苗應對流感高峰期,下周四(3日)起會分階段免費為指定組別者免費接種。今年衛生防護中心首度推小學上門打針,但全港500間小學中,僅45間參與。下周天氣轉涼,醫生呼籲市民盡早打針。
下周轉涼 醫生籲盡早打針
今年政府防疫注射計劃擴展至6歲至未滿12歲而領綜援、持醫療費用減免證明書的兒童,及領取傷殘津貼者,他們可分階段免費打流感針(見表)。
衛生防護中心項目管理及專業發展處主任吳志翔醫生表示,去年約有逾38萬至39萬人打流感針,今年擴闊資助計劃,料額外帶來約1萬人,認為40萬劑流感疫苗可應付需求,涉款2180萬元。
今年的4價疫苗涵蓋了甲型H1N1加利福尼亞、甲型H3N2香港、乙型布里斯班及乙型布吉等流感病毒,該中心會密切監察流感病毒有否出現抗原漂移。
吳志翔說,9月時流感活躍度一度升高,但已回落至基線,而一般1至3月才是冬季流感高峰期,呼籲市民注射流感疫苗。
衛生防護中心今年首推小學外展打針,100名醫生願意提供外展打針服務,但本港500間小學中,僅有45間參加計劃。吳志翔認為有關計劃首年推行,相信部分學校抱觀望態度,料未來會增加,家長亦可帶子女到私家診所打針。
不足一成小學參與上門打針
按天文台資料,本港今日氣溫為24℃至28℃,其後逐步下降至周三最低的20℃至24℃,之後回升至下周六的22℃至27℃。
醫院管理局高級行政經理(感染及應急事務)莊慧敏醫生表示,下周天氣轉涼,呼籲市民盡早打針。她指目前在專科及普通科門診定期覆診的合資格病人,如覆診日期屬注射計劃期間,可按原定覆診日期到診所接受注射,否則可致電診所安排打針。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氣溫要在18℃以下持續一段長時間,流感病毒活躍度才會上升及進入流感高峰期,一般會在每年1月發生。至於僅有45間學校有醫生到校打針,許樹昌認為家長可自行帶兒童到診所打針。他說接種流感疫苗約兩星期後會出現抗體,故11至12月打針是好時機。

20161029 - 父吸煙 子女哮喘風險高

標題:父吸煙 子女哮喘風險高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1029/00176_082.html


吸煙禍害多。外國最新研究發現,男士們身為人父前曾吸煙,下一代患哮喘的風險將增加,較一般人高三倍。男士愈年輕開始吸煙,禍延子女的風險愈大。

挪威卑爾根大學分析來自七個北歐國家、逾二萬六千人的資料,以了解男士的生活習慣如何影響下一代健康。發現男士在生育前,若有吸煙習慣,下一代患哮喘機會較從不吸煙男士的子女高。研究顯示,男性十五歲前開始吸煙,下一代患病機會高三倍;即使男性在生育前五年已戒煙,子女患病風險仍高約二點七倍。研究員推斷,吸煙可能損害精子細胞,對於操控基因功能的分子造成影響。為自己及下一代的健康着想,切勿吸煙。煙民應盡早戒煙,為家人建立健康的生活環境。研究發表於《國際流行病學雜誌》。

20161028 - 星洲Chatsworth國際校 下學年來港辦幼園

標題:星洲Chatsworth國際校 下學年來港辦幼園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在新加坡設有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Chatsworth國際學校,與舞蹈學校SDM合作,將於下學年在港開辦幼稚園。學校會把舞蹈、繪畫等引入幼稚園課程,亦會安排學生與新加坡姊妹學校學生一對一結為朋友,希望他們能夠互相學習。擬任校長Orlando R. Salazar強調,希望給予學生國際化體驗及營造愉快學習環境。

  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SDM Chatsworth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將於明年九月開校,校舍設於九龍塘劍橋道,首年開辦K1至K3,每級設有四班,上、下午各有兩班,每班十五至十八人,全校招收約一百八十人,學費全年六萬六千元,分十一期繳交。

  來自美國加州、有逾十年幼兒教育經驗的Orlando R. Salazar為該校擬任校長。他表示,學校課程參照新加坡幼兒培育署(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gency)而策劃,包括專題式學習,由學生找出問題的答案,不希望學生有任何壓力,在一個愉快環境下學習;由於SDM設有舞蹈及唱遊課程,因此該校課程亦會加入舞蹈、繪畫及聲樂等元素,若看到學生在某方面特別有天分,或會在課後提供興趣班。

  幼稚園會與辦學團體在新加坡的幼稚園結為姊妹學校,Orlando R. Salazar稱,學校亦會安排學生與當地學生一對一結為朋友,「他們可通過Skype、電郵或書信溝通,學校會安排他們合作完成一些專題。」他續指,類似配對在外國不是新鮮事,但要配對如此年輕的學生則較罕見,當學生升讀K2或K3,可安排他們探望對方,相信此舉不止能夠連結學生,更能連結兩個家庭。

  幼稚園校舍有一棵大樹,Orlando R. Salazar表示,希望建一間樹屋,讓學生有特別體驗,現時仍與政府部門商討是否可行。

  SDM Group Holdings Limited主席兼行政總裁趙家樂表示,現時社會強調國際化,因此希望學生能夠走出香港,有更多體驗。下月將舉行資訊日,十二月中面試,他稱學校特別強調家長支援,因此亦會面見家長了解他們的想法,也希望他們多參與學校活動。

20161028 - 私小突調整學生班級 副校:提供最適切教育

標題:私小突調整學生班級 副校:提供最適切教育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深水埗私立英文小學新會商會港青基信學校早前被揭發,開學不足兩個月,忽然通知家長下周一(31日)將重整課程,所有學生以出生年份編班,部分學生或因而被調整班級。新會商會港青基信學校副校長Tammy Tse昨書面回覆本報指出,校方所有政策及決定旨在為學生提供最適切的教育服務。
沒答重整課程原因
副校長亦在回覆中指學校重視家長意見,為避免部分傳媒報道引起的誤解,校方鼓勵家長增加與學校溝通,並指理解公眾對校內事務有興趣,但校方更願意與家長直接溝通;學校管理層亦主動與家長及學生溝通,確保學生不會因校方的任何決定而受影響。回覆中並無回應早前受家長爭議的重整課程的原因及相關細節。
教育局回覆本報查詢指出,私立小學由辦學團體自資營運,由學校校董會自行管理,擁有收生及選擇本地或非本地課程的自主權。

20161028 - 狎男童 Captain叔囚1年

標題:狎男童 Captain叔囚1年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有「Captain叔」之稱的麥當勞男侍應隨身攜帶遊戲卡及玩具,在街頭兜搭只得7歲及10歲的男童,繼而摸胸、摸下體非禮,更向男童展示兒童色情照片。侍應早前在區域法院承認非禮等罪,法官昨引述心理報告指侍應有孌童癖、為人自我及孤獨,藉透過與男童玩耍而取得對方仰慕,重犯機會高,判他入獄一年。
法官指被告洪諾仁(28歲)對男童同理心有限,企圖淡化自己的罪責,幸好兩名男童沒因而產生負面情緒、亦沒強烈創傷或後遺症。法官批評被告展示兒童色情照片的舉動,不但荼毒心智未成熟的男童,更藉此令他們疏於防範。洪早前承認今年3月在將軍澳尚德邨平台非禮兩名男童。
案件編號:DCCC434/16


標題:法庭:狎兩男童 麥當勞侍應囚一年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花名「Captain叔」的廿八歲麥當勞男侍應,聲稱於今年三月四日看過展露男童性器官的照片和影片後「一時衝動」,帶同遊戲機等在所住的將軍澳尚德邨一帶兜搭男童,更與男童分享該些不雅照,期間在兩天內先後撫摸一對七至十歲小兄弟的陽具。最後有社工發現他形迹可疑,遂報警將他拘捕。被告洪諾仁早前承認兩項非禮和一項管有兒童色情物品罪,昨於區院被判監一年。

官引報告指被告有孌童癖
法官嚴斥被告以男孩為目標,若非被人揭發,相信被告會繼續犯案,重犯機會高,建議被告在囚期間接受心理治療。法官引述被告的心理報告,指他為人自我中心、孤獨、難與同齡人士交往,且有孌童癖,藉與孩童玩耍時可以獲取他們的仰慕目光。法官續指兩名事主事後雖未有嚴重心理創傷,但指斥被告有意讓男童觀看兒童色情片,此舉有可能荼毒心智未成熟的事主,讓他們產生不正常的性觀念,亦有可能令事主對被告的行為疏於防範。

案件編號:DCCC 434/2016

20161026 - 初生B塗油 或損皮膚防禦功能

標題:初生B塗油 或損皮膚防禦功能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坊間建議,嬰兒肌膚乾燥時可塗抹橄欖油或葵花子油,認為成分更天然無害及低刺激。但英國有大學的研究發現,即使成分天然,也會損害皮膚原有的防禦功能,增患濕疹風險。皮膚天然保護層需兩年時間發展完成,若家長太早為初生嬰皮膚抹油,或影響皮膚的天然防禦機制。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對英國聖瑪麗醫院的一百一十五名嬰兒進行研究,將嬰兒分成三組,第一組嬰兒塗抹橄欖油,第二組塗葵花子油,第三組為對照組,沒有塗抹任何油的成分。研究人員每次為嬰兒抹幾滴油,持續廿八天。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塗油的兩組嬰兒的皮膚防禦功能發展較為遲緩。

更易患上濕疹
研究學者指出,皮膚猶如保護牆,細胞及脂質層可避免水分流失,也有助隔絕外界細菌及污染物。橄欖油會抑制保護牆的作用,間接令嬰兒更易患上濕疹。但學者表示,塗抹這些天然油與患濕疹是否有直接因果關係,仍需進一步研究。

20161026 - 資優生易沮喪 需增抗逆力

標題:資優生易沮喪 需增抗逆力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二○○八年成立的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昨總結教學成效,據今年三月進行的調查顯示,百分之五點八受訪畢業學員在中學文憑試考獲五科5**或以上,較百分之零點一的全港水平為高,惟只有近四成人認為課程有助改善社交能力,亦有兩成半中學學員及四成畢業學員指沒有值得自豪的成就。學苑分析資優生對自己要求極高,並不快樂,曾有資優生自殺、有(界刂)手等自殘行為,學苑已加強情意教育,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

資優教育學苑委託中文大學訪問三百零二名中學學員及一百九十九名畢業學員,調查發現,分別有八成受訪中學學員及六成畢業學員指學苑課程有助提升學科及範疇知識,各有近八成中學及畢業學員認為有助擴闊視野,另分別有五成中學學員及三成畢業學員指有助他們計劃將來發展路向。

情意教育「由細做起」
學苑院長吳大琪表示,雖然資優生能力高,但他們的情緒健康值得關注,資優生容易感到沮喪,需要提升他們的抗逆力,加強情意教育是其中一個方法,而情意教育「由細做起」效果更佳,學苑自二○一五年起積極為資優生提供相關課程,包括為小學學員及其家長制訂「1+1」親子小組活動,讓學員與家長透過親子畫、解難工作坊等不同活動,探討人生價值,並且促進彼此的溝通。

小六學生徐子晴是語文方面的資優生,她早前與媽媽參加學苑的「1+1」親子活動,徐母指女兒之前較情緒化,與其他同學相處亦有改善空間,參加了活動後,子晴與媽媽坦誠溝通,一起探討人生價值,身心都成長了不少。

標題:調查:四成資優生乏自豪感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資優生擁有異於常人的天賦,卻同時成為壓力來源。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調查五百名現任及畢業學員,七成校友曾取得獎學金。雖然學業成績卓越,但近四成校友自評沒有自豪成就。學苑認為,資優生精神健康存在隱憂,因普遍對個人要求高,背負外界期望,易有情緒困擾。

  調查發現,三成校友曾登上學院榮譽錄或以一級榮譽畢業,卻有四成人缺乏自豪感。學苑經理(進階學習體驗)郭滿玲分析,資優生對自我要求高,家長亦特別對他們有期望;他們亦喜歡思考人生、哲學問題,「看新聞都會易受觸動,如看到其他國家有恐怖襲擊,會激動落淚。」

  針對資優生情緒問題,學苑去年起設情意教育課程,包括「一加一」親子小組活動。參加者之一、小六學員徐子晴,自小想法比同齡小朋友成熟,她媽媽憶述女兒四歲時,知道親人離世,對生死有好奇,她手執一把尺子問婆婆:「你覺得自己的人生去到尺子的哪部分?」另外,學苑院長吳大琪稱,正研究一七學年起,將兩至三個課程轉為收費,未來或將高成本課程逐步轉為收費。

20161026 - 辯稱鍾愛超越界限 泰拳師傅「推淋巴」狎12歲女童

標題:辯稱鍾愛超越界限 泰拳師傅「推淋巴」狎12歲女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62歲泰拳師傅稱對12歲女徒弟的鍾愛過份投入致超越界限,去年3度藉詞按摩推淋巴將她脫光兼非禮,包括以手掌在其胸部打圈又觸碰其陰唇。拳師更以「BB」稱呼她,發短訊稱「I love you BB」表達愛意,甚至提到「做我女人」,並大談性話題。女徒弟對此感嘔心煩厭,向學校社工投訴後揭發事件。

被告鄧天佑原被控5項非禮罪,昨承認其中3罪,法官將案押後至下月28日,等候被告心理報告及女童創傷報告判刑。
被告被捕後曾說,可能因過份投入對X的鍾愛以致超越界限,出現戀人之間情愛。他承認於去年5月3日晚傳訊息給X「要妳知道我的能耐和令妳有滿足感和前所未有的快感更要妳成材做我女人」,意思是會竭盡所能訓練X在比賽中獲勝,且成為他的女朋友。

遭暱稱BB 事主感嘔心
案情指,女童X去年3月與數名小學同學及友人到被告經營的戰狼泰拳健體中心隨被告學泰拳,被告後來安排她單獨受訓,稱可讓她更專心。被告未幾開始向她發WhatsApp短訊,暱稱她「BB」,又說「好掛住你」及「想見你抱住你」等,X對此感嘔心。被告更曾說X與其前度女友很相像,不時捉住她的手或突然抱她。X告訴被告不喜歡那些訊息,若他繼續說,她會停止學拳,被告即說會尊重她。
後來被告說X的淋巴系統阻塞,要推淋巴,於去年5月10日,開始親自為她按摩。第4次按摩時,被告脫掉她所有衣服。被告用手掌在X胸部打圈,按摩大腿內側時又一直擦其陰唇邊。她感尷尬又難受,向被告稱「唔好捽嗰度」。她曾問被告「點解呢度都要推」,被告解釋「呢個位都會有淋巴」。
同類事件後來再發生了2次。被告於同年10月被捕,警誡下承認有脫去X胸圍和內褲為她按摩減肥,首次碰到她的私處是意外,後來有刻意碰觸多次,亦試過觸及她的肛門附近。
案件編號:DCCC388/16

標題:法庭:62歲拳師非禮12歲女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六十二歲兼教中國武術及泰拳的男師傅,情傾與自己年齡相差達半世紀的十二歲小女徒弟,暱稱女童做「BB豬」之餘,又向她大發「愛的訊息」,揚言要使她有「前所未有的快感」及「要妳成材做我女人」等。除了言語上傳情外,老師傅更藉詞替她通淋巴,而脫去女童衣服替她推油「裸按」胸部及陰唇位置,女童告知社工及父親並報警。被捕師傅昨於區院承認三項非禮罪,獲准保釋至十一月廿八日判刑。

被告鄧天佑,昨雙手持拐杖偕女伴到庭應訊,聆訊期間他一度聲稱心臟不舒服,而需休庭讓他服藥及休息。被告被指在去年五月,在其開設的屯門健體中心內三度非禮十二歲女童X。控方指被告經營健體中心,月入六千五百元,曾患前列腺腫瘤,亦有左腳骨碎裂及有心律不正的狀況,已離婚的他,現與女友同居。

官索報告 保釋候判
法官質疑被告行動不便,而中心只得他一名師傅,如何教授學生?辯方解釋指被告上課會口授及由年長徒弟任教。法官現先索取被告的心理及女童創傷報告,並考慮到被告的身體狀況,故續准他保釋候判。

案情指X於去年三月到被告的中心學泰拳,X原本與友人同上堂,被告要求X與朋友分開上堂,稱這會令X更專心練拳。期間被告不時傳訊息予X,包括「I love you BB」、「錫晒你BB至愛」,又揚言「我要妳知道我的能耐和令妳有滿足感和前所未有的快感,更要妳成材做我女人」等。被告又指X像他「前度」,X覺得這些訊息很惡心,聲言再收到便停學。

承認越界 盼成情人
被告改為指稱X的淋巴阻塞,最初由師母替X按摩,後由被告六度替X按摩,其中三次更把X脫光,乘機按摩她臂及胸等,當按至大腿內側時,又擦到X的陰唇邊聲稱「呢個位都有淋巴」,期間被告不斷重複性話題等。被告去年十月被捕,承認自己行為越界,又指對X的愛,是戀人之間的情愛,就揚言要X成為其女朋友。

案件編號:DCCC 388/2016

20161026 - 每年學費8.4萬 私立小學逼學生降級 增設「分流班」最少7年才畢業

標題:每年學費8.4萬 私立小學逼學生降級 增設「分流班」最少7年才畢業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辦混合學制私立學校藏升學陷阱,有學生被迫讀7年小學。本報接獲多名家長投訴,指標榜一條龍升讀直資學校的私立小學新會商會港青基信學校,於開學兩月後突以學生不達標為由宣佈重整班級,受影響學生被迫留級或降級。有受影響家長指其所屬班級最少廿多名學生有相同遭遇,又指校方突增設「分流班」,子女將來讀畢小六後,須再讀一年分流班才能升中,變相最少讀7年小學。

位於深水埗的港青基信書院2013年創校,推行混合學制,以本地課程教授中文、數學科,其餘課程則以英國小學課程教授。現時該校全年學費連雜費共約7.3萬元至8.4萬元,標榜可一條龍升讀港青基信書院。該校現正值休學周(Sem Break),於前天家長會宣佈下周一,即休學周完結後調整班級。出席的家長均獲派通告,列明自己子女的新班級,同時要求讀畢小六的學生再讀一年新增「分流班」(Local Stream Class),即學生需最少讀7年才能畢業。家長稱該校有300多名學生,未知實際降級人數。
家長張小姐指獲通知其原就讀小四的子女,需重讀小三中文及數學科,其餘科目如歷史、科學、地理則不變,維持小四程度,「但兩年後就算升到上小六,校方如果話(學生)得小五程度中文同數學,咪又即係逼人讀多一年小六(分流班)」,直指校方「變相」逼學生讀7年小學,亦未給家長其他選擇。張指其通訊群組內有廿多名小四家長稱有同樣遭遇。

開學兩月才公佈安排
張斥校方未解釋調班原因,質疑校方忽然增設一條龍升學條件,「佢只係話因為家長想升上一條龍嘅基信書院,話學生中文同數學能力唔達標,所以要調整,拆散個班」。張指其子女已通過小三評估升讀小四,成績中規中矩,不理解開學兩個月才調班的安排。
另一小三家長張女士亦投訴出現同樣情況,指其小三適齡兒子被安排重讀小二中文及數學班,日後也須讀分流班才能升中,稱下周復課後「同學、老師係邊個都唔知」,不滿校方安排混亂倉促又欠交代,「就算我個仔真係未達標,至少都要話畀我知再重讀落去,可以點提升成績,但校方乜都冇講」,又稱因為對辦學團體香港基督教青年會(YMCA)有信心才入讀,擔憂將來未能一條龍升中。
該校校長Mary Briggs向《蘋果》覆稱,部份家長未有出席家長會,故未能理解調班安排,又指家長應直接聯絡並與校方溝通。對於家長上述投訴是否屬實等其他問題,Briggs僅稱無可奉告。本報向辦學團體YMCA查詢,截稿前未有回覆。
教育局稱收到家長查詢該校的班級調整安排,又確認「校方曾向家長建議為個別學生的中文、英文及數學分班學習作出調整,以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稱將向學校跟進查詢,以確保該安排切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標題:校長:畀唔起學費就走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會商會港青基信學校宣佈調整班級,校方在新安排生效前一周才召開家長會,逼學生最少讀七年小學。有家長不滿校方交代欠詳細,斥新任校長不聽意見態度囂張,更揚言若家長未能負擔學費就應轉校。

休學周辦家長會捱轟
家長張女士指一周前始收到校方通知,將於前天學校休學周舉辦家長會,「好多人其實趁假期去咗旅行,同埋估唔到佢會宣佈咁大件事」。張指當日會後不少家長也提出質疑,有感眾人對調班感錯愕,「但校方冇解釋過(調班)原因,亦都冇講之後點」。張指校方亦未有就此重大改動諮詢家長,亦未有提供其他選擇,「佢畀我個感覺就係唔重視家長意見」。
有家長透露,該校家長通訊群組有成員指校長Mary Briggs態度囂張,於會上自誇到過班房及讀過學生評估,「話自己比家長更清楚啲學生」,惹來家長反感。小四家長張女士則稱Mary Briggs9月接任後曾向家長發信,指學費低於營運成本,故將調整學費,「佢仲話如果家長畀唔起就應該離開(學校)」。

標題:新私校生易變白老鼠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私立學校雖與津貼學校同受《教育條例》規管,不過課程設計上私校擁有較大彈性,以校本模式設計最適合該校學生課程。有升學專家指,政府對私校課程要求「較手鬆」,家長選校時須留意學校辦學團體背景及口碑,也不建議選讀新辦私校,否則學校中途發現課程水平不足要調整,「學生就會變白老鼠」。

成評估課程水平工具
升學專家趙榮德說,雖然教育局對私校課程有制訂指引,但私校有較大彈性,教學質素及課程水平往往要靠校方主動外聘專家評估。他不建議家長安排子女入讀新辦的私校,尤其標榜一條龍升學的學校,因銜接的中學會向相關小學了解課程及學生水平是否達標,對第一屆接龍學生尤其嚴謹,「學生就會變白老鼠,幫學校試個課程係咪真係夠水平」。
趙榮德估計,港青基信學校或因近期曾進行評估發現有落差,故急於進行班級調整。但他認為,在學期開始後才調整班級做法古怪,即使發現部份學生水平差也可透過補課等追回進度。直資學校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校長張志鴻指,家長選校時需了解,升讀一條龍中學是否要求學生達到指定要求,否則容易陷入進退兩難局面。

20161026 - 女傭供稱扼死兩歲印度童

標題:女傭供稱扼死兩歲印度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柏慧豪園2歲半印度男童在家中離奇死亡案,負責照顧的22歲同鄉女傭事後一度失蹤,其後被警方在流浮山尋獲帶署。消息稱,有人向調查人員供稱用雙手扼頸殺死少主人,警方遂把案件改列謀殺案,昨午押同女疑犯返回現場重組案情。
被捕的印度籍女傭(22歲)通宵扣查。消息稱該女傭原在印度讀大學一年級,約半年前由僱主親自招聘來港,負責照顧2歲半少主人。據悉,探員盤問期間,有人直認用雙手扼死男童,警方昨凌晨以涉嫌謀殺將她拘捕,元朗警區重案組跟進。

作供時神志不清
消息又稱,由於被捕者作供時神志不清,情緒不穩,加上不太懂說英語,警方需尋找合適繙譯後,再作深入查問。而由於女傭與死者一家相處融洽,無精神病紀錄亦無欠債等,警方正追查其殺人動機。
至於死亡男童沒明顯傷痕,或窒息致死,但真正死因仍待法醫剖驗確定。男童的父母昨早到葵涌殮房辦理認屍手續,逗留約一小時後默然離去。至下午4時許,探員把疑犯押返現場重組案情,她黑布蒙頭,腰纏鐵鏈,兩手鎖上手銬,身穿藍色T恤、灰色羽絨背心和長褲,腳踏人字拖,身旁由一名繙譯員陪同,警員在涉事單位逗留約一小時後,再將疑犯押返警署。

標題:少主猝斃 女傭涉謀殺被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兩歲半印度籍男童離奇猝死事件,案情峰迴路轉,警方深入調查後,揭發來港前仍是大學生的印度籍女傭涉嫌逞兇,案發後離去,其後被警員尋獲,有人聲稱向男童捏頸,疑導致窒息,警方昨以涉嫌謀殺將她拘捕,隨即將她押返現場重組案情,因有人不肯透露行兇原因,動機仍然不明,警方將會循女傭的精神狀況等方向調查,以及等候法醫剖屍報告。

涉案印度籍女傭二十二歲,原在印度讀大學一年級,由僱主親自招聘來港,曾在當地接受兩個月試工,僱主滿意其工作表現後,才於七個月前正式來港,到天恩路柏慧豪園第九座僱主的住所工作,主要照顧僱主的兩歲半兒子。男童的父母俱是印度籍人士,持有香港身份證,在貿易公司任職,為監察留在家的兒子情況,家中安裝有兩個網絡攝錄機(IP Cam)。

僱傭關係佳 拒透露動機
前日早上女傭無如常向僱主報告男童情況,又失去聯絡,僱主亦無法從網絡攝錄機看到家中情況,遂趕返查看,發現兒子昏倒床上,送院搶救後不治,其鼻孔有血漬,警方認為有可疑,同時女傭不知所終,翻查大廈「天眼」,發現她於早上十時離開,巡警於傍晚在天水圍一個公園的女廁將她尋獲,當時她身上無身份證,一度誤為非法入境者,她被轉交元朗警區重案組跟進。

警方安排翻譯向女傭調查,有人表現驚慌,對查問支吾以對,及後才聲稱曾用手向男童捏頸,雖然傷痕不明顯,警方懷疑她向男童下毒手,昨凌晨以涉嫌謀殺拘捕,目前仍需待法醫剖驗死因報告。據悉,涉案女傭不肯透露逞兇動機,由於她與僱主關係良好,警方不排除其精神有問題,惟她聲稱從無接受有關治療,因此警方將循其精神狀況等多個方向展開調查。

昨午四時許,探員將涉案女傭押返現場進行案情重組,她身材矮細,被黑布蒙頭及腰纏鐵鏈,並有一名男翻譯員陪同,在案發單位逗留約一小時後離開。

男童父母認屍 十指緊扣
另外,昨晨九時許,男童的父母偕親友在探員陪同下,到葵涌公眾殮房認屍,眾人均神情黯然,其中父母一直十指緊扣,互相安慰及扶持。

標題:印度大學生女傭涉「揑死」同鄉少主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印度男童離奇死亡,警方正式列為謀殺案,拘捕一度失蹤的印度裔大學生女傭。有人供稱在神志不清下,雙手「揑死」少主,她昨午被押返現場單位重組案情,警方正追查犯案動機,料稍後將女傭落案起訴。

  涉扼殺同鄉少主的印度女傭,昨被押返主人寓所重組案情。疑犯二十二歲,是印度大學生,因無力支付學費輟學,經同鄉介紹來港當家傭。據悉,她無精神病及欠債記錄,曾在印度試工,獲主人認可受聘,七個月前來港,專責照顧少主並同牀而睡,與主人一家相處融洽。

  男童死者僅兩歲半,與父親Harwinder(三十九歲)及母親(三十三歲),同住柏慧豪園第九座一單住,父母在尖沙嘴不同公司工作。他們疼愛獨子,在家中安裝兩組網絡監察鏡頭(IP CAM),觀看兒子日常情況,並非監視家傭工作,故無錄影。

  前午十二時許,男童父親發現寓所「IP CAM」被關閉,返家驚見兒子昏迷牀上,鼻孔滲血,送院不治,而女傭失蹤。警方其後在流浮山尖鼻嘴水警基地尋回女傭。昨凌晨有人被盤問時,聲稱在神志不清下雙手「捏死」男童,警方改​列謀殺案,由元朗警區重案組接手跟進。

  昨午四時十五分,女疑犯被押返現場單位重組案情,她仍穿被捕時的人字拖鞋,藍色T恤和碎花睡褲,多加一件灰色背心,被黑布蒙頭、鎖上手銬及腰纏鐵鏈,由探員押返現場大廈,沿途有錄影,並有一名印度裔翻譯員協助,逗留一小時被帶署扣查。

  警方消息稱,涉案女傭雖為大學生,但稱只懂英文單字,以語言難溝通為理由,拒絕講述案發過程細節。重案組總督察陳嘉寶表示,已就該女傭案,通知印度駐港領事館派人員協助。

  陳稱,初步檢驗男童無明顯傷痕,但頸有瘀傷,相信曾受壓造成,有待法醫官剖驗以確定死因,不排除稍後會落案起訴女傭謀殺罪。 

  此外,昨晨十時許,死者父母及親友到葵涌殮房認屍時表現哀傷,各人逗留一個半小時離開,沒有發言。

20161025 - 兒童睡得少 會多吃易胖

標題:兒童睡得少 會多吃易胖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童學業繁重,遊戲及睡眠時間嚴重不足。但原來睡眠不足除了使人精神委靡外,更會致肥!美國有大學研究發現,睡得少的兒童較傾向攝取高卡路里、高糖及高熱量食物,意味睡得愈少愈易發胖。睡眠不足的兒童長大後,肥胖比率較正常高。

攝取更多卡路里糖分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最新研究,找來十名三至四歲幼童,分別五男五女。研究人員要求他們在原定平日三小時午睡時間中保持清醒。結果發現,十名幼童較平日攝取多兩成卡路里、兩成半糖分及兩成六碳水化合物。翌日,當他們恢復正常午睡,飲食習慣亦回復原來情況。

研究學者認為,剝削睡眠時間令他們的進食分量比平日更多,若長期如此,推測他們長大後較易變「肥仔」「肥女」,對健康構成影響。但由於涉及人數少,需進一步研究證明睡眠與飲食的關係。

20161025 - 報告否認學生自殺關乎教育制度

標題:報告否認學生自殺關乎教育制度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最終報告正作最後修改,料本月底至11月初交予教育局。消息指報告初稿建議以生涯規劃課程,向學生及家長宣揚多元出路,又建議教育制度肯定學生非學術成就,惟同時亦強調教育制度與學童自殺無直接關係。有家長團體批評報告「離地」,反指現今教育制度正是催谷學生的元凶,「其實係一個推力,將學生推向懸崖」。
早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曾失言指大學生輕生原因之一為欠缺生涯規劃,引起外界反響,後改口指「沒說過大學生自殺與生涯規劃教育有直接關係」。據了解,報告初稿稱有中學生畢業後因缺乏出路而感絕望,源於未能按自身能力及興趣覓出路。報告更指有學生及家長不接受亦未有考慮升學以外其他出路,故建議於中學繼續推行職場體驗、資歷架構等生涯規劃課程。

家長斥「離地」
報告初稿又建議增強學生抗壓能力,因目前中小學所學的知識、技能、信念及價值觀,未能讓學生應付大學生活和社會挑戰。文件亦建議從教育制度入手,強調成就不一定與學術成績掛鈎,應肯定非學業成就。
報告同時強調教育制度穩定運作,未能解釋學生自殺率何以突然波動,故不應視教育制度為自殺成因。
家長團體「動•心行動」創辦人張豔璿直指報告「離地」,「(學生)根本就冇得揀,就算係讀中華廚藝學院、明愛白英奇(專業學院),想學門手藝都係要跟文憑試成績,香港𠵱家又冇職業先修或工業中學」,認為學生出路狹窄與教育制度息息相關,增加學生壓力,「點可能話同學生自殺冇關」。
TSA關注組何淑儀則稱現今教育制度自小催谷學生成績,「個制度係一個推力,推學生去懸崖」,學校在成績至上的教育制度下未能投放資源識辨及支援問題學生。

20161025 - 印裔童流鼻血猝死 女傭被捕

標題:印裔童流鼻血猝死 女傭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兩歲半印度裔男童,昨被父母發現昏倒在天水圍栢慧豪園住所嬰兒床上並流着鼻血,印度裔女傭不知所終,男童送院後不治。警方調查後認為案件有可疑,其後在流浮山拘捕涉案女傭,案件是意外抑或其他原因,元朗警區重案組正展開調查。
家中IP Cam突失靈
猝死30個月大印裔男童,除流鼻血外,身體並無明顯傷痕,死因有待剖驗。男童與39歲父親Harwinder及33歲母親同住柏慧豪園第9座一單住,男童父親在尖沙嘴一間貿易公司工作,母親為秘書。涉案女傭22歲,為男童父母於半年前從家鄉僱用,由於她只懂印度話,警方要安排繙譯替她錄口供。
據了解,男童父母關心兒子,雖有傭工照料仍不放心,在家中安裝網絡攝錄機(IP Cam),以便外出可透過手機觀看家中情況,另又要女傭每天依時致電給他們報告男童情況。據男童的舅父稱,女傭與男童父母相處融洽,沒發生過爭執,而女傭在港沒有親友,放假都是去附近商場閒逛。
昨晨8時兩夫婦外出,兒子交由女傭照料,當時IP Cam運作正常,至11時許發現IP Cam鏡頭失靈,無法看到家中情況,又聯絡不上女傭,於是致電鄰居拍門但無人應,疑有事發生立即趕返家,開門入屋赫見兒子昏倒嬰兒床上,鼻部有血,女傭不知所終,IP Cam鏡頭被拆下,兩夫婦於是報警,並立即截乘的士將兒子送往屯門醫院求醫,惟經搶救終告不治。夫婦驚聞愛兒離世,傷心痛哭,其後兩人返回現場協助警方調查,父親不堪打擊一度呼天搶地嚎哭,其後因身體不適要送院治療。
由於男童死因不明,警方封鎖現場調查,並通緝涉案女傭,其後於下午在流浮山街頭將她尋獲帶署扣查。

標題:兩歲印籍童流鼻血猝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兩歲半印籍男童鼻流血離奇猝死,同鄉女傭被扣查!一對印度籍夫婦昨晨離家後,發覺女傭失去聯絡,家中網絡攝錄機(IP Cam)無法看到屋內情況,兩小時後趕返,發現兒子昏迷,鼻孔流血,女傭不知所終,夫婦急忙乘的士將兒子送到醫院搶救,可惜返魂乏術,警方認為死因可疑,其後尋獲女傭帶署扣查,需深入調查內情,初步相信男童窒息致死。

現場是天恩路柏慧豪園第九座一單位,戶主是一對印度籍夫婦,持有香港身份證,同在尖沙咀任職貿易公司,兩人育有一名兩歲半兒子,七個月前聘用一名廿二歲印度籍女傭,照顧兒子起居生活,家中安裝兩個網絡攝錄機監察兒子情況。

父母趕返家 送兒子往醫院
昨晨八時許,夫婦出門上班,留下女傭與兒子在家,至十時許,女傭無如常致電匯報兒子情況,網絡攝錄機亦無法看到屋內動靜,致電回家無人接聽,遂要求鄰居登門查究,獲回覆家中無人應門,遂於中午十二時許趕返,赫見兒子昏迷床上,鼻孔流血,女傭不在屋內,並失去聯絡,大驚報警,他們因憂心愛兒情況,抱着兒子截乘的士急往醫院,但經搶救後不治。

公園廁所尋獲女傭 帶署扣查
警員發現男童無表面傷痕,對其死因認為有可疑,案件轉交元朗警區重案組接手,同時派員搜尋女傭,在附近公園的女廁發現一名印度女子,因無身份證明文件,將她帶返警署,及後揭發是正尋找的女傭,惟因語言溝通問題,同時她表現驚慌及激動,警方仍未掌握事件內情,未確定男童傷勢如何造成,暫列有人暈倒送院後死亡案,初步相信男童是窒息致死,但需剖驗確定。

男童的父母悲痛不已,多名親友趕到醫院,亦傷心落淚,有女親友淒厲痛哭。探員其後到現場檢走多袋證物,期間父親嚎哭隨行,不慎仆倒撞向大堂玻璃門,更因過度激動,出現氣促,需送院治理,母親則一直哀傷不語。據男童的舅父稱,被帶署女傭與僱主相處融洽,無發生爭執,對方在港無親友,放假時只會到區內商場閒逛。

標題:印度童鼻孔流血猝死 一度失蹤女傭被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栢慧豪園發生稚童昏迷猝死案件。一名年僅兩歲半印度男童被父親發現鼻孔流血昏迷牀上,家中外傭不知所終,男童由父親抱送醫院搶救不治;警方暫列「有人暈倒—送院後死亡」案處理,同日尋獲外傭(上圖)帶署調查。
2歲半印度裔男童送院後搶救不治,初步無表面傷痕,死因有待驗屍確定。事後男童父母在醫院驚聞噩耗,傷心不已。警方將22歲印度裔女傭帶署,正調查她是否與案有關。
父見閉路失靈上門揭發
據悉,男童家境富裕,與印度裔39歲父親及33歲母親同住天恩路2號栢慧豪園一單位,家中聘有一名22歲印度裔女傭照顧少主及打理家務,女傭任職約7個月,一直相安無事;但父母為安全起見,在家中安裝閉路電視鏡頭,以便用手機監察孩子在家情况。
同鄉女傭任職7個月
消息稱,昨晨約9時,父母如常外出上班,兒子則由同鄉女傭照顧,當時並無異樣。至中午近12時,父母透過閉路電視查看兒子時,發現鏡頭失靈無畫面,致電回家無人接聽,遂向鄰居求助代為拍門了解,但無人應門;父親擔心下,隨即趕返家查看,發現兒子鼻孔流血昏迷牀上,女傭則不知所終,隨即報警,情急下自行抱起兒子乘的士趕至醫院求診,但兒子經搶救不治。警方經調查,同日下午在流浮山尋獲涉案22歲女傭帶署扣查,案件交元朗警區重案組第二隊跟進。

20161024 - 小一適應課程 助幼園生「升級」

標題:小一適應課程 助幼園生「升級」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稚園生剛升小學,面對環境、學習模式轉變,或無所適從。不少學校都設「幼小銜接」措施,其中梨木樹天主教小學着重小一生學業需要及生活技能訓練,除設「大哥哥大姐姐計畫」,由高年級生擔當小導師,教部分小一生讀書技巧;又設自理能力評估,確保他們懂得扣衫鈕、執書包等,好好照顧自己。

  學童由幼稚園過渡至小學,不論是校舍、課程編排、常規生活,都截然不同,需時適應。梨木樹天主教小學校長侯麗珊稱,小一生面對所有同學、老師等新面孔,又要熟習較幼稚園大得多的校舍,重新了解小學的學習要求,完成不同科目的功課、默書、測驗等。

  該校的「幼小銜接」措施,是由每年六月展開,為已取錄的新生舉辦小一適應課程,安排一連三個周六舉行。課程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初步對小學課程有概念,初步接觸視藝、音樂科。小一新生並於八月再參加小一適應課程,正式分班及認識課堂常規。

  學校重視家校合作,舉辦多場家長講座,讓他們了解子女上課安排及學生輔導工作。該校課程發展主任劉玉容稱,家長或對子女學習生活有很多疑問,「細微至如何選購筆袋、書包,都不懂安排,老師會從旁提供意見。」開學後亦有小一過渡期,侯麗珊表示,會安排有經驗的老師當班主任及科任老師,以更留意學生需要。

  老師亦會在小一生之中,挑選部分未跟上進度的學生,參加「大哥哥大姐姐計畫」,由約五十名三至六年級的學生,擔任小導師,利用小息時間,每周一次單對單教授。

  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學校於十一月設「自理能力檢測站」,測試學生的自理能力。學生活動主任譚捷兒稱,以攤位活動形式,要求學生完成不同項目,包括摺衣、綁鞋帶、執書包、扣衫鈕。侯麗珊稱,不希望學生成為「港孩」,因此會確保他們全部「過關」。

20161024 - 愁13歲女嚐禁果 繼父酒後墮斃

標題:愁13歲女嚐禁果 繼父酒後墮斃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男子視13歲繼女為親生女,日前發現繼女偷嚐禁果感到痛心及憂心,昨晨獨自在東涌逸東邨住所借酒消愁,飲了多罐啤酒落肚後,疑一時情緒激動竟攀窗墮樓,當場斃命,妻子收工返回驚見丈夫伏屍樓下,一度情緒激動哭跌地上。
未撿獲遺書
45歲死者姓黃,任職司機,與妻子及13歲繼女同住東涌逸東邨。據悉,黃與妻子相戀5年後結婚,夫妻感情要好,黃也很愛錫繼女,對方雖非其親生,但他亦視如己出,事事關心。
日前他得悉繼女與15歲男友發生性關係後,與妻子均感到痛心,他更顯得鬱鬱不歡,曾向友人透露受女兒事件困擾不快,昨事發時,黃妻返通宵更未回家,女兒則在醫院留醫檢查,只得黃一人在家。
案發昨晨6時48分,黃被發現從大廈高處墮樓,跌在地下花槽重傷昏迷,警員及救護員接報到場,證實他已死去,毋須送院。警員在場調查死者身份期間,黃妻下班回家不見丈夫,而屋內則有多個空啤酒罐,心感不妙,立即落街尋找,見有警員調查墮樓案,即撲向警員哭問:「我老公唔見咗呀!」當警員反問她,其丈夫是否左手戴手鐲,黃妻頓時情緒崩潰哭跪地上,並叫嚷道:「係呀!係呀!」警員好言安慰,然後扶她到花槽認屍。黃妻不禁放聲大哭:「我要老公,你做咩咁儍?我跟埋你去!」事後黃妻因不適需送院。
警方在屋內未撿獲遺書,調查後不排除他受繼女偷嘗禁果事件困擾,獨自在家中飲啤酒解悶,至於因醉酒意外墮樓還是鑽牛角尖做出儍事,則仍有待調查,仵工事後到場將屍體移送殮房。

標題:憂13歲女前途 繼父墮樓亡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心痛未成年愛女偷嘗禁果,繼父憂心墮樓亡。一名男子疑近日發現十三歲繼女與少年發生性行為,勃然大怒又擔心繼女受傷害,鬱結不能宣洩,昨晨趁妻子外出工作未歸,在家中借酒澆愁後,竟萌生死念,攀窗跳樓直墮地面重傷身亡,警方初步認為案件無可疑,死者妻子歸家得悉噩耗,情緒崩潰,不斷哭喊,令人心酸。有專家指父母管教子女時,要調整心態及坦然面對,切忌鑽牛角尖,否則會弄巧反拙。

死者姓黃(四十五歲),五年前與失婚育有現年十三歲女兒的妻子結婚,一家三口同住逸東邨平逸樓一個單位,據了解,黃生前任職司機,其妻於工廠返通宵班,兩人感情要好。消息稱,黃在數日前發現繼女曾與十五歲少年發生性行為,感到十分憤怒又痛心,黃更因此事一直鬱鬱不歡,雖有與妻子及同事傾訴,但仍未能紓解。

直墮花槽傳巨響 街坊報警
昨晨六時許,黃獨自在家,其妻則外出工作未歸,期間他疑對繼女的事情愈見想不通,並鑽牛角尖萌生死念,在家中打開玻璃窗一躍而下,飛墮地下花槽,奄奄一息,一名姓關(五十七歲)街坊驚聞巨響前往查看,見狀大驚報警。救護員接報趕至,證實黄已傷重死亡。警員於現場未有檢獲遺書,經初步調查後,得悉死者因家事問題不開心,不排除因此從住所單位跳樓,事件無可疑。另外,據悉警員入屋調查時聞到大陣酒味,又發現多個啤酒罐,不排除有人曾借酒澆愁。

死者的妻子歸家得知與夫天人永隔,情緒崩潰、且不斷哭喊,令人心酸。香港家庭及事業發展服務訓練總監司徒漢明稱,明白身為父母,當子女做出叛逆或不受社會認同的行為時,或不能接受,因父母不希望子女受到傷害;另外父母又可能因「家醜不外傳」等原因感到「冇面」。不過,他指父母在管教子女時需調整心態,要明白許多事情不能由他們控制,坦言:「子女成長過程未必會一帆風順」。

專家:坦然心態教導子女
故此,他認為父母應冷靜及坦然面對子女的過失,再進行教育,如果父母情緒太激動,甚至輕生,非但對問題毫無幫助,甚至製造更多麻煩,或會對整個家庭造成深遠的影響。父母同時應放下面子等包袱,「無謂難為自己難為小朋友」。他建議,父母應着重與子女的溝通,可以責罵但絕不可以出言侮辱子女,他稱:「保持良好親子關係,子女先會聽父母講,如果唔係只會愈鬧愈反叛。」如果問題仍未解決可嘗試向社工求助。

標題:12歲女兒偷嘗禁果 繼父疑憂心墮樓亡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男子疑年僅12歲繼女被揭發「偷嘗禁果」,以致非常痛心及憂心不已,昨晨被發現在東涌寓所墮樓死亡;警方列作有人從高處墮下案處理。
相處5年 視同己出
男事主姓黃,45歲,任職司機,與任職工廠通宵更妻子及12歲女兒同住東涌區。據悉,黃是妻子的第二任丈夫,女兒亦是妻子與前夫所生,夫婦於5年前結婚,黃一直將繼女視為己出,非常愛惜,經過5年相處,情同親父女。消息指早前疑女兒與15歲男友發生性行為,近日小情侶被揭發「偷嘗禁果」,女兒被送醫院接受檢驗,男友則涉案被警方拘捕;父母為事件感到非常痛心及憂心,黃曾向友人透露因女兒事件感到困擾不已。
消息稱,昨晨6時許,當時黃獨自在寓所內飲啤酒澆愁,其間疑從寓所高處墮下地面花槽重傷昏迷,巨響驚動街坊報警,救護員趕至證實死亡,毋須送院。警員到場調查期間,黃妻下班回家不見丈夫影蹤,但見枱面有多個啤酒空罐,心知不妙,隨即落樓尋夫,驚見丈夫墮樓死亡,一度傷心過度跪地痛哭,需躺在擔架牀推到伏屍花槽認屍後,由救護車送院治理。警員調查無可疑,死者遺體由仵工舁走。

20161023 - 德萃小學倡愉快學習 考試不計名次

標題:德萃小學倡愉快學習 考試不計名次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私立學校德萃小學,昨舉行小一簡介會及開放日。德萃下學年將設三班小一,每班最多二十九人,全年學費六萬八千二百元,分十一期繳交。校長陳志超強調,希望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學習,會安排家課堂讓低年級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的寫作功課,避免再在家中趕作業。

  設有幼稚園的德萃小學,今學年開小一至小三級,校長陳志超稱,下學年將設三班小一,每班最多二十九人,合共提供八十七個學額,當中三成撥予德萃幼稚園學生直接升讀,其餘將取錄校外生。學校昨舉行簡介會及開放日,上午兩場簡介會有逾三百家長及子女出席;校方又開放課室、音樂室和科學資訊室等供參觀。

  陳校長稱,學校採用小班教學,每年學費六萬八千二百元,分十一期繳交,雜費六千元,分兩期繳付。學校主要以英語授課,中文課以普通話授課,每星期設三節其他學習體驗課,科學獨立成科,採用外國教材,並設跨學科(STEAM理念)的作業,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德萃小學的教材除了有老師編訂的校本版,有些科目還採用外國書籍。校監張灼祥認為應該從小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計畫為高小學生培養第三種語言。

  申請表格可於學校網站下載或到校領取,遞表下月七日截止,面試下月八日展開至二十六日止。所有合資格申請者及家長都獲安排參加面試,需時約三十至四十分鐘,以英語及普通話或粵語進行,內容主要環繞申請者的日常生活經歷體驗及解難能力等。學校不要求亦不鼓勵家長做作品集(portfolio),認為幼稚園成績表已足夠反映學生的能力。申請結果會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以信件和電郵通知家長。

  陳校長強調,學校重視品德和學術,亦希望營造關愛的文化。他希望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學習,所以不設小過、大過、罰留堂或踢出校的制度,考試亦無名次之分,「入德萃的小朋友不會被放棄,而是共同參與學習。」

  至於功課要求,他說每日設一節班主任及家課堂,歷時五十分鐘,目的讓低年級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的寫作功課,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問老師,「其他就是一些延續鞏固式的功課,約三十分鐘內能夠完成」,以便放學後有時間與家長一起玩、看課外書,或上網研習。

20161023 - 與13歲學妹「野戰」 青年判入戒毒所

標題:與13歲學妹「野戰」 青年判入戒毒所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青年於去年八月與曾拍拖的十三歲學妹等人,到東涌公屋的電錶房內,疑邊「吸冰」邊玩「Truth or Dare」遊戲,輸了需要脫衣以及口交。期間學妹先替青年口交,之後二人再到東涌「善心湖」附近的大石上及棄置帳篷內「打野戰」性交。青年事後被捕,早前被裁定一項向十六歲以下兒童作出猥褻行為及兩項非法性交共三罪成立,昨於區院被判入戒毒所,並須留案底。

狡辯拒入正生遭官斥
法官昨判刑時指,只得十七歲的被告羅政綱與未成年女事主,均是少不更事,案件亦不涉暴力,只是兩名青年男女胡天胡地。而有毒癮的被告表明寧願坐牢,亦不願到正生書院等自願住院式院舍接受戒毒,法官詢問原委,被告回應指因怕自己「個心未定」,會干犯校規及逃走。法官聽罷即指,「咁大個人點使人看管」,質疑被告是在計算兩者之間會被囚禁日子的長短而作出選擇,遂斥責他「有心計算,無心承認」。法官最終表示,雖可判被告監禁,但認為他最大問題都是毒癮,故判他入戒毒所。

案件編號:DCCC 223/2016

標題:狎女童罪成 毒青寧坐監不入戒毒所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14歲少女去年暑假與前男友及兩名男女友人,在東涌逸東邨電表房內吸食冰毒,又大玩Truth or Dare(真心話遊戲),其間她自願為兩男口交。各人其後到附近的棄置帳幕嬉戲,少女兩度與前男友性交。染有毒癮的前男友昨被判入戒毒所,法官斥責被告指寧願坐監也不願進正生戒毒所,質疑被告在「計數」,因留在正生或比判監時間更長。
官質疑被告「計數」判入戒毒所
涉案少女的前男友羅政綱(17歲)早前經審訊後被裁定非法性交、對16歲以下兒童作出猥褻行為等3罪成立。庭上透露,被告曾表示寧願坐監也不願進正生戒毒所,法官昨在庭上詢問原因,被告稱擔心入戒毒所「犯校規,個心未定」,法官指坐監也可能犯規,質疑被只是「計數」不欲入戒毒所,因入戒毒所的時期或會較坐監更長。
法官判刑時指被告年輕,案發時受毒品影響,與事主胡來,二人都是少不更事,不涉暴力,認為被告較合適入戒毒所。法官又勸被告「仲有大把日子」,希望他不要再接觸損友,重新做人。
【案件編號:DCCC223/16】

20161023 - 母只顧玩手機 兩歲女遭輾斃

標題:母只顧玩手機 兩歲女遭輾斃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長帶小孩出街,不要只顧低頭玩手機!閉路電視拍下上周一(17日)發生在湖南岳陽的一宗奪命車禍,只見一名母親帶着2歲女兒在天倫城步行街旁閒逛時,當媽媽的邊走邊低頭玩手機,女兒則獨自走在前方,突然跑到一輛私家車前面,然而司機未留意到她,直接輾壓過去,致女童當場身亡。

網民︰沒危險意識
車禍視頻在網上曝光後,引發網民熱議,紛紛斥責同行媽媽只顧玩手機,未有照顧小孩,導致悲劇發生。「沒有危險意識,以為任何地方都是自家的後院。」不過,有網民指摘司機沒有看清楚周邊環境就開車,同樣有責任。「即使家人不看手機,那司機也應看清楚前方。開車的以後發動起步,一定要按下喇叭,司機和家人都有過失」。

標題:媽媽忙做低頭族 同行幼女遭車死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因低頭族媽媽玩手機,幼女意外慘死。上周一,湖南岳陽一名兩歲的女童,在馬路上行走時被相鄰車輛碾壓致死,而事發時母親正在女童身後看手機,任由孩子四處行走。

  據報道,事發上周一湖南岳陽天倫城步行街路旁。網絡視頻顯示,小女孩和母親一前一後行走,相隔不過一兩米,母親低頭雙手操作手機,全然不顧左側有一輛汽車正在發動。這時小女孩不知何故突然轉彎,跑向車輛前方。由於身高原因,正處於司機視線盲區,小女孩立刻被車輛迎面推倒、繼而遭到正面輾壓。母親這才大驚失色、匆忙跑向前方。然而為時已晚,小女孩當場死亡。

  此類意外屢見不鮮,今年四月安徽六安也有一名兩歲男童在住宅區被汽車碾壓致死,母親當時也在附近玩手機,事後司機被刑拘。網友紛紛責怪母親,沒有盡到監護的責任,「看得心驚肉跳。老媽全責,不過在中國,司機要倒霉了。」「帶孩子在馬路上走,還低頭玩手機,這算什麼父母!」

20161021 - 幼園3童染腺病毒入院

標題:幼園3童染腺病毒入院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九龍城靈糧堂幼稚園爆發腺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涉及21名3至6歲學童受影響,他們自上月2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等病徵,有3人曾入院治療。衛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提高警覺,學童如出現病徵勿上學,盡早求診。
九龍城靈糧堂幼園 21童現病徵
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上述幼稚園爆發腺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涉及21名學童,包括14男7女,介乎3至6歲。他們自上月2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徵,當中18名學童曾求醫,當中3名4歲學童曾入院,分別入住東區醫院、荃灣港安及聖德肋撒醫院,全部已出院。
其中4名學童呼吸道樣本證實對腺病毒呈陽性反應,所有學童情况穩定。防護中心指出,已派員視察上述幼稚園,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防護中心發言人稱,腺病毒是一組感染黏膜的病毒,不但可致呼吸系統病徵,也可導致腹瀉、眼睛發炎及紅疹,腺病毒感染可於全年發生,主要透過飛沫、直接接觸病人口鼻分泌物或進食受污染食物及食水傳播。

20161020 - 法庭:猥褻14歲女生 男師囚11月

標題:法庭:猥褻14歲女生 男師囚11月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學體育男教師在其家中與十四歲女生疑有親密行為,期間更拍下照片,相中顯示他坐在僅戴「隱形胸圍」女生的背上,因此惹上官非。被告日前承認一項向十六歲以下兒童作出猥褻行為罪,裁判官昨於九龍城法院判刑時,嚴斥他身為教師,卻違反家長對他的信任,行為可恥;對於被告辯解當時只屬嬉戲,裁判官不表認同「嬉戲?老師同學生嬉戲到個女仔除衫?」最終指被告在家中犯案,顯示早有預謀,法庭必須判阻嚇性刑罰,遂判被告即時入獄十一個月。

辯方求情指,本案案情較同類案件輕微,被告李振華(廿九歲)並非藉由性器官的接觸以取得快感,雖然他拍下照片,但沒有證據顯示他曾向其他人展示。辯方又強調案中的十四歲女事主Z,沒有受到威嚇或暴力對待,精神和身體均沒有受創傷,案發時Z只是到被告家中試穿新的運動衣。

官:嬉戲到個女仔除衫?
裁判官直言想不到有何合理解釋,被告會坐在Z背上。辯方解釋,這只屬「嬉戲行為」,當時兩人都有穿褲,被告亦有穿上衣。裁判官聞言大感驚訝:「嬉戲?老師同學生嬉戲到個女仔除衫?」官又透露,Z在錄影會面中提及曾和被告接吻,但因被告承認的案情中沒有述及此點,故判刑時才不會對此因素量刑。

求情稱年幼時曾被侵犯
辯方續求情指,被告並非性變態,只是年幼時曾被侵犯,有一個不幸童年,影響他與他人建立關係。被告在事發後已正視問題,向專家尋求協助。辯方又呈上六十封由被告家人、學生和親友的求情信,內容均對被告讚賞有加,其中一封更是由Z以外的涉案女生所寫。

裁判官判刑時指,被告並非一時衝動下犯案,其行為違反了家長對他的信任。而Z案發時年僅十四歲,不懂自我保護,更見被告的行為可恥,判刑必囚以懲,以反映公衆對案件的厭惡,以及令事主家人釋懷。控罪指被告在今年二月九日,於其長沙灣家中向十六歲以下的女事主Z作出猥褻行為。他另被控一項管有兒童色情物品罪,惟此罪日前獲控方撤控。

案件編號:KCCC 844/2016

20161019 - 法庭:男師認猥褻14歲女生還押

標題:法庭:男師認猥褻14歲女生還押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學體育男教師在其家中與十四歲女生疑有親密舉動,期間更拍下照片,照片顯示他坐在僅戴「隱形胸圍」女生背上;他又涉管有另一名未成年女生多幅色情片段和照片,事後被控向十六歲以下兒童作出猥褻行為和管有兒童色情物品兩罪。案件昨於九龍城法院續審時,男教師突然承認猥褻行為的控罪,另一罪則獲控方撤銷。辯方將於今天求情,被告繼續還押。

藏兒童色情物罪撤控
控罪指被告李振華(廿九歲)於今年二月九日,在長沙灣住所內向十四歲女事主Z作出猥褻行為;以及於今年三月一日,在港管有屬兒童色情物品的五十三張相片和四十四段影片。在被告承認首罪後,控方表示,考慮環境因素和證據後,決定撤銷第二項控罪。

案情透露,有女生(並非案中事主)於今年二月底向父親透露和被告有親密關係,該女生的父親報警拘捕被告,警員調查後在被告手機內發現他與女事主Z的親密照片,其中一張顯示Z「赤裸上身」躺在床上。

Z接受查問下,透露自一四年認識被告後,和他保持良好關係,更會單獨和他外出消遣。Z又認出上述裸照是今年二月九日在被告家中拍攝,當時她上身戴着隱形胸圍,被告則坐在她的背上。被告被捕時在警誡下保持緘默,但最終承認向Z作出猥褻行為。

標題:藏兒童色情品不提起訴 體育教師改認非禮女生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學男體育教師非禮同校不足16歲的女學生並拍下影片,他早前否認控罪受審,但案件昨續審時,他突然改為承認有關非禮控罪,另一有關管有兒童色情物品的控罪則獲控方不提證供起訴,押後至今日判刑。
兩名事主不願再作供
被告李振華(29歲)早前被控一項非禮和兩項與16歲以下女童非法性交罪。案件8月再提訊時,控方稱因兩名事主X及Y不願再作供,故撤回3項控罪,但加控被告兩罪,即向16歲以下兒童Z作出猥褻行為罪,以及管有兒童色情物品罪,包括53張相片及44段影片。
被告早前否認全部控罪昨原續受審,但控方昨稱考慮環境因素及相關證據後,決定不提證供起訴「管有兒童色情物品」,被告則改認「向16歲以下兒童作出猥褻行為」罪。辯方其後申請保釋時表示,被告至今已還押6個半月,並呈上同類案例,指出如被告認罪獲減刑,估計被告應已服完刑期,但被裁判官拒絕保釋。
律政司發言人回覆查詢時表示,詳細考慮所有證據及情况後作出不提證供檢控決定,由於本案司法程序未完結,不進一步評論案件 。
控方案情指出,被告為女事主Z學校的排球教練,今年2月底,一名女生向父親透露與被告關係親密,其父報警。警方其後於被告手機找到被告與當時14歲的Z的親密照片,其中一張拍攝到Z赤裸上身躺在牀上,Z承認該照片於2月9日在被告家中拍攝,當時她身穿隱形胸圍,被告坐在她背上,被告其後承認當天向Z作出嚴重猥褻行為。Z與警方會面時說,2014年認識被告,與他關係良好,兩人會外出。
【案件編號:KCCC844/16】

20161019 - 法庭:父涉狎稚女8年 以死脅迫銷案

標題:法庭:父涉狎稚女8年 以死脅迫銷案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年運輸男工被指在○八至一五年近八年間,趁妻子入院產子或入住精神病院等不在家的時間,涉嫌屢屢向未成年的女兒作出猥褻行為,包括要女兒脫去內褲趴跪到床上,讓他打、摸及揸其臀部;又涉兩度在女兒面前露出下體「揈下揈下」,更着女兒「觀鳥」,事件在本年初被揭發報警後,男工涉以自殺威脅女兒銷案。案件昨於區域法院開審。

現年四十三歲男被告被控三項非禮、兩項向十六歲以下兒童作出猥褻行為及一項妨礙司法公正等共六罪。控罪指他在○八至一五年間,非禮當時只得六至十四歲女事主X及向她作出猥褻行為,被告另被控在今年二月廿二日威脅X,要她撤回向警方的投訴,否則被告會自殺,因而妨礙司法公正。

控方先在庭上播放X的錄影會面影帶,她表示事發時與被告、母親及兩名弟弟同住。在○八年,母親因入院產子,只剩她及被告獨處家中,被告首次侵犯她,期間着她脫去褲子及內褲,趴跪到床上,被告接着用手打她臀部,打完後便又摸又揸。當時年僅六歲的她,雖知「女仔唔應該除褲」,但又不明白被告要求她這樣做的原因,加上被告語氣很惡,故她屈從。

事主弟目擊揭發
之後在一三年及一五年時,母親因情緒問題要入住青山醫院以及出外跑步時,被告重施故技侵犯她。X稱感到不開心,因「我覺得自己無做錯」,又指被告對她做完這些事後,「唔會有補償」,沒有送她小禮物。

X續稱約在○八至○九年某日,被告突然脫去內褲露出陽具用手握住,要X「望住陽具」。X當時看見被告的陽具好硬及指向她,「我望咗,呆咗,覺得好核突、好惡心,唔明點解要望佢嗰度」,但因恐懼不依指示會被打,故遵從。之後在一四年某日,被告穿着短褲,並透過褲窿向X展示陽具,「喺我面前揈下揈下」。X指因弟弟期間曾目睹事件,並告訴母親而揭發事件。

被告本年一月被捕,警誡下否認犯案。惟被告卻於二月廿二日多次致電X,X昨供稱被告當時「叫我唔好屈佢」,又指會自殺上報紙,着X看報紙,X因感驚慌而致電母親。

辯方盤問X時,指X曾居於太婆家,因感母親管教她過嚴而不想回家,故撒謊指控被告以避免回家住,X否認。辯方又指X於上月曾向母表示「我係屈爸爸,所有嘢都唔關爸爸事」,X解釋,因當時快要出庭而感到很大壓力,為逃避到庭才這樣說。辯方亦指被告沒有以自殺威脅,X不同意。

20161019 - 女童墮亡 警方指暫無人目擊

標題:女童墮亡 警方指暫無人目擊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荃灣六歲女童墮斃案,消息稱新界南總區重案組經連日來追查,相信事發前女童與十歲女玩伴上天台,互相「掟石仔」嬉戲,期間在女玩伴不為意時,女童已意外墮樓,故她並未有目擊經過。

警方過去數天一直與女童父親聯絡,但現階段暫未有人能向警方提供目擊案件人士的資料。

據悉,其父在路祭時曾指:「有人蒸魚嘅時候,見到有人抱住佢揼落去。」其實是指「有人爭議」,暫無街坊目擊有關經過。警方呼籲任何人目擊事件或有任何消息,向警方提供資料。

案發於上周六(十五日),女童林思穎晚飯後落街在二陂坊玩耍,期間疑隨女玩伴走上一棟大廈天台,詎料女童疑踏上疊起的石磚跨過天台圍牆,走到無遮無掩的簷篷後,飛墮地下花槽,頭撼石壆浴血,送院後返魂乏術。

20161019 - 歲半童染腸病毒併發麻痹

標題:歲半童染腸病毒併發麻痹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歲半男童本月感染腸病毒71型後出現併發症「急性馳緩性麻痹」,曾發燒及右上臂無力。衞生防護中心昨呼籲市民提高警覺,預防感染。今年截至本月十七日,防護中心共錄得三十宗感染腸病毒71型個案。

發燒皮疹 上臂無力
防護中心昨公布,該名過往健康良好的十七個月大男童,本月八日起出現發燒和皮疹等病徵,兩日後右上臂無力,被帶到將軍澳醫院求診。男童上周一(十日)入院治療,臨床診斷為急性馳緩性麻痹。他的肛門樣本證實對腸病毒71型呈陽性反應。病人一直情況穩定。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沒有外遊,家人沒有出現病徵,防護中心正繼續調查。腸病毒透過直接接觸病人的鼻或喉嚨分泌而傳播,防護中心呼籲市民提高警覺。染病兒童應留在家中,病愈才可回校上課,以免感染其他兒童。

20161018 - 24款擦膠含塑化劑 兒童吸吮或損健康

標題:24款擦膠含塑化劑 兒童吸吮或損健康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擦膠與兒童學習息息相關,消委會抽驗市面二十五款擦膠,發現二十四款含塑化劑,當中超過一半的塑化劑總含量遠高於台灣規定上限,超標最多六百倍。消委會提醒家長,若孩子有舔舐、吸吮和啃咬擦膠的習慣必須制止,又建議本港制訂相關標準。

為了令由合成物料聚氯乙烯製造的擦膠,變得更柔軟和有彈性,不少廠商會添加塑化劑。台灣標準檢驗局認為,塑化劑可能會干擾兒童內分泌平衡,使男性雌性化及增加女性患乳癌的機會;內地江蘇省質監局亦提出,塑化劑可能令女孩子性早熟。

消委會抽查市面二十五款擦膠樣本,並按台灣標準檢測八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的含量。根據標準,各種塑化劑的含量分別不可高於百分之零點一(以重量計),而總含量亦不得高於百分之零點一。

結果發現,只有一款德國的「STAEDTLER Mars Plastic Eraser」沒檢出塑化劑,其餘二十四款,當中九款檢出含一種塑化劑、十四款檢出兩種,一款檢出三種。

該二十四款樣本的塑化劑總含量由百分之零點零零三至百分之六十點九不等,當中十四款的總含量遠高於台灣標準的上限,超標約三百至六百倍,其中日本的「KOKUYO RESARE Plastic Eraser」最高,其塑化劑的總含量達百分之六十點九。

有兩款聲稱供小學生使用的樣本,包括「激落ちくん黏屑型橡皮」和「KOKUYO Campus 小學生用擦膠(2B)」;及兩款說明添加香味的樣本,包括「San-X S/G Sumikko Gurashi Eraser」和「CUTE MODEL Disney/ Pixar Toy Story Eraser」,塑化劑總含量由百分之四十八至百分之五十八點五不等。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指,兒童正常使用一般不會構成即時健康威脅,但使用擦膠時應保留擦膠包裝的卡紙套,減少皮膚直接接觸的機會。

20161018 - 6歲女墮樓案 父籲目擊者聯絡警

標題:6歲女墮樓案 父籲目擊者聯絡警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6歲女童林思穎上周六晚在荃灣二陂坊墮樓身亡,其家人昨早傷心認屍。女童所讀學校亦已成立危機處理小組,為情緒受影響師生安排心理輔導。警方列作有人從高處墮下案處理,交新界南總區重案組跟進。
昨晨9時許,思穎10名親友到葵涌殮房辦理認屍手續事宜,其間眾人傷心不已;林父離開時向記者表示,女兒平日落街均由母親陪同,因有街坊稱見到女兒疑遭人擲落樓,故呼籲目擊者聯絡警方提供資料,希望早日真相大白,讓女兒「走得開心啲」。
校方:危機小組輔導學生
思穎生前在柏立基教育學院校友會李一諤紀念學校就讀一年級,姓楊副校長昨接受記者查詢時表示,印象中思穎表現乖巧及守秩序,其兩名胞兄亦在該校就讀;校方對事件感到難過及悲痛,已成立危機處理小組,班主任昨早在班內通知學生,並即時為同學提供輔導協助疏導情緒。校方亦向家長發信,若發現子女在未來一星期情緒受到困擾可與校方聯絡;對於部分情緒受影響學生,校方已聯絡家屬,將會繼續跟進。
上周六(15日)晚9時許,思穎獨自離開荃灣二陂坊寓所到樓下休憩公園玩耍,其間被發現從寓所對面大廈高處墮下休憩公園花槽重傷昏迷,送院不治;警方初步調查疑女童與10歲友人在大廈天台拾石頭時意外墮樓死亡,但有街坊稱有人目睹女童疑遭人擲落樓,警方正展開深入調查。

20161018 - 女童墮樓前疑遭黑衣漢嚇喊

標題:女童墮樓前疑遭黑衣漢嚇喊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荃灣六歲女墮樓死亡案,警方懷疑女童是在天台「掟石仔」失足,惟因有疑團未解,昨派員重返現場繼續偵查,翻查附近商舖「天眼」,發現女童曾被另一名女童拖着手,而死者的父親認屍時,指女兒不會爬越天台圍牆,懷疑是被人「掟落街」,希望警方查明真相,令女兒安息。

商舖天眼攝兩女童拖手經過
昨午三時許,新界南總區重案組就女童林思穎於周六晚在二陂坊墮樓死亡,返回現場到附近商舖翻查「天眼」,了解女童在事發前的行蹤,並到後巷查看。據悉,附近一間雞煲店的「天眼」,拍攝到女童事發前,被另一名女童拖着手經過門外,相信兩人一起登上天台。

另外,昨晨九時許,林女的父母及外公等一行十多人,由探員陪同到葵涌殮房認屍,神情哀傷。林父表示,當晚女兒飯後外出玩耍,因良久不返,遂落樓找尋,四十分鐘後,聽到巨響,才驚悉女兒墮樓。

父疑女兒被「掟落街」促徹查
林父堅信事件有內情,因年僅六歲女兒不會爬高,又指有街坊稱事發前一名穿黑衣男子曾將女兒嚇至哭泣,其後兩人「一齊唔見咗」,他與外公俱不相信女兒會頑皮走到天台玩,懷疑她是被人「掟落街」,希望警方盡快查明真相,好令女兒安息。至於被警方帶走助查的十歲女童,家人並不認識。同時家人為免觸景傷情,已搬到親友家暫住。

林女就讀的柏立基教育學院校友會李一諤紀念學校副校長楊耀中表示,校方得悉事件後已聯絡家人,全體師生俱感難過及悲痛,昨晨班主任已向同學交代事件,並啟動危機處理程序,向同學作出適切輔導。同在學校就讀的兩兄長昨日無返回上課。

20161017 - 兩燃燒彈擲麻將館 16歲黑幫少年被捕

標題:兩燃燒彈擲麻將館 16歲黑幫少年被捕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身材高大的十六歲黑幫行動組少年,昨凌晨乘坐同黨所駕七人車掩至土瓜灣,向一家疑拒交「陀地費」麻將館連擲兩枚燃燒彈縱火,燃着地氈,歹徒再驅車猛撞捲閘,警方特遣隊窮追一百米,將涉案少年拘捕,並在身上檢出一枚燃燒彈。

  土瓜灣一家麻將館發生刑毀案,一名十六歲姓黃少年被捕。現場為馬頭涌道八十九號地下一家麻將館,早上十時至晚上十二時營業,據悉一個多月前才由鄰店搬至,在裝修期間有人索取代搬遷費,但遭店方拒絕,警方初步相信事件與此有關。不過,女負責人接受傳媒查詢時,表示對事件不願多談,似有難言之隱。

  事發昨日凌晨四時,麻將館已落下捲閘關門,突有一輛七人車駛至,一名乘客先跳下車,繼而從身上取出兩枚燃燒彈及點火,再擲向捲閘及鋪頂招牌,頓時火光態熊,更燃着放在門口一塊地氈。七人車繼而衝上行人路,直撼向捲閘,車內司機跳下車,聯同掟燃燒彈乘客,一起拔足向庇利街逃去,姓朱男途人(四十九歲)見狀連忙報警。

  剛在附近巡邏的紅磡警區特遣隊人員接報趕至,在庇利街見到兩名可疑男子奔跑,連忙尾隨窮追,在一百米外擒獲一人,在其身上檢出一枚燃燒彈。消防員接報趕至時,火勢已自行熄滅,但地毯已燒成灰,地上留有一大塊焦黑痕迹,而招牌則有熏黑。警方事後發現七人車匙膽留有假車匙,並聯絡居住沙田頌安邨姓羅車主,相信該車在凌晨被賊人偷走再犯案。被捕少年姓黃,十六歲,身材健碩,儼若成年人,不排除遭黑幫利用犯案,被帶署通宵扣查。

20161017 - 小童群益會促增全日制幼教

標題:小童群益會促增全日制幼教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聯合國組織把每年的10月17日定為「國際滅貧日」,小童群益會助理總幹事(機構發展)黃貴有促請政府,及早介入基層兒童的教育,增加他們成長後脫貧的機會,包括建議加強合乎社會公平原則的全日制幼兒教育、為5歲以下基層兒童提供促進其身體、語言、認知、情感意識等綜合發展的活動,並針對初生嬰兒父母,提供育兒培訓活動,及鼓勵和便利基層家長參與家長教育課程。
5歲前投資教育回報較大
黃貴有引述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詹姆士.赫克曼教授 (Prof. James Heckman)指出,有研究反映在兒童5歲前所作的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較日後補救式的投資為大,因為兒童早期發展,包括認知、非認知技能或健康狀况,對他們日後成長有莫大影響,赫克曼教授因而大力提倡提供全民的優質學前教育。赫克曼教授亦提出,兒童早期家庭生活經驗影響他們成長後的能力,故有效支援家庭及提升家長知識、營造關愛和健康的成長環境,也是兒童未來成功發展的關鍵。

20161017 - 招童星誘女童脫衣 偷拍裸聊片

標題:招童星誘女童脫衣 偷拍裸聊片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內地一些童星、童模的招聘活動中,出現了以「測量身材」為由的騙術,誘騙女童裸露下體並做出不雅動作。目前在多地已有多名女童遭遇此類騙局,而這些被騙女童的裸聊影片,最終經層層轉手流向淫穢物品市場。
賣淫褻品市場 家長憂廣傳不報警
《北京青年報》報道,內地網絡近來出現多宗以招聘童星面試為名,騙取女童發送裸照甚至涉及淫穢內容的裸聊影片。多段錄製影片顯示名稱為「童裝設計公司」或「央視少兒頻道童星選拔人」的聊天對象,通常以「對童星、童模的身材外形條件進行考察」為由,要求女童在影片中一步步脫掉外衣褲和貼身內衣,裸露私密部位,甚至要求女童做出不雅動作。
據了解,內地這類假借「招童星」、「照童模」之名,實則騙取女童裸照、裸聊並偷錄的情况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目前,女童被騙裸一事已引起相關公益組織的注意。有受騙的家長因擔心孩子裸照或影片被騙子廣泛傳播,不敢報警。

20161017 - 小學生做「廚餘精算師」 學惜食

標題:小學生做「廚餘精算師」 學惜食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學校每日產生廚餘一百噸。中華電力和地球之友合作,上學年在八間小學推出「廚餘精算師培訓計劃」,每間學校由約十五名學生組成精算師小組,他們在午膳後會將同學食剩的餸菜分類,統計各類廚餘的重量,並分析造成廚餘的原因和提出解決方法。中電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表示,半數參與計劃的學校廚餘數量明顯減少,跌幅由一成五至五成不等。

保良局莊啟程第二小學的人均廚餘量由八十克減少至五十克,跌幅達三成八。該校「廚餘精算師」發現,同學們普遍吃剩的是蔬菜,其次是飯,他們吃剩飯盒與飯盒分量太多、蔬菜「唔好食」等因素有關。

查找浪費原因再改善
「廚餘精算師」、小六學生戴俊哲指,參加活動後,明白廚餘對堆填區造成很大負擔,故現在無論在校午膳、在家抑或外出用膳都會盡量吃清食物;而另一學生張敏晴亦指,以前偶然會因飯盒分量太多而食剩,但現在會提醒自己盡量食多點,減少浪費。

保良局莊啟程第二小學校長陳志源指,該活動除了可推廣「惜食」概念,亦有助培訓他們自主學習和改變生活習慣;學生發現同學最常吃剩的是蔬菜後,自己創作話劇,推廣食蔬菜的好處。

另外,中電上學年起推出「綠優校園認證計劃」,至今為廿三間小學提供環保工作坊、校園講座及參觀,助學校推行環保活動及節能措施,宣揚綠色生活。

標題:小學生做「精算師」 校園廚餘減近半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愈來愈多人提倡將廚餘物盡其用,建構「惜」食生活,好似中華電力聯同地球之友,於上學年開始培訓一群「校園廚餘精算師」,以廚餘審計探討學校的廚餘問題,並鼓勵他們發揮創意度出「好橋」,為學校策劃減少廚餘的可行方案,鼓勵師生珍惜食物,計畫最終令參與學校的廚餘量,最高減少近一半,成績令人鼓舞。

  Elsie覺得綠色意識應從小培養,好像中電兩年前推出的「綠優校園認證先導計畫」,通過一系列與衣、食、住、行有關的環保教育工作坊及活動,讓學生明白節約能源的重要性。機構上學年更夥拍地球之友首度舉辦「校園廚餘精算師培訓計畫」,中電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表示,為了配合政府的「惜食香港」活動,加上校園較少審計廚餘,而且廚餘亦涉及能源使用,遂推行相關計畫,「煮食要用水、用電、用爐火,又要清潔食物及器皿,與能源息息相關。」

  俗語有謂「食得唔好嘥」,地球之友行政總裁張潔儀指出香港廚餘問題嚴重,「全港中小學每天產生的廚餘量高達一百噸,重量相等於四輛雙層巴士。」因此希望通過計畫帶動「惜食」行為,從小培養孩子「唔好嘥」的意識,機構又會走訪參與學校,舉辦環保工作坊,教導師生廚餘的成因及審計方法,更重要的是啟發同學構思好「橋」紓緩問題,「同學一方面自發參與,再進一步誘發他人參與。」

  張潔儀分析指,校園廚餘量佔最多的是米飯和蔬菜類食物,「主要原因是膳食分量過多又或味道不佳,加上有些學校午飯時間太短,有些甚至只有十五分鐘,學生用膳過急,加上小朋友小息時間或會進食過多零食,以至午膳食欲不佳,導致吃剩飯。」

  是次計畫共吸引八所保良局轄下小學參與,每所學校首先挑選約十五名學生組成的「精算師小組」,將環保工作坊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通過分析校內廚餘量及成分,探討問題成因,並共同策劃減少廚餘的創意行動,二人指,活動結束後有逾一半學校的廚餘數量減少百分之十五至五十不等,成效顯著。

  有份參與計畫的保良局莊啟程第二小學於為期三個月的計畫結束後,成功將人均廚餘減少約百分之四十,能夠完成所有午膳食物的同學數字亦有所增加,成績令人鼓舞。該校一眾「精算師」構思了一連串創意無垠的活動如設計宣傳海報、自創標語、宣傳廣告及劇本等,並於早會上向同學宣傳「惜食」訊息,校方同時推行獎勵計畫,能夠將午膳飯菜完成的同學便可獲蓋印。

  Elsie當日亦親臨學校觀察同學們蒐集廚餘及進行審計的情況,數位駐守課室的「廚餘精算師」首先將廚餘分為四類,包括五榖類、蔬菜、瓜果類、非蔬菜類,以及無可避免的廚餘如骨頭等,待同學完成午膳後再協助將廚餘分類,精算師們最後更「作出呼籲」,提醒同學小息時盡量少吃零食,以免影響正餐胃口。

  其中就讀小六的張敏晴亦提到大多學生認為午膳飯盒的蔬菜不及即炒美味,「但希望同學明白食物得來不易,在生產、運輸、煮食過程中都會消耗能源,假如吃剩的話便會加重堆填區的負擔。」小精算師們最後更手舞足蹈,配以口號作結,「食物吃清不用倒,多吃蔬菜身體好,惜食健康我做到,地球先生無煩惱!」再次提醒同學「惜食」及均衡飲食的重要性。

  另一名同樣就讀小六的廚餘精算師戴俊哲則同Elsie講,今次計畫讓他獲益良多,「原來我們每人每日平均製造的廚餘量有達五十六克,若以一百四十個上課天(有午膳)計算,總數可達六公噸,數量十分驚人。另外,廚餘最終會被送達堆填區,成為臭味的來源。」連串的先導活動後來更激發其創意,構思出急口令比賽以引起同學對校園廚餘問題的關注,他又在話劇表演中演繹廚餘裏面的「菜」,通過第一身感受向同學宣揚蔬菜的好處。

  校長陳志源表示,學校一直有資優課程培訓學生的解難能力,今次結合環保,提倡自主學習之餘進一步鼓勵綠色生活,他又樂見珍惜食物的意識能夠於校園植根,「今次活動讓學生有一種『擁有感』,計畫全由他們策劃及推動,又有學生構思如何推動同學進食更多蔬菜,間接推動健康生活。」他又透露已與午膳供應商接觸,希望改善飯盒蔬菜顏色較「黃」的情況,冀增加同學食欲。

  盤中粒粒皆辛苦,遠離浪費是美德。Elsie覺得,學生常被灌輸「珍惜食物」的意識,但知易行難,若能身體力行參與更多減少廚餘的活動,才能真正實踐環保。

20161017 - 家長接載隨時出事 兒童腳踝易捲單車輪受傷

標題:家長接載隨時出事 兒童腳踝易捲單車輪受傷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興起單車熱,不少居於新界的家長會以單車接載年幼子女代步,惟要小心兒童的腳踝被車輪捲入,因輪內輻條高速轉動,可致腳跟筋腱撕裂甚至骨折。北區醫院在10多年間接獲24宗相關個案,今年首10個月更已有4宗,醫生提醒用單車或電單車接載兒童在一般道路行走屬違法家長要注意。

北區醫院1999年至2012年間,共接獲24宗車輪輻條引發的受傷個案,平均受傷年齡僅5.3歲。當中15宗是單車意外,有8宗在港發生,7宗在內地發生;其餘9宗是在內地發生的電單車意外,其中4人傷勢輕微,13人出現細菌感染,7人較嚴重有骨折和筋腱撕裂。
北區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骨科)醫生麥仲寅指出,由於小朋友身形矮小,坐上單車座椅後腳踝的高度剛及車輪輻條位置,若不慎碰到正在高速轉動的輻條,或兒童貪玩把腳伸入輪中但駕車者不知情,細小的腳踝隨時捲入輪中被輻條所傷。

筋腱被削 10年做5手術
臨床顯示較多個案是腳跟位置被捲入車輪,傷勢往往比腳掌捲入者更重,麥指,因為腳跟沒有太多脂肪包圍筋骨,當輻條轉動時,便會直接傷及筋骨。最嚴重的案例是病人5歲時腳跟捲入電單車車輪,部份筋腱被鐵枝削走傷勢嚴重,10年來先後動過5次手術,更要從小腿割下部份皮膚移植到腳跟位置。病人現時已就讀中四,雖然走路表面看來沒有大礙,但仍要繼續覆診。
電單車輪有機械發動,造成的創傷固然較重,但單車速度同樣不可小覷,該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部門主管黃華邦指,單車在斜路落斜時車速快,若此時腳踝被捲入傷勢可能比在平路騎車時重。因車輪內充滿機油,或鐵枝生銹,換言之輻條表面十分骯髒,腳踝有傷口極易造成細菌感染。麥稱,單車個案中創傷最嚴重者是骨折,但也有傷者僅表面擦損,但傷口無及時清洗走壞組織,導致傷口3日內發炎潰爛,傷口一個月後仍未能癒合。
坊間有各種聲稱可保護兒童腳踝的裝置,以免被捲入輪輻,例如在後座車輪外面加設覆蓋物、或有兒童座椅包裹住腳部,並可用安全帶固定雙腳,惟該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骨科)顧問醫生呂敦慶表示,為免同類意外發生,還是建議家長不要用單車或電單車接載子女。

標題:港路窄難推廣親子單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法例禁止單車載客,前港隊單車手黃蘊瑤表示,用一般單車載人有一定危險,小朋友坐在後座不穩也易失平衡跌傷,此外因單車有額外重量,騎車的成人在轉彎時也有較高機會翻車。她指,外國如丹麥有出產專門的親子單車,例如cargo bike在座椅前方設一個大箱子,可供載小朋友或寵物,惟香港道路及單車徑普遍偏窄,估計有關親子單車並不適合在本港使用。

道路載人違法
警方數字顯示,2012年單車違規載運乘客的檢控有248宗,但翌年急升至312宗,2014年再升至351宗,2年間急升四成,不過去年下跌至232宗,今年首8個月則有155宗檢控。
根據本港法例第374G章51條,在道路上騎單車或三輪車的人,不得運載任何其他人或可以阻擋行車視線的動物或物件,違例者可被罰款2,000元。另外,法例亦限制出租單車予11歲以下兒童,兒童沒有成年人陪同下也不得在道路上騎踏單車或三輪車,不過部份指定路段如單車徑則屬例外。

標題:單車載兒童 小心斷腳筋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家長會在單車尾加裝兒童椅,好接載子女,惟有醫生指出,若坐在椅上的兒童在單車行駛時,不慎把腳攝入車輪,一條條鋼質的輻條會割傷兒童的腳,𠝹斷腳跟的筋、骨或血管。醫生提醒家長,不應在後座接載兒童。
明報記者
北區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部門主管黃華邦指出,今年已處理過3至4宗兒童被單車車輪輻條割傷腳意外;由1999至2012年,13年間北區醫院共錄得24宗個案,15宗是單車個案,其餘9宗則與電單車有關,傷者全是2至11歲兒童。
北區醫院今年3至4宗
黃華邦解釋,兒童腳短,坐上兒童椅後,腳踭或腳跟剛好卡在後輪輻條上,當家長開車,車輪快速轉動時,輻條即如一把刀把兒童的腳跟或腳踭割傷,可傷及皮膚、筋腱或造成骨折。
電單車與單車割傷兒童腳部的原理相同,北區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骨科)顧問醫生呂敦慶生指出,一名現時中四的男學生,約10年前、即5至6歲時,在內地坐電單車後座,腳跟被車輪輻條割傷,其後雖曾於內地求醫,但來到北區醫院後,醫生發現他腳跟已被嚴重割傷,甚至割走某些皮膚、筋及骨,之後施了5至6次手術才能清走壞死組織,更要在小腿位置取走某些皮下組織及血管,駁到患處。傷者到目前仍未痊癒,仍需覆診,行路時未完全自如。呂醫生表示,雖然香港少有兒童因坐電單車而發生割腳意外,但他強調,單車割腳的創傷亦可相當嚴重,不能掉以輕心。
流血不洗傷口 或感染細菌
黃華邦解釋,當輻條割傷兒童腳跟或腳踭後,有可能𠝹斷皮下血管,令患處受細菌感染,皮膚腐爛,需接受清創手術移除壞死皮膚,避免傷口感染;若傷口癒合良好,拆線後約兩星期可以走路。不過、黃醫生指出,不少家長見子女傷口流血,誤以為只是輕微創傷,沒及時處理或入院洗傷口,他提醒家長,細菌感染可大可小,處理不當,細菌有可能傳到其他部位。他續說,若割傷深入筋腱或骨,傷者同樣要先做清創手術,再視乎情况駁骨或筋,復康時間亦較長,手術後個多月才可行走,若要完全行走自如,或要長達4至6月。

20161017 - 女童離奇墮樓亡 疑玩掟石出事

標題:女童離奇墮樓亡 疑玩掟石出事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荃灣二陂坊6歲女童林思穎離奇墮樓身亡案,警方尋獲案發時與思穎在天台玩耍的10歲女童,女童稱思穎是在與她玩掟石期間失足墮樓,但未能交代經過,警方將案件交新界南總區重案組虐兒隊,冀透過專家引導女童講述案發經過;但思穎父親不相信是意外,指有目擊者見其女兒被人掟落街,盼警方徹查。
墮樓亡女童林思穎,就讀小一,與家人同住二陂坊,父親為中港貨車司機,母為主婦。根據其叔父表示,姪女平日每晚7時都會獨自到附近的公園玩耍半小時,然後回家,前日吃晚飯之後,她如常落樓玩耍,因久未返回,其父母於晚上9時許落樓找尋,1小時後發現她從二陂坊2至8號二陂坊大樓墮樓身亡。
父疑女兒被人掟落街
林父昨晚拿着女兒生前的衣服及公仔,出席法團及街坊為其亡女舉行超渡亡魂儀式。儀式完成後,林父對記者表示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希望警方盡快「幫我個女捉到兇手,還我個女一個清白,等佢安息」。林父指出,前晚有街坊在廚房蒸魚時,見到其女兒在對面天台被人抱起掟落街。
前晚案發之後,警方翻看現場閉路電視,發現思穎與一名女童一同進入涉事大廈,思穎墮樓之後,同行女童疑受驚自行離去,警方其後根據街坊提供的線索,鎖定該同行女童的身份並到其住處調查,其間對方對於出事前是否與思穎嬉戲一事支吾以對,警方懷疑有人有所隱瞞,遂以證人身份帶涉事女童返警署助查。其間有人承認曾經與思穎在天台玩掟石遊戲,但墮樓的情況她則說不清,警方事後讓她返家,待虐兒隊探員稍後再向她錄取口供。
現場大廈樓高8層,業主立案法團最近才完成樓宇維修,地下設有閘門,但天台門沒有鎖上,間中會有小童上天台玩耍,並將在花槽撿得的碎石,拿上天台掉落街。現場所見,天台約1米高的圍牆內有三叠石磚,其中一塊磚上遺有一個鞋印,附近有一堆碎石,而圍牆對開為頂樓屋頂濶約一米半,不排除有人曾用石磚作踏腳,爬出圍牆外屋頂,但與女童墮樓是否有關,則有待進一步追查。

標題:疑天台玩掟石仔 6歲女失足墮斃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六歲女童天台墮樓爆頭亡,警方帶走十歲女玩伴助查。荃灣一名女童前日晚飯後落街玩耍,期間疑隨女玩伴走上一棟大廈天台「掟石仔」,詎料女童疑踏上疊起的石磚跨過天台圍牆後,飛墮地下花槽,頭撼石壆七孔流血,送院後返魂乏術。警方通宵搜證,翻看「天眼」尋獲帶女童上樓的女玩伴,昨晨將她帶署助查。由於兩名女童均年幼,加上墮樓疑團未解,案件交由新界南總區重案組跟進。女童父親昨晚路祭時稱:「我相信法律係公正嘅,希望(警方)盡快捉到兇手,還我個女一個清白,尋晚有人蒸魚嘅時候,見到有人抱住佢揼落去。」

墮樓女童林思穎,據了解,她一家六口居於二陂坊九號,即事發大廈斜對面。消息稱,思穎前晚如常外出玩耍,起初與其他小朋友在地下遊樂場嬉戲,至晚上九時許,她疑隨其中一名女玩伴走入二陂坊二至八號二陂坊大樓,並行樓梯登上天台「掟石仔」。該天台有約一米高圍牆,思穎疑踏上圍牆邊疊起的石磚,跨過圍牆後走到簷篷,期間從高處墮下,再飛彈到花槽,頭部撼花槽石壆重創浴血。

天台石磚疊起 檢拖鞋調查
在附近食肆用膳的姓戴(卅八歲)男子發現後報警,救護員趕至為她急救,惜她送院搶救後不治。多名親友到醫院認屍,其中一男子蹲地痛哭。警方封鎖現場調查,花槽石壆上染滿血漬,並遺有一對拖鞋。至於天台則遺下的疊起的石磚,石磚上留有一個舊鞋印。大批警察機動部隊人員奉召到場通宵搜證,警犬亦到場協助,案件交由新界南總區重案組跟進。探員昨晨在現場調查,檢走拖鞋等證物,又翻查附近「天眼」,早上十時許尋獲案發時與思穎一同走上天台的十歲女玩伴,將她帶署助查。警員又手持思穎的生活照,到附近一帶「洗樓」查問街坊曾否見過及認識她,以進一步調查其墮樓原因,女童的死因則有待驗屍確定。

昨晚九時許,墮斃女童的父親及叔父等一行六人,帶同女童生前所穿的裙及公仔返回現場拜祭,眾人神情悲傷,林父回應事件時眼泛淚光,聲稱有街坊目擊意外,冀案件早日水落石出。

死者被指事發前與男童追逐
據街坊稱,思穎父母見女兒久未返家,曾分頭尋女,期間母親驚聞巨響前往察看,向在場警員稱:「我唔見咗個女!」其後確認女兒倒臥花槽情緒崩潰,陪愛女送院。報案人戴先生稱:「睇住佢跌落嚟,好大聲『嘭』一聲,見到佢眼、鼻同耳仔都流晒血,完全冇反應。」其後見女童母親泣不成聲,大嘆:「好心噏,覺得好可惜。」姓陳男童(十歲)稱,事發前見到女童與身穿黑衫黑褲的男童追逐嬉戲,當時未有為意,惟十五分鐘後便見到女童倒臥花槽「成個頭都係血」,他坦言:「以後唔敢去天台玩!」且徹夜難眠。

標題:6歲墮樓女童疑執石失足 齊天台擲石 10歲友帶署助查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荃灣二陂坊前晚發生6歲女童墮樓案,重案組調查後初步相信,死者案發時正與一名10歲女童到大廈10樓天台玩擲石,其間疑有石塊意外擲出天台圍牆外平台,死者跨過圍牆執石時失足墮斃。警員昨亦尋獲該名涉案10歲女童帶署助查,案件無可疑。
圍牆旁石磚有小童鞋印
現場為二陂坊大樓,沒有保安及閉路電視,10樓天台亦沒有裝設警報系統,任何人均可自由出入。本報記者昨到場了解,發現天台滿地碎石,圍牆約1米高,一邊有3疊石磚,其中一塊磚上有一個小童鞋印,小童踏上石磚,就可跨牆走出石屎平台。
據悉,墮樓女童林思穎,6歲,其父任職中港車司機,母為家庭主婦,夫婦育有4名子女,林女排行第3,一家六口同住荃灣二陂坊11號一單位。林女習慣每晚7時晚飯後,都會告知母親獨自落街到樓下公園玩耍。
林女前晚如常落街,惟母親發現她逾時未歸便落街找尋,其間走到相距至少40米外的二陂坊大樓,見有人倒卧花槽,才知女兒出事。林女身旁有一對粉紅色拖鞋,花槽石壆染有血漬,送院不治。至昨凌晨2時許,死者兩名女親友到醫院認屍,傷心不已。
或踏磚跨出圍牆
多名探員至昨凌晨仍在現場一帶調查,約20名機動部隊人員亦奉召到達,擴大封鎖範圍蒐證,警犬亦出動協助,並檢走一批證物。案件由荃灣警區重案組跟進,經調查後得悉林女與另一10歲女童到二陂坊大樓天台玩擲石遊戲,不排除有石塊意外擲出圍牆外平台,林女跨過圍牆執石時不慎墮樓,倒卧對開花槽送院不治。警員其後帶走該名涉案10歲女童協助調查;對於有街坊稱曾有一名黑衣人偕同女童離開公園,未知是否就是該名10歲女童。
至昨午,重案組探員再返現場及毗鄰大廈調查,約50名機動部隊人員亦到二陂坊「洗樓」,持問卷逐一詢問街坊,內容包括案發時曾否目擊林女及涉案10歲女童、是否聽到兩人對話內容及有否其他人陪同,警員亦持女童照片詢問街坊是否相識。
父仍疑有人涉案 盼警徹查
昨晚9時許,有街坊及案發大廈業主立案法團請道士在現場拜祭,擺放女童生前愛吃的零食、薯片及飲品,在燈柱掛她曾穿的衣服,下方有一個洋娃娃。法事期間,林父在現場高呼:「林思穎返嚟!」他事後說:「深信法律公正,可還女兒清白,寄望她早日安息。」他堅稱因有街坊見到女兒遭人舉起擲落樓,希望警方徹查案件,早日將涉案者繩之於法。

標題:女童離奇墮樓亡 十歲黑衣女伴助查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荃灣六歲女童離奇墮斃命案,警方昨「洗樓」帶走與死者同行黑衣十歲女童,據悉有人聲稱登上天台玩擲石時,死者因撿石失足墮樓。但仍存在兩大疑點,包括「天眼」攝得死者出事前曾被人「嚇」,以及有人在出事後曾換衣服,同行女童目前以證人身分助查真相。由於死者父親稱有鄰居目擊死者遭人推落樓,警方急欲會晤該名鄰居以解謎團。

  警追查六歲女童墮樓案有新進展,同行十歲女童助查真相。墮斃女童林思穎,潮州人,在家排行第三,與父母、一兄、一姊及一弟同住二陂坊九號五樓一個劏房。被帶走十歲女童,居住案發二至八號二陂坊大樓。

  死者叔父透露,兄長任中港車司機,嫂嫂為家庭主婦,侄女乖巧聽話,平日習慣每晚七時飯後,獨自到寓所對開休憩公園玩耍,半小時後主動返家睡覺。前晚因假期關係,故侄女較遲落街,約晚上九時許,父母見她久未返,落樓找尋驚聞慘案。

  事發後,一名十歲姓陳男童表示,目睹死者事發前與穿黑衣褲女童追逐,昨凌晨一時許,二十名機動部隊人員到場擴大範圍蒐證,後再加派五十多名警員及探員,分批向商戶及住客問卷調查,並翻看閉路電視了解事發經過。

     警方新界南總區重案組探員登上十樓天台,發現一米高圍牆邊有三疊半米高地磚,其中一磚上遺有一個鞋印,事後檢走死者墮於花槽的拖鞋對比。另外,警員在問卷調查時尋獲與死者同行的十歲女童,遂以證人身分將她帶走助查。

  據了解,有人向警方聲稱案發時,與林女登上天台玩擲石,林利用疊起的地磚墊高,爬過圍牆到簷篷撿拾石塊時失足墮樓。不過,附近閉路電視攝得兩人在後門進入大廈時,林女曾被人追「嚇」,加上有人事後更換衣服,令警方存疑。

  昨晚七時,大廈業主立案法團與街坊為求安心,聘請道士打齋超度亡魂,現場搭起祭壇、掛起招魂幡及誦經,壇上放滿女童生前喜歡零食,十多名居民代表上香悼念。道士感女童慘死可憐,答允義務做招魂儀式,由街坊找來林父所帶死者衣服及洋娃娃招魂。

  「我相信法律是公正,希望盡快捉到兇手,還女兒一個公道,讓她安息!」林父在現場拜祭女兒時形容,事件來得很突然,他引述街坊稱,事發時有鄰居目睹其女兒被人推落樓,故不相信是意外。警方將接觸林父,希望尋獲該名街坊了解事件真相。

20161016 - 伙同學寫App中五生北上覓投資者

標題:伙同學寫App中五生北上覓投資者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團結香港基金將於月底舉辦「香港創業青年內地行」,安排共百名香港創業青年到北京、武漢及濟南等地,與投資者和官員等交流。當中有年僅16歲中五生陳嘉龍參加,他正與同學組隊開發手機應用程式,盼藉內地之行認識投資者。
聘內地大學生寫文字傳輸App
陳嘉龍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的中五生,自中三起對商科產生興趣,立志從商,讀中四時與3名現年16歲的同學合組「Ypower」。該團隊以5500元成本,開發手機應用程式「PBaste 貼富」,其中500元用於在內地設伺服器,另5000元聘3至4名內地大學生編寫程式。該程式約一年前上架,供免費下載,可作跨裝置、跨系統的文字資料傳輸,例如Android與iOS系統手機之間的資料傳送,省卻上載到雲端系統的步驟。
陳嘉龍說,程式有待改進,如iOS版本僅得複製及黏貼功能,希望藉內地行「見多點、識多點」,能找到投資者改善該程式。他指出,未來首要是加密伺服器以提高安全性,其次是增設可同時傳送圖片及影片的功能。
兼職幫補開支 戒「吊兒郎當」
為維持應用程式每月近2000元開支,陳嘉龍會做兼職「幫補」,團隊成員的父母亦有資助。他不諱言,讀中一二時仍「吊兒郎當」,「Ypower」的誕生燃起他創業的熱誠,現他課餘時間會自學寫程式,望改善iOS版本。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形容內地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鼓勵年輕人把握機遇到內地發展,迎接「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20161016 - 荃灣女童墮樓身亡

標題:荃灣女童墮樓身亡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荃灣發生小童墮樓悲劇,昨晚十時許,一名年約五至六歲、身穿粉紅色衫的女童,被發現躺臥在二陂坊二至八號二陂坊大樓對開的花槽,奄奄一息,身邊有一對粉紅色拖鞋,地下染有血漬,相信她從大樓高處墮下,在附近食肆用膳的姓戴男子見狀,立刻致電報警。救護員趕至,女童已昏迷不醒,立即為她急救。期間,一名年約四十歲女子從大廈跑落街,向警員聲稱:「我個女唔見咗!」

警員帶她進入現場,女子驚覺女兒出事被嚇呆,陪同女兒送往仁濟醫院搶救。女童抵院後傷重不治,警方正在現場調查她墮樓原因。戴受訪時稱,由於花槽與大廈相距四米,不排除女童墮樓時,砸中食肆的帆布帳篷,再飛彈到花槽,疑因頭部跌落花槽石壆重創。

標題:六歲女童疑遭黑衣人掟落樓亡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荃灣二陂坊發生女童離奇墮樓命案,一名六歲女童,昨傍晚離家外出遊玩,至深夜仍未歸家,其間被發現在寓所附近唐樓墮街,撞及食肆帳篷,再反彈倒於花槽,送院不治;死者母親下樓尋女赫見女兒慘死,悲痛欲絕。現場有小童聲稱曾目睹一黑衣男帶死者到別處玩耍,警方認為有可疑,至今晨仍在現場調查女童是否遭人擲下樓。

  消息稱,死者姓林(六歲),與父母和胞弟同住二陂坊九號唐樓一單位,其母最近持單程證來港。昨晚十時,穿粉紅色衣衫的林女,被發現在二陂坊六號對開由高處墮樓,撞及食肆的帳篷,再反彈倒臥花槽石壆,奄奄一息,救護員到場替她施心外壓,惟毫無反應,女童送往仁濟醫院後證實不治,一名男親友趕抵醫院驚聞噩耗,表現悲傷。

  死者住二陂坊九號一單位,惟其墮樓位置屬住所斜對面。有附近食客稱,事發後曾目睹一名四十歲婦人走進店內大聲說:「我唔見咗個女呀!」相信她正是女童之母,後來獲知女兒墮樓,悲痛不已,事後被警員帶走。

  林母向警方表示,女兒翌日不用上學,昨傍晚到樓下小公園玩耍,由於一家人平時比較早睡,惟至晚上九時許還未見女兒返歸,心覺不妙,遂往街上找尋。

  警方感案情有可疑,其後到附近店鋪翻查閉路電視錄影像,又向街坊查問,曾有男童聲稱,目睹一名黑衣男帶女童到別處玩耍,但不知該名人士是否與女童相識或有親戚關係。

  有女街坊指,區內治安不太好,即使平日年幼子女下街玩耍,亦要有成人陪同才放心。

20161016 - 求心10歲童體重跌10公斤

標題:求心10歲童體重跌10公斤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10歲A+血型男童鄧啟謙因患擴張性心肌肥大導致兩邊心室衰竭,急需換心臟續命,目前他仍在瑪麗醫院心胸外科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穩定。
啟謙母親表示,啟謙得悉獲各界人士幫忙呼籲捐贈心臟後感到很開心,惟現時受病情影響食量減少,體重由40多公斤下降至30多公斤,堅強的啟謙每日配合治療師的指示,希望以最好狀態等待合適心臟。
難忘獲准吃壽司
鄧太昨日以短訊與傳媒分享啟謙最新情況,她稱,啟謙留院期間比以前更懂事,主動關心同病房小朋友,更經常提醒媽媽多喝水多休息,令鄧太感慨:「我希望這種關心能一輩子都有。」
她記得在7月中旬時,啟謙曾徵求醫生意見,問可不可以讓他吃一次壽司,當醫生批准後,他一口氣吃了13件,「是他這半年以來最開心的時候」。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對事件亦表示關注。他昨日出席活動時指,雖然鄧啟謙目前情況穩定,但他仍急需進行心臟移植,目前已排在移植名單首位,呼籲市民積極響應器官捐贈。
他又指目前中央器官捐贈名冊有22.5萬人登記,自衞生署6月起推行器官捐贈約章計劃,已有逾180個團體簽署約章,登記人數增2萬人,相等於去年全年的增長。今年至今本港共進行10宗心臟移植手術,低於去年同期的13宗。

20161015 - 女童捱工程車撞重傷

標題:女童捱工程車撞重傷
報章: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女童被機電工程署工程車撞中重傷。六歲姓李女童,昨午三時許,由嫲嫲帶同妹妹接她放學,一行三人途經黃大仙龍蟠街鑽石山巴士總站附近行人過路處準備過馬路時,一輛由男公職人員駕駛的機電工程署工程車轉彎駛至,李女疑突然衝出,工程車收掣不及,右邊車頭將李女撞倒,險被捲入車底被車輪輾壓,她手肘及下身受創,疑有骨折,痛楚大叫,由途人協助報警。救護員接報到場,將女童送往伊利沙伯醫院,需接受手術治療。女童父母聞訊,趕往醫院了解,警方正調查車禍成因。機電工程署證實,涉事的工程車為署方工程車,當時正前往現場進行維修保養。發言人表示,署方會全面配合警方調查,亦已派員前往醫院慰問,並會聯絡該女童的家人提供協助。

20161015 - 裝人工心臟後兩現併發症 器官功能剩9% 10歲童求心續命

標題:裝人工心臟後兩現併發症 器官功能剩9% 10歲童求心續命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年僅10歲的A+血型男童鄧啟謙,急需換心續命。去年突然證實患上擴張性心肌肥大的啟謙,兩邊心室衰竭,心臟功能僅餘9%。他現正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靠外置的人工心臟維持心臟運作,惟其狀況持續惡化,近期先後出現兩次併發症。醫生指出,啟謙可能會面對更多併發症,需於未來一至兩星期內接受緊急心臟移植。鄧母呼籲有心人可以捐贈心臟,令其兒子可延續生命。

啟謙年僅10歲,是小學3年級生,於內地讀書。根據其患病紀錄,他於2014年12月出現心臟衰竭症狀,去年10月因全身水腫、腹水積聚及呼吸困難入住大埔那打素醫院,同月被轉介至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證實患上擴張性心肌肥大,須停學入院留醫。及後啟謙病情持續惡化,兩邊心室衰竭,並出現心律不正,心臟功能只餘9%。
部份脾臟壞死胃出血
啟謙於今年8月尾轉到瑪麗醫院心胸外科深切治療部跟進治療,但藥物未能有效控制病情,院方於上月初為他植入俗稱人工心臟的外置雙心室輔助裝置(BiVAD),維持心臟功能,以作為接受心臟移植的過渡性治療,他亦成為本港最年輕接受有關裝置的病人。
然而,安裝外置的人工心臟未有為啟謙的病情帶來改善。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醫生表示,啟謙在接受人工心臟裝置後,先後出現兩次併發症。他指,院方於9月下旬時發現,人工心臟的泵有血塊,堵塞啟謙的肺動脈血管,亦有部份血塊流入脾臟,導致部份脾臟壞死,須替換人工心臟的泵,並須服食薄血藥,以防止血塊再出現。
區永谷解釋:「血塊嘅形成,係顯示咗佢血液比一般人更易有血塊,比幾多薄血藥佢食都會容易再出現。」數日之後,啟謙再出現另一併發症胃出血,照胃鏡後證實是胃炎,幸情況未算嚴重。
列心臟移植名單首位
雖然人工心臟裝置可維持啟謙心臟功能,他仍可自行進食及行動,但區永谷對啟謙在短期內連續出現併發症表示擔心,「時間越長,就越擔心佢出現更多併發症,甚至有可能會危及到生命」。區永谷認為啟謙需要在未來一至兩星期內換心續命。A+血型的啟謙在5月入院時已列入心臟移植名單,現時按血型及體重分類排列首位。
鄧母昨日提及兒子病情時,不禁淚如雨下,她希望有心人可以捐贈心臟予啟謙,亦籲公眾支持器官捐贈,以救活兒子,延續其生命。

鄧啟謙患病求心經過
2014年
12月:出現心臟衰竭症狀

2015年
10月:因全身水腫、腹水積聚及呼吸困難,入住大埔那打素醫院,同月轉介至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證實患擴張性心肌肥大
12月:兩邊心室衰竭,心臟功能只餘9%,病情持續惡化,出現心律不正

2016年
4月29日:入住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病房
5月:列本港心臟移植名單首位
8月29日:轉到瑪麗醫院心胸外科深切治療部跟進治療
9月1日:植入俗稱人工心臟的雙心室輔助裝置(BiVAD),作為接受心臟移植的過渡性治療
9月下旬:出現併發症,輔助裝置的泵發現血塊,堵塞肺動脈血管,脾臟亦有部份壞死,需換泵及服食薄血藥,防止血塊再出現
10月初:出現另一併發症胃出血,院方擔心出現更多併發症,認為他需在未來一至兩星期內接受緊急心臟移植

標題:兒童患擴張性心肌肥大罕見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病因不明】
心臟科專科醫生董光達表示,擴張性心肌肥大於長者較常見,但青少年及兒童屬罕見。病情輕微的患者會於運動時感氣喘,發現自己運動量較以前差,嚴重者躺在床上靜止也會感到氣喘。大部份擴張性心肌肥大病人病因不明,其他可能性包括感染過濾性病毒。
董光達表示,部份病人感染過濾性病毒後,出現心肌發炎影響心臟功能。患者初時心臟會脹大肌肉來增加泵血量,但當心肌越脹越大時,心臟功能會越來越差,引致心臟衰竭。因左心室負責泵血到全身,一般先是左心室衰竭,慢慢引致右心室都衰竭,部份病人會同時兩邊心室衰竭。
長者較常見
他指,擴張性心肌肥大於長者較常見,長者因患冠心病,數血管梗塞,導致心臟肌肉壞死及心肌肥大,很多青年及兒童患病的原因不明。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沛然稱,擴張性心肌肥大是心臟肌肉發大,令心臟收縮功能較差引致心臟衰竭,即使只有一個心室衰竭也可致命。大部份患者原因不明,其他可能性包括感染過濾性病毒、嗜酒或藥物引致,嚴重者可短時間內死亡。

標題:人工心吊命 10歲童急求A血心 面對死神先想助人 稱倘死去捐器官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10歲小孩應過無憂生活,患心衰竭的鄧啟謙卻與病魔搏鬥多時,上月接駁外置人工心後兩次出現併發症,正排在換心輪候冊首位,未來兩周急需移植A+血型屍心續命。啟謙母親為他泣不成聲,稱兒子面對死亡威脅時仍想助人,說若最終未能換心而死去,欲捐出自己的器官,「別人都可以救我,為何我不可以?」鄧太盼有心人能捐親友屍心,救兒子一命。
心肌肥大 駁人工心兩度併發症
10歲的鄧啟謙正在瑪麗醫院心胸外科深切治療部病房留醫,他在2014年12月開始出現心衰竭,去年10月起病情惡化至全身水腫、腹水積聚及呼吸困難,證實患擴張性心肌肥大,當時心臟功能只餘9%。上月醫護團隊為其裝上外置的雙心室輔助裝置(俗稱人工心),但本月初已先後兩次出現併發症。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說,本月1日左右發現啟謙的人工心泵有血塊凝固,並流向肺動脈及脾臟,院方為他換泵,但上周五啟謙又出現胃出血,須再次換泵,「已出現兩次併發症,短期內出現第三次併發症機率好高」,因此須盡快換心,未來一兩周為最佳手術時機。
未來一兩周最佳手術時機
啟謙母親鄧太昨談起愛子病情時多次泣不成聲。她說啟謙以往健康良好,甚少去醫院,如今「見到針都好驚」,更一度氣餒向她說「媽咪算啦,不要浪費時間,不要醫我了」,不過向來堅強的啟謙很快振作,第二次換人工心泵時雖然怕痛,但也立刻聽從醫生指示;年紀小小的啟謙更主動談及死亡,向鄧太表明若等不及心移植,希望可捐出自己器官,「若自己身上的東西(器官)可以救到別人,便可以拿去,埋在地下都會爛、會浪費。聽到這些說話,我個心真是……」。
「別人可以救我,為何我不可以?」
原本讀小三的啟謙因長期住院,已停學一年。鄧太形容啟謙從小便十分開朗和懂事,到處結交玩伴,課業不用她操心,曾被學校評為「好學生」,考試常在班內三甲,病前的啟謙從不打機,但現時長期臥榻,玩iPad和看電視便成了唯一樂趣。鄧太說,啟謙患病後成長不少,學懂體諒和關心別人,鄧太經常去醫院照顧他,有時難免脾氣不佳,啟謙反過來安慰她「早點回家、早點睡」。
孝順仔最愛吃 盼長大為母下廚
啟謙是獨生子,與媽媽關係十分親近,母親節會親手摺玫瑰花送給鄧太,她生日時,他更自掏利市錢買小蛋糕祝賀,母子更愛去戲院看電影。鄧太說,啟謙最大嗜好是吃東西,尤其是薯仔炆雞翼、花甲等海鮮,常趁她準備晚飯時躲在後面「偷師」,更立志日後做大廚,說長大後要為母親下廚,「(他說)以後我也可以煮給你吃,不用你每次煮給我們吃」。
鄧太說,為人父母只求孩子健康長大,希望有心人能捐心讓愛子重生,好讓他像其他孩子一樣如常上學,「最簡單可以出街吃東西」。啟謙體重36.3公斤,正尋覓任何體重與他相近的A+血型死者捐心。
瑪麗醫院心移植團隊表示,每年約有一兩宗兒童換心個案,目前約有30名不同年齡病人輪候換心,包括啟謙,今年暫已完成10宗換心及8宗換雙肺個案,盼外界繼續支持器官捐贈。

20161014 - 從小「動出資優兒」 運動助增值智能

標題:從小「動出資優兒」 運動助增值智能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大部分小朋友的運動時數不足,面對忙碌的功課及學習壓力時,亦多選擇犧牲運動時間,甚至視體育課為「閒科」。其實運動不但有助健康,Elsie最近看了由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及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合著的新書《動出資優兒──利用運動為智能增值》,適量運動有助兒童腦部發展,甚至可改善有學習困難的學童表現,書中亦按年齡提供不少實戰貼士及運動建議,值得家長參考。

  鄧澔明博士在教育心理學有豐富經驗,而雷雄德博士則是運動科學專家,兩人今次「雙劍合璧」,結合心理及運動科學理論,推出《動出資優兒──利用運動為智能增值》一書。Elsie問過兩位博士,他們原先分別在電台主持關於兒童教育及運動節目。有天偶遇,鄧博士提起以往不愛運動,直至近年為了身體健康而養成跑步習慣,才發現運動的重要性,又留意愈來愈多小朋友過重,故希望向家長推廣運動對兒童的好處。

  「希望這本書向家長灌輸正確觀念,小朋友兒時沒培養出良好體格,日後難以彌補。例如有研究已經證明,小時候如骨骼沒有足夠鈣質儲備,日後容易有骨質疏鬆,並非因年老而出現的。」雷博士坦言,運動習慣要從小培養,但偏偏其重要性常被忽略,「香港很多人視體育是『閒科』,家長亦不太重視。」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小朋友每日應進行中等運動六十分鐘,對腦部健康有幫助。」雷博士說,他曾與香港大學兒科進行研究,隨機將學童分成兩組,一組每周進行一個至個半小時的運動,如閃避球、拳擊等,半年後與另一組沒有運動的學童比較,發現前者不止心肺功能有改善,心理堅韌度亦明顯提高。

  運動有益健康,相信很多家長都明白,但小朋友現時課業繁忙,抽空做運動便影響了溫習、做功課的時間。雷博士就同Elsie講,新書的副標題是「利用運動為智能增值」,就是嘗試讓更多人知道,運動其實有助腦部發展,長遠對學習亦有好處。

  他表示,傳統學習模式是在課室進行,但多元化地感受知識對小朋友亦很重要。「書本會叫小朋友守規則,但他們未必明白。反而在運動場上,小朋友比賽時就感受到規則的重要性,亦學懂與其他人相處,是社會化的過程。」

  Elsie亦翻閱過新書,發現八個章節中,不止介紹運動的好處,還有不少篇幅提到關於兒童智力發展,當中更提到多元智能理論,將智能分為八大範疇,呼籲家長不應單單關注智力,因為「當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我們通常都不會只使用單一智能來運作,大多數的任務都必須倚靠不同範疇的智能一起工作才能夠完成……例如,當舞蹈員開始跳舞時,他需要利用到身體的動作(肢體動覺智能)、能夠跟隨音樂節奏(音樂智能)及懂得方向及走位(視覺空間智能)。」

  除了深入淺出理論介紹,書中亦有提供不少運動及遊戲的建議,當中包括按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適當運動,例如二至七歲屬「基本動作期」,小朋友應發展走動、拋接、投擲等動作,故家長帶小朋友到公園跑跑跳跳,基本上已可滿足。而接受專項運動訓練,就要視乎運動的強度,如舞蹈、體操對肌肉力量要求較低,可於五至七歲開始,但如田徑、足球等,則宜進入青春期才開始。

  雷博士補充,可能有家長誤解運動訓練等同精英訓練,覺得要訓練子女加入校隊、香港隊,「其實人人都應該做運動,即使沒那麼出色,也一樣有益身心,故不必將康樂運動視作精英訓練。」

  想了解運動對兒童智能的好處,除了參考《動出資優兒──利用運動為智能增值》一書外,Elsie知道,兩位博士亦將會於下周六(十月二十二日),出席由新鴻基地產新閱會舉辦的「身心攞滿FUN」講座,免費入場,有興趣的家長可到https://goo.gl/forms/xmYCFLnXpryBVBoT2了解及登記。

20161013 - 玩具誘狎兩男童 侍應認罪候判

標題:玩具誘狎兩男童 侍應認罪候判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連鎖快餐店侍應今年3月在將軍澳尚德邨尚智樓4樓平台近遊樂場,以遊戲卡和玩具引誘10歲男童X讓他狎玩,翌日他再引誘男童的7歲弟弟Y到尚智樓4樓平台近樓梯非禮。侍應昨承認兩項非禮和一項管有兒童色情物品罪,還押候懲。
被告洪諾仁(27歲)原另涉一項製作兒童色情物品罪,則留在法庭檔案。
法官指相當可能判監
法官將案件押後至10月27日,等候索取被告的心理報告再判刑,控方曾要求索取事主的創傷報告,但辯方指事主並未因本案受到很大影響,控方終同意此說,法庭也未有索取有關報告。法官明言相當可能判監,其間被告還押。
根據案情,被告於今年3月4日在將軍澳尚德邨平台,隔衣撫摸10歲男童X的下體和胸部。翌日被告在尚德邨帶X的7歲胞弟Y到後樓梯,伸手進Y的褲子內撫摸其下體。有社工發現被告將Y帶到後樓梯,形迹可疑,遂報警求助。警方到場調查,Y對警方表示曾遭被告非禮,而剛巧路過的X得知胞弟諸侵犯後,也向警員表示曾遭非禮。
警方在被告身上的兩部手機內發現300張兒童色情相片和1段兒童色情影片。被告在警誡下表示相片和影片是在網上下載,他看過影片後一時衝動,故非禮兩名男童。
【案件編號:DCCC434/2016】

20161012 - 培幼擴班招300人 醒目「馬騮頭」易突圍

標題:培幼擴班招300人 醒目「馬騮頭」易突圍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學年剛開始,直資及私立學校隨即展開下一學年的招生程序,其中創校逾七十年均一條龍升上小學的的培正幼稚園,新學年由於幼稚園擴班,但小學班數不變,明年幼兒班開始將不能「一條龍」直升培小,不少家長均對Elsie表示感到擔心,為釋除他們疑慮,Elsie早前問過培正幼稚園兼小學校長張廣德,張校長不但詳細講解了培幼及培小的面試詳情,更着家長不用擔心,他說就算培幼的畢業生表現中規中矩,亦有很大機會升上培小。

  張校長對Elsie表示,由於小學有新大樓落成,教員室搬遷至新大樓,騰出了五個課室,故令幼稚園有擴班的空間,幼兒班現時有八班,新學年會加至十或十二班,「因為小學維持八班,不足以讓所有培幼學生直升培小,所以明年入讀培幼的學生,日後升培小時將不可一條龍,但可保證最少會有八成半學生能升上培小。」

  培幼與大多幼稚園不同,只收在十月三十一日前出生的「大B」,家長要先將子女的出世紙副本寄到學校,再由學校寄出報名表,之後再將已填妥的報名表,連同其他證明文件,在下月一至二日親身到校報名,學校亦不會刊登招生廣告及舉行入學簡介會,張校長坦言,很多報名培幼的家長都是培正校友,相信大家都清楚報名時間和程序,毋須再特別提醒,「既然大家也清楚學校理念,所以也不用舉行簡介會了。」

  至於報名情況,聽張校長講,記得有一年曾有高達六千人報名,由於面試安排在星期六舉行,結果校方要用二至三個周末才完成面試程序,今年的面試會安排在十一月二十六日及十二月三日,他說若人數過多,亦會加開十二月十日面試。

  為免小朋友過於勞累,張校長表示,校方只安排一次面試,考生會先被帶到預備室先冷靜一下,再到另一個課室面試,十多二十名小朋友會圍在一起玩玩具、看圖書,幾名老師再從中觀察他們表現,如禮貌、與人相處、獨立性等,之後會再個別問問題,均是一些簡單對答,亦會叫考生完成指令,觀察他們動動頭、手腳、眨眨眼睛的律動。

  聽張校長說,校方不允許家長陪同面試,對只有兩歲多的幼兒而言難免膽怯慌張,部分幼童會懼怕得哭起來,又會嚷着要找爸媽,「若幼童有這些問題,老師會叫家長過來,先冷靜同學情緒,待他們安靜後再考核,不會當幼兒哭便請他們離開,始終他們年紀少,會有一兩次機會。」

  張校長坦言,不安排家長參與面試的原因,是害怕家長掩飾子女的真實情況,「家長可能會講到『天花龍鳳』,令學校信以為真,反而幼童較純真,能如實反映家中情況。」他又強調,校方特別注重幼童跟家人的關係,「如果發現家人陪伴時間少,周末也不會和子女活動,則不太理想。」由於幼兒班明年會擴班,預計將會招收最少約三百人,結果會在農曆新年後公布,校方之後會跟正取及備取生家長開家長會,再解釋擴班決定。

  現時全部幼稚園學童都能直升培小,培小每年只會對外招收三十至四十人,三年後雖然不再一條龍,但張校長表示,培小仍會對外招生,今年小學的入學面試將於本月二十九日舉行。

  培小的面試內容都是簡單對答,如詢問家中情況,但可能會有處境題,例如「外出不見了父母,你會如何處理?」、「你吃雪糕時不小心弄到在地上,會如何處理?」張校長表示,考問這些問題只是希望考學生的思維而已,校方會再參考學童幼稚園的成績及功課再決定取錄與否。

  Elsie知道,坊間一直有一段順口溜,「真光豬,嶺南牛,培正馬騮頭,培英咕喱頭,培道女子溫柔柔。」張校長笑說,「馬騮頭」正是培正學生的特色,取錄的學生都具備這個特質,「馬騮頭是靈活精靈、活潑、敢於創新及醒目,我們不希望學生只專注讀書,不希望他們做書呆子,希望他們有更均衡的發展。」

  張校長帶Elsie參觀了於一四年落成,屬於小學部樓高十五層的K座錢涵洲紀念樓,新大樓內有一個可容納超過一千人的大禮堂,聽張校長說,大禮堂落成後,集會、畢業禮、音樂劇等大型活動均在此舉行,省卻以往要為大型活動找尋場地和搬運物資的煩惱。另外,亦有一個室內體育館,即使下雨天,學生要上體育堂亦不受影響,除了其他特別室外,教員室在新學年亦搬遷至此座。

  聽完張校長講解幼稚園和小學面試的收生要求,Elsie相信,家長毋須特意帶子女上面試班,只要他們表現夠真誠,面對老師能夠冷靜,相信很大機會獲得取錄,而新落成的大樓,亦可為培正學生提供了更佳的學習環境。

20161012 - 狎13歲巴士迷百次 站長囚20月

標題:狎13歲巴士迷百次 站長囚20月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相差3歲的兩名巴士迷,7年前於網上認識並不時聚首,至2011年,當時16歲的巴士迷在家中撫摸13歲的巴士迷下體,並拍下裸照,至前年因對方不回覆其短訊,更威脅會將裸照上載互聯網。現職新巴站長的巴士迷早前認罪,昨被判監20個月。
被告張汝杰(22歲)早前承認非禮、刑事恐嚇及管有兒童色情物品共5罪。根據案情,被告在警誡下表示,2009年透過社交網站認識當時12歲的事主,同為巴士迷的二人成為密友,並不時在他家中相聚。
被告承認在2011年尾至2014年4月,曾在家中撫摸事主下體超過100次,以手機拍下事主裸照,並儲存在電腦中,共有約200張相片和100段影片,全為事主下體的特寫。被告又稱,他將裸照傳給事主,只是為了威嚇他,他從未發布這些裸照。
【案件編號:DCCC 671/2016】

20161112 - 商人涉逼女友幼子飲尿 稱遭打下體吐口水 13歲事主:諗起想嘔

標題:商人涉逼女友幼子飲尿 稱遭打下體吐口水 13歲事主:諗起想嘔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商人涉逼其新移民女友的年幼兒子飲尿、拍打其下體10多次及向其臉吐口水,又曾拍其後腦及踢其腹背。商人否認虐兒,案件昨開審。現年13歲的涉案男童稱,飲尿及遭吐口水的經歷,「𠵱家諗起仲想嘔」。
41歲被告否認虐兒襲擊
41歲商人被控故意襲擊、虐待及忽略兒童共4罪,他於2012年認識涉案男童的母親,當時女方已離婚,她的兒子(現年13歲)去年3月來港定居,現就讀中一。
庭上播出男童與警方會面的錄影片段,男童提及曾3次遭被告傷害。男童表示,2014年11歲時認識被告,同年中被告與他到屯門大興運動場跑步,被告斥責他跑得慢,用雙手多次打他的後腦,男童其後向母親提及被打,其母當時稱「都無辦法」。
男童投訴 母稱「都無辦法」
同年9月,男童在屯門寶田邨家中再遭被告踢腹背,「好似踢波咁踢」,被告並用左手揑其頸,令他難以呼吸。男童稱被告因不滿他向母親投訴被打而再施襲,其腹部有大片受傷及脫皮。
男童續稱,去年4月12日其母外出後,被告到男童家,男童因被告曾打他故不想開門,但其母來電稱「他不會打你」,要求男童開門。被告因不滿男童再向其母投訴,用「不求人」大力拍打男童後腦5至10下,男童稱當時覺得很痛。之後被告叫男童脫去全身衣物,並拍打其下體10至20下,男童表示有嘗試躲避,但被告繼續襲擊。
稱被當波踢 「不求人」打後腦
其後被告上廁所後,兩度叫男童用漱口杯在馬桶舀尿及命令他喝下,並向男童的臉吐口水,男童稱期間被告一直以粗口罵他及拍照。男童表示當時覺得「好污糟」,「𠵱家諗返起仲想嘔」。被告其後提出與男童到附近籃球場做運動,其間被告自行離開。
男童去年在家弄傷膝蓋,學校社工約見男童了解,其間男童提及遭被告襲擊而揭發事件。男童的醫療報告顯示其後腦枕骨受傷,陰莖亦有瘀傷。
案件今續審。
【案件編號:FLCC3401/16】

20161012 - 法庭:12歲女童拒作供六旬漢脫非禮罪

標題:法庭:12歲女童拒作供六旬漢脫非禮罪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六旬退休會計員今年八月一日在其居住將軍澳私人屋苑的會所圖書室內,見到所認識的十二歲女童專心閱讀時,他涉嫌用手掃她大腿、手臂和胸三至四次,女童同日報警將他拘捕,涉案六十五歲被告劉國強否認非禮罪,案件昨在觀塘法院開審。由於女童及其母均不願作供,控方最終不傳召她們出供,而只依賴被告的招認供詞。惟辯方指警方在錄口供時疑威迫利誘被告,反對呈堂,經案中案聆訊後,裁判官剔除該份供詞,並裁定案件表面證供不成立,被告無罪獲釋。

警員否認威嚇被告簽供詞
控方昨就「案中案」傳召負責拘捕及替被告錄口供的警員張家俊作供,張指當晚八時與上司及同僚接報到涉案私人屋苑調查,女童X向警方指被告涉非禮她,警員遂將被告帶署調查。

辯方盤問張時則指,被告有白內障,無法看清供詞內容,但張迫他簽名作實,威嚇「唔簽扣你四十八小時」。又指張疑利誘被告招認,指「你年紀咁大唔會坐監,最多緩刑」,辯方更稱被告在口供中的招認皆是張自己「寫落去」,張對上述說法否認。

20161012 - 近兩成中學生超重肥胖

標題:近兩成中學生超重肥胖
報章:東方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昨日是「世界肥胖日」,根據衞生署數字,本港中學生超重和肥胖比率,由二○一○/一一學年的百分之十八點七,增至一四/一五學年的百分之十九點四,即每五名兒童及青少年中,一人超重或肥胖。衞生署形容情況令人擔憂,呼籲市民共同防控兒童肥胖,以防他們長大後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頑疾。

世界肥胖日為每年十月十一日,旨在增加公眾了解肥胖帶來的威脅及如何應對。衞生署表示,健康飲食和適量體能活動,是控制兒童肥胖的重要元素。該署聯同相關部門及不同機構開展「幼營喜動校園計劃」和「健康飲食在校園」。此外,學生健康服務為參加學生量度體重,為體重不理想的學生提供輔導,以及有需要時轉介專科醫生跟進。

20161010 - 何壽南小學綠色校園設計獲建築獎

標題:何壽南小學綠色校園設計獲建築獎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的新校舍,外牆以米白色和啡色為主,驟眼看並不像一所小學,其獨特設計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二○一五年獎的境內優異獎──社區建築,建築署建築師為使學生在校內有置身原始大自然的感覺,外牆加入木材、種植植物,締造閒適之感。校長甘艷梅表示,面對啟晴商場的一邊課室,最外層鋪上木材木板,中間種植懸垂植物,配以落地玻璃,相信有助學生專注學習。

  學校其他的設計細節亦見建築師的用心。校園鄰近城啟道及觀塘繞道,易受車輛噪音騷擾,雖然已安裝隔音屏障,但甘相信對上課仍有影響,因此建築師特意升高籃球場,建在禮堂上,隔開課室和馬路,減低交通噪音對學生的滋擾。建築師亦致力擴闊學生的學習空間,在圖書館及視藝室外都有空地,延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令他們的學習不僅在課室之內。

  此外,為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學校樓層較千禧校舍的七、八層為少,校務處、教員室等均設於地下,甘稱是希望拉近師生距離,「千禧校舍層數多,但教員室設在最高幾層,學生課室分布低層,老師要接觸學生比較困難,導致人與人非常疏離,希望這個設計令老師與學生有更多接觸。」

20161010 - 屯門私小65%學額留深圳幼園

標題:屯門私小65%學額留深圳幼園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英國名校Mount Kelly原擬在港開辦國際學校,但該校於7月下旬突撤學校註冊申請,近期並向城規會提交新報告書,指學校是「私立小學(private primary school)」,又把65%學額留予一所深圳國際學校的幼稚園畢業生。有屯門區議員擔心,該校恐成為「深圳為基地的國際學校分部」。
向城規交報告 教局:未接該地辦校申請
本報向規劃署、教育局及Mount Kelly查詢,規劃署只提供一條可連接至該申請的一般公開資料的連結,並沒回應本報問題;教育局則指沒有收到在該土地上營辦學校的申請;校方於截稿前未有回覆。
Mount Kelly擬在屯門掃管笏開設「香港凱莉山國際學校」,今年7月曾開記者會,當時雖未獲政府批地及註冊為學校,但該校稱可於明年9月前完成第一期建築工程,明年9月開學。但該校今年7月下旬撤回學校註冊申請,又要求城規會延期處理土地改劃申請;但該校9月底又指短期內再提交學校註冊,料明年9月開校。
國際校七成學額 須留持護照或簽證者
該校近日向城規會遞交新報告,學校將會是一所建築面積2825平方米的「非牟利私立小學」。教育局資料顯示,國際學校應把最少70%學額配予持海外護照或持學生簽證來港的學生,但該校在報告中指出,將收取480名學生,當中35%開放予學校附近居住的學生,65%預留予內地高收入家庭,即Mount Kelly與United Christian Faith Limited在深圳灣共同營運的QSI School of Shekou的幼稚園畢業生,但指95%的QSI學生都是在香港出生;也即可能未符合國際學校須有70%學生持有海外護照的要求。就收生比例,校方在記者會上並沒明言。
區議員憂阻建警局消防局
另外,該校於記者會上展示校園模型,設3幢建築物,分為第一、第二及第三期,第一期會於明年9月前竣工。但翻查該校提交予局方的平面圖及模擬圖,申請改劃的土地只可容納一幢建築物。旁邊則由其他機構建議作興建警局及消防局。
屯門區議員朱順雅質疑多達65%學童為在香港出生、但在深圳念書的學童,猶如深圳國際學校的分部。她又擔心因區內人口增長,可能在區內興建警局或消防局的計劃將受該校日後擴展影響,令居民未能享用應有的社區設施。

20161010 - 嬰兒早吃花生致敏降八成

標題:嬰兒早吃花生致敏降八成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嬰兒六個月大開始吃固體食物,常見的高致敏食物如花生、雞蛋等更建議延至一至三歲後才進食。不過,英國一項最新的大型臨床研究卻推翻此普遍認知。研究以花生為例,發現提早至嬰兒四個月大開始進食,比起不進食的嬰兒,患花生過敏症的情況可減少達八成。

負責該項研究的歐洲過敏及臨床免疫學院兒科主席George Du Toit昨來港發表最新發現,研究對象是五百五十六名英國出世嬰兒,他們是過敏症高危一族。研究人員追蹤嬰兒由出生至成長近十年。他們分兩批,一批由四個月大開始每周進食約六克含花生食物,另一批戒口不吃。

愈早吃耐受性愈高
結果發現,兩批嬰兒到五歲時,吃花生的一組嬰兒患花生過敏症人數,比戒口組少八成。之後,所有嬰兒一年內都避免吃花生,發現過敏症個案沒有因而增加,意味沒有過敏的情況在往後日子仍可持續。Du Toit指出,研究證實嬰兒愈早吃花生,對花生的耐受性愈高。嬰兒並未因提早吃花生而長得較肥胖,健康情況與其他嬰兒無異,並且沒有影響母乳餵哺。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梁廷勳表示,上述研究有助大眾重新認識食物過敏問題,希望上述研究可作為參考指引,呼籲家長勿讓嬰兒戒口不接觸食物致敏原,提早適量進食可預防過敏症出現。

標題:4個月嬰食花生 過敏機率低八成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表示,本港每20個兒童便有1個患有食物過敏。即使嬰幼兒戒口不吃常見的高致敏食品,過敏症仍繼續上升。有研究指嬰幼兒在4個月大提早進食高致敏食物,有助減少過敏機率。
有關研究的結果於去年公布,負責該臨牀研究(LEAP Study)的歐洲過敏及臨牀免疫學院兒科主席Dr. George Du Toit,昨出席香港過敏科醫學會的傳媒簡介會時表示,10年間追蹤556名患有濕疹或雞蛋敏感等高危嬰幼兒,並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由4個月大開始進食含花生食物,另一組則戒口不吃,結果發現到5歲時,進食花生幼兒患上花生過敏症人數比戒口一組少八成。
中大專家:不應戒口禁致敏原
另外,Du Toit指出,一項關於耐受性的研究(EAT Study)邀請1303名以全母乳餵哺的非高危嬰幼兒參與,在4至6個月大開始進食多種有高致敏風險的食物如蛋、小麥、芝麻、魚、花生及乳酪,發現提早進食固體食物有較低的食物過敏率,當中花生和蛋的成效最高,亦不會影響母乳餵哺,屬安全而可行做法。
過敏症的患病率在過去幾十年間已增長3至4倍,在亞洲地區的上升速度更快。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梁廷勳呼籲,家長不應以戒口方式,禁絕子女接觸食物致敏原,反而應讓他們提早進食,以預防過敏症出現。

20161010 - 小小低頭族腰骨挺不直

標題:小小低頭族腰骨挺不直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手機不離手」是香港人的習慣,風氣早蔓延至學生,街頭不乏他們「頭耷耷」、忙於上社交網站和覆短訊的身影。近日有團體調查發現千七名受訪學童中、逾八成惹上體態問題,最常見三甲徵狀有寒背、高低膊和背骨側彎,懷疑和學童長期低頭玩電話和平板電腦有關。有脊骨專家更明言學生的壞姿勢除會損害脊骨,更有機會傷及神經、影響健康和學業。

兒童脊科基金會昨趁世界脊骨健康日暨「全港挺直日」發布「學童脊骨健康」調查,在一五至一六年分析一千七百一十四位幼稚園和小學學童體態,發現近千四人體態響警號。其中寒背的人最多、有六百八十一人,另五百三十八人有高低膊,三百一十九人脊骨側彎,情況嚴重恐影響健康。

脊柱側彎的小六學生黎善恩,以往膝頭、大小腿和手前臂經常痛如針錐,曾在商場逛街時因腿太痛動彈不得,直呼:「媽咪等陣呀,我好痛呀!」亦在體育課因腳痛但不想進醫療室,惟有「頂硬上」繼續跑。善恩接受脊骨矯正姿勢後情況有改善、媽媽又會提點女兒不要常曲背和注意看手機時的姿勢。

齊做護脊操糾正寒背
脊骨神經科脊醫何裕康指脊骨和神經系統運作相關,不良姿勢如寒背或造成脊骨錯位、令脊骨附近神經受壓,影響神經系統、衍生其他健康問題,如常見的頭痛會影響學童學習。另一位脊醫唐令淳則說學童常低頭玩手機和背太重的書包易寒背,家長可提醒小朋友保持正確姿勢、保持頭頸身成直線,可考慮買坐枱固定器放置平板電腦、令小朋友不用長期低頭。另外活動現場又有數百家長和小朋友大跳護脊操,兩式「啄木鳥、側腰屈臂齊打圈」和「花蝴蝶、雙手按後頸再挺腰」有助改善寒背。

疑神經受壓加劇濕疹
除了注意玩手機姿勢,身體其他毛病或與脊骨有關。小二的楊家鋒亦因先天骨骼發展影響左膀偏側,爸爸楊生說兒子以往因常頭痛,上課和玩活動沒精打采卻找不到原因。

小二的湯禮羽則天生濕疹、每逢轉季也會濕疹全身現粉紅色。媽媽湯太稱「中西醫都睇過晒」、但無大幫助。幸家鋒和禮羽後參與護脊校園計劃、由專家矯正姿勢改善神經受壓情況。家峰現時已甚少頭痛,湯太亦稱禮羽的濕疹好了八成。


標題:逾八成學童有體態問題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脊科基金於上個學年為一千七百多名私稚園和小學學童進行脊骨健康檢查,發現有八成一學童出現體態問題,當中四成八有駝背、有高低膊問題的佔三成八、另外兩成二有脊骨側彎問題。

  有脊醫說,脊骨問題主因是坐姿不正確、長時間低頭玩電話和書包過重。脊骨問題亦有機會引致各種痛症,包括肚痛、足踝痛、頭痛和頸膊痛等,因為脊髓與神經系統緊密相連,會影響整個身體。

  兒童脊科基金會趁昨天世界脊骨健康日暨「全港挺直日」,與數百名家長及小朋友一起練習護脊操。

20161010 - 六歲港童聯國繪畫賽奪冠

標題:六歲港童聯國繪畫賽奪冠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六歲小學二年級港生陳永治在「聯合國太空周國際兒童及青少年繪畫大賽」中勇奪「全場總冠軍」最高殊榮,並成為首位及唯一獲聯合國外太空事務廳邀請,在聯合國太空周台上演講的中國及香港代表。陳永治的得獎作品為《追逐星星的孩子》,他以水彩及手掌印畫方式,印出多張滿面笑容的小孩,更以「疊羅漢」方式蹦跳着撲向星空,追逐星星帶給他們的願望與夢想,其作品令他被大會評判喻為「天才小畫家」。

20161009 - TSA壓力大 小三生最焦慮

標題:TSA壓力大 小三生最焦慮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童壓力爆煲,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調查發現,受訪小學生焦慮指數有上升趨勢,指數由12/13學年30.4,增至15/16學年32.3,升幅逾6%。其中小三生焦慮指數最高,或與應付TSA(全港性系統評估)有關,建議家長多留意子女有否驚返學、難集中精神等焦慮症狀。
該服務處轄下家庭健康教育及輔導中心,第4年進行香港小學生焦慮指數調查,4年間訪問5,819名小三至小六學生,包括學童有否焦慮症狀等,從而計算得分。最新15/16年度訪問1,359人,整體焦慮指數為32.3,小三生焦慮指數最高達34.5。相比12/13年,當時焦慮指數最高為小四生,顯示學童焦慮年輕化;港童焦慮指數也高於內地、日本及荷蘭。

難集中拒返學需注意
中心主任趙依莉指,小三生焦慮指數高於其他級別估計與家長、學校催谷有關,加上小三生要承受TSA壓力,不少老師反映小三生焦慮情況比過往明顯。趙建議家長若發現子女難以集中精神、抗拒返學、無故不適如肚痛,但求醫檢查無異常,或有焦慮需留意。
港童焦慮有三大壓力來源,包括成績差時被責罵、功課太多致缺乏休息及擔心父母有婚姻危機。趙提醒家長勿將學業視為子女唯一出路,以致壓力大增。


標題:港小學生焦慮指數攀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考試和功課多,一直是學生壓力的主要來源,而太大的壓力更會導致焦慮,有調查發現,二○一五/一六學年,本港小學生的焦慮指數較四年前高,由三十點四上升至三十二點三,升幅達百分之八,顯示本地小學生的焦慮傾向有上升;對比中國及日本的指數分別只是二十一點四和二十二點四,反映本港小學生的焦慮傾向遠高於鄰近地區,情況值得關注。有小學生表示最希望有多一點時間溫書、做功課,家人能正面面對他們的成績,少點責罵,多點關心。

循道衞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家庭健康教育及輔導中心進行「香港小學生焦慮指數」調查,訪問十間學校,共一千三百多名小三至小六學生,結果發現他們焦慮指數達三十二點三,對比四年前同一調查所得數據的三十點四,上升百分之八,顯示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壓力,主要源自學習壓力,且相關的壓力在上升,令他們的焦慮傾向較四年前高。不過,中心主任趙依莉強調調查只能顯示學生的焦慮傾向,未能證明學生是否患有焦慮症。按照數值推算,若指數達六十點五為中度焦慮傾向,若達六十九點九則為嚴重焦慮傾向。

三名同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皆認為功課、默書多,令他們感到壓力,譚同學稱自己害怕默書,「唔合格會畀老師罰留堂」,更會感到頭痛及煩躁不安;陳同學則表示自己功課多,平均每日有八項功課,每逢周五更會有十項或以上的功課,令她常常擔心「做唔晒」;嚴同學亦因上學及學習壓力大,經常記掛媽咪,因在媽媽身邊最有安全感。他們均希望「有多啲時間溫書、做功課」,「屋企人接受自己成績唔好」及「屋企人多啲陪小朋友」,最期望是沒有功課,每日「早啲放學」回家及沒有煩惱地玩耍。

成績不理想 自感一無是處
趙指,學生的頭號壓力來源是當成績不理想時,被家長或老師責罵,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其次是功課多,令學生欠缺時間休息;第三是家庭關係,學生擔心父母的婚姻關係。

趙依莉建議,家長及老師以身作則,避免自己的焦慮影響小朋友,保持個人樂觀情緒。學校亦可推出減少功課量等措施,減輕學生壓力。

標題:小三學生焦慮指數最高社工料受TSA影響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學生壓力大,有組織昨公布小學生焦慮指數,顯示指數較4年前上升近一成,但低於過去兩年,當中小三學生的焦慮指數為各年級中最高。
小五生焦慮最二高
社工估計小三生因需要應付香港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學業功課繁忙,加上遇壓力不懂處理,容易出現焦慮,情况令人關注。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家庭健康教育及輔導中心於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間,訪問1359名小三至小六學生,以斯賓思兒童焦慮量表讓學生作自我評估,結果今年小學生焦慮指數為32.3,低於過去兩個年度的33.4及32.6,但仍高於2012年度的30.4,而小三學生的焦慮指數為34.5,是各年級中最高,其次小五指數為32.0,小四的指數則有31.1。該中心主任趙依莉稱,數字僅反映小學生的焦慮傾向,未能證明學生是否患有焦慮症。
就讀小五的譚同學表示,學校功課和默書多,平均每日有6項功課,每周亦有默書。他一直害怕默書,「不及格會被老師罰留堂」,常對此感到頭痛及煩躁不安。趙依莉分析,小三生面對TSA,學業和功課壓力較高小學生高,而現時家長從小灌輸子女要「好努力」的觀念,導致他們出現焦慮亦只會藏在心中,不懂尋求協助。她建議家長給予子女空間,多做減壓活動,學校亦可推出減少功課量等措施,並教導學生積極面對壓力。

標題:功課壓力大 學童焦慮年輕化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地學童學習壓力大。有輔導機構比較過去四年本港小三至小六學生應付壓力及焦慮指數情況,發現其焦慮指數上升百分之八,顯示學童焦慮傾向趨高,當中以小三學生焦慮情況最明顯;情況有年輕化趨勢。機構指學生頭號壓力源於功課量多,又憂心成績不理想,建議學校及家長多予空間子女減壓。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家庭健康教育及輔導中心過去四年以問卷量表形式訪問約六千名本港小三至小六學生,發現小學生的焦慮指數由二○一二學年的三十點四分,升至二○一五學年的三十二點三分,升幅百分之八,當中以小三學生焦慮傾向為最高,有三十四點五分。機構中心主任趙依莉表示,上學年學童焦慮指數較前一學年稍低,但情況仍值得關注。

  機構最新一年調查共訪問來自十所本地小學約千三名小學生,發現學童焦慮傾向有年輕化趨勢,最焦慮年級由四年前的四年級,變為三年級,趙引述有不少老師反映小三學生的焦慮情況明顯,又分析指學童頭號壓力來源是憂心成績不理想或退步會被家長或老師責罵,其次是龐大的功課量,「感覺做極都做不完,現今小學生『工時』愈來愈長,欠缺休息和減壓時間。」

  學生往往為完成排山倒海的功課而變「趕孩」。就讀小五的譚同學,表示自己曾因為擔心默書不及格而感到焦慮,坦言希望父母接受自己成績不好,他又透露自己每日平均有八樣功課,今個周末更有多達十二樣功課,「擔心做不完,怕漏做,功課太多太亂。」他直言要同時兼顧興趣班「好辛苦」。同樣就讀小五的陳同學亦曾因功課多而出現頭痛、失眠,「怕做不完功課被罵」,如果可以選擇,二人異口同聲希望「零功課」。趙依莉樂見有學校開始推行「無功課日」及其他減少功課量的措施,均有助學生及家長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