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3 - 保母情侶藤條打鐵鏈綁 涉虐待女嬰不治

標題:保母情侶藤條打鐵鏈綁 涉虐待女嬰不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一名廿二個月大女嬰早前昏迷,送院時遍體鱗傷,經搶救後不治,受女嬰生母所託負責照顧她的一對同居男女事後被捕,他們兩人一同被控一項對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兩名被告昨由警車押解到沙田法院應訊,他們暫時毋須答辯。控方透露,他們在警誡下承認曾用藤條打女嬰,並用鐵鏈綁她,而他們的八歲大女兒曾目擊他們向女嬰施虐。兩名被告申請保釋被拒,要還押監房看管,案件押後至八月十九日再訊,以待警方進一步調查。

兩名被告分別是女子柯靜雯(無業、卅四歲)及男子蕭國偉(地盤工人、卅歲),他們均報稱居住在洪水橋田廈路新生村十四號一個單位。控罪指,兩名被告於今年一月至六月二十日期間在上址,身為對涉案廿二個月大的女嬰負有管養、看管或照顧責任的人,故意虐待或忽略她,其方式相當可能導致她受到不必要的健康損害。

控方庭上透露案情指,涉案女嬰的生母於今年一月將死者交給兩名被告照顧,本月二十日(上周四)女被告發現女嬰昏迷不醒將她送院,醫生發現女嬰身上有多處傷痕。警誡下,兩名被告承認曾打女嬰的面,又用藤條打她,並用鐵鏈綁她。

控方指兩被告長女睹施襲
控方鑑於案情嚴重,加上兩名被告的八歲大長女曾目擊他們向涉案女嬰施虐,控方擔心兩名被告會騷擾證人,故反對他們保釋。辯方則分別提出以現金二千元及五千元為兩名被告申請保釋,他們承諾交出回鄉證,不離開香港,並願意到警署報到。辯方又指,兩名被告的長女現已交由社會福利署看管,他們不可能騷擾證人。

嬰兒生母亦被捕 獲准保釋
最終裁判官拒絕辯方的保釋申請,女被告得悉保釋被拒後面露難色,並以雙手掩面,男被告則表現平靜。案件押後至八月十九日轉往屯門法院再訊,兩被告需繼續還押。此外,死者的生母亦於早前被捕,警方暫准她保釋候查,她須於七月下旬向警方報到。

20190622 - 小學男師非禮女生監9個月

標題:小學男師非禮女生監9個月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已婚小學男教師藉職位之便,多次在授課時向一名年約十一歲女生摸大腿非禮,他更刻意安排該女生獨自坐在最後排以便讓他犯案;此外,他兩度帶班回內地交流時,借故進入該女生的房間非禮。男教師早前承認六項非禮罪,裁判官昨於屯門法院判刑時,直斥他行為卑劣,應感到羞恥,判他監禁九個月。

趁授課及交流團屢犯案
男被告現年四十三歲,法庭沒有公布其姓名,僅以英文字母作代號。辯方昨求情指,被告沒有孌童癖,已深感後悔,雖然報告顯示他的重犯機會屬中等,但辯方指他因與妻子相處有問題而有情緒問題,他若改善便不會再犯。此外,多名家長自發為被告撰信求情,讚揚他有熱誠,性格與案中行為不符。

裁判官斥被告利用自己身份親近女事主,除了在內地交流時借故入她房犯案,又在授課期間公然非禮事主,令事主精神上長期受困擾,必須判囚以懲。

案情指被告於前年九月至今年二月犯案,期間他曾任女事主X(現年十二歲)的班主任,多次在授課時摸X的背和大腿,他又安排X單獨坐在課室最後一排,方便他在關燈播放教學片段時,坐在X的身旁肆意非禮,每次X均有反抗。此外,他又在帶班到南京和順德交流時,借故進入X的房間後,摸她腰背。最終有目擊事件的學生不值被告所為,向校方投訴揭發。

20190621 - 暴虐4歲童 同志情侶判囚

標題:暴虐4歲童 同志情侶判囚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最轟動虐兒案件之一,是去年1月屯門時代廣場5歲女童陳瑞臨「臨臨」疑遭長期虐待致死,其生父及繼母事後被控謀殺罪及虐兒罪;繼母的54歲母親亦被控兩項虐兒罪,案件合併將移交高等法院審理。

去年1月6日,臨臨疑遭長期虐待在家中暈倒,送院後不治。其任職運輸工人的生父陳海平(26歲),與家庭主婦繼母黃曉彤(27歲),早前被控謀殺罪,之後再被加控兩項虐兒罪,涉虐待臨臨及臨臨的8歲兄長。案情指臨臨死前曾被生父十多次舉高再拋起,致頭部撞向天花板,又被生父及繼母捉緊四肢猛力搖晃。而繼母的54歲姓王母親亦被控兩項虐兒罪,涉毆打小兄妹。

此外,2017年12月一對女同志情侶被揭發在旺角一劏房單位內,替獄中相識的一名單親母照顧4歲女兒期間,長期對女童施虐,包括掌摑、打腹、以鐵夾夾鼻、火機灼腳及揑陰部。女童遍體瘀傷半昏迷送院,須緊急動開腦手術減壓保命。兩被告陳天佑(37歲)和馮嘉寶(41歲)分被判囚34個月及32個月。

20190621 - 14歲女童患甲流 併發休克危殆

標題:14歲女童患甲流 併發休克危殆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一宗兒童感染甲型流感嚴重個案,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十四歲女童本月十五日起出現發燒及喉嚨痛,十七日到明愛醫院急症室求醫,同日入院接受治療。病人昨被轉往瑪嘉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臨床診斷為甲型流感併發休克。病人現時情況危殆。

中年漢染腦膜炎雙球菌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沒接種今季季節性流感疫苗,潛伏期內沒外遊。病人的家居接觸者至今沒出現病徵。

此外,衞生防護中心亦公布一宗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四十一歲男病人,自六月十日起出現發燒、嘔吐及頭痛等病徵,十六及十七日均到過屯門醫院急症室求醫,並於十七日入院接受進一步治療。他的臨床診斷為流行性腦膜炎及菌血症,現時情況穩定。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於潛伏期內曾前往深圳,病人的三名兒子最近出現發燒,將獲轉介到醫院作進一步診斷。

20190621 - 近年多宗嚴重虐兒案

標題:近年多宗嚴重虐兒案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近年曾發生多宗嚴重虐兒案,其中在去年八月,一名新手母親和丈夫在東鎮圍村屋內疑爭吵後,涉嫌把三個月大的親生女兒留在家中,兩日後返港時發現女兒死亡,警方同日拘捕女嬰母親,她其後被落案暫控一項虐兒罪;父親則在同年十月經羅湖口岸返港被捕,早前已被落案暫控一項誤殺罪。

一八年一月,五歲女童陳瑞臨(臨臨),在屯門住所內疑遭生父和繼母長期虐待致死,其中生父被指在「臨臨」死前一天,涉嫌多次把她拋高致頭撞天花板,夫婦倆其後被控一項謀殺及兩項虐兒罪,臨臨的繼外婆亦被控兩項虐兒罪。

一七年十二月,一對女同志戀人,在旺角一劏房單位內,替獄中相識的女友人看顧四歲女兒,期間接連對女童施虐,包括拳打腹部、火機辣腳、用金屬文件夾鉗鼻,女童身體多處受傷,更因腦硬膜下有血腫須開顱減壓,手術後一度休克,幸數日後恢復意識。兩名同志保母均被判囚。

7歲林林慘變植物人
一五年四月,居住在荃灣大河道的七歲女童林林,疑因長期受到不恰當對待,致滿身傷痕並消瘦得如同「皮包骨」,其後更因呼吸停頓送院。林林因腦部創傷,永遠無法復原,須長期臥床變植物人。其新移民母親被裁定虐兒及妨害司法公正等三項罪成,其丈夫則被裁定一項妨礙司法公正罪成。

根據香港條例第二百一十二章 《侵害人身罪條例》第廿七條,任何超過十六歲而對不足該年歲的任何兒童或少年人負有管養、看管或照顧責任的人,如故意或導致、促致該兒童或少年人受襲擊、虐待、忽略、拋棄或遺棄,其方式相當可能導致該兒童或少年人受到不必要的苦楚或健康損害,循公訴程序定罪後,可處監禁十年;循簡易程序定罪後,可處監禁三年。

20190621 - 22月大女嬰皮包骨送院亡警拘3人

標題:22月大女嬰皮包骨送院亡警拘3人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先後把三名子女「棄養」的九十後母親,今年初把當時年約一歲半大的第四胎女兒,交予女友人充當保母照料。該女子帶同受託女嬰與其同居男友及三名年幼女兒,居於天水圍一間鐵皮屋。詎料暫託期間,有人疑因女嬰學習遲緩,多次出手施襲致女嬰遍體鱗傷,體重更加「不似預期」。昨凌晨該名已廿二個月大女嬰昏迷,保母手抱送院搶救惜返魂乏術。院方認為女嬰傷勢可疑,警方調查後相信女嬰曾遭不恰當對待,其生母在半年間對女兒不聞不問,遂以涉嫌虐兒拘捕女嬰的生母、保母及其男友,女嬰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身亡女嬰姓柯,一歲十個月大,被捕母親姓張(廿五歲),靠打散工維生,據悉居於元朗洪水橋洪福邨。被捕保母姓柯(卅四歲),報稱無業,與任職地盤的姓蕭(卅歲)男友,居於天水圍新生村一間面積約二百呎的鐵皮屋,同住的另有柯的三名分別八歲、三歲及五個月大女兒。鐵皮屋內有一房兩床,滿布雜物,凌亂不堪。消息指,張、柯及蕭疑有不良嗜好。

疑學習遲緩遭體罰
據了解,張與官非纏身的男友,早年先後誕下三名子女,他們其後均被安排入住寄養家庭,喪命女嬰則為第四胎,社署早前已着手安排其寄養事宜。今年一月,張因經濟拮据,把女兒交託相識的柯,由她充當保母照料。據悉,女嬰在鐵皮屋內,被安排睡在鋪於地上的梳化床,而在託管期間,她疑因學習遲緩,有人因此大發雷霆而出手體罰,致其身體多處受傷。

雙頰浮腫 四肢瘀傷
昨凌晨三時許,柯發現女嬰呼吸急促未幾昏迷,慌忙抱起她往屯門醫院求醫,醫護人員雖已盡力搶救,惜在凌晨三時五十七分證實死亡。由於女嬰雙頰浮腫有瘀痕,四肢有瘀傷,右腰三處地方有約一毫子硬幣大小面積的擦損,院方認為傷勢有可疑,遂於凌晨四時許報警求助。

20190618 - 「道士」狎母女判囚4年半 心理報告指邪惡

標題:「道士」狎母女判囚4年半 心理報告指邪惡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報稱「道士」的中年漢,於8個月間藉詞驅逐「二千年女妖」、趕走嬰靈及檢查有否屍毒等,多次非禮一名婦人的胸部及陰道,及對其15歲女兒上下其手,早前被裁定6項非禮及1項襲擊他人致造成身體傷害罪成。法官昨判刑引述被告的心理報告中指出,被告自21歲開始嫖妓,享受與不同女性交歡,為人邪惡及缺乏同理心,更揚言出獄後會繼續施法,考慮他毫無悔意,決定判處他入獄4年半。

55歲被告袁銘權被指於2016年8月28日至2017年3月30日期間,在長沙灣一單位多次非禮約47歲女子X及非禮X的15歲女兒Y。

女兒中高度心理創傷 母感自責
法官判刑指,受害人X本身因身體積弱,迷信鬼神之說,而被告看準機會,利用X對其「法師」身分的信任與希望,趁機非禮,為純粹滿足一己私慾。法官特別指出,被告以「採玄珠」之說,接二連三在第三者在場下,撫弄X的私處,又揮拳襲擊她的眼部,再大肆非禮,行為卑劣;被告更意猶未盡,闖入X的女兒Y的睡房非禮,事後更意圖以「檢查屍毒」為名合理化行為,足以顯示被告的奸狡。

X及Y的心理報告均顯示,她們至今仍活在事件陰霾下,X不但受男友埋怨,更對女兒受侵犯感自責,而Y則受中至高度心理創傷。

揚言出獄繼續施法
法官又引述被告的心理報告指,他自21歲嫖妓,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為人邪惡、不可靠、狡猾、愛操縱他人、自我中心、自以為是及缺乏同理心,至今完全沒有悔意,更揚言出獄後會繼續施法,重犯性罪行機會甚高。法官決定判他入獄4年半。

20190616 - 資助基層兒童發展 團體倡設學習券

標題:資助基層兒童發展 團體倡設學習券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基層家庭難負擔兒童學習開支,窒礙兒童發展。荃灣社區中心日前研究基層家庭的租金及兒童的學習開支情況,結果發現七成六基層家長認為,兒童學習開支是住屋以外的最大負擔,不少基層家庭家長因無法負擔而不讓子女補習或報興趣班,更有一半的家長自認因子女的學習開支感到壓力「爆分」。有社工昨直斥港府對基層兒童支援不足,建議當局每年派發兒童學習券,讓上述兒童有更多資源發展,增強其社會流動能力。

78%家長指政府支援不足
明愛荃灣社區中心於今年四月至五月期間,以面談及問卷調查訪問一百名居於荃灣舊區、育有子女的基層家長,所涉的地區包括石圍角邨、大陂坊及二陂坊等。結果顯示,七成八家長認為當局沒有為基層兒童提供足夠支援。

近半無報補習班或興趣班
近五成家長表示沒有為子女報讀補習班或興趣班,當中逾八成直指原因是學費太貴。另有一半家長表示因子女的學習開支,而感到最高為五分的壓力分數,反映兒童學習開支對基層家庭造成沉重負擔。有九成八家長認同政府應每年向基層家庭的每位子女派發兒童學習券,補貼子女報讀補習班及興趣班,加強兒童於學習上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社工陳嘉雯昨強調指,兒童發展是其基本權利。調查顯示基層家庭的收入用作應付租金開支及子女學習開支後,已經入不敷支。有家庭因經濟困難,縱使子女有需要,也無力負擔子女參加補習班和興趣班的費用,提議當局向基層家庭派發兒童學習券,並向福利機構撥款,增加免費或半費的興趣班及補習班名額,減輕基層家庭的負擔。

劏房戶單親媽媽阿芬指,自己無能力輔導子女學習,但亦無力負擔高昂的補習費用,因而對子女大感愧疚。

20190612 - 7個月大男嬰家中昏迷猝死

標題:7個月大男嬰家中昏迷猝死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7個月大男嬰,昨午在長沙灣家中昏迷,送院不治,警方相信事件無可疑。

現場為長沙灣李鄭屋邨和平樓。昨午2時許,警方接獲31歲梁姓男子報警,指其7個月大兒子在其家中暈倒。救護人員到場將昏迷的男嬰送往明愛醫院治理,至下午3時許被證實死亡。警方曾帶走男嬰的父親協助調查,初步相信事件無可疑,男嬰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稱,嬰兒猝死最常見是呼吸道被阻塞,例如有衣物或被鋪蓋住其口鼻、嗆奶,或本身有其他身體不適如發燒、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甚至其他先天疾病如心臟病等。

趙建議,7個月大嬰兒可開始進食一些「糊仔」,建設不要餵食太黏稠的食物,進食後要為嬰兒掃風。嬰兒睡覺時可讓其側臥,如嬰兒7個月大,家長應每2至4小時檢查嬰兒睡姿,以免其「反瞓」窒息,亦不要蓋過多被鋪,衣物亦不要過度緊身。若嬰兒有病,應及早求醫,餵食藥物亦不應過量。

20190612 - 明愛醫院4病童染腺病毒

標題:明愛醫院4病童染腺病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愛醫院表示,該院兒童發展復康部自六月三日起,先後有四名患有長期疾病的住院病童(年齡由六歲至九歲)出現呼吸道感染徵狀,院方為病人進行所需測試,四人的測試結果對腺病毒呈陽性反應。有關病人現正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

加強預防感染措施
明愛醫院指已通知病童家屬有關情況,並已根據既定指引加強預防感染措施,繼續緊密監察該病房病童及有關醫護人員的健康情況。院方已經將有關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防護中心作出跟進。

20190612 - 葵涌少女 天水圍男童 墮樓亡

標題:葵涌少女 天水圍男童 墮樓亡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葵涌及天水圍分別有少女及男童墮樓身亡。昨午一時許,一名少女突從葵涌石籬(二)邨石歡樓高處墮下,倒臥大廈對開路面,有保安員乍聞巨響循聲查看,赫見少女重創昏迷報警。救護員趕至,經檢查後證實少女已傷重死亡。警方在場檢獲遺書,經初步調查後,證實死者姓陳(十五歲),相信從上址一單位墮下,事件沒有可疑,惟死因有待驗屍確定。據悉,陳疑有情緒病紀錄,不排除因此輕生。

分別15歲及13歲
至下午四時許,天水圍天盛苑盛賢閣,一名十三歲男童被發現疑從上址高處墮下,頭爆肢折躺臥在大廈對開休憩用地,有途經街坊見狀大驚,隨即協助報警。救護員接報趕至,經檢驗後證實男童當場不治。據悉死者姓陳,就讀中一,疑趁家人離家後從住所躍下。警方在場沒有檢獲遺書,正調查墮樓原因。

20190611 - 拳打女兒片段被上網 父認虐兒還押

標題:拳打女兒片段被上網 父認虐兒還押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4年前,48歲父親因其2歲女兒尿牀,暴怒下大力按壓和拳打女兒身體,又作勢揑女兒。歷時約兩分鐘的施虐過程被錄下,事隔一年後被上載YouTube和facebook,經互聯網廣傳下,有人認出被告後報警。被告昨承認一項虐兒罪,裁判官下令將他還押至本月24日判刑。

從涉事片段可見,被告激動地向女孩吼叫「你仲著唔著褲」,女孩不斷哭泣,欲坐立時遭被告一手推倒在牀,被告再大力拳打女孩,一名女子在旁哭說「唔好再打佢,會死㗎」。

女兒被拖上牀 扯開衣服只剩尿布
控方案情指稱,於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間,48歲被告與女友及其時年僅2歲的女兒同住。2017年6月29日,網上流傳一段被告殘酷地虐打女嬰的片段,顯示被告非常情緒化及兇惡,將女兒拖到牀上,扯開她的衣服至只剩尿布包裹,然後被告用力按壓女兒,狀似將她揑着。

片段經傳媒報道,有知情者認出被告後報警,警方其後拘捕被告。警誡下被告承認有打女兒,但「只係作勢打,無用力」,被告又稱只是想威嚇女兒,令她不敢尿牀,過程中沒有實際施力。女嬰驗傷時未有發現表面傷痕。

稱沒用力 威嚇女兒不敢尿牀
被告昨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認罪,裁判官下令索取感化官報告,並將被告還押候判。

20190611 - 13個月大男嬰患麻疹 曾往江門

標題:13個月大男嬰患麻疹 曾往江門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麻疹疫情仍有零星爆發,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新一宗麻疹個案,一名健康良好的十三個月大男嬰,本月二日開始發燒、咳嗽及流鼻水,本月五日開始出疹,翌日被帶往私家診所求醫。

本月七日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診,同日轉送基督教聯合醫院入院接受治療。病人目前仍然留院,情況穩定,並未曾接種麻疹疫苗。

防護中心表示,根據男嬰家人提供的資料,他於潛伏期內曾到過江門,但沒有接觸麻疹病人,其家居接觸者至今沒有出現病徵,並正接受醫學監察。病人在傳染期曾到過將軍澳富康花園的盈健醫務中心求醫,中心會展開流行病學調查,並進行接觸者追蹤的工作。連同上述個案,本港今年至今已錄得七十九宗本地麻疹個案。

20190609 - 政府亂龍 200億置業搞社福 選址錯配一鑊粥

標題:政府亂龍 200億置業搞社福 選址錯配一鑊粥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勞工及福利局早前公布以二百億港元購置私人物業作福利設施,預計全港十八區將新增一百五十八項新設施。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明日討論上述議題,昨有關注團體批評港府開設新設施的選址與地區需求出現錯配,質疑當局未能「對症下藥」,最終令公帑不能用得其所。

為改善本港福利處所短缺,引致長時間輪候現象,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以二百億元,讓港府在大約三年期內,於各區購置商廈或活化工廈等私人物業,改劃為福利設施,務求短期內增加設施供應。惟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批評當局今次出現資源錯配,以幼兒中心為例,西貢區幼兒中心的使用率明顯較其他區低,反映目前服務未飽和,但卻與其他幼兒中心使用率高企的地區如元朗等「睇齊」,竟獲港府添置三間幼兒中心。

「理應起多啲幼兒中心畀基層」
施又提到西貢區予人感覺較多中產市民居住,該區居民或有一定經濟能力聘請傭工照顧家中孩童。反觀在不少基層劏房戶聚居的深水埗區,劏房戶父母為了生計大多無時間照顧子女,她認為此等劏房戶幼童對於幼兒中心提供如託兒服務,明顯需求較殷切,惟該區卻僅獲政府增添一間幼兒中心,「當區劏房戶小朋友屋企連學習同玩耍都冇地方,港府理應起多啲幼兒中心畀基層!」

林正財盼一地多用跨代共融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昨表示,當局計劃購買的物業並不包括住宿設施,而是不同類型的日間活動中心。以長者日間中心為例,現時此類中心需求殷切,輪候人數以萬計,他形容「合埋眼」購買和興建都不用擔心,「因為一定用得晒」,亦提醒大眾別以為動用二百億港元購買社福設施就足以解決問題。

林續指長者日間中心選址最重要鄰近長者居住地點,交通方便,而日間護理中心因涉及復康巴接送長者,故選址需要有供長者上落車的地方。他指社署每年都有新設施落成,在改裝和裝修上有經驗,希望港府能夠盡量做到「一地多用」,在同一個建築物內提供長者、青少年和幼兒都適合使用的設施,達至跨代共融。

20190609 - 入夏流感飆 小學易中招

標題:入夏流感飆 小學易中招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今年上半年先有冬季流感,後有麻疹肆虐,預防傳染病的最佳方法是接種疫苗!由醫學界專家組成「疫苗學堂」昨宣布正式成立,以宣揚接種疫苗的正確訊息,提高大眾疫苗接種覆蓋率。有醫生指出,流感每年來勢洶洶,若果整體抵抗力提高,能將注射疫苗的訊息向外傳播,達致「群體免疫力」,預防疾病。另外,今年夏季流感即將來臨,五月廿六日至六月一日的廿二周《流感速遞》顯示,學校及院舍爆發四十二宗流感個案,比上一周增加十宗,需要留意預防。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昨在學堂成立禮後表示,雖然港府及衞生署努力透過官方渠道,向大眾傳達疫苗訊息,但市民不一定完全接收官方說法,可能較喜歡看其他非官方訊息,而他認為疫苗學堂的成立,有助當局推動正確的疫苗訊息,減輕醫療系統壓力。

宣正確訊息 倡接種紀錄電子化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常務)副院長黃至生建議,當局可考慮引入「疫苗電子化」,讓醫生在門診看病時知道病人有否接種疫苗,或鼓勵退休醫護人員協助在社區上接種疫苗。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會主席及總監蔣秀珠則提倡,引入噴鼻式疫苗代替傳統針式注射疫苗,因為噴鼻式疫苗不會有痛楚,對小朋友尤其有效,該學會已經在樂富、青衣、東涌等地區與一些社區中心合作,為該區部分小朋友及居民免費接種疫苗。

29小學爆流感 比前一周增10宗
衞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流感速遞》顯示,本地流感活躍程度有所上升,但整體仍維持在基準線水平下,在第二十二周(即由五月廿六日至六月一日)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周主要檢測到的是乙型流感,爆發個案主要在小學發生。第二十二周錄得合共四十二宗在學校或院舍的爆發個案,當中二十九宗來自小學個案,比起前一周多十宗。

另外,今年截至上星期三共錄得三十宗兒童流感相關嚴重併發症或死亡個案,當中包括一宗死亡個案,約七成四沒有接受一八至一九年度的流感疫苗注射。

20190608 - 3人游龍舟水遇溺 5歲童命危

標題:3人游龍舟水遇溺 5歲童命危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市民昨趁端午節游「龍舟水」消暑,警方接獲3宗遇溺個案,其中兩人昏迷送院,另一名小童昨晚亦惡化命危。有拯溺教練提醒,小童安全意識較低,家長帶同游泳時需加倍注意安全。

警方昨接獲3宗遇溺事故,第一宗發生在西貢三星灣泳灘,一名5歲男童昨早11時許由母親帶同游泳時遇溺,由救生員救起後,陷半昏迷送院搶救,至昨晚情况危殆。第二宗為六旬漢下午5時許在清水灣二灘溺水,未幾警方再接報,一名7歲非華裔男童在深水埗公園游泳池遇溺,兩人由救生員救起,昏迷送院搶救。

拯溺總會總主考楊志滔說,小童危機意識一般較低,或未會留意到水深高低,即使在泳池淺水區亦有可能因失平衡滑倒致遇溺;而泳灘風險會更大,小童或會被高低不平的海牀或石頭絆倒,遇海浪湧至時亦有可能受驚而被海水嗆倒遇溺,呼籲家長時刻留神及陪伴左右,確保安全。

20190607 - 四成少數裔家長 無信心讓子女升主流小學

標題:四成少數裔家長 無信心讓子女升主流小學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融樂會調查發現,40.9%少數族裔家長沒信心讓子女升讀主流中文小學,當中33.6%表示主因子女的中文能力較差。有巴基斯坦裔家長稱,兩名就讀幼稚園的兒子升至高班,才開始明白老師說什麼,且課業困難,有時需要住處管理員協助,才能完成功課。

融樂會2月至3月訪問232名有子女正申請或就讀「幼稚園教育計劃」幼稚園的少數族裔家長,222名有子女在讀幼稚園的家長中,36.5%認為學校的主要教學語言是英語,28.8%表示子女的同學主要為少數族裔。

巴裔童幼園高班始聽懂老師說話
在所有受訪者中,40.9%家長稱沒信心讓子女升讀主流中文小學,有信心和未決定好的家長分別有39.7%和13.0%。

在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母親Sajila,育有兩名幼稚園高班的孖生兒子,她說二人最近才開始聽懂老師的話,但閱讀和寫字仍有困難,試過有工作紙要求學生分辨圖中不同動物是胎生抑或卵生,程度艱深。她略懂中文,有時會在旁協助,若問題較難便需找大廈管理員或鄰居幫忙;學校曾辦親子活動讓學生學習中文,但活動只得一次,根本「學不到這麼多(中文)」。

融樂會:學中文能力未必如教師想像低
香港融樂會總幹事張鳳美稱,非華裔學生學習中文的能力未必如教師想像中低,毋須刻意挑選較容易的教材來遷就他們。

20190607 - 五狎視障學生 張健華囚33月 官斥令人髮指 助長歧視

標題:五狎視障學生 張健華囚33月 官斥令人髮指 助長歧視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殘疾人士院舍「康橋之家」前院長張健華兩度被揭發涉性侵犯3名智障女子,其後分別罪名不成立及獲撤控罪,事件引發一名視障女子憶起30多年前就讀視障學校時遭張健華非禮,最終張健華被判罪成,昨在區域法院判囚33個月。法官判刑表示,量刑不會考慮張健華過往紀錄,但直斥他在本案肆無忌憚,行為令人髮指、有違法理及基本人性,更引述受害人創傷報告,稱事件對受害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使她至今仍未曾與異性發展正常關係。

控罪指出,被告張健華(57歲)涉於1982至86年間,在香港某學校的圖書館、梯間、康樂室,以及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烏溪沙青年新村內,共5次非禮女子X。案發時,被告為涉案視障學校的外讀生和康樂助理,在該校寄宿,事主X是該校學生,其時7至12歲。

翻查資料,被告曾兩度捲入性侵智障女子的案件。他於2002年被控非禮兩名智障院友,因受害人口供矛盾而脫罪;2014年8月他被起訴與女院友非法性交,後受害人未能出庭作供,獲撤銷控罪。

批自恃「明星學生」 光天化日欺凌
至於本案,張健華上月被裁定5項非禮罪成,暫委法官練錦鴻判刑前特別強調,量刑只會考慮本案證供,不會因被告過往及其他非本案事宜,作出對他不利推論。

事主至今未與異性發展正常關係
練官昨判刑指出,被告自恃案發時在校內地位高,是受師長與學生歡迎的「明星學生」,利用X較小年紀、溫馴個性及對師長的尊敬,光天化日在公眾地方再三欺凌X,直斥被告肆無忌憚、行為令人髮指、有違法理及基本人性。

練官續說,被告於部分控罪指稱的時段中,已成為學校職員,與X關係接近老師與學生。從X創傷報告可見,X案發前一直相信被告,案發後則對事件耿耿於懷,至今談及依然淚如雨下,對X成長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使她人生從此改變。心理學家更指出,被告恃着X視障、無知、膽怯而犯案,令X事後感羞愧、自責,自我形象低落,抗拒與異性身體接觸,至今未曾與異性發展正常關係。

張健華背景報告指出,他出身寒微又患視障,仍憑一己努力協助持家,助弟弟完成學業之餘,更成為「康橋之家」東主,是克服視障的典範。惟練官表示,此並非可剝削其他弱勢者的藉口,更不可紓緩和補償受害人的創傷,同時斥被告助長社會部分人對殘障者的歧視。

張代表律師料提上訴
練官指出,本案猥褻程度並非最嚴重,但被告與X年紀、體力及權力上均不對等,被告視障程度亦較X淺,需判處阻嚇刑罰。但考慮到被告是視障者,服刑時比正常人面對更多困難,酌情減刑後,判入獄33個月。本案是被告首次被定罪及判入獄案件,他的代表律師散庭後表示,相信會就定罪提出上訴。

20190605 - 深水埗英華小學爆乙流 28學童中招

標題:深水埗英華小學爆乙流 28學童中招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防護中心通報,深水埗英華小學爆發乙型流感,涉及28名7至11歲,就讀小二及小五級別的男學童。27人有向私家醫生求醫,當中2人分別入住港怡及浸會醫院,所有病人情況穩定。

中心指,涉案的28名學童自5月17日起先後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當中27人已求醫,其中2人需入院接受治療,經治療後已出院。4名學童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乙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

中心人員已視察該校,並提供有關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建議。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中心呼籲,為防止流感或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爆發,學生如出現發燒,不論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病徵,都不應回校上課。他們應求診及避免上學,直至退燒後48小時。學校亦應正確地量度和記錄學生體溫。

此外,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最近本地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有所上升,年滿6個月或以上(除有已知禁忌症外)而在2018/19季度仍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士,可接種疫苗加強個人保護,預防季節性流感。

20190605 - 保母老師疏忽 智障童遊校巴河3小時

標題:保母老師疏忽 智障童遊校巴河3小時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校巴保母與學校老師連環出錯,導致一名九歲智障學童無落校巴失蹤三小時無人知!一名智障兼患有自閉症的學童,前日早上由家人送上校巴,原定在三十分鐘內抵達位於將軍澳的學校,並須於兩小時後再上校巴到牙科保健診所,其父在牙科診所苦候多時仍未見兒子,多番追問後,校方始發現其子一直無落校巴,更隨校巴駛往屯門,被遺留在校巴上三小時無人知,家長已報警求助。

父於牙科診所等極未見人
梁先生的兒子就讀將軍澳匡智翠林晨崗學校四年級,他前日早上八時許在將軍澳坑口送兒子上校巴,學童本應於三十分鐘內抵達位於翠林的學校,先在學校上課,之後再出發到位於藍田的牙科保健診所檢查牙齒,家長可自行到診所匯合學童,梁先生遂在牙科診所等候兒子。

至十時三十分,梁先生見其子的同學陸續到達診所,卻不見兒子蹤影,遂向帶隊老師查詢,老師最初指負責接學生落校車的老師肯定其子已到校,只是其子沒有到課室,不知在學校何處,現正尋找。梁先生心急如焚,再致電學校主任追問,校方始發現其子不在學校,學校致電校車公司,始知其子仍在校車上,而校車已駛往屯門,其子其後由校車送回學校。

梁先生對兒子不在學校感到震驚,直言若非當天是牙科保健,其子失蹤亦無人知,非常離譜,他炮轟校巴保母、學校老師失職,「學生係智障、有特殊需要,佢哋唔識照顧自己,如果一直喺校巴上幾個鐘無人知,可能會焗親,甚至有生命危險,件事係非常嚴重!」令他更憤怒的是,學校至今未詳細交代事件。

校方允調查 一個月內回覆
匡智翠林晨崗學校校長霍俊榮表示,已收到家長投訴,校方已啟動調查,會在一個月內回覆家長。教育局表示收到有關投訴,已立即與學校跟進,校方表示已就此事向相關家長解釋及即時檢討機制,避免再發生同類事件。教育局已敦促學校檢視有關學童乘坐校巴之安排,及與家長加強溝通,確保學生安全。警方發言人表示,涉事男童沒有受傷,報案人要求備案,案件由牛頭角分區人員跟進。

20190604 - 200億購158社福用物業 元朗最多 張超雄稱為規劃「補鑊」 促交代服務短缺情况

標題:200億購158社福用物業 元朗最多 張超雄稱為規劃「補鑊」 促交代服務短缺情况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財政預算案提出用200億元公帑於3年購買私人物業作社福設施。勞工及福利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首度披露計劃購置158個設施,用作長者鄰舍中心及幼兒中心佔最多,分別佔48及28間。位置方面,元朗擬買物業數量冠絕18區,達15個,佔近一成。有議員認為反映政府過往規劃失當要「補鑊」,冀政府交代各區服務短缺情况。

據勞福局及社署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政府擬購商業樓宇、寫字樓或活化工廈,設置158個社福設施,總樓面面積約5.7萬平方米,遍佈18區,以元朗、沙田及油尖旺區最多(見表)。

長者鄰舍中心增最多 幼兒中心區區有份
18類設施中,以長者鄰舍中心最多,提供社區支援,如輔導、康樂活動等服務,將增設48間,其中東區及中西區最缺服務,各將增設6間。當局亦擬增設15間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及7間長者地區中心。

當局擬增28間幼兒中心,每區增設至少一間,元朗與西貢區獲分配最多,各有3間。另外,由於為幼稚園的輕度殘疾幼兒而設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2018至19年度起恒常化,政府擬買物業增設12個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辦公室。

計劃另預算約6.74億元裝修、設備等非經常開支,由獎券基金承擔。當局計劃爭取今年7月向財委會申請撥款,若獲批,社署與政府產業署明年首季開始買物業,預計首批物業明年底起提供服務。另約2023年首季買最後一批物業,料2023年底至2024年初投入服務。

首批最快明年底啟用
香港保護兒童會服務總監麥鏡英歡迎政府在各區增設幼兒中心,並稱元朗及西貢區有較多新屋邨及私樓落成,不少為年輕家庭,對幼兒照顧服務需求大,其中西貢更無資助獨立幼兒中心。他促請政府未來在較多新屋邨落成的地區,加強幼兒照顧服務。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物業分佈未能清晰反映購置準則,冀政府交代各區服務短缺、輪候時間等數據。他說元朗等新市鎮年輕家庭多,對家庭及幼兒照顧服務需求高,「今次反映政府過往規劃失當,才要補鑊式買樓」。

元朗區議員、立法會議員鄺俊宇表示,元朗區較多年輕、單親或在職家庭,尤其天水圍,對幼兒照顧服務需求很高。他相信今次「只是止咳」,長遠需做好規劃;亦關注政府入市如何不至令市場波動。

20190604 - 200億購社福物業 政府偏心分配不均

標題:200億購社福物業 政府偏心分配不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府最快明年第一季入市掃物業作福利設施,全港增四十八間長者鄰舍中心無大埔份!勞工及福利局昨向立法會交代有關二百億元購置私人物業作福利設施用途的細節,預計可透過該計劃在十八區新增一百五十八項新設施,惟各區的新增設施明顯分配不均,例如人口達六十萬的元朗區有十五項,惟人口卅萬的大埔區卻只有四項,且連一間新增長者鄰舍中心也沒有。有大埔區議員直言該區似被政府「離棄」,批評有關規劃對區內的長者及幼兒家長欠公道,要求當局增加安老及託兒服務。

針對福利設施短缺引致長時間輪候問題,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以二百億元購置商廈或活化工廈等私人物業,再改劃為福利設施,作為短期增加供應的做法。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下周一(10日)討論購置物業提供福利設施,根據會議文件顯示,以長者鄰舍中心最多,達四十八間;其次是幼兒中心,共有廿八間,亦是唯一一項全港每區均會增加至少一間的福利設施。

使用率偏低 西貢仍增3幼兒中心
雖然長者鄰舍中心會增加四十八間,惟部分地區依然是一間都無,例如大埔及西貢,其中人口逾卅萬的大埔區竟是最少新增福利設施的地區,僅得四項,與離島區並列包尾。除長者設施分配不均外,兒童照顧服務亦有同樣的情況,以幼兒中心為例,截至去年十二月,西貢區幼兒中心的使用率為百分之卅八,全港排名尾二,惟卻獲港府偏愛,與元朗區同獲增加三間幼兒中心,屬全港最多的區份,但元朗的幼兒中心使用率卻達百分之八十九,正好是全港使用率排名第二高的地區,僅次油尖旺區。

港府指,如該二百億元全數購置物業,將會向獎券基金額外申請約六億七千萬多元用作裝修、家具和設備等用途,預計如今年七月獲財委會批准撥款,明年第一季可開始購買首批物業,並會在三年內完成,而撥款獲通過後將會向十八區區議會簡介,以聽取地區人士的意見。

議員指透明度低 惹官商勾結嫌疑
對於大埔區短期內不會新增安老設施,大埔區議員區鎮樺對此感到失望及遺憾,完全難以理解當局何以有此分配結果,以他服務的大埔市中心為例,根本沒有長者鄰舍中心,要到附近屋邨輪候,又指曾在近期的區議會中向港府提出改建空置校舍成福利設施,官員卻不置可否,也不肯透過購置物業增加相關服務,反問︰「其實政府想大埔成為一個咩嘅地區?好似乜都無佢份咁!」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亦批評,做法只是「止住咳」,但批評現時港府所提供的資料只提供物業所屬區域,認為透明度低,又指購買的「死場」、即人流稀疏的商場位處民居會較好,但同時亦擔心當局會購買長期未能脫手的商場,做法令人有感官商勾結。

20190601 - 兩年166兒童亡 8遭親人殺害  委員會籲男性照顧者主動求助

標題:兩年166兒童亡 8遭親人殺害 委員會籲男性照顧者主動求助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父兼母職,壓力爆煲卻得不到支援,隨時釀成悲劇。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昨發表最新報告,2014至2015年共有166宗兒童死亡個案,當中九名兒童被殺,其中三名施襲者是死者的父親及祖父,均是被殺孩童的主要照顧者。報告建議加強支援,鼓勵男性照顧者主動求助,助他們分憂,防悲劇再生。

檢討報告每兩年發表一次,昨公佈第四份。2014至2015年向死因裁判法庭呈報的18歲以下兒童死亡個案有166宗,裁定死於自然及非自然因素分別有107宗及59宗。報告顯示,有九宗個案死於襲擊,涉及六男三女,其中八宗個案被父母或親人施襲致死,餘下一宗則是陌生人,一名女童在網上社交媒體結識一名男網友,相約私影而遇害。

報告指出,其中一名父親長期照顧患多種殘疾的兒子,面對情緒困擾,最終將兒子殺死;另一名父親則攜同兩名兒子燒炭自殺,兩名父親都是死者的主要照顧者。另一宗個案,一名疑陷抑鬱及有自殺傾向的祖父,抱着孫兒跳樓自殺。另有四名母親殺死自己子女,當中三人有精神病患或懷疑精神健康有問題。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襲擊及其他因素個案召集人李淑儀指出,男性照顧子女遇到困難,普遍不擅於表達及求助,並關注到長者患抑鬱症有上升趨勢,照顧孫兒時有壓力,也會影響精神健康。她坦言,有些父母擔心若自己有事,剩下子女沒人照顧,便走上一同自殺之途,建議政府加強支援照顧者,並鼓勵男性主動求助。

18童死於自殺
此外,在非自然死亡個案中,有18名兒童死於自殺,當中13人跳樓身亡,四人死於自縊,一人則服用過量藥物,最年幼輕生者只11歲。自殺個案召集人鄧振鵬指出,自殺是複雜行為,悲劇背後有不同原因,在兒童自殺個案中,有七人有精神健康問題,其中五人確診有情緒病,如抑鬱症、思覺失調及精神分裂等。

鄧振鵬指出,學童出現不願返學或失眠等徵狀,都可能是情緒問題的訊號。從個案分析可見,有五名兒童死前有自殺迹象,如情緒激動等,其中三人曾向外界發放尋死訊息。他又指,有三名學童升讀中一後首個月內自殺,建議加強精神健康的公眾教育,學校也可在銜接課程加入預防壓力等元素,加強學童抗逆能力。

委員會主席許宗盛坦言,不少兒童被殺或自殺個案都潛藏社區,有關部門固然責無旁貸,但社區網絡也十分重要,「社會上每一個人對於防止兒童死都可以做啲嘢」。此外,報告也顯示,2014至2015年有12名兒童死於意外,如從高處墮下或跌倒、火災及不安全睡眠等;另有20宗個案未能確定死因。

20190601 - 兒童自殺學業問題居多

標題:兒童自殺學業問題居多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昨發表第四份報告,委員會剖析了二○一四年及二○一五年發生的一百六十六宗兒童(十八歲以下)死亡個案,研究防範兒童非自然死亡的原因。五十九宗非自然死亡案件,最大類是兒童死於自殺,有十八宗;其次是意外,佔十二宗;涉襲擊致兒童死亡的案件中,有四宗是兒童遭母親殺死。委員會主席許宗盛建議,提升兒童或青少年的警覺性及應變能力,成人亦應多留意兒童的負面行為信號。至於家人襲擊兒童及相關輔導方面,社會福利署表示會促進跨界別合作保護兒童。

是次檢討涵蓋一百○七宗死於自然個案,及五十九宗死於非自然個案。報告發現,死於非自然因素個案中,除自殺、意外外,有九宗是兒童遇襲致死,其餘廿宗未能確定死因。至於十八宗兒童自殺案件中,涉案者年齡介乎十一歲至十七歲,當中十六名為學生。自殺原因方面,學業問題佔最多,其次是心理原因、家庭原因及伴侶原因等。

有輕生童患精神病
委員會自殺個案A組召集人鄧振鵬表示,自殺個案中有七名兒童懷疑或確診精神疾病如情緒病及思覺失調等,鄧建議提升公眾對早期思覺失調和抑鬱症徵狀的敏感度,加強有關精神健康的公眾教育。鄧續指,若兒童出現失眠、拒絕上學、留下遺言、將心愛之物轉贈身邊人等情況,可能是情緒不穩的警號,呼籲家長小心留意。若子女透露想自殺,家長更應尋求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協助。

報告亦提及九宗兒童死於襲擊的個案,當中四童遭母親殺死,案中的三名母親懷疑或確診精神疾病。委員會襲擊個案C組召集人李淑儀指,或有家長於照顧子女期間自覺孤立無援,擔心子女日後無人照顧,故基於保護對方心態,卻釀成殺害子女悲劇。社署助理署長(家庭及兒童福利)彭潔玲回應指,社署會促進跨界別合作保護兒童,例如推出多項措施包括中學一校兩社工及學前社工服務等。

20190601 - 懶運動沉迷手機五個港童一個肥

標題:懶運動沉迷手機五個港童一個肥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每五個小學生便有一個肥胖,除了因為功課太多無暇運動,終日玩手機及電腦均是「元兇」,令港童缺乏恒常的運動習慣。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警告,心臟猶如人體機器,長期沒有帶氧運動提升效能,容易「日久失修」,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小朋友建立運動習慣並非易事,醫生呼籲家長以身作則,多抽時間帶子女外出,若家長「其身不正」經常手機不離身,子女只會有樣學樣。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士陳栢羲表示,運動對心臟健康十分重要,影響賀爾蒙及放鬆血管,減低血管硬化風險;缺乏運動除了容易肥胖,更增加壞膽固醇、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危機,研究顯示肥胖的小朋友長大後,較常人容易患上心臟疾病。

代糖容易攝取過量 得不償失
陳留意到不少港童有不良飲食習慣,經常進食高糖、高鈉及高油食物,例如煎炸香口的街邊小食、薯片、朱古力、汽水或快餐店食物等,除了吸收過量熱量積聚脂肪,更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少人以為選擇代糖食物可避免攝取過量糖分,例如飲代糖汽水,但他提醒已有不同研究指出代糖仍會增加肥胖風險,不少人更以為可任意進食而攝取過量,結果得不償失。

帶氧運動 1小時耗400卡路里
強化心臟健康要從小做起。根據世衞建議,兒童每天宜進行至少六十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以年約十歲、體重約四十公斤的兒童為例,跑步及長距離慢速游泳的帶氧運動,對消耗熱量較為顯著,平均一小時運動可消耗四百卡路里。陳又提醒,沒有恒常運動習慣的小朋友,開始做運動時要循序漸進,切勿一下子進行太劇烈的運動,除了心肺功能未必能承受外,肌肉系統也需時訓練配合。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朋友,更不建議做劇烈運動。

陳認為在電子世代下,培養小朋友運動的習慣並非易事,家長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唔能夠只叫小朋友去做運動,但自己唔郁。」他建議家長做好榜樣,多帶小朋友外出做運動,例如行山、跑步或游水,切勿只顧逛商場。根據康文署兒童健體建議,家長可於飯後陪子女進行緩步跑或健步行;假日到體育館打乒乓球、羽毛球,或到運動場跑步;周末則到戶外踏單車、放風箏或遠足。

本報與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合作推出五集「健心跑」系列,逢周六刊登,由不同的心臟科專科醫生講解跑步護心資訊,教大家跑出健康。

20190531 - 狎小四女生 教師勢收監

標題:狎小四女生 教師勢收監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已婚小學男教師聲稱因婚姻不如意,多次非禮校內小四女生,不但明目張膽在班房內撫摸女生,又安排女生獨坐班房最後一排,好讓他關燈播放教材時大肆非禮,更趁帶隊到內地交流時再施獸行。女生啞忍兩年,直至同班女同學挺身舉報,始揭發事件。男教師昨日認罪,押後至下月21日判刑。裁判官明言,勢必判處長期監禁。

現年43歲的男被告,昨在屯門裁判法院承認六項非禮罪。署理主任裁判官徐綺薇斥責被告一次又一次侵犯年僅11歲的女童,不但漠視女童的肢體反抗,更違反學校、家長以至女童對他的信任,案情嚴重,決定先索取背景及心理報告後再判刑,其間被告須還柙。
持續兩年 學生舉報
辯方求情指,被告因與妻子感情生變,加上不堪工作壓力,因而犯案。事發後他已即時向女童家長承認犯錯,並在庭上向女童致歉。

案發時被告是受害女童的班主任,自2017年起,他多次在班房內摸女童的腰背和大腿等部位,又安排女童單獨坐在班房最後排,好讓他熄燈播放教材時能夠大肆非禮。縱使女童已多次縮開並叫他走開,被告仍重複犯案。被告又在兩次帶團往內地交流時,藉詞檢查房間,侵犯女童。直至今年2月,兩名目擊事件的女童挺身舉報。被告於警誡下承認衝動犯案。

涉案其中兩次非禮發生在順德和南京。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第153P條,若香港居民在境外對未滿16歲兒童犯上包括強姦、肛交、非禮等性罪行,也屬違法,律政司可提檢控,並由本港法庭審理。

20190530 - 嬰兒汽車座椅當BB床 恐致窒息

標題:嬰兒汽車座椅當BB床 恐致窒息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嬰兒汽車座椅只可在汽車上使用,家長切忌一物二用,「順便」當作家中的嬰兒床。美國有兒科專家分析過去十年嬰兒睡夢中猝死的案例,發現不當使用汽車座椅而導致嬰兒窒息的個案中,九成九案發時嬰兒並非在乘車時使用相關座椅。

製造商籲勿坐逾兩小時
美國維珍尼亞大學兒童醫院團隊分析過去十年共一萬二千宗嬰兒在睡眠中死亡病例,發現二百一十九名嬰兒因父母不當使用汽車座椅導致窒息,當中只有百分之○點二的嬰兒涉及乘車時使用相關座椅,其餘意外均非乘車時發生。

研究人員相信有不少家長將嬰兒汽車座椅當成嬰兒床,但此舉有風險,因為相關的座椅放在平坦表面而非汽車上時,有可能令嬰兒的頭部向前傾,由於嬰兒頸部肌肉力量不足,有機會壓迫呼吸道造成窒息、腦部受損,甚至死亡。專家提醒嬰兒汽車座椅不能「一物二用」,嬰兒在家中休息時,應選用堅固、平坦的嬰兒床,汽車座椅製造商亦建議嬰兒不應被放在座位上超過兩小時。

20190530 - 黃大仙錦泰小學23童染乙流

標題:黃大仙錦泰小學23童染乙流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位於黃大仙的保良局錦泰小學爆發乙型流感,廿三名小一及小三學童受影響,其中十八人已求醫,全部情況穩定。有三名八歲學童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乙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

均情況穩定 學校毋須停課
個案涉及十六男和七女,介乎六至八歲。五月十五日起先後發燒、咳嗽和喉嚨痛。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視察該校,滿意衞生情況,認為毋須停課,已向該校提供有關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建議。學校亦正接受醫學監察。

院舍及學校爆發 3日28宗
防護中心由本月廿六日至廿八日間,錄得廿八宗院舍及學校爆發流感個案,涉一百三十三人。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的一周,錄得四十宗個案,再上一星期(12日至18日)只有十六宗。中心提醒,學生如出現發燒,不論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病徵,都應求診及避免上學,避免傳染病爆發。

20190529 - 8歲女曠課3月 社工登門揭獨留家

標題:8歲女曠課3月 社工登門揭獨留家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葵涌一名8歲女童疑曠課逾3個月,其就讀小學的社工上門了解時,發現女童與14歲兄長被獨留在家,遂報警求助。警方接報到場,拘捕39歲母親,涉嫌疏忽照顧兒童,男女童無表面傷痕,送院檢查。

與兄留家 母被捕
涉嫌曠課逾3個月的8歲女童,與14歲兄長及父親一家四口住在葵涌石蔭邨智石樓一單位,父母分別任職地盤及運輸業。據了解,母親平日習慣送女兒上學後再上班,惟早前女兒表示不想上學,母親未有繼續送她上學,長子則有繼續上學。

該女童就讀的小學曾多次派社工到其家了解,惟一直未能聯絡女童及家人,至昨日社工登門,發現女童和兄長被獨留在家,遂報警求助。警方到場調查,發現男女童沒有表面傷痕,家中有足夠糧食、食水及零用錢,惟仍將兩童送院檢查。39歲劉姓母親下班回家後被警方拘捕,案件暫列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虐待或忽略,交由葵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8隊跟進。

有足夠糧水 女稱不想上學
根據《教育條例》(第279章),家長有法律責任確保6至15歲的子女定時上學,違者可處1萬元罰款及監禁3個月,校長亦必須在學生連續缺課的第7天,向教育局申報有關個案。

20190529 - 42%幼園教師欲轉行 逾90%壓力大

標題:42%幼園教師欲轉行 逾90%壓力大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實施近兩年,有調查發現,超過半數受訪幼稚園教師指計劃落實後,教學及行政工作量大幅增加,四成半幼師每周工作六十一小時或以上,七成幼師認為薪酬未能反映其學歷及年資,亦與工作量不成正比。超過九成幼師感到現時工作壓力大,逾四成表示有轉行念頭,情況令人憂慮。

無設薪級表 66%感前景乏保障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五月中訪問一千二百名幼師,結果發現,八成二受訪幼師指壓力主要來自休息時間不足,七成七人指是源於學校的行政工作,六成六人指是因工作前景欠保障。由於在計劃下沒有設立幼師薪級表,受訪幼師反映現時薪酬未能合理反映其專業資歷及工作年資,而且轉校年資不獲承認,經常面對減薪情況。

調查又發現,過半數受訪幼師表示學校今年有三位或以下幼師離職,逾三分一指流失的教學同工約佔全體同工兩成以上。與此同時,四成二幼師表示未來兩年考慮離開幼教行業,並有超過三分之一幼師估計來年流失情況將更多,長遠將不利幼教行業的傳承。

教聯會促請政府在下一個財政年度,立即增撥資源以改善幼教現有的不足,改善幼師的待遇,包括增設一名主任職位、重設幼師薪級表、設立額外代課的病假津貼、改善幼師的辦公設施及給予幼師進修津貼等,亦建議即時調高每名幼稚園學童的單位資助額,並提供資源聘請會計、行政人手及具特教經驗的幼師。

20190529 - 培基小學45童染流感請病假

標題:培基小學45童染流感請病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再有小學爆發流感,沙田培基小學前日有四十五位學生集體請病假,主要為一及二年級學生,當中有廿四人就讀小二同一班,他們出現的徵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肚痛等,有個別學生須入院診治。學校已通報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再特別加強課室清洗及消毒校園,昨日開始為抵校學生量度體溫。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該校出現流感樣疾病爆發,涉及十八名學童,其中三人需入院治療,三名學童的呼吸道樣本對乙型流感呈陽性反應。

培基小學校長黃清江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近日多了學生請假,全校七百八十名學生中,周一約有四十五人請假,當中廿四人就讀小二同一班,該班小二學生全班有卅三人,上周三並無人不適請假,翌日有兩人請假,至上周五請假人數增至七人。校方隨即加強清潔衞生措施,包括要求該班學生戴口罩、暫停集會及停用共用課室等,希望減低學生互相傳染的機會。

防護中心籲避免集體活動
校方已向全校家長發通告,提醒家長如學生有感冒徵狀,必須留在家中休息,待徵狀消失及退燒後,才可回校復課;為子女每天預備口罩三個、手帕及紙巾回校上學,以備不時之需。而為了讓患上傳染性較高疾病的學生有充足休息,並能盡快康復上學,家長毋須到學校為學生領取或交回功課,學生可以在復課後才補做功課。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所有受影響學童目前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視察該校,並提供有關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建議,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建議學校加強傳染病防控措施,包括確保校園環境清潔衞生,建議學童嚴格遵守良好個人和手部衞生,避免集體活動,以減低感染流感風險。

20190528 - 自親女9歲起強姦非禮 父囚16年

標題:自親女9歲起強姦非禮 父囚16年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無業父親在親女9歲開始,8年內在家中六度強姦及六度非禮女兒,當中僅兩次使用避孕套,直至受害人隨母親搬出,擔心父親會尋找她們及擔憂母親經濟負擔,向學校老師及社工求助下揭發事件。無業父其後被捕,昨在高院承認6項強姦及6項非禮罪名,判囚16年。

求情稱斷絕關係是最好補償
辯方求情稱,現年51歲的被告對於自己一手摧毁家庭深感後悔,妻子亦為此事準備離婚。辯方又稱,被告行為比俗語所云的「虎毒不吃兒」更甚,相信自己完全斷絕與女兒關係,是最好的補償。

暫委法官郭啟安在判刑時指出,這是一宗倫常慘劇,身為親父的被告為一己私慾,8年內濫用父親身分及權力性侵犯甚至強姦親女,而受害人心理報告更指她患有嚴重創傷後遺症,直斥被告行為卑劣及令人髮指,故重判被告監禁16年,以示阻嚇。

案發於2009年9月至2018年1月間,受害女童與被告、母親居於上水一單位。當她獨自在家中玩遊戲機或手機時,被告趁機性侵犯她,首次強姦發生於2009年9月,女童當時只有9至10歲,直至女童14、15歲,被告無再強姦她,但繼續在家中非禮她的胸部及私處。在該6次強姦中,被告只有兩次在中途戴上避孕套,女童有嘗試反抗說「唔好」,被告以「你嗌都無人聽到,媽媽都唔喺度」、「買嘢畀你」等回應。

20190528 - 欠債燒炭險累妻兒 廉署前人員認虐兒

標題:欠債燒炭險累妻兒 廉署前人員認虐兒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廉政公署前高級調查主任離職後轉作私人投資,連連失利,欠債700萬元,聲稱為讓妻兒獲得其保險金過活,前年在屋內燒炭尋死,保安員巡樓見單位冒煙揭發,一家4口獲救。無業漢昨在高院承認一項為危害生命而施用毒藥(一氧化碳)及兩項對所管兒童虐待罪名。法官指事件屬悲劇,但必須判監,先索取被告的心理及背景報告、受害人創傷評估報告,將被告還押至下月18日判刑。

辭工轉私人投資 欠債700萬
辯方求情稱,被告翁志偉(51歲)因私人理由於1994年離開廉署轉作私人投資,惟連連失利,經濟拮据,令好勝及富責任心的他無法面對,一念之差下犯事,至今已還押20個月,有深切反省,家人亦已原諒他,盼早日團圓。辯方呈上10多封來自被告家人及前同事的求情信,均指被告富責任感及好人。

案情指出,被告與30歲妻子、一對5歲孖仔於案發時租住觀塘「觀月.樺峯」一個單位。2017年2月,被告妻子已察覺被告遲交租、扣家用及賭博,懷疑他財政出現困難。

2017年10月30日凌晨案發時,被告如常與妻各自陪同一名兒子分房睡,房門打開,讓客聽的冷氣吹入兩間睡房。

凌晨3時55分,保安員巡樓時發現有煙從被告單位冒出,即按鐘及踢門,被告妻子醒來,發現屋內充斥濃煙,被告房中有一個盆,馬上走入廚房取水淋熄盆中燒着的炭,並叫醒與被告同睡的長子,但被告則昏迷,其後送院救治。

稱自殺為妻兒獲保險金過活
被告蘇醒後,在警誡下承認無意殺害妻兒,只希望自己死後,妻兒能獲得保險金過活,並承認欠下親戚共700萬元,加上與妻子關係轉差,萌生自殺念頭,在前一天購入一包炭,但沒有行事,反而去了投注賭馬和賭波,至案發日凌晨2時見妻兒熟睡才行事。

20190528 - 馬鞍山兩幼園爆流感 14學童中招

標題:馬鞍山兩幼園爆流感 14學童中招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馬鞍山兩間幼稚園爆發流感!馬鞍山的威寶中英文幼稚園三男一女的六歲學童感染流感,全部人已求醫,其中一人需入院接受治療;另馬鞍山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涉及四男六女學童感染流感,全部已求醫,毋須入院,所有受影響學童目前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兩所學校正接受醫學監察,會繼續密切留意有關上述學校的情況,現階段未有建議學校停課。

皇仁書院20人染乙型流感
中心表示,已向位於馬鞍山的威寶中英文幼稚園了解詳情,並展開流行病學調查,於昨日確立該校出現乙型流感爆發。調查顯示爆發涉及四名學童,兩名學生的呼吸道樣本對乙型流感呈陽性反應。

此外,中心於上月廿四日接獲馬鞍山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通報,隨即展開調查,並於當天確立該校爆流感,涉及年齡介乎四至六歲十名學童,全部已求醫,毋須入院。所有受影響學童目前情況穩定。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另外,灣仔區的皇仁書院十九名年齡介乎十二至十四歲男學童,以及一名女職員感染乙型流感。他們自今月十八日起先後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等病徵,當中十九人已向私家醫生、私家醫院及急症室求醫,其中兩人需入住聖保祿醫院及東區醫院接受治療,所有病人情況穩定。

20190528 - 適齡學童減 多區小學協議減收叩門生

標題:適齡學童減 多區小學協議減收叩門生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下學年小一統一派位結果將於本周六出爐,子女未獲派首三志願的父母,不少會考慮到心儀學校叩門,但因應適齡學童人數大減至約五萬七千人,津貼小學議會及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早前向全港小學發公開信,呼籲減少「叩門位」,多區學校同意減收叩門生,免弱勢學校收生不足,其中北區建議各校最多錄取三名叩門生;而大埔區學校則協議七月中後停收叩門生,以防學生在臨近開學不斷轉校。

據了解,最少七區學校響應兩校長會呼籲,協議減收同區叩門生,包括北區、大埔、西貢、元朗、葵涌、觀塘及南區;名校林立的九龍城、油尖旺及中西區等則維持以往安排,暫不設叩門學額限制。

北區建議最多收三人
隨「雙非截龍」見效,以往錄取大量跨境生的北區,學童人數跌幅更顯著。身兼北區小學校長會執委的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指,區內大部分小學達成共識,建議由以往各錄取十多名叩門生減至最多三人。他表示,雖然理解各校最終收取叩門生學額,仍取決於辦學團體及校董會,但相信絕大部分的學校會響應。

同屬北區的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鄭風表示,該校去年有約二、三百人叩門,最後錄取約十五人;今年會減收叩門生,免影響其他較弱勢學校,但未決定實際數目,需經校董會商討後定案。他表示,雖然今年叩門位應較去年少,但該校錄取程序不變,着重在面試中觀察學生與人相處及解難能力等。

大埔區小學校長會副主席陳喜泉指,未有為各校叩門位定限額,但建議學校盡量減收,並協議七月十七日後一律不收區內叩門生。區內過去數年均有學生至八月底甚至九月初仍不斷轉校,對學校行政帶來負擔,故今年有此協議。

20190528 - 棚竹插爆校巴窗 12學童傷

標題:棚竹插爆校巴窗 12學童傷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校巴轉彎「偷位」撞棚,竹枝插爆窗釀十二名學童傷。昨午一輛滿載學童校巴,在灣仔大王東街轉彎時,疑為避開停泊路邊車輛,司機扭軚「偷位」,卻撞及路邊棚架,三隻車窗被凸出路中棚竹插爆,十二名學童遭玻璃碎片刮傷,幸僅皮外傷送院敷治後出院。

違泊車阻轉彎焗偷位
昨午三時許,一輛載有五十名高主教書院小學部學童放學校巴,在皇后大道東右轉入大王東街時,姓李(五十六歲)司機疑因左邊「雙黃線」的路邊,停泊一輛違例七人車,令校巴受阻難以轉彎,他被迫要扭軚偷位,緊貼行人路而過。豈料,右邊大廈正進行維修工程,搭建一個棚架,部分棚竹凸出路中,校巴右邊近車尾三隻車窗,被竹枝插爆,十男二女(八至十歲)坐近窗邊的學生,被玻璃碎片濺傷手及頭部,李驚聞發生意外,立刻停車及報警。救護車趕至將傷者送院,警方封鎖現場調查。

李表示,當時學童非常安靜,沒有尖叫。他又指,駕駛校巴卅年,行駛該條路線約三年,一直沒有遇上大意外。據一名受傷小二男生稱,他坐於校巴右邊後排位置,出事車速不快,但非常突然,車窗被竹枝插爆,他右手腕刮傷。由於書包留在校巴,學校聯絡警方將書包運到醫院,讓他取回然後回家。

20190527 - 聽小孩朗讀 幼童更易掌握新詞彙

標題:聽小孩朗讀 幼童更易掌握新詞彙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朋輩之間一起遊戲、一起學習,孩童更易掌握新知識。美國有研究發現,幼童聽到兒童發音讀出的詞彙,可能會更加「同聲同氣」,更易吸收。有關研究結果已於最近的美國聲學協會年報中發表。

料「同聲同氣」增學習效益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同普渡大學聯合進行實驗,分析兩歲幼童如何接收身邊不同人的發言。在第一個實驗情景,被訪的幼童觀看一段短片,片段中兩名並肩而坐的講者正在背誦童謠,研究人員要求幼童「睇片」後,嘗試分辨片段中的講者年齡及性別;另一項實驗,幼童需要完成一個學習過程,期間由不同年齡的講者教導新詞彙。結果發現,當講者是兒童的時候,受訪幼童似乎感到比較「同聲同氣」,學習效益更佳。

負責研究的學者認為結果有趣,反映幼童對於學習對象都會有選擇傾向。至於為何較相信年齡較相近的講者,學者估計,因兒童的發音、說話方式與幼童相對較近似,相信朋輩之間一起學習,對於掌握新知識、社交技巧都會更佳。

20190525 - 靈糧堂幼稚園爆流感 23童中招

標題:靈糧堂幼稚園爆流感 23童中招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流感樣爆發回升,並以乙型流感為主流,本周首5日有33宗院舍及學校爆發,較上周升逾一倍,共192人受影響。同時,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位於銅鑼灣禮頓里6號的香港靈糧堂幼稚園,上周五(17日)起有23名學童發燒、咳嗽和喉嚨痛,其中一人入院,4名學童證實感染乙型流感。

受感染學童14男9女,3至6歲,本月17日起先後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當中22人已求醫,一人在聖保祿醫院治理後已出院。所有病人昨日情况穩定。4名學童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證實對乙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

新一期《流感速遞》顯示,本地流感活躍程度維持低水平,上周實驗室監測的季節性流感病毒陽性比例為6.55%,低於10.3%基線水平,但高於前一周的5.06%;在上周檢測到的361株季節性流感病毒中,65%屬乙型流感。

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學校量度和記錄學生體溫,學生若發燒,不論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病徵,都不應回校上課,直至退燒後48小時。

20190525 - 警查龍緯汶現第四女童

標題:警查龍緯汶現第四女童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關注少數族裔權益的「香港社區發展網絡」總幹事龍緯汶,被控非禮、向16歲以下兒童作猥褻行為和管有兒童色情物品等5罪,昨再被解往九龍城法院提訊,控方透露,警方調查時再發現一名6歲非華裔女童為潛在證人,為進一步調查,裁判官批准將案押後6月26日再訊,被告繼續還押。

報稱社工的被告龍緯汶(44歲),昨提訊時一直低着頭,不發一言。控方表示,警方已做認人手續,受害人Y認不出被告,但Y的母親認出被告。

另外,上次提訊提及有一名6歲潛在證人,警方早前與該女童錄影會面,但她未能說出實質情况。同時,警方在調查間發現另一名非華裔的6歲女童,但因其父母要下周一(27日)才回港,控方遂申請押後案件。

5項控罪指被告於前年某日至上月26日間,分別在一游泳池更衣室內向16歲以下女童X作出嚴重猥褻行為,以及在旺角塘尾道永利工業大廈一單位內兩度非禮女童X。

被告又被控於去年11月4日,在其荃灣住所內向16歲以下女童Y作出嚴重猥褻行為;以及於今年5月17日,在住所管有兒童色情物品,即19張兒童色情照片和一段兒童色情影片。

20190524 - 補習男師涉三摸小六女生胸

標題:補習男師涉三摸小六女生胸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六女生報稱去年暑假於補習社補習期間,三度遭男補習老師伸手入衣內摸胸及肚皮,涉案補習老師被控三項非禮罪,他不認罪,案件昨在九龍城法院開審。女事主作供指被告初次摸她胸後不停笑,口稱「唔錯喎」,令她大感厭惡,她曾將非禮一事告知父親但遭忽視,直至同年底她才有機會與社工會面,當社工教導她要保護自己、不要獨自跟「怪叔叔」出街時,她決定揭露事件。

現年三十歲的被告李逸康,被控於去年七至八月間的某三天,在黃大仙區一間補習社內先後非禮女童X。事發時X年僅十一歲,將在新學年升讀小六。

庭上昨先播放X的錄影會面片段,她指去年七月首次遭非禮當天,她與三名男同學在補習社做功課,期間同學們一同去洗手間,此時被告突然走近,雙手伸入她上衣內摸胸及摸肚。X雖曾反抗,但「推開佢又伸入嚟」,被告摸完後還不停笑,並說「唔錯喎」;被告當天摸了X約五分鐘才收手,X不敢告知他人。

有人在場仍犯案 遇反抗即腳踢
X在片段中續指,被告同月再在補習社伸手入她衣內,摸胸及腹約三分鐘後離開,當時有一名小一男生在場。至去年八月,被告又伸手入她衣內按胸,她曾踢被告一腳反抗,但反遭被告腳踢還擊。X雖對被告所為感厭惡,但因難以啟齒,故一直沒報警。同年十二月,X隨母親見社工,談及保護自己的方法時,X將事件告知社工,隨後家人帶她報警。

辯方指事主分享胞妹洗澡片段
X昨透過視像作供時補充,她遭三次非禮仍需繼續於該補習社補習一個月。對於為何遲遲不將事件告知父母,她解釋因當時母親身在內地,而父親性格衝動,她憂慮父親一旦向被告追究,會令她被非禮之事「成個商場都知」。辯方盤問X時指,X稱遭被告非禮後,仍向被告透過WhatsApp「分享」三歲胞妹的洗澡片段,質疑不合情理。X堅稱不曾傳送有關片段,惟辯方指有手機紀錄可證。X作供未完,案件今續。

20190524 - 屯院增2嬰帶抗藥惡菌 源頭未明

標題:屯院增2嬰帶抗藥惡菌 源頭未明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屯門醫院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NICU)疑爆抗藥惡菌,昨日新增兩名幼嬰帶有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該院NICU累計已有五名幼嬰受影響。醫院仍在調查感染源頭,並將患者隔離治療。

累計5嬰中招 1人危殆
屯院早於本月十八日公布,該院NICU有三名幼嬰是MRSA帶菌者,需要隔離治療,其中一人因自身疾病至今情況仍危殆,兩人情況嚴重。

該院按既定感染控制程序篩查,再發現多兩名幼嬰帶菌,至今共五人「中招」。兩名幼嬰分別九日及廿九個月大,沒有出現感染病徵。其中一人因本身疾病情況嚴重,正接受觀察及隔離治療,另外一人早前已出院。

新生嬰病發隨時奪命
屯院已加強執行有關病房的各項感染控制措施,並已將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防護中心跟進,會繼續密切監察有關情況。

NICU嬰兒驗出帶MRSA通常不發病,醫護人員一般會隔離帶菌嬰兒並進行消毒。帶菌而病發的情況罕有,但萬一新生嬰兒病發,有機會出現細菌入血,增加死亡風險。曾探訪嬰兒的媽媽、病人或醫護人員都有機會將該菌帶入NICU,導致感染。屯院表示,仍在調查感染源頭。

20190524 - 逾四成受訪學校 反對SEN津貼設限

標題:逾四成受訪學校 反對SEN津貼設限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下學年起當局每年會額外投放八億元,加強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的支援,但教育局對計劃設有部分要求。有教育界的調查發現,由於部分小學在「新學習支援津貼」計劃下被削減班數及教師編制,影響教育質素,亦有錄取大量SEN學生的學校因津貼設上限,未能提供足夠支援予學生。

逾20小學因轉制削班
教育局規定,支援新制將按SEN學生人數及支援程度計算津貼額,並設三級指標讓學校以津貼換取常額教席,以二百二十萬元為每校可獲的總資助額上限。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昨發表月初以問卷訪問七十五間公營小學的結果,發現超過二十間小學因轉制被削減班數或出現超額教師,逾四成受訪學校反對當局為津貼設限。獻主會溥仁小學校長王志聰稱,按該校SEN學生人數計算,資助額應達二百八十萬元,惟因當局以二百二十萬元「劃線封頂」,分薄每名學生可得資源。

葉又指,舊制下學校每班「加輔班」設一名常額教師,惟新制的三級指標門檻過高,部分學校無法保留原有教師,有學校則教學人員編制大受影響,葉批評教育局新制對學校造成「人為動盪」。教育局回應稱,絕大部分公營小學在新措施下獲得更豐富資源及人手支援SEN學生,現時約四百名「加輔計劃」教師可全數保留在學校編制內,部分學校會運用凍結教席吸納相關教師。

20190522 - 關愛基金推萬元資助 供劏房戶買家俬、滅虱

標題:關愛基金推萬元資助 供劏房戶買家俬、滅虱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基層市民正棲身環境惡劣的劏房,關愛基金擬向低收入劏房戶提供一筆過津貼改善居住環境,以維修家居、買家俬,甚至滅蟲滅虱。為期兩年的新項目預計明年第二季展開,一人住戶最多可獲8500元,二人或以上住戶可獲1萬元,料2.4萬戶受惠,涉約2.87億元預算開支。

一人戶最多8500 明年第二季展開
民政事務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關愛基金專責小組預計明年第二季起推出為期兩年的項目,向低收入劏房戶提供一筆過津貼改善居住環境,項目設資助上限,一人住戶為8500元,二人或以上住戶為1萬元。合資格住戶獲得的津貼,可用作簡單改善或維修家居、購買家俬或家用物品,以及滅蟲滅虱等。

政府建議項目由社會福利署推行,並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統籌,伙拍非政府機構協助。非政府機構會負責處理申請,包括審批資格、透過家訪評估劏房戶的家居環境,和參照設定清單的改善項目需要,為合資格住戶訂購所需項目。此外,非政府機構會介紹各類扶貧措施和社區資源,推動商界及地區義工支援有需要劏房戶。

20190522 - 雙職父母壓力大 專家倡尋社區支援

標題:雙職父母壓力大 專家倡尋社區支援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雙職父母照顧子女壓力大,專家建議應主動尋求社區支援。防止虐待兒童會署理總幹事黃翠玲表示,以今次個案而言,涉事父母要上班之餘,亦要照顧一對小兄弟,其中一人更因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而有特殊需要,在小兄弟與工人合不來下,變相照顧他們的重擔,便完全落在父母身上。

地區託兒服務嚴重不足
由於涉事長子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黃建議其父母若下次遇上他賴床,可以先着力穩定其情緒,其後再解釋上學的需要,讓他心情平復後再一起出門,雖然無可避免幼子或會上學遲到,但卻可避免意外發生。同時,她建議涉事父母應主動向外尋求協助,短期內可請親友幫忙照顧一對小兄弟,長期則應尋求社區支援,例如讓他們去社區學習中心或託管中心。

黃又表示,獨留十歲以下的幼童或小童在家十分危險,原因是他們好奇心旺盛,缺乏危機意識,每一分鐘都有機會發生意外,因此家長要把他們放在首位,無論如何都不應把他們獨留在家。至於十多歲的少男少女則較難處理,黃指出:「佢哋話細又唔係好細,又未必肯再跟父母出街,可能想自己喺屋企溫吓書做吓功課。」因此父母要評估子女的成熟程度,若發現子女的危機意識低、自我照顧力低、不懂處理突發事件等,便切勿把他們獨留在家。

此外,黃又批評目前地區託兒照顧服務嚴重不足,輪候人數較現時的名額多出兩至三倍,家長一般至少要輪候一年才可使用相關服務,因此她促請政府按需要增加託兒服務,填補供求差距,藉此減輕雙職父母的壓力。

20190522 - 獨留劏房12歲童攀窗收衫墮樓重創

標題:獨留劏房12歲童攀窗收衫墮樓重創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六男生,昨晨在荃灣劏房寓所,因賴床未有隨母親與胞弟上學,他醒來時擔憂上課遲到,單位內只剩下自己,遂冒險探身出窗外,擬收回在晾衫架的校服穿着,期間疑失平衡由四樓飛墮一樓簷篷左腳骨折被困,消防把他救出時雖頻呼「好痛!」但表現堅強不流男兒淚,送院救治後情況嚴重。男童父親及學校職員趕至醫院探望。警方初步調查後,以涉嫌疏忽照顧兒童,拘捕四十二歲母親。

墮樓男童姓鄭(十二歲),與父母及六歲胞弟,一家四口同住楊屋道五十九號一幢唐樓的四樓劏房單位。據了解,鄭童父母均要上班,姓馬(四十二歲)母親在地盤任職散工,小兄弟在距離寓所僅一街之隔的天佑小學分別就讀六年級及一年級。據鄭童父親表示,他們在上址居住十多年,近日接獲房屋署通知,獲分配東涌區的公屋單位,目前正籌備搬遷。長子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需要定時到醫院覆診,早前雖曾聘用鐘點工人照顧兩兄弟,惟鄭童常與工人發生爭執,無奈只好把工人辭退。

男童賴床 母先帶幼子上學
昨日早上七時許,馬婦如常喚醒兩兄弟上學,惟鄭童卻賴床不願起床,她苦無辦法下,遂決定先帶幼子上學,其後再回家帶長子回校。現場消息指出,約一小時後有途人發現鄭童由高處墮下,受傷被困在大廈的一樓簷篷,遂慌忙報警求助。

20190521 - 龍緯汶涉狎女童押後訊

標題:龍緯汶涉狎女童押後訊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號稱民主派人士、爭取少數族裔權益見稱的南方民主同盟主席龍緯汶,涉嫌非禮並向女童作猥褻行為,被控非禮、向十六歲以下兒童作猥褻行為和管有兒童色情物品共五罪,昨被解往九龍城法院提訊,暫毋須答辯。控方透露案中或涉第三名六歲女童,申請押後案件至五月廿四日,獲裁判官批准,期間被告須還押。

被告龍緯汶(四十四歲),報稱任職社工,被控於前年某日,在本港游泳池更衣室內向十六歲以下的女童X作出嚴重猥褻行為,以及於今年三月某日至四月二十六日期間,在旺角塘尾道永利工業大廈一單位內,兩度非禮X。

住所檢兒童色情品
另外,他被控於去年十一月四日,在其荃灣住所內向十六歲以下的女童Y作出嚴重猥褻的行為。控罪另指他於今年五月十七日,在住所管有兒童色情物品,即十九張兒童色情照片和一段兒童色情影片。

控方昨申請押後案件,以待警方安排Y進行認人手續,又指警方在被告手機內,發現另一名女童的照片,認為該女童有機會是第三名事主,故需要為她錄取視像口供,期間反對被告擔保。辯方則表示沒有保釋申請,押後期間被告還押警方看管。

20190519 - 屯院三嬰 染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標題:屯院三嬰 染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屯門醫院有一名嬰兒確診為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帶菌者,院方其後展開篩查檢測,再發現兩名嬰兒帶有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三名嬰兒因自身疾病,其中一人目前情況危殆,其餘兩人情況嚴重。該院已將有關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防護中心跟進,會繼續密切監察病房情況。

已安排隔離治療
屯門醫院發言人表示,該院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一名廿二日大女嬰,於本月六日確診為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帶菌者,正接受觀察及隔離治療。院方其後按照既定感染控制指引,為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的病人進行篩查檢測,發現另外一名三十五日大男嬰及一名九日大女嬰確診帶有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亦被觀察及隔離治療。

該院已加強執行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將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確診者及帶菌者隔離於同一病房的指定病區,由專責護理人員照顧,防止交叉感染;同時加強病房環境衞生等。

20190519 - 調查:7成家長感壓力 少與子女談心做運動

標題:調查:7成家長感壓力 少與子女談心做運動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有調查發現,七成受訪家長感到壓力,而沒有工作的家長比嚴重超時工作的家長壓力更大。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於上月26至本月11日期間,進行一項有關「家長的工作時間與親子關係」的意見調查,以了解家長的工作時數與親子關係的影響,並以電話隨機訪問509名子女就讀中小幼的家長。結果顯示,34.5%受訪家長超時工作(每周工作46小時或以上)。調查亦設有家庭壓力指數,讓家長在1分至5分之間評分,71.2%受訪者評分為3至5分,即感到有家庭壓力,而感到很大壓力(即評分為4至5分)的家長亦有逾兩成。調查又指,沒有工作的家長比嚴重超時工作的家長壓力更大。

調查亦發現,逾一成家長平均每天用兩小時以上處理功課,並有26.1%家長與子女零運動。另外,26.3%受訪家長中每天與子女傾訴心事少於15分鐘,並有48.1%人認為工作會影響家庭關係。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表示,在沒有工作的家長方面,其壓力大多來自照顧子女及打理家中事務,建議他們可參與不同興趣班減壓。他又指,家長大多只集中於子女學業,忽略親子溝通及運動,長遠對建立親子關係並不理想,因此建議家長抽時間與子女一起做運動,並從中建立更良好的親子關係。

20190519 - 涉非禮被捕 傳手機再發現兩女童色情照 民主派龍緯汶料明日提堂

標題:涉非禮被捕 傳手機再發現兩女童色情照 民主派龍緯汶料明日提堂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號稱民主派人士、爭取少數族裔權益見稱的南方民主同盟主席龍緯汶,涉嫌非禮及製作兒童色情物品,前日被捕後,消息指警方在他手機內疑發現再多兩名女童的色情照,令受害女童增至最少三人,由於他手機及電腦均有大量相片,不排除牽涉更多受害人。據了解,龍緯汶昨日仍被扣查,稍後將被落案起訴,案件料明日提堂。

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主席雷張慎佳指,案件涉及少數族裔小朋友,令人關注到他們所得的服務不足夠,不是社會有意疏忽他們,而是礙於語言、文化差異,所以他們身邊的人、服務他們的人十分重要,然而,有時傷害他們的正正就是照顧者。

團體籲受害人勿啞忍
雷張慎佳表示,服務機構對於保護兒童的政策、規條、守則,都要寫得清清楚楚,機構的工作人員、義工都要留意,確保在保護兒童時不會越過界線、不會濫用權利。她又認為,保護兒童的法例需要全面檢討。對於近年席捲全球的me too運動,雷張慎佳指帶出好多個案,顯示性侵行為比想像中普遍,她鼓勵受害人不要啞忍,有懷疑便要採取行動,找專人傾訴、了解、調查,避免兒童長期遭受侵犯。

辦公室檢獲大批證物
警方電子報案中心日前接獲報案,指一名男子涉嫌於不同場合向一名兒童作出不必要的親密行為。西九龍總區刑事總部重案組人員接手經深入調查後,前日上午約八時在荃灣區拘捕龍緯汶。龍被扣留調查後,前晚被押返位於旺角的辦公室搜查,逗留個多小時後離開。探員檢走廁板、衣服、咕o臣、攝錄機及電腦等證物調查,懷疑與案件有關。

護苗基金總幹事譚紫茵稱,十分關注今次事件,該會共接獲十多宗市民查詢。從相片顯示,女童對被捕人士是十分親密和信任,故今次事件可能對她造成傷害,該會稍後會聯絡女童就讀的學校,了解可否提供情緒上或心理上的輔導。

20190518 - 涉狎女童影私處 民主派龍緯汶被捕

標題:涉狎女童影私處 民主派龍緯汶被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號稱民主派人士、爭取少數族裔權益見稱的南方民主同盟主席龍緯汶,涉嫌非禮女童及影私處被捕。網上近日流傳大量龍與女童的親暱照,包括熊抱、坐大髀及挨着瞓等,更有疑似結婚照。西九龍總區重案組經追查後,揭發一名七至八歲的女童疑被非禮及拍下私處大特寫的影片,昨晨以涉嫌非禮及製作兒童色情物品將龍緯汶拘捕,晚上將他押返辦事處搜查,檢走廁板、攝錄機及電腦等證物。

抱起女童 觸及胸部私處
四十四歲的龍緯汶,曾任議員助理、參加立法會選舉及參選區議會,亦曾為油尖旺食物銀行行長、香港深水埗區議會社區事務委員會關注南亞裔人士生活工作小組成員、香港社區發展網絡總幹事、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網上近日流傳大量龍在Facebook內與多名南亞裔女童合照,包括抱起女童、坐大髀、攬腰及挨着女童睡覺等,部分更疑觸及女童胸部和私處,甚至有他與女童身穿民族服裝的婚照,引起網民嘩然。

警方電子報案中心本周三接獲報案,指一名男子涉嫌於不同場合向一名兒童作出不必要的親密行為,西九龍總區刑事總部重案組人員接手調查案件。據悉,探員聯絡到相中的印尼小兄妹,年約十多歲的兄長透露,龍在上月一個活動抱着其胞妹走入洗手間,目擊有人掀起胞妹裙底拍攝。警方遂於昨晨在荃灣拘捕姓龍本地男子,涉嫌非禮及製作兒童色情物品。

辦公室檢獲攝錄機等證物
龍晚上七時許被探員押返位於旺角的辦公室搜查,逗留一個多小時後離開。探員檢走廁板、衣服、咕o臣、攝錄機及電腦等證物。據街坊透露,單位約四百至五百呎,龍搬來兩年,間中舉辦活動,對象主要是南亞人士,包括派食物,不時見有家長帶小朋友前來領取物品。

20190518 - 關注少數族裔 被指拍不必要親密照 龍緯汶涉狎童製色情品被捕

標題:關注少數族裔 被指拍不必要親密照 龍緯汶涉狎童製色情品被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關注少數族裔權益人士、香港社區發展網絡總幹事龍緯汶,日前被指與少數族裔女童拍攝不必要的親密合照;警方經調查,昨以涉嫌非禮及製作兒童色情物品將他拘捕。護苗基金昨在網上發聲明稱對事件非常關注。

重案跟進 檢廁板粉紅衣物
警方發言人表示,電子報案中心於5月15日接獲報案,稱一名男子涉嫌於不同場合向一名兒童做出不必要的親密行為。警方深入調查後,昨早約8時在荃灣區拘捕一名44歲姓龍本地男子,涉嫌非禮及製作兒童色情物品。龍昨晚被黑布蒙頭押返旺角塘尾道54-56號香港社區發展網絡辦公室調查,檢走一塊廁所板、粉紅色衣物、電腦及攝錄機等,約1小時後再將他帶署扣查,案件由西九龍總區重案組跟進。

翻查資料,龍緯汶活躍於深水埗區,過去曾任社工及議員助理,一直關注少數族裔權益議題,於香港社區發展網絡任總幹事。他於2004年成立政治團體「南方民主同盟」並擔任主席,龍當年接受本報訪問稱,南方民主同盟是「完全屬於他們(南亞裔人士)的政黨」。龍後於2009年創立「油尖旺食物銀行油尖旺區鄰舍互助計劃」,過去曾參選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惟未並當選。

有旺角街坊稱,見過龍緯汶單獨拖着及抱着南亞裔兒童到塘尾道辦公室,間中亦有家長攜同子女前往;該辦公室面積約500呎,開業兩年,曾辦派月餅及二手物資等社區活動。

護苗基金:令人聯想戀童
近日網上流傳多張龍緯汶與少數族裔女童合照,相中龍緯汶「公主抱」起女童,又與她們臉貼臉,其中有照片見到龍與女童一同側卧於牀上。護苗基金昨在網上發表聲明,稱近日有網民發現一名聲稱為爭取種族平等的政黨高層,透過組織接觸兒童,並與兒童拍攝大量親暱照片,從照片中看到很多不必要的身體接觸,令人聯想到色情或戀童癖,昨曾到深水埗警署通報警方。

20190517 - 兒童長者受虐致死 知情不報倡囚20年 「沒有保護罪」涵蓋家居院舍照顧者

標題:兒童長者受虐致死 知情不報倡囚20年 「沒有保護罪」涵蓋家居院舍照顧者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虐兒、虐老案件近年屢現,甚至奪命,但舉證難,袖手旁觀的照顧者也不受法律制裁。法律改革委員會經過13年研究,昨日發出諮詢文件,初步建議增設「沒有保護罪」,若照顧者無保護兒童或易受傷害人士免於嚴重受傷或身亡,包括知情不報,最高可分別判監15或20年。罪行涵蓋家居及院舍照顧,意味院舍職員、外傭也可能須負刑責。有家長團體關注如何界定「保護不力」,有議員則認為應同時強制教師、社工、醫護人員等舉報虐待事件。

2006年法改會成立「導致或任由兒童或易受傷害成年人死亡個案小組委員會」,研究改革虐兒相關法例,包括檢討虐待兒童或易傷害成年人致死個案中,袖手旁觀的照顧者須付的刑事責任。

小組委員會昨發表諮詢文件,建議本港參考南澳洲做法,增設「沒有保護罪」,對無採取步驟保護16歲以下兒童或16歲以上易受傷害人士免其死亡或嚴重傷害的照顧者,施加刑責。易受傷害人士包括保護自己的能力因為身體或精神殘疾等原因而明顯受損的人,可包括長者、智障人士等。

強調照顧責任 毋須證造成傷害
小組委員會主席韋凱雯解釋,過往案例不少疑犯會保持緘默或互相指控,且不少兒童或易受傷害的成年人未能指證疑犯,控方難在無合理疑點下證明何人作出非法作為,令舉證困難增加,故建議設「沒有保護罪」,列入《侵害人身罪行條例》,強調照顧者的「duty of care(照顧責任)」,控方毋須證明被告是需要負罪責的旁觀者或造成傷害,但須證明一系列元素,包括被告人對受害人有照顧責任或與受害者同住並有頻密接觸、已察覺或應已察覺有導致受害人嚴重傷害的風險、無採取步驟保護受害人免受傷害。她冀新法例會為照顧者提供強烈誘因保護兒童或易受傷害的成人。

嚴重傷害定義 小組:料官能判斷
罪行涵蓋家居及院舍照顧,意味當受害者嚴重受傷或身亡時,同住的照顧者、外傭、院舍職員若對受害人遭虐待情况知情不報,或無採取保護行動,如無將其帶走或舉報事件,可能須負刑責。至於如何界定為「嚴重傷害」,小組委員會委員熊運信指出,會包括嚴重至成為植物人的情况,但委員會無列明法定定義,過往本港有多宗案例,相信陪審團及法官有足夠資料判斷何謂「嚴重傷害」。他又表示,嚴重傷害不涵蓋性侵。

委員會建議,無保護兒童或易受傷害人士免死亡的照顧者,最高可判監廿年,以反映罪行嚴重性。至於嚴重受傷的受害人,委員會指以往有受虐兒童即使倖存,但腦部嚴重受損或永久成為植物人,故建議訂立嚴厲刑罰,被告最高可判監15年。

此外,《侵害人身罪行條例》第27條「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最高監禁為10年,法改會建議政府檢討最高刑罰。諮詢期今年8月16日結束。

安老服務協會:難證明
經營私營安老院的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李輝認同有需要保障長者,但認為要證明院舍職員知情不報的難度高。香港弱智人士家長聯會副主席盧鄭玉珍認同修例會有助保護弱勢,但關注如何界定「保護不力」,認為院舍職員或因擔憂墮入法網,不敢在院舍工作,冀法改會清晰交代。

張超雄促立法強制舉報虐待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歡迎建議,認為修例可加強照顧者或院舍職員的照顧責任,提醒他們有責任及早求助或舉報虐待事件。但他認為建議未夠全面,應要求教師、社工、醫護人員等有機會接觸長者或兒童的專業人士,有法律責任要強制舉報虐待事件

20190517 - 護兒童防虐老法改會倡設「沒有保護罪」

標題:護兒童防虐老法改會倡設「沒有保護罪」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發生不少虐兒案件,甚至有兒童被虐待至死。然而這類案件若疑犯保持緘默或互相指控,檢控就變得困難。法律改革委員會昨建議新訂「沒有保護罪」,若照顧者未有保護兒童或易受傷害的成年人,免其死亡或受嚴重傷害,須負上刑責,最高可判處監禁廿年,建議同時涵蓋家居及院舍照顧。有關注兒童組織支持引入新法例,但認為舉證門檻過高,立例時須列明更多觸犯相關罪行的細節。

無自保能力 列易受傷害人士
法改會轄下導致或任由兒童或易受傷害成年人死亡個案小組委員會,昨發表諮詢文件,建議新訂「在因非法作為或忽略導致兒童或易受傷害人士死亡或受嚴重傷害的個案中,沒有保護該兒童或易受傷害人士」罪行,諮詢期為三個月。委員會主席韋凱雯表示,現時在虐待個案中,如果受害人死亡,而其他家庭成員為維護疑犯而保持緘默,控方不能在無合理疑點下證明哪一方須負責任,則謀殺或誤殺罪名不成立。

在這個情況下,殺死自己子女的父母或易受傷害成年人的照顧者,可能只會被裁定觸犯非常輕微的罪行,如虐待或忽略照顧兒童罪等,故委員會在參考英國及新西蘭等國家的模式後,建議訂立沒有保護罪。委員會建議兒童定義為十六歲以下人士,而易受傷害人士則為十六歲或以上、因疾病或精神殘疾等原因而無能力保護自己的人士。

20190517 - 30多年前屢狎視障童 張健華罪成 官明言判監

標題:30多年前屢狎視障童 張健華罪成 官明言判監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康橋之家」前院長張健華於30多年前任職特殊學校活動助理時,多番非禮一名當時約9歲的視障女童,惟校方和事主母親得悉事件後均沒有報警。事隔多年,事主從新聞得悉張牽涉另一案件,令她回想起往事,倍感難過,決定報警。張健華被控五項非禮罪,案件經審訊後,暫委法官練錦鴻昨裁定他全部罪名成立,直指張的證供多處不盡不實,為求脫罪更誇大其視障程度,但在庭內卻行動自如,認為其視力並非如他所說的不堪。練官明言案情嚴重,應會判監,將他還柙至下月6日判刑。

控罪指張健華(57歲)1982年至1986年間在學校圖書館、梯間、康樂室及烏溪沙青年新村淋浴間和泳池非禮事主X,X當時約9歲。控方提醒法庭,被告在1991年前犯案,當時非禮罪最高刑罰只是監禁5年,而非現時的10年。法官等候張的背景報告及事主創傷評估報告才判刑。

官指行動自如 誇大視障程度
練官裁決時指,張作供時條理分明,惟他多次言過其實,為求回應控方案情而度身訂做證供。練官認為張誇大其視障問題,自稱當年上落泳池時需要別人攙扶,惟他不需學習點字,亦能每月獨自回去內地十多次,更能於認人手續中主動剔除戲子。練官認為其視力並非如他所述的不堪,亦觀察到張能自行由犯人欄走向高一級的證人欄,證明張能靠僅餘視力行動自如。

張曾於警誡下稱認識X,兩人並不熟絡,惟他自辯時卻改口指當時是誤認X為另一為同名宿生。練官認為當年張是學校的活動助理,而該校的人數只得百多人,張不可能完全不認識X。至於張解釋他當年辭職是因與學生過於熟絡,更洩露校方行政秘密,練官認為以上行為屬於工作態度問題,不足以成為被告辭職理由。由於張的說法有多處出入,故不接納其證供。

練官認為案件關鍵在於指控是否真有其事,及當年非禮X的是否張健華。法官認為X雖於受辱後沒立即投訴,惟這符合老師對X的文靜、怕事的印象;而張當時是明星學生,X害怕揭發事件會得罪張乃合情合理。練官指X是透過新聞聆聽到張的聲音,最終決定挺身報案,此事對她並無好處,案中亦沒有證供顯示兩人有私怨,X實在沒動機誣告張。

至於非禮X的是否張健華,法官指X被非禮前已認識「健華哥哥」,因「健華哥哥」是學校的風頭人物,又是著名游泳健將,亦指張說話動聽,故喜歡聽他說故事。法官表示X當年還剩餘些少視力,被侵犯時亦能近距離觀察張,故她並非僅憑聲音辨出他。案中亦沒有證供顯示當年有人假扮或以張身份行事,根據學校紀錄當年只有一人名叫張健華,故練官裁定非禮X的就是本案被告張健華。練官續指X作供時堅定、清晰,沒有在辯方巨細無違的盤問下動搖,接納她為誠實可靠的證人,裁定張健華所有罪名成立。

早前審訊期間,張健華跟記者說,因官司纏身,早已放棄找工作,主要靠其胞弟及家人接濟過活,由於視障問題,閱讀案中文件亦要依賴家人的幫助,家人要「搵食」故在審訊期間未有到庭支持。張又認為今次會被檢控是因「出名累事」,「本來已經放咗我㗎啦,因為張超雄嗰啲輿論壓力,咁咪逼我上嚟囉」。

20190516 - 兩童獨留家 母涉虐兒

標題:兩童獨留家 母涉虐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對分別十歲及十四歲的姓邱兄弟,在前日傍晚六時許,懷疑被獨留在紅磡何文田邨恬文樓一個單位內,有街坊發現遂報警求助。警方接報趕至,發現單位除了一對小兄弟外,便別無他人。救護員到場,把該對小兄弟由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檢查,他們送院時均清醒,據悉身上並無表面傷痕。警方經初步調查後,把案件暫列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交由九龍城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正嘗試聯絡兄弟的母親了解事件,暫未有人被捕。

20190516 - 北上會女友疏忽子女 單親爸遭官斥

標題:北上會女友疏忽子女 單親爸遭官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與三名9歲至14歲子女靠綜援生活的單親爸爸,去年12月中留下100元予子女後,北上會女友,多天未回家,直至社工家訪揭發,當時其中一小童發燒。涉案爸爸昨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承認三項虐兒罪,辯稱北上後本打算即日回港,但因女友發燒而留下。主任裁判官吳蕙芳聞言即訓斥:「嗰三個係你親生仔女,你反而唔照顧,去照顧成年女人?」單親爸未敢張聲,全程低頭。

「個女人自己唔識睇醫生?」
52歲無業被告承認去年12月19日至21日犯案。吳官將案件押後至下月11日判刑,被告獲准繼續保釋。據知涉案三名小童現由社署照顧,逢周末可返家。辯方求情時透露被告2013年犯事入獄,妻子此時移情別戀,遺下三子女。被告出獄後一直失業,一家四口靠綜援過活。

案發當日被告留下100元給子女,原打算到深圳會女友後即日返港,惟女友發燒至40度,他遂留下。吳官即截停辯方陳詞,直指:「個女人自己唔識睇醫生㗎?」反問被告是否以為100元夠三小孩一天之用。辯方則指被告翌日有吩咐大女找朋友借錢,吳聞言謂:「細路仔邊有通財之義嘅朋友?大人都未必有啦。」吳官及後稱,明白被告一人帶三子女非易事,但同時提醒子女是他親生骨肉,應盡能力給他們最好的,「出面嘅女人唔係,冇血緣關係」,並提醒他將來「你接個女人落嚟,要講明自己仲有三個細路,等佢考慮將來」。

20190515 - 分享肉乾 觀塘官小10童疑食物中毒

標題:分享肉乾 觀塘官小10童疑食物中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觀塘官立小學(秀明道)發生懷疑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三名小六學生昨晨上課時突然嘔吐,另有七名同班同學亦不適,老師查問後發現他們於較早前小息時,曾食用過由其中一名學生帶返校的國產零食肉乾,疑與此有關,校方通知救護員到場,將該五男五女小學生送院治理。

小六生內地旅遊後帶返
據了解,一名小六男生在昨晨近十時、即第一節小息期間,與同班同學分享早前到內地旅遊帶回來的肉乾零食。近一小時後,其中三名學生出現嘔吐,另有七人表示不適,班主任即時通知校方,校方遂通知救護中心。消防懷疑多人食物中毒,派出四輛救護車到場,將五男五女學生分批送往聯合醫院治理。

據校方指當時派出訓導主任及社工陪同學生送院,有關學生送院時情況穩定及清醒,肉乾已交急症室,校方通知學生家長有關事件,並着家長們到急症室會合。消息稱,涉事小食為辣味雞肉乾,在內地網購網站亦有售,據賣家提供的資料,一盒共卅小包的雞肉乾,索價約四十元人民幣,建議買家將食品放在陰涼地方,若發現包裝漏氣、發脹,以及食品變質,切勿食用。衞生署發言人表示,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聯絡該校,調查仍進行中。

20190515 - 兒童醫院測代謝病 兩日有結果

標題:兒童醫院測代謝病 兩日有結果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每約1700名初生嬰兒,就有一人患先天代謝病。有醫生指出,若健康嬰兒突然出現異常疲倦、食慾不振等情况勿掉以輕心,或與代謝病有關。去年底啟用的香港兒童醫院設新陳代謝科,團隊集中為兒童提供快速測試,等候結果時間由1至4周縮減為1至2日,減低嬰兒因未獲確診及治療而猝死的可能。

初生嬰篩查擴至5公院
兒童醫院兒科顧問醫生許鍾妮表示,本港2015年起於兩間醫院推行為期18個月的「初生嬰兒代謝病篩查先導計劃」,其間有15,138名初生嬰兒參與,接受代謝血點測試(DBSM),當中9人確診患代謝病,即每1682名初生嬰兒有一人患代謝病。其後計劃常規化,擴展至多兩間醫院,今年再擴展至廣華醫院,即涵蓋5間公立醫院、七成公院出生嬰兒可受惠。另外,10月起測試疾病將由24增至26種。

醫生:嬰突倦無食慾 或代謝病
許表示,代謝病患者未必一出生就有病徵,但會突然發病,例如感到疲累、食慾不振及體重變輕等,她說若排除感染及先天心臟病等可能,應留意嬰兒有否患代謝病。她續稱,傳統做法要為病人抽血做3種測試,需時1至4周,緊急患者難以盡早確診;現時兒童醫院以篩查計劃所用的DBSM作為一線測試方法,1至2日內會有初步結果,靈敏度達99%,呈陽性則要再接受傳統測試確診。

稱表徵不明顯 新法助斷症
許指出,代謝病患者有猝死風險,例如「卡尼丁穿透障礙(Carnitine-acylcarnitine translocase deficiency)」患者無法分解奶粉的脂肪,致體內積聚過多阿摩尼亞(Ammonia),嚴重者可猝死。她說自己過去約20年曾遇過六七名患者,全是死後解剖才發現患該病,代謝病患者臨牀表徵不明顯,醫生難以判斷,快捷的化驗方式有助斷症。

兒童醫院病理學顧問醫生麥苗補充,代謝病的成因包括遺傳,患者進食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後,會無法消化以製造身體所需物質,影響身體機能。她說兒童醫院啟用前,懷疑患代謝病徵的患者由其他醫院跟進,但為配合醫院日常運作,醫院每個月只會做1至2次代謝病測試,等候時間對急病患者「不理想」,現時兒童醫院每日都可為有需要患者做測試。

20190515 - 家長創傷多 子女心理困難愈大

標題:家長創傷多 子女心理困難愈大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長小時候有創傷,或影響其管教模式,影響兒童成長,造成「創傷跨代轉移」。香港小童群益會調查發現,家長承受創傷,比子女直接受創傷更影響子女的成長。有單親媽媽分享指出,自己從小被父親虐打,令她不懂與女兒建立關係,亦不會稱讚子女,影響女兒成長。

小童群益會於去年4月28日至今年3月29日,訪問530對12歲或以下兒童及其照顧者,了解創傷跨代轉移情况。研究發現有47.4%兒童與66%家長曾經歷最少一次的創傷。負責研究的中大社工系高級講師梁淑雯指出,調查結果顯示,照顧者創傷經歷愈多,子女就有愈多心理困難,如情緒、注意力及社交等問題,把創傷帶來的負面影響傳到下一代。

小時捱打 媽媽不懂讚子女
單親媽媽阿珊於預先錄製的影片表示,從小被父親虐待,前夫亦曾虐打她。她年幼時不論做得好與壞,父親都會動手打,令她不懂稱讚子女,女兒因無安全感而偷竊,阿珊亦只懂得打罵。阿珊後來接受創傷治療,學懂放下過去,與女兒關係改善不少,女兒亦有一年多沒有再偷竊。

學者:受創者較易高壓管教
梁淑雯解釋,家長承受創傷後或未有處理好問題,沒好好了解及整合自身經歷對生命的影響,當他們意識到創傷對生活的影響後,就意識到問題並改善。她續說,調查亦發現照顧者創傷經歷愈多,愈易出現以高壓脅迫及拒絕形式的管教,對子女成長的影響,比子女直接經歷創傷的影響還要大。

小童群益會總幹事陳健雄表示,創傷不是以事件嚴重程度定義,而是視乎事件對當事人有否造成不能承受的壓力。他說,家長甚少留意自身創傷經歷會影響管教及照顧模式,希望家長及早就其創傷經歷尋求協助,預防轉移到下一代。他亦期望學校及提高對兒童心理創傷的意識,及早介入支援,避免兒童承受的創傷成為長大後患抑鬱的種子。

20190514 - 明愛醫院4病童染副流感三型 情況穩定

標題:明愛醫院4病童染副流感三型 情況穩定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愛醫院發言人公布,該院兒童發展復康部自本月10日起,先後有4名患有長期疾病的住院病童,年齡由8歲至13歲,出現呼吸道感染徵狀,院方為病人進行所需測試,4人對副流感三型病毒呈陽性反應。有關病人現正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

發言人指,院方已通知病童家屬有關情況,並已根據既定指引加強病房預防感染措施,繼續緊密監察該病房病童及有關醫護人員的健康情況。明愛醫院已經將有關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防護中心作出跟進。醫院會密切監察病房內的情況。

20190513 - 扶弱基金項目資助3.6億

標題:扶弱基金項目資助3.6億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攜手扶弱基金」四年前設立專款,為來自基層家庭的中小學生推行更多課餘學習及支援項目,資助他們參加文化、藝術、體育及科技的訓練及交流等,專款至今推出五輪申請,批出接近一億八千萬元撥款,推行約二百四十個課餘學習及支援項目,連同商業機構捐贈,這些項目整體資助總額達三億六千萬元,惠及超過十萬名中小學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指,政府於一八/一九年度增撥資源,優化了「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為有需要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的「現金援助」上限,由每年一千五百元提升至二千元,名額由六千個增至一萬個,資助他們學習社交技巧、參與領袖訓練,以至到外地交流等。

而為更切合一些資優學生的興趣與需要,陳指,去年亦向「資優教育基金」注資八億元,支持不同持份者為資優學生提供多元化校外學習課程,當中包括航空學、機械人學等傳統課堂難以涉獵的課程,讓有天分的同學及早發展所長。

20190513 - 幼兒中心增加 今年起陸續啟用

標題:幼兒中心增加 今年起陸續啟用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幼兒照顧服務短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指,政府早年承諾增加的十間幼兒中心,由今年起在未來數年陸續啟用。羅又指,政府計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設立更多幼兒中心,以優化社區保母及互助幼兒中心服務。

羅致光昨發表網誌,指為加強對殘疾人士及其家庭提供社區支援服務,同時減輕其家人的壓力,政府於一八/一九至二一/二二年度期間,將逐步增加各類中心的數目,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將由十六間增加至廿一間,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由三間增加至五間,家長/親屬資源中心則由六間增加至十九間。

羅指,其中六間新增的家長/親屬資源中心,已於今年三月投入服務,現時中心數目已增至十二間,餘下七間預計於二○年第一季成立,而政府於一九/二○年度計劃,把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進一步由三間增至五間,分布全港五個區域。

20190513 - 港大推兒童濕疹課程 低收入家庭免費參加

標題:港大推兒童濕疹課程 低收入家庭免費參加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濕疹是最常見的兒童皮膚病,全港估計目前有逾十六萬名十四歲以下兒童患有濕疹,對兒童本身及其家庭帶來困擾及壓力。香港大學過去兩年針對濕疹兒童及其父母舉辦「童心同行」身心靈健康親子課程研究計劃,教導濕疹兒童家庭正面應對病症;港大計劃今年下半年推出新一期課程,現正招募低收入家庭參加。

港大指出,濕疹對兒童日常生活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包括因痕癢和痛楚影響睡眠質素,導致日間疲倦,影響學習表現;社交上或因皮膚狀況而自我形象低落,亦可能被朋輩孤立甚至欺凌。家長在照顧過程中亦易感無助而變得焦慮和抑鬱,長遠影響家庭關係。

教授處理壓力 紓緩身心困擾
為幫助濕疹兒童家庭,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自前年起,連續兩年舉辦「童心同行」課程研究計劃,課程採用「綜合身心靈健康介入模式」,教授家長及兒童如何處理濕疹帶來的壓力,透過親子溝通、情緒調適、伸展運動等,改善身心狀態。學系稱,經首兩期課程的初步發現,課程有效紓緩濕疹兒童身心困擾;同時有效提高家長整體生活質素和自我關顧意識。

學系計劃在今年七月至十二月期間,聯同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舉辦第三期課程,對象為患有濕疹的六至十一歲學童及其家長,領取綜援或學校書簿津貼的低收入家庭費用全免,而非低收入家庭收費六千元,有興趣的家長可於網上報名。課程內容包括親子工作坊,以及為兒童評估濕疹狀況。

20190511 - 日看電子屏幕逾兩小時 幼兒易患過度活躍症

標題:日看電子屏幕逾兩小時 幼兒易患過度活躍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已成為「電子奶嘴」,它們雖可應付哭鬧及「扭計」的小朋友,但代價是換來小朋友專注力不足及出現過度活躍的情況。外國有研究發現,幼兒若每日觀看電子屏幕超過兩小時,當他們長大至五歲時,較其他人患上過度活躍症的機率高七倍。

專注力較差 易發脾氣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研究超過二千四百個家庭,了解家長讓幼兒接觸電子產品屏幕的時間及習慣。結果發現,若幼兒每日觀看電子屏幕逾兩小時,專注力較差,患上過度活躍症的風險更大增。這些幼兒亦較易出現不聽話的行為,例如容易發脾氣。

研究專家相信,幼兒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變相導致他們缺乏睡眠時間及戶外活動機會,不利發育及成長,而且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愈長,他們睡眠時間愈短。專家認為五歲以下幼兒觀看電子屏幕的時間,每日應限制在不逾半小時,避免出現過度沉迷及影響成長。

20190510 - 設計師狎童案辯方 質疑「支援人員」影響事主

標題:設計師狎童案辯方 質疑「支援人員」影響事主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10歲女童獨自搭巴士上學,其間疑遭一名已婚設計師搭訕,更被強行握着手摸他下體。設計師4年後再聯絡女童,邀她至家中,再次做出同樣猥褻及非禮行為。案件昨在區域法院續審,辯方透露有法庭支援人員曾向女童說「辯方會chok(盤問)爆你」,質疑女童供辭受影響,女童承認確有此事,但強調所述均是真話。法庭在女童出庭作供已得悉事件,法官馬上決定更換支援人員,才允許審訊繼續。

稱「辯方會chok爆你」 官即換人
被告方世琦(37歲)否認兩項向16歲以下兒童作出嚴重猥褻行為及一項非禮罪。女童X(16歲)昨出庭接受辯方盤問。

辯方指出,一名田徑女運動員去年投訴遭教練非禮,事件轟動全港,恰巧X又有參加田徑,當時更盛行「#MeToo」運動,故質疑X受影響,希望受眾人注意才指控被告。X否認辯方所指,反駁不知「#MeToo」運動,更稱一直沒向任何人提及事件。

被問屢願偕被告坐 事主:受欺凌沒朋友
辯方又問X,既然對被告行為感害怕,為何接二連三跟被告到巴士上層。X解釋,她當時年幼不知行為嚴重,又透露自己沒有朋友及遭同學欺凌,所以遇到被告便當他朋友,更說:「我好重視友情,甚至重要過親情」。

對於發生法庭支援人員在X作供前做出提示,大律師陸偉雄接受本報查詢時解釋,法庭一般會安排社工作支援人員輔導出庭作供的未成年兒童,因為他們容易情緒波動。陸批評,支援人員不應向兒童講及審訊內容,同時讚揚法官行動當機立斷。案件今日續審。

20190510 - 獨留6歲仔在家 母涉虐兒被捕

標題:獨留6歲仔在家 母涉虐兒被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六歲仔被獨留在家驚到喊,鄰居揭發報警拉阿媽。 現場青衣長發邨敬發樓,前晚十一時許,姓周(四十歲)女子聽聞走廊傳來男童嚎哭聲,前往查看下,發現鄰居一名男童在走廊徘徊,其住所的木門虛掩,鐵閘無上鎖,屋內卻無成年人,懷疑男童被獨留在家,周婦恐防會有意外發生,即報警求助。

警方接報到場向男童查問,獲悉他在走廊尋找母親,惟良久不見母親蹤影,才驚慌大哭。其後,警員聯絡周母返回助查,經初步調查後,將該名姓潘(卅九歲)母親拘捕帶署扣查,案件暫列為虐兒,交由葵青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至於男童無表面傷痕,由救護車送往瑪嘉烈醫院接受檢查。

20190507 - 明愛醫院再有3名兒童上呼吸感染 1人危殆

標題:明愛醫院再有3名兒童上呼吸感染 1人危殆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愛醫院發言人就早前公布兒童發展復康部有病人組群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今日發出最新公布,指該部門再有三名6歲至14歲的病人出現上呼吸感染症狀。

院方已為有關病人進行所需測試,其中一名病人的測試結果對人類偏肺病毒呈陽性反應,情況嚴重;一人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情況穩定。另有一名病人則同時對人類偏肺病毒感染及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並因自身的長期病患而情況危殆,現正於基督教聯合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院方已通知病人家屬有關情況,並已根據既定指引加強預防感染措施,繼續緊密監察該病房病人的健康情況,並將有關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防護中心作出跟進。

20190507 - 6歲男童染甲流併發嚴重肺炎 情況危殆

標題:6歲男童染甲流併發嚴重肺炎 情況危殆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公布一宗兒童感染甲型流感嚴重個案,涉及1名有長期病患的6歲男童,他自4月23日起發燒,昨日入住基督教聯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情況危殆。他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甲型流感併發嚴重肺炎。

中心續指,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沒有接種今季季節性流感疫苗,潛伏期內沒有外遊,正繼續調查。

中心又提醒市民,雖然冬季流感季節已經完結,但年滿6個月或以上(除有已知禁忌症外)而在2018/19年度仍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士,仍可接種疫苗加強個人保護預防季節性流感。市民亦應繼續時刻採取個人、手部和環境衞生措施,預防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傳染病。

20190504 - 10歲童染腸病毒 潛伏期曾到江門

標題:10歲童染腸病毒 潛伏期曾到江門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十歲男童感染腸病毒同時有腦膜炎,目前仍需留醫,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指男童於潛伏期內曾到江門,中心正繼續調查事件。

該男童是港人,過往健康良好,他自四月廿八日起發燒、嘔吐和頭痛。於四月廿九日被帶往廣華醫院急症室求醫,同日入院接受治療。病人情況一直穩定。病人的腦脊液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腸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腦膜炎。他的家居接觸者包括父母及胞妹至今沒有出現病徵,男童亦有上學,但學校沒有爆發個案。

腸病毒感染可透過直接接觸病人的鼻或喉嚨分泌而傳播,未計上述個案,防護中心今年至今錄得兩宗嚴重兒童腸病毒感染個案,一八年及一七年則分別有六宗及八宗嚴重個案。

20190504 - 果汁代水月重1磅 兒童增癡肥風險

標題:果汁代水月重1磅 兒童增癡肥風險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飲水是健康的生活習慣,但外國有研究發現,不喜歡飲水的兒童更易增磅,因為他們會以汽水、果汁等飲品代替清水,平均每日因此額外攝取多一百卡路里熱量,意味約一個月體重就會增加一磅,長遠更有癡肥風險。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了八千四百名兩歲至十九歲兒童及青少年,了解他們的飲水習慣及體重情況,發現五人中有一個沒有飲水習慣,佔被研究者總數約兩成,他們自小就傾向飲汽水、果汁及能量飲品等甜味飲料,平均每日因此額外攝取一百卡路里的熱量。

日均額外攝取100卡路里
美國建議市民每日攝取的糖分不應超過總卡路里攝取量一成,甜味來源除了飲品,還有其他食物,稍一不慎便很容易超標。若小朋友每日額外攝取多一百卡路里,約一個月就會額外攝取三千五百卡路里,等於體重增加一磅。研究學者認為,小朋友應該透過清水補充身體需加的水分,不建議經常飲用其他甜味飲品。

20190503 - 非禮午睡6歲學生 加籍幼師囚10月

標題:非禮午睡6歲學生 加籍幼師囚10月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加籍幼稚園英文男教師涉於離職前最後上班日,趁學童午睡時間,在課室非禮兩名女童的私處,女童其後告知另一教師揭發此事。教師昨被裁定一項非禮罪成,另一項非禮罪脫。裁判官直斥案情嚴重,被告作為英文教師,違反誠信,隔內褲觸碰年僅6歲女童的私處,存在加刑因素,終判他監禁10個月。

被告Robert Scott Johnson(56歲)早前否認兩項非禮罪,控罪指他於去年7月13日,在長沙灣某幼稚園課室內非禮女童X及Y。

裁判官表示,Y證供清晰和合乎邏輯,能清楚指出因被子遮蓋視線,無法見到被告摸她,而是感到遭被告觸摸,可見非禮情節並非她幻想出來,接納其證供。X證供則前後不一,例如在盤問下否認被告碰過她,證供不可靠。

裁判官亦認為被告自辯內容前後矛盾,曾說害怕驚醒睡夢中的學生,不進入其他課室,卻又進入涉案課室「伸展筋骨」,拒絕接納其證供。裁判官裁定被告對Y的非禮罪成,對X的非禮罪名不成立。

辯方求情稱,被告2001年起來港任職英文教師,事後不能再執教鞭;被告已婚,現時依靠借貸生活,其菲籍妻子不時來港探望,她有情緒不穩問題,望法庭輕判。

裁判官稱案情十分嚴重,Y於案發時剛好6歲,極為年幼,沒有反抗能力,法庭有責任保護年幼學童,以免她們受身心傷害;而被告作為教師違反誠信,為滿足性目的而侵犯學生;上述兩項均屬加刑因素,終判被告監禁10個月。

20190503 - 已接種疫苗 5歲女染甲流併發肺炎

標題:已接種疫苗 5歲女染甲流併發肺炎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冬季流感季節已經完結,但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一名已接種今季季節性流感疫苗、有長期病患的五歲女童,被診斷甲型流感併發嚴重肺炎,昨日入住明愛醫院兒科特別治療部,現時情況危殆,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該宗兒童感染甲型流感嚴重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女童自四月二十六日起出現發燒和血含氧量下降,痰液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初步調查表示,女童已接種今季季節性流感疫苗,患病潛伏期內亦沒有外遊。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雖然冬季流感季節已經完結,但是年滿六個月或以上(除有已知禁忌症外),在二○一八/一九年度仍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士,仍可接種疫苗,加強個人保護。」

20190429 - 55%受訪家長曾體罰子女

標題:55%受訪家長曾體罰子女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防止虐待兒童會為響應四月三十日的「國際沒有巴掌日」,於二至四月進行有關體罰的調查,訪問三百三十三名家長及兩百一十六名兒童。調查中五成五家長坦言曾體罰子女,約五成受訪兒童表示曾遭家長體罰,該會發現家長童年時被體罰的經驗會影響管教兒童方式,六成五童年時有被體罰經驗的家長在長大後亦曾對子女體罰。

原因多為不聽從指示
調查發現兒童和家長童年時被體罰的原因十分相近,「不聽從家長的指示」皆約為六成,打架、爭玩具等行為問題則約有三成,未達家長期望則有兩成多。不少兒童亦會無辜被罰,有近一成五兒童表示被體罰原因是家長心情欠佳,逾兩成家長回憶童年時被體罰亦是此原因。另外,七成一兒童及近六成家長皆認同體罰長遠來說沒有用處。

該會表示根據社會福利署資料,上年新呈報的兒童身體虐待案有四百九十三宗,較二○一七年增加三成,惟港府只立法禁止在幼兒中心體罰,以及禁止教師不得向學生體罰,該會促請當局立法全面禁止體罰,包括家庭層面。

20190429 - 產後抑鬱求診 醫病兼治親子關係

標題:產後抑鬱求診 醫病兼治親子關係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約五至七成產後婦女會經歷產後情緒低落,但兩周內症狀會消除;若情况持續多於兩周,則有可能患上產後抑鬱。今年32歲的麥太(Annie),3年前誕下兒子後和母親於育嬰上有分歧,加上兒子頑皮,種種壓力如一座座大山壓着這新手母親,試過撞頭甚至「諗過自殺」。幸在丈夫鼓勵下求醫接受心理治療服務後,Annie改善親子關係後,連帶自己心理問題也得到梳理。

新手媽媽拒認情緒問題 不社交欲自殺

Annie的兒子於2016年2月出生。作為新手母親,她在娘家坐月,但母親和她在育兒上大有出入,如母親愛抱着嬰兒搖,又煮很多Annie不想吃的補品,「火星撞地球,日日都會爆發,爭吵,意見不合」。加上Annie選擇餵母乳,「成個坐月過程都好似無瞓覺,無休息過」。Annie最初接受不到自己有情緒問題,產後頭半年見過不少社工,但感覺沒幫助,後來拒絕與社工會面,「收埋自己」,不外出不社交。「當初覺得無人明白我,尤其媽咪老公都不明白我的感受……嬲的時候,我有嘗試過撞自己的頭」,她甚至有過自殺念頭。

上心理課堂 減育兒壓力增自信

到小孩9個月後,她開始求醫,又接受「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獲安排與葵涌醫院臨牀心理學家黃惠妍見面,並上了兩個有關「安全圈養育」及「情緒輔導家長教育」的小組課堂。安全圈養育小組共8節課,媽媽會觀察親子關係的短片,學習了解孩子的情緒需要。Annie認為上課後,親子關係變好了,例如餵飼時兒子拒絕進食,她會和他溝通,兒子更懂向她表示已飽。「之前他只是哭,常覺得他挑戰我的底線,和我作對。現在發現我在他心目中很重要的」。黃惠妍說,當媽媽減低育兒壓力後,信心隨之提升,抑鬱情况也會改善。另外,丈夫角色很重要,「太太叫辛苦時先生可能潑冷水,會令媽媽更辛苦」,丈夫要肯定太太。

黃表示葵涌醫院已有約五六十名母親接受過安全圈養育課程,10名母親接受過情緒輔導家長教育課程。葵涌醫院發言人說,精神科護士每年評估大約1000至1200宗產後出現情緒問題個案,當中約三分之二屬輕度及短暫問題,約300至350宗較複雜的產後抑鬱症個案會轉介專科跟進。

20190426 - 易成癮削自制力 學者倡訓練獨自看書

標題:易成癮削自制力 學者倡訓練獨自看書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家長為制止幼兒「扭計」而遞上手機,有學者認為,「電子奶嘴」雖可即時安撫子女,但長遠而言不是最好方法,或會令幼兒對此成癮,不會自制,甚至影響日後社交能力,建議家長讓子女讀實體書或動手做活動。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說,不足1歲的嬰兒已坐在嬰孩手推車看手機,2至5歲幼兒「手機送飯」情况更普遍,他稱理解家長以電子產品安撫子女,「煩少一會」,但認為做法對幼兒成長未必最好,尤其心理發展方面。他舉例稱,電子產品易令人成癮,「一撳手機,會即時有回應」,易生「一要即有」心癮,憂慮他們長大後自制能力弱;又指幼兒經常用電子產品,減少在真實世界與人溝通時間,影響社交溝通能力。

他建議家長都要身教,與子女一起放下手機、一起專心吃飯,勿一心多用;即使無暇看管子女,也要培養他們獨立玩耍的能力,如自己一人看書、動手玩模型等。若無可避免要讓子女看電子屏幕,也要善用時間,林俊彬建議家長盡量陪伴在側,將手機影片內容與生活連結,教子女知識,「幼兒從動物紀錄片看到獅子,家長可趁此機會教他們貓科動物習性」。

20190426 - 世衛:未滿1歲遠離電子奶嘴 2至4歲每日勿逾1小時 長對屏幕少活動可致肥

標題:世衛:未滿1歲遠離電子奶嘴 2至4歲每日勿逾1小時 長對屏幕少活動可致肥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智能電話、平板電腦播放的卡通、遊戲界面,吸引幼兒定睛觀看。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度發出有關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指引,建議1歲及以下嬰兒應完全遠離電子屏幕,2歲至4歲兒童看電子屏幕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指引稱,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意味減少消耗體力的活動,可導致癡肥和過重。有幼稚園校長稱,雖會讓學生玩平板電腦,但盡可能控制幼兒用電子屏幕的時間,但離開學校後,家長往往依賴「電子奶嘴」照顧幼兒,認為家長也要控制好子女用手機的時間。

香港衛生署2017年曾公布其調查,指本港幼童開始玩智能電話年齡中位數為12個月,玩手機愈趨「幼兒化」。世衛周三(24日)發布5歲以下兒童的身體活動、久坐和睡眠的新指引,稱幼兒時期是身體和認知能力急速發展的階段,亦是他們形成習慣和適應家庭生活方式的時期,至關重要,應小心勿在小時候過度使用電子屏幕產品。

1至4歲應每日體能活動3小時
指引稱,1歲至4歲幼兒每日應花最少3小時作體能活動,每晚有最少10小時睡眠。至於1歲以下嬰兒則可透過互動式地板遊戲來活動,避免接觸所有電子屏幕;1至3個月的初生嬰要有14至17小時睡眠,4至11個月大嬰兒要有12至16小時睡眠(見圖)。按世衛數據,1974年以來全球癡肥人口已增兩倍。長期睡眠不足會增加累積過多脂肪,睡眠時間少亦與兒童花時間看電視和玩電腦遊戲有關。

幼園:偶爾讓幼兒玩平板
在香港,2歲至4歲幼兒除了在家,逗留最多便是在學校。教育局積極推動中小學電子學習,翻查教育局《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局方指幼稚園可「適當引入資訊科技設備輔助教學」,提醒學校資訊科技不可取代學習活動或遊戲,過於偏重科技教學會剝削幼兒透過接觸真實世界的學習機會。據教育局「適用書目表」,未有幼稚園教科書或學習材料上架。

荃灣商會朱昌幼稚園校長林翠玲稱,學校沒有引入電子書,但會讓幼兒玩平板電腦或電腦,每周兩次,每次15分鐘,屬校內遊戲時間。她稱校方避免幼兒在校花很多時間看電子熒幕,因幼兒眼部發展未成熟,免損害眼睛健康;不過離開學校後,幼兒行為便不由校方控制,她說知道不少家長依賴「電子奶嘴」,認為家長本身的心態矛盾,「你問他們,他們一定不想子女機不離手,無奈與子女外出時,要子女乖,在餐廳安靜,很順手讓子女玩手機」。亦有學者認為,家長依賴「電子奶嘴」安撫子女或會令子女對此成癮。(見另稿)

衛生署昨回覆稱,參考美國兒科學會最新建議,已於2018年2月更新了幼兒使用屏幕的健康「貼士」,建議兩歲以下孩子應盡量避免接觸電子屏幕產品;2至5歲孩子每天觀看電視或使用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等的累積時間,應限制在1小時以內。

20190424 - 15歲高材生墮樓亡 教局跟進

標題:15歲高材生墮樓亡 教局跟進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學業成績優異的中學男生,前日下午被發現在東涌逸東邨住所跳樓身亡,慈母驚悉噩耗,哭得肝腸寸斷,警方在場未有檢獲遺書,調查後相信案件無可疑,惟男生墮樓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

墮樓身亡男生姓李(十五歲),一家六口同住祿逸樓一單位。據街坊透露,李性格內向,但學業成績優異,有一兄兩姊,在四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父母皆篤信觀音。

未檢獲遺書 母悲痛嚎哭
前日下午五時許,有街坊見李身穿校服,如常在大廈乘搭升降機上樓,當時不見他有任何異樣。惟不久李卻被發現從大廈天台墮下,跌在大廈對開地上發出隆然巨響,救護員把他送院搶救,惜最後返魂乏術,其母親接獲噩耗,霎時間難以接受喪子之痛,不禁放聲嚎哭。

警方封鎖現場,在場未有檢獲遺書,在向死者家人了解及經初步調查後,認為案件沒有可疑。由於男生死前毫無徵兆,警方將循家庭及學校方面調查其輕生原因,至於其死因有待剖屍確定。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對事件深表惋惜及難過,已即時派出學校發展主任聯同多名教育心理學家到校提供支援,協助學校處理事件。學校亦已啟動危機處理小組策劃跟進工作,包括安排特別班主任課以識別需要情緒支援的學生,及通知家長如何協助子女面對事件和處理情緒等。教育心理學家及學校社工會為個別有需要的學生及教職員提供輔導。教育局會繼續與學校保持緊密聯絡,關注學生的狀況及學校的需要,以提供適切的支援及專業意見。

20190417 - 海關兩處檢毒拉3人 包括兩名14歲男童

標題:海關兩處檢毒拉3人 包括兩名14歲男童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海關分別在機場及葵涌檢獲約四點二公斤懷疑海洛英及約二百克懷疑大麻花,市值約三百七十八萬元,行動中拘捕三人,包括兩名十四歲男童。

海關人員本月十日在機場檢查一件從馬來西亞到港的空運郵包,在郵包內的八個咖啡粉包裝盒中檢獲該批懷疑海洛英,前日分別在尖沙咀及葵涌拘捕一名廿九歲及兩名十四歲涉案人士。海關人員在其中一名十四歲男童位於葵涌的住所內,再檢獲該批懷疑大麻花。

20190416 - 【流感爆發】14公院爆滿 4兒科爆棚仁濟兒科佔用最高達110%

標題:【流感爆發】14公院爆滿 4兒科爆棚仁濟兒科佔用最高達110%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在冬季服務高峰期期間,醫院管理局數字顯示,本港公立醫院急症室昨日有6506人次求診,當中1028人轉送內科病床留醫,整體內科病床佔用率108%,而兒科住院病床佔用率亦達90%。

15間提供內科病床的公立醫院中,除了瑪嘉烈醫院外,14間佔用率均爆滿,當中以聯合醫院佔用率最高,達123%,其次是伊利沙伯醫院,亦達119%。昨日到急症室求診的6506人次中,以伊利沙伯醫院的516人次最多,其次是屯門醫院有501人次。

兒科住院病床方面,整體兒科病床佔用率為90%,當中4間醫院的兒科病房均出現爆棚情況,包括仁濟醫院(110%)、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104%)、將軍澳醫院(100%)和屯門醫院(102%)均出現爆棚情況。

截至上午10時,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屯門醫院和將軍澳醫院的急症室等候時間最長,需逾8小時。

20190416 - 兩幼兒中心爆上呼吸道感染

標題:兩幼兒中心爆上呼吸道感染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兩宗上呼吸道感染爆發個案,包括九龍城港青基信幼兒學校(農圃道)及銅鑼灣保良局嬰兒組幼兒中心,中心人員已視察該兩間幼兒中心,並提供有關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建議,亦正接受醫學監察。

共涉51幼童
其中九龍城港青基信幼兒學校(農圃道)共八男十二女受感染,年齡介乎三至六歲,涉及的學童自上月十八日起出現流鼻水、咳嗽和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徵,全部人均已求醫,其中三人需入住聖德肋撒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兩人經治療後已出院。所有病人現時情況穩定。三名入院學童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人類偏肺病毒呈陽性反應。

另一間位於銅鑼灣保良局嬰兒組幼兒中心,涉及共十五男十六女,年齡介乎兩個月至廿一個月。他們自今月五日起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徵。全部人均已求醫,十三人需入住東區醫院,當中五人經治療後已出院,所有病人情況一直穩定。十一名入院幼童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呼吸道合胞病毒呈陽性反應。

20190416 - 甲基汞損中樞神經 孕婦幼童高危

標題:甲基汞損中樞神經 孕婦幼童高危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四十九款三文魚和吞拿魚刺身樣本驗出重金屬甲基汞,其中十款吞拿魚刺身樣本的重金屬甲基汞含量更超出法例標準,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甲基汞對發育中的小朋友及中樞神經影響最大,懷孕婦女如攝入太多,或影響胎兒腦部發育。

糧農組織/世界衞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三年所設的甲基汞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一點六微克,即舉例一個體重六十公斤的育齡婦女每周攝入限量為九十六微克。今次測試的吞拿魚樣本中,最高甲基汞含量為每公斤一點四八毫克(ppm)。

毒素影響胎兒發育神經
消委會指甲基汞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JECFA設定該攝入量的主要考慮,是甲基汞對人類的發育神經毒性,對胚胎和胎兒影響尤其大,雖然成人的攝入量即使高於JECFA標準約兩倍亦不會構成神經毒性風險,但準備生育的婦女攝入量就不應超過標準,建議她們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高的刺身。

自行排出體外需逾一年
消委會引述香港婦產科專科學院代表譚永雄指,如常食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甲基汞會慢慢積聚體內,身體自行排出過程恐需逾一年,體內甲基汞含量才會大幅下降,如婦女計劃懷孕,應最少在懷孕前一年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

香港兒科醫學院名譽司庫林鴻生指,世衞建議人類進食魚類的汞含量不應超過○點五ppm,然而孕婦或幼兒若長時間進食大量含量低於○點五ppm的魚類,胎兒和幼兒慢性中汞毒的風險仍會提升,而一般較大的獵食性海水魚類含汞量較高,孕婦應避免進食體積較大的深海魚類。

20190414 - 獨留家煮食兩童險燒屋

標題:獨留家煮食兩童險燒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獨留在家煮食,兩男童險葬火海!上水一間單層鐵皮寮屋,前日傍晚九歲男童相約補習社同窗男童,前往其寓所嬉戲。期間,他們感「肚餓」難抵,取來兩個手提式氣燒爐煮食,懷疑有人以紙屑點火時,突然爐頭搶火,將兩童燒傷,幸驚動鄰居及時將火撲熄,不致全屋燒毀。其後,警方獲悉事發時屋內無成年人,認為有獨留孩童嫌疑,分別將兩童的家人拘捕。

現場上水丙崗村一間鐵皮寮屋,前日傍晚六時許,姓楊(九歲)男童與同齡姓陳男友人,在家內後門打邊爐煮食,期間,有人燃點手提式石油氣罐時,懷疑無法將爐「撻着」,遂燃點紙屑輔助,豈料,突然氣罐發生搶火,兩童走避不及,同被火舌燒傷頭及手腳,痛極呼叫,鄰居聞呼救聲趕至,立即將兩童救出,並澆水將火燄撲熄,幸而屋內無被波及,遂報警求助。

分別拘兩童家人
其後,消防及救護員趕至,隨即為兩男童敷治,並送往威爾斯醫院治理,情況均穩定。現場地下遺留兩童的衣物及鞋,以及兩個小型石油氣罐和燒過的紙屑,消防員初步調查後,認為事件無可疑。不過,警方發覺屋內無成年人,認為有獨留兒童在家嫌疑。及後,聯絡雙方家人了解,將楊童的父親(五十四歲),以及陳童的祖母(五十五歲),以涉嫌對所看管的兒童或少年虐待或忽略拘捕,案件交由大埔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消息指,現場姓楊戶主與妻及兩子女,一家四口同住上址兩至三年,事發時屋內原本由楊妻照顧幼子。期間,楊妻有要事暫時離開寓所,只剩幼子與其朋友在家,豈料卻發生意外。昨晨八時許,楊父在警署通宵受查後返家,他指當時兒子與補習社的同學在家玩耍,期間,他們肚餓煮嘢食,相信是爐頭搶火「燒着咗嘢!」楊父曾往醫院探望過兒子,他指:「佢冇乜嘢,整親手腳,佢平時都冇玩火!」

20190413 - 半歲嬰被子蓋頭不治

標題:半歲嬰被子蓋頭不治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馬鞍山一名半歲大男嬰昨在家中昏迷,送院搶救後返魂乏術。據了解,母親起牀時發現男嬰頭部被子覆蓋,身體冰冷毫無反應。有陪月顧問指出,父母應將被邊收在牀角,以免嬰兒將被子覆蓋面部。

現場為馬鞍山沃泰街8號曉峯灣畔3座一個單位,昨晨6時許,一名6個月大男嬰被發現在嬰兒牀上昏迷,母親慌忙報警。救護員到場將男嬰送院搶救,惜最終不治。

據悉,男嬰為家中第二胎,父母同為在職家長,平日依靠祖母照顧,晚上再帶返家中。近日男嬰因呼吸系統不適,家人前日帶他到私家醫院求診,並接受「吸氣」治療及服藥,晚上放於客廳中的嬰兒牀睡覺,至昨日凌晨2時仍無異樣。母親清晨起牀,發現男嬰頭部有被子覆蓋,身體冰冷毫無反應,慌忙報警求助。經初步調查,警方相信案件無可疑,列作「有人暈倒—送院時死亡」,男嬰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陪月員倡被邊收牀角 避用重被
資深陪月顧問黃坐月稱,初生嬰兒睡覺時,家人應避免用較重的被,若遇寒冷天氣可使用暖爐,父母亦應將被子邊緣收在牀角,以免嬰兒將被覆蓋面部。她建議,父母讓1歲或以下的嬰兒睡在嬰兒牀,晚上將牀置於父母旁邊,方便照顧及留意嬰兒情况。黃續說,若嬰兒呼吸系統不適,有可能出現鼻塞,父母應每隔一個多小時觀察嬰兒狀况,因嬰兒未必懂得用口呼吸;亦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0190412 - 稱還施彼身 印傭扯少主髮緩刑 任警長女僱主 閉路電視揭發

標題:稱還施彼身 印傭扯少主髮緩刑 任警長女僱主 閉路電視揭發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育有一對兩歲龍鳳胎的女警長,經家中閉路電視發現印傭扯兒子頭髮,於是報警。印傭昨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承認一項襲擊所看管兒童罪名,求情時稱是為了阻止龍鳳胎打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教訓男童。裁判官表示事件只屬孩子間的小打鬥,印傭行為卻過火,判處她監禁4周,但緩刑1年。

認罪的被告Samiah Bt Sayidi Madiya(37歲),在港無案底。代表律師求情時表示,被告於兩年前來港,一直受僱於涉事家庭,照顧僱主一對龍鳳胎。她在印尼亦育有一名4歲的兒子。

稱為阻止龍鳳胎打架

官指過火不必要

辯方解釋,當日被告餵涉案一對龍鳳胎進食時,兩童因爭玩手機,男童推了女童頭部一下,被告見狀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扯男童頭髮以示教訓。

案發本月8日,姓劉的女警長經家中閉路電視發現被告在客廳扯兒子頭髮,於是返回荔景紀律部隊宿舍家中及報警,並送兒子到院。男童經檢驗後只感痛楚,被告在被捕時保持緘默。

裁判官表示事件只屬孩子間的小打鬥,印傭行為卻過火及不必要,判處她監禁4周,但緩刑1年。

為家居安全設閉路電視

大狀指沒規定須知會傭工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僱主為保障家居安全而設閉路電視,實屬「無可厚非」,且沒明文規定須事先知會僱員;若僱主其後從錄影發現僱員有不當行為,該些錄影片段可作犯罪證據,情况就和車輛設攝錄鏡頭拍攝路上狀况,發生意外時可作根據。

香港家庭傭工僱主協會主席容馬珊兒認為,只要鏡頭不是安置在僱工使用的洗手間及睡房,僱主毋須事前知會傭工。

20190411 - 沙田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爆乙型流感 21名學童染病

標題:沙田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爆乙型流感 21名學童染病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位於沙田文禮路31-37號的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爆發乙型流感個案,涉及21名學童,年齡介乎3至5歲,全部人情況穩定。

他們自上星期一起先後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等病徵,當中19人已求醫,其中2人需入院,經治療後已出院,所有病人現時情況穏定。2名入院學童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乙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而該學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20190411 - 教局:5學年73中小生自殺亡

標題:教局:5學年73中小生自殺亡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向立法會財委會提交書面答覆,披露在2013/14至2017/18共5個學年,據學校呈報有73宗中小學生疑自殺死亡的個案,最新顯示2017/18學年有16宗。

教育局沒有向死因裁判法庭蒐集學童自殺數據。按中小學向局方匯報學生懷疑自殺死亡個案的數字,2013/14學年有10宗,2014/15學年有9宗,2015/16學年有19宗,2016/17學年有19宗,2017/18學年有16宗。據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引述死因庭數字,2015年全日制學生自殺案件有23宗,2016年有29宗。

校園欺凌升六成 1/4涉SEN學生
此外,教育局根據每年在公營中小學所做的訓育及輔導個案問卷調查,2017/18學年有202宗學生涉校園欺凌個案,較2016/17學年124宗升63%。校園欺凌個案中,2016/17、2017/18學年各有48宗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2015/16學年則有30宗,教育局稱留意到最近兩個學年相關個案較以往多,除繼續推行學校訓育及輔導, 亦會加強推動反欺凌及尊重別人的活動。

20190411 - 家長誤用杜鵑花沖奶 男嬰失知覺

標題:家長誤用杜鵑花沖奶 男嬰失知覺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路邊的野花不要採更不要吃。醫院管理局毒理學參考化驗室最新研究,分析本港過去15年間共62宗植物中毒個案,常見中毒植物包括海芋、鈎吻(即斷腸草)及杜鵑。大部份屬輕微或中度中毒,但有五人因嚴重中毒要接受深切治療部搶救,幸全部人可康復出院。醫生表示,不少中毒人士因認錯植物,或誤服受有毒成份污染的植物而出事。

兩人食斷腸草入ICU
研究團隊回顧了2003年至2017年間62宗相關中毒個案,近年平均每年有5至10宗,共涉及26種植物。病人年齡介乎一個月大至83歲,當中有三名兒童及四名青少年,分別往14間公院求醫。中毒症狀主要涉及腸胃、神經系統及肝臟方面,如屙嘔、神志不清及肝臟受影響等。中毒人士採摘植物的原因包括煲湯、製藥酒、當食材或新鮮果實進食。部份個案的有毒植物由親友給予、街市購買或自行種植。

62宗個案中,有五名病人要接受深切治療,包括有兩人誤服斷腸草後,要在ICU靠儀器協助呼吸;有一人誤當相思子為含羞草,進食葉子及種子後中毒,要洗血治療保命。此外,有家長將杜鵑誤認為大紅花,沖奶給不足兩個月大男嬰飲用,引致其肌肉抽搐及曾失去知覺。另曾有一名10個月大男嬰誤服一點紅後,出現布加症候群,引致肝靜脈閉塞,要留醫治療數星期。全部人可康復出院,但有兩人分別出現腎功能受損及腎炎等後遺症。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香港醫學雜誌》(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負責研究的該局毒理學參考化驗室醫生吳煒欣表示,分析顯示大部份人求診時,都能向醫護人員提供涉及植物的樣本或照片,並說出相關植物的名稱,惟經過當局檢測卻揭發,多數病人「認錯」植物、「根本分唔清」,導致誤當為可吃食材而出事。最常見包括將有毒的尖尾芋或海芋,當食用芋頭致中毒。其次為斷腸草、杜鵑等。個別個案涉及所吃植物,受附近植物的毒素污染,礙於難以靠外表分辨,公眾應盡量避免採吃野生或來歷不明的植物。

20190411 - 冬季流感高峰結束357死

標題:冬季流感高峰結束357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長達三個多月的冬季流感高峰期終於結束。衞生防護中心指出,本季流感維持約十四周,主要流行病毒為甲型(H1)流感,期內有三百五十六名成人死於流感,另有一名兒童死亡。中心提醒市民應繼續保持個人和環境衞生,預防呼吸道疾病。

本港今年一月初踏入冬季流感季節,流感活躍程度在一月中至底升至高峰,其後持續下降,並於本月初返回基線水平。中心稱,流行病學經驗顯示,在甲型(H1)病毒流行季節,幼童相對易受侵襲,今季錄得大量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爆發個案,正好反映相關情況,以及在六歲以下幼童當中出現的高流感住院率。

發言人提到,截至本月七日,透過「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及「疫苗資助計劃」,已分別接種約四十八萬七千劑及五十八萬劑季節性流感疫苗,較上一季節同期分別增加百分之二點二及七十三點三;整體接種約一百一十八萬八千劑,較一七至一八年度同期提高百分之四十六點五。

女嬰染甲流併發嚴重肺炎
另外,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二十七日大女嬰證實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甲型流感併發嚴重肺炎,前日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求診後,昨日入院並被轉送該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接受進一步治療,情況嚴重。同時,衞生防護中心亦跟進九龍塘耀中國際幼稚園爆發的上呼吸道感染個案,涉及學童共九男十一女,年齡介乎二至三歲,他們自上月二十六日起出現流鼻水、咳嗽和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徵,當中十三人已求醫,其中一人入院接受治療後已出院。

20190410 - 【麻疹爆發】再增3人感染 2歲女童中招曾到香港公園

標題:【麻疹爆發】再增3人感染 2歲女童中招曾到香港公園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今日麻疹再錄得3宗新個案,涉及31歲男子、24歲於機場工作的男子,及一名2歲女童。本港今年至今累計錄計65宗麻疹個案。

截至下午4時,今日錄得一宗涉及機場工作人員的麻疹個案。該名24歲男子過往健康良好,於上月31日開始發燒,於上周三(3日)開始出疹。他於上周二(2日)向一私家醫生求醫,於上周三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並入院接受治療。其呼吸道樣本經檢測後證實對麻疹病毒呈陽性反應。病人情況穩定,現已出院,報稱曾接種麻疹疫苗。他於潛伏期內曾前往日本,但病毒傳染期內則沒有外遊。

同時,中心正調查另外兩宗麻疹個案。第二宗個案涉及一名兩歲女童,過往健康良好,於上月29日開始發燒,於上周六(6日)開始出疹。她於上周三(3日)及上周六向一私家醫生求醫,並於上周日(7日)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醫並入院接受治療。其呼吸道樣本經檢測後證實對麻疹病毒呈陽性反應。病人情況穩定,報稱曾接種麻疹疫苗,於潛伏期或病毒傳染期內均沒有外遊。

第三宗個案涉及一名31歲男子,過往健康良好,於本月1日開始發燒,於上周三開始出疹。他於上周三到香港浸信會醫院求診,同日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並入院接受治療。其呼吸道樣本經檢測後證實對麻疹病毒呈陽性反應。病人情況穩定,現已出院,報稱曾接種麻疹疫苗。他於潛伏期內曾前往台灣,但病毒傳染期內則沒有外遊。

根據所有病人提供的資料,他們於潛伏期內均沒有接觸麻疹病人。他們的相關家居接觸者至今沒有出現病徵,並正接受醫學監察。衞生防護中心接獲以上確診個案通報後,隨即展開流行病學調查,並已進行接觸者追蹤的工作,調查仍然繼續。

20190410 - 奶粉研究揭廠商配方欠科學證據

標題:奶粉研究揭廠商配方欠科學證據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父母最關心寶寶的健康,因而會購買有特別聲稱的配方奶粉。有非政府組織昨發表報告,批評不少奶粉廠商以誇大及巧立名目方式誤導消費者,有聲稱以獨特技術製成的配方奶粉價格較一般奶粉高出一倍,但外國研究指相關聲稱其實欠充足科學證據。組織要求政府加強監管,對奶粉商實施更具阻嚇力懲罰。

全球化監察的《解密奶粉》研究報告於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二月進行,成員分析從超市及個人護理店等零售點購買的十九款零至六個月大嬰兒配方奶粉,比較奶粉的成分、營養價值以及價格。

雲呢拿調味劑增代謝負擔
結果發現,部分配方奶粉加入雲呢拿調味劑,可能為嬰兒的代謝系統帶來不必要負擔;部分亦有蔗糖,有機會令嬰兒對甜味有偏好,長大後增加肥胖的機會。亦有奶粉廠商聲稱將牛奶乳清蛋白結構以水解技術分解,可降低嬰兒牛奶蛋白過敏的風險,價錢更較同牌子最便宜一款奶粉貴逾倍。然而,英國國民保健署等機構的獨立報告顯示,深度水解配方奶粉較普通奶粉更有效預防過敏反應的證據,強度及質素嚴重不足。

報告又指,有奶粉的廣告及包裝中用上「貼近授乳分泌」等字眼,聲稱加入一種母乳低聚糖,接近母乳成分,但科學家在母乳中發現了超過一百種母乳低聚糖,故難以證明奶粉可達到聲稱效果。

全球化監察項目幹事鄧立賢指,港府對奶粉商行銷手法的守則僅屬自願性,監管不足,要求成立有執法權的專責部門加強監管,甚至可將有問題產品下架及暫停奶粉商產品註冊。

20190410 - 幼童嚴重濕疹屬食物過敏高危族

標題:幼童嚴重濕疹屬食物過敏高危族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約有百分之五兒童患食物敏感。本周是「世界過敏周2019」,香港過敏協會顧問、兒科醫生莊俊賢表示,直系親屬、一歲以下患中至嚴重濕疹,是患食物敏感的高危一族,比正常兒童高出四倍,若家長想診斷子女是否對食物有敏感,可透過病史、皮膚點刺試驗、驗血及食物激發測試。

此外,幼兒患食物敏感未必能清晰表達,家長需留意他們進食時的身體變化,表面反應包括出疹、口舌腫脹等,表面未能察覺如喉嚨痛、不斷喝水、喉嚨感到辛辣等。

增抗敏力 6個月始餵不同食物
莊俊賢稱,若食物過敏初期治療不理想,更有機會引發哮喘及鼻敏感等,其實食物過敏可從小預防,莊建議可餵母乳至少四個月,在六個月大起開始餵不同固體食物,增加對不同食物抵抗力。他澄清指懷孕或餵母乳期間戒口,無助預防幼兒食物敏感。

古太的兒子確診嚴重花生過敏,外出進食及上學都要格外小心,惟港人對食物過敏意識低,連她去餐廳仔細問清食物成分時,會被當成「怪獸家長」。她亦要求學校教職員在兒子有需要時替他打俗稱「救命針」的筆形腎上腺素,惟職員以無足夠訓練及指引為由拒絕。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會長、兒科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稱,香港人患食物敏感數字有上升趨勢,但港人對食物過敏認識不足,故促請政府推動民間設計無敏餐單、立法要求生產商在食物包裝警告所含的致敏原,推動學校制訂過敏性休克指引,及提供訓練予教職員。現時僅五間公立醫院治療成人及兒童過敏,政府應增加相關醫療服務。

20190410 - 未成年抑鬱者5年增倍

標題:未成年抑鬱者5年增倍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學童自殺個案近年屢現,社會關注兒童精神問題。最新數據顯示,2018/19年度醫管局確診18歲以下抑鬱症患者人數,5年間增加118%,至850人;除了港島區,精神科門診穩定新症均要等至少兩年才首次見醫生。有醫生表示幼童出生後1000日為治療精神問題的黃金期,曾有學童因遲確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讀寫障礙,最後出現抑鬱及多重人格,有𠝹手等自殘行為。

食物及衛生局昨向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提交的文件顯示,醫管局確診的18歲以下精神科患者,由2014/15年度的26,470人,增至2018/19年度(截至去年12月21日)推算的36,480人,5年間增幅達37%;其中抑鬱症升幅最高,達118%,至2018/19年度推算的850宗。同期自閉症和過度活躍症的確診個案分別上升48%和55%,至去年度推算的12,410宗和14,610宗。

精神科門診輪候兩年
隨着新症增加,醫管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穩定個案的輪候時間中位數亦浮動,九龍東聯網的輪候中位數為2.5年,相比2014/15年度的約1.4年,輪候中位數5年間增78%。

ADHD學童三成出現抑鬱
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林蕙芬表示,外國較早為學童確診兒童精神問題,ADHD的升幅最高。她說患有ADHD或自閉症的學童,兩至三成會出現抑鬱症,愈早確診就愈有可能避免。

她解釋,有精神科問題學童如在幼兒階段沒有被確診,至小學或中學階段會逐漸感受到自己與旁人不同,加上學業等壓力,有可能導致抑鬱。她舉例,有15歲女生在年幼階段未被確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無法融入校園生活,經常在學校「𠝹手、𠝹腳、周身𠝹」,被勒令停學後向她求診。

林蕙芬認為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例如在母嬰健康院推廣育兒教育,為兒童提供有安全感的成長環境,並在一兩歲階段普查幼童有否自閉症等精神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