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7 -兩小學爆流感 44人中招

標題:兩小學爆流感 44人中招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流感高峰期仍未完結,觀塘、九龍城兩間小學爆發流感,共有四十四人出現流感徵狀,所有人毋須入院,現況穩定。

觀塘區的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共有廿二名年齡介乎六至十一歲的學童,自本月十四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及喉嚨痛等病徵。而九龍城的民生書院小學部亦有廿二名六至十二歲的學童,自本月廿二日起出現相同流感徵狀,當中十一人曾求醫,全部學童毋須入院。兩校均毋須停課。

21中學生上呼吸道感染
另外,將軍澳的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自本月十八日起,累積廿一名年齡介乎十三至十七歲的學生,先後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徵,當中十三人曾求醫。

衞生防護中心於本月九日至十五日間,共錄得五宗學校及院舍流感爆發報告,十六至十九日間更錄得廿一宗報告。

20140227 - 年增7億扶持清貧學生

標題:年增7億扶持清貧學生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提出扶助清貧學生,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每年額外增加至少7.23億元,資助幼稚園至大學的清貧學生,當中最大部份是將定額書簿津貼額增加一倍,又為全額津貼小學生提供免費午餐。

全津小學生獲免費午膳
新年度整體教育開支預算為754億元,較13/14年的修訂預算少15億元,主要是因減少對種子基金的一次性注資。新年度經常開支增加5.3%,至671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21.8%;當中額外經常開支有18.18億元,而最大筆新增非經常開支是注資10億元設立基金,長期支援資歷架構發展,如資助機構評核課程或學員到外地觀摩同業工作等。

現屆政府着重扶貧,財政預算案落實梁振英的扶助清貧學生措施,除了增撥3.24億元用於將幼稚園學券面值提高2,500元外,還特別針對清貧家庭,另撥5,300萬元以調升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計畫的上限,惠及近4萬名學童。

領取學生資助計劃下的全額津貼小學生,新學年起將獲提供免費午膳,教育局料6.6萬名學生受惠,涉及開支2.02億元。領取書簿津貼的中、小學生,新學年起也會獲得雙倍津貼額,受惠人數達26萬,每年增加2.8億元支出。

教育局又會增加1.88億元資助清貧大專生,包括為就讀副學位以下課程的學生,設立學費發還制度和提供學習開支定額津貼;以及資助讀副學位至學士課程的學生參加交流,上限每人1.5萬元。

今年透過免試招生計劃北上升入讀指定75所大學和大專的港生,如在中六已領有學生資助計劃,可獲全額資助最多15,000元或半額資助7,500元。最快4月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料可趕及供今年新生申請。

20130226 - 兒童「唔知飽」 要睇醫生治療

標題:兒童「唔知飽」 要睇醫生治療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BB胃口好食得多,媽媽固然開心,不過英國最新研究發現,胃口奇佳兼要花較長時間才「食飽飽」的BB,十五個月大的時候,會較其他BB重兩磅,日後亦較易變肥仔肥妹。十歲以上的小童若經常「唔知飽」,體內肥胖基因亦較多。負責研究的專家提醒,家長如發現囝囝及囡囡特別「擦得」,應調節食物分量或注意進食環境。

好胃口BB 易變肥妹肥仔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團隊找來一班二○○七年出生的雙胞胎BB,分析他們的飲食習慣,結果發現,飽肚感較少及較易被食物吸引的BB,成長得較快,他們十五個月大時,增磅速度較其他BB快。該學院另一組研究人員則搜集了二千二百五十八名十歲兒童的基因資料,集中研究廿八種與癡肥相關的基因,並綜合成「多基因遺傳肥胖風險」(PRS)指數。結果發現,PRS指數愈高的受訪兒童,體重指數(BMI)較高、腰圍較粗,且多數「食極唔飽」。兩項研究均已刊登在兒科的醫學雜誌。專家建議,兒童若常有食極唔飽情況,可能需接受藥物或行為治療。

20140226 - 香港兒童醫院動土

標題:香港兒童醫院動土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政府七年前於施政報告宣佈籌建的兒童專科卓越醫療中心,昨日終於動土,並正名為香港兒童醫院。該院預計於2018年分階段投入服務,主力處理複雜兒科個案,但本港兒科人手緊絀,現時的空缺率更達7%至8%。醫管局指,會透過兒科服務重組應付人手需求,更會派醫生到海外培訓,並加強基因治療服務。

預計2018年啟用
位於啟德發展區的香港兒童醫院昨舉行動土儀式,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食物及衞生局長高永文及醫管局主席梁智仁等均有出席。
該院為全港首間兒科醫院,共設468張病床,2018年啟用後,首階段提供的服務包括兒童癌症、心臟、腎科及深切治療,往後再提供外科、放射及病理服務。
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預料,兒童醫院投入運作後,醫管局每年經常性開支將增加九億元。該院啟用後,亦會成為重點科研及培訓中心,除兩間大學醫學院外,也會與衞生署合作,加強基因治療服務;該院另與加拿大多倫多的兒童醫院建立合作關係,提供更多海外培訓機會。
被問到兒童醫院所需的人手數字,梁栢賢只稱「心中有數」,但他承認要先填補現時兒科存在的7%至8%人手空缺。另根據醫管局數字,2010/2011年度、11/12年度、12/13年度的兒科醫生流失率,分別為6.6%、7.3%及6.1%,均高於同期整體醫生流失率;該三個年度整體醫生流失率分別為4.9%、4.4%及4.4%。
梁栢賢表示,會透過重組現有兒科服務,分配人手。此外,2015年起本港每年醫科畢業生將增至320人,2018年起更會增至420人,梁相信發展兒童醫院有助吸引年輕醫生加入兒科。

香港兒童醫院資料概覽
位置:啟德發展區
面積:16.5萬平方米
病床數目:468張
啟用時間:2018年起分階段投入服務
服務:首階段先提供兒童心臟、腎科、癌症和深切治療服務,往後再提供外科、病理及放射科等

20140225 - 童年家嘈屋閉 影響腦部發育

標題:童年家嘈屋閉 影響腦部發育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父母每日「家嘈屋閉」,或增加年幼子女日後患精神病風險。

英國一間大學研究員為五十八名青少年進行腦掃描,發覺在父母爭吵、或面對住屋問題等環境下成長的一組青少年,小腦體積較細小。專家分析,小腦負責緩解情緒壓力及處理感官反應,小腦細小或會較易導致精神病。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訪問一千二百名青少年,並為當中五十八名十七至十九歲青少年做腦掃描,又讓他們的家長回顧,子女十一歲前曾否面對「童年陰影」,包括被體罰、被忽略或遭受情緒打擊,甚至面對住屋、健康等實際生活問題。

患精神病因素之一
結果發現,廿七名青少年曾經歷類似上述家庭問題,程度由輕微至中等,而他們的小腦較一般同齡人士細小。

專家指出,研究正好顯示兒童在問題家庭環境下長大,或影響腦部發育。以往早有研究證實,小腦發育不全是患精神病因素之一,父母及社會應正視相關問題。

20140225 - 男生袋八達通墮樓 花槽保命

標題:男生袋八達通墮樓 花槽保命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學男生四樓跳下尋死,幸花槽保命。沙田一名十五歲中學生,昨清晨在住所屋苑的停車場四樓天台花園,疑攀過鐵欄縱身躍下,幸直墮地下花槽,疑泥土及植物缷去部分下墜力,受傷送院搶救,現留醫治療。警方在男生身上只檢獲一張八達通卡,根據資料聯絡其母。獲悉,男生未有上學已一段時間,賦閒在家,最近更出現精神恍惚。警方認為無可疑,正調查其尋死原因。

近日無返學 常心緒不寧
墮樓男生姓林,與家人居於大圍美田邨美致樓一個單位已一年多。據悉,近月家人發現他精神疑出現問題,經常心緒不寧,但又未有察覺他染上不良習慣,故不以為意。據附近街坊稱,林的母親在酒樓工作,但未見過他的父親在寓所出現,每日早上不時會見到他們兩母子到附近酒樓品茗,之後母親便會上班,林則返回家中,寓所間中會傳出吵鬧聲。

昨晨七時許,姓黃(六十歲)保安員,巡經邨內一個多層停車場時,赫見林倒卧在停車場地下花槽,受傷昏迷,面部披血,手腳疑似骨折,花槽石壆旁更留有血漬,多株植物被壓毀,黃大驚慌忙報警,救護員接報趕至,將林送院救治,當時林一度甦醒,抵院接受手術室後,現留院治療。警方在林的褲袋裏僅發現一張八達通卡,未有檢獲遺書,遂憑八達通上的登記資料,聯絡其家人了解。經初步調查,警員相信林由停車場四樓天台,攀過花槽及鐵欄墮下,案件列作企圖自殺案處理。

20140224 - 調查:近半南亞學童曾遭歧視

標題:調查:近半南亞學童曾遭歧視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支援非華語學生,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一項調查發現,南亞裔學童較華裔學童面對更多負面生活經驗,近五成受訪南亞裔學童曾遇遭種族歧視,五成七南亞裔家庭更曾出現家庭經濟問題,但他們大多聯絡親戚或同鄉協助,尋求社區支援比例偏低,團體恐造成更難融入社區的惡性循環,促請政府推行專為南亞裔學童而設的兒童發展基金,並強化「家社校」的合作。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聯同香港教育學院,去年底至上月以問卷訪問近四百七十名高小學生及家長,其中約一百個家庭屬南亞裔。調查發現,四成八受訪南亞裔學童曾遭受種族歧視,五成七南亞裔家庭曾出現家庭經濟問題,較華裔家庭高百分之四點五。

家中曾出現離婚、家人犯罪等壓力事件方面,南亞裔家庭的比例高達八成二,較華裔家庭的六成四,多出一成八。社區支援方面,南亞裔學童獲較佳支援,較華裔學童少百分之五,但六成六南亞裔學童有較佳的家庭支援,比例卻高於華裔學童逾兩成。

十四歲的巴基斯坦裔學生Milan在港出生,從小經常被人稱為「阿差」,「我已經聽到沒有感覺,但不少朋友還是會很難受。」現時就讀中三的他,在專門取錄非華語學生的指定學校完成小學課程,他坦言指定學校的中文課程,只教「你好」等基本問候語,遠遠未達生活所需,「在超市看不明中文標貼,連『買一送一』都看不明白;去茶餐廳亦不懂得點餐,平時很難跟本地人溝通。」

本身對化學與數學感興趣的Milan坦言,深知中文讀寫程度不高,日後升讀大學機會渺茫,唯有將勤補拙,多請教本地同學,期望在綜合中等教育證書(GCSE)中文科考獲佳績,但他不諱言GCSE認受性較中學文憑試遜色,「我希望政府可以為我們提供多些中文課程」。

兒童、青少年及家庭服務高級協調主任張偉光指,南亞裔家庭因文化差異或語言不通,較少得到社區支援,而尋求親戚或同鄉協助為主,「可能造成惡性循環,令他們更難融入社區。」

他建議政府優化兒童發展基金,並為南亞裔學童專設師友計畫,協助他們融入社區,學校亦可引入社區資源,加強南亞裔兒童的社區支援,讓他們從小認識與使用社區中心等服務。

20140224 - 5歲童患甲流入深切

標題:5歲童患甲流入深切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今年流感高峰以H1N1為主,本港再接獲一宗兒童確診H1甲流個案,事主為一名健康良好的5歲男童,他自上周四起發病,翌日神志不清,上周六入住仁濟醫院,及後轉送瑪嘉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臨診斷為腦病,現情穩定。

就讀幼園無爆發流感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該男童居於荃灣,本身健康良好,最近並無接種流感疫苗。男童最近沒有外遊,就讀位於九龍塘的幼稚園亦無爆發流感。

男童自本月20日起發燒和咳嗽,翌日起出現神志不清。他在22日入住仁濟醫院,及後轉送瑪嘉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其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H1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其臨診斷為腦病。

世衛建議微調疫苗組合

高永文昨出席香港移植學會活動後表示,世衛最近建議2014至15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所涵蓋的型號略有改變,當局會作調整。世衛早前公布2014至15年北半球冬季的流感疫苗組合,三價疫苗中維持有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但甲型H3N2由「德克薩斯型」取代去年的「維多利亞型」。

至於早前一名九巴車長感染H1N1死亡,高永文說,前日已跟九巴代表見面,並獲保證巴士駕駛倉及車廂內也有空氣過濾,亦有足夠鮮風供應,希望事件不是因為空氣太差引致。

20140223 - 親子抗議名牌毒童裝

標題:親子抗議名牌毒童裝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綠色和平昨到位於海港城的名店「Dolce& Gabbana Junior Store」門外作出親子抗議,不滿該品牌出售的個別童裝衫帶有毒化學物,有機會影響兒童健康。參與抗議的成員包括四名一至六歲兒童,他們頭戴皇冠,裝扮成小國王,促請D&G停用有毒化學物製衣,保障兒童安全健康。

八名綠色和平的成員昨在有關店舖門外,拉起寫上「我們不穿毒衣」、「立即去毒」等橫額,諷刺D&G出售的童裝衫帶毒,希望惹起本港市民的關注。

綠色和平全球抗爭
綠色和平早前發表報告揭發,部份著名品牌的童裝衫含有毒物質,當中包括在海港城D&G專門店購買的一件純白色童裝t-shirt。報告整體驗出的有害化學物,包括「鄰苯二甲酸酯」、「全氟化學物」等,長期吸收可干擾身體的內分泌,有機會影響兒童發育和成長,化驗結果令人震驚。

綠色和平促請全球關注事件,並在世界各地發起抗議活動,包括意大利、德國、俄羅斯等,促請涉及的著名品牌承諾盡快停用有毒物質製衣。

20140223 - 照顧子女學業家長減社交逼辭工

標題:照顧子女學業家長減社交逼辭工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七份讀書報告、十張工作紙、仲要填顏色」,以上是一名幼稚園學生的長假期功課,為協助子女應付學業,有家長決定辭職,結果令不少港爸港媽被批評為「怪獸家長」,一項調查就發現,逾七成家長因照顧子女,大幅減少與另一半及朋友的相處時間、六成半寧放棄自己興趣、兩成半甚至會辭職照顧子女。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本月中進行「現代父母教養趨勢調查」,合共訪問了八百三十七名家長,當中逾九成子女正就讀幼稚園。結果顯示,逾七成家長因照顧子女,減少與另一半及朋友相處時間達一半以上,兩成六家長平均每星期花九小時以上為子女處理功課,八成四曾因子女學業感到情緒困擾。

港媽鍾太育有一子一女,其中四歲長女現就讀幼稚園低班,每逢長假期,女兒也要做大量功課,靠她自己根本無法完成,故日前已決定辭去售貨員一職,專心照顧子女,她表示,雖然「聽過有啲『太開心』嘅幼稚園,但小朋友畢業後連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都唔識,但一上小學就學現在式同過去式,根本追唔到。」故寧願選擇一些功課較多的幼稚園。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指,家長在管教子女之餘應學習平衡生活,避免太專注於子女成長。




標題:84%家長因子女學業感困擾
報章:成报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與EVI兒童教育資訊網在本月訪問837名就讀幼稚園至高小子女的家長。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受訪家長,會因為子女,而大幅減少與另一半和朋友的約會時間,65%家長因子女放棄自己興趣;有84%受訪家長曾經因為子女的學業感到情緒困擾。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家長不僅為子女放棄私人時間和興趣,其中有45%早在懷孕時,已經會花錢為子女安排胎教,另有46%的家長曾花半年以上籌備子女入讀學校的事宜。
有份出席發布會的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表示,當年她任職教育局時推教改,希望學生可以輕鬆學習,愛上閱讀,不被學習壓力影響到不喜歡學習。當年主題「樂善勇敢」就是希望兒童對學習「樂此不疲」。看到現今家長及子女的壓力,她亦感到遺憾。

育有兩名子女的家長鍾太居於屯門,去年她曾為女兒可就讀心儀學校,而通宵三日三夜排隊。快將四歲的女兒正就讀幼稚園低班,在剛過去的新年假期,學校已給予了七份閱讀報告和10張工作紙,她日前辭去售貨員工作,全職照顧子女。

籲家長輕鬆面對子女成績
羅范椒芬認為,即將實施的幼稚園統一派位,正是避免家長再排通宵,而幼童就讀幼稚園時不應有功課,學童於幼稚園升上小學時,小學應設有緩衝期,讓學童先適應學習。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認為,家長為子女報讀學校時,應以子女的能力作考慮,不應只顧名牌效應,同時亦應輕鬆面對子女的學業成績,而更多培育子女的性格和價值觀。

20140223 - 84%家長因子女學業感困擾

20140222 - 狎中一女生囚21日 小學教師保釋上訴

標題:狎中一女生囚21日 小學教師保釋上訴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已婚小學男教師被指在港鐵車廂尾隨12歲女生,並用下體碰撞對方臀部,女生因驚慌而不敢出聲反抗,男教師被在場監視的警員拘捕。他早前經審訊後,昨於九龍城裁判法院被裁定一項非禮罪成,判處監禁21日,但獲准保釋等候上訴。

港鐵車廂尾隨 下體壓事主臀部

被告梁進豪(31歲)於葵涌聖公會仁立小學任教,現已被停職。他被控於去年10月22日,在一輛由太子站開往石硤尾站的港鐵列車內非禮中一女生X。拘捕被告的便衣男警早前供稱,案發時他與一名女警發現被告在港鐵「遊車河」,先由九龍塘站乘車往太子站,其後又在太子站轉車往觀塘方向。

列車行駛往石硤尾期間,男警見到被告雙腳分開站在X後方,隔褲子把陰莖「頂前」貼近X尾龍骨位置。X向前移動半步,被告再上前緊貼X。直至列車到站,被告才繞過X下車,隨後在月台被男警員拘捕。

被告早前自辯時否認以下體撞X,解釋案發當日原打算到大埔岳母家中替其修理電腦,但途中改變主意,打算折返深水買零件,因拿不定主意才在港鐵徘徊。

【案件編號:KCCC133/14】

20140221 - 養子女到讀大學 要花860萬

標題:養子女到讀大學 要花860萬
報章:經濟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在香港養大一個小朋友究竟要花費多少?最新估計指,中產家庭撫養子女到大學畢業,需550萬元,若計算通脹更高達860萬元,遠高於英國及新加坡。
養兒開支之巨嚇怕年輕夫婦,至2031年,生育率仍處於1.19的低水平,有研究建議加強移民政策。
有學者直指,教養子女不應以金錢來衡量,明言「家長教育」,才是本港現時需要的。
智經研究中心根據最新的生活水平估計,現時一個中產家庭由小朋友出生到大學畢業,養育費用高達550萬元,如把通脹計算入內,到子女大學畢業時,總「成本」更達860萬元。
星養兒開支300萬 英200萬
而在新加坡,養兒育女的開支大約為300萬港元,至於在英國撫養一名子女到18歲大時,約只要200萬港元。
該中心副主席劉鳴煒指出,即使政府提供經濟誘因,亦難以提高本地生育率:「就算俾兩、三萬元生育津貼,但養大個小朋友要幾百萬元,根本幫唔到夫婦。」
對於養大子女需要花逾500萬元,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直言,教養子女並非以錢行先,強調關鍵是精神及時間,「個數根本無譜,因為視乎你如何花錢,你話要再多些都可以。」
他認為,「家長教育」才是現今香港缺少的一環,不少父母不懂與子女相處,遑論建立親子關係,「好多人是『無符』,教細路教到驚,不知如何與他們溝通。」
學者:家長教育 才最重要
事實上,開支大,窒礙港人選擇多生育。根據智經研究中心最新發表的《香港至2030年的人口及人力需求》研究報告,到2031年,本港生育率將只有1.19,遠低於更替水平、即每名婦女要生2.1名子女。
報告又指,屆時本港人口遇到的其他3大挑戰,包括人口老齡化,即每1,000名年齡介乎15至64歲的人士,就要撫養578名年齡15歲以下及65歲以上的人士;其次是勞動力萎縮至350萬人,並需要額外50萬勞動人口;以及難以吸引及挽留人才。
報告建議,政府應檢視移民及入境政策,鼓勵有財力及教育水平高的雙非家長有秩序地來港,並吸納東南亞鄰近國家的專才,以及吸引海外港人回流等。
新移民生育高 人口勿設限
劉鳴煒解釋,根據英國及澳洲的經驗,新移民女性的生育率較本土女性高,加上透過各種移民及入境政策,政府可以控制輸入優質人才,因此,加強移民政策既有助本港提高生育率,亦能補充優質勞動力。
要吸引大量的移民來港,劉認為首先不需要為本港人口設定上限,「人口上限只是一種排斥主義的講法……香港一直都在發展,會起新樓、會重建,有能力容納更多人。」
劉鳴煒認同人口政策「不單是一盤數字」,政府需要考慮港人感受,以達致社會共識。
他呼籲政府應該先詳細檢討目前的人口政策,以及計算人口政策所需要涉及的財政收支,包括經濟生產力數字、醫護開支等。

20140220 - 切指男嬰上訴 陳以誠醫生賠錢增加

標題:切指男嬰上訴 陳以誠醫生賠錢增加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有「兒歌醫生」之稱的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被指在○九年替當時十四個月大男嬰治療其手傷時有疏忽,令對方最終需切除受傷右手無名指一節指頭。其父母及後替兒子入稟高院向陳索償六百卅多萬元,早前只獲判賠償約卅一萬多元,父母不服提出上訴,並願將索償金額調低至二百多萬元。

上訴庭昨頒下判詞,裁定其中兩個索償項目的賠償額可提高,令總賠償額增至約五十二萬元;並下令陳需支付上訴一方的一半訟費。

31萬增至52萬
上訴人是現年五歲多的截指男童羅彥博(譯音),由父羅耀偉及母林寶儀代表入稟,被告人陳以誠。上訴一方的律師指原審法官曾在庭上表示男童父母索取金額過多,會令人覺得原審官對該對父母有偏見並影響裁決。但上訴庭指上訴人事後亦願把金額調低至二百多萬元,可見原審官說法沒有偏頗。

至於痛苦傷害賠償方面,原審判男童可獲十七萬五千元屬過低,上訴一方指男童因年幼,事件對他可能有長遠影響,上訴庭遂判此項目增至廿七萬五千元;有關裝配義肢方面,原審判男童可獲二萬元,惟上訴庭認同直至男童成年後,手指受傷地方仍需佩戴義肢,但並非一輩子要佩戴,由於義肢需不時更換,故把此項目增至十二萬五千元,其他項目金額則維持原判。而有關男童父母因要照顧兒子而有損失,須向陳索償的案件則排期待開。

案件編號:CACV 276/2012

20140219 - 限制雙非奏效 人口增長放緩

標題:限制雙非奏效 人口增長放緩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人口增長放緩,政府統計處昨公布,截至去年底,本港人口逼近七百二十二萬人,較前年增加四萬一千八百人,增長率為百分之零點六,較一二年的百分之零點九增長率為低。
去年大約有五萬七千一百名嬰兒在港出生,較前年大幅減少了接近三萬五千人;去年單程證持有人的移入數字為四萬五千人,亦較前年減少了九千六百人。嬰兒出生數目減少,估計是與港府去年初在私家醫院限制雙非孕婦在港產子措施有關。
統計處最新人口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本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七百二十一萬九千七百人,當中六百九十九萬多人為常住居民,逾二十二萬人為流動居民。

20140219 - 初小生普通話 差過幼園生

標題:初小生普通話 差過幼園生
報章:晴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學普通話日漸成為潮流,有調查指,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學童,在一項普通話測試上合格率低於就讀幼稚園的學童4%,將「機場」說成「雞腸」,「洗」讀成「死」,聲調混淆,笑料百出。

新中華協會去年底至本年初,為本港520名年齡由2歲至11歲的學童,針對聽、講、讀、寫、思考五大範疇,分批進行普通話水平評估測試,結果發現,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的組別,較幼稚園二年級至三年級的組別合格率低4%,同時更有逾10%不合格。測試發現,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學童,遇到的問題如在辨音方面較差。

港人最難發第三聲第四聲
新中華學術研究中心課程主任王紅燕說:「在語音方面,港人最難發出第三聲和第四聲,舉例『機場』的『場』要發第三聲,但會讀成第二聲,變成『雞腸』;『出嫁』的『嫁』要發第四聲,會讀成第一聲『出家』。」此外,還有一些聲母混淆,如「洗」會讀成「死」。
新中華學術研究中心總主任陳俊賢認為,情況反映學童從幼稚園過渡至初小時,未能很好適應使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普教中),甚至出現成績下降。至於應否推行「普教中」,陳俊賢說,「普教中」是現時教育的大方向,在不少小學推行,然而一般幼稚園學生在小學時,未必會留意該校是否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如幼稚園階段無學習普通話,小學進行『普教中』便會難以適應。」




標題:機場變雞腸 港童普通話「說歪」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普通話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有專辦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教學機構指,本港學童常犯語音錯誤,把聲調、聲母調混,「機場」讀成「雞腸」、「水流」變「水牛」,又誤會「將廣東話個音講歪少少,就係普通話」,令人啼笑皆非。新中華學術研究中心總主任陳俊賢表示,港童宜從小建立普通話根基,又指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的好與壞,屬見仁見智,但認為「普教中」有利提升學童書寫能力。

初小組合格率較幼園組低
中心的課程主任王紅燕指,港童學習普通話時常見語音混淆通病,將「洗」唸為「死」,誤將聲母錯配;又常把廣東話與普通話詞彙混為一談,如廣東話的「雪櫃」應用於普通話應為「冰箱」;語法常現次序倒轉,輕聲及兒化等語音規則亦未能用得其所。

新中華協會昨公布一項與上海復旦大學合作的普通話基本能力評估結果,發現去年底至本年初接受評估的五百二十名本地兩歲至十一歲學童中,初小組的合格率較幼稚園組低,前者合格率八成六,後者達九成,反映學童由幼稚園過渡至小學時,學生的普通話能力或未能適應學習需要。

20140219 - 環團:港購LV D&G童裝含毒物

標題:環團:港購LV D&G童裝含毒物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綠色和平繼上月中揭發12個品牌的童裝樣本殘餘有毒化學物質後,昨再公布化驗27件童裝和童鞋樣本,44%驗出含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s),涉及8個國際品牌,可影響免疫及生殖系統。

綠色和平測試了的8個品牌童裝樣本,包括 Dior、D&G、Giorgio Armani、Herms、LV、Marc Jacobs、Trussardi及Versace。檢測結果顯示,44%樣本檢出NPEs,當中兩款購自香港的LV Toucan S童裝球鞋和D&G童裝襯衣樣本,驗出每千克含370毫克和6.1毫克NPEs,主要在意大利生產。綠色和平要求政府改善對有毒化學物質的監管政策,從源頭規管生產鏈。

LV:產品符合國際標準

歐盟自2005年起,禁止成員國生產衣服時使用多於0.1%成分的NPEs。LV香港區發言人回應,顧客安全和環境保護是公司長期優先處理事項,非常重視事件,強調所有產品均完全符合國際環境和安全標準;D&G發言人表示暫時未有回應。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連佩怡說,上月發表相關調查後,至今已有Burberry及Primark兩個品牌承諾在2020年前淘汰童裝物料使用有毒化學物。



標題:3,300元LV童鞋有毒 8奢侈品牌上榜 長着損生殖系統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綠色和平再發現多個知名品牌童裝殘餘有害化學物。檢測的8個品牌、共27個樣本中,44%被驗出含可影響免疫及生殖系統,並被歐盟禁用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s),包括Dior、 Louis Vuitton(LV)、Hermès
等。3,300元的LV童裝波鞋、1,000元的D&G童裝T恤都「有毒」。不少有毒童裝標示歐洲生產。
記者:朱雋穎

綠色和平昨再揭發八個奢侈品品牌童裝有毒,包括Dior、Dolce& Gabbana(D&G)、Giorgio Armani、Hermès、LV、Marc Jacobs、Trussardi及Versace。結果顯示27個樣本中,59%殘餘最少一種有毒化學物,即NPEs、銻、塑化劑或全氟化合物(PFCs)。單以用於鎖定顏色的NPEs計,就有44%。長期接觸,有機會影響生殖或免疫系統。
疑用違法配方生產
抽驗於去年5至6月進行,樣本購自全球10個國家或地區。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連佩怡指出,2005年起歐盟禁止成員國生產衣服時使用多於0.1%成份的NPEs。
是次抽檢的童裝大部份標示產自歐洲,意大利就佔10件;當中7件含NPEs,儘管殘留量未超標,但部份樣本,包括LV的一雙芭蕾舞鞋,其NPEs含量於每千克樣本含量高達760毫克(即0.076%),顯示生產商可能用了違法的配方生產衣服。

兩件樣本購自香港
兩件「有毒」樣本購自香港,包括3,300元的LV童裝波鞋,每千克樣本中含370毫克NPEs;而1,000元的D&G童裝T恤,每千克樣本也含6.1毫克NPEs。
海關回應表示會對報告作出了解。LV回覆時強調所有產品符合國際安全及環保標準,鞋款都在意大利生產,惟部份原料可能來自其他國家,會要求供應商嚴格遵守規定。D&G回覆稱暫時未有回應。Dior及Hermès在截稿前均無回覆。

20140218 - 學童快樂指數上升

標題:學童快樂指數上升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嶺南大學連續第二年調查學童快樂指數,十分為滿分,去年高小至初中學生的總平均分達七點二三,較前年的六點九一上升,當中以初中生升幅最明顯,小四及小六學童的快樂指數不升反跌。隨着學童成長及升班,快樂指數隨之遞減。負責研究的學者相信,學童快樂指數上升,或與學童更積極投入生活及擁有清晰人生目標有關。但學童面對與日俱增的學業及課外活動壓力,難以負荷。

香港嬰幼兒發展研究基金會委託,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去年問卷訪問逾千名小四至中三學生。調查顯示,去年的整體平均快樂指數較前年增加零點三二分。但小四及小六學童的快樂指數分別略減零點四一及零點三一;而年齡及年級愈高,快樂指數趨下跌。

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認為,快樂指數高達七分以上,令人鼓舞,反映兒童於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仍感快樂,且亦能積極投入生活,及對個人目標付諸實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學業及課外活動壓力為學童帶來負面影響,「好多課外活動唔係學童自願參加,純粹用嚟整靚個人履歷,壓力難免大增」。高小學童面對接踵而來的呈分試及升中派位,情緒備受困擾。他續指,家庭關係是快樂重要關鍵,建議家長與子女多溝通,減少打罵,有助建立快樂情緒。

20140218 - 屋邨兒童樂園變賭場

標題:屋邨兒童樂園變賭場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有連鎖兒童遊戲中心在領匯轄下多個公屋商場設有分店,近日被揭引入角子機等富博彩成分的遊戲機,吸引邨內兒童及家長日夜流連,甚至大額「下注」。民政署承認有關遊戲機在未經准許下營運,但警方卻稱查無所獲。立法會議員直斥當局監管不力,令兒童遊戲中心淪為孕育「小賭徒」溫床,亦不滿領匯任由懷疑違規場所進駐屋邨商場,有違社會企業責任。

有街坊一日輸二千元
羅小姐早前與侄兒到深水埗一個公屋商場內的兒童遊戲中心遊玩,竟見場內設有多部常現於賭場的角子機,同時發現不少「遊戲機」具有博彩成分,質疑遊戲中心有違規之嫌。

記者曾到該兒童遊戲中心分別位於沙田、深水埗及黃大仙的屋邨商場分店了解,發現店內有大量角子機,且玩法與一般賭場所見相同,以投入代幣或以積分卡下注,待圖案隨機停定後,按猜中圖案連線數目及賠率「派彩」。現場亦有不少「遊戲機」玩法與角子機類同,雖然「彩金」並非現金,但玩家可獲獎品或指定積分卡充值額。有街坊直言曾「一日之內輸咗二千蚊!」

家長與子女各自玩樂
期間記者除見有長者全神貫注地玩角子機,亦有家長帶同子女入場,大家「各有各忙」,有主婦擠到近年大熱的打魚機耍樂,將坐在嬰兒車上的幼兒丟到一旁,更有小學生與其他兒童熟練地到一部玩法類似俄羅斯輪盤的遊戲機「下注」。

「呢類賭博遊戲絕對唔應該出現喺小朋友入得嘅地方!」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炮轟民政署現有發牌準則與監管過分寬鬆,作為執法部門的警方更責無旁貸,要求加強巡查。王國興又不滿領匯作為業主,卻任由懷疑違規場所進駐商場,有助長屋邨賭風之嫌。

香港戒賭中心總幹事胡炳泉稱,含有賭博成分的遊戲機容易令兒童構成心癮,成年後極高機會成為病態賭徒。胡又批評當局容許兒童遊戲中心設置上述遊戲機,變相任由兒童「合法」地接觸賭博。

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證實,上述兒童遊戲中心持有有獎娛樂遊戲牌照,但場內的角子機、打魚機及玩法如俄羅斯輪盤的遊戲機俱不在牌照許的可營運遊戲名單上,已將個案轉介警方調查。

不過,警方發言人卻表示,經巡查後未發現有違規的情況。

20140218 - 患產後抑鬱 常與母爭吵 少婦抱B出走界手自殘

標題:患產後抑鬱 常與母爭吵 少婦抱B出走界手自殘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年紀輕輕便是兩子之母的23歲少婦,兩段情無疾而終,導致患上產後抑鬱症,她前晚因照顧幼子問題,與母親在天水圍住所發生激烈爭吵,帶着五個月大幼子出走,母親其後在輕鐵天恆站發現女兒蹤影,少婦竟棄下男嬰,憤而在行人天橋上界手自殘,終被勸服送院檢驗。
記者:陳偉良 張家豪

遇人不淑的23歲少婦姓梁,事後被送往屯門醫院留醫檢驗,院方昨安排駐院社工會見梁婦的母親及男嬰,商討善後安排。

45歲已榮升外婆的羅母慨嘆,女兒自中學時期開始性格反叛,經常早出晚歸,其後珠胎暗結,誕下一名嬰兒,惜她與男友年紀太輕,未能處理小生命,嬰兒最後交男方家人照顧,至大約一年多前,她再度另結新歡,懷有第二胎,惟新男友不認是他經手,結果女兒5個月前誕下小生命,並跟隨母姓在天水圍俊宏軒5座一單位與羅母一同生活。

羅母續稱,兩次戀愛失敗經驗令女兒抑鬱成疾,誕下孻子後患有產後抑鬱症,母女關係更因男嬰照顧問題勢成水火,頻頻吵架。

外婆攜孫見社工
前晚7時許,母女兩人再就男嬰照顧問題爭吵,梁女情緒激動,一邊手抱五個月大的兒子,另一邊手持鐵盤報紙入房,羅母擔心女兒燒炭自殺報警,梁女知悉後又帶着兒子離家出走,不知去向,羅母屢尋不果,遂乘警車四出找尋女兒及外孫,但無果。

至晚上11時,羅母自外返回,赫見女兒抱着外孫出現在輕鐵天恆站外,坐在長凳與友人聊天,惟一見她出現,梁女便棄下嬰兒不顧而去,直至半小時後有途人發現梁女在香港濕地公園輕鐵站附近一個行人天橋界手自殘,由警員及友人到場勸喻一番,才肯走上救護車送院治理。
羅母坦言就撫養外孫問題,與女兒關係日趨惡劣,更恐激發情緒病,擔心長遠難以照顧外孫,她昨早帶外孫往屯門醫院注射疫苗,並與醫院社工商討下一步對策。


標題:少婦為啖氣 抱B離家嚷自殺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初為人母的九十後女子,疑因教仔問題前晚在天水圍寓所與母「吵大鑊」,竟抱着五個月大兒子離家,聲稱要自殺,其母與她失去聯絡,恐愛女做傻事釀悲劇,慌忙報警。警方亦立刻呼籲市民協助找尋,昨清晨終在附近尋回母子,少婦曾經割腕需要送院治療。

與母親為「湊仔」大吵
女事主姓梁(廿三歲),與五個月大兒子及姓羅(四十五歲)母親,同居於天水圍天瑞路俊宏軒一單位。前午梁女與母親疑為「湊仔」方法各持己見,母女大吵一場,梁女突然情緒激動,向母親聲稱會自殺,隨即抱着兒子奪門離去,其母多次致電女兒不果,前晚七時許,恐女兒及外孫安危,致電報警。

昨凌晨零時許,羅婦在輕鐵天恆站對開發現女兒及外孫,梁女將其子交給母親照顧後離開,羅婦疑制止但不果,遂通知警方。至昨日清晨有途人在輕鐵濕地公園站附近一天橋發現梁女,正以利刀割腕自殘,警員趕抵,發現她左腕有傷痕,惟她拒絕送院,又表示要吸煙,又稱要冷靜一下,警員及趕至男友人在旁勸解,擾攘十五分鐘後,警員見其情緒仍然未平復,遂聲稱要綁起她送院,梁女聞言後終於乖乖由救護員送院治療。

20140217 - 子女食物過敏 宜記錄餐單

標題:子女食物過敏 宜記錄餐單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間中會有家長因發現子女曾出現食物敏感的徵狀,而感到非常困擾,為子女安排食物時,更是「一步一驚心」,生怕若安排不當,輕則讓小朋友皮膚痕癢不適,若引起其他嚴重過敏反應,更會直接威脅健康。

食物過敏是指患者的免疫系統對某些食物的抗原蛋白,出現錯誤攻擊反應。較常見的致敏食品,包括奶類製品、海鮮、花生及小麥製品等。不同患者的致敏原都有分別,可引發的過敏反應,亦不盡相同。

可誘發哮喘濕疹
臨床上,一些兒童患者在進食致敏食物後,會出現急性過敏反應,例如皮膚出疹、呼吸不暢、流鼻水及打噴嚏等;亦有部分個案進食致敏食物後,不會即時出現過敏反應,卻可能逐漸誘發氣管敏感、哮喘及濕疹等免疫系統異常疾病。

家長應細心記錄子女出現食物敏感前,所進食過的食物種類,若對小朋友的過敏源頭沒有頭緒,亦可嘗試向醫生詳細交代他們日常的主要食物種類、分量、發作時間及頻密程度等。部分患者可能需接受致敏原測試,找出導致過敏的食物種類。

20140217 - 日睇電視三小時 兒童語言數理差

標題:日睇電視三小時 兒童語言數理差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加拿大研究發現,兒童一旦變「電視精」,會阻礙語言和數理能力發展。有關研究跟進近二千名約兩歲半大的兒童,分析他們看電視的習慣,發覺每日看電視逾三小時,會影響數理及上課專注力,且較易被同學欺凌。專家建議,家長應限制兩歲以下兒童,每日看電視時間不超過兩小時,以免阻礙發育。

研究由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聯同當地一間大學醫療中心負責,評估一千九百九十七名廿九個月大幼童的發展情況。結果發現,兒童每日看電視至兩個小時五十二分鐘,仍未見明顯負面影響,但當看電視時數超過三小時,兒童記憶生字的能力會變弱,數理運算能力及課堂專注力較差,亦較易被其他同學欺凌。專家解釋,兒童遭欺凌,或會阻礙其社交能力,及較不願遵從指令,影響大腦發育。

體格發育亦較弱
專家又指,長期坐着看電視,亦會令體格發育會較弱。專家認為外界遠遠低估電視對兒童的影響,因為兒童除了會在家中接觸電視,一些託兒場所亦會安排看電視作為一種「育兒」活動。有關報告已刊於《兒科研究》期刊。

20140217 - 兒童整容歪風殺入港

標題:兒童整容歪風殺入港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內地有家長趁春節假期,帶年僅八歲女兒接受割雙眼皮等整容手術,希望女兒「變靚啲」。原來這股兒童整容風氣已殺入本港,多名整形外科專科醫生證實,近年有不少家長要求醫生為十多歲女兒「大翻身」,如做隆鼻及隆胸手術。此外,本報日前到深圳美容院視察發現,多間美容院都提供相關服務,有職員承認曾經有多名本港家長帶子女前來接受整容手術,費用低至數千元人民幣。惟整形外科專科醫生警告,女童過早接受非必要的整容手術,會影響發育及心智發展。

父母要子女「變靚啲」的風氣已襲港,本港數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整形外科專科醫生都證實,近年家長查詢子女整容的個案確實有上升趨勢,平均每個月都收到四、五個電話查詢,與數年前一個月不足一個電話比較,情況確實更普遍。

帶14歲女隆胸增自信
「曾經有家長更帶埋子女嚟診所,要求做即時評估及安排做手術。」其中一名整形外科專科醫生補充,一名母親認為十二歲的女兒鼻樑不夠靚,要求為女子做隆鼻手術;也有家長認為十四歲的女兒已達發育期,但胸部仍未「長肉」,擔心影響女兒自信心,因此要求做隆胸手術。

惟在本港做整容手術,費用動輒數萬元,故此有港人父母帶子女到深圳接受整容手術。

貪便宜上深圳動手術
記者早前於深圳東門一帶視察,發現有多間大小不同的美容中心,記者佯裝欲為十多歲女兒找便宜的美容院做割雙眼皮手術,其中一間的職員稱可以為小朋友做,價錢約三千元人民幣,「呢度做嘅係微創雙眼皮手術,細到八歲做都冇問題,傷口三日可復原,之前都仲有好多香港家長帶子女嚟做,保證安全。」

不過本港整形外科專科醫生歐鑫濤指出,由於兒童仍處於發育階段,身體肌肉及骨骼仍然會不停生長。過早接受隆鼻、割雙眼皮,甚至隆胸手術,有機會影響正常發育。另一名整形外科專科醫生陳祖鈞補充,由於「兒童整容」需要家長簽同意書,做手術可能非兒童個人意願,因此,他勸喻家長不要純為美容而為子女安排整容手術。

衞生署發言人指,據《醫生註冊條例》,未滿十八歲的人士,除非有能力理解治療的效果及風險,並作出接受治療的決定,否則醫生須得到其父母或監護人同意,方可提供治療。

20140216 - 少數族裔家庭 宜溝通減摩擦

標題:少數族裔家庭 宜溝通減摩擦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少數族裔人士離鄉別井到香港生活,遇到難題往往會成為家庭不和的開端,有社會服務中心指少數族裔家庭多有男尊女卑的情況,若再加上出現溝通及經濟上問題,很容易會引發家庭暴力事件。

「家庭暴力一定會有,佢哋(少數族裔)夫妻間多數都會有溝通問題。」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少數族裔服務部部門主管盧啟聰表示,少數族裔家庭的丈夫多會先來港工作,之後才申請家人來港,由於夫妻對接觸社會的程度及時間不同,容易因此出現溝通摩擦。

男尊女卑情況嚴重
盧又指出,夫妻間的摩擦多因經濟及子女婚姻問題而起,「可能係丈夫喺香港搵唔到工作,亦可能係丈夫扣起啲家用。」他續指,南亞族裔人士習慣早婚,他們的子女或需在求學時回國結婚,夫妻或會因而有意見分歧,而南亞族裔家庭中男性的地位一般較高,當中又以巴基斯坦家庭情況最嚴重,不時會出現家庭暴力。

20140216 - 港大研究:BB能辨他人情緒

標題:港大研究:BB能辨他人情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BB唔識人情世故?大錯特錯!五個月大的嬰兒,已可了解聲畫片段,明白簡單邏輯,並可以在與他人的相處過程中,透過表情、動作辨別對方情緒。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曾加蕙指,六個月大的嬰兒,大腦神經發展迅速,懂得選擇自己偏好、刺激的新事物,「有啲BB見到『江南Style』MV,會跟住跳舞!」

香港大學籌辦的小小科學家計劃,一○年迄今共訪問逾五百個育有一個月至十二個月大嬰兒的家庭,探討嬰兒早期的感官及認知能力發展。曾加蕙指,嬰兒剛出生時,世界只有黑色,兩個月後能辨別紅、綠色,隨大腦神經急速發展,六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看到彩色世界。

五個月大有簡單邏輯認知
研究團隊分別透過聲音、圖像、有聲短片了解嬰兒的認知能力,若只用圖畫或聲音學習,嬰兒分別需十一個月大或七個月大才能了解簡單事物,但若聲畫相輔相成,五個月大的嬰兒已有簡單的邏輯認知能力。

另外,團隊亦嘗試播放快樂、傷心的動畫片段予嬰兒觀看,發現未滿一歲的嬰兒已可辨別情緒,能明確指出對象快樂與否,曾加蕙稱,實驗可證明嬰兒「知道大人罵佢定讚佢!」

20140215 - 涉狎11歲女生體育老師被控

標題:涉狎11歲女生體育老師被控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上水一所小學的體育男教師被指在前年近九個月內,疑六度性侵犯該校一名當時十一歲女生,當中包括在教員室內涉嫌擁吻女生及撫摸她胸及臀部,另涉嫌要求女生替他口交。事件因女生母親見女兒畢業後,仍收到該男教師傳送來的露骨手機短訊,而報警揭發。被告昨解往粉嶺法院提訊控以非禮等罪,暫毋須答辯。裁判官將案押後至三月廿八日再訊,以待警方調查被告的手機及電腦資料,期間被告須繼續還押監房看管。

卅七歲被告黃學文,報稱教師,暫時被控非禮及向十六歲以下兒童作出嚴重猥褻行為兩罪。控罪指他在在一二年三月某日,在上水某學校內非禮女事主X;另被控在同年十一月廿四日,於其上水中心住所內向X作出嚴重猥褻行為。裁判官一度向控方查問,會否對被告加控其他罪,控方則指要待進一步調查。

傳露骨訊息 遭女生母揭發
控方昨在庭上透露,事發時被告是X的小學老師,被告自一二年三月起疑先後六次侵犯X,包括在小學教員室內擁抱及吻X、兩度摸X的胸及臀部,以及要X替他口交。被告又涉於家中兩度要求X替他口交。

控方續指,X於去年五月畢業後,被告仍與她保持聯絡,更向她手機傳送一些涉及男女間的露骨訊息,X母發現該些訊息後報警。被告在警誡下否認指控,但承認曾帶X到自己住所。控方表示案件十分嚴重,估計將會是區域法院審理的案件;因擔心被告會騷擾控方證人,以及或曾侵犯其他女生,故反對他保釋。

辯方申請保釋時則指被告未婚,與五十多歲母親同住。裁判官詢問被告是否仍在涉案小學任教,辯方則指事件揭發後,被告一直被扣押,因此不知道校方有否要求他停職。裁判官憂慮被告或會在保釋期間再犯,最終否決其保釋。

涉案小學校長昨接受本報查詢時指,校方日前才接獲警方通知被告涉及風化案被捕,故校方須了解事件詳情才決定如何跟進處理,現暫不作評論。

案件編號︰FLCC 607/2014

20140215 - 女嬰疑食粥骾死

標題:女嬰疑食粥骾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九龍城發生懷疑嬰孩食粥骾死悲劇。一名十八個月大女嬰,昨晚八時許,在住所由家人餵食粥期間,突然出現休克,未幾更陷入昏迷狀態,呼吸和心跳變弱,家人見狀懷疑她食粥骾喉,立刻抱着女嬰落街,截乘的士直往九龍城聖德肋撒醫院求診,惟女嬰入院搶救後最終不治。

由於事件涉及人命,院方即時報警求助,警員其後把陪同女嬰送院的兩名男女年長親友及一名三十九歲女傭帶署助查。警方初步調查後,認為無可疑,案件列作「有人暈倒送院時死亡」。

20140214 - 惡狗噬男童 厚衫保命

標題:惡狗噬男童 厚衫保命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4歲美籍男童,昨晨10時許隨36歲母親途經北角英皇道653號一間建材舖對開,與一頭由39歲女子拖着的5歲大雄性洛威拿狗相遇時,該狗不知何故突然張口咬向男童左手臂,男童受驚尖叫,女狗主見狀立即將狗拉開。男童左手衣服被咬穿,幸好天氣寒冷他穿上禦寒厚衣服出街,手臂僅少許紅腫。男童母親報警,警員及救護員到場,將男童送院。

20140214 - 非禮四女童 變態導師囚四年半

標題:非禮四女童 變態導師囚四年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補習社導師迷上瀏覽兒童色情網站,上堂時乘機非禮四名介乎8至9歲的女生,甚至向其中一人獻上情信,稱她為「老婆豬」,要求與她做愛生子,另被揭發私藏數千張兒童色情相片。孌童導師昨被判囚四年半,法官指摘他明知自己有問題,不應從事兒童工作,「去老人院做啦」,又驚訝他下載色情物品的內容,質疑「有咩人會變態到睇一歲嬰孩俾人侵犯嘅影像」。
辯方在區域法院求情指,被告鄭雲觀(29歲)原本有女友,有性生活,但他自07年起瀏覽兒童色情網站,漸漸覺得成人世界複雜,反覺小女孩單純可親,遂疏遠成年女性,改為上網結識女童,可謂「睇得太多,控制唔到」而犯案,強調案發時有另外兩名導師及30名學生在場,被告並非暗中行事。

給9歲女生情書自稱老公豬
辯方續稱「一般正常成年人,都鍾意睇返成年人」,故被告實屬異常,「否則點會向小孩寫封咁嘅信」。被告遭確診有孌童癖,須接受長期治療。惟被告至今仍未察覺問題嚴重,甚至一度聲稱自己只是體罰女童,並無非禮。
法官陳仲衡直斥被告明知自己有不良嗜好,仍於08年起任職補習導師,「佢可以控制好多嘢,例如遠離有小孩嘅工作」。至於被告歸咎1歲時曾目睹父母做愛而受影響,陳官認為是無稽之談,「咁細個,唔可能有印象。」
陳官認為被告煽惑女生與他不設防性交,行為嚴重,專家亦指被告重犯機會屬中至高,對孩童構成危險。更甚是被告在家中電腦藏有大量兒童色情照片及影片,當中不乏兒童與成人的性活動,最年輕者僅為一歲,故必須加刑。
案發時被告在土瓜灣某補習社任教,去年6月他寫情信給一名9歲女生求愛,下款寫上「老公豬」。女生哭着向父親求助,驚動補習社東主報警,揭發被告曾對女生及另外三名女童拍臀及摸大腿。警方從被告家中電腦,撿獲4,460張兒童色情照片及約200段兒童色情影片。被告承認非禮等共11項罪名。

20140214 - 兩歲童流感 併發肺炎腦癇

標題:兩歲童流感 併發肺炎腦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正值流感高峰期,再有幼童感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有長期病患的兩歲男童,早前到過深圳及桂林,本周一(十日)起陸續有發燒、咳嗽及抽搐等病徵,前日(十二日)入住聯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情況嚴重。衞生防護中心指男童無接種流感疫苗。

男童家住觀塘,上月二十日至本月九日期間,與父母及家傭到深圳和桂林旅遊。男童的呼吸道樣本驗出H3甲型流感病毒,對H7禽流感病毒呈陰性,臨床診斷有肺炎及持續腦癇狀態。其父及家傭出現輕微上呼吸道徵狀,並無求醫,情況穩定。防護中心表示,男童就讀樂富一間幼稚園,該校無爆發流感。由今年初至本月十二日,有十一名兒童出現流感嚴重個案,兩人患H3N2流感。

另外十一間公立醫院內科病床前日(十二日)使用率超過百分之百,威爾斯親王醫院最爆,使用率達百分之一百廿八,其次廣華醫院及明愛醫院。急症室總求診人次共約五千人,屯門醫院最多,達四百七十九人,其次是伊利沙伯醫院和聯合醫院。

20140213 - 被父母責備 13歲童吊頸

標題:被父母責備 13歲童吊頸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島西區薄扶林道69號錦明閣揭發男童吊頸自殺案件。一名13歲姓楊男童早前疑因玩電子遊戲遭父母責備後,感到不開心入房關門,父母不以為意;直至昨晚11時10分,母親開門入房欲查看兒子情時,赫然發現兒子在房內吊頸自殺昏迷,大驚將兒子解下及報警求助,男童由家人陪同送瑪麗醫院經搶救,情危殆。事後警員到場調查,初步無可疑,暫列作「有人吊頸」案處理,正調查男童尋死原因。

去年9月2日,一名13歲男童盧皓文疑因開學日放學後遲了回家遭母親怪責,其後被發現於沙田博康寓所用毛巾於碌架吊頸自殺死亡。警方列「有人上吊」案處理。

20140212 - 衝燈輾斃女童 司機囚兩年半

標題:衝燈輾斃女童 司機囚兩年半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重型貨車司機去年在屯門藍地衝紅燈,輾斃過馬路的巴裔女童。法官斥責被告非謹慎的司機,應留意路面緊急情,尤其是駕駛重型貨車,又指交通燈由綠轉黃時,司機應減速和加倍留神。司機昨被判囚兩年半、停牌5年及罰款5000元。

交通燈綠轉黃反加速

被告蘇鎮揮(42歲)早前承認一項危駕導致他人死亡罪和一項在道路上使用超過5.5公噸的車而沒裝配後護板罪名。

案發於去年4月2日上午約11時,被告駕駛重型貨車,駛至屯門青山公路藍地段時,交通燈由綠轉黃,但被告未有減速停車,並以時速68公里衝紅燈,撞倒及輾斃正橫過馬路的9歲巴基斯坦裔女童Bibi Faiza。

20140212 - 通宵捱冷 數百家長爭元朗幼園表

標題:通宵捱冷 數百家長爭元朗幼園表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數百家長力證愛子之心可抵冷!中華基督教會元朗堂有限公司真光幼稚園早前公布,保證每位於昨晨九時派發入學申請表的時段出現的家長,皆可獲派表,但昨晨仍有數百家長無懼寒冷一早排隊,其中數十人更早於前晚已通宵捱冷輪候,期望在新學年能在該校四百零六個低班學額中取得一席。

不足句鐘派800表格
昨晨雖然寒風刺骨,但有情急的家長早於前晚起已在該校外排隊,有人更早於前晚八時已到場。家長因區內鬧幼稚園學位荒多時已「身經百戰」,準備了摺櫈及「由頭笠到腳」保暖。校方參考去年派表經驗,今年「加碼」五百張共派二千張表格,惟昨早九時起不足一小時已派出八百張,中午前更悉數派罄。早於昨凌晨已到場排隊的程先生稱,「做父母應分喎」,他已為女兒報讀區內五間幼稚園,但只被三間列入後備而感徬徨,稱若今次仍「食白果」會向教育局求助。

居於米埔的何先生與內地太太昨攜子到場,他表示不希望在上水與雙非學童「正面交鋒」,寧報讀較遠的元朗學校,但所報的三間學校皆列其兒子作後備。至於洪太的幼子已獲一校取錄,她仍希望他跟哥哥一樣可於真光畢業,強調若獲取錄會即時放棄原有學位。

20140211 - 母趕辦撫養權 子衝路捱撞

標題:母趕辦撫養權 子衝路捱撞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十一歲仔捱車撞重傷,韓裔母跪地哭。一名韓裔單親媽媽,心急取回長年分隔中韓兩地獨生兒子的撫養權,昨晨帶着愛兒前往九龍城法院擬辦理手續時,期間疑恐遲到延誤,隔着馬路呼喚尾隨的兒子加快步伐,男童聞言疑未察交通情況,在亞皆老街橫過馬路時被一輛七人私家車撞倒,韓母目睹兒子被撞驚惶失措,衝出馬路跪在子旁痛哭,一名熱心女途人見狀衝出路中「大字形」攔車及指揮交通,另一名路經的仁醫則協助檢視男童傷勢。男童送院搶救後情況嚴重。

受傷男童姓欒,在港出生並跟隨韓裔母親姓氏,現於元朗區一小學就讀。據欒母稱,她在港舉目無親,當年在港誕下兒子後因能力有限,兒子遂交社福機構照顧,自己則居於韓國,兩母子長年分隔兩地。數年前她環境好轉,擬將兒子帶返身邊照顧,去年十一月來港向法院辦理手續。昨晨約九時,欒母帶兒子往位於亞皆老街的九龍城裁判法院擬辦理手續,因預約九時的時間將至,欒母遂率先橫過亞皆老街,抵達法院門外樓梯後見兒子仍未過路,遂隔着馬路揮手呼喚兒子,着他加快步伐。

雙腳骨折 母跪地嚎哭
消息稱,當時欒自法院對面九龍城浸信會對出行人路步出,擬越過亞皆老街往旺角方向三條行車線,過馬路往對面法院會合母親,惟當他步抵快線時,一輛七人私家車突駛至,姓李男司機(卅三歲)懷疑收掣不及將欒撞倒,他被撞至彈開數米,雙腳疑骨折倒地呼痛,欒母赫見兒子被撞傷,立即衝出馬路奔向路中,擁着兒子並跪在他身旁嚎哭。

此時,一名女途人和男醫生恰巧路經,女途人遂即走出馬路,站在路中指揮交通,男醫生則走近男童視察其傷勢,並着在場人士勿亂碰男童身體。警方及救護員接報迅趕至為男童急救,當時他仍有知覺,斷續在呼﹕「好痛呀!」欒母見狀更心亂如麻,不停失聲痛哭,欒童雙腳骨折及身體恐內出血,送院做手術後,現於兒科深切治療病科留醫。

肇事私家車左邊車頭凹陷,李證實無飲酒,據悉李的車內裝有攝錄鏡頭,事發後他已將有關片段,交予警方協助調查。欒童所讀小學姓張副校長稱,欒童在校表現活躍,成績中等,待人有禮,校方昨獲悉事件後立即派老師和社工前往醫院探望及慰問欒母。社署發言人表示,社署社工正跟進該名男童及其家庭情況,向他們提供適切的協助。

20140211 - 家長寒夜排隊報幼稚園

標題:家長寒夜排隊報幼稚園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位於元朗屏信街的中華基督教會元朗堂真光幼稚園二校昨晚約有10人冒寒風在攝氏7度下在校外排隊,通宵守候準備今日領取幼兒班(K1)報名表,當中包括長者;校方雖然在網上提示,只要於今早9時到校,均能取得表格,但家長顯然不予理會。

50張膠凳仔圍學校
本報記者昨晚在元朗堂真光幼稚園二校現場所見,約50張「膠凳仔」圍繞學校外牆,椅面上寫有個人姓名、自編的號碼,又有人寫上學校名稱,並綑綁於固定位置;他們是準備通宵輪候今年9月入學的幼兒班(K1)。

排第16位一對年約60歲的長者夫婦,是為孫子通宵排隊輪候取報名表,他們指兒女需上班,故代他們排隊。至昨晚約11時,仍然有10多名市民在幼稚園門外守候。

該校在網上已公佈派報名表程序,包括今日(11日)早上9時起派發,由於不設網上下載,家長需親自到學校取報名表,但強調家長毋須預早排隊輪候,只須於派表當日上午九時到校,均能取得表格。

另外,立法會昨日討論全港學券制幼稚園採用學券留位新措施,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期望在3至4月敲定細節;不過他承認業界亦關注局方要求提供網上下載申請表和無限量派表,會對幼稚園工作量的影響。教育局昨午與18區幼稚園校長代表開會,據悉會上大致贊成以15/16學年報名時以學券留位,避免有學童一人霸多位情況。但對於無限派位,則有較多人持保留,有校長提出限制收表安排,但擔心一樣導致排隊。

20140210 - 雪橇犬發惡 噬兩歲女臉 疑耍樂時玩具擲中

標題:雪橇犬發惡 噬兩歲女臉 疑耍樂時玩具擲中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兩歲女童前晚在家與雪橇犬玩耍期間,疑誤用玩具擊中愛犬,雪橇犬突然情緒失控發惡飛撲向女童,女童大驚未及反應,面部被咬傷,女童母親聞聲趕至時見女兒被咬,衝前將女兒與雪橇犬分開,被雪橇犬咬到手部,母親事後報警求助。漁護署稱,職員昨午已檢走該狗檢驗,經初步調查後,證實該狗已領牌,接種了狂犬病疫苗。

咬傷面頰鼻樑

面頰及鼻樑被咬傷的女童姓何(2歲),與陳姓母親(31歲)及6歲大的哥哥住在落馬洲河上鄉一幢3層高村屋。女童及其母事後雙雙被送往北區醫院接受治理,女兒初時嚎哭,及後情緒趨平穩。

母護女同遭咬手

事發於前晚9時許,何妹妹在家中與雪橇愛犬玩耍時,用玩具擲向雪橇犬,雪橇犬一怒之下,反擊撲前咬向女童臉部,女童嚇呆閃避不及,鼻及臉頰均被咬傷,隨即當場放聲大哭,母親聞聲查看,見狀即欲推開雪橇犬,並抱起女兒。豈料雪橇犬以為女童母親來襲,發惡咬傷母親手部。

女童母親報警,警方到場將案列為有人被狗咬傷,並轉介漁護署跟進。

專家:雪橇犬難馴 宜多訓練

香港犬隻訓練總會創辦人張松照稱,雪橇犬精力旺盛,惟性格較難馴,但只要有適當訓練,亦可在港飼養。

張建議,主人平日可多以拋波形式與雪橇犬玩,令牠們習慣有玩具拋向牠,免兒童將玩具拋向牠們時誤以為遇襲而反擊。

20140210 - 15歲仔要女友唔要媽

標題:15歲仔要女友唔要媽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十五歲忤逆子「不愛阿媽愛美人。」少年昨晨突攜同女友,拖着兩大篋行李,返回土瓜灣的劏房寓所,惹起母親不滿,並要兒子作出親情與愛情的抉擇,有人聞言疑火遮眼竟動武,咬傷母親手臂後,再以遙控器狂扑,母親遇襲後下逐客令,逆子竟棄下受傷母親不理,拖着女友離家,更起「飛腳」踢毀大門鐵閘,母親大義滅親報警,警員趕至時,逆子已帶同女友逃去,現正追緝逆子歸案。肉痛兼心痛的母親由救護員送院治療。

狂咬阿媽 再取遙控器打手腳
疑遭兒子毆傷的母親姓黃(卅四歲),與姓熊兒子居於土瓜灣道美景樓一個劏房單位,她送院治療後,幸無大礙。昨晨九時許,熊突然帶同女友、拖着兩大行李篋衣物返回寓所,並向母親表示,要求讓女友及其行李留在家中,黃婦以地方狹窄,拒絕兒子的女友留宿,母子因此頓起爭吵。

黃婦更出言要兒子作出選擇「一係你條女留低,一係你條女嘅行李留低。」熊聞言疑母故意留難,有人突情緒失控,撲向黃婦狂咬,咬傷她手臂後,再取起遙控器打傷其手腳。

大義滅親報案 警追緝忤逆子
黃婦遇襲後怒不可遏,惟有人仍毫無悔意,更不要親情,帶同女友拖着行李離家,並猛踢單位鐵閘,將數條不銹鋼鐵欄踢至彎曲損毀,黃婦感兒子甚為不孝,致電報警,表示遇襲受傷。警方大為緊張,派出警員趕至調查,發現兇徒及其女友已不知所終,黃婦由救護車送院治療。警方經調查後,將案列「襲擊」及「刑毀」處理,正追緝該忤逆子歸案,案件現交由九龍城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二隊跟進。

20140210 - 工會要求監管社福機構撥款

標題:工會要求監管社福機構撥款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有工會質疑,社福機構的「整筆撥款」制度,容許機構自行決定撥款用途,社福機構或「肥上瘦下」,將額外撥款儲起而非改善員工待遇。工會近日接獲多個社福機構涉剝削員工的個案,促港府為撥款設專款專用機制,確保撥款用於改善員工待遇,方能解決人手荒。

改善待遇 解決人手荒
職工盟屬會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秘書鄭清發表示,薪酬待遇欠佳是社福機構人手流失主因,尤以安老服務為重災區。他指出,現行制度容許機構將每年港府撥款不多於四分之一作儲備。不少機構將撥款儲起用作擴展服務範圍,卻沒有改善員工待遇。

曾在受資助機構的安老院舍擔任兼職庶務員長達九年的花姐(化名)稱,工作量與全職員工無異,但安老院要求她及另外三名庶務員,每月有一周的上班時間不超出十八小時,迴避勞工法例「連續性契約」規定,使機構不用承擔僱員的有薪年假、病假等福利。鄭清發稱,類似事例層出不窮,促港府加強監管社福機構撥款,確保用得其所。



標題:逾半受訪者稱社會服務無效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社福界服務成效不時受到質疑。有組織早前訪問包括在職及非在職三百多人關於參與社會活動情況。結果顯示,逾半人認為現時社會服務機構不能真正改善社會問題,八成半人過去一年曾參與社會服務工作,當中逾半人一年只做一至兩次義工。近兩成人坦言參與社會活動原因是為了應付公司、父母及學校的要求,甚至是陪伴朋友,另有一成人是為認識朋友。調查機構認為籌款活動缺乏創意,降低港人參與意欲。

受訪者最常參與的社會活動,分別為「賣旗或獎券」、「探訪長者」及「步行籌款」。他們選擇服務機構主要考慮能否直接改善社會問題。

調查籲添創意增動力
負責調查的願景基金會籌委會主席伍進超表示,本港目前面對嚴峻的房屋問題,社會服務機構難以直接協助受惠者,主要只能作為轉介渠道以及求助支援,建議社福機構可以在舉辦社會服務時加入創意,讓參加者與受惠者均能有得着,提高港人參與義工活動意欲。

20140208 - 孕婦染感冒 增子女患哮喘風險

標題:孕婦染感冒 增子女患哮喘風險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哮喘發作時呼吸困難,教父母憂心又痛心。有研究指出,若孕婦好好保重身體,少惹感冒,或有助預防子女出生後患哮喘。《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院年報》刊載一項最新外國研究,分析五百多名孕婦及跟進其子女情況,發覺婦女懷孕時常染感冒,子女有較大機會患哮喘。專家相信,流感病毒或破壞子宮環境,刺激胎兒免疫系統,日後較易患各類過敏性疾病。

研究訪問了五百一十三名德國孕婦,及她們的五百廿六名子女,並在這些兒童三個月大、一歲至五歲期間,安排他們接受過敏評估。結果顯示,七成半孕婦懷孕期間曾患感冒一次或以上,兩成四人曾有過敏症發作。她們所生的兒童,三成半在研究結束時確診患有濕疹,百分之八患哮喘,一成四患鼻敏感。研究同時發現兒童暴露於較多塵蟎但較少細菌的環境,相比起一批少接觸塵蟎但多接觸細菌的兒童,較易對塵蟎過敏。

過敏症具遺傳傾向
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院的專家補充,過敏症具有遺傳傾向,倘父母均有過敏,子女有七成半機會遺傳;如父或母其中一方患病,子女風險則減至三至四成;如父母均無病史,子女風險更降至一成至一成半。

20140207 - 約克、施德福 幼園天台有僭建 屋署要求清拆 校方卸責校監夫婦

標題:約克、施德福 幼園天台有僭建 屋署要求清拆 校方卸責校監夫婦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九龍塘幼稚園大王、開辦「約克系」的馮禮成和譚淑賢夫婦,其名下施他佛道14號物業,一校兩址營辦施德福和約克兩所幼稚園,屋宇署證實去年天台新建一米高圍欄及兩個大型預製構築物,均為僭建,屬優先取締類別,已發信要求業主清拆。兩校與業主劃清界線,並指從未安排學生到天台活動。
記者:倪清江

被揭僭建的施他佛道14號為兩層高獨立屋,地下屬施德福英文幼稚園註冊校舍;去年8月開始,部份地下及一樓則撥歸York International Pre-school(約克國際幼稚園)作校舍。兩校各有約100名學生就讀,施德福學生活動範圍縮小,學生不能使用一樓音樂室和電腦室,體育課改在室內進行,引起家長不滿。

家長憂危及子女
獨立屋天台並非兩校註冊校舍範圍,去年8月時已見原本矮身天台石屎圍欄上,加建約一米高泥黃色圍欄,惹起家長關注,擔心僭建物危及子女安全。本報上月底從高空視察,可見圍欄內四周漆上紫色和泥黃色,放置了兩個儲物櫃,並有三數張矮凳和兩把掃帚。
屋宇署曾派員到場視察,證實上址天台有僭建物,包括新建圍欄及兩個大型預製構築物。署方表示,有關天台僭建物屬須優先取締類別,會向業主發出清拆命令,並已先發信敦促業主盡早自行安排清拆工程。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局方人員曾到有關幼稚園調查,沒發現有學生在天台活動,已提醒有關幼稚園在進行清拆工程時,須確保學生安全。
施德福校方回應指,從未安排學生上天台活動,圍欄是可拆除的塑膠裝飾,貯物櫃是業主擺放私人雜物之用;約克校方也指天台非註冊校舍,學生從未在天台上活動。兩校都稱已通知業主有關僭建一事。校方把僭建卸責給業主,而大屋業主是誰?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該處由一間名為廣集投資於1997年中以7,400萬元購入。廣集投資股東馮禮成和譚淑賢夫婦,分別是約克系幼稚園的校監和總校長,馮也兼任施德福校監,但同址的約克國際幼稚園則由約克系另兩人出任校監和校長。
約克幼稚園在九龍塘總共有五個校舍,加上同系的施德福英文幼稚園和元朗兩所萊茵幼稚園,組成幼稚園王國,均為非學券制,《幼稚園概覽》顯示學生多達2,600人。
約克在2010年被揭開辦收費的慕道班,每名學生需繳交1,980元,違反天主教區領洗指引,校方指稱是由家長組織,但收費公司永貴國際股東正是馮禮成和譚淑賢夫婦及另一人。

20140206 - 性罪犯教書冇人知

標題:性罪犯教書冇人知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性罪犯教師「通街走」,潛伏校園無人知!本港近八年共發生逾百宗教師涉嫌干犯風化案,當中近半數的涉案教師被定罪,但全港家長卻無法得知性罪犯教師是否在職,事關獨攬教師註冊資料的教育局,一直以私隱作擋箭牌,拒透露被定罪教師有否被「釘牌」,甚至連教師註冊名單、註冊教師數目等資料亦一概不提供,完全封閉,與現時醫生、社工及律師等相關專業團體均公開業界註冊資料的大潮流相違背。法律學者指出,《教育條例》並無限制教育局不能公開相關資料,批評當局錯解法律,剝削公眾知情權。

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早於二○○九年成立關注教育人員風化個案專責小組,向教育局提供意見,據專責小組統計發現,○六年至今,本港共發生一百零三宗教師牽涉風化罪行案,當中四十六宗的涉案教師被定罪,其餘則因證據不足、投訴人撤回投訴,以及尚未定罪等個案。被定罪教師涉及偷拍裙底、非禮學生、與未成年人士發生性行為、孌童包括管有兒童色情物品等,當中約九成案件於涉案教師任教的學校發生,受害人為其學生。

重犯機會高害學生
操守議會主席韓連山稱,議會曾在一○年詢被定罪教師被吊銷註冊的數字,但教育局以私隱為由拒絕披露,議會無從得知有多少涉案教師復職或停職,無法跟進。性犯罪者重犯機會甚高,他炮轟教育局為獨攬教師註冊權而不理學童福祉,「阻礙力源於教育局唔肯下放法定權力畀操守議會,依家係咪要為保障性犯罪者私隱,去損害學生嘅福祉?」

教育局發言人回覆本報時稱,現無教師干犯風化案的統計數字,又指《教育條例》無賦權該局公開教師註冊資料,有關資料屬個人資料,未得當事人同意,不可透露。本報記者再引《公開資料守則》向教局索取註冊教師名單及數目卻遭拒,並指現行註冊機制已有效防止不適合人士當教員。

曲解法律削知情權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翻查《教育條例》後指出,未發現任何法例限制教育局不能公開教師註冊資料,或在甚麼情況下應公開資料,而本港很多專業行業都會公開業內人士註冊資料供市民查閱,私隱條例並不構成限制公開教師註冊資料的理據,他批評教育局明顯是錯誤理解法律,導致行使相關行政措施時剝削公眾知情權。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言人稱,《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保障資料原則列明,資料使用者、例如某行業的註冊機構,只可為其職能和活動需要而收集他人的個人資料,收集的資料不超乎適度,收集方法合法及公平便可;資料使用者對個人資料的用途,包括把資料公開讓公眾查閱,須在收集個人資料時或之前述明。


標題:設教師監管組織 政府拖足30年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由前港英政府委任的國際顧問團,於一九八二年發表的《香港教育透視:國際顧問團報告書》中,已建議成立法定教師專業組織監管教師註冊,但當局拖足三十年,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重提舊事,結果亦不了了之,至「貪曾」前特首曾蔭權爵士朝代更隻字不提。有學者指出,不少海外國家早已由法定教師專業公會管理教師註冊,並公開教師註冊名單,批評政府仍以非教育專業及官僚手法管理教師註冊,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促請當局盡快檢討。

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前主席余惠冰指,顧問團報告書發表十年後,教育統籌委員會於九二年發表的《第五號報告書》中,只建議成立非法定的操守議會,職能僅是就教師相關投訴向政府提建議,當局聲稱五年後再作檢討,同期成立的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則負責教師培訓及專業資格。余批評政府一直採拖字訣,認為開明的政府應放權予法定組織,讓教育專業管理教師註冊並向公眾公開。

教局被質疑拒放權
董建華於九七年曾提建議,在兩年內設立教學專業議會及規定新入職教師須持學位和受過師資訓練。教統會亦成立相關籌委會,由梁君彥任主席,據梁指稱,當年有前線教師擔心要持續進修而強烈反對,故上述建議無疾而終。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系主任吳迅榮指出,目前歐美等地的教師註冊權,均由法定教師專業公會負責管理,本港教育局理應盡快公開教師註冊資料,如教師姓名、任教學校和職級,「尤其資助學校嘅教師註冊和資歷,更不應隱藏,公開係無可置疑」,又質疑教局因政治因素,拒絕下放權力予法定教師專業公會監管註冊。

查性罪機制存漏洞
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主席韓連山指,美國及蘇格蘭甚至會在網上公開牽涉風化案被定罪的教師名單,「公眾人士有權知,外國好多地方公開咗教師註冊名單好多年」,批評本港嚴重落後,未能平衡私隱及學生利益,「依家教育局唔肯公布,校長、辦學團體請教師時根本唔知,好冒險」,又指現時《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並未涵蓋現職教師,存有不少漏洞,而業界一直向教局爭取成為法定教師專業組織,惟當局未有理會。

20140206 - 屯門藥房疑賣假奶粉

標題:屯門藥房疑賣假奶粉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網上流傳有藥房疑出售雪印思敏兒1號奶粉假貨,雪印未能證實是否有假奶粉出現。有網站引述港媽何小姐稱,獲朋友轉贈一罐購自藥房的雪印奶粉作新年賀禮,但BB吃了兩天後,肚風變多兼經常哭鬧,她拿自行從超市購買的同牌子奶粉比較,發現前者有種像漂白水的味道,罐上更有刮痕。雪印承認收到事主查詢,並引述事主指奶粉購自屯門蝴蝶邨一家藥房。

港媽指有漂白水味
網站unwire.hk昨上載一篇文章,引述港媽何小姐稱,BB吃了兩天上述疑似有問題雪印奶粉後,十分「扭計」,又似「落唔到格」,改用她自行在超巿買的同牌子奶粉後,寶寶吃完便乖乖入睡。她指疑有問題的藥房貨有一種似是漂白水的味道,有別於一般奶香。

文章又說何小姐「親身試毒」,用上述兩罐奶粉開奶並反覆試了10多遍,發現超市正牌奶粉口感幼滑,兼有獨特香味;疑似假貨的藥房奶粉入口則較粗糙,亦無原來的香味。本報曾留言向何小姐查詢,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雪印回覆本報查詢時確認,昨日早上11時收到事主來電,查詢奶粉味道異常的問題,稱當時已向事主解釋,味道差異與奶源受季節影響有關,至於罐上刮痕則有機會是運輸過程造成。雪印引述事主指,疑有問題的奶粉由朋友於屯門蝴蝶邨購買,但事主無法提供藥房名字,又指事主稱BB服用後沒有不適。

雪印續稱,從事主提供的相片可見疑有問題的奶粉批次,核對編號後證實相關批次確曾進口;雪印曾要求取得疑有問題的奶粉作化驗,但被事主拒絕,故未能確定是否有假奶粉出現,但強調一直無收到其他的假奶粉查詢。

20140206 - 幼園「學券留位」成效惹疑

標題:幼園「學券留位」成效惹疑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防龍年效應令幼稚園排隊潮再現,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與廿多名幼稚園業界代表商討二○一五年的收生安排,建議全港參與學券計劃的幼稚園採取學券留位註冊措施,避免一人霸佔多個學位。幼稚園將無限派表,並校本自訂篩選學生面試的準則。有幼稚園及家長擔心日後學生需提早爭面試機會,徒添壓力。無參加學券計劃的私立獨立幼稚園,排隊情況則會持續。

在二○一二年龍年效應下,明年有更多學童入讀幼稚園幼兒班(K1),教育局建議提早至今年七月開展學券申請程序,幼稚園亦會無限量派表,明年一月統一註冊。吳克儉指出,有家長報「二、三十間學校」,若日後「一人一學位」的報名過程順暢後,將可減少學校的行政工作。對於學校不參與有否罰則、非學券幼稚園如何處理等問題,吳未有正面回應,僅指希望業界群策群力,並鼓勵私立幼稚園同步採用新註冊措施。

業界恐增加前線工作
與會的幼兒教育人員協會主席周慧珍表示,業界在會上表明擔心提前收生及網上派表等措施,會加重前線人員的工作壓力,又要求當局加強宣傳,以免家長和小朋友為報校東奔西跑。香港幼稚園協會主席廖鳳香指,業界就篩選機制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改以計分制,如家長屬校友、學生為世襲生可獲加分以及就近入學優先等;亦有校長建議簡化面試或以抽籤篩選申請,以及採用小組面試,以縮短面試時間。

料家長照報多間學校
上水粉嶺媽媽會發言人馮凱茵的細仔將於明年入學,她直言新措施只是「將個波拋畀學校」,相信家長會照報多間幼稚園,先爭取面試機會。每間幼稚園以不同準則篩選學生面試,將令家長無所適從,批評新措施無用。


標題:幼園統一註冊難遏排隊潮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建議推出以學券作統一註冊的手段,全港學券制幼稚園,每名申請幼童一人一學位,限到一所幼稚園註冊;政府也建議業界無限派發報名表,希望減少家長排隊,不過,業界認為不能杜絕排隊攞表的人潮,而且幼稚園人手有限,地區名校一向吸引大量申請,有幼園擬改由小組面試,加快效率。

約9萬名在2012年出生的學童,將於2015年9月滿3歲,符合資格入讀幼稚園幼兒班(K1),家長一般會於今年替子女計劃升學。教育局建議把類似目前大埔及北區幼稚園統一收生的安排,推廣至全港各區,昨日約見約30個幼稚園組織代表,了解業界的意見。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指,新安排要求受學券資助的幼稚園(約佔整體八成)參加統一註冊,又考慮以標準化的報名表,簡化申請,派表數量不限。他指應「先知先覺」,故需要一年時間準備。

以往幼稚園在開學前,不少家長還未決定入讀哪間學校,今次新安排,家長需在暑假申請學券,約11月可獲發學券,翌年1月以學券到一所幼稚園註冊,限制一人一學位。

由於下學年申請者眾多,業界估計排隊人潮不會消失。香港幼稚園協會主席廖鳳香指,曾經試過網上無限派表代替排隊取表格,不過人潮未減,「網上派表,人龍都係圍住學校兩個圈」。她指親身取表才能掌握家長反應,網上較難評估收表數量。

無限派表難實施
學校無限派表令行政工作增多,幼兒教育服務人員協會主席周慧珍指,受歡迎的幼兒園因人手所限不能處理太多申請,或未能無限派表。上水培幼幼稚園校監蔡雯兒指出,不少學校無限派表,但家長一般報讀多間學校,無限派表無減排隊潮。

至於申請人如何突圍,廖鳳香建議小朋友多接觸外界,在面試中表現主動,人見人愛的小朋友,較易被「睇中」;學校一向接見所有申請人,為加快面試效率,會改由小組面試,而校友的胞弟妹也會作優先考慮。


標題:幼園擬無限派表 面試期縮至6周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擬要求幼稚園無限派表,及於全港學券幼稚園推行一人一位。教育局長吳克儉昨與20多個幼園代表會面後表示,局方與業界在網上無限派表上有共識,幼園可甄選學生面試,不需面見所有申請者。不過,有與會幼園代表擔心,按實施一人一位措施的時間表,面試將由「全年全天候」縮短至6周內完成,令家長及子女感辛苦,亦令教師行政工作大增。

校方自訂甄選面試準則
大批「龍B」將於2015學年入讀K1(幼兒班),料學額競爭較以往激烈,局方要求幼園無限量派表,但由於部分學校未能為所有申請者安排面試,故建議由校方自主訂立甄選準則,並預先向家長公開準則內容。教育局又擬將北區及大埔的「一人一位」推廣至全港,將提前於今年11月發放學券,家長則需於明年1月特定日期前,以學券向一所幼園註冊留位,即不能一人霸佔多個學位。

幼兒教育人員協會主席周慧珍表示,幼園過去的做法是「全年全天候」面試,未有限定日期,但新措施令幼園需要在11月至12月中旬的6周內面試,「到時家長和小朋友又辛苦,教師又要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行政工作」。

教界憂苦了家長教師
她亦說,業界在會上要求局方在人手編排上提供協助,但局方只表示可彈性使用過往的一筆過撥款,未允額外增撥資源。

吳克儉昨天開會後亦提及,局方會鼓勵非學券幼稚園以伙伴式合作參與一人一位措施,屆時可以註冊證明書代替學券登記留位。

他又說,將考慮制定標準化入學申請表,但周慧珍認為有困難,因為不同辦學團體有不同背景,需要索取的資料不一,「一些幼稚園要問家長月入,另一些幼稚園又要問宗教背景」。

入學申請表或標準化
梁太的女兒明年適齡入讀K1,她對措施表示歡迎,不擔心需在短時間內選擇學校,「報名前一定先了解學校,所以一早就應該有心水」。不過,她指所有幼稚園的面試均在11月至12月中,擔心日期重疊,「可能到時就已經要揀定學校」。

20140206 - 健康院疏忽 BB打錯針

標題:健康院疏忽 BB打錯針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本港嬰幼兒提供免疫接種計劃的衞生署母嬰健康院,發生打錯針事件。一名僅兩個月大男嬰,預約前日於九龍城母嬰健康院接種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但被錯誤接種乙型肝炎疫苗,令男嬰白捱一針。男嬰母親怒斥:「咁多小朋友打針,如果再錯,可能好大件事」。

護士反問:頭先打乜針
蕭小姐前日帶兒子到九龍城母嬰健康院,接種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她說:「打完針後護士呆一呆,問我今日打乜嘢針,記唔記得頭先打嘅針長定短,粗定幼」。她心感不妙,護士覆核疫苗數量後表示,剛才為其兒子錯誤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其後院方再為兒子補打13價肺鏈疫苗。她指,打針後兒子發燒及不肯飲奶,憂是打錯針副作用,「好彩打錯乙型肝炎針,如果打錯其他針唔知點算」。

她已向衞生署投訴,署方只表示安排兒子返回母嬰健康院跟進,「我已經對母嬰健康院失去信心,唔想返去」,希望到公院醫院檢查,但未獲署方回覆。衞生署稱,當日發現為男嬰錯誤接種疫苗後,已安排醫生向家長致歉及為嬰兒檢查,證實健康正常,並即日為嬰兒接種13價肺鏈疫苗。

按照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嬰兒一般於初生、一個月及六個月大時接種乙肝疫苗。該男嬰提早接種第三劑乙肝疫苗,需在六個月大時重打。衞生署指會調查事件,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表示,若嬰兒提早接種第三劑,產生的抗體未必能維持長時間,需在六個月大時補打一針,但對嬰兒身體沒不良影響。

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稱,護士打針及派藥必須遵守三核五對,三核是指拿出藥物是要對藥名,之後對病人身份,及派藥或打針前再對藥名及病人名。五對是病人名、藥物名稱、劑量、給予藥物時間及使用方法,「打針同派藥唔容許出錯,冇藉口」。

20140205 - 甲型流感併發腦病 男嬰命危

標題:甲型流感併發腦病 男嬰命危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防護中心一日內接獲兩宗兒童感染流感後出現併發症個案,其中一名剛滿月的男嬰,感染甲型H1流感病毒後併發腦病,正在深切治療院留院,情況危殆。防護中心錄得約一個月內,最少有20人感染流感後死亡,0至4歲兒童感染流感入院比率急升。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一名居於荃灣的一個月大男嬰,過往健康良好,本月2日出現發燒及抽搐,被帶往仁濟醫院急症室求診,同日轉往瑪嘉烈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治療,臨床診斷為腦病。

經化驗後證實他感染甲型H1流感病毒,目前情況危殆。男嬰最近沒有外遊,未有接種流感疫苗,其兄長曾出現上呼吸道病徵,現已康復。

0至4歲兒童入院比率升
另一名證實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10歲男童,本身有長期病患,居於大埔區。上月17日起出現咳嗽有痰和流鼻水,31日開始發燒,本月1日入住大埔那打素醫院。他入院後出現胸口痛,臨床診斷為急性心肌炎,目前情況穩定。

防護中心初步調查顯示,該男童沒接種流感疫苗,最近沒外遊。他的父親曾出現上呼吸道病徵,現已痊癒。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監察顯示,上月3日至29日錄得19名成年病人及最少一名兒童,感染流感後死亡。上月0至4歲兒童因為流感而入院的比率急升,由上月首周每1萬中約5人,增加至上月第四周每1萬人有約17人。

20140205 - 學券制幼園實施一人一學位

標題:學券制幼園實施一人一學位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未來兩年入讀幼稚園學童將創千禧年後新高,教育局提出全港750間學券制幼稚園實施一人一學位制度,明年9月入讀這類學校幼兒班(K1)的學童,其家長須於明年1月持學券到其中一間註冊留位。換言之有多個學位在手的家長,不能再慢慢考慮入讀哪一間;但有家長團體認為新措施可讓未有着落的家長更快找到學位。

北區及大埔幼稚園今年實行一人一學位制度,今年9月有子女入讀兩區K1的家長,已於上月完成註冊,多間學校其後回吐剩餘學額。2011年及2012年出生的嬰兒將於明年及後年適齡入讀K1,本地及單、雙非學童分別多達9.5萬及9.1萬人,勢必爭崩頭。

大部份幼稚園將於今年暑假後,接受報讀明年(15/16學年)K1班。教育局昨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建議實施改良版的一人一學位制度,家長先於今年7至8月向學生資助辦事處申請學券,幼稚園會於12月底前公佈取錄結果,家長於明年1月憑學券到獲取錄的學校註冊留位。由於每名學童只有一張學券,故此只能預留一個學位。

註冊期後可轉報學校

新安排只適用於750間學券制幼稚園,其餘150間私立獨立幼稚園則不適用。

消息人士指出,若然一人霸兩個位,單是港島區學額已不足夠,過往有學童要等到暑假才找到學校,情況不理想;新安排下,註冊期過後,家長仍可取回學券,轉報另一間。

針對近半年不少幼稚園出現通宵排隊取表的人龍,教育局會要求各校把申請表上載到其網站供家長下載或不限量派發申請表,校方可設立篩選機制,甄選部份學童面試。

教育局已約晤幼稚園界今日見面商討新方案。大埔及北區幼兒教育校長會主席郭楚翹贊成新做法,認為可令未有學位的家長更快找到學位,相信反對的家長不會太多。

西貢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梁建忠認為,由於留位費一般只是數百元,部份家長過往的確會一人留多位,至開學前都沒有通知學校不入讀,「唔出名嘅學校再去搵學生入讀有困難」。他認為家長一早有入讀學校的優次,1月做決定不算太急。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陳鳳雯也指1月註冊可以接受。

細仔明年入讀K1的觀塘家長李先生支持一人一學位,「hold住啲位,對其他人好唔方便」。細女也明年入學的將軍澳家長謝女士表示,不少家長都漁翁撒網報讀和留位,接受1月註冊的安排。





標題:教局研幼園憑學券留位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跨境學童飆升,迫使本港家長要通宵輪候幼稚園入學申請表,教育局正探討改善一五學年幼兒班的收生安排,包括建議以學券留位並作為確認接受取錄的文件,家長需提早半年、在今年七至八月向學生資助辦事處遞交學券申請,明年一月以學券辦理註冊手續;局方亦擬要求幼稚園在無限量派表後,引入篩選機制並訂定面試配額。有校長指提早申請學券是好事,但篩選機制會令幼稚園工作量大增,亦會引起家長不滿。

教育局昨提交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文件指出,局方已接納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的進度報告,委員會在上月的會議上,曾討論一五學年的短期收生安排,提出學券留位措施的具體細節。明年入學的學生,家長需提早在今年七至八月向學資處提交學券申請,而非慣常於入學當年的一月至五月申請。

另推網上派表 引入篩選機制
為免再出現家長排隊輪候申請表的情況,教育局會要求幼稚園把申請表上載到其網站,無限量派表,預計幼稚園將收到大量申請表,屆時需考慮引入一定形式的篩選機制,包括可能訂定面試配額。教育局指如有需要,會就幼稚園制度機制需注意的事項提供意見,例如需訂立客觀準則,並預先通知家長有關準則的內容。教育局亦會在註冊期屆滿後,收集幼稚園學位的空缺資料,向未能為子女覓得學位的家長提供有關資料。

元朗區幼稚園校長會主席林琼美表示,現時大部分幼稚園都會安排所有交表學生進行面試,日後若無限量派表,如何面見學生將是重大難題,需向教育局了解措施的具體細節。




標題:一人一位擬擴全港學券幼園 註冊後准轉校 教界質疑成效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去年教育局在大埔及北區首推一人一位措施,以應對幼稚園學額恐慌問題。教育局擬於全港學券幼稚園實施相同措施,報讀2015/16學年K1(幼兒班)的家長,需於明年1月以學券向一所幼稚園註冊。不過,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主席曾甘秀雲表示業界對措施有保留,「最大問題是措施無約束力,家長可以隨時改變主意,改到另一所學校註冊」。

擬今年實施 交學券註冊

幼園一直欠統一收生制度,致有家長一人霸佔多位,同時卻有家長沒學位,出現學額不足恐慌,亦致學校行政混亂。教育局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建議,2015年入讀K1的學童,其家長以學券作為確認接受幼園學額的文件,他們會於本年11月獲發學券,幼稚園其後在12月中下旬發放申請結果,家長須於2015年1月向心儀的幼稚園提交學券,辦理註冊手續(見表),屆時一名學童只可佔有一間幼園的學額,不可一人霸佔多位。不過據了解,教育局傾向容許學童轉校,在接受一間幼園取錄後,可向校方取回學券,轉投另一間幼園。

校長倡預繳學費增約束

曾甘秀雲指出,措施最大的問題是無約束力,「即使家長向學校提交學券註冊,但之後子女若獲其他學校取錄,家長仍可向原先註冊了的學校拿回學券,改到另一所學校註冊」。教協幼兒教育發言人羅慧媚說,有校長建議在註冊時要求家長預繳首月學費,以解決無約束力的問題,但亦有校長擔心對經濟能力較低的家庭造成壓力,故暫時未有共識。

另外,免費幼兒教育委員會明年提交免費幼教方案,委員會建議在期間實施短中期措施,加強支援幼稚園,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曾甘秀雲表示,免費幼教委員會會研究在幼稚園增聘額外人手,以照顧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習。

免費幼教前推過渡措施

她又說,現時幼稚園每班師生比例為1:15,教師很難兼顧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情緒,故委員會亦會從增聘人手、師資培訓及專業支援3方面研究。羅慧媚亦表示,現時幼稚園的專業支援人員,如言語治療師及心理學家等均由辦學團體聘請,她建議教育局可配對相關專業人員支援幼稚園。

研推家長教育防過度催谷

免費幼教委員會亦將研究加強幼園及小學銜接,和聘用顧問公司就教師的學歷水平、工作量及責任承擔3方面作研究,制訂薪級表。據了解,委員會非常關注家長讓子女入讀心儀小學而在幼稚園階段過度催谷子女,故未來會主要研究加強家長教育,讓家長明白在幼稚園階段毋須刻意訓練子女。

20140204 - 姨姨耕耘6年 寄養女變開心果

標題:姨姨耕耘6年 寄養女變開心果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做人父母甚艱難,而做寄養父母,助長年缺乏關愛的孩子走出不安陰霾,可能難上加難。擔任「寄養姨姨」14年的孫太,曾照顧9名因家庭問題轉介寄養的兒童,她說,首次遇見年僅兩歲的晴晴時,發現她因母親長時間進出戒毒所,令她無人看管,除了作息時間混亂,甚至不懂開口說話,但孫姨姨過去6年從未放棄,終令晴晴成長,兩人關係比親人更親。

14年照顧9名兒童

根據社署資料,現時全港有938個登記寄養家庭,包括135個緊急寄養戶,至去年底有919名兒童接受服務,較2012年的896人微升約2.6%。社署中央寄養服務課主任潘倫經說,過去所見的家庭問題包括父母患病、有情緒問題、染有毒癮或出現家暴等情况,寄養期一般為半年或以上,若是雙親遇意外、急病入院或兒童受虐等,則會有不超過6星期的緊急寄養。

現年55歲的孫姨姨,2000年起登記成為寄養家庭,當時她的一對子女升讀中學,加上她曾任私人保母,家人早習慣她在家中「湊仔」,她遂決定發揮所長回饋社會。現時孫姨姨照顧的8歲女童晴晴,可謂孫家的活潑「老么」,但晴晴在6年前加入這個家庭前,卻是一個不懂說話的「光頭妹」。

原作息混亂 「想食就食想瞓就瞓」

「接晴晴回家時,發現她的頭髮被剃光……我未見過一個兩歲小孩連話都不懂說,甚至喊她的名字也不曉反應」。孫姨姨憶述,原來晴晴親母有毒癮,長期進出戒毒所,令晴晴出世以來都乏人照顧,過着「肚餓就吃東西、睏倦就睡覺」的生活。

初到孫家,晴晴幾乎每天凌晨兩三點仍不肯入睡,又嚷着要玩,直至升上幼稚園仍會尿牀,令孫姨姨頭痛不已。

當時孫姨姨每天伴着晴晴入睡,即使晴晴始終睡不着,也要留在睡房,以改正生活規律,孫姨姨又帶她見言語治療師,學習講話及認字。

每晚伴入睡 治療師教說話

經過6年教導,晴晴不但健康活潑,校內成績亦維持在全級前30名內。孫笑言,現在丈夫、一對子女都要上班,晴晴就會說「他們都不在家,幸好有我陪你」,令她甜在心頭。

晴晴生日時有「姊姊」買蛋糕慶祝,亦不時與親母敘天倫,「其實她(晴晴親母)不是不疼愛晴晴,只是不懂如何照顧」。

孫姨姨亦難忘曾經照顧一名輕度弱智女童,試過被親戚指她養了「魔鬼」,但她堅持撫養,待其家庭環境改善,才交由女童親母重新照料;對方仍不時致電孫,求教照顧方法、如何處理生活瑣事等。

親戚指養「魔鬼」 仍堅持照顧智障童

孫姨姨過去14年照顧過9名寄養兒童,各人相處至少半年或以上,都在家庭環境轉好時重返家中生活,「最大的現時已讀中四、中五,閒時會找我飲茶」。她希望可繼續透過寄養照顧,令受影響兒童重投正常生活、健康成長,又寄語父母要疼愛自己的骨肉,「我跟這些小朋友毫無關係,都會好好照顧,何况是你們身上流出來的血?」




標題:寄養家須審查 確保生活愉快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社會福利署自1982年成立中央寄養服務課,協調本港11間非政府機構的寄養服務,目前已有938個登記家庭,照顧共919名有需要兒童。社署中央寄養服務課主任潘倫經說,寄養家長必須經社工家訪及入息審查,確保家庭生活愉快、居住空間充足及有照顧兒童經驗等,直至兒童的家庭生活改善或長大至18歲,就會重返家庭或開始獨立生活。
現938寄養家庭 需求殷
潘倫經指出,本港部分兒童因家庭問題需社工轉介寄養,包括父母患病、單親、情緒問題、發生家暴或「雙非」等情况,直言「理想的寄養家長」必須有愉快及安定的家庭生活、身體健康和情緒穩定、家居整潔並有足夠空間,年齡也要25歲或以上,且有小學或以上程度學歷,最重要是獲家人同意,社工會不時家訪及審查入息,保障兒童的成長環境。
25歲以上 最少小學程度
對寄養兒童來說,寄養家長只是他們的「叔叔」或「姨姨」,也會定時獲安排與親父母見面,以維持本身家庭關係;當兒童原有家庭環境改善,經評估後就可與家人團聚,否則會入住領養家庭,或待長大至18歲時申請公屋或單身人士宿舍,以開展獨立生活。
每月獲4223元津貼
潘倫經說,寄養家庭每月會有4223元照顧津貼,首次接收新的寄養兒童時,會有一次過2112元額外津助。他續說,由於現時家庭及社會問題日趨複雜,寄養服務有一定需求,早前已開始津助3間位於港島、九龍西及新界東的機構,直接招攬寄養家長,以助更多有需要兒童得到適切照顧。

20140204 - 幼兒補充練習深如小四 學者憂過早催谷 反致厭倦學習

標題:幼兒補充練習深如小四 學者憂過早催谷 反致厭倦學習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了讓子女入讀名校、贏在起跑線上,不少港爸港媽早於孩子在幼稚園讀書時已購買補充練習操練,本報更發現市面部分幼兒練習達初小或以上程度,例如有英文習作教英文文法、要求幼童閱讀逾100字的英文文章及寫完整句子等;數學練習則要求計3位數的加減數、運用代數概念等,有幼兒教育專家指出,有關練習實際程度達小二至小四,擔心父母望子成龍,過早催谷,反令子女厭倦學習,長遠影響其發展。

本報記者曾以電話、電郵及傳真方式分別聯絡出版有關艱深練習簿的3間出版社,但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記者早前到香港4間主要連鎖書店,翻閱約百本對象為幼稚園學童的練習書,包括中文、英文、數學及IQ練習等,發現中文練習大都以抄寫詞語為主,如「天晴」、「下雨」等,每個詞語需抄寫約20次。然而,根據教育局編訂的《學前教育課程指引》,幼兒未有足夠能力寫字前,不宜強求執筆寫字。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李輝亦指出,不應盲目強迫幼童抄寫,否則或令幼童討厭文字,影響日後學習。

英文練習教現在進行式

英文練習方面,由Success Publications出版、供學前教育時期使用的English Grammar教授英文文法,包括詞性如形容詞、各種時態如現在進行式、用作比較的詞語如fatter等,又要求學生重組句子(見圖)。由Singapore Asia Publishers出版、幼兒班(K1)學童適用的English Leader及Writing Leader,則分別要求學童閱讀逾100字的英文文章及創作完整英文句子等。

學者﹕英語童亦不會幾歲學文法

李輝翻閱上述練習後稱,其程度達初小,對幼稚園學童而言「十分高難度」,他強調幼童不應學習文法及閱讀大量文字,而應從日常生活中學習不同用語,以溝通為本,「幼童能用單字或短句表達自己便可」。即使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小孩,「亦不會幾歲便學習文法」。

數學教乘除3位數加減

至於數學練習,由新世紀出版社出版、4歲至6歲適用的《學好加減法》練習題,設有3位數加減法、需運用代數概念的算術題等;由Success Publications出版的學前教育系列Excel in Mathematics則以圖畫教授乘法、除法和分數概念等。李輝稱,有關內容程度達小二水平,違反幼兒教育原則,「幼稚園生只應學個位數的加、減數」。

趙榮德﹕名校為篩選加深入學試

身兼幼稚園校長的教聯會理事林翠玲表示,逾半家長會為年幼子女購買額外補充練習,尤其是高班要準備小一入學試,「放長假期更會多買一兩本」,但她不鼓勵操練。輔導教師協會前主席及榮譽顧問趙榮德亦稱,有著名小學因有很多學生競逐學額,便加深小一入學試題目去作篩選,例如要求學童計加減乘除數,甚至違反教育局指引,採用英文筆試,「很離譜,但家長不知道不符指引,打聽了心儀學校會出類似題目,便自行為子女購買額外練習,認為身邊的家長都買,若自己不買,子女便輸蝕」。

李輝表示,家長購買額外練習供年幼子女學習,原意雖好,但方法錯誤,過早操練子女,或令子女對學習反感,揠苗助長。

20140204 - 義母14年湊大9寄養兒童

標題:義母14年湊大9寄養兒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這14年來孫太湊大了九個「仔女」,有智障也有曾被虐待的。孩子喊她做「姨姨」,因為彼此沒有血緣關係,他們都是寄養兒童,背後可能有個患精神病的父親,或是經常進出戒毒所的母親。這個寄養姨姨給他們第二個家,悉心照料,希望打動他們的親生父母回頭,明白自己的血脈是不能捨棄的。
  
基於各種家庭問題如家暴、父母患病或有不良嗜好,而未能得到適當照顧的兒童,社會福利署會安排他們入住寄養家庭。孫太是其中一名家長,2000年開始照顧寄養兒童,最短時間半年,最長是至今已六年的晴晴,她未夠兩歲來到孫家,現就讀小學二年級。

「當係自己嘅細路仔」
晴晴最喜歡姨姨下廚的滷水雞翼,也很愛這第二個家,農曆新年前還寫了揮春祝願一家人身體健康。說了幾句話,她又竄進枱底逃走,好動得捉也捉不住。孫太說,剛接晴晴回家,無論怎逗怎喊,她都不懂給反應。「嗌佢都唔知自己個名,唔識應你。佢做得好拍手掌,都唔知係讚佢。」孫太說晴晴來自單親家庭,乏人照顧,初來時半夜也不肯睡覺,「抆我眼睛,要爬起身陪佢玩」。晴晴經評估是發展遲緩,照顧她要特別有耐性,「真係要當係自己嘅細路仔,付出多啲愛畀佢感受到」。

晴晴升讀小學後改善了倔強的性格,每次吃飯總留菜給孫太,也開始懂性,「個個都唔喺屋企,好彩我陪你咋」,逗得她很窩心。晴晴是孫家第九個寄養兒童,每個小孩都各有家庭問題,孫太記得首次照顧是一對姊妺,父親坐監,母親是大陸人,無依無靠,「咁細個真係好無辜」。

多年前孫太湊過一個輕度弱智的小女孩,其父患精神病,有虐兒前科,母親在內地。帶小女孩上街,旁人指指點點,「你做乜湊個魔鬼?」她聽見很心酸,「上天咁對佢已經唔公平,我哋更加要畀愛心佢」。照顧了三年,小女孩變得「醒目」很多,後來其母從內地來港接女兒返家,初時不懂怎照顧,常要致電給她,「變咗佢顧問」。

孫太坦言跟孩子建立了感情,他們返回自己家庭也會不捨得,「但既然來,就會走,佢哋屋企問題解決咗,我哋更加開心」。當了14年寄養姨姨,陪伴孩童健康成長,她最希望能改變他們父母的心態,「我都對佢咁好,佢係你哋身上滴出嚟嘅血,更應該要對佢好」。


標題:寄養家長有教授有基層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現有11間非政府組織提供寄養服務,由社署中央寄養服務課統籌。寄養兒童年齡為18歲以下,寄養期一般為半年或以上。截至去年底,有919名兒童接受寄養,有938個寄養家庭。部份提供緊急服務,需隨時候命應付突發事故,如有家長急病入院,或涉疏忽照顧被警方拘留,社署便安排他們的兒童入住,確保得到適當照顧。

須具小學程度 接受家訪
寄養家長須年滿25歲或以上,具小學程度教育,要接受家訪,評估其經濟能力和居住環境,如需為兒童提供獨立房間或床位等,單親家長也可申請,合資格家庭每月可獲發津貼。社署中央寄養服務課主任潘倫經說,近年不少家庭待子女升讀小學後,有空餘時間便登記做寄養家庭,回饋社會。當中有住豪宅的工程師、大學教授,也有公屋基層,「最重要係要照顧經驗同能力」。

孫太早年當私人保母幫補家計,兩名兒女長大後才登記做寄養家庭。丈夫對晴晴寵愛有加,親生女兒更自掏零用錢買蛋糕為晴晴慶祝生日,融洽如親,2009年孫家獲社署表揚。這些年來她都有跟寄養兒童聯繫,第一次照顧的一對姊妹已升讀中學,「其中一個仲認咗我做契媽」。

20140204 - 12歲仔13歲女 偷糖後嚐禁果 兩人同被捕

標題:12歲仔13歲女 偷糖後嚐禁果 兩人同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早前有廣告以「唔准玩、唔准睇、唔准!」來帶出「齋講唔准,解決唔到」的性教育手法,惟時下青少年性觀念早熟,一名13歲女童便與年輕一年的小男生譜出豆芽戀,昨凌晨更往小男友位於葵涌邨住所過夜,母親遍尋不果報警後,除揭發兩人偷嚐禁果外,更踢爆小情侶前日於邨內超市偷糖,雙雙被捕。

人細鬼大的男童居於葵涌邨,他涉與年齡在16歲以下的女童非法性交及店舖盜竊兩宗罪被捕;小女友則涉店舖盜竊被捕。消息稱,前晚約10時,兩人於葵涌商場的惠康超市偷了價值20元的糖果。至昨凌晨2時許,女童一直無回家,其40歲母親見愛女徹夜未歸,又無法與其聯絡,擔心女兒安危,於是報警。

母報警尋女揭發
警方調查期間,女童母親成功與女童取得聯絡,女兒透露正身處小男友住所,警方得悉後即前往調查,結果得知兩人曾經發生性關係,先將男童拘捕,並將女童送院檢驗;另外在盤問之時,兩人又自揭前晚曾經盜竊,最終雙雙惹上官非,警方對事件仍在調查中。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稱,根據香港法例,10歲以下兒童被推斷為無犯罪意圖,毋須為所犯罪行負上刑責,而今次事件中的12歲男童,則干犯了與不足16歲的女童發生性行為罪行。

但基於他年幼關係,控方必須證明男童明白自己是違法及有性交能力,否則可能改控較輕的非禮罪,而即使入罪,亦大多會判處警司警誡或感化令,但後者會留案底。至於偷竊亦大多會作警司警誡,記錄在案。

協青社助理總幹事譚仲凱稱,近年坊間包括電影及互聯網等有關性的資訊眾多,令男女性觀念開放,加上不少父母外出為口奔馳,令住所騰空,青少年又夜夜笙歌,故偷嚐禁果有年輕化趨勢,其處理的個案中亦有10歲女童報稱自願發生性行為。譚仲凱稱,年紀太小對避孕或性病等性知識貧乏,呼籲青少年要愛惜自己身體,直至各方面成熟才進行性行為。

20140203 - 「偏食奶粉」易致偏食 廣告宣傳盛 熱量高影響正餐胃口

標題:「偏食奶粉」易致偏食 廣告宣傳盛 熱量高影響正餐胃口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奶粉聲稱的各種功效令家長眼花撩亂,近年標榜「專為偏食兒童而設」的高熱量奶粉宣傳愈見普及,佔整體奶粉廣告開支約一成。有兒科醫生提出奶粉廣告過濫,易令家長以為可靠「捷徑」解決偏食問題,但該類奶粉熱量較高,一般孩子易無胃口吃正餐,反令偏食習慣變本加厲。

據衛生署引用本地廣告資料庫admanGo數據,本港奶粉廣告開支過去3年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15億元升逾五成,至2012年的23億元,去年更升17%至27億元。

奶粉廣告開支逐年升

本港2001年已出現首個品牌標榜「偏食奶粉」的廣告,當年「偏食奶粉」廣告開支佔所有嬰幼兒奶粉廣告不足1%,至2006年已上升至9%,2007年至2012年間維持在10%至15%,至去年才稍回落至6%。

熱量高於鮮牛奶

本港目前主要有3款高熱量奶粉,其中惠氏金裝膳兒加在宣傳上標榜「為揀飲擇食、食量少、進食緩慢的偏食幼兒而設」;雅培保兒加營素則稱「有效幫助偏食兒童追上成長步伐」;雀巢的兒童佳膳則稱「提供多種營養以補充日常營養攝取不足」。

據衛生署提供資料,3款高熱量奶粉每100毫升所含熱量,高於普通鮮牛奶42.6%至67.2%,碳水化合物含量則高於鮮牛奶約1.5倍。

家長以為解決偏食「捷徑」

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黃明沁表示,高熱量奶粉是供病童或營養不良,致不能吸收其他食物的幼童食用,但近年奶粉商將其標榜成「偏食奶粉」,讓家長以為可靠飲奶粉「捷徑」解決偏食問題,常見家長未經醫生建議,已自行買偏食奶粉,「(家長)經常說已經用了偏食奶粉,但(孩子)都是不吃呢樣樣」。她稱,一般孩子1歲起應嘗試進食各種食物,但奶粉熱量太高會致「飽滯」,反而影響正餐胃口,「問題無解決到,仲更加偏食」。

香港營養學會候任會長張智良亦解釋,偏食泛指不食某一類食物,幼童常見會對部分食物抗拒,但未必會維持長時間,家長可讓他們吃新的食物補充營養,令孩子對進食產生興趣。他說有偏食奶粉廣告聲稱可助孩子生長及增高,但孩子發育因人而異,進食及飲奶粉的幫助不大。

黃明沁說,曾有家長帶同約5歲兒子來求診,該男童1歲時較同齡兒童輕1、2公斤,家長即讓他飲偏食奶粉,但男童至4歲仍用奶瓶飲奶粉,不肯進食其他食物,醫生及營養師花約一年才改善男童偏食習慣,先適應米糊,再進食固體食物,最近才「戒甩」奶瓶。

惠氏﹕產品不能改善偏食雀巢:非專為偏食童而設

惠氏表示,自2010年推出金裝膳兒加,強調產品不能改變兒童偏食行為,但改善偏食非一朝一夕的事,產品是為助兒童補充日常容易攝取不足的營養素,產品罐上亦提示父母應向醫生或營養師查詢疑問。雀巢稱,兒童佳膳並非專為偏食兒童而設的營養補充品。雅培則未有回覆。

20140202 - 居深圳6歲港童確診H7N9

標題:居深圳6歲港童確診H7N9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再多一名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名居於深圳的6歲本港男童,本月28日曾與母親等5人來港一日遊,曾到沙田一個商場及大埔太和一個街市。他來港前已出現病徵,返回深圳時發燒,昨日確診感染H7N9,目前病情輕微。

日前曾返港一日遊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該名居於深圳的6歲港童,上月27日出現病徵,自行用藥。他與母親及親戚等5人,上月28日到港一日遊,在港逗留6個半小時,其間曾到沙田一個商場及大埔太和一個街市,但拒絕透露男童到過哪個街市及商場。
該男童28日傍晚返回深圳時發燒,昨日廣東衞生部門證實,男童的樣本對H7N9禽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他目前症狀輕微,情況穩定。病人與同行人士在港主要購物,沒接觸其他親友。羅湖邊境管制站一名人員將接受醫學監測。
防護中心表示,該男童入境時沒有發燒等病徵,他與家人沒主動向口岸職員提及患病情況,故口岸檢測沒發現他有病徵。廣東省衞計委表示,男童居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
此外,一名居於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懷城鎮的內地5歲男童,昨確診感染H7N9,目前情況穩定。廣東至今共確診43宗H7N9個案。
農曆新年本港無活雞供應,令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受各黨派議員狙擊。商台一烽煙節目昨安排高永文談新年願望,但遭民主黨劉慧卿批評政府失策,連累本地雞農受害,呼籲政府考慮不再輸入內地活雞,只由本地雞農供應雞隻予港人;工聯會黃國健也促政府反思。
高永文談活雞「扯火」
高永文重申,正研究如何將本地及內地活雞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放置在不同場地,但不能做到零風險,指文錦渡不夠設施存放內地活雞,若活雞放在車上,沒良好通風及檢疫設施,會製造生物風險。高其後再解釋,停售活雞乃非不得已、是國際防疫要求,惟未獲議員接受,令他在訪問尾聲忍不住「扯火」反問主持「有冇第二啲嘢傾」,其後說了數句恭賀說話草草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