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31 - 慈善親子烹飪班 教授自理好簡單

標題:慈善親子烹飪班 教授自理好簡單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貧富懸殊令孩子走在不同起跑線,有錢人家過份照料,富小孩以為雞蛋是太陽形,蘋果是一片片;低收入家庭為口奔馳,窮小孩從未參加親子班活動。有團體於是舉辦慈善親子烹飪班,以一個家庭籌錢配對基層家庭的方式,讓不同階層的孩子體驗煮食樂趣。記者:龔蕙芝 周子惇

「曾經有小朋友以為蘋果就係一片片,亦從來唔知一隻雞蛋本來係點樣,試過畫出嚟係一隻太陽蛋。」註冊營養師江政宇稱,很多孩子在父母溺愛下,對生活的參與度很低,又或養成偏食習慣,對食物營養認知不足,失去自理能力。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下稱幼聯)助理經理劉德權,指低收入家庭因經濟拮据,孩子在憂柴憂米的生活環境下長大,根本無多餘錢參加坊間親子班。

有見及此,幼聯與中華煤氣合辦「愛‧為生活打氣」活動,透過一家配對一家形式籌款,每一個家庭捐款至少480元,便由香港單親協會、鄰舍輔導會及各區家長教師聯會等機構協助幼聯抽出低收入家庭,一同參與處理食材及認識營養標籤的活動。計劃現正接受報名,6月10日截止,活動由七月起至十二月在銅鑼灣煤氣烹飪中心舉行,預計最多400個基層家庭受惠。

目前全球70億人口中有多達三分之一人超重或癡肥,主辦單位相信參加家庭除透過合作處理食材促進親子關係,亦可藉遊戲灌輸營養概念,例如一罐可樂內含8茶匙糖,「從小學習有利培養飲食良好習慣。」

20140531 - 兒童食唔停 響焦慮警號

標題:兒童食唔停 響焦慮警號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經常「食唔停」,可能是焦慮的警號。比利時根特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兒童早於五歲時,一旦面對壓力和焦慮問題,會透過進食尋求慰藉,亦為日後因情緒困擾而「狂食」減壓種下禍根;若兒童遭遇受欺凌或患病等情況,會較傾向進食高糖分和不健康的零食,專家呼籲家長需要教導兒童應付壓力的方法。

家校及早教導應付壓力
研究人員對超過三百名介乎五歲至十歲的兒童進行問卷調查,收集他們日常生活的資料,包括生活上的壓力,例如面對父母離異、祖父母去世時,而導致憤怒、焦慮和苦惱等情緒表現。他們的父母亦接受了訪問,回答子女與兄弟姊妹及朋友的關係,並提供子女的飲食習慣、選擇吃某類食物時的感受等。結果顯示,兒童愈是受到壓力,會進食愈多甜品,尤其是女童處於困難時刻,會較容易透過進食以自我安慰。

研究人員指出,當兒童面對壓力時,賀爾蒙皮質醇的水平會上升,影響身體對控制食欲賀爾蒙「瘦素」的反應,導致他們更想進食,擔心當他們長大後,有能力自行購買及準備食物時,問題會更嚴重。負責研究的專家建議,家長和學校應及早教導兒童應付壓力,鼓勵兒童遇到困難時要懂得向人求助,而不是從食物中尋求慰解。

20140531 - 屯門幼園八童爆手足口病

標題:屯門幼園八童爆手足口病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屯門一間幼稚園共八名學童出現手足口病病徵,當中有一名男童需入院治療,經化驗後證實感染腸病毒71型,他現況穩定並已出院。衞生防護中心為安全起見建議該校停課,是今年第二間因手足口病需停課的學校。

屯門天后中英文幼稚園自四月廿八日起陸續有三男五女、年齡介乎三至五歲的學童出現口腔潰瘍、手腳出現紅疹及水泡等手足口病病徵,全部學童均曾求醫,當中一名四歲男童於五月十六日發現手腳出紅疹,同月廿二日入住屯門醫院治療,經化驗鼻咽分泌樣本後證實對腸病毒71型呈陽性反應。防護中心初步調查發現,男童的家人沒有相關病徵。



標題:幼園爆手足口病停課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屯門天后中英文幼稚園4月底陸續有8名學童出現手足口病病徵,其中1名經化驗後證實對引發手足口病的腸病毒71型呈陽性反應,該校昨被衛生防護中心建議今日起停課兩周,以便徹底消毒防止病毒傳播。該中心的「腸病毒透視」顯示,至5月29日,今年共有30宗感染腸病毒71型的個案,超越去年全年錄得的12宗。

20140531 - 法庭:虐打七歲女 婦判感化18月

標題:法庭:虐打七歲女 婦判感化18月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由內地移居香港的廿九歲家庭主婦,去年三月及十二月因不滿七歲女兒撒謊而虐打女兒,包括掌摑其臉頰和拉扯頭髮。被告孫雪早前在沙田法院承認兩項虐兒罪,裁判官昨判刑時表示,被告自細也在父母體罰中成長,故對她以同樣方法教女表示諒解,但以虐打方式教女在「深圳可能無問題,但香港就唔得」,最終判被告感化十八個月。

20140530 - 狠母摑到4歲子流鼻血

標題:狠母摑到4歲子流鼻血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狠母摑仔摑到流鼻血!一名四歲男童,昨午在牛頭角一間商場向34歲母親「扭計」要買糖果,豈料童言竟換來母親毒打,慘吃狠母多巴耳光後淚水與血水齊流,鼻腔不斷滴血,途人不忍致電報警,狠母事後被警方拘捕帶署調查。
現場是得寶花園二樓,昨午4時許,剛在附近補習社上完課的男童,與母親同坐在長椅上休息,其間男童突然嚷着要母親買糖果,但卻因此觸怒了母親,母親突然變得狂躁,揮掌怒摑兒子,同時大聲喝斥「唔理你喇」,之後轉身拂袖而去。

遺下男童 10分鐘後折返
男童捱上母親耳光後望着母親離他而去後更感恐懼,一邊帶着淚眼,一邊啣尾緊隨母親,其間哭聲不斷,聲音驚動商場保安員及店舖職員,眾人紛紛查看,有人目睹一幕阿媽掌摑親兒的畫面。躁媽媽行至扶手電梯前,轉身向身後的兒子大罵:「你唔走,我走㗎!」惟男童疑因受驚過度而未有反應,只是不斷低頭啕哭,其母復衝前再掌摑兒子,其後施然乘搭電梯下樓,留下六神無主的兒子獨站電梯邊緣。
途人其後發現男童流鼻血,血水不斷滴落地面,途人見狀即時取出紙巾為男童止血,同時報警求助,眾人不斷安撫男童情緒,約10分鐘後,其母始返回二樓商場,首先返回長椅拿起兒子的書包,並準備帶同兒子離去,救護員接報到場,疑不知該名母親曾掌摑兒子,以為他意外受傷,曾表示要將他送院治理,但該母親竟簽字堅拒將兒子送院治理。
警方將涉案女子拘捕
警員其後到場翻看閉路電視影帶,並根據目擊者口供,認為有虐兒成份,經追查後在附近尋獲該對母子,事後將涉案女子拘捕帶署調查,其子亦陪同返署。記者在商場扶手電梯旁見男童留下的斑斑血迹。據目睹事件經過的姓鄭夫婦表示,該名母親的口音不正疑是新移民,他們當時曾勸止她,但有人聲稱:「我教仔唔關你事!」更直言:「我都唔想生佢㗎!」

20140530 - 學童誤戒奶 骨質流失快

標題:學童誤戒奶 骨質流失快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自小多飲牛奶、曬太陽和做運動有助儲備足夠鈣質,鞏固骨骼,但一項調查發現,本港學童進食奶類製品不足,僅百分之五學童每日飲兩杯牛奶。有註冊營養師提醒,缺少鈣質長遠可致骨質密度不足,甚至更易骨折,惟部分思想傳統的家長深信小朋友長大便要「戒奶」,加上少運動,長大後骨質流失更快,建議三至十歲學童每日飲兩杯奶,並配合均衡飲食,每日應攝取八百毫克鈣質。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則建議學童多做「跑」、「跳」、「擲」運動,每日應運動一小時。

六月一日為「世界牛奶日」,香港婦聯為了解港童的奶類攝取量、飲食及運動習慣,今年四月以問卷訪問五百名年齡介乎三至十二歲的學童。撇除對牛奶敏感的兒童後發現,逾半數學童每日飲不足一杯牛奶,幼稚園學童明顯較小學生飲較多牛奶,飲用量為低小年級的兩倍,又比高小年級多六成六。三成學童表示最愛果汁,對牛奶興趣不大,其他奶製品亦不受歡迎,近七成學童不吃乳酪或乳酸飲品,四成人不吃芝士。

註冊營養師詹兆洲指,奶類食品所含的鈣質與磷質結合後會形成骨質,有助強化骨骼及牙齒,但不少家長誤以為小孩轉食固體食物便可戒奶;或以為只要吃含鈣質食物如罐頭沙甸魚、黃豆等便可取代牛奶,忽視透過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鈣質。他舉例,帶骨魚如罐頭沙甸魚雖含鈣質,但單憑一天吃數條「小魚骨」所吸收的鈣質極少,至於豆漿亦需飲三至四杯才相等於三百至四百毫克鈣質攝取量。

專家籲做跑跳擲運動
雷雄德表示,曾有本地研究發現,超過六成的本港青少年運動量不足,他認為與學校活動空間有限,及體育課活動量不足有關,擔心長遠影響整體人口的骨質密度,加重醫療負擔。他認為家長應鼓勵孩子多跑步或打籃球等跑、跳、擲運動,對增強小童的骨質密度效果顯著,多做戶外活動亦有助吸收陽光的維他命D,可強化骨質。

20140529 - 幼童揮筆 掃走灰黑 老師教畫不以形似重誘導

標題:幼童揮筆 掃走灰黑 老師教畫不以形似重誘導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自幼父母離異,及後同住的父親不幸離世,需到姑媽家生活,令朱熙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對身邊人和事築起重重圍牆,不論喜惡都無反應、無表情。他兩歲入讀基督教服務處幼兒園藝術班時,畫兩個圈便代表人,更僅1吋大小,但班主任吳老師沒因他畫得不似而批評,反指「藝術無對錯之分」,引導朱熙表達自己,畫畫成為他倆溝通的橋樑。今年已經6歲的朱熙,臉上不時露出靦腆的笑容,並完成了自己第一幅畫作。

朱熙的畫作「第一次」,是分享他第一次與小狗「Mo仔」玩耍的愉快經歷。基督教服務處於本周六(31日)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幼兒創意藝術展——色彩魔法」展覽,展出該處轄下9間幼兒學校共347名小藝術家的作品,包括畫作和黏土作品等,當中約一成學童有特殊學習需要,展期至下月1日。

吳老師回想朱熙剛入學時沉默寡言,「大伙兒製作黏土,若沒有朱熙喜歡的顏色,他只會坐着,不會參與亦不會說話」,但今天的他會因想製作黏土香腸而說「我想要紅色」。此外,朱熙的畫作起初只有十分簡單的線條,兩個圈便代表人,五官亦簡單,基督教服務處天恒幼兒學校校長呂婉婉說:「反映他自卑,怕望別人。」但朱熙現在的畫作色彩繽紛,可見他「很開心與人分享愉快的經歷」。

9幼校小藝術家開畫展

吳老師表示,藝術無對錯之分,孩子可透過不同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自己內心世界,即使有些話不敢跟別人說,畫作等藝術創作可成為宣泄的平台,教師則可從作品打開話匣子,誘導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從而建立關係和互信,「完成作品非完結,最重要是分享、接納」。

不少時下家長均期望子女樣樣皆精,畫畫也要求精美神似,但呂校長指出,成人應放下「畫得似不似、美不美」的包袱,其實孩子畫畫的目的,是與人分享喜怒哀樂、所見所聞,教師和家長若懂得欣賞和聆聽,透過作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就能令孩子打開心窗,更自信地表達。

20140529 - 珈琳幼園涉強迫家長捐款

標題:珈琳幼園涉強迫家長捐款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學券制幼稚園珈琳幼稚園其中三間位於屯門及元朗的分校,要求約四百名高班(K3)學生的家長臨畢業前捐款給學校買教具,只提供二百元至五百元捐款額供選擇,家長有感被校方強迫捐款,向教育局投訴。

校方解釋,捐款原意是期望家長將擬向學校贈送的花籃、水果籃等畢業禮物「折現」作「賀禮」,減少浪費,強調捐款與否純屬自願,但承認處理上有疏忽,如果引起家長不滿,校方明年將會取消有關做法。教育局證實昨日接獲家長查詢,強調學校接受捐贈,不得損害學生利益,亦應考慮該項捐贈對學校的影響。

通告無「不捐款」選項招怨
珈琳幼稚園(屯門分校)、珈琳中英文幼稚園(龍門居分校)及(元朗分校)本周一向共約四百名K3學生家長派發通告,要求家長自願捐款,提供四項捐款額選擇,包括二百元、三百元、四百元及五百元,以便學校購買教具,但並無「不捐款」選項。以四百人計,校方或將收到八萬元至二十萬元。

事件引發網上討論區熱議,有網民直言快公布小學派位結果,若派位不滿意,家長需叩門:「大家都看着叩門信份上,只有屈服」。不少網民批評校方做法過分,發動家長向教育局投訴或向廉政公署舉報。

珈琳幼稚園總校長黎安娜回覆指,該校已實施有關措施三年,事緣以往不少家長在畢業禮向學校贈送花籃、水果籃等賀禮,用後棄掉。為免浪費,希望家長「折現」,改向辦學團體「珈琳優質教育機構有限公司」捐款作為畢業「賀禮」。她強調,過往每年僅收到約五千元捐款,校方「當幫補吓」添置圖書和教具,沒有牟利成分,「唔好期望四百個家長都會捐錢」。黎重申,通告已列明「送贈教具予本校純屬自願」,通告未有提供「不捐款」選項,她承認疏忽,又指若家長難以接受自願捐款,明年將取消此做法。

20140529 - 德怡獲准轉非牟利幼園

標題:德怡獲准轉非牟利幼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因校舍不獲續租面臨停辦的私立幼稚園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為配合申請同區天盛苑商場校舍復辦「鋪路」,早前申請轉為非牟利幼稚園。據該校家長透露,德怡中英文幼稚園及德怡國際幼兒園已成功獲批轉為非牟利辦學團體,促請教育局盡快處理校舍審批程序,以便讓德怡趕及於新學年在新校舍復辦。

德怡家長關注小組昨在社交網頁facebook帖文,透露收到稅務局通知,「德怡中英文幼稚園」及「德怡國際幼兒園」已於本月十六日成功申請轉為非牟利辦學團體,有關正式文件已呈交校方。小組代表期望,有關部門盡快處理天盛苑商場校舍的審批事宜。

20140529 - 照顧智障自閉家人 三成受壓抑鬱焦慮

標題:照顧智障自閉家人 三成受壓抑鬱焦慮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長照顧患有智障或自閉症的子女,往往比一般家長要付出更多心神勞力,壓力之下精神及情緒健康受影響。有調查發現,34%照顧者稱,過去曾有抑鬱、壓力或焦慮等心理症狀 ,有家長指出,與子女溝通往往束手無策。機構建議,家長面對照顧子女的壓力勿依靠個人處理,宜多向鄰舍支援服務尋求協助。

籲尋求支援服務協助

扶康會今年2月至4月在機構的展能中心及職業康復中心等服務單位,從118名成年智障兼自閉症的服務者中,調查當中62名照顧者,發現34%照顧者過去曾有抑鬱、壓力或焦慮的心理症狀,多依靠個人處理照顧子女的壓力,較少向外界求助。

受訪者認為,壓力最大是如何平靜子女不高興的情緒,有受訪者承認,當聽到兒子無故發脾氣發出尖叫,其個人情緒亦受影響。

現年51歲的容文美鳳,育有患自閉症的兒子家樂,她亦是單親媽媽,靠她與其母養育家樂。她承認,有時付出很多時間與耐性,與兒子相處仍出現溝通困難,不知如何令兒子知道她希望傳遞的信息,令她感到壓力,加上其母2008年病逝,令容姨患上輕度抑鬱,幸其間兒子到扶康會天水圍支援中心接受訓練支援,減輕其負擔。現已29歲的家樂,接受訓練後,溝通及照顧能力大有改善。

自閉子受訓終見成效

容姨透露,兒子曾揹着身體不適的家人前往醫院,也懂得通知其他家人,「成長程度超乎我想像」,家樂今年初申請到蝴蝶村庇護工場工作。

為協助家長照顧自閉症子女,扶康會將於周六發布新書《愛得其法閉門自開——自閉症人士家長手冊》,分享自閉症人士家長的經歷,並引述言語治療師及心理學家等專業意見,解釋自閉症成因、溝通技巧及情緒管理。




標題:照顧自閉智障子女 家長易抑鬱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照顧患自閉症兼智障人士殊不容易,部分照顧者除要應付患者生活所需,更可能面對歧視眼光而飽受壓力。扶康會調查發現,約兩成照顧者自我評估有不同程度的壓力情緒,兩成八人有焦慮,當中一成三人更屬嚴重或非常嚴重焦慮。專家指情況令人憂慮,又指嚴重焦慮或抑鬱個案已需轉介社工或精神科醫生跟進。

怕遭白眼 不敢帶患者逛街
扶康會今年二月至四月訪問六十二名成年智障兼自閉症患者的家屬和照顧者,大部分與患者同住。六成六患者屬中度智障,輕度智障則佔兩成七;四成患者同時有弱視、腦癇症等。調查指部分照顧者擔心患者情緒欠佳,連帶他們逛街也不敢,因而產生焦慮及壓力情緒等。

五十一歲的容姨與廿九歲患輕度自閉兼智障的兒子同住,她坦言與兒子常遭白眼:「個仔聽覺特別靈,搭地鐵覺得嘈就會掩住耳仔,其他人覺得佢好怪。」○八年她經歷喪母之痛兼照顧兒子壓力「爆煲」,向扶康會求助證實有輕度抑鬱症,需輔導半年。現時容姨已對歧視眼光習以為常。

扶康會區域經理兼社工楊冰梅稱,美國數據顯示每六十八人便有一人患自閉症,但本港無實際統計數字;約三成自閉症患者的智力正常,七成有智障。該會設立的自閉症治療及教育中心,可安排患者及家長參加訓練課程,讓大家學習相處之道。

20140527 - 爆手足口病 天頌苑幼園停課兩周

標題:爆手足口病 天頌苑幼園停課兩周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腸病毒爆發進入高峰期,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三間幼稚園共五十三名幼童中招,其中天水圍天頌苑的宣道會天頌幼兒學校十三名學童感染手足口病,衞生防護中心指該校持續有新增個案,今日起停課兩周至下月九日,為今年首宗因手足口病爆發而停課的學校。

防護中心今年截至本月廿五日,共接獲八十四宗院舍爆發手足口病個案,三百九十二人受影響。手足口病是常見的兒童疾病,主要由不同類型的腸病毒引致。

天頌幼兒學校中招的六男七女學童,三至六歲,本月七日起陸續出現口腔潰瘍及手腳出現紅疹和水泡等病徵,全部求醫,當中三歲男童留醫屯門醫院,昨日出院。男童鼻咽分泌樣本證實對EV71腸病毒呈陽性反應。防護中心建議該校停課,徹底消毒。

另外,位於紅磡黃埔花園的保良局譚歐陽少芳紀念幼稚園十男十女學童爆發手足口病,年齡介乎四至五歲,本月十五日起出現類似病徵,全部求醫,情況穩定。

至於粉嶺神召會幼稚園亦有廿名年齡介乎三至五歲的學童感染手足口病,其中一名三歲女童留醫那打素醫院後已出院。另一名四歲男童的糞便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腸病毒呈陽性反應。

男嬰腸病毒上腦留院
防護中心又公布,一名一個月大男嬰腸病毒上腦引致腦膜炎,在聯合醫院留醫,情況穩定。男嬰上周五(廿三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及嘔吐,同日入院,腦脊液和肛門樣本證實對腸病毒呈陽性反應。

20140526 - 棒下出暴童 體罰禍延後代

標題:棒下出暴童 體罰禍延後代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暴力行為代代相傳,港童「張牙舞爪」變「暴童」。社會福利署最新數字顯示,本港虐兒個案逐年上升,「唔打唔聽話」似乎已是父母的教導良方,打打罵罵更是家常便飯,惟這些行為卻會令孩子走上暴力之路。有家長坦言差不多每日也打罵孩子,孩子亦有樣學樣,出現咬人打人的行為,變得人見人怕;亦有小朋友把被打怨氣發洩在母親及外傭身上。有註冊社工表示,孩子會模仿雙親的暴力行為;而精神科專科醫生亦警告,「暴童」長大後亦難以管教子女,長遠形成社會問題。

「係咪咁唔聽話呀?打你呀!」小孩子活潑好動,有時亦令家長手足無措,不少家長為了令子女「聽教聽話」,都會動手訓示以嚇怕子女,但打者是否真的愛也?

「我係佢阿媽,點解唔可以打佢?」單親媽媽阿玲在兒子兩歲半前,經常因兒子頑皮用藤條施以體罰,令兒子腿上留下一條條「藤條印」,「嗰時一見佢唔聽話,我就會打佢。」阿玲漸漸發現自己的行為,開始影響兒子,其子開始對其他小朋友動粗,每次到公園,其他家長及小朋友見到二人總會作鳥獸散,兒子更被冠以「小霸王」稱號,「佢喺幼稚園都會咬其他同學,老師同家長都成日打(電話)畀我投訴。」阿玲指當時每周都會收到一個投訴電話。

打罵行為 兒子有樣學樣
除了「動武」,阿玲亦會大聲喝斥兒子;而兒子亦會「照辦煮碗」發洩在他人身上,「我之前試過喝佢叫佢唔准咁做,結果我見到佢又咁喝番其他小朋友。」後來經社工輔導後,阿玲不再「以力服兒」,而是着重溝通與身教,兒子亦逐漸變得聽教聽話。

被誤認為正常發洩途徑
受家暴影響的還有聰仔(化名)。就如其他兒童,聰仔頑皮時亦會被父母打罵,除了「藤條炆豬肉」,更試過被「兜巴星」,他漸漸默認了打罵行為是正常的發洩途徑,雖然年紀小小,但這位小四學生在發怒或「忟憎」時亦會「郁手郁腳」,聰仔曾因為家傭督促他溫習、做功課而大動干戈,最終家傭因不能忍受他頑劣及拳打腳踢而辭職。聰仔發脾氣時更會殃及家人,他會對母親又打又「搣」,造成瘀傷。

「小朋友細個咩都唔識,屋企人做咩佢哋就會跟住做。」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強調,小朋友的暴力大多與家庭暴力有關,即使家長動手可以即時制止小朋友的頑劣行為,但體罰會令小朋友「條氣唔順」,他們亦會因此誤以為武力可以解決問題,終在抑壓不住時爆發,「到時一係就傷害人,一係就傷害自己。」她又指即使小朋友並非受害者,經常目睹或接觸暴力,亦可令其行為變得暴力。她認為家長應尊重小朋友如成人一樣,「小朋友都係人,都會有情緒,根本一下都唔應該打(小朋友)。」

沿用暴力教育 惡性循環
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指家暴家庭的氣氛較差,扭曲兒童的家庭觀念,至他們長大後組織家庭,除了難以維持一個溫暖的家庭,他們亦不懂如何有效管教子女,只會沿用父母輩的暴力教育,「咁樣落去只會係一個惡性循環」。丁又表示這類兒童長大後會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破壞社會秩序。

根據社會福利署數字顯示,近三年虐待兒童個案數字逐年遞增,由二○一一年的八百七十七宗升至二○一三年的九百六十三宗。而去年防止虐待兒童會收到的一千多個求助電話當中,虐兒個案佔了當中的三分之一,其中涉及有近一半身體虐待,有一百六十六宗。



標題:規管體罰惹爭議 倡從家長教育做起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雖然現時本港有法例保護兒童及青少年免受虐待,惟對體罰是否犯法仍未有定案,有團體指社會對立法規管體罰仍有不少爭論,但根治方法還是灌輸家長正確的教育方式。立法會議員則指法例有修訂的空間。

「社會對於係咪立法(規管體罰)仲未有一個解決方法。」香港小童群益會成長發展中心主任鄭惠君指若從人權角度出發,理應立法保護小朋友免受體罰,但在中國人社會,不少人會認為立法規管體罰就如沒收家長的管教權,不予認同。「其實要解決(虐兒)問題,最重要係做好家長教育。」鄭認為教育界及社工應攜手合作,而家長教育更應從懷孕開始。

議員:法例含糊需修訂
「虐兒個案上升顯示法例同罰則仍然有調整嘅空間。」立法會議員王國興又指現時條例仍有含糊的地方,政府應以個案分析輔助市民了解條例,免得市民誤觸法例。

但王認為法例只為阻嚇及懲罰,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教導家長對小朋友循循善誘。



標題:「郁手郁腳」親子 教壞細路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家長都認為小朋友玩耍時「郁手郁腳」並不出奇,對此一笑置之。但有臨床心理學家指出即使年紀小,家長亦應輔導及阻止小朋友的暴力行為,否則當暴力行為不被接受時,小朋友會產生思想混亂。

勿忘形玩到癲
「只要小朋友拍打人令人覺得痛或者煩厭就要制止。」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小朋友的暴力行為並不是全屬年少無知,主要視乎小朋友的年紀,使用暴力的力度及頻密程度。小朋友在大約兩歲前沒有「打人」的概念,拍打他人可能是打招呼的表現,但家長亦要引導子女用其他方式。若小朋友年紀漸長,仍有推撞及拍打其他人,父母更應認真教導他們以文明方法表達情緒。

鄒又表示現時不少家長着重親子關係,有時忘形「玩到癲」,小朋友或會作出過激行為,但當同一暴行在外不被接受時,或家長因心情不悅而遭責罵時,小朋友會不明所以,「如果家長唔識捉摸個界線,咁就不如完全唔好咁樣同小朋友玩。」

20140526 - 初生男嬰棄屍商場女廁

標題:初生男嬰棄屍商場女廁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周身傷初生男嬰被棄屍商場女廁,警方急晤兩可疑女子。一名清潔女工昨晨於柴灣杏花邨杏花新城商場地下女廁垃圾桶內,發現一具連臍帶的初生嬰屍,被人用黃色爛衫包着,再用藍色環保袋及黑色膠袋裝載,法醫相信死者為亞洲裔的卅八周足月男嬰,胸口、手臂和腳有傷,懷疑有人分娩時強行拉出所致,估計男嬰已死去半日至一日。警方東區重案組接手調查,憑「天眼」發現兩名分別曾持大袋進入女廁菲律賓籍和印尼籍女子,正急晤兩女。

現場為盛泰道杏花新城商場地下G50號舖旁邊一個女廁。昨晨七時許,姓李(五十一歲)清潔女工於洗手間內清潔時,當她在洗手盆旁垃圾桶取走一層廁紙時,赫然發現一具仍連着臍帶的初生嬰兒屍體被棄置垃圾桶。嬰屍被一件剪破了的黃色爛衫包裹上身,再放入一個藍色環保袋及一個十五吋乘十五吋的黑色膠袋中,然後被棄於垃圾桶。李見狀大驚,於是立即通知商場保安員,並致電報案。

估計死去半日至一日
警方接報到場調查,經法醫初步檢驗後,相信嬰屍是一名亞洲裔、黑頭髮的卅八周足月男嬰。他的胸口、手臂和左腳有表面傷痕,相信在分娩過程中有人強行拉出所致。警方相信女廁並非嬰兒母親分娩的地方,僅為棄置所在地。法醫估計男嬰已死去半日至一日,惟暫時未知男嬰是否在出生後才死亡,真正死因仍有待驗屍確定。

菲印兩女持大袋進入
警方指該女廁前晚九時許進行當日最後一次清潔,於凌晨零時關門,直至昨晨六時許才開門。警方已翻查前晚九時許至事發前的商場閉路電視錄影片段,初步點算共有七十多人進出過該廁所,消息指,警方暫時鎖定兩名分別為菲籍和印籍的女子,片段顯示兩人曾持大袋進入該女廁,正展開追查。

20140525 - 小童群益會失8萬

標題:小童群益會失8萬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昨晨9時許,香港小童群益會位於油塘高超道的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職員返工時發現中心內有8萬元現金及一部約值6,000元電腦不翼而飛,懷疑遭賊匪光顧,遂通知52歲姓成女職員報警求助。警員到場經調查,發現大門有被撬痕迹,相信賊人撬毀正門潛入爆竊,案件現交由觀塘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受事件影響,中心一度須暫停開放,部份課程亦要取消。

20140525 - 內地募捐黨湧港撳住搶

標題:內地募捐黨湧港撳住搶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內地年輕「募捐兵團」殺入本港,利用港人愛心於各區進行「募捐」,更將捐款「最低消費」定為三十元至五十元不等,令每人每小時可「籌」得逾六百元。記者更直擊一批疑似聾啞人士的「募捐兵團」因市民捐款太少,要求加碼不果後,竟強搶善款,最終被警員拘捕。

「佢哋一行埋嚟,就指住本簿叫我畀錢。」近日,全港各區都出現一批疑似聾啞人士,手持寫有「關愛殘疾人-愛心捐獻」的記事簿向路人募捐。本報記者曾根據他們的記事簿標誌調查,發現與內地一間著名社福機構相似,該機構發言人稱,從未授權任何人開展和接受募捐,此純屬個人行為。

男成員以手勢指揮行動
記者早前連日於旺角,直擊這個內地募捐兵團的「籌款」過程。年約二十歲,由一男三女的募捐兵團先於旺角彌敦道聚集,期間由男成員帶領下,往油麻地方向前進。每名女成員都拿着簿子,不斷向途人索款,每經過多人等候地方即「逐個問」,有人付款,她們會要求對方簽名及填寫金額,又會贈送手繩,男成員僅在旁監視,以手勢指揮眾人行動。

記者主動接觸一名女成員,詢問她是否代表慈善機構,她即指着耳朵示意聽不見;又指簿子內「殘疾人」及「捐款$30-50」字樣,然後作出感激手勢。記者跟隨他們兩小時,每名成員就分別向約三十人募捐,以每人捐贈四十元計算,募捐兵團兩小時內就賺得約三千多元。

學生報案 警拘四男女
至晚上,他們到附近餐廳用膳,各成員以手語溝通。稍後警員接報到場,四名募捐兵團成員向警員出示雙程證,相信全為內地人。由於雙方無法溝通,四人被捕帶返警署調查。警方發言人表示,四人涉嫌違反逗留條件。

原來報案是三名中學生,他們向募捐兵團捐了三十元,另一學生打算只給五元,對方拒絕,但在學生打算離開時,被人強行奪走他手上硬幣,「佢由頭到尾都無提自己係咩機構,又無講拎啲錢做乜。」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根據入境事務條例,任何人持旅遊證件來港,但從事行乞、籌款等活動,即違反逗留條件,最高可判監禁兩年及罰款。



標題:何謂慈善機構 無法例界定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現時未有法律條文界定何謂慈善機構或慈善用途,雖然任何組織於公眾地方籌款,須獲得社署批准,但活動若不涉及公開收取捐款,則毋須批准。有團體認為當局對慈善機構監管存漏洞,但擔心明文規範「慈善」定義,將窒礙慈善團體發展。

婦女動力基金行政總監杜潔麗指出,若明文界定「慈善」,恐令壓力團體失去慈善地位:「有啲團體唔係直接去幫人,而係為社會爭取人權等活動,佢哋有機會畀人質疑唔係慈善團體。」

杜潔麗又認為,慈善團體的監管漏洞在於帳目透明度低,慈善團體可採取公司或社團形式註冊,皆享有稅務優惠,但以社團名義註冊的團體毋須遞交財務報告。她指:「雖然稅局會抽查,但只會問幾句問題,唔會查帳目,其實社團註冊的慈善團體都應該遞交帳目,增加透明度。」

冒充籌款罰得輕難阻嚇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稱,即使有人冒充慈善團體募捐,現時只可間接引用刑罰較輕的法例,或舉證難度較高的訛騙罪檢控,未能收阻嚇作用,或容易讓涉案人士脫罪。他解釋:「用啲輕微罪行檢控,涉案人隨時只罰幾百蚊,而構成訛騙罪需更多舉證,令假籌款的人更容易脫罪。」




標題:老弱傷殘籌款易博同情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假籌款時有發生,除了內地募捐兵團,本報亦曾揭發有南亞裔募捐黨,盤據旅遊景點,專向旅客「籌款」。心理學家指出,由於街頭募捐的善款較低,市民防範較低,而募捐者若屬弱勢人士,則更易獲取市民同情及捐款。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指出,內地募捐兵團手持捐款小冊子予市民籌款後簽名,做法可誤導市民,以為已有很多人捐款,增加對募捐者信任,而且街頭籌款要求的款項不高,市民在同情心下,一般願意捐款:「佢哋用同情心嚟籌款,涉及款項又唔多,一般人唔介意捐錢,如果募捐者係年老或老弱傷殘人士,更容易激起他人同情心,如果唔捐,自己反而有內疚感。」

議員:來港非法行乞列黑名單
「佢哋咁做唔單止利用咗香港人嘅善心,仲係犯法行為,亦都影響市容。」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指,內地人持旅遊證件非法行乞或籌錢的個案,過往屢見不鮮,認為警方或相關部門應加強執法,並與內地出入境部門溝通,將曾來港觸犯法例者列入黑名單。

20140525 - B仔嗆奶亡 揭亡涉藏毒

標題:B仔嗆奶亡 揭亡涉藏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男嬰疑嘔奶窒息猝死,揭母親涉藏冰毒被捕。一名個半月大男嬰,前晚在葵涌寓所由「八十後」母親餵奶後入睡,其後突陷昏迷,母親發現報警求助,救護員趕抵為男嬰進行急救,惟送院後返魂乏術,警方懷疑男嬰被餵奶後無「掃風」,致嘔奶嗆喉窒息。警方進一步調查,在屋內檢獲小量懷疑冰毒,將涉案母親拘捕,男嬰父親其後往警署助查。

猝死男嬰姓黃,其母姓梁(三十二歲),住石籬邨石寧樓一單位。消息指,前晚九時許,梁婦如常餵愛子飲奶,然後將他安置在床上睡覺,但事隔不久,梁婦發現男嬰昏迷不醒,面色變紫,她慌忙報警。

男子認屍後往警署助查
救護員接報趕抵,檢查發現男嬰呼吸及脈搏微弱,立即進行心外壓急救再送院。身穿背心熱褲及人字拖的梁婦陪同愛子送院,家中另一名小童因乏人照顧,由她帶同往醫院;惜男嬰送抵醫院搶救後不治,梁婦驚聞噩耗,傷心欲絕。

警方經調查後,得悉男嬰入睡前曾飲奶,不排除他曾嘔奶,奶水倒流入氣管窒息致死,惟真正死因有待剖驗。警方事後在單位內調查,檢獲小量懷疑冰毒,遂以涉嫌藏毒將梁婦拘捕,帶署扣查。至昨晨十時許,男嬰的一名男親人由探員陪同前往葵涌殮房認屍,逗留約兩小時後離開,神情哀傷,他在認屍後前往警署助查。案件交由葵青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記者昨晨到事發單位了解,拍門無人應門,鐵閘以鐵鏈上鎖,屋內家居環境尚算企理。街坊透露,梁婦與家人平日出入偶有與街坊打招呼,但並不熟稔,又指梁婦行為舉止皆正常,未見異樣,且未曾聽聞有人在大廈後樓梯等地方吸毒。

20140524 - 三歲女染肺炎球菌亡

標題:三歲女染肺炎球菌亡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肺炎球菌奪去來港求診的內地女童性命,為本港今年首宗有關感染的死亡個案。一名居住廣東東莞的三歲女童,本月中出現發燒和咳嗽,之後呼吸困難,她帶病來港到威爾斯醫院求醫,同日搶救不治,證實感染肺炎球菌。女童未曾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為本港今年第22宗有關感染個案。市民做好防控措施,有助預防中招。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女童過往健康良好,她於本月17日出現發燒和咳嗽,其後情況惡化至呼吸困難。21日、即本周三到威院急症室求醫,即時入住兒科深切治療部搶救,同日死亡。血液樣本顯示她感染肺炎球菌,暫未知是哪個血清型及有否抗藥性。資料指,女童在內地上學,其家人無相關症狀,個案會通報內地衞生部門作跟進。

今年共接獲22宗個案
連同上述個案,本港今年共接獲22宗有關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的個案。2010年至去年,5歲以下兒童因肺炎球菌死亡的個案分別有2宗、2宗、3宗及2宗。
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肺炎球菌主要經患者咳嗽及打噴嚏,或近距離親密接觸傳播。家長若發現子女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即使已接種有關疫苗,也應盡快求診。

20140524 - 德怡學童 斥政府嘆慢板

標題:德怡學童 斥政府嘆慢板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約30名學童昨聯同家長到立法會外請願(圖),不滿教育局對他們爭取原區重置一事嘆慢板。他們帶同四張摺凳,其中一張貼上「齊心」二字,諷刺梁振英班子違諾未有落區體察民情,並於摺凳上撒泥,以示梁振英摺凳承諾已死,因此要埋葬它;其餘三張則諷刺局長吳克儉、副局長楊潤雄和常秘謝凌潔貞拒與家長溝通。
發起行動的德怡家長關注小組不滿當局仍只着家長找學位給子女轉校,昨向教育局發出最後通牒,警告若吳克儉繼續視若無睹,數百學童將於新學年於「街頭」接受德怡教育。

20140523 - 媽媽不堪兒子當街扭計「剎那間好㷫」 塞3歲仔入垃圾桶

標題:媽媽不堪兒子當街扭計「剎那間好㷫」 塞3歲仔入垃圾桶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年幼子女鬧情緒,在大庭廣眾大吵大鬧,挑戰父母的情緒底線。一名媽媽日前不堪兒子在街上扭計,氣憤之下竟將未夠3歲的兒子塞進垃圾桶懲罰及洩憤,被途人拍照。有街坊質疑這位「非常媽媽」做法不當,認為如此教仔可能適得其反。
記者:林社炳 陳凱迎

本報接獲市民提供相片及資料,指前日下午在西環水街,目擊有家長兩度抱起正在大吵大鬧的年幼兒子,強塞進街上食環署的垃圾桶。從讀者提供的相片可見,一小童下身在垃圾桶內,上半身伸出,表情似在哭鬧,被指是小童母親的女子背向鏡頭,未見樣貌及情緒表現。

幼童大喊 途人側目
目睹事件並拍攝照片的聖保羅書院學生稱,當時幼童在垃圾桶內大喊,途人側目但未有介入,後來非常媽媽將兒子抽出,拖行他走到第二個垃圾桶再放入,約半分鐘後取出稱「睇你仲敢唔敢!」他說目睹事件感到心酸。
記者昨日重返水街現場,目擊經過的雜貨店東主何先生說,前日看見該女子抱起不聽話的兒子,塞進近第三街的垃圾桶,後來讓兒子離開垃圾桶,走到近第二街時,再把兒子塞進另一垃圾桶,兒子極力掙扎。何先生說即使孩子在街上扭計,也應該回家才「閂埋門教仔」,絕不應該把孩子塞進骯髒的垃圾桶。
記者在場等候,看見該「非常媽媽」拖着兒子,接在附近學校就讀的女兒放學回家,沿路與街坊有說有笑,性情看來平和。記者上前表明來意,給她看讀者提供的照片,她承認是相中人,稱丈夫姓胡,來港從夫定居幾年,在港誕下幼子。
看來約40歲的胡太說兒子現時2歲9個月大,平日最喜歡到超市和街市,前日接長女放學後遇上天雨,沒有到超市,兒子便在街上大吵大鬧,不願回家,「(當時)剎那間好㷫,控制唔到自己,真係好想喊,個仔真係激死人。」
胡太續說:「佢(幼子)真係好曳、好難教,我迫不得已先咁做(把兒子塞進垃圾桶)。」

街坊:做法很野蠻
胡太稱很想教好兒子,話沒說完,兒子便拉着她要走,記者問他是否激怒媽媽,他靠近媽媽身旁沒有作聲,胡太長女也不願媽媽與記者多談。
家長歐太對胡太做法不以為然,認為不應把不聽教的子女塞入垃圾桶作懲罰,旁人看來會覺得做法很野蠻,指這樣做肯定是反面教材,只會令子女感到受侮辱,內心不服氣,「你係大人,我係細路,唔可能唔聽話。但暗地裏,可能會重蹈覆轍。」



標題:對孩子指示要清晰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長一時「火遮眼」將孩子塞入垃圾桶,會否構成虐待兒童?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認為,除非對兒童身心構成嚴重傷害,否則單一事件難判斷是否虐兒。何認同,該家長的行為「過咗火、唔能夠接受」,但亦要了解同類行為是否經常出現,以及家庭背景,不能一概而論。
何愛珠表示,2至3歲的兒童並不難教,家長日常對孩子指示清晰、語氣肯定,「例如出街前講清楚,唔可以中途扭計要去第二度」,如孩子表現合作,回家後可給予簡單獎勵。

轉移視線可令孩子冷靜
家長也可帶備孩子喜歡的物品,一旦他們在街上發脾氣,可用來轉移視線,令孩子冷靜下來。假如孩子經常扭計,父母為免一時「火遮眼」失控,可先將孩子交由能信任的親友或街坊看管,直至自己「下咗啖氣」;若無計可施,家長應向社工求助。雖然今次事件涉及新移民家長,但何愛珠提醒勿妄下定論,「以前香港冇咁多新移民都一樣有人虐兒,我哋處理嘅個案,睇唔到新移民特別多人虐兒」。
大律師陸偉雄則提醒家長,現今社會不容許兒童被嚴重體罰,疏忽照顧兒童亦屬虐兒,管教兒女應與時並進,切勿因一時衝動傷害孩子。

20140523 - 1,700人聯署撐小童群益會

標題:1,700人聯署撐小童群益會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小童群益會因協辦支持同志的活動,繼續受狙擊。聲稱不會阻止小童群益會支援性小眾的正義聯盟,昨到該會灣仔總部抗議,指過去兩周接獲逾百宗家長投訴,質疑該會協辦同志活動,及協助家庭計劃指導會製作宣傳安全同性性行為的教材。團體「同志公民」譴責正義聯盟。

李偲嫣續狙擊
小童群益會早前發出聲明,指該會倡議平等包容,對同志運動沒有立場。昨日正義聯盟六名成員到該會總部抗議,高叫「不要小童變成小『同』」等口號。
聯盟召集人李偲嫣聲稱,過去兩周接獲約190宗家長投訴,質疑該會協辦同志活動及推出的「性向無限計劃」。也有家長質疑家計會的教材,涉及如何進行安全同性性行為,但事前沒有諮詢家長意見。
李透露聯盟下一步會「接見」該兩個機構,要求他們釋除家長疑慮。因該兩機構資源來自政府或市民捐款,聯盟會向教育局及勞工及福利局反映,要求跟進兩機構有否行政失當。
一群社工上周五發起聯署撐小童群益會,至昨日已有八個團體及1,700人參與,包括大愛同盟聯合創辦人歌手黃耀明及浸會大學助理教授周耀輝、社會工作學生聯會及多間院校的社工系系會。

20140523 - 11歲兄涉性侵三胞胎姊妹

標題:11歲兄涉性侵三胞胎姊妹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十九歲無業青年被指自○五年他年僅十一歲起的三年內,涉嫌八度性侵犯比他細一歲的三胞胎親妹,包括曾要當中兩名胞妹陪他觀看色情電影,繼而一妹與他性交,另一妹要在旁觀看,他又被指曾與胞妹肛交及以鉛筆插她下體。受害人曾向母親投訴,反被斥責講大話陷害兄長,三姐妹一直啞忍,至前年終決定離家出走及把事件告之社工。涉案青年被控七項非禮及一項企圖強姦罪,他昨日在高院否認控罪,案件隨即開審。

現年十九歲沒有頭髮及眉毛的被告,被控於○五年至○七年尾七度在新界家中非禮X、Y及Z三名胞妹,他另被控於○八年七至九月間在家企圖強姦Y。控方開案詞指,同於九五年出生的X、Y及Z為三胞胎姐妹,被告是她們的親生兄長且年長一歲,事發於事主十至十三歲期間。早於○一年事主讀小一時,因發生家暴事件,三事主被社會福利署接走居於兒童之家,期間亦會不時回家度假,後來陸續搬回家中。

○五年十月初,X及Z從兒童之家回家度假時,年僅十一歲的被告帶X到洗手間強迫X替他口交,其後又帶X及Z到他房間,再逼X與他性交,Z被迫觀看整個過程;○六年被告曾趁X及Z在家、或Z獨自一人在家時,三度逼她們入房一同觀看色情電影,其中兩次要Z與他性交,另一次則要X與他性交及肛交,另一人則要觀看整個過程;○七年一月,被告又趁Z在客廳看電視時,脫下她的褲並以鉛筆插下體,當他聽到門口有聲時即取回鉛筆跑回房間,Z發現下體流血。

向母投訴 反被指講大話
控方續指,被告亦於○七年間兩度趁Y及Z在家時,逼二人到他房間同看色情電影,兩度強迫Y與他性交,並要Z觀看。控方指每次事件被告均無用安全套,且在完事後命令胞妹不准告之母親;被告亦於○八年七至八月間的早上曾進入Y的房間,逼Y脫衣且企圖將陰莖插進Y陰道,但因門口有聲音,被告即停止,當時Y只有十三歲。

控方指,早於○六年X及Y曾向社工及母親透露被性侵犯之事,但母親反責罵她們講大話陷害兄長,她們即改認講大話;Z亦曾向父母透露被性侵犯,但父母不相信她。一二年中社工與事主見面時,她們稱壓力很大想離家出走,更各自寫下信件講述被兄長性侵經過想交予父母,社工保存信件至去年交予警方。X於一二年十一月離家出走,三人與社工商量後搬到協青社暫住,及後報警拘捕兄長。案件今續審,事主將陸續出庭作供。

20140521 - 嬰兒高燒抽筋 恐腦膜炎

標題:嬰兒高燒抽筋 恐腦膜炎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細菌病毒無處不在,為人父母最擔心子女染病。有兒科專科醫生表示,一歲以下嬰兒的免疫系統處於萌芽期,抵抗力較弱,感染細菌及病毒可致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故此如子女有發高燒、抽筋等徵狀,應盡快帶他們求醫。不過,有些父母無時無刻「如臨大敵」,要求親友佩戴口罩、手套等才可「掂BB」,醫生直言做法太誇張,籲父母毋須過分緊張。

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指,嬰兒由○歲至一歲正值腦部發育黃金期,九個月大已懂「手指指」及牙牙學語。不過此時的免疫力亦最差,因母親傳給胎兒的抗體逐漸消失,母乳提供的抗體亦非百分百保護,故有機會感染腦膜炎雙球菌、肺炎球菌及乙型鏈球菌等,這些病菌均有可能導致腦膜炎,甚至影響智力發展。

嚴重影響腦部發展
陳欣永透露,曾有嬰兒於一個月大時感染乙型鏈球菌,導致發高燒及抽筋,送院確診患腦膜炎,更併發癲癇症和發展遲緩,嬰兒現已十五個月大,仍需服藥控制病情,但還未懂站立,腦部發展僅如三個月大。他指該菌經產道感染,一般在產檢時如發現母親帶菌,分娩前會採取預防感染措施,但無法將風險降至零。腦膜炎雙球菌則會引起發高燒、抽筋、手腳冰冷等病徵,嚴重者會有出血性紅疹和神志不清,約兩至三成患者會併發腦膜炎,其中約四成會致敗血症。本港去年及前年共錄得七宗腦膜炎雙球菌入侵性感染個案。

無菌環境也非好事
他指,要分辨感冒及腦膜炎,可留意嬰兒有否畏光、頭痛及肩頸繃緊等情況,「BB唔識講嘢,要留意佢有無神志不清、喊唔停、嘴唇變紫等。」他提醒手足口病高峰期將至,家長應加倍注意,免帶子女到「波波池」等地點,「如果患手足口病,抵抗力低咗,會更易感染其他病菌。」家長應教子女保持雙手清潔,但強調身處完全無菌的環境也非好事,因部分免疫力得靠接觸環境而產生,故要取得平衡,「抱BB前可洗手,但唔使誇張到戴晒口罩、手套,病咗就盡量唔好湊BB。」家長也可諮詢醫生意見,考慮注射相關疫苗。

20140520 - 幼稚園都搞謝師宴 每位盛惠$500

標題:幼稚園都搞謝師宴 每位盛惠$500
報章:晴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養兒育女開支大,今時今日連幼稚園也要在酒店辦謝師宴!有家長指近年愈來愈多家教會「揼本」辦謝師宴,人均消費近千元,有團體指不少家長對此有微言,擔心「謝師」的原意變質,奢華宴會的風氣會變常規。
陳先生(化名)的女兒就讀北角一間幼稚園,最近收到家教會通告,指六月底到四星級酒店辦謝師宴,每位收費約500元。他說:「幼稚園搞謝師宴,以前真係無聽過!小朋友連謝師宴是甚麼都唔知,佢哋無自主性,純粹係部分家長的意願,搞到謝師宴變晒質!」
以陳先生一家四口為例,如全家出席,「埋單」至少2,000元,尚未計算「夾錢」買禮物送給老師等雜費。他指部分家長可能負擔不起,卻不好意思推卻,惟有硬着頭皮接受。
酒菜如辦婚宴 家長嘆失原意
任職銀行管理層的黃小姐指,女兒就讀國際幼稚園,近年不少家長對於在五星級酒店或主題公園辦謝師宴趨之若鶩,「去樂園玩一天兼食自助餐,戴住米奇老鼠畢業袍及帽影相,人均消費最少800元至1,000元,都幾誇張。」
馬小姐的女兒去年在幼園畢業,有家長自發到酒樓辦謝師宴。她憶述席上菜餚猶如婚宴,一家四口參加花了約1,600元。「以前大仔畢業都無呢啲,現在好似普遍咗。」她指每位消費400元尚可接受,如每人付千元便太奢華。「感謝都有好多方式,例如讓學生製作心意卡給老師,意義不是更大嗎?」
灣仔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顧羅素君指,近年多了家長對幼園謝師宴愈搞愈奢華有微言,「以前幼稚園畢業通常在學校搞聚餐,現在要去酒店請客,小朋友食得幾多?」她坦言,部分經濟較差的家庭可能因此感壓力,甚至因不參加而遭其他家長排斥。她又指,部分家長為隆重其事為子女花近千元「裝身」,將謝師宴變小朋友鬥靚舞台。
酒店:小學幼園訂單升一倍
每年六月至七月是謝師宴的旺季。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商務活動策劃總監梁加明指,今年來自幼稚園和小學的預訂數目比去年升一倍。富豪香港酒店發言人亦指,今年定謝師宴的學校比去年略多,收費則增加約16%。
硬性參與違原意
本身是幼稚園校長兼教聯會顧問的麥謝巧玲指,謝師宴主要由家長籌辦,校方的自主性較低,麥謝巧玲直言,「有時家教會建議的,我們都會接受。」
但她不贊成宴饗過分昂貴,一般而言,中午自助餐人均消費約300元已足夠。「可能有家長諗住揀高級酒店,才表達到對老師的敬意,其實這個並非必要的。」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亦指,幼稚園謝師宴多數是家長自主籌辦,如果演變成硬性參與並非好事,亦擔心豪華消費有違「謝師」的原意。「高昂消費並非人人負擔得起,如果變成家長之間的壓力,就不是太好。」

20140520 - 菲傭涉淫辱3歲女少主

標題:菲傭涉淫辱3歲女少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九龍塘筆架山道一豪宅單位,揭發女外傭涉非禮女少主案。一名年僅三歲女童,上月由菲籍女傭協助洗澡時,期間疑遭人撫摸私處非禮,其母親(三十五歲)獲悉後,於昨晨十時許報警求助,警方經初步調查,列作非禮案處理,並將涉案菲傭(三十歲)拘捕帶署,案件由九龍城警區刑事調查跟進。

20140519 - 豈同兒戲:子女偏食 父母要查找原因

標題:豈同兒戲:子女偏食 父母要查找原因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長都希望子女「食得瞓得」,攝取均衡營養及有充足睡眠。然而,若發現小朋友挑吃情況頻密,甚至拒絕進食某類食物而鬧情緒,便需留意他們偏食情況,盡快找出原因,需要時可與醫生或營養師商討處理辦法。

兒童偏食在港屬普遍現象。本地調查指出,逾四成受訪家長表示子女有偏食情況。其實偏食不僅是一種不良飲食習慣,持續偏食更會影響營養吸收,長遠有機會妨礙兒童成長。

鐵鋅不足易生病
舉例,若小朋友長期攝取鐵及鋅不足,會削弱抵抗力,較易生病。鐵質亦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元素,長期攝取不足會令兒童易感疲倦,嚴重更可引致貧血。家長應諮詢醫護人員,找出孩子偏食的原因,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宜強迫他們進食不喜愛的食物,因為這無助解決問題,更可能引起爭執,損害親子關係,令他們對有關食物更反感。

重新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改善偏食的最有效方法,但需要一定時間,如有需要亦可考慮使用適量的配方奶粉等,作為偏食期間的營養補充。

20140519 - 託兒乏援 婦女就業難

標題:託兒乏援 婦女就業難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移民婦女在港人生路不熟,投身職場及學習進修屢屢碰壁,多名新移民婦女趁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真情對話時「大吐苦水」,有曾任點心師傅的婦女因缺乏資歷證明,苦無入職門路,另有單親母親因照顧子女分身不暇,未有時間提升個人競爭力,並點名質疑社會福利署職員是否有心鼓勵婦女就業。有份協助新移民婦女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透露,每年有逾千名新移民婦女向他們求助,形容雖然當局措施開始略見進步,但現時託兒服務名額嚴重不足,仍令婦女就業困難重重。

社區組織協會昨日邀請張建宗和深水埗區新移民婦女真情對話,期間十多位婦女逐一發言,表達她們面對就業及培訓困難、託兒服務不足等苦況。

投訴社署「勸人勿兼職」
「張局長(張建宗),我都唔知社署係咪真係想鼓勵婦女就業,我拎綜援,想自力更生走去做快餐店兼職,但社署職員竟然同我講,人工唔多,叫我唔好去做!」邱女士來港共十一年,早年與港人丈夫離異,剩下她獨自照顧三個十多歲的女兒,而其中兩名女兒分別患有過度活躍症及專注力失調,大嘆在欠缺託兒服務下,難以抽身擔任全職工作。

擁有中學學歷的邱女士又指,自己過往在內地從事文職,來港後一直希望報讀僱員再培訓局的進修課程,如學習電腦、英文及酒店管理等技能,奈何因為時間問題,多年來從未能成功考獲一紙證書,「結果我個女就成日埋怨我,只係識煮飯,咩都唔識。」

另一名單親母親趙女士亦大吐苦水,指至今來港兩年半,一直積極尋找工作機會,但缺乏工作資歷證明,結果只能從事朝九晚五的清潔工,賺取九千多元的微薄收入,需與女兒同住劏房。

擬「零存整付」學習時數
張建宗回應時表示,認同新移民婦女為本港勞動生力軍,承諾提供多項措施協助,包括延長託兒服務時間等;至於鼓勵就業方面,張指僱員再培訓局將研究容許婦女帶同年幼子女參加再培訓課程,又擬倣效「零存整付」概念,讓婦女累積再培訓課程學習時數,讓進修時間更為靈活。

20140518 - 幼園「一人一位」被轟虛設 家長留位後仍可向他校叩門

標題:幼園「一人一位」被轟虛設 家長留位後仍可向他校叩門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在雙非學童增加及「龍B」嬰兒潮效應下,2015/16學年的幼稚園學位爭奪勢趨激烈。教育局為此推出「學券留位制」,家長須提交學券,才能以一人一位方式向學券制幼稚園留位,以防再出現一人霸佔多個學位情况。當局昨日起舉辦全港家長簡介會,透露學生用學券留位後,仍可繼續在第二輪入學申請時,與其他未有學位者競爭及一同「叩門」,無學位者不獲優先入學機會。有家長和立法會議員批評新制未能杜絕學位泡沫,留位制形同虛設。

無學位者叩門不獲優先取錄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如家長註冊後想轉校,須取回學券,原來的幼稚園不會保留學位,家長應已充分考慮,盡早確定其子女的學位,以便騰出名額予未有學位者。在統一註冊日後,幼稚園會釋出學位,並按校本收生機制,陸續收取學生。教育局亦會從不同渠道與校長分享,在取錄時考慮未有學位學生的情况。教育局不公布剩餘學位的數目,是為避免提供資料有所落差或誤導家長。

教局:家長轉校應充分考慮

當局昨日起於全港舉行25場家長簡介會,首場於港島皇仁書院舉行,有家長問及已留位者,是否仍可參加第二輪叩門,當局代表回應,新制度無法阻止有學位的學生申請其他學校,但承認過去有少數學生註冊後轉校,希望家長配合。昨出席簡介會的家長何先生指出,現行制度難阻家長叩門,若第二輪叩門獲心儀學校取錄,「家長有好的學校肯定會轉過去」。他建議當局大幅提高留位費用至2萬元,阻止家長轉校。

根據現行計劃,家長可同時報考多間幼稚園,所有學校會在12月底公布遴選結果,獲取錄者須選定一間幼稚園,於2015年1月底到學校交出學券,並繳交970元至1750元的留位費用,註冊入學。首輪註冊後,教育局會於網上公布各幼稚園是「有學額」、「無學額」還是「處理中」,惟不會透露學額數目。學生無論在首階段是否已取錄的學生,也可在2月初起自行往學校叩門申請入學,各幼稚園不會強制優先取錄無學位者。除了學券制幼稚園,亦有部分非學券學校自願參加留位機制,名單將於6月初公布。

若家長於2015/16學年有意報讀幼兒班,須在今年7至8月向教育局申請學券,除作為學費減免證明,亦用作入學註冊。為免家長排隊,參加「留位制」的幼稚園均須無限量派發報名表格,惟入學遴選程序及準則由個別幼稚園自行決定。

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新制度能減少一定的「學位泡沫」,但未能完全杜絕問題。惟幼稚園協會會長唐少勳表示,首輪註冊後應佔去八至九成的學額,就算已留位的學生家長有意「轉軚」,在次輪可供申請的學額亦不多,因此問題不大。



標題:家長了解不足 問「什麼是學券」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昨日起於全港舉辦25場「學券留位制」簡介會,記者以家長身分參加昨晨在銅鑼灣舉辦的一場,約百名家長出席,入座率不足一半。首半小時由教育局及學生資助辦事處代表講解新註冊制度,其後半小時是提問時間,不少市民對留位制及學券不太了解,甚至有家長問什麼是學券,或「幼稚園收取學券報名後何時交還」等,認為當局或須加強宣傳。

20140517 - 九歲仔流浪24小時

標題:九歲仔流浪24小時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九歲仔離奇失蹤搞到全城尋人。小四男生軒仔,前日因測驗得滿分,身懷爸媽獎勵的四十元,由大埔偷偷出旺角睇「iPad」,偶遇老師時以一句:「等爹哋媽咪」甩身,昨晨搭車到大圍尋祖母卻迷路,期間家人焦急如焚,發動全家及登facebook尋人,警方又發相呼籲,惟軒仔盤川耗盡,徹夜未眠加上飢腸轆轆,向女街坊求「接濟」時被揭發「失蹤童」身份。

該男童田卓軒,在大埔區一間學校讀小四,與父母及十歲兄居於宏福苑。從事裝修的田父透露,軒仔個性好動,卻甚乖巧,未試過離家出走。校方亦指軒仔近日無異樣,學業及操行良好。

前日下午四時許,軒仔放學回家,因測驗考得一百分,獲父母獎勵四十元零用錢,同時又給予五十元叫軒仔到邨內髮型屋理髮。軒仔換上黃色上衣、深藍色短褲及藍色涼鞋後,孭着藍色袋逕自出門。理髮後,迷戀「iPad」的軒仔,一聲不響搭車出旺角逛電器店。

巧遇老師避過查問
晚上八時,軒仔在亞皆老街百老匯電器店門外,巧遇其英文科老師,老師見他獨自一人,不禁好奇地問:「做乜無啦啦喺街?」軒仔疑膽怯不敢直言,僅稱:「爹哋媽咪喺入面買緊嘢,我喺出面等!」老師叮囑軒仔小心後離開。

另一邊廂,軒仔徹夜未歸,母親憂心如焚下報警。年幼軒仔無故失蹤,警方大為緊張,恐防他遭人拐帶,通知全港巡警留意,昨午十二時許又發出軒仔照片全城尋人。田父和親戚朋友四出尋找,又在fb呼籲網民協助。

問路人借錢揭行蹤
至昨午四時許,大圍隆亨邨一名姓王婦人,與兒子在樂心樓對開公園嬉戲時,軒仔上前問姐姐「有冇兩蚊?」王婦其後發現軒仔與警方尋找的失蹤男童相似,於是報警。警方到場調查,初步發現軒仔無受傷,只是雙腿被蚊叮蟲咬,留下紅印,警方聯絡其父母到警署接回兒子。原來軒仔在旺角公園過夜,通宵未眠,被雨淋又捱餓,至昨晨由旺角到大圍找嫲嫲,但不記得地址,才流連公園。軒仔稱:「搭錯巴士唔知去咗邊,冇瞓覺!」幸有街坊「請食嘢」。

軒仔就讀的小學表示,軒仔父母昨主動聯絡校方,始得悉軒仔沒有回校上課,學校得悉軒仔失蹤後十分憂心,當得悉軒仔無恙後,才放下心頭大石。

20140516 - 名牌大仔奶粉 東區勁缺貨

標題:名牌大仔奶粉 東區勁缺貨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五一長假期是搶購奶粉的高峰期,食物及衞生局昨公布假期前嬰幼兒奶粉零售供應及售價調查結果,顯示去年嚴重短缺品牌美贊臣及美素佳兒,在零售層面仍有一定短缺,其中美素佳兒三號奶粉(俗稱大仔奶粉)在上月底缺貨率達五成三,在東區缺貨率更高達七成七。

不過,美素佳兒一號奶粉(俗稱初生嬰兒奶粉)在藥房總平均零售價,則較大型連鎖店便宜一成四。

食衞局委託顧問公司於上月下旬至本月上旬,分兩次到去年短缺較嚴重的北區、元朗、沙田、東區及油尖旺,集中調查美贊臣及美素佳兒奶粉的零售供應及售價,發現兩品牌在零售層面均現短缺,尤以美素佳兒最嚴重,其三號奶粉缺貨率高達四成三至五成三;而美贊臣三號奶粉缺貨率亦有兩成三至兩成四。

以地區分析,美素佳兒在東區和北區短缺情況最嚴重,其中三號奶粉於四月底在東區缺貨率更高達七成七,而在沙田的缺貨率亦高達五成七。

20140514 - 注意保濕 防嬰兒濕疹病發

標題:注意保濕 防嬰兒濕疹病發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初生嬰兒注意皮膚保濕與滋潤,或可減低濕疹的風險。日本一項研究有116名嬰兒參加,他們因為父母或兄姊患有濕疹,屬遺傳此病的高危族。嬰兒分成兩組,在出生起至八個月,其中一組每次洗澡後只在乾燥的皮膚位置塗上潤膚膏,另一組則洗澡後全身塗上保濕功效較強的乳液。
研究結束時,只塗乾燥位置的嬰兒濕疹病發率為58%,全身持續保濕的嬰兒只有37%病發,顯示嬰兒做好皮膚保濕及滋潤,有助預防病發。研究人員指出,長期乾燥可導致皮膚的防禦機能紊亂,增加濕疹的風險,若嬰兒在初生時期已改善皮膚乾燥問題,或是避免濕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20140514 - 父母愛看電視 孩子易沉迷

標題:父母愛看電視 孩子易沉迷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要防止小朋友成為電視迷,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英國一項研究比較父母與子女看電視或用電腦等習慣的關係。研究分析1,078個家庭每日的「睇芒」時間,包括看電視、電腦、打機及用智能手機的時間,結果發現33%家長平日的「睇芒」時間超過兩小時,假日的比率更高達五成以上。至於小朋友則12%在平日看電視、電腦逾兩小時,假日則升至43%。
研究發現家長若常看電視,子女成長期間變電視迷的風險,比家長少看電視的家庭高3.4倍,尤以母親影響為大。研究又顯示,女童比男童喜歡上網及看電視,男童較少受父母「睇芒」習慣影響,動態活動時間相對較多。

20140514 - 家長酗酒 增子女自殺風險

標題:家長酗酒 增子女自殺風險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父母酗酒或離婚均會增加子女成長後的自殺風險。研究分析43,093名18歲以上人士的精神健康狀況,發現近兩成人曾出現抑鬱症病徵,當中1,073人曾自殺。整體參加者中,16%父母離異,21%父母或當中一人酗酒,在曾經自殺的組別中,兩者的比率均較高,父母酗酒率為46%,父母離婚率為25%。
研究再比較兩組數據,發現生活在酗酒家庭的子女,成年後自殺風險較父母不飲酒者高85%,父母離異也會令子女自殺風險略增14%。不過,酗酒與離婚兩個風險因素合併的家庭,子女的自殺率卻不會提高,研究人員估計或與離婚可減少「家嘈屋閉」有關。

20140513 - 12歲表哥非禮3歲表妹被通緝

標題:12歲表哥非禮3歲表妹被通緝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葵涌揭發表哥非禮三歲表妹風化案。該名人細鬼大十二歲少年,涉嫌於上周六在葵涌和宜合道一個單位,趁大人不為意時對三歲表妹上下其手,將其身體摸個遍。及至前晚十一時許,女童五十一歲父親發現女兒表現異常,詢問下她指曾遭表哥撫摸身體。父親聞言後勃然大怒,難忍親戚做出無恥行為,遂大義滅親報警。

警方安排女童送院檢驗,並通緝涉案少年歸案,案件交葵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八隊跟進。

香港性教育會會長黎定基表示,十二歲少年在互聯網或電影中接髑不少性愛鏡頭,觀看後有性衝動不足為奇,但未必會性侵犯年幼的表妹,相信他是出於對女性性器官的好奇,因此會用眼去觀看、或用手去觸摸,應該不會蓄意去侵犯對方。現時香港性教育不足,家長應該留意兒子性好奇問題,適時作出疏導,以免其犯法而後悔莫及。

20140512 - 嬰孩睡眠模式各不同

標題:嬰孩睡眠模式各不同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之前曾提及如何提升寶寶的睡眠質素,其實寶寶的睡眠時間長或短,亦是家長非常關心的事情。寶寶在床上一夜好眠,早上自然醒來,連心情也好像特別甜美;相反,若孩子晚上不時醒來哇哇大哭,或是久久未能入眠,除了心情會變煩躁,連父母或家中照顧者也會感到疲憊焦躁不已。到底家長怎麼知道子女是否睡得足夠呢?

時間將隨年齡縮短
每個嬰幼兒都有獨特的睡眠節奏與習慣,並在不同年齡階段有所調整,所需睡眠時間會逐漸縮短。以初生嬰兒為例,每天可能需要睡十四小時或以上,期間可能每二至三小時醒來一次;到兩至三個月大,睡眠節奏會隨着生理時鐘改變,晚間睡眠時間會比日間長。

一歲幼兒平均每天睡十一小時,晚上亦較早入睡;及至小學階段,小朋友的睡眠時間會減至每天約八至十小時。寶寶入睡後,生長激素便會趨活躍。當然,若兒童健康正常,精力充沛,即使睡眠模式未必與上述完全相同,家長亦毋須過分憂心。

20140512 - 憂家庭問題 13歲女上吊

標題:憂家庭問題 13歲女上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疑有家庭問題的13歲女童,昨午在荃灣花園住所突然情緒不穩,躲在房間上吊企圖自殺,幸她的堂姐察覺,通知家人破門入房,將女童救下送院,挽回一命。
13歲女童姓邱,與家人住青山公路15至23號荃灣花園富貴閣一單位。消息稱,邱女近期受家庭事困擾感到不開心。昨日母親節,她沒有外出與母親慶祝,其15歲堂姐見她心事重重,特與家人前來探訪。

邱女與堂姐傾談後返回房間休息,至下午1時50分,堂姐發現邱女躲在房間未有動靜,深感不妙,拍門查問無回應,立即通知家人撞門入內查看,赫見邱女以繩上吊企圖輕生,立即將她解下,堂姐馬上報案。警員和救護員到場,女事主仍清醒,送院治理後現正留醫觀察,警方已聯絡其父母了解女童尋死原因,醫院社工亦已展開跟進。

20140512 - 地鐵棄嬰胎案拘印傭

標題:地鐵棄嬰胎案拘印傭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上月底在油麻地站港鐵車廂發生的棄置嬰胎案,警方經半個月調查,昨晨在鑽石山港鐵站,拘捕一名涉嫌與案有關的印傭,印傭與案發時閉路電視拍到的棄嬰女子持同款黑白間手袋。警方暫列「殺胎案」處理,正調查胎兒死因。

被捕印傭27歲,僱主分別在黃大仙采頤花園及大圍金獅花園持有物業,警方昨午將她押返金獅花園寓所蒐證,事後再帶返警署調查。油尖警區重案組高級督察常俊傑表示,根據閉路電視片段,發現案發日上午約11時半,一名非華裔女子手持包裹嬰胎的環保袋及一個黑白間手袋,由鑽石山港鐵站入閘,至12時將袋有嬰胎的環保袋棄於車廂。

重案組探員經兩星期不分日夜在鑽石山站守候,昨早終發現身形相似及手持黑白間手袋的女子出現,遂將她截停調查。消息稱,該女子承認棄置胎兒是其骨肉。警方將以殺胎方向調查案件。案中遭棄置胎兒已過28周,如棄置或非法墮胎,均涉干犯「侵害人身罪」,最高可判囚終身,與謀殺案刑罰無異。




標題:港鐵嬰屍案 印傭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半個月前油麻地港鐵站列車車廂嬰屍案,警方翻看閉路電視片段後,鎖定一名案發當日在鑽石山站入閘的目標女子,但由於人海茫茫,探員連日來只能守株待兔。至昨晨涉案印尼女子終再現身鑽石山站,守候多時的探員即時一擁而上,在母親節將這名狠心媽媽拘捕。警方列作殺胎案處理。
被捕時身穿迷你裙的印尼女子(27歲),涉嫌殺胎罪被捕。消息稱,她來港當女傭已四年多,一直為同一僱主工作,其僱主於沙田大圍翠田街金獅花園及新蒲崗彩虹道采頤花園均有物業,故印傭偶爾需要乘搭港鐵至鑽石山站前采頤花園工作。

探員於鑽石山站守株待兔
上月27日早上11時34分,53歲的港鐵清潔女工,在油麻地站4號月台登上剛由調景嶺站駛抵的列車進行車廂清潔時,發現第五卡車廂座椅下有一個紫色環保袋,當時曾有一名女乘客身處環保袋附近,她查問下對方回覆稱「唔係我㗎,我唔知呀」便匆匆離去,女工打開環保袋赫見內藏連着胎盤及臍帶的嬰兒,立即報警,嬰兒經送院後證實不治。
油尖警區重案組接手後,不斷翻看涉事車廂及港鐵沿線的閉路電視片段查看,發現案發當日上午11時許,曾有一名南亞裔女子,一手拿着黑白間條手袋,一手拿着一個與涉案紫色環保袋相似的環保袋,在鑽石山站入閘搭車。不過其身份成謎,探員連日來只能於鑽石山站守株待兔。
至昨晨9時,涉案印傭攜帶同樣的黑白間條手袋現身港鐵鑽石山站,探員相信為同一人,立即上前將其拘捕,其間有人承認犯案。警方昨下午約5時將其黑布蒙頭押返金獅花園單位搜查,逗留20分鐘後離開,警方無帶走任何證物。
根據香港法例《侵害人身罪條例》,懷孕28星期或以上可視為可活產的胎兒,如蓄意毀滅仍未獨立於母體存活的胎兒生命,即觸犯殺胎罪;若殺死出生後不足12個月大的嬰兒,則觸犯殺嬰罪,兩者最高同樣可被判處終身監禁。

20140511 - 日坐數小時 運動量減少 嗜打機兒童易患高血壓

標題:日坐數小時 運動量減少 嗜打機兒童易患高血壓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日常娛樂離不開打機或看電視,但長時間呆坐螢幕前,四肢缺少活動,有機會令他們年紀小小就出現高血壓。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研究發現,兒童每日呆坐螢幕前數小時看電視或打機,做運動時間減少,患高血壓的機會較一般兒童高兩倍,成為日後心臟病發和中風的高危一族,促請家長提醒子女多做戶外活動。

癡肥機會增三倍
麥吉爾大學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及職業醫學系向六百卅名八歲至十歲兒童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並監察他們的血壓超過一星期。研究發現血壓最高的一成兒童,看電視或打機時間愈長,成為肥仔、肥女機會更高出三倍以上。兒童每日看電視或打機時間超過兩小時,俗稱下壓的舒張壓過高情況,較一般兒童高出二點七倍,意味着他們容易出現過重和癡肥。

20140511 - 涉狎6歲女 導師明提訊

標題:涉狎6歲女 導師明提訊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紅磡黃埔花園一間學習中心發生的懷疑「孌童」風化案,涉嫌非禮六歲女童被捕的姓賴(卅六歲)東主兼導師,昨被警方落案控以一項非禮罪,明日在九龍城法院提訊。

該間補習中心屬「夫妻檔」經營,受害女童與妹妹早前參加由該中心舉辦的手工製作班,上月底上第一堂,期間課室只有該對小姊妹及一名男教職員。有人向六歲女童下手,涉撫摸前身及用手指插其私處。女童返家後情緒出現異常,其母追問下揭發事件立即報警。西九龍總區重案組展開調查,懷疑賴與案有關,上周四(八日)下午,探員掩至該中心將賴拘捕,並帶走其妻子助查。

20140510 - 教局:未確須否競逐校舍分配

標題:教局:未確須否競逐校舍分配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因租約問題面臨停辦的德怡中英文幼稚園暨國際幼兒學校,決定改為非牟利辦學,並向房屋署及領匯申請租用天盛苑商場附翼空置校舍,然而教育局仍未確定該校舍是否須進行校舍分配,若空置校舍須通過校舍分配作公開競逐,審批程序一般需時六個月,意味德怡在新學年能否成功遷校,仍有未知數。
  元朗區議會文康、社區服務及房屋事務委員會昨討論德怡停辦事件,約二十名德怡家長昨臂纏黃絲帶,手持「續辦德怡」等標語到場旁聽,並向出席的教育局官員遞交請願信。家長代表盧女士指,校方與家長詳細考慮後,決定重新考慮租用天盛苑空置校舍,德怡將改為非牟利、半日制辦學,並停辦學前班以騰出空間。
  盧女士指,家長關注小組已與房屋署及領匯接洽,對方願意迅速處理德怡租用申請,稅務局亦可於三至四周內完成校方轉為非牟利團體的豁免繳稅申請,惟空置校舍或須由教育局進行競投及分配,目前仍未確定如何安排,但她期望可盡快落實校舍分配,讓家長可盡早得知結果。
  教育局昨回應指,正與房屋署確定天盛苑空置幼稚園單位,是否須通過校舍分配機制處理。根據現行政策,房屋署及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屋邨幼稚園校舍,在經教育局評估學額供求後,會以公開競逐方式,分配予合資格的辦學團體營辦非牟利幼稚園,整個程序需時約六個月。當局指,若確定單位不屬校舍分配處理的幼稚園校舍,房屋署及房委會可自行處理申請,目前仍有待房屋署提供資料。
  翻查資料,教育局去年底展開兩所在啟德新屋邨的新幼稚園校舍分配,惟今年一月底截止申請後,迄今仍未公布結果。由於申請辦學團體須是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或非牟利機構,意味校方即使本月底前完成稅務豁免,若空置校舍須進行分配程序,隨時令德怡遷校無期。
  關注德怡事件的元朗區議員陳思靜指,據他了解天盛苑空置校舍業權屬領匯所有,對教育局聲稱須核實該址是否要進行校舍分配感到愕然,「一路以來都未聽教育局提過」。他在會上動議,促請教育局即使進行校舍分配,亦應縮短審議時間,避免影響學生開學,最終獲會上議員全體通過。
  對於德怡轉為非牟利辦學及申請豁免繳稅,稅務局以《稅務條例》有公事保密規定為由,拒絕透露有關資料;但強調處理個案時,會要求對方提供相關文件及資料,查核其宗旨是否具慈善性質等。

20140510 - 另類虐兒 兩歲B讀11暑期班 包括學多國語言及樂器

標題:另類虐兒 兩歲B讀11暑期班 包括學多國語言及樂器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還有兩個月才放暑假,很多家長已為子女報讀暑假興趣班,但若家長「逼得太緊」,隨時變成另類虐兒。有機構調查發現,有家長替兩歲兒子報讀的暑期活動多達11項,當中包括多國語言及樂器等,整個暑假也要上堂。
記者:周詠雯

百家寶親子網屬下《Parents' Journal》早前訪問了600名小學生家長,了解小學生報讀暑期課程的情況。結果顯示,九成以上受訪者表示會讓子女在暑假學習樂器及外語,五成半受訪者表示會花費1,000至6,000元在子女的暑期活動上,約一成家長更表示會花費逾萬元在暑期活動中;亦有四成受訪者表示,子女會在九個月內放棄繼續參與學習課外技能的興趣班,原因是缺乏時間及興趣。
調查負責人劉雪文指,家長不應為子女報讀大量興趣班,為子女報讀任何興趣班時,應以子女的興趣為首要考慮,不應該「將大人未圓嘅心願放喺小朋友身上」,強迫子女學習某項技能,她指曾遇見一個案,15歲的女孩因為乖巧,不希望拒絕及浪費父母的「心意」及金錢,硬着頭皮學習鋼琴。

可致情緒病逃避學習
10年後當女孩考獲十級鋼琴後,向鋼琴老師說:「我一生一世都唔想再對住呢一個琴」,並希望老師向母親轉述,「我已經完成咗佢嘅心願,你同我拎走個琴」。劉雪文稱,該家長想不到一直以為對子女好的事,在子女眼中卻是苦差。
小童假期也忙於上興趣班,希望「自然醒」變成奢想,精神負擔大,變成另類虐兒,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心理諮詢師程衛強稱,不少小孩因為需要參與太多興趣班而患上情緒病,會對家長發脾氣及逃避學習。他指與子女溝通是最重要的一環,家長應定期詢問子女參與興趣班的感想,了解子女想法。為子女報讀興趣班應該重「質」而非重「量」,避免打擾子女平日作息時間。




標題:家長花2萬 兩歲仔報11暑假班 學3語言3樂器玩運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世代家長花盡法寶訓練孩子「十項全能」,有親子雜誌在網上訪問約600名小學生的家長,發現逾三成受訪者打算為孩子報讀3至4個暑期班,更有兩歲男童的家長不惜花2.2萬元為孩子報讀3種語言、3項樂器及運動等共11項活動。調查亦發現,近三成學童上興趣班後不足3個月便放棄。

平均擬花近5000元報活動


百家寶親子集團屬下的《育兒天地》,上月在網上以問卷訪問約600名小學生的家長,當中九成屬小一至小三,結果約五成半家長打算在今年暑假為孩子報1至2項暑期活動,33%打算報讀3至4個,受訪者平均預計花費4957元,兩成半家長願花逾7000元報暑期班。

近三成不足3月放棄

調查又發現學童的學習持久度低,有近三成在3個月內放棄,主因是沒興趣及沒時間練習。

負責調查的百家寶親子集團創辦人及董事劉雪文稱,調查團隊會按問卷結果抽樣訪問,其中有一名家長打算為兩歲幼子報讀11個暑期班,包括英文、普通話及日文至少3種語言、3種樂器及各項體育運動,該家長預計花費2.2萬元。亦有6歲女童本身已獲安排6項課外活動,平時易感疲倦及發脾氣,放學後無心做功課,但家長仍打算在暑假報多3項活動。

兒童報多個興趣班似成常態,昨參加嬰幼兒購物展的家長曾太說,讀K1的3歲半孫女在半年前起上英文、普通話、鋼琴、油畫及芭蕾舞共5個興趣班,月花4000元。平日家人及菲傭難兼顧照顧孫女及家務,因此可趁孫女上興趣班時買餸煮飯。她認為每日只用1至2小時上興趣班,不會影響孫女休息。

專家:倘無興趣易減意志

心理諮詢師程衛強稱,家長應按孩子興趣及作息時間選擇興趣班,年幼孩子應報讀較輕鬆、遊玩較多的活動,避免「山長水遠」太操勞。

他又指出,若孩子讀太多無興趣的活動班,易令心理發展走向極端,一是容易放棄、意志力薄弱,反之會為應付父母期望,自己添壓力及與他人比較,影響情緒。

20140510 - 六成受訪學童稱父母暴力管教 學者震驚 指虐打損社交專注力

標題:六成受訪學童稱父母暴力管教 學者震驚 指虐打損社交專注力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家長虐待子女問題近年受關注,有調查訪問1520名小四至小六學童及其家長,發現62.5%學童報稱過去一年被父母施以「身體暴力」,當中六成屬一般體罰,另有31%學童稱遭父母虐待,如以皮帶或棍虐打。負責調查的社工指出,有學童個案因不願做功課,其父用腳踢椅子致學童身體落地受傷送院。學者指出,家長虐兒起因與夫妻衝突或對子女學業期望高等因素有關,受虐學童較顯著有社交或專注力受損等問題。

逾六成父母「精神暴力」罵兒女

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與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合作,去年11月至今年初訪問6間小學共542名小四至小六學童及978名家長,調查家庭虐兒行為成因及對兒童成長影響。受訪學童中,62.5%承認過去一年遭父母身體暴力管教,當中31.1%稱被虐待,如以皮帶、棍等硬物打屁股以外的身體部位,另外六成受訪者指受到一般體罰。受訪家長方面,分別有64.4%母親和54.3%父親承認曾體罰子女,包括用手打孩子的手腳或屁股。

調查又指出,60.5%學童稱遇到精神暴力、42.9%學童感覺被疏忽照顧。71.9%母親及62.5%父親承認曾使用精神暴力,如罵子女是「蠢蛋或懶蟲」。據社會福利署數字,去年有561宗父母虐待兒童個案,較2011年增13.6%。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稱,有關數字令人震驚,認為家長管教子女時容易出現虐兒行為起因,與工作壓力大、對子女學業期望高、家長童年曾受虐及夫妻衝突等有關。她又指曾遭身體虐待的受訪學童,較顯著出現社交、專注力及違規等問題。

不願做功課 父踢椅致女跌傷

明愛註冊社工蘇珮儀舉例,有讀高小的女學童不願做功課,其父便踢女兒的椅子,使她落地受傷送院;另有一名高小男童因中文成績差,遭母親用衣架打至雙手傷痕纍纍,驚動警察。

香港明愛社工督導主任馮慶球建議,政府宜加強親子教育,教導父母適當管教子女方法,同時增加駐小學社工,並透過家庭服務中心及早接觸高危父母,引導他們遇到問題時尋求外界協助。




標題:62%受訪學童 曾遭父母體罰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藤條蚊豬肉」一旦過火,隨時變虐兒!一項研究指,六成二受訪高小學生過去一年曾受父母施以身體暴力,情況較本港三年前及美國的同類研究嚴重,逾三成學生更指父母曾以皮帶、棍等進行身體虐待。有專家指本港虐兒情況嚴重主要與社會環境壓力大有關,普遍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愈來愈高,一旦未達要求,容易出現暴力情況。有社工曾接獲個案,指有學童在校「蝦同學」後,被父母罰「跪玻璃」、亦有父母「用櫈」車向駁咀子女,呼籲家長管教子女時應講道理,使用暴力只會適得其反。

部分遭掐頸燒傷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與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去年九月至本年初,訪問五百四十二位小四至小六學童,及他們一千零三名父母,發現逾六成二受訪學生指過去一年曾受父母施予體罰等身體暴力,較本港一一年同類研究高十八百分點,亦較美國同類研究高十三個百分點。三成一受訪學生曾遭受身體虐待,包括遭受父母拳打腳踢、甚至掐頸、蓄意燒傷燙傷等嚴重虐待;但較少父母自評時承認曾虐兒,反映部分家長認為只是管教子女,忽視虐兒衍生的危機。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黎玉晶指本港的虐兒情況令人震驚,估計不少與生活壓力有關,「學業及功課問題係唔少個案導火線,子女未符期望時,父母一旦情緒失控有機會發生暴力行為」。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小學學生輔導服務支援計劃社工馮慶球指,虐兒行為除影響親子關係,更會令學童較易出現行為偏差問題,建議政府加強小學輔導及家長教育工作。

20140510 - UNICEF研屯門建共融遊樂場

標題:UNICEF研屯門建共融遊樂場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的兒童遊樂場鮮有共融設施讓傷健兒童玩樂,最近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UNICEF HK)與智樂兒童遊樂協會(Playright)獲政府批准,於屯門公園部分地方展開「共融遊樂場」可行性研究,並將舉行比賽選出優勝設計供政府參考。智樂兒童遊樂協會總幹事王見好估計,最快可於2018年完成全港首個共融遊樂場,保障傷健兒童的「遊戲權利」。

最快2018建成 傷健兒童同玩

王見好表示,獲批地方面積605平方米,他們將於9月舉辦設計比賽,要求參賽隊伍就選址設計具共融元素的遊樂場,設學生及公開組別,明年3月會公布結果。

她估計,待政府向公眾諮詢及籌集資金興建,共融遊樂場最快2018年落成。UNICEF HK總幹事陳文端指出,香港很多遊樂場只設有無障礙通道,讓傷健孩子容易進入,但「真正達到共融是一個都無」。

美國共融遊樂專家Susan M. Goltsman解釋,共融遊樂設施要符合「通用原則」,讓不同能力使用者亦能使用,如興建一定高度的沙池,讓坐在輪椅的孩子也能輕鬆使用;或興建不同高度的攀爬物,讓不同能力的孩子能夠同時玩樂。

20140510 - 不滿說謊 狠母虐打七歲女

標題:不滿說謊 狠母虐打七歲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母親知悉七歲長女在校巴拾獲一盒鉛芯筆後,不僅沒有交給保母,反而當作禮物送給男同學。母親指摘長女說謊,氣憤下摑她的面、擰手、踢腳、打背及扯頭髮,令她面頰瘀傷。長女的姑媽翌日發現她的傷勢報警,長女向警方透露早於九個月前因曾說謊,惹來母親施襲。
29歲姓孫女被告昨日在沙田裁判法院承認兩項虐兒罪。案件發生於去年12月20日,被告收到長女一名男同學的母親來電,就兒子獲贈禮物一事致謝。被告向長女查問,知悉真相後虐打女兒。
翌日,長女的姑媽揭發報警,長女跟警方會面時披露去年3月因在學校說謊,遭被告虐打,她曾咬傷被告手指,被告則恐嚇她會斬斷其手指。

事主事後有心理問題
辯方指育有兩女的被告來自黑龍江,年幼時不時遭父母體罰。長女事後有心理問題,已搬與祖母同住。
裁判官叮囑被告「向前看」,要求被告向感化官講出教女困難,本月30日判刑。

20140510 - 母輕生餵藥 B女險陪死

標題:母輕生餵藥 B女險陪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嫁與內地漢的一名港婦,疑中港婚姻生變,前日夫婦在觀塘劏房住所爭吵後,內地漢拂袖而去,妻子疑激動突萌尋死念頭,鯨吞多粒止痛藥丸,更欲稚齡女兒陪死,亦向其餵服七粒藥丸,幸內地漢折返揭發事件,即時用手指為女兒由口中挖出藥丸,及時制止悲劇發生,再報警將妻女送院救治,尋死婦人被警方拘捕。

尋死婦人姓孫(四十歲),其姓余(卅九歲)丈夫是內地人,育有一名未滿一歲女兒,租住瑞和街廿八號南安大廈一個劏房。據悉,余因無居港權,夫婦分隔中港兩地,余需經常持雙程證來港居住。街坊稱,平日見到一家三口出入劏房,他們入住約一年,夫婦非常恩愛,並用普通話溝通,從無聽聞房間傳出爭吵聲,估計丈夫無工作,做「湊仔公」照顧女兒起居生活,由妻子外出工作賺錢養家。

因感情金錢爭吵
消息稱,夫婦前日在劏房內因感情及金錢問題吵鬧,丈夫怒極奪門離去,惟外出稍為冷靜後,擔心妻子獨自在家會有問題,決定折返。至晚上六時許,丈夫返抵劏房時,赫見妻子嘔吐大作,地上散跌一些止痛藥丸,女兒在旁亦神情有異,便張開其口,發現含着藥丸,即用手挖出,共取出七粒,然後致電報警。

母被捕獲准保釋
警員到場調查時,母女仍然清醒,雙雙由救護車送院,幸好她們服藥不久,藥力仍未全部發作,接受搶救後,俱情況穩定。警方相信婦人仰藥後,再向女兒餵藥,打算讓女兒陪死,暫列自殺案,並以涉嫌意圖損害等而施用毒物罪名將婦人拘捕,她已獲准保釋外出,本月下旬向警方報到。

20140510 - 兩兒過度活躍 慈愛扭轉厄運

標題:兩兒過度活躍 慈愛扭轉厄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走開呀!」馬路上,兒子拳頭擊在瘦弱的母親肩頭上,途人投以奇異目光。育有兩名患過度活躍症的兒子,黃太從餐廳經理變身廿四孝母親,多年來尋醫、管接管送,更化身心理專家,讓兒子自由發展。當天口齒不清的孩子,今日變成金牌運動健將,更懂得送花感謝母愛偉大。母親節前夕,談到兒子前程,她感觸落淚,「相信佢哋一定搵到出路……最重要係社會接納!」

發掘運動天分 變金牌健將
共有三名子女的黃太,長子十一歲、次女七歲,幼子五歲半。長子於小二時證實患過度活躍症,豈料近年再發現細仔都有相同問題。因周身郁、無時停、性格衝動,兩兄弟自小常遭同學投訴,吸收能力亦比同齡低。弟弟駿駿不能默寫簡單詞語。兒子常「郁手郁腳」令女兒受傷,「女兒一直好包容,仲識安慰我。但有一次佢大嗌話唔想再忍……我先知道兩兄弟令佢無咗童真。」

為照顧兩兄弟,黃太辭去工作,當上家庭主婦,輾轉安排弟弟於協康會接受言語治療、職業治療和基礎能力訓練。原以為「禍不單行」,黃太以加倍愛心改變命運。因大仔「爆發力無窮」,發掘了他的跑步和網球天分,「一開跑,幾秒就唔見人!」結果十一歲大仔於學校運動會包辦所有跑步項目金牌。

今年情人節,兒子更主動請父親買花送給媽媽,「知道佢哋愛我,只要仔女開心成長,唔使一定成績好叻,已經係我人生最大禮物。」

20140510 - 36歲導師涉非禮6歲女

標題:36歲導師涉非禮6歲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紅磡黃埔花園一間學習中心揭發導師非禮女童案。一名36歲姓賴男導師(圖),涉嫌非禮參加興趣班的六歲女童,前日下午被警員拘捕後,昨日繼續被扣留調查。警方在調查案中是否有更多受害者。
涉事學習中心是位於黃埔花園家居庭地庫。記者昨早及下午先後到上址了解,惟中心未有開門。記者致電中心查詢時,接聽電話女子僅說:「我唔得閒喎,唔該!」隨即掛線。
據悉,涉事學習中心由被捕姓賴男導師的妻子於2011年6月開辦,賴為馬來西亞華僑,居港多年,他以「夫妻檔」形式負責教授勞作。據悉,上月24日一對六歲和三歲的小姊妹首次到上址上堂,有人安排二人進入一個課室後關上房門,其間趁無其他成年人在場,疑非禮六歲姊姊。西九龍警區重案組接手調查後,探員前午掩至學習中心把賴拘捕。

20140509 - 啟德起醫院 又話遲三年

標題:啟德起醫院 又話遲三年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啟德發展區內的啟德醫院本預計最快二○二○年落成,不過參與規劃香港兒童醫院的醫生指,政府最新透露啟德醫院將延至二○二三年落成,此舉除了押後伊利沙伯醫院重建,更令同在啟德的香港兒童醫院的規劃大失預算。因為兒童醫院規模小,很多服務需要相鄰的啟德醫院作出支援,不排除兒童醫院發展進度將被逼放慢。醫管局發言人指,現時仍對兩所醫院進行服務規劃和需求評估。
  位於啟德發展區內的香港兒童醫院早前已經動土,預計二○一七年完工,二○一八年投入服務;而政府也有意運用相鄰土地,建設一間大型全科急症醫院啟德醫院,共設立約二千張病牀,其中方案認為將伊利沙伯醫院服務搬入啟德醫院,然後才安排伊利沙伯醫院重建。政府於今年《施政報告》中透露,啟德醫院最快於六年後即二○二○年投入服務。
  不過,有參與規劃香港兒童醫院的醫生表示,約三周前聽政府最新估計啟德醫院二○二三年才完工,比他們一直預期的目標時間長,但並無解釋原因。
  他指此舉令兒童醫院規劃大失預算,他說:「兒童醫院只有四百張牀,規模很小,不能自己提供所有醫院服務,極需要啟德醫院支援。」他指簡單如膳食、藥房,甚至手術室支援、電療服務,本來都靠啟德醫院支援,啟德未落成就需要其他醫院幫手,「兩年時間(差距)辛苦少少可以捱到,不過如果要等五年就真的太長。」
  他舉例,如果進行兒科手術,需要麻醉科醫生,預想啟德醫院落成後,啟德醫院醫生可以提供麻醉科服務,未落成就要臨時借調其他醫院的麻醉科醫生到兒童醫院工作,不過如果中間的空檔長達五年,是否需要額外聘請駐院的麻醉科醫生呢?這些問題都未知如何解決。
  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李志光早前接受訪問時表示,兒童醫院落成後,威院的兒童腫瘤科隊伍將會搬遷入去,不過由於啟德醫院開初時間未落成,一些放射科服務(電療),就需要病人走回地區醫院接受治療,病人要走兩所醫院。
  據了解,香港兒童醫院希望將各個地區兒科服務集中於一所醫院處理,不過並非每間地區醫院,都同意搬遷其兒科服務入去香港兒童醫院,例如有些地區兒科服務本來已經資源緊張,無法再將服務分割。醫管局現時未知道啟德醫院何時落成,關鍵在於未知道何時可排上去財委會申請撥款,但完成撥款程序後,六年完成工程仍然是合理期望。
  食物及衞生局及醫管局發言人回覆指,醫管局正就有關在啟德發展區興建醫院的方案進行策略性規劃和研究,以了解九龍區以至啟德一帶的醫療服務需求,預計服務規劃工作及有關興建新醫院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將於今年完成,之後會按既定程序申請撥款,以盡快落實在啟德興建全科醫院。待規劃工作完成後,醫管局將會制訂新醫院發展計畫的時間表。

20140508 - 慎選嬰孩食物

標題:慎選嬰孩食物
報章:AM730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市面上的嬰孩食物琳瑯滿目,對於在職父母來說,無疑是十分方便。不過近年加拿大及英國的研究指,部分嬰幼兒食物如肉糊和米糊等的營養價值比傳統家中烹調的食物低,有些熱量和蛋白質含量只及自家製食物的一半。而香港的消費者委員會在多年前也發現,部分以四個月或以上嬰孩為對象的食物如穀類食物和餅乾等含大量糖和鹽(鈉質),最近也有報道反映開奶茶的糖分含量不容勿視。
事實上,糖分主要提供熱量,但缺乏其他成長必需的營養素,進食太多高糖食物容易影響膳食的整體營養價值,更增加過重風險,攝取過多鈉質則增加嬰孩腎臟的負荷。
現時的營養標籤規例並不包括供不足36個月大幼兒食用的食物,因此如要選用預先包裝的嬰孩食物,家長應小心比較產品的營養資料,另外最好多選新鮮、天然的食物來自製菜糊、果蓉、薯蓉等。

20140508 - 幻聽掟女落地 吸毒母認虐兒

標題:幻聽掟女落地 吸毒母認虐兒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年輕未婚媽媽吸毒後產生幻聽,將兩歲女兒由兩米高處掟落地,她昨承認對所看管兒童虐待或疏忽,求情指誕下女兒不久即遭男友拋棄,承受巨大壓力,為減壓才吸毒。

兩米高拋下傷膝

30歲的女被告自稱家庭主婦,與男友及女兒居於大埔。案情指今年1月28日,被告將女兒帶到居所200米外的一個貨櫃屋,登上約兩米高的貨櫃屋上層樓梯後,將女兒拋落地。女兒墮地發出巨響及開始哭喊,被告才如夢初醒衝往地下。

有途人目睹事件報警,警員將女兒送院並拘捕被告。女兒的右膝有瘀傷,被告在警誡下承認,事發前4小時曾吸服冰毒,其後聽到有聲音叫她帶同女兒離開,因其男友將襲擊她們,於是逃到案發的貨櫃屋,又有聲音着她放下女兒,下面會有人接住,被告照做。

稱與男友復合不再吸毒

辯方求情指出,被告4年前曾與男友誕下一子,但出世不久後便夭折。後來女兒出生,被告卻突遭男友拋棄,大受打擊,在損友影響下吸毒減壓。即使與男友在案發前復合,被告仍十分擔心再遭拋棄,故才受毒品影響下犯案。辯方又指出,現時被告男友已承諾與她結婚,她毋須再依賴冰毒。社署雖要求將女兒交由被告姨母照顧,但被告在保釋期間仍堅持每日探望女兒,母女感情良好。

官准保釋押後7月判

裁判官批准被告以1萬元現金保釋,案件押後至7月2日判刑,以等候被告的驗尿報告及感化官報告,但裁判官明言若發現被告再吸毒,會判她入戒毒所。

20140508 - 北角幼園生 遭誤留保母車句鐘

標題:北角幼園生 遭誤留保母車句鐘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再有學童被遺留保母車。一名讀K1班的學童本周一早上八時四十五分如常乘保母車,由鴨脷洲住所到北角上學,抵校後懷疑因睡着未有下車,保母未有點清人數,結果學童被獨留車廂內。學童終於早上十時才在保母車上被尋回,被發現時受驚。教育局表示,為保障學童安全,學校會透過家長通訊,提醒家長選用校外私家保母車時須注意事宜。

涉事保母車非校方提供
被遺留保母車內約一小時的學童約三、四歲,是蘇浙小學幼稚園的學生,乘坐校外私家保母車上學。學童原應在清華街下車,由另一名保母接應帶進校內。但事發當日疑因睡着沒有下車,司機以及保母沒有點清人數。保母車其後載着學童駛往石排灣路邊泊車位停車,司機離開時並無留意有學童未下車。

校方發現學童未有上學,致電家長了解,確定學童有登上保母車,遂與保母車公司聯絡,延至早上十時在保母車上尋回學童。保母車公司負責人指,涉事保母為新聘任員工,未清楚指引,為事件致歉。校方則表示,是次事件並非學校提供的保母車,提醒家長接送學童要謹慎及留意安全。

學童車協會主席梁剛指,運輸署的學生服務車輛安全指引要求保母反覆點算人數,但每年都聽聞業內發生一至兩次學童被遺留車內事件。曾有家長透過法律途徑追討疏忽的保母車公司,成功追討賠償。他指業內小規模的保母車公司僱員人數不多,保母辭職或請假需臨時找替工,替工未必充分了解指引做法。



標題:三歲童被困保母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三歲學童日前從香港仔住所乘保母車往北角蘇浙幼稚園(圖)上學,但抵達校門卻因睡着沒有下車,大意保母未察覺他留於車內,結果原車駛回石排灣,個多小時後才被尋回,學童一度受驚。
該學童就讀北角蘇浙幼稚園K1班,周一早上由鴨脷洲住所乘保母車上學,至上午8時45分抵達清華街校外,卻因睡着沒下車,保母帶其他學童進校疑沒點清人數,把該學童留於車內。司機亦沒察覺,原車駛往石排灣路邊泊車位。
校方發現學童沒上課致電家長查詢,始發現學童有上車,輾轉聯絡保母車負責人,至早上10時證實學童被困車內。

20140508 - 德怡擬轉型非牟利幼園

標題:德怡擬轉型非牟利幼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因校舍不獲續租一度面臨停辦的私立獨立幼稚園德怡中英文幼稚園,現計劃轉型為非牟利幼稚園,申請租用天水圍天盛苑校舍,以便在區內繼續辦學。德怡家長關注小組今日將出席元朗區議會轄下的「文康、社區服務及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尋求教育局及各元朗區議員協助,讓德怡盡快獲批租用天盛苑校舍,趕及於新學年繼續營辦。

德怡家長關注小組表示,校方知悉可租用天水圍天盛苑校舍繼續辦學,願意由私立獨立幼稚園轉型為非牟利幼稚園,並決定暫不開辦學前預備班及全日制班,以騰出空間讓幼兒班(K1)至高班(K3)的學生順利在德怡繼續就學,故已入紙申請租用天盛苑校舍。據了解,租用天盛校舍的申請需時,故家長關注小組期望教育局聯同房屋署及領匯迅速處理德怡續辦申請,並縮短申請程序的時間,以助德怡趕及於今年八月在新校舍繼續就讀。

20140508 - 拒電視撈飯 防幼兒肥胖

標題:拒電視撈飯 防幼兒肥胖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媽媽專心給幼兒餵食可預防下一代肥胖,更可避免養成「電視撈飯」的壞習慣。美國一項調查跟進189名婦女,由懷孕至產後照顧幼兒的習慣,發現在懷孕時已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的準媽媽,生產後同樣喜歡在電視機前餵食,令嬰兒早於三個月大或之前,已開始看電視的風險高五倍。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兩歲以下幼兒不應看電視或使用電子產品,但調查發現,逾三成媽媽會一邊看電視,一邊餵三個月大或以下子女進食,近七成受訪媽媽說懷孕時,已常在進食正餐時看電視。調查顯示看電視的媽媽易分心,逾半人指沒注意子女傳達吃飽的訊號,增加幼兒體重超標的風險。

20140507 - 慎選嬰孩食物

標題:慎選嬰孩食物
報章:AM730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市面上的嬰孩食物琳瑯滿目,對於在職父母來說,無疑是十分方便。不過近年加拿大及英國的研究指,部分嬰幼兒食物如肉糊和米糊等的營養價值比傳統家中烹調的食物低,有些熱量和蛋白質含量只及自家製食物的一半。而香港的消費者委員會在多年前也發現,部分以四個月或以上嬰孩為對象的食物如穀類食物和餅乾等含大量糖和鹽(鈉質),最近也有報道反映開奶茶的糖分含量不容勿視。
事實上,糖分主要提供熱量,但缺乏其他成長必需的營養素,進食太多高糖食物容易影響膳食的整體營養價值,更增加過重風險,攝取過多鈉質則增加嬰孩腎臟的負荷。
現時的營養標籤規例並不包括供不足36個月大幼兒食用的食物,因此如要選用預先包裝的嬰孩食物,家長應小心比較產品的營養資料,另外最好多選新鮮、天然的食物來自製菜糊、果蓉、薯蓉等。

20140505 - 幼園或放寬樓層限制

標題:幼園或放寬樓層限制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德怡幼稚園被迫遷,500多名學童的上學問題仍未解決,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重申,政府承諾在上月底、本月初,將區內附近幼稚園有關空缺放上互聯網,相信有關家長都已知悉,希望家長能按需要處理問題。坊間提出幼稚園專用地的建議,吳克儉只表示,現時在公共屋邨或私人屋苑內,已有預留一些幼稚園設施。

要顧及是否方便兒童
對於幼稚園的租金飆升,令辦學團體面臨加租或迫遷壓力,政府是否可放寬到二樓以上可開辦幼稚園?吳克儉回應指,政府原則上希望幼稚園是設於地面,或是毗連平台的一樓,因要顧及是否方便兒童。不過,政府可作彈性處理,但幼稚園需要向教育局申請。而且,七至八成幼稚園都參與了學券計劃,租金是受到保障。餘下的私營幼稚園這部份,很多時候是按自己的需要去處理有關問題。
此外,被問及直資學校聘請普通話老師,會否擔心會給予社會一種印象,認為這是普教中政策的副作用?吳克儉指,直資學校有自行聘用教員的自由度,應交回學校自己去處理。

20140505 - 六成雙職媽望子女送吻

標題:六成雙職媽望子女送吻
報章:都市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母親心願

本港愈來愈多在職媽媽,一項調查發現,逾半數「雙職」媽媽每天陪伴子女的時數不足3小時。不少媽媽會以補償心態盡量滿足子女需求,但有精神科醫生說,做法不利親子發展。另有近六成「雙職」媽媽冀子女送上親吻或擁抱作為母親節禮物,醫生解釋這是母性的表現。
海港城透過Supermami媽媽親子網站,於復活節期間進行網上調查,了解媽媽與子女相處的方式及時間等。調查收回約150份問卷,其中八成屬於既需要工作、又要照顧子女的「雙職」媽媽,其餘兩成則是「全職」媽媽。

陪小朋友要全心全意

調查發現,56%受訪「雙職」媽媽每天陪伴子女的時數不足3小時。精神科醫生傅子健建議,在僅餘的親子時間維持雙向溝通相當重要,「保持良好溝通嘅話,小朋友大個咗有咩事都會照同你講,唔會收收埋埋。」他續說,媽媽陪伴小朋友時應全心全意,「咁先令小朋友覺得媽媽係屬於自己。」

「雙職」媽媽Fannie每日僅有約3小時陪伴女兒貝加,Fannie坦言親子時間不足,惟有盡量安排周日不工作陪伴女兒。Fannie又承認,自己陪伴女兒時,有些補償的心態,「但依家唔會表露出嚟,並盡自己能力陪佢,珍惜公眾假期去旅行嘅日子。」

父母難免抱補償心態

傅子健認為,不少母親陪伴子女時,難免抱有補償心態,這是不可取,「如果過分包容小朋友,會令小朋友懷疑媽媽爸爸,係咪有嘢做錯咗!」

母親節臨近,近六成受訪「雙職」媽媽冀子女送上親吻或擁抱,遠高於「全職」媽媽的26%。傅子健分析說:「受荷爾蒙影響,所有媽媽與生俱來都想同小朋友多啲身體接觸。」他認為,由於「雙職」媽媽平時較少時間陪伴子女,所以更渴望獲子女擁抱。
另一名「雙職」媽媽Jenny則說,不在乎於母親節收到甚麼禮物,「每日對住仔仔就係帶畀我最大嘅快樂。」

20140504 - 觸控遊戲削弱幼兒說話能力

標題:觸控遊戲削弱幼兒說話能力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普遍家長認為,平板電腦或手機的觸控遊戲有助幼兒學習,有些家長乾脆捨棄書籍及玩具,讓小童玩手機度日。惟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非教育性的觸控遊戲會削弱三歲以下幼兒的說話能力,即使是玩益智類遊戲,對他們的智力發展亦無幫助。

紐約科恩兒童醫療中心米拉納克博士研究顯示,九成七的受訪家庭擁有觸控電子產品,但僅四分之一裝有益智類程式。六成家長相信觸控遊戲具教育功能。現今幼兒平均十一個月大就開始玩觸控遊戲,每日玩三十六分鐘。但研究發現,三歲以下幼兒若常玩非以教育為主觸控遊戲,如憤怒鳥及水果忍者等,他們在說話測試上的分數,會比其他幼兒低。
無助發展智力

即使幼兒玩的是益智類觸控遊戲,他們在測試上所得的分數,與不玩觸控遊戲的幼兒無明顯分別,顯示益智遊戲對幼兒智力發展的幫助不大。米拉納克博士表示,科技永不能取代父母與兒童交流所帶來的益處。

20140503 - 幼園教材加價達一成三

標題:幼園教材加價達一成三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學年中小學教科書再加價,就連幼稚園學習材料費用亦大幅飆升。晶晶教育出版社的高班《幼稚園學習資料》新學年加價近一成,個別分冊資料更加至近一成三,加幅驚人。另外,教育局「適用書目表」的課本及教材已完成分拆定價,但新高中多套教科書仍加價逾百分之四。

教育局日前公布,新學年整體印刷課本價格較去年上升百分之三點二,本報根據昨上載的《適用書目表》統計,幼稚園高班的學習資料中,晶晶教育出版社一套高班《幼稚園學習資料》新學年加價百分之九點八至七百七十六元,單售一本《幼稚園學習資料(認識自己)》更較去年貴七元,加幅達百分之十二點七。

兩成高中書改版 價未明
新學年起「五年不改版」的緊箍咒鬆綁,約兩成「適用書目表」中的新高中教科書採用一四年新版,但昨未有顯示價格。高中有多套教科書加幅較高,雅集出版社《香港中學文憑 新編生物學》的售價較去年加百分之四點六,一套價錢高達一千三百五十三元。多個出版社昨日未有更新分拆後的教材售價,香港教育圖書公司總編輯黃燕如預料大部分教材將盡量凍價。

20140503 - 元朗近半幼稚園已滿額

標題:元朗近半幼稚園已滿額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續租不果而停辦,令五百名學生受影響。教育局昨上載元朗區五十八所幼稚園的剩餘學額資料,當中大多參與學券制,惟近半幼稚園完全滿額,只有十三所幼稚園仍有幼兒班(K1)學額,包括承租德怡校舍的英藝幼稚園(天水圍),惟其低班(K2)及高班(K3)已滿額。有受影響家長指,各校本月起正式向新生收費,擔心數據未能反映現實,令家長撲空。
教育局昨日上載元朗區截至四月二十二日的幼稚園剩餘學額資料,元朗區有約七十所幼稚園,但其中兩成未有向教育局提供學額空缺資料,故昨日只能公布五十八所幼稚園的剩餘學額資料。由於區內幼稚園去年底因跨境學童湧港觸發排隊潮,僧多粥少,當中二十八所,即四成八幼稚園已完全滿額,僅十三所幼稚園仍有K1學額,剩餘K2或K3學額則各有十八所,大部分均參與學券制。
承租德怡校舍的英藝幼稚園,早前承諾全數接收德怡學生,但其本身位於天水圍翠湖居分校現只剩餘K1學額;其元朗分校則剩餘K2及K3學額,K1則正處理候補名單。
德怡中英文幼稚園家長莫小姐育有兩名兒子,分別已獲元朗區其他幼稚園取錄,但坦言部分受影響家長仍未有着落;又認為當局的學額空缺資料未能反映現實,「不少幼稚園本月起向新生收費,令學額空缺更明朗化,惟空缺資料是早前收集,故不排除令家長撲空。」
仍未尋得合適校舍的德怡中英文幼稚園,位於天水圍嘉湖山莊二期,是一所私立獨立幼稚園,經營逾二十年,早前獲業主通知未能成功投標續租,曾提出以月租五十九萬元承租一年作為緩衝期,但遭業主拒絕,要求校方在八月中交吉,以便將校舍交予下一位承租的英藝幼稚園。
另外,教育局除昨日上載元朗區的幼稚園剩餘學額資料外,因應去年底跨境學童湧港觸發排隊潮,亦有繼續更新北區和大埔區的幼稚園剩餘學額資料,供家長查詢。根據當局提供的最新資料,這兩區合共仍有七所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提供學額,其中北區有五所,大埔區只餘兩所。

20140502 - 東方紅、衍生 開奶茶9成糖 易令BB上癮變肥

標題:東方紅、衍生 開奶茶9成糖 易令BB上癮變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大賣廣告的開奶茶,聲稱可令「BB腸胃好,媽咪冇煩惱」。惟本報檢驗坊間出售的開奶茶,發現不少含糖量極高。其中東方紅及衍生至尊開奶茶佔九成為糖份,BB每次飲用等同攝取兩茶匙糖,且是較難消化的蔗糖。有兒科醫生指飲糖份高的開奶茶會令嬰兒上癮及肥胖,不建議嬰幼兒飲用開奶茶。
記者:伍雅謙

本報委託認可化驗所檢測市面六個品牌共七款開奶茶,包括東方紅、幸福醫藥、余仁生、御藥堂、浸大中醫藥研究所、衍生行金裝及衍生行至尊開奶茶。結果顯示,東方紅及衍生至尊開奶茶含糖量最高,東方紅每100克含94.1克糖,其中蔗糖佔93.6克,即每包10克的沖劑,含有9.41克糖,等於兩茶匙糖。據東方紅包裝標示的食用方法,每次可將一至兩包開奶茶沖劑加入溫水及奶中,即嬰兒每次飲用,最高可攝取四茶匙糖。

糖份標示「報細數」
衍生至尊開奶茶及御藥堂七星開奶茶每100克也分別含91.2克及88.1克糖,同樣含糖量極高。至於標明不含蔗糖的衍生行金裝開奶茶,雖然不含蔗糖,但成份顯示有額外添加葡萄糖,每100克總含糖量也達83.4克。
七款產品中,除註明不含糖份的余仁生確實驗出無糖外,其餘六款產品,本報化驗結果均較包裝顯示為高,尤以幸福醫藥(好幸福開奶茶)及浸大中醫藥研究所出品的開奶茶差距最大,前者標示每100克含47克糖,較本報驗出的75.2克少六成;浸大標示每100克含2克糖,較本報化驗的3.4克少七成。
衍生行回應指,至尊開奶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處方,金裝開奶茶添加葡萄糖,因容易吸收及可加強記憶力;御藥堂指半年前已着手改良,同時停止供應予零售商;余仁生指配方符合安全原則;東方紅指營養資料根據檢驗報告列明;浸大指有定期檢測產品含糖量;幸福醫藥則至截稿前仍未回覆。

蔗糖易蛀牙難消化
世衞建議12個月以下嬰幼兒避免進食含蔗糖產品,並建議向嬰幼兒餵食奶粉時,避免添加糖類。註冊營養師詹兆洲稱,每次飲用一包佔九成為糖份的開奶茶,已等同攝取兩茶匙糖;特別是蔗糖含量高的開奶茶,蔗糖不能直接吸收及不易消化,並容易蛀牙。他質疑部份藥材在製作時雖會釋出糖份,但有沖劑含糖量甚高,不排除有額外添加糖份,甜味可吸引嬰兒飲用,也因嬰兒只能服用低劑量中藥,生產商或以糖份來增加開奶茶「份量」。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直言不建議嬰兒飲用開奶茶,他指不少家長因嬰兒磅數及胃口不如理想而沖調開奶茶,惟應對症下藥。他提醒佔九成為糖份的開奶茶已屬「糖水」,會令人嬰兒上癮及增磅;若嬰兒時期增大脂肪細胞,「一歲已經係大肥仔,之後減肥就難好多」。



標題:參考七星茶古方 性質多寒涼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開奶茶和七星茶最近均賣至成行成市,但原來只有七星茶有既定方劑,開奶茶則是生產商近年因應奶粉市場引伸出的名稱,所用藥材大多參考自有古方流傳的七星茶,而不同品牌的開奶茶,所用藥材也有不同。有中醫師表示,中醫講求辨症施治,坊間調配的開奶茶沖劑,大多含有性質寒涼的藥材,未必適合所有嬰幼兒飲用。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指,開奶茶用以平衡奶粉的熱氣,但因開奶茶沒既定方劑,故沒有特定標準及規格,各生產商使用的藥材均有不同。

只合「熱底」BB飲用
他指市面開奶茶產品,主要使用清熱利尿及健脾開胃的中藥材,大多參考自有既定方劑的七星茶,而七星茶有除痰定驚及開胃消滯之效,使用藥材包括穀芽、麥芽、蟬蛻、淡竹葉、鈎藤、薏苡仁、甘草及山楂等。 
註冊女中醫譚莉英(圖)就指坊間常用的開奶茶藥材如穀芽、麥芽、燈芯花、淡竹葉等,除穀芽及麥芽性質平和兼具消滯之效,其餘均屬寒涼利水的藥材,只適合「熱底」嬰兒飲用,脾胃虛寒者飲用後可能反而影響吸收,甚至肚屙;部份嬰兒飲用利水中藥後更有機會令大便乾涸,難以排便導致胃口欠佳。



標題:嬰兒食品糖份無規管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市面出售予嬰幼兒飲用的開奶茶,大部份當作一般食品出售,並不受衞生署轄下《中醫藥條例》規管,本港也未有法例規管開奶茶等嬰幼兒食品的含糖量。不過,衞生署建議家長避免讓嬰幼兒飲用加添糖份的飲品,一歲前嬰幼兒亦須避免飲用蜜糖。

中醫藥例不包一般食品
除衍生至尊開奶茶屬註冊中成藥外,本報驗測的其餘六款開奶茶,均以一般食品出售。現時預先包裝食品,除已獲豁免的產品外,需按照《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的規定方式加上營養標籤及營養聲稱。
幸福醫藥及浸大中醫藥研究所出品的開奶茶,其營養標籤所標示的含糖量分別較本報化驗結果相差六及七成,超出法例少於標示值120%容忍限。
惟食環署指,有關規定並不適用於擬供不足36個月大幼兒食用的預先包裝食物,故開奶茶並不在規管之列。但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任何人如售賣的食物在標籤上對食物作出虛假說明或在食物的性質、物質或品質方面誤導他人,即屬違法,違例者可被判最高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20140501 - 校巴捱撞 11學童送院

標題:校巴捱撞 11學童送院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協康會一輛載着放學學童的小巴,昨午駛經荃灣蕙荃路時,遭一輛私家車撞及車尾,警方及救護員到場,證實車上共乘載11名男女學童,由於他們屬特殊需要的學童,恐無法清楚講述自己不適情況,於是全部人送院檢驗,幸均無礙可以離院返家。
肇事小巴為協康會車輛,昨下午4時許,司機駕駛小巴載着10男1女童(2至6歲)放學,有兩名女保母隨車照料,車輛離開協康會大窩口中心後,沿蕙荃路行駛,至綠楊新邨對開,遭一輛私家車撞及車尾泵把。意外中,車上11名男女童雖戴上安全帶,但仍向前搖晃,兩車司機將車輛停下後報案。
救護員和消防員到場後,由於車上乘客屬特殊需要學童,部份且有輕度智障,恐未能清楚講述自己的不適情況,於是全體人由保母陪同到醫院檢驗。現場路面狹窄,交通警員稍後要求小巴和私家車司機將車駛前少許,在近荃錦交匯處的影線停下待查。協康會大窩口中心發言人稱,事發時眾學童有扣好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