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9 - 幼兒中心20童上呼吸道感染

標題:幼兒中心20童上呼吸道感染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銅鑼灣一所留宿幼兒中心「保良局嬰兒組」爆發上呼吸道感染個案,涉二十名幼童,分別十一男九女,年齡介乎五個月至三歲,當中二男三女需入院治療,所有人現時情況穩定,五名入院學童的鼻咽拭子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腺病毒呈陽性反應。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及院舍員工提高警覺,時刻保持個人和環境衞生。

20181127 - 八成港童 飲食欠健康 唔夠運動量

標題:八成港童 飲食欠健康 唔夠運動量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薯片不離口、手機不離手,學童缺乏運動加上蔬菜攝取不足,容易變肥仔肥妹。中文大學健康問卷調查發現,逾八成小四學生每日攝取蔬果量及運動量均不足,未能符合衞生署及世衞建議標準。為改善兒童健康,中大聯同一間食品公司為參與今次調查的六間小學學生改善營養、體能及作息習慣,冀為期三年的健康兒童全球計劃能降低學童肥胖問題。

中大調查 揭嗜油炸高糖
中大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今年二至四月涉及六間小學、超過五百名小四學生的調查發現,八成半學童每日攝取蔬果量未達衞生署建議的最少兩份瓜菜及兩份水果類標準,反而有超過四成學童每星期吃四次或以上油炸食物、加工肉類及加糖飲品等致肥食物和飲品,更有約一成四是每天進食。

同時,調查亦發現僅兩成學童每天進行至少一小時中等至高強度身體活動,而有超過二成五學童平日花兩小時或以上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等。

中大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總監李大拔表示,兒童肥胖會導致睡眠質素差,影響學習,有研究指約四成至七成肥胖學童長大後若肥胖不減,患上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會較正常體重人士高。

三年計劃 推廣均衡飲食
「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劃」去年開始在香港推行,透過健康早餐、水果大派對及家長工作坊等活動促進學童健康。李說,計劃僅推行一年後的調查數據未能全面反映成效,而初步觀察學童的健康情況及飲食習慣均有改善。未來兩年,計劃會繼續向學生、家長及老師灌輸正確食物及營養知識,培養學童從小學懂均衡飲食,亦會協助學校設計體能活動,增加學生參與時數,減低兒童肥胖危險因素。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小五學生呂其諾表示,過去一年的計劃令他得到不少健康知識,即使現時偶然都想吃薯片「過口癮」,但會先看包裝上營養標籤,選擇較健康的產品。

20181126 - 調查:不足10%SEN學童尋求專業輔導

標題:調查:不足10%SEN學童尋求專業輔導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本港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大幅增加,惟社會與學校提供給他們的支援仍大為落後,調查更發現只有不足一成SEN學童有尋求專業輔導和支援。有SEN學童家長認為主流學校提供的課後訓練班對其患讀寫障礙的兒子幫助不大,社福機構就建議學校運用教育局給予的資源聘請駐校SEN社工,而非簡單地開班訓練。

一項問卷調查訪問五百名高小及中學生,當中近半表示其就讀的學校有SEN同學,當中以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最常見,佔三成二。調查探討了SEN學生如何提升其個人潛能,只有百分之七學生表示,其SEN同學有尋求專業輔導和支援;會諮詢學校老師或社工幫助的更只得百分之三。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總經理鄭繼池認為,結果反映社會和學校普遍未能提供SEN學童足夠支援,指主流學校一般使用教育局提供的資助,購買社福機構為SEN學童提供的課後活動,但此做法未能有效幫助SEN學生,建議學校改為聘請駐校SEN社工作專門輔導跟進,「SEN社工可以同學生建立長遠關係,令佢哋知校內有人可以信任,會陪伴佢哋。」

家長倡小班教學 增教師關注
周女士的兒子樂軒小二時確認有讀寫障礙,本身任職社工的她曾尋求不同方法及訓練改善兒子情況。她表示,其子就讀主流小學,校方有為他提供課後訓練班,但周認為作用不大,「反而如果平時可以小班教學,老師對佢關注多啲,會幫助大啲。」

20181126 - 港府擬推託兒服務券

標題:港府擬推託兒服務券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在職貧窮人口連升三年,最新貧窮情況報告反映不少非綜援在職貧窮家庭育有兒童,但僅得一名成員工作養家,外界批評當局託兒服務不足。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表示,港府未來會探討為基層家庭提供更多幼稚園課餘託管,紓緩家長照顧壓力,釋放更多勞動力,考慮以「服務券」形式推行。要增加課餘託管服務,有否足夠配套惹起關注,有關注組織建議當局撥資源資助幼稚園,以讓學校增加人手開設及延長託管服務。

羅致光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出,不少幼稚園即使是全日制上學,都或會在下午三、四時放學,因此幼童的照顧對基層家庭而言是有很大壓力,而為釋放勞動力,應該考慮特別在幼稚園階段,可以探討提供更多的課餘託管服務。他續稱,這兩年有透過關愛基金,加強對六歲以上小學生或初中學生的課餘託管服務受資助名額,而要滿足基層家庭需要,可考慮再靈活一點,以一個「課餘託管券」形式提供服務,幫助有需要的家庭。

到校學前康復計劃名額加至七千
他在節目後補充,第一步是盡量透過提供資源,增加現時課餘託管服務的服務量,若服務量未足夠就注入其他形式的資助,都可能有難度。他說會探討如何在幼稚園提供課餘託管,又希望特別針對基層家庭,幫助紓緩這些家庭照顧幼兒的壓力,同時可以藉此釋放一些勞動力,勞動力亦可以增加這些家庭的收入,以達至扶貧作用。

至於「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劃」明年名額將增至七千個,但羅致光指仍然不足,因同時面對人手及地方等問題,當局正與業界探討以流動車提供訓練的可行性。

團體促撥資源予幼園 課餘託管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稱,本港租金高昂,缺乏地方辦託兒中心等,可考慮提供資源予幼稚園等,以讓校方增加人手、開放學校辦託兒服務,而不少基層家長工作不定時,施認為應考慮設立發牌制度,個人都可容許獲發牌,以增加託管服務的彈性。

20181126 - 藏刀槍重型武裝 3童黨刑毀落網

標題:藏刀槍重型武裝 3童黨刑毀落網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恐怖童黨」藏重型武器大開殺「𠝹」!三名童黨攜備「重型武裝」,昨凌晨在天水圍天瑞邨附近,大肆破壞停放在路邊多部單車,被居民發現報警調查,三名童黨當場被捕,揭發五部單車遭他們蓄意𠝹爆車胎,並在其中一名男童身上搜出「槍械」及武器,包括電槍、氣槍、伸縮警棍、利刀及兩包「B B彈」等,警方認為疑犯年紀輕輕,卻藏有具殺傷威力武器,認為事件令人驚嚇,目前正調查三人背景及藏「槍械」動機。

一人屬尼裔 檢大批武器
現場天瑞邨瑞勝樓對開,昨凌晨零時許,有居民發現停泊在上址的五輛單車,其車胎被人𠝹爛,並發覺有三名男童曾經在現場蹓躂,懷疑他們曾落手「大開殺𠝹」破壞,於是報警調查。警方接報到場在附近兜截,結果在瑞意樓對開,截獲三名可疑男童(十二至十五歲),其中一人為尼泊爾裔,警方初步調查後,懷疑他們與案有關,遂以涉嫌刑事毀壞拘捕。

據悉,警方向三人進行盤查時,在其中一名十五歲港童身上,搜出一批武器及「槍械」,包括一把利刀、兩支伸縮警棍、一支懷疑電槍、一支懷疑氣槍及兩包「BB彈」等。該名男童另涉嫌無牌藏有槍械、藏有仿製槍械及藏有攻擊性武器被扣查。警方對於疑犯藏有大批「重裝武器」認為極不尋常,不排除有人在幕後操控,因此對該案十分重視,目前案件交由元朗警區刑事調查隊處理,並追查三人背景及藏械動機。至於檢獲「槍械」已交由有關部門檢驗。

利用智能櫃 網購違禁物
元朗區區議員周永勤表示,最近他從街坊口中得悉,有青少年利用集運公司自助智能櫃的便捷,從網上購買不同物品,例如受法例規管藥物、攻擊性武器等。周估計今次事件警方搜出的武器有機會是從網上購買。周認為,海關應對網購貨物多加抽查,同時執法部門亦應與不同集運公司加密聯繫,若果有任何可疑的貨物,應即時向當局通報,以堵截違法貨物流入本港,而學校亦應多加向學生宣傳,以免有學生誤墮法網。

另有服務天水圍多年的資深社工透露,區內有不少邊青出身於背景複雜的家庭,容易因為童年經歷令他們造成心理陰影,從而缺乏安全感,故此若此等青少年受到壓力時,便會產生大反應。他認為,政府應該檢討現行政策,希望能夠投放更多資源予青少年外展社工服務,同時亦應在社區建立更多社會資本,團結來自不同背景的居民,令整個社區變得更有人情味,讓居民能夠感受到溫暖,從而減少悲劇發生的機會。

20181124 - 幼園24童感染手足口病

標題:幼園24童感染手足口病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位於葵涌的禮賢會荔景幼兒園爆發手足口病,廿四名幼童中招。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受影響學童年齡介乎二至四歲,上午班及全日班都有學童染病,他們自本月十六日起出現發燒、口腔潰瘍、手腳出疹及水泡等病徵。他們已求醫,當中一人需入院,經治療後出院,全部人目前情況穩定。

防護中心表示,已派員實地視察該校,建議所需的感染控制及預防措施,中心正繼續調查個案。

由本月至前日,本港共錄得五十五宗學校及院舍爆發的手足口病,當中以幼稚園及幼兒中心最多,共有廿三宗。

20181124 - 青衣三童獨留家列虐兒案

標題:青衣三童獨留家列虐兒案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七歲女向學校職員表示家中無水電煤,校長家訪揭與胞弟兄長被獨留在家。一名姓賴(七歲)女童,早前向就讀學校的教職員表示,位於青衣長青邨青楊樓的寓所無水電煤供應,不能沖涼。校長得悉後,前日傍晚六時,親身到賴女的寓所家訪了解,發現單位果然斷水斷電,亦沒有煤氣供應,而且單位內只有賴女、其六歲胞弟及疑是同母異父的姓鄧(十四歲)兄長在屋內,疑被疏忽照顧獨留在家,於是報警。

社署:已初步接觸家人
警方接報到場,見三小兄弟妹表面並無受傷,送院檢查後證實身體狀況良好。而現場所見,該單位甚為凌亂,大床沒有床冚,衣服雜物放滿睡床和地上。據悉,三名小兄弟妹,當中兄長讀中三,妹妹讀小二,而小弟弟讀小一,他們與母親同住,由於母親需要外出工作,平日會託住在附近的外婆照顧。警方經初步調查後,將案件暫列懷疑虐兒處理,交由葵青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稱,涉事家庭並非社署社工正在跟進的個案。事發後社署社工已探望三名住院的涉事兒童,並初步接觸其家人。署方會繼續跟進此個案。

20181124 - 小一自行派位 成功率近44%

標題:小一自行派位 成功率近44%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全港各官立及資助小學在下周一(26日)公布明年九月入讀小一的學校自行分配學位取錄名單。今年有五萬一千四百六十名學童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其中二萬二千七百零二人透過此方法獲派學位,「成功率」達四成四,比去年的四成二,上升兩個百分點,亦為七年來新高。

教育局發言人指,獲派此類學位的學童,其中有一萬二千零五十五人屬於有兄姊在該校就讀,或父母在該校任職的「世襲生」,餘下一萬零六百四十七人則按「計分辦法準則」分配。當局提醒所有曾經為子女申請自行分配學位的家長,下周一或二的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攜同小一入學申請表的家長副本,前往所申請的小學查閱申請結果。

獲得自行分配學位的兒童,其家長須於下周三或周四的辦公時間內,前往所申請的小學辦理註冊手續。發言人指,家長若不能在上述指定期間辦理註冊手續,必須事先與學校聯絡,以便適當安排,否則將被視作放棄該學位論。

20181124 - 政府解散防青少年自殺小組

標題:政府解散防青少年自殺小組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去年10月政府成立防止自殺跨部門工作小組,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統籌,探討如何防止青少年自殺的措施。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昨日與羅致光見面,會面後見傳媒時轉述羅指,有關工作小組已經在今年10月遞交報告後便解散。

專業議政邵家臻批評,爭取多年的跨部門小組竟無聲無色地解散,反映政府無心解決,猶如對學童自殺問題「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張超雄促常設平台跟進
工黨張超雄引述羅致光解釋指,工作小組目標是檢視防止自殺委員會報告的進展,提交報告予特首便屬完成工作。他批評小組所設的目標狹窄,沒有決心把學童自殺問題減至最低的,認為政府應常設平台作跟進。

政府日前在網上公開小組提交一份合共75頁報告,提出13項建議。邵家臻坦言對報告感失望,並指當中有不少「水份」,如把不是改善學童精神健康的STEM教育也加入建議,直言報告「望落有啲重量,但係屬於炒埋一碟嘅作品……唔識就嚇死,識就嬲死」。

邵家臻又指會面上談及改善建議,他表示羅認同部份建議,但沒有承諾會否落實,當建議涉及勞福局稱會考慮,涉及其他局的建議則以反映作回應。

邵家臻表示,聯席希望約見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要求一個更具體落實的時間表。

20181124 - 小巴輾女童手 十途人抬車救出

標題:小巴輾女童手 十途人抬車救出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4歲女童昨早乘坐小巴上學,落車時意外被車輪輾過左手且壓於車底,情況危急,幸得十多名熱心途人合力抬起車尾,將女童救出送院,目前情況穩定,警方正調查意外起因。

書包留車內 父拍門車照開
現場位於土瓜灣馬頭涌道,昨早9時許,一部專線小巴沿上址往九龍城方向行駛,至135號聖公會聖三一堂對開停車,據知一名4歲姓黃的幼稚園女生,由父親接送上學,黃父與女童下車後發現忘記拿走書包,轉身拍門叫喚司機停車,但44歲姓林司機未有為意如常開行,結果身形矮小的女童先被小巴撞到右腳,失衡倒地後左手被車輛輾過壓住,痛極哭喊。

有目擊者表示,當時女童的手掌被壓於車輪下,無法動彈,熱心途人獲悉後號召十多人一起抬起車尾,成功拔出女童左手,「好緊張呀!其他人一擁而上,有男有女,合力成功將女童救出。當時妹妹按住隻手,喊得好犀利!」救護車接報到場安排女童送院,經治理後情況穩定。

警方封鎖涉事路段調查,向司機及女童父親查問,現正調查意外起因涉及駕駛盲點抑或有人不小心駕駛。

20181123 - 防自殺小組提13建議助學童抗逆

標題:防自殺小組提13建議助學童抗逆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領導的跨部門防止青少年自殺工作小組,已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小組認同過多功課及評估是學生的壓力源頭,可能令學生變成機械式操練,指部分小學推廣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課程有進展,鼓勵學生探究學習,運用相關知識及創造性解決問題,同時建議加強生命教育及提升學生應對逆境韌力。小組又指,本港以考試為主導的文化令學生承受壓力,認為這種文化需要改變。

小組認為原因複雜,除要多個部門及家校共同合作及持續實行現有服務或擴大服務外,提出十三項建議,包括大學收生主要考慮文憑試成績的做法應改變,中學課程亦要改革,讓青少年出路更多元化。

倡贊助精神科輪候者看私家
小組又建議提升全港學生正向價值,推行小學一校一社工、加強生命教育及提升學生應對逆境韌力,和改善家課的質量和基本能力評估;衞生署及社署提升精神健康推廣及公眾教育。勞福局加強兒童事務委員會工作及展開大規模的關懷兒童的運動等。

此外,要識別及支援易有自殺風險的青少年,小組認為社工及老師角色重要,可強化相關訓練,加強食衞局、教育局、醫管局及社署的學生精神健康支援計劃,及社署綜合社區中心的精神保健服務等。小組更指,同時要着重支援有自殺風險學生,建議醫管局加強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增加專科門診名額,醫管局一九至二○年度在五個醫院聯網增加相關服務的醫生、護士及職業治療師等;小組認為新生精神康復會贊助正輪候公院精神科的人士看私家醫生,避免病情惡化,做法可取,建議研究由非政府機構及早提供服務的可行性。

20111123 - 接連患罕見病瀕癱 BB捱完一刀又生癌 中大六教授募捐救小可仁

標題:接連患罕見病瀕癱 BB捱完一刀又生癌 中大六教授募捐救小可仁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罹患罕有心臟病的17個月大男嬰張可仁,雖捱過手術度過一劫,不過未滿兩歲又再受病魔糾纏,確診患罕見癌症「第四期神經母腫瘤」。可仁體內癌細胞已擴散至頭骨、腰椎和盆骨,壓住脊髓神經線,並轉移至骨髓,年紀小小卻承受極大痛楚,並有癱瘓危機,急需接受免疫治療度過難關。惟免疫治療屬自費項目,中大醫學院6名教授公開呼籲為可仁募捐200萬元,希望助其接受治療。

2000年於中大醫科畢業的張俊傑醫生,獲校友會助其兒子可仁籌募醫療費用。
2000年於中大醫科畢業的張俊傑醫生,獲校友會助其兒子可仁籌募醫療費用。
中文大學醫學院昨於facebook發出募捐帖文,指男嬰張可仁因病況極容易受感染,現正入住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童癌症中心隔離病房留醫接受化療。院方指出,根據可仁的治療方案,未來約一年至一年半尚要接受手術、放射治療及骨髓移植,但要大幅增加延續生命機會,骨髓移植後可仁尚需接受價格高昂的免疫療法,才有望將存活率由二成增至五成。

可仁的人生路並不平坦,出生第四天已因罕有心臟病「主動脈狹窄」(Coarctation of Aorta)接受緊急手術,現又確診患癌。免疫療法需病人自費,費用高達200萬元。可仁父親張俊傑是中大醫學院2000年畢業生,現雖擔任醫生,但要同時照顧一家幾口,無力面對高昂治療費用。可仁母親本為小學主任,惟已辭職全力照顧可仁及另一患自閉症兒子,家中經濟壓力沉重。

腎上腺腫瘤「薯仔咁大」
張俊傑昨晚回應稱,對於兒子可仁患罕見癌症感突然,「最初都係好似傷風嘅症狀,開始時係發燒,有少少咳,當時兒科醫生診斷都係覺得係過濾性病毒感染」。但他察覺原本相當活潑、喜歡跑跑跳跳及到處爬的可仁,突然「唔願行」,經常要人抱,於是便帶可仁接受更深入診斷,「夜晚帶可仁去醫院做磁力共振檢查,已經好擔心佢會唔會係吉巴氏綜合症,好驚佢要坐輪椅,點知個情況係更嚴重」。

他說,可仁已接受第二針化療針,「佢癌細胞擴散咗去好多地方,腎上腺有個薯仔咁大嘅腫瘤,因為太大,需要做化療縮細個瘤,然後先可以做手術切除腫瘤」。根據醫生向他表示,治療過程會長達一至兩年,而治療方案亦相當複雜,尚要做骨髓移植及免疫治療,「免疫治療要自費,要150萬至200萬,肯定係我屋企冇辦法負擔」,希望公眾參與募捐,助其子度過難關。
父中大醫學院畢業任職靈實
中大醫學院2000年畢業同學會正為張可仁發起公開籌款,助他接受骨髓移植後的免疫治療,並希望政府及社會關注兒童罕有癌症治療。募捐行動暫已獲多名中大醫學院教授支持,包括副校長霍泰輝、前醫學院院長鍾尚志、現任助理院長古明達、助理院長莫仲棠、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副教授李沛威,以及精神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麥敦平。

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林正財回覆《蘋果》表示,張俊傑畢業後不久已於靈實護養院工作,一直盡心盡力照顧長者,與同事關係良好,但同事只知道其子有病,不知道實際情況。他昨晚才知道籌款情況,而機構內有緊急援助基金,支援有需要同事,將主動聯絡他。但基金款額有限,料可撥出數萬元作為支持,並希望他籌得足夠款項為兒子治療。本身是行政會議成員的林正財指,越罕見的疾病醫療費用越高,即使張是醫生,亦未必能負擔昂貴醫療費用,社會上有更多人亦難以負擔,今屆政府應可以多做一點幫助有需要的病人,包括罕見病患者。

20181122 - 跨境校巴撼貨車 3學童受傷

標題:跨境校巴撼貨車 3學童受傷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輛接載跨境學童的校巴,在昨晨十一時許,沿文錦渡路北行駛至近虎地坳道時,前方一輛中型貨車疑因應交通燈號停車,惟姓馮校巴司機(五十歲)懷疑收掣不及,校巴「嘭」一聲直撼貨車車尾,校巴擋風玻璃應聲碎裂,車頭凹陷,馮則被困車內,途經其他駕駛人士見狀,慌忙報警求助。消防趕至將馮救出,他沒有表面傷痕並拒絕送院,校巴上一男兩女(六至七歲)學童則受輕傷,需由救護車送院治理。姓詹(卅四歲)貨車司機在場協助警方調查。

擬經文錦渡駛往深圳
據悉,涉事校巴載有十多名學童,他們來自上水彩園邨一間小學,傷者讀小一及小二。昨日該校首日考試,學生提早放學,由校巴接載經文錦渡過關返回深圳。事後,學校老師及職員到醫院了解,有家長亦趕往醫院照料受傷學童。受意外影響,文錦渡路北行近香港海關入境貨物檢查大樓的慢線一度封閉,導致文錦渡路北行車輛大排長龍。

20111122 - 北角漢基國際學校爆甲流 20人受感染

標題:北角漢基國際學校爆甲流 20人受感染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一宗甲型流感個案。漢基國際學校(小學部)有二十人爆發甲型流感,當中十男九女是小六生,年齡介乎十歲至十一歲,及一名女職員。全部人已經求醫,現時情況穩定,中心從四名學生的鼻咽拭紙樣本,發現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中心人員已視察該校,並正接受醫學監察,中心再次提醒市民時刻注重個人及環境衞生,預防流感。

曾現咳嗽喉痛發燒病徵
位於北角寶馬山校園徑一號的漢基國際學校,爆發甲型流感的二十名小學生及女職員,自上星期二起先後出現咳嗽、喉嚨痛和發燒等病徵,他們分別向私家醫生、養和醫院及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求醫,全部人毋須入院。

衞生署表示,從兩男兩女學生的鼻咽拭紙樣本,發現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他們年齡介乎十歲至十一歲。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為防止流感或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爆發,學童如出現發熱,不論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病徵,都不應回校上課。他們應求診及避免上學,直至退燒後四十八小時。學校亦應正確地量度和記錄學生體溫。

中心亦提醒學校,按照「預防傳染病指引」執行預防和控制措施,及處理爆發個案。如有爆發個案,應呈報衞生防護中心適時跟進。

20181121 - 防虐兒會﹕兒童心理虐待個案倍增

標題:防虐兒會﹕兒童心理虐待個案倍增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防止虐待兒童會昨日公布2017/18年度經熱線接獲逾千宗舉報及諮詢,214宗屬懷疑虐兒個案,佔17%,其中20宗屬心理虐待個案,數目按年升一倍。該會指出,社會嚴重忽視兒童心理虐待,建議政府設立清晰的兒童心理虐待法例,並教育公眾辨識。

指社會嚴重忽視心理虐待

防止虐待兒童會的「求助及親子支援熱線」於2017/18年度接獲1289宗熱線舉報及諮詢,較上一年度增加168宗,當中17%(214宗)為懷疑虐兒個案,涉及258名兒童,3至11歲佔69%,屬最高危的年齡組別,包括學前及就讀小學的兒童。

214宗懷疑虐兒個案中,身體虐待比例最高,佔61%(131宗),疏忽照顧及心理虐待排名第二及第三,分別佔12%(25宗)及9%(20宗),性侵犯及多種虐待則各佔9%(19宗)。防止虐待兒童會署理總幹事黃翠玲稱,數字未必完全反映實况,相信仍有個案未被發現,建議家長應以非暴力方法管教兒童,並促請政府全面立法禁止體罰,及向單親、貧困等家庭的高危群組提供支援。

心理虐待包括羞辱孤立漠視

兒童心理虐待個案較上一年度10宗,上升一倍。黃翠玲說,心理虐待包括羞辱、驚嚇、孤立、剝削及漠視兒童的情緒反應,例如父母長期用負面言語罵子女「你好無用」等,對兒童造成情感傷害及情緒問題,令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及不被愛。她說,兒童心理虐待個案被嚴重忽視,也較難辨識,因此較少人舉報,建議政府設立兒童心理虐待法例及教育公眾辨識。

20181121 - 七旬父屢姦10歲女罪成

標題:七旬父屢姦10歲女罪成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現年77歲老翁於2015至2017年間,多次在沒有戴避孕套下強姦其10歲女兒,直至女兒母親去年發現其內褲有異味,懷疑女兒與人性交,遂揭發事件。老翁被控3項強姦罪及3項亂倫交替控罪,陪審團昨裁定他全部強姦罪名成立。老翁聞判後大聲喝斥「我要上訴」,法官表示「你的伎倆我知道的了」,下令將老翁還押至12月4日候判。

被告當庭喊上訴 官:知你伎倆

陪審團就兩項強姦罪,以大比數5比2裁定被告罪成;第三項強姦罪則一致裁定罪成。被告無律師代表,本案審訊長達23日,法官陳慶偉稱本案是他審過最長的強姦案之一,豁免各人未來10年不必再任陪審員。

被告聞判後,大聲說法官不公正,強調自己沒有強姦女兒,並表示要上訴。陳官稱,在這法庭自己對峙過不少又惡又奸的人,被告即使大聲,也不會被嚇怕,又直斥被告以這種語氣千方百計嚇怕他的妻女。陳官表示需時閱讀案例,押後判刑。

控方指被告生於內地,接受大學程度教育,曾任工廠經理,來港後轉任兼職保安。被告與年輕40載的妻子育有1子1女。據悉,被告有傷人定罪紀錄,他與妻子因婚姻衝突,妻子攜女兒到庇護中心暫住,被告到女兒學校門前欲強行接走女兒,其間與妻子拉扯令妻子倒地。

案發於2015年某天,被告在家中首次強姦當時讀小五的女兒。其後兩年,被告多次趁家中無人、妻子返內地時強姦女兒。警誡下被告承認與女兒性交,但否認有射精和施加暴力。

20181121 - 社聯警告:不改善兒童貧窮隱憂大

標題:社聯警告:不改善兒童貧窮隱憂大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政府愈扶愈貧,社聯關注貧窮兒童人數上升或延續跨代貧窮。政府日前公布去年貧窮情況,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破百萬至一百零一萬人,在職及兒童貧窮人口顯著上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認為,政府在社福及現金援助方面加碼後,貧窮率沒有下跌是警號,當局若不加以支援貧窮兒童,跨代貧窮的情況將會延續。

根據最新貧窮情況報告顯示,政策介入後,去年十八歲以下兒童貧窮人口增至十七萬七千人,較前年多五千人,貧窮率亦微升百分之○點三。而沒有領取綜援的在職貧窮人口一年內亦急增逾萬人,由一六年的四十四萬九千人,增至四十五萬九千一百人,貧窮率達百分之七點八。

令跨代貧窮延續
蔡海偉形容本港貧窮情況「唔扶仲更加貧」,直言:「政府唔再做多啲嘢,情況會更加惡劣。」他認為,兒童貧窮情況惡化,政府不改善其生活和學習,對他們將來發展帶來更大隱憂。不少家庭育有小朋友並租住私樓,經濟及家庭壓力大,加上託兒服務不足,容易令跨代貧窮問題延續。

他解釋,現時兩歲或以下的託兒服務及兩歲至六歲的幼兒中心暨幼稚園服務不足,部分父母因要照顧子女而無法工作。他建議政府為他們增加家庭補貼,同時參考外國引入負入息稅制度,當發現部分家庭收入低於某一水平時,由政府主動向他們發放補助,毋須家庭主動申請,相信有助解決津貼申請人數低的問題。

20181121 - 保護兒童法例落後

標題:保護兒童法例落後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昨日是世界兒童日,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舉行守護兒童論壇暨「守護兒童約章」啟動禮。委員會主席雷張慎佳表示,本港虐兒問題嚴重,批評政府部門各自為政,又不滿現時保護兒童的法例落後,促請政府全面檢討。她稱難以想像在兒童死亡率如此低的香港,會發生因家暴導致兒童死亡事件,建議將兒童事務委員會列為法定機構,加強該會的法定權力。

倡設指標監察權利
雷太批評施政報告甚少提及兒童發展,忽略本港兒童發展的需要,「中國都推行兒童發展藍圖三年」,促請政府訂立兒童發展藍圖及相關指標,又認為政府應牽頭制訂兒童政策、指引和行動計劃,確保兒童權利有效被法定機制監察。

她表示,現時社會有標籤風氣,父母容易因社會氣氛而拒絕安排需要接受精神治療的兒童求診,加上輪候精神科診症往往需等候一年半,令兒童的精神治療方面停滯不前。她促請政府在精神科治療方面增撥資源,並加強兒童教科書、老師、家長及專業人士在精神病認知方面的培訓,例如成立兒童權利學堂。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馮偉華指,不少老師誤以為要先得到家長同意才能上報懷疑虐兒個案,導致個案往往未能及時處理,建議政府加強教育,提升教師對處理懷疑虐兒及家暴個案的認知,推行「一校一社工加輔導教師」。他稱,幼稚園明年推行的兩校一社工計劃是「有好過冇」,長遠幼稚園需推行一校一社工,促政府不要再歎慢板,或直至悲劇發生才開始改善問題。

20181121 - 2018年11月21日 虐兒急增 76%犯案者為家人

標題:2018年11月21日 虐兒急增 76%犯案者為家人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昨日為國際兒童日,防止虐待兒童會公佈2017/18年度共接到1,289宗熱線舉報及諮詢服務,較去年增168宗。當中214宗屬懷疑虐兒,76%個案懷疑施虐者是家庭成員。防虐會強調體罰無助兒童成長,羞辱例如經常罵「你好蠢」實屬心理虐待,促請政府立法禁止。

團體倡立法禁體罰
上述舉報中145宗經調查跟進後,28宗列為虐兒個案,5宗須交社署跟進的個案,有3宗需報警處理。該會署理總幹事黃翠鈴指,62%懷疑虐兒個案由家庭成員舉報,22%則經公眾或鄰居。

懷疑虐兒案中有131宗,即逾六成疑屬身體虐待。黃指,嚴重身體虐待往往始於輕微體罰,不能忽視,「體罰反而令親子關係疏離、兒童以暴易暴;嚴重甚至會致命」。有研究指體罰可導致惡性循環令兒童長大後成為施虐者,該會建議政府立法禁止包括在家中體罰。

上述身體虐待案有19宗更涉性侵犯。黃指學校應推行全面性教育,以及設立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她分析虐兒案成因複雜,但多見涉及家長育兒技巧不足、情緒問題、不良習慣,例如25宗涉疏忽照顧案,五宗涉案者涉賭博、酗酒、濫藥。另有20宗涉心理虐待包括羞辱、孤立等。

單親媽媽阿儀的六歲兒子患俗稱「小胖威利症」罕見病,導致肥胖及智力較低而被取笑。未確診前她誤會兒子懶惰而常喝罵,一怒之下用刀指嚇他甚至想跳樓輕生。其後她求助該會「忘憂草」計劃,經義工開解改善情緒,現時只望兒子愉快生活,呼籲有需要人士敢於求助。

該會建議政府掌握虐兒「重災區」元朗、北區等地情況,並促請兒童事務委員會履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檢視法例政策,包括立法界定何謂心理虐待。她指英國當局因一名八歲女童被虐致死而立《兒童法》,2014年更研《灰姑娘法》列精神虐待為刑事罪行。

20181120 - 迎東邨配套不足 幼園遲半年啟用

標題: 迎東邨配套不足 幼園遲半年啟用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入伙的東涌迎東邨被指配套不足,由居民組成的「迎東居民關注組」昨與立法會議員及政府官員會面,投訴邨內教育及交通配套問題。有居民現場批評邨內唯一一間幼稚園需待明年第一季才啟用,較原定時間遲近半年,但政府代表稱不知原因,被議員批評說法推卸。

迎東邨今年3月起入伙,提供約3600個單位。「迎東居民關注組」昨與立法會議員包括實政圓桌田北辰、民主黨尹兆堅、街工梁耀忠,以及朱凱廸,與房署及運輸署代表等「巡邨」。

唯一道路架圍欄 學童上車險象環生

居民關注邨內唯一一間由救世軍營運的幼稚園推遲啟用,房署代表指已將場地交予辦學團體裝修,不清楚相關進度。救世軍發言人說,一直按程序積極準備迎東邨救世軍幼稚園的文件申請及裝修事宜,期望明年第一季能順利開學。

另外,居民又批評出入邨唯一一條迎東路,大部分地方架設圍欄,致無足夠空間供校車上落,學童有時需「跨欄上校巴」險象環生。 運輸署代表指校巴無申請在該處上落,但承諾會跟進問題。

議員批部門溝通不足

田北辰批評官員說法推卸,「部門明顯無足夠溝通,當局明知邨內有學童,或有校巴上落,但無叫運輸署預留足夠空間,反映當初設計不周」。他亦認為「房署及教育局有責任了解幼稚園啟用進展」,不能一問三不知。

20181120 - 兒童貧窮率貧窮人口俱升 社聯:主因照顧者難打工

標題:兒童貧窮率貧窮人口俱升 社聯:主因照顧者難打工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以政策介入後計算,去年本港兒童貧窮率17.5%,較前年上升0.3百分點,兒童貧窮人口亦由17.2萬增至17.7萬。政務司長張建宗指出,部分新增貧窮兒童居於大型在職家庭,不少與長者同住,家中只得一人工作,家庭負擔沉重。扶貧委員會成員鄧家彪稱,兒童沒有收入,故兒童貧窮惡化,反映其家庭在職貧窮加劇,且不少照顧者未能全職工作,建議政府加強幼兒託管服務,釋放照顧者的勞動力,同時促請政府檢討在職家庭津貼成效,減省繁複行政手續,令基層更易申請。

鄧家彪指出,貧窮線以收入為量度基礎,增加現金津貼固然能令兒童脫貧,「但數字上脫貧,也不代表兒童生活好」,故更關注兒童身心成長。他認為政府需從政策及教育等方面入手,改善兒童健康、生活質素及增加他們發展潛能的機會,才能改善兒童貧窮問題。

倡增託兒釋放勞動力

去年有兒童的住戶,在政策介入後的貧窮率達15.8%,較前年微升0.5百分點。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表示,有兒童的住戶貧窮狀况惡化,主要是因照顧者不能投入勞動市場或只能從事兼職或零散工,建議增加託兒服務,釋放勞動力,並改善在職家庭津貼。社聯指不少人除了照顧兒童,也需照顧長者,建議透過照顧者津貼制度減輕負擔,並檢視及加強現有支援,令有意投身經濟活動的照顧者可考慮選擇全職工作。

20181119 - 女童遇溺 一度沒頂失蹤

標題:女童遇溺 一度沒頂失蹤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女童石澳泳灘遇溺一度失蹤,幸獲泳客及時救起有驚無險。周日假期一名十二歲南亞裔女童偕男親友,前往港島南區石澳泳灘游泳,直至早上十時許,女童在水中暢泳期間,懷疑體力不支遇溺,在水中不斷掙扎呼叫,更一度「沒頂」失去蹤影,有泳客發現慌忙報警求救。

大批警方及救護車接報到場,發覺該名女童已被泳客救起,當時她仍然清醒,並由男親友陪同,由救護車送往東區醫院救治,警方初步調查後,相信事件無可疑,案件列有人遇溺處理。

20181119 -長缺資源學習綜援童難脫貧

標題:長缺資源學習綜援童難脫貧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貧窮令部分兒童難以享受童年,有組織發表調查報告,發現高達八成九兒童成長於生活匱乏的環境,部分兒童來自綜援家庭,雖有三餐溫飽,但未能支付學校的功課輔導班等費用,令兒童失去發展機會。組織認為該等資源不足會阻礙兒童學習,長遠減低其脫貧機會,促請港府改革綜援制度,例如為不同年齡兒童設立水平不一的保障金額及津貼。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過去一年訪問四百五十七名基層兒童,當中近四成領取綜援。調查問及兒童生活中有否缺乏食物、家居設施、社交生活支出等廿二項物品,以推算兒童匱乏比率。

欠禦寒衣物 更甚三餐不繼
結果發現,匱乏比率高達八成九,兒童平均欠缺十二項生活物品。成長於綜援家庭的兒童匱乏比率更高達九成三,平均匱乏項目多達十五項。最多綜援兒童反映欠缺參與課後功課輔導班的機會,佔七成六,另有分別五成七及六成九人表示欠缺禦寒衣物及合體形的校服,有兩成三更稱連一日三餐亦難以負擔。

儲錢補習 小五生棄買玩具
就讀中四的張同學指,自己成績屬中等水平,雖有意報讀坊間的補習班,但礙於家中經濟問題,一直依靠校內的免費補習班,成績因此與其他同學有差距,又指同學間經常相約外出聚會,但他因欠缺零用錢,只能參與部分活動,令他難以融入朋友圈子。

就讀小五的慧怡則指,自己英語能力較遜色,「但屋企無多餘嘅錢(補習),惟有死慳死抵」,用不同方法節省補習的費用,如買碼數較大的衣服及鞋,以減少購買次數,另少買新玩具,惟有每日到玩具店「望一望」心愛玩具,一解對玩具的思念。

社協認為,調查反映綜援制度不足以保障兒童基本生活,更影響他們發展,促請當局按社會發展,於綜援制度加入多項日常生活開支,如社交活動、家居設施等,另應按不同年齡兒童制訂不同水平的綜援金及津貼,如就讀小學及中學的兒童綜援水平應有所不一。

20181118 -10歲男童疑生活困擾企圖自縊 幸舅父救回

標題:10歲男童疑生活困擾企圖自縊 幸舅父救回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昨晚11時許,一名姓冼10歲男童致電繼父,聲稱往大圍顯徑邨顯揚樓舊居後樓梯上吊,繼父通知男童的舅父協助尋找,並致電報警,男童的舅父在5樓梯間將男童尋獲。警員接報到場調查,發現男童情緒平復,沒有受傷,遂將男童送院檢驗,警員檢獲一封遺書及一條約1.5米長已打結的繩。

據悉,男童與母及繼父同住禾輋邨,懷疑受生活問題困擾。

20181118 - 調查:九成受訪貧窮兒童匱乏 近六成綜援兒童無足夠禦寒衣物

標題:調查:九成受訪貧窮兒童匱乏 近六成綜援兒童無足夠禦寒衣物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在11月20日「世界兒童日」前夕,有組織調查貧窮家庭兒童的生活,了解他們各方面所匱乏,發現有89.5%受訪貧窮兒童面對不同匱乏情況,推算目前本港兒童匱乏人口有20萬。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兒童權利關注會於去年7月至今年7月期間,訪問457名主要介乎7至14歲、家庭收入低於貧窮線(即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一半)的基層家庭兒童,當中包括綜援及非綜援家庭,了解他們的生活如家居設施、食物、衣物、醫療、社交及課外活動等方面的需要,如家長或兒童有兩個或以上的基本需要無法負擔,就屬於匱乏。

有最多受訪者(74.4%)稱未能負擔課後的功課輔導班,其他無法負擔的項目有參與課外活動(67.3%)、10歲以上不同性別的兒童有自己作息空間(64.3%)、家中有合適地方學習及做功課(57.1%)等。其中綜援兒童方面,更有23.5%受訪者未能負擔每日三餐,57.5%沒有足夠禦寒衣物。

正就讀小五的楊同學指,平日有許多興趣如跳繩、彈琴,但家中無法負擔,在家吃飯的時候多數是一日兩餐,甚至有時吃不飽也不會主動告訴媽媽,免得家中太大負擔。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指,現時社會對兒童的要求漸高,缺乏社交及學習等資源會影響兒童的升學、人際交往及溝通能力等方面的發展。社協建議兒童事務委員會、扶貧委員會等部門應正視問題並進行研究,支援貧窮兒童醫療、社交生活及課外活動等方面,例如設立「兒童醫療券」、「課後學習券」、訂立地區扶貧策略等。

20181117 - 迎流感高峰 先安排逾75校學生打針

標題:迎流感高峰 先安排逾75校學生打針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迎流感高峰 先安排逾75校學生打針
天氣轉涼,流感高峰期即將殺到。衞生署署長陳漢儀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昨到粉嶺一間參加了「學校外展接種先導計劃」的小學,視察他們接種預防流感疫苗的情況。陳漢儀表示,截至本月十一日,先導計劃已安排七十五間學校的學生打針,共接種約三萬四千劑流感針。

先導計劃自上月廿二日展開後,衞生署外展隊和公私營合作外展隊已陸續到一百八十四間小學為學童接種預防流感疫苗。陳漢儀及黃加慶昨早到粉嶺五旬節于良發小學視察「先導計劃」運作,陳表示,該校約有七百四十名學童接種流感針,佔全校學生人數超過八成,她認為外展接種服務流程暢順。

「優化外展」接種約3.6萬劑
由於「先導計劃」名額有限,部分學校報了名也無法參加,衞生署鼓勵沒有參與先導計劃的學校,可參加「優化外展接種計劃」,該計劃於上月十日展開,至本月九日共有九十一間小學和八十七間幼稚園參加計劃,當中有五十七間小學及六十七間幼稚園或幼兒中心已完成打針,共接種約三萬六千劑資助季節性流感疫苗。

同時,免費為合資格人士接種的「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已接種逾十六萬三千劑流感針,較2017/18季度同期分別增加百分之十二;擴大了資助範圍至五十歲或以上人士的「疫苗資助計劃」,連同「優化外展接種計劃」合共接種了廿六萬一千劑疫苗,較2017/18季度同期增六成三。

20181116 - 20童中招九龍塘宣道小學爆發腸胃炎

標題:20童中招九龍塘宣道小學爆發腸胃炎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九龍塘宣道小學爆發急性腸胃炎,廿名小四學童受影響,當中有一名九歲男童更曾住院,全部人情況一直穩定。衞生防護中心已到學校視察,並已建議各種預防措施,暫時沒資料顯示該校會停課。中心會再繼續調查該宗爆發個案。

9至10歲 1人曾留醫
個案涉及學童共十二男八女,年齡介乎九歲至十歲,他們自十一月十三日起陸續出現嘔吐及腹瀉等病徵,當中十九人已求醫,一名九歲男童更需要入住聖德肋撒醫院治療。

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到學校視察,並向校方建議所需的預防措施,包括適當和徹底消毒清潔、適當處理嘔吐物,及注重個人和環境衞生,並對該校進行醫學監察。

本月四日至十一日的一星期,防護中心錄得八宗院舍學校爆發急性腸胃炎的個案,五十四人受影響。未計上述個案,本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共接獲六宗個案,五十八人受影響。

20181115 - 寶翠園幼園爆手足口病 20童中招

標題:寶翠園幼園爆手足口病 20童中招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宣布,中西區聖雅各福群會寶翠園幼稚園爆發手足口病,涉及八男十二女學童,年齡介乎二至五歲,所有受影響學童現時情況穩定。署方指其中一名兩歲女童的糞便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柯薩奇病毒A6型呈陽性反應,中心正繼續調查個案,再次呼籲市民、學校和院舍時刻注意手部、個人和環境衞生。

一人需入院治療
衞生署表示,涉及的二十名學童自上星期二起出現發燒、口腔潰瘍、手腳出疹及水泡等病徵,其中一人曾需入住瑪麗醫院,經治療後已出院。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實地視察該校,建議所需的感染控制和預防措施,並進行醫學監察。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指,手足口病是常見於兒童的疾病,成人個案亦偶有發生,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臨床病徵包括手掌、腳掌,以至身體其他部分如臀部及大腿,出現斑丘疹或水泡,口腔亦可能出現水泡及潰瘍。

發言人補充,手足口病全年均會出現,其活躍程度一般在五至七月較高,然而十至十二月亦可能出現較小型高峰。由於幼童易受感染,故家長應多加留意子女健康,學校和院舍幼童有密切接觸,令疾病較易傳播,可能出現爆發個案。

20181115 - PE堂猝死 皇仁中一生有先天病

標題:PE堂猝死 皇仁中一生有先天病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島名校皇仁書院一名12歲中一男生,前日上體育課期間猝死,男生父母昨晨到西環殮房認屍時神情哀傷。皇仁書院昨日如常上學,有死者同學感難過,副校長凌婉婷(圖)強調校方事發時有按正常程序處理。
母認屍嚎哭:阿仔你起返身
猝死中一男生遺體移送西環殮房,男生父母昨晨約10時到殮房辦理認屍手續,兩人神色哀傷,認屍期間母親忍不住嚎哭喊叫:「阿仔,你起返身!」消息稱,死者有先天性疾病,需服藥治理,家長有向校方報告並同意讓男生上體育課。

有死者同班同學表示,死者當時正在操場緩步跑,事發後約30分鐘才有救護車到,「跑咗兩個圈,4、5分鐘左右,佢(死者)趴咗喺地下,初時以為佢玩,但叫唔醒」。另一名同學感到難過,他指死者讀書成績不錯,身體也一向無大礙,「好精神」。

皇仁書院昨晨第一節課堂改由教師輔導學生情緒,副校長凌婉婷強調事發時已做足程序處理即時報案,「同步有老師做急救」。另外,皇仁校方fb頭像及封面照片轉為黑白,不少校友發文悼念,舊生會網頁發文哀悼並向死者家人致以慰問。

20181115 - 換片不頻密 易醃爛BB皮膚

標題:換片不頻密 易醃爛BB皮膚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指,初生嬰兒的皮膚較嫰及薄,若嬰兒大便後很久才換尿片,尿片長期「焗住」,帶酸性的糞便會令嬰兒「爛屁股」。
糞便帶酸性
馮醫生表示,涉事B女臀部皮膚受損的情況嚴重,並露出了脂肪,相信確有可能是B女在公立醫院留醫時,醫護人員換尿片不夠頻密,加上嬰兒皮膚較嫰薄,結果帶酸性的糞便「醃爛」了臀部皮膚;加上排泄物容易有細菌,遂令臀部皮膚傷口難以快速痊癒,他估計有關傷口已出現了近一星期。

不過馮醫生未有嚴責院方,因初生嬰兒若有服藥較易會「屙爛屎」,加上醫護人手可能不足,稍一不留神致換片不夠頻密,便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馮醫生指若院方希望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令BB屁股受罪,可提醒醫護人員加密換片,並盡量在換片的同時,以清水清潔一下BB臀部,以洗走細菌防止細菌積聚,再用毛巾或紙巾輕輕「印」乾。

馮又指,事件中的BB母親毋須太擔心,因暫時所見,BB臀部未有嚴重感染,若作適當護理,料BB可慢慢康復。

20181115 - 留醫瑪嘉烈 早產嬰屁股潰爛 父母疑有人虐兒報警

標題:留醫瑪嘉烈 早產嬰屁股潰爛 父母疑有人虐兒報警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早產細孖女嬰,因要做手術留院治療及觀察期間,疑有醫護人員未有定時為她更換尿片,女嬰臀部皮膚疑被糞便長期「焗住」出現紅腫及脫皮,女嬰父母向院方查詢,有醫護人員稱與「BB食得多屙得多」有關,女嬰父母不滿疑涉虐兒報警。醫院昨就事件向女嬰家人道歉,稱因女嬰要服用高能量奶粉及利尿劑致大小便較多,護士已加強留意及換片,並為患處塗上藥膏。
記者:姜偉康

女嬰父母分別姓鍾(26歲)及姓孫(24歲),鍾從事服務業,妻子為家庭主婦,今年初鍾太懷孕至胎兒第5周時,在瑪嘉烈醫院作照聲波掃描獲悉為一對孖女,至第28周後,她因感到身體不適往醫院檢查,於8月12日在醫院剖腹產下孖女。

鍾氏夫婦稱,由於孖女早產三個多月磅數偏輕,且有小腸氣問題,需要施手術根治,但要長大至合適體重才能進行,故一直留醫兒童深切治療病房及加護病房,其後大孖成功接受小腸氣手術,本月2日出院,細孖同日進行手術需要再留醫數天。
曾推卸跟「食得多屙得多」有關

由於要照顧大孖,鍾太由每日到醫院探望細孖改為一星期一至兩次,最近一次為上周三,當時她留意到細孖臀部皮膚紅腫,但情況尚不嚴重,故不以為然,未料本周二她接細孖回家,卻發現其臀部潰爛脫皮,露出粉紅色的真皮。她懷疑是醫護人員未有定期為細孖換尿片,臀部因不潔致皮膚潰爛,遂回醫院理論。有醫護人員向她稱,其女患處是與「食得多屙得多」有關,並僅處方藥膏回家拭擦。鍾太不滿疑有人意圖卸責,與丈夫商議後於同日報警。警方調查後相信不涉刑事成份,列雜項處理。

醫管局發言人回覆稱,該名女嬰為早產嬰兒,需要服用高能量奶粉以協助生長,而服用此類奶粉或會增加腸道蠕動,同時女嬰亦需要服用利尿劑,兩者因素都會令女嬰大小便次數變得頻繁。女嬰留院期間,加護病房的護士於餵奶前後均會定期檢視及更換女嬰的尿片,並會不時按需要再更換尿片。當時已多加留意女嬰的排泄情況及換片需要,為她的患處塗上護膚粉、鋅氧軟膏及素高捷療軟膏治療及給予適當皮膚護理。

醫院就事件向家人致歉,並稱會繼續提供所須協助,病人聯絡主任亦已聯絡其家人致以慰問。

20181114 - 兒童醫院下月開 即有代謝病門診

標題:兒童醫院下月開 即有代謝病門診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籌備10年、斥資130億元興建的兒童醫院將於12月18日起啟用,院方早前公布會先啟用腎科和腫瘤科專科門診服務,醫院管理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最新文件顯示,首階段服務會新增初生嬰兒代謝病專科門診。

上月起篩查嬰兒24種代謝病

醫管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兒童醫院正式開幕前,已於上月開始為政府的初生嬰兒代謝病篩查計劃提供化驗服務,為部分醫院產房出生的嬰兒篩查24種代謝病,有關篩查將逐步擴展至所有設產房的公立醫院,篩查結果異常的個案,日後由兒童醫院跟進。

除了已公布首階段會有腎科和腫瘤科的專科門診服務,兒童醫院會同時開設初生嬰兒代謝病的專科門診診所,跟進上述篩查結果異常的個案。另外,院方初期會篩選一些現時正由瑪麗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跟進的兒童癌症個案,以及一些由瑪嘉烈醫院兒童腎科團隊跟進的個案,將其轉至兒童醫院覆診。

已聘58醫生 佔職位七成

根據兒童醫院網頁,先天性新陳代謝科會按病人臨牀情况提供全面治理,除了標準的藥物及營養治療,也有其他複雜的治療方案,包括酵素替代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

另外,3個專科門診的相關服務,包括病理科的化驗和分析、放射科的X光、超聲波、電腦斷層掃描、磁力共振掃描和透視造影服務,以及藥劑部的配藥和藥物輔導服務,下月都會同步提供。

截至9月30日,兒童醫院已聘任816名人員,包括58名醫生和183名護士,分別佔本年度核准職位數目的77%和84%。

20181114 - 兒童醫院下月分階段啟用

標題:兒童醫院下月分階段啟用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首間兒童醫院下月啟用,腎科、腫瘤科和初生嬰兒代謝病的專科門診會在首階段投入服務,初期會篩選一些在瑪麗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跟進的兒童癌症個案,及瑪麗醫院兒童腎科團隊跟進的一些個案往該院。截至九月三十日,香港兒童醫院已聘任了八百一十六名醫護人員,以應付開設專科門診服務和初期提供住院服務。

處理罕見嚴重跨科病症
根據食衞局及醫管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兒童醫院開始服務後,醫管局的兒科服務將改以「軸輻模式」運作,兒童醫院將成為第三層專科轉介中心,集中處理複雜、嚴重、不常見及需要跨專科治理的兒科病症,而公立醫院的十三個兒科部門則繼續提供第二層的緊急和社區護理的兒科服務。

文件續指,醫管局部分第三層兒科服務會由其他公立醫院調遷至兒童醫院,目前共有二百八十二名來自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稍後會在服務調遷時一併轉到香港兒童醫院任職。

20181114 - 揑死男童 外傭判無限期入院令

標題:揑死男童 外傭判無限期入院令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出身農民家庭的年輕印度女子為改善生活來港,前年3月獲居於天水圍栢慧豪園的同鄉聘為家傭,以照料其兩歲半兒子,不料7個月後女子在同鄉家上班其間,突拔掉家中監視鏡頭並在床上揑死男童。女傭早前在高院承認誤殺罪,精神科專家報告顯示她患嚴重精神病,形容她揑男童頸如「被鬼靈附身」,無法理性行事、有幻聽等。法官昨接納報告建議,判被告接受無限期入院令。

暫委法官馬永新昨判刑指,現年24歲被告Arshdeep Kaur(圖)奪去男童Singh Ekamjot生命是可怕事件,判被告入院令乃為保障公眾及被告自身安全,又為男童父母失去愛子致哀。男童母親聞判雙眼通紅,不發一言。
家人旁聽求情一度冷笑
辯方求情指,數份報告均顯示被告患急性及短暫性精神病,而被告過往無濫藥或酗酒紀錄,並非自招疾病,建議被告接受無限期入院令。法官最後按建議判刑,並指除非醫生證明被告已康復及得特首同意,否則被告不得獲釋。

辯方透露,被告生於印度一農民家庭,2013年原在大學攻讀土木工程系,惟同年母親病逝,被告為幫補家計輟學來港,可算是「經濟難民」。律師又指被告本無暴力傾向,品格良好,因精神失常才犯案,對造成悲劇深切致歉,明白言語已無法為年輕生命作補償。辯方求情其間,到庭旁聽的男童家人一度冷笑,男童母早前坦言被告對待其子不俗,也不明白被告為何犯案,但不相信她有精神病。

20181114 - 皇仁中一生上PE堂猝死

標題:皇仁中一生上PE堂猝死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島名校皇仁書院一名中一男生,昨晨上體育課期間突然暈倒,教職員發現後馬上急救並報案,救護員將男生送院搶救,惜抵院後證實不治,死因有待驗屍確定。皇仁書院向全體師生公佈消息,並即席默哀,發言人指校方已啟動危機應變小組應對。
校方安排集會默哀
猝死男生12歲,就讀皇仁書院1D班,據了解有身體病患紀錄。昨日早上11時許,該男生於學校南面球場上體育課時,緩步跑期間突然暈倒,撞到頭部昏迷,學校一名33歲姓翁男職員隨即上前處理並報警。救護員接報趕至將昏迷男生送院治理,惟抵院後證實死亡。警方初步調查後相信事件沒有可疑,死因則有待驗屍後確定。

有皇仁學生向《蘋果》透露,全校昨日最後一節課堂取消,校方安排全校學生到禮堂舉行特別集會,校長當場宣佈1D班有一名男同學在校內上體育堂時,在球場暈倒不幸離世的消息,並帶領全體師生即席為離世同學默哀1分鐘,不少女教師落淚。校長稱,會安排有需要的同學接受心理輔導及情緒治療,副校長、班主任和社工亦在放學時間到該男生的課室輔導同學。皇仁書院副校長凌婉婷指,事發後有合資格教師即時為男生急救,亦有教師到醫院支援,學校已啟動危機應變小組,並於昨日內向各家長發通告交代事件。

急症室專科醫生彭繼茂表示,一般而言,35歲以下的猝死個案,大多與先天性心臟病如心肌發大、心跳紊亂及腦部血管栓塞突然爆裂有關。他指出,患者事前難以透過例行檢查發現隱疾,只能病發後及時搶救並跟進。

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稱,年輕人對身體的警覺度較低,未必能及時回應,他提醒學生做運動時如感到胸口翳悶、不適或呼吸困難,宜即時停下休息,家長及學校宜多了解學生的家族病史等,以作防範。

20181113 - 朗思違規辦學 教局急叫停

標題:朗思違規辦學 教局急叫停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朗思國際學校未經註冊於長沙灣私立學校崇正中學營運中學和小學,家長上周六(10日)被通知今明兩日停課,約250名學生受到影響。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證實該校屬違規辦學,局方已要求該校停止辦學,並協助受影響學生找學校。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證實,該校未得教育局批准在另一校舍辦課程,課程和校舍均未得到批准,局方已要求該校停止辦學。楊稱,教育局會協助受影響學生盡快找到學校,中學生可到崇正中學就讀,小學生則可轉到朗思的九龍城分校,如其他學生有需要,教育局會盡量提供協助。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根據《教育條例》,任何人如屬非註冊學校的擁有人或教員,或參與管理未經註冊的學校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罰款25萬元及監禁2年。崇正中學曾先後兩次向教育局申請改校名,教育局曾多次跟進要求崇正中學交文件,惟崇正中學最終於上月底主動撤回改校名的申請。
改回「崇正」 周五復課
朗思、崇正和教育局昨日開會,崇正中學校長董福在會後表示,中學部將於本周五復課,校名會沿用「崇正中學」,屆時將按教育局要求「一草一木一張紙都剩得崇正無朗思」,強調學生由始至終都是崇正學生,朗思只是協辦課程,惟崇正與朗思之間的協議不包括小學,校舍若有小學生上課絕對是違規,朗思的高小學生須搬離長沙灣校舍。

董福解釋,崇正兩年多前與朗思簽訂協議合辦國際課程,本來有轉名的計劃並用了朗思的書簿和校服,但最終拖了兩年多仍未成功轉名,故最後決定不轉名。董說,崇正與朗思的協議至2020年結束,崇正已向朗思表明不會延續協議,今年亦已找「英國牛津國際公學(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合作。

朗思國際學校總校長蔡麗如離開時未有回應事件,她昨向家長發短訊稱,原定今天舉行的家長會將會推遲。朗思國際學校小學部初小全年學費10.3萬元,高小11.1萬元,至於中學部學費,第七至第九班全年學費13.3萬元,第十至十一班14.8萬元。

20181112 - 國際校朗思涉違規營運中學高小 今明停課 250學生或須遷校

標題:國際校朗思涉違規營運中學高小 今明停課 250學生或須遷校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設有4間幼稚園及小學部的朗思國際學校(THINK),涉嫌在私立學校崇正中學的長沙灣廣利道校舍違規營運中、小學,家長突被校方通知今明兩天停課,或須於周三前遷離廣利道校舍,影響約250名高小及中學生。校方今與教育局會面,並呼籲家長到場支持校方。教育局表示曾收到有關朗思國際學校房產的投訴,並會按《教育條例》及既定程序作適切行動。

朗思於長沙灣的「崇正中學」開設中學及高小,中學部現有4級(各一班),每班19至20人;高小(4至6年級),學生約170人,同於去年起開課。

使用崇正中學校舍

未列教局註冊名單

朗思國際學校校長蔡麗如上周六(10日)向全校家長發電郵,表示教育局於上周五(9日)派員到廣利道校舍,質疑他們為何在未註冊下以「崇正朗思學校(Tsung Tsin Think Academy(TTTA)」校名營運。本報據教育局學校註冊名單搜尋,沒有崇正朗思學校或朗思國際學校中學部紀錄;名單載有朗思國際學校小學部,校址為九龍界限街117號地下及1樓,沒包括廣利道現址。

稱2015年簽約 翻新崇正辦學

校方在電郵稱,2015年9月與崇正中學簽訂合約,由朗思翻新崇正中學校舍A座大樓,校名轉為「崇正朗思學校(Tsung Tsin Think Academy, TTTA)」,朗思負責收取學費及支付教師薪金及營運支出,盈餘會交還崇正中學;又稱崇正中學同意如其校舍B座可供使用時,朗思國際學校為首選使用者,因B座為小學用地,故朗思在該地營運小學。

校方續稱,與教育局及崇正中學就更改崇正中學的名稱洽商兩年半,惟今年崇正中學「更改心意(changed their mind)」,轉找「牛津國際公學(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合作(見另稿)。校方轉述教育局要求,須將中學校名改回「崇正中學」,包括列在校網、校服、信郵等校徽及名稱,教師及課程可保留。

或須返九龍塘校舍

家長憂容納不來

至於小學部,校方未有交代原因,只表示局方要求現於長沙灣校舍就讀的高小(4至6年級)學生,要返回九龍塘界限街的校舍上課。由於重整及調配問題,上述3個校舍今明兩天不開放。

根據查冊資料顯示,長沙灣校址地契由承租人「香港崇正總會」與政府簽訂,條文列明崇正中學校址須用以營運非牟利中小學,不過該校的小學部已於1980年代停止運作。

地契列明須營運非牟利中小學

朗思昨在長沙灣校舍緊急召開家長會,有家長出席後轉述校方稱,教育局發現學校違規辦學,需即時還原校舍,故周三(14日)很大可能要返回界限街校舍上課,不過該家長稱高小生共有約170人,質疑校舍原先已有初小生上課,不可能再吸納大批學生。他說事前完全不知學校有違規,認為目前情况混亂,擔心學校日後營運。

本報向教育局查詢朗思是否涉違規及其學校註冊申請,局方表示不擬公開審批學校更改名稱的申請;朗思國際學校及崇正中學截稿前未有回覆。

20181112 - 12歲女跳樓亡 壓凹貨車

標題:12歲女跳樓亡 壓凹貨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12歲女童昨午在黃大仙上邨住所與家人爭吵後,突攀窗墮樓,跌落一輛搬屋密斗貨車車頂重創昏迷,送院搶救後不治。貨車司機無受傷,但搬新屋客人認為事件不吉利,將貨車上搬剩的組合櫃棄掉。
事前與家人爭吵
墮樓女童姓伍,與家人同住詠善樓高層一單位,警方未有撿獲遺書,但案發前女童曾為家事問題與家人發生過爭吵,懷疑她一時衝動做出儍事。

事發昨午3時40分,伍童被人發現從大廈高處墮下,壓中一輛代客人搬屋的密斗貨車車頂,重傷昏迷,司機當時在車斗內赫聞車頂巨響,落車查看發現有人倒卧車頂疑墮樓報警。警員及消防救護員到場,將她救下送院急救,惜已告不治。警員上樓聯絡其家人調查後,相信案件無可疑,死因待驗屍確定。貨車司機稱,昨日接搬屋「柯打」由馬鞍山搬到上址,事發時搬運工作已近完成,他在車斗內準備將最後的3個組合櫃搬落車,其間車頂傳出巨響及車頂下陷,初還以為有人高空擲物,掟重物落街,其後落車查看始知有人墮樓。

他指雖然對事件不太害怕,但稍後亦會燒香燭拜祭,而客人知悉事件後感到「好邪」,為求安心將車上的組合櫃棄於垃圾站。

20181111 - 「刺客」疑轉陣地 食肆放針傷女童

標題:「刺客」疑轉陣地 食肆放針傷女童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巴士刺客」轉移陣地放針?屯門一間食肆座位藏縫紉針,五歲女被拮傷腳。現場屯門鄉事會路V city一間食肆,昨午一時許,姓黎女童隨姓蔡(卅七歲)母親在上址吃午膳。期間,女童突然感到腳部刺痛,哭着告知母親,蔡婦檢查發現女兒被針刺傷,立即向店員投訴及報警。

警員接報趕抵現場調查,在該座位發現一支約四厘米長的縫紉針,經初步調查後,案件列作「求警調查」處理,交由屯門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並將會翻查店內及商場「天眼」搜集線索追兇,至於被針刺傷女童,由母親陪同送往屯門醫院治理。

20181110 - 被告有前科 議員指社署評估出問題

標題:被告有前科 議員指社署評估出問題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涉事女童除今次被虐外,原來之前已曾遭父母兩度施虐,早在她出生未幾已用平底鍋燙傷她。女童雖兩度獲安排居於寄養家庭,但社署最終也將女童交回父母身邊。有立法會議員認為事件反映社署評估機制或出現問題,加上前線人手不足,影響判斷。

社工跟進時間被質疑不足

據了解,現年11歲的受害女童剛出生未幾已遭虐待,被父親以滾燙的平底鍋燙傷。社署跟進個案後,安排女童在寄養家庭居住。女童6歲時曾返回父母身邊,又因意外尿床被母親連環掌摑。雖然父母曾兩度施虐,但社署於女童9歲時再安排女童回家,與父母和同患兔唇的7歲胞妹同住,僅事隔兩年,女童又再慘遭虐待,手法更嚴重。

根據社署處理虐兒指引,署方需就每宗懷疑虐兒個案召開「多專業個案會議」,為事主制訂福利計劃,包括輔導服務和寄養安排。
社署回覆本報指,社工一般會評估事主家庭狀況,包括父母管教和照顧兒童的能力、家人關係、兒童的情緒和行為表現等,並觀察和評估兒童回家度假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安排團聚。

防止虐待兒童會署理總幹事黃翠玲補充,兒童如被評估為高危或證實受虐,便不適宜繼續與父母同住,署方會按其年齡和需要,把事主送往寄養家庭、兒童之家或其他院舍,居住年期視乎其家庭環境有否改善,並由社工持續評估和判斷,「有個案要喺院舍住到成年都試過」。黃又指,部份長期離家兒童回家初期未能適應,有機會再與父母產生衝突,與其他兄弟姊妹亦較易有比較心態,需依賴社工從旁輔導和跟進。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圖)認為,女童兩次返回家庭都被施虐,反映社工評估和輔導出現問題,質疑社署「夠唔夠時間、空間畀社工跟進呢」。

社署數字顯示,2017至18年度被安排入住寄養家庭兒童,平均需輪候1.7個月,邵直言服務需優先分配給高危個案。他指現時每當學校發現學生懷疑受虐,會通知社署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建議署方增聘員工改善人手比例。

20181110 - 凍 打 餓 虐兔唇女  狠父母判感化

標題:凍 打 餓 虐兔唇女 狠父母判感化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兔唇女童出生未幾便遭父親虐待,轉由寄養家庭照顧,不料回家後又被母親施虐,再獲安排居於寄養家庭,惟社署在女童約9歲時再將她送回家「一家團聚」,致悲劇重演。女童被迫於嚴寒下沖凍水涼,每月頭兩天沒午餐吃,更曾遭砧板打頭。裁判官昨仍決定給這對父母最後機會,判兩人接受24個月感化令。《蘋果》判刑前連日追訪兩被告,發現二人和同患兔唇的次女在街上有講有笑,更顯受虐女童和胞妹待遇差天共地。 

現年35歲及40歲的男女被告有兩名女兒,涉案受害女童現年11歲,次女7歲。記者追訪兩被告一周內,只見二人偕次女到超市購物一次。當時次女身穿運動校服,背着書包,和同患兔唇的女被告在超市外等男被告,其間女被告細心整理次女衣物。男被告會合母女後回家,路上向次女笑談自己兒時種種,儼如慈父:「爸爸以前細個留喺學校,留得好夜,天都黑……」

記者趁被告一家回到新蒲崗劏房住所時趨前訪問,男被告指記者找錯單位,惟記者指見過男被告受訪相片,男被告即關門拒答。記者趁大門打開時窺看屋內,只見陳設凌亂,牆壁斑駁如蒙上一層暗黃色的油。大門縫隙雖以布條填塞,但仍傳出濃烈煙味。

事主願與被告重修關係


男女被告均無業,靠綜援維生,長期足不出戶,住所內有聲但無人應門。次女同學稱次女多獨自回家,兩被告所居大廈管理員也指常見次女獨行,兩被告很少陪同。街坊指兩被告多用後樓梯出入,行蹤古怪,領綜援但亂花錢:「政府啲錢就咁嘥喺度,平時見佢去百佳買少少嘢,都畀五毫子拎個膠袋,都唔知乜心態!」記者亦曾見女被告走後樓梯,手指夾着半支燃點的香煙,頹喪着臉,頭髮蓬鬆,到街角辦館買煙再回家。

兩被告早前承認兩項虐兒罪,男被告另承認一項襲擊兒童罪。辯方透露兩被告自我認識不足,情緒控制差,惟報告內容正面,受虐女童亦願與兩被告重修關係。感化官認為兩被告適合接受24個月感化,裁判官最終接納建議,但下令兩被告期間需按感化官指導居住及工作、接受心理治療、參加活動等。

社會福利署表示,事發後已即時為女童申請保護令,並安排住宿照顧服務,女童現時身體和情緒狀況良好,可如常上學。署方又稱將因應女童最新家庭狀況,評估應否安排她再與家人同住。

案情透露,兩被告沒結婚,先後於2006及2008年誕下兩名女兒。受虐女童年幼歲時遭兩被告虐待,其間入住寄養家庭,至2015年一家四口始正式同住。

團聚後女童再遭偏心父母虐待,她既沒有毛巾牙刷等個人衞生用品,又要在嚴寒下沖凍水涼,更曾遭砧板打頭及勒令單腳罰企通宵,女童去年底在功課透露想自殺及被父母虐待。直至今年2月初,女童在7℃低溫下穿單薄衣衫回校,校方終報警。

20181109 - 滑板車撼巴士 4歲南亞童險輾斃

標題:滑板車撼巴士 4歲南亞童險輾斃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無人看管四歲南亞裔男童玩滑板車失控,衝出馬路撞巴士險被輾。現場是尖沙咀港鐵九龍站停車場出入口,昨午四時許,南亞裔男童Kevin玩滑板車,沿暗斜路面衝下,疑未能煞停,連人帶車衝出街外的雅翔道。

疑無人看管下出事
適時一輛203E線九巴駛至,姓李(五十六歲)車長千鈞一髮間扭右軚閃避,無將男童撞倒,惟他失控撼巴士車身,面部受傷倒地,痛得大哭,滑板車亦損毀。救護員到場時,男童家人並無出現,遂先將他送院,期間他在擔架床的被鋪中伸出頭來,好奇地四處張望。警方懷疑男童在無人看管下出事,但因言語不通,稍後才聯絡家人助查。

20181109 - 染手足口病停課 8童屬田徑隊

標題:染手足口病停課 8童屬田徑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屯門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日前爆發手足口病,10名小五及小六生受感染,其中一名11歲男學生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腦脊髓炎,情況危殆。學校五、六年級昨起停課至本月21日,其他班級照常上課。校方透露,受感染學生中8人為田徑隊員。有家長估計學童訓練時互相接觸而齊齊中招,認為全校停課更穩妥。

家長估計訓練時中招

校方昨早取消操場集會,安排教職員在門口為返校學童量度體溫;早上亦按原定計劃,迎接宜昌市西陵區外國語實驗小學近百師生到訪。部份學生戴口罩回校,有家長為子女噴蚊怕水。

有不願上鏡的家長向記者展示校方發出的通告,通告指受感染的學生主要來自田徑隊,故停課期間小三至小六的田徑訓練及比賽取消。有家長估計是田徑隊員在訓練期間互相接觸而集體感染。帶四年級孫兒返校的關太認為,學校爆發情況相當嚴重,擔心孫兒回校會染病;但因校方沒容許其他班級學生自行選擇是否返校,而孫兒的班房鄰近六年級班房,相對較高危,認為全校停課較穩妥。沒戴口罩的小一孔同學稱,就讀高年級的哥哥因停課不用回校,「都有啲驚」,會按父母吩咐勤加洗手。

不用上課的小五洪同學是田徑隊成員,他稱忘記上一次田徑訓練是何時,也不清楚有多少隊友染病,自己因停課而缺席兩項比賽,感到可惜。

校方發稿回覆查詢時沒有回應受感染學童是否於田徑訓練時中招,僅指10月30日起共有10名學童染病,全為小五及小六學生,當中8人為田徑隊員。

20181108 - 11歲仔染腸病毒命危

標題:11歲仔染腸病毒命危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屯門一名十一歲男童確診感染腸病毒71型及腦脊髓炎,現於屯門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男童就讀的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爆發手足口病個案,除病人外,八名年齡介乎十一至十二歲的男童自上月二十八日出現手足口病病徵,校方已根據衞生防護中心建議,通知兩個年級學生今日起停課至本月二十一日,即停課兩周。據了解,兩個年級學童超過二百人。衞生署統計顯示,今年約十個月的腸病毒71型個案已達四十八宗,貼近去年全年的四十九宗,而本地手足口病活躍期現處於高水平,幼童易受感染,呼籲家長多留意子女健康。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表示,該名男童過往健康良好,自上周二(10月30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和流鼻水等病徵,並於上周六入住屯門醫院,翌日出現抽搐及上肢無力,同日轉送兒童深切治療部作進一步治理。該名男童的肛門採樣樣本化驗,證實對腸病毒71型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腸病毒71型感染及腦脊髓炎。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在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其父親最近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徵,情況穩定,而其他家居接觸者沒有出現病徵。

今年暫錄48宗迫緊去年總數
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實地視察男童就讀的學校,建議所需的感染控制和預防措施。作為預防措施,中心已建議該校對五年級和六年級的班別作停課安排,亦會繼續對該校進行醫學監察。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的網頁則顯示,由於腸病毒71型在五、六年級有蔓延迹象,根據衞生署建議,五、六年級學生今日起停課至二十一日,一至四年級則如常,學校會透過E-CLASS(電子教室)發布功課。據了解,該小學五、六年級本學年共有八班,人數料超過二百人。

衞生署則表示,連同今次個案,今年共有四十八宗腸病毒71型感染個案,逼近去年全年總數四十九宗,而今年有三宗個案均出現嚴重併發症。腸病毒71型是引致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之一,有關感染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病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泡以及糞便而傳播,高峰期一般為五至七月,而十至十二月亦可能會出現較小型高峰期,學校和院舍幼童有密切接觸,令疾病較易傳播,可能出現爆發個案。

20181108 - 腸病毒併發腦脊髓炎 11歲男童命危 就讀小學爆疫 五六年級停課14日

標題:腸病毒併發腦脊髓炎 11歲男童命危 就讀小學爆疫 五六年級停課14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腸病毒活躍程度處於高水平。衞生防護中心昨公佈一宗兒童腸病毒感染嚴重個案,該名過往健康良好的11歲男童,確診腸病毒71型感染及腦脊髓炎,現留醫屯門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情況危殆。男童就讀的屯門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亦爆發手足口病,8名11至12歲男童自上月28日出現病徵,由於情況有蔓延迹象,學校按照衞生署建議,五、六年級今日起停課14天。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該名男童自上月30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和流鼻水等病徵,本月3日入住屯門醫院接受治療。病人翌日出現抽搐及上肢無力,同日轉送兒童深切治療部進一步治理,現時情況危殆。病人的肛門採樣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腸病毒71型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腸病毒71型感染及腦脊髓炎。
8學童染手足口病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在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其父親最近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徵,情況穩定,而其他家居接觸者包括媽媽、兄長及弟弟則未有出現病徵。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亦發現,病人就讀、位於屯門良景邨的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爆發手足口病個案,除病人外,8名11至12歲的男童自上月28日出現手足口病病徵,全部人已經求醫,毋須入院,情況穩定。

中心已實地視察該校,建議所需的感染控制和預防措施。作為預防措施,已建議該校對五年級和六年級的班別作停課安排。中心會繼續對該校進行醫學監察。該校亦在網頁公佈停課安排,兩級學生將由今日起停課至本月21日,學生相關活動亦將暫停或取消。

本年度至今,全港有48宗腸病毒71型感染個案,3宗嚴重併發症。衞生防護中心指出,本地手足口病活躍程度現時處於高水平,手足口病和腸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峯期一般為5至7月,10至12月亦可能會出現較小型高峯期。由於幼童易受感染,呼籲家長應多加留意子女健康;學校和院舍幼童有密切接觸,令疾病較易傳播,可能出現爆發個案。

20181107 - 考試殺到埋身 學童抑鬱莫忽視

標題:考試殺到埋身 學童抑鬱莫忽視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學生哥要溫功課,開學不久測考默殺至,學童接踵而來的學業壓力大增,家長要密切留意,防抑鬱來襲。精神科專科醫生林慧心留意到上月因學業壓力求醫新症比平日顯著增加,有學童因升學壓力過大,課堂上突閃過尋死念頭,後來揭發有情緒問題。她提醒家長,子女若持續變安靜或總是躲起來,應找他們傾談或尋求輔導,以藥物及心理治療,一般兩至四周可顯著改善病情。

抑鬱因腦部神經遞質失調,加上生活壓力及疾病而觸發。有家族史、性格較悲觀,長期面對逆境的人都較易有病態抑鬱,學業壓力是常見因素。林慧心按臨床經驗發現,從十月開始,學童因抑鬱症求助個案數目,較九月或暑假時顯著增加,平均每星期有三宗新症,當中來自傳統或國際學校學生都有,女孩個案較多,最年輕患者是只有十一歲的小五女生。

20181107 - 量匙唔同色 美素佳兒回收奶粉

標題:量匙唔同色 美素佳兒回收奶粉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美素佳兒宣布,由於證實小部分屬同一批次的皇家美素力嬰兒配方奶粉,包裝罐內附送的量匙與該階段原有的藍色量匙不同,為免混淆消費者,將從零售點自願回收批次A36019、最佳食用日期為二○一九年八月五日的產品。該公司除通知各銷售渠道停止銷售以上批次產品外,亦為購買了有關批次產品的消費者安排更換或退款。美素佳兒已通知食物安全中心有關的安排,強調產品品質未受影響,亦沒接獲嬰兒因此出現身體不適報告。

據知,受影響產品只有極小量,兩款量匙不相符意指所涉容量略有不同,不涉品質或食安問題,有關方面調查顯示,事件只涉單一批次的部分產品,並已加強荷蘭相關生產流程的品質監控措施。購買了相關產品的消費者,可致電服務中心熱線2859 0800登記及安排更換或退款,因應有關安排,由今日起至下月六日,美素佳兒服務中心會延長服務時間。

20181106 - 團體到校打流感針 逾6000童受惠

標題:團體到校打流感針 逾6000童受惠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提高小學生的流感疫苗接種率,衞生署今年推出「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但名額有限,只有一百八十四間小學受惠。為保障學童健康,東華三院在本學年亦斥資一百八十萬港元自發推出到校疫苗接種服務,安排醫護團隊在十月至十二月流感高峰期來臨前,到屬下的三十一間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為學生注射疫苗,超過六千名學童受惠。

幼稚園及小學學生免費
東華三院的「學校外展流感疫苗接種計劃」涵蓋屬下十六間幼稚園、八間未有參加政府先導計劃的小學,以及七間中學。由於十二歲以下的學童受惠於「政府防疫注射計劃」,東華三院免費為幼稚園及小學學生接種疫苗,而中學生方面只收取二百五十元的疫苗成本。該院於今年一月至二月,在屬下的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試行到校注射疫苗,有約四百五十名學生參加,結果該校的每月平均缺席率由接種前的百分之六點五下跌至百分之四點三,學務總主任吳奇壎認為,反映計劃有顯著效果,故此本學年將計劃擴展至其他屬校。

各校平均參與率近7成
吳續指,該計劃深受家長歡迎,除了因可免費接種疫苗及減低子女感染機會外,又可免卻到處「撲針」之苦,「在學校打家長信心大好多,尤其是幼稚園小朋友番嚟打安心好多,家長安排又容易啲,接放學順便打埋針。」他又指,各學校的平均參與率達到近七成,對此感滿意。

另外,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亦到深水埗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視察衞生署先導計劃的接種情況。陳表示,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是安全和有效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方法,而截至上周四已有三十一間參加先導計劃的學校,接種了共一萬六千劑疫苗。她又鼓勵未有參與先導計劃的學校,參加衞生署的「優化外展接種計劃」為學生提供疫苗接種。

20181105 - 南亞色狼狎13歲男童

標題:南亞色狼狎13歲男童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前晚十一時許,一名十三歲男童,途經美孚吉利徑對開時,突然有一名南亞裔男子從暗處撲出,向男童作出猥褻行為後,迅速轉身逃去無蹤。男童受驚不懂反應,驚魂甫定後高呼求救,有途人循聲查看,得悉事件後協助報警。警方接報趕至,在附近一帶兜截惜未有發現疑人蹤影,案件原被列作「非禮」,警方經初步調查後,改列作「向十六歲以下兒童作猥褻行為」,交由深水埗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正翻查現場一帶的「天眼」錄影片段,追緝涉案南亞裔男子歸案。

20181103 - 12 15歲女童虐情敵火燒及爛櫈戳私處

標題:12 15歲女童虐情敵火燒及爛櫈戳私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十四歲女童被指「爭仔」,早前遭十五歲「情敵」召來童黨在天水圍一個涼亭(圖)向其「大刑伺候」,包括搓胸、用煙頭灼額頭及四肢、火燒陰毛、用爛櫈腳戳其私處、衞生巾貼臉、吐痰入口等,更毀爛其手機。警方事後拘捕和控告八名男女童,案中最年幼的十二歲女被告和「情敵」昨在屯門法院承認有意圖而傷人和刑事毀壞兩罪,裁判官驚訝稱:「無諗過香港女仔可以殘忍到咁,以為睇戲先有」,下令將她們收押至本月二十三日,等候報告判刑,其餘五男一女被告則不認罪,押後至本月十五日轉介往西九龍法院少年庭提訊。

裁判官昨聽畢案情後露出驚訝表情,直言如此殘酷的情節只有電影才會出現,也不能置信香港女孩可以殘忍至此,反問被告:「爭仔爭到闖咁大禍,值得嗎?」

兩被告認罪候懲
由於首被告年僅十二歲,故只能替她提取感化報告,十五歲的次被告則提取感化、教導所及更生中心等報告候判。

案情指,女事主與兩名認罪被告互相認識,因次被告喜歡的男孩喜歡事主,故兩女有不和。今年七月十一日晚八至九時期間,女事主本與兩名男子在天水圍一帶閒蕩,首、次被告先後兩次致電她見面遭拒後,雙方在一小學後門碰見,事主因怕被打而答應留下面談,而事主兩名同行男子見狀也自行離開,剩下事主跟隨首、次被告及另外五男一女(十三至十五歲)到天澤邨公園。

事主先被要求刪去在「Instagram」的貼文,之後被帶到天澤樓河邊,首次被告隨即掌摑事主,此時次被告擔心有人看見,遂與眾人再帶事主到附近一個涼亭,首、次被告再輪流摑事主、扯其頭髮及將其頭撞地,首被告與同黨合力拆毀涼亭內的木櫈,用爛櫈腳扑事主頭及背,首、次被告並拉高事主上衣及逼她脫去內外褲,次被告用手搓事主胸,首被告則用火機燒事主陰毛,二人又用爛櫈腳戳事主私處及踢她的大腿內側,再在她的頭和腿淋可樂,及用皮帶鞭打其身體。

其餘六被告押後訊
之後,首、次被告復以香煙灼燒事主的手、腿及額頭,並用衞生巾貼其臉,向她口中吐口水,次被告又逼事主舔她手指上的傷口,在場五男一女則邊唱歌邊坐在一旁觀看事主受虐過程。次被告最終把事主的手機掟落地,首被告和另一人則合力用爛櫈毀爛它。有人其後叫事主躺在草地上,脫去其鞋襪,並把鞋拋落河,又把襪塞入她口中。之後有人致電事主友人,向對方表示事主受襲,各人之後四散,友人到場發現事主後報警求助。

警方翌日分別拘捕首、次被告,首被告在警誡下承認曾襲擊事主及聲稱知錯,次被告在警誡下則指因憤怒和一時衝動襲擊事主,又聲稱知錯。控方指二人沒有刑事紀錄,但均有警司警誡紀錄。

20181103 - 5歲童染甲型流感併發敗血病

標題:5歲童染甲型流感併發敗血病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兒童感染甲型流感的嚴重個案。該名五歲男童過往健康良好,自十月二十七日起發燒、咳嗽、流鼻水、腹痛和嘔吐等病徵,他於十月三十日入住聖德肋撒醫院,翌日轉往廣華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接受進一步治療,病人現時情況穩定。他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型流感(H3)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甲型流感併發敗血病。

未接種今季季節性疫苗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沒有接種今季季節性流感疫苗,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其家居接觸者至今沒有病徵,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調查。

二○一八/一九年度「疫苗資助計劃」及「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已分別於十月十日及二十四日展開,衞防中心發言人呼籲合資格人士應及早透過計劃接種資助或免費的季節性流感疫苗,以保障個人健康,應對冬季流感季節。

發言人表示,根據過往流行病學情況,冬季流感季節一般會在每年一月至三/四月間出現。由於人體在接種疫苗後需約兩星期產生抗體,中心呼籲合資格人士盡早接種流感疫苗,預防季節性流感。各家庭成員均須接種疫苗,保障個人和家庭健康。

20181103 - 官斥12歲女被告殘忍

標題:官斥12歲女被告殘忍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童黨欺凌女童案,8名男女童昨提堂,其中兩女認罪。裁判官水佳麗閱畢,直言要引用年輕人潮語「O嘴」形容感受,「嚴重程度有如電影情節」,質問年僅12歲的女被告,究竟有何深仇大恨,要如此殘忍對待受害人,坦言「想唔到香港女仔殘忍程度可以咁樣」。

首被告年僅12歲,她及15歲次被告今認罪。案情指次被告心儀一名男子,惟對方卻喜歡事主。今年七月十一日,兩被告先後致電事主約見傾談但遭拒絕,後和其他人士跟事主在街上相遇,指摘事主於Instagram講她們「壞話」,要求刪留言。事主直言因討厭二人,隨即被首被告掌摑,跟着帶事主到涼亭虐打。兩被告分別以不同方式施襲,包括木凳腳打頭和背、扯頭髮、撼她的頭撞牆、皮帶鞭腰和大腿、用煙頭灼額頭、逼她赤腳踩煙頭、淋汽水、吐口水、舔被告手指傷口、燒頭髮和陰毛、用濕的襪塞口、衞生巾貼面,逼她脫衣並胸襲,再將事雙腳撐開,以木凳腳插下體。
自稱「一時衝動」

裁判官問為何如此殘忍,首被告以柔弱聲線回答「一時衝動」。裁判官稱:「衝動都有個譜,電影先有咁嘅極誇張情節。」並指事件因「爭男仔」引起,「佢有自由同邊個一齊,第二,你今日鍾意對方,唔等於出年仲鍾意……爭仔爭到闖大禍,值得嗎?」指二人行為影響事主一生,精神上留下永久傷害,「要問自己,點解要咁對人」,希望她們好好反省;最終下令先索取報告,至十一月廿三日判刑。其餘一女五男被告,押後至11月15日在西九龍法院圖開審。

20181102 - 掟7歲女上牀傷臉 母襲擊罪成

標題:掟7歲女上牀傷臉 母襲擊罪成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7歲女童去年12月疑投訴母親插嘴打斷談話,遭母親扯其上衣提起再掟到牀上致臉部受傷。案件昨裁決,裁判官指母親辯稱事發經過不合理,裁定她故意襲擊導致兒童受到損害罪成,並押後案件至本月26日判刑,待索取感化報告及社會服務令報告。

案件昨在東區裁判法院裁決。裁判官表示,48歲被告辯稱女童做功課期間,手持鉛筆手舞足蹈,因擔心女童受傷,從後拉扯女童上衣的左肩位置,女童「向前舂」,或因此受傷。裁判官認為,若如被告所述,女童應向後跌,其講法有疑點。

辯稱與前夫為鄰壓力大

裁判官續稱,女童現年僅8歲,作供時常說不記得、不知道,並非代表她證供不可靠,而女童在錄影會面及多次詢問下亦沒動搖,故接納其證供。裁判官綜合以上證供,並考慮被告令女童受傷後的態度,認為被告並非與女童嬉戲時造成傷勢,終裁定她罪名成立。

辯方求情指案件是一宗悲劇,女童的父母關係緊張,破碎家庭無可避免,對女童來說不是好的經歷,而被告和前夫分開後,仍是鄰居,被告承受很大壓力。辯方認為,被告需要幫助和輔導,希望裁判官索取相關報告後始判刑。

根據早前在庭上播放的女童錄影會面片段,事發當晚她與被告說話,惟被告插嘴,她向被告說「畀我講埋先」,被告扯其上衣將她提起再掟上牀,她的臉頰撞到牀邊致受傷。

20181102 - 創新教材初小生睇動畫打機學中文

標題:創新教材初小生睇動畫打機學中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提高初小學生對學習中國語文的興趣,教育大學製作一套多媒體教材,透過動畫、線上遊戲提高學生對中文的興趣,培養品德。教材在三年內分階段推出,設廣東話及普通話版本,供全港小學免費下載使用,教大團隊更計劃為非華語學生製作英語版本。

教大製作 供全港小學免費下載
教大在今年四月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一千六百五十萬元,開發該套教材,當中包括二十四集動畫,每集以一個部首作主題,並融入傳統節慶及品德教育等情節。除動畫外,教材亦包括網上遊戲平台,透過遊戲教導學生筆順及造句等,老師亦可透過平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團隊由今年四月開始製作,至今已完成小一上學期的教材,首年在十間試點學校使用,並開放予全港小學免費下載。

團隊表示,學校可按校本需要,選擇使用廣東話或普通話版本,日後亦希望製作英語版本,以照顧非華語學生。

校長張仁良指出,教育最重要是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小朋友鍾意卡通、打機,點解唔可以用呢啲方法教?」希望透過生動及圖像化的方式,向學生灌輸品德教育,令他們印象更深刻。對於近年有國際學校改以簡體字教中文,張認為繁體字造型融入傳統中國文化,有特定的背景意義,因此學生在初階應先學習繁體字,日後再學簡體字便可隨手拈來。

20181101 - 酒後打傷妻兒 巴漢被捕

標題:酒後打傷妻兒 巴漢被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黃大仙正德街黃大仙社區中心一名姓楊(五十七歲)女職員,在前日下午三時許報案,指一名持有香港身份證的巴基斯坦四十三歲女子,聲稱早前在區內的寓所,與同齡巴裔丈夫Muhammad因家事問題爭執,期間有人情緒激動出手施襲,致她頭部及頸部受傷,其十三歲兒子及十二歲女兒,亦分別被人打傷面及鼻。

警方接報到場,受傷巴裔女子及其子女,由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經初步調查後,不排除有人受酒精影響,酒後亂性打傷妻兒,遂以「普通襲擊」及「對所看管兒童及少年人虐待或忽略」拘捕該名巴裔漢,案件交由黃大仙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20181031 - 醫院遺嬰揭尿含毒 母被捕

標題:醫院遺嬰揭尿含毒 母被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留院初生B女驗出尿液含毒,失聯母親昨被警方尋獲拘捕。消息指,一名女嬰在本月十四日在油麻地廣華醫院出生後,需留院觀察,(卅一歲)姓莊母親先行出院,其後院方驗出女嬰尿液樣本含有毒品成分,但一直未能聯絡到莊女,職員遂於昨晨十一時許報案求助。

其後,警員在醫院進行調查,約兩小時後,成功聯絡到女嬰的卅一歲母親,向她了解事件後,以涉虐兒將她拘捕帶署扣查,案件列為「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警方正調查事件原因,不排除有人懷孕時吸毒影響嬰兒。廣華醫院發言人證實事件,並指會全力配合警方調查。

20181031 - 七旬翁涉多次非禮11歲女

標題:七旬翁涉多次非禮11歲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七旬翁涉嫌在家多次非禮其11歲女兒,案件昨開審,女童作供時指她曾欲報警卻被母親阻止,因母親說想取得香港身份證。
女童稱母阻報警為取身份證
女童作供時一度情緒失控被暫停,裁判官明言女童於錄影會面已表現異常,質疑控方給法律意見時有否看過片段,原來控方知道女童患精神病。裁判官着控方專家鑑定片段後,才決定應否繼續起訴。

被告被控兩項非禮罪,指他於2016年至2017年在西貢某村屋兩度猥褻侵犯女童X。在內地出生的女童X透過視像系統作供指,被告多次撫摸其胸與下體,亦有非禮其妹妹,她曾將此事告訴其新移民母親,並表示想報警,母親着她不要張揚,因想取得香港身份證。

辯方盤問時指X多次虛構事件,X一度情緒失控,大聲反駁辯方言論,且出言不遜指對方「腦殘」,亦曾自言自語。裁判官及後暫停盤問。

控方要求押後聆訊期間,裁判官質疑律政司就本案給法律意見時有否看過X的錄影會面,抑或只靠會面謄本和警方報告決定。控方則指早已知道女童患有精神病,其病歷報告有記載,精神科專家認為X適合作供。裁判官要求控方專家鑑定女童於錄影會面的表現,才決定案件是否適合繼續檢控。案件今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