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8 - 不愛滑梯鞦韆 去沙灘即變臉 兒童怪怪哋 感統障礙作祟

標題:不愛滑梯鞦韆 去沙灘即變臉 兒童怪怪哋 感統障礙作祟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朋友大都喜愛到沙灘玩耍,惟獨是劉太的兒子,小腳板剛踏上沙灘已「面口都變埋」。一如大部份家長,劉太誤以為這只是喜好問題,及至兒子3歲多仍不能穩握筆桿寫字,她才帶兒子求診,其後被確定患有「感覺統合障礙」。有職業治療師呼籲,家長一旦發現子女行為與同齡兒童有異,即應帶子女求診。 記者:趙燕婷

劉太向本報表示,其子自幼已「怪怪」,甫坐上鞦韆已面露驚慌,玩滑梯時又要伏並雙手扶穩滑梯兩側,到沙灘玩更是「面口都變埋」。她說:「其他小朋友好享受玩,佢好多都唔鍾意,但初時冇為意,以為佢大個就唔會驚。」及至兒子入讀幼稚園,因不能穩握筆桿寫字,以致影響學習,她才感到問題嚴重。

影響學習及自信
劉太於是帶兒子接受評估,結果顯示其觸覺和平衡覺過敏,患有感覺統合障礙。經過數年的專業和家居訓練,其現年8歲兒子的情況已大為改善。作為過來人的她憶述,感統障礙除會影響學習,更會影響兒童之間的互動,間接令他們的自信心降低。她建議家長提高警覺,並切忌為子女的異常行為找藉口。
負責訓練劉太兒子的協康會職業治療師鄧美妙指出,感覺統合障礙一直為人忽略,其實若子女行為不合年齡表現,家長已應帶子女求診。她解釋,人體有七大感覺接收系統,包括觸覺、前庭平衡覺、本體覺、視覺、聽覺、味覺和嗅覺,而因應感統障礙而設計的治療則以前三者為主。


透過訓練可改善
她舉例說,若兒童的觸覺過敏或低敏,他們對冷熱、疼痛和質地等反應或會異於常人;若平衡覺功能失調,則或會難以維持姿勢,減弱個體平衡能力等;若本體覺有異,其調節姿勢、力度及速度等能力都可能受到影響。她強調感統障礙並非疾病,成因未明,但不少有自閉症或讀寫障礙的學童均需接受感統訓練。

目前感統治療多以遊戲形式進行,目的是改善兒童的姿勢控制、動作計劃、手眼協調、視覺認知、專注及組織能力。例如凌空雙手捉緊扶手並滑動的「空中飛人」,可以刺激兒童的平衡覺;抱洋形的「月亮鞦韆」,可以改善兒童的平衡覺、本體覺及提高姿勢控制;治療師又會使用泥膠甚或夏枯草等刺激觸覺。



標題:感統治療能改善學習障礙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有感統障礙的孩子較多會出現發展障礙問題,一項由香港感覺運動學會的研究證實,有學習障礙的兒童,在接受密集式感統治療後,能明顯改善多動及專注力問題,更有助其肌肉功能,例如運用筆及筷子。學會建議現時體育課程應加入感統元素,導孩子翻觔斗及倒立等。

該會去年對37名3至11歲、有專注力不足、發展遲緩及自閉等發展障礙的兒童,進行30節密集式治療。治療後九成兒童對各個發展障礙項目均有改善,例如有68%兒童在大肌肉運動如舞蹈及玩遊戲有明顯改善,用筆及筷子等手小肌肉運用則有48%兒童有明顯改進。

對於專注力有問題的孩子,治療後有64%在語言表達上有明顯改善;五成在讀、寫上有明顯及滿意進度;坐不定的孩子則有近四成獲滿意的改善。

建議在體育堂鍛煉
該會研究幹事陳偉基指出,感統治療已被認為可治療發展障礙的方法之一,建議學校把體育課的每節時間加長,並加入倒立、翻觔斗及掌上壓等感統治療方法,鍛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