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6 - 列五大謬誤與真相 教局:無意強推簡體字

標題:列五大謬誤與真相 教局:無意強推簡體字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更新八大學習領域,諮詢期昨日結束。在中文課程提到「認讀簡體字」、普通話教中文列為遠程目標,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大幅加入《基本法》及國家發展內容,在社會掀起爭議,教育局昨日撰文,以問答形式列出今次課程諮詢的五大「謬誤」與「真相」,重申認識簡體字並無政治意圖。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明,當局無意強推簡體字,重申本港中文課程以繁體字為主。

教育局昨在網上專欄《政策正面睇》撰文,以問答方式列出課程諮詢五大「謬誤」與「真相」(詳見F2版),四項關於中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的「認識簡體字」,否認當局有政治意圖及刻意隱瞞諮詢,重申「認讀簡體字」在○二年的課程指引已提出,亦未有改變,當局僅建議在中學階段,按學生需要與合適情況下,酌量幫學生建立認讀能力,並非規範教師在常規課堂上系統地教授簡體字。

當局又重申「認讀簡體字」絕非今次諮詢項目或目的,沒有所謂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一體化」或令繁體字消失的含意或意圖,呼籲社會人士不要誤解、妄作無謂猜測或刻意炒作。當局又指今次課程諮詢期有兩個月,已較以往為期一個月的慣例延長一倍,認為有足夠時間蒐集意見,拒絕再延長諮詢期。

對於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被指「去政治化」,大幅增加《基本法》內容,當局強調一直持守中肯與均衡的教育原則,絕無「去政治化」或「染紅」,而課程建議加入「深思、行使和承擔市民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社會核心價值」,反映課程既強調「社會參與」,亦重視公義、自由等社會核心價值。

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出席活動後,主動回應有關近日繁簡字的爭議,他澄清本港的中文課程以繁體字為主,強調現時諮詢無計畫亦無打算強推簡體字,批評有指政府要推簡體字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謠傳」。他指暫看不到課程諮詢有需要延長,當局整理諮詢收集的意見後,再決定下一步工作。至於休假中的局長吳克儉則在社交網站撰文,批評有團體「一次又一次歪曲事實,借題發揮,製造話題」,引起社會紛爭和混亂,呼籲公眾認清事實,糾正片面和誤導的流言。



標題:倡讀簡體字 教局拒延諮詢 曾鈺成斥惹混亂︰學生寫「前后」是否算錯?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課程諮詢昨完結,其中就《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諮詢簡介》提及,學生掌握繁體字後應具備認讀簡化字能力引起的爭議卻越演越烈。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直斥諮詢文件引起混亂。有校長批評諮詢未掌握學界意見便匆匆結束,要求延長諮詢,但教育局企硬拒絕。

曾任中學校長的曾鈺成昨在報章專欄指,雖同意諮詢並無意圖以簡體取代繁體字,但將認讀簡體字作為教學目的寫入課程綱要,教師自然要問這目的要通過甚麼辦法落實,又反問是否容許學生用簡體字書寫,舉例指將「前後」寫成「前后」是否不算錯誤,質疑起草諮詢文件時有否考慮相關問題。

胡燕青︰不如學首唐詩
曾鈺成又指當局應先研究如何有效教學才提出教學目的,「如果未深思熟慮,輕率提出只會引起思想混亂,事實已經證明了」。
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的作家胡燕青則貼文讚繁體字教育中不可缺少,指與其為簡體字花費課時,不如多學一首唐詩。學民思潮、港語學等團體昨向教育局請願,要求停教簡體字。學民思潮發言人黃子悅出席電台節目時稱過往政府沒刻意推動學簡體字,學生閱讀面亦不減,學習過程中亦自然懂看簡體字,擔憂教局有政治意圖於文化上改革。
本身是中學校長的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稱,認讀簡體字非諮詢重點,認為今次社會擔憂或出於對當局既有不信任,而非教育問題。津貼小學議會顧問張勇邦則指校長們私下討論都質疑,認讀簡體字放入課程綱要「係咪一個Must(必要)」,批評諮詢太低調,「呢單嘢啱啱夾咗喺TSA(全港性系統評估)火紅火綠之際,注意力冇放喺度」。他指局方應直接去信校長會或開辦諮詢會收集意見,形容現時諮詢匆匆結束,建議延長諮詢期。

不過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堅拒延長諮詢期,指暫沒需要,又指本港教育課程中文以繁體為主,「𠵱家冇打算、亦冇計劃強推任何簡體字嘅用途。」被問到會否刪除諮詢文件中認讀簡體字內容,楊重申2002年已將此內容納入課程大綱,「本身呢句冇問題」,反駁指政府想推行簡體字的說法只屬謠傳。

人文科只提基本法不提人權
課程諮詢除了中文科要求學生認識簡體字,「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同樣惹火,有教師直斥諮詢滲入大量基本法教育,取代人權教育的重要;又質疑這影響課程長期發展文件竟提及一帶一路這類策略性內容是否適合。

法治公義恐被摒課室門外
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通識科教師張銳輝昨在報章撰文,指文件中兩次將一帶一路作為示例,淪為政治化妝,但學習內容卻將「公義在社會的重要性」一項刪除。「基本法」詞彙出現了52次,「人權」卻連一次也沒提及,「如今課程文件將會導致基本法教育,取代了人權教育、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又指今次諮詢的基本法教育充滿政治意識形態灌輸取向,法治、公義教育則被摒於課室門外。
他續指文件提及企業家精神,質疑課程價值觀是否仍停在經濟發展為硬道理的層次。
教育局昨再發文撲火,指有關諮詢絕無去政治化或染紅目的,又稱加入「深思、行使和承擔市民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社會核心價值」等,但沒回應自初小已大增基本法和一國兩制課程內容的質疑。



標題:簡體字風波 教局再斥炒作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在去年十二月發表「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諮詢文件,建議中小學生要具備認讀簡體字的能力而引發爭議。教育局三日內兩度發文反駁,指局方無計劃在中、小學階段規範學生在常規課堂內學簡體字,更沒有以簡化字取代繁體字、令繁體字消失的意圖,冀社會人士不要作無謂猜測或刻意炒作。

無計劃中小學規範學習
文中指出,早在○二年公布的中文課程指引中,已列明學生可透過發展「認讀簡化字」能力以擴大閱讀面和加強溝通,不是現時才提出,亦非今次「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的諮詢部分。而有關指引並沒有政治意圖,亦非硬性規定。

局方又強調繁體字的地位,指經常提醒小學應避免過早同時學習繁簡二體,混淆字形,一向建議只在中學階段,酌量助學生建立簡體字認讀能力,重申無計劃在中、小學階段規範學生在常規課堂內學習簡化字。

對於有人質疑今次課程更新中大量提及對國家發展的關注、對一國兩制的認識等,刻意避開「人權」、「自由」和「公義」等普世價值,教育局強調,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一直持守中肯與均衡的教育原則,無「去政治化」或「染紅」的目的。「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諮詢為期兩個月,至昨日結束。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強調,香港教育課程以繁體字為主,今次中文科諮詢亦較一般時間長,局方會整合意見,考慮下一步做法。另外,逾十名學民思潮、普教中學生關注組成員昨到教育局請願,反對「認簡政策」和反對人文科「染紅」。



標題:識繁體字讀懂簡體文 學者:毋須刻意推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中文課程諮詢昨完結,文件課程理念部分提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體認讀簡化字的能力」,惹來部分人不滿。從事繁體與簡體字教學研究多年的明愛專上學院人文及語言學院教授何萬貫,將朱自清的《背影》及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分別轉為簡體字後,完全不懂簡體字的學生只會不認識當中4.5%及6.3%的文字,但可根據上文下理推測字義。他認為教局沒必要刻意推動認讀簡體字,反要在學生用字趨於繁簡混雜下,考慮如何紓緩教師憂慮。

教育局署理局長楊潤雄昨指出,香港教育以繁體字為主,沒計劃強推簡體字,形容那只是無根據的謠傳。局方發言人稱,2002年中文課程指引已列明學生可透過發展認讀簡化字能力擴大閱讀面,局方一直提醒小學應避免過早同時學習繁簡二體,造成識字和寫字上的干擾,混淆字形,一向建議只在中學按學生需要及僅在合適情况下,酌量助學生建立認讀簡體字能力,非硬性規定,也沒計劃規範中、小學學生在常規課堂內學簡化字。局方又指出,讓高中生具認讀簡體字能力合乎學生終身學習利益,沒政治意圖,希望社會人士勿誤解、妄作無謂猜測或刻意炒作。

教局﹕強推簡體字是謠傳
立法會主席、前中學校長曾鈺成昨則在《am730》專欄質疑,若把要學生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納入課程綱要,教師自然會問要如何落實,「每個生字都要繁簡體一併教嗎?要求學生閱讀一些簡體字的書本和文章嗎?測驗考試加設簡體字的試題嗎?」教師亦要考慮是否准許學生寫簡體字,如把「前後」寫成「前后」是否錯誤,若未經深思熟慮就輕率提出要學生認讀簡化字,只會引起思想混亂,形容教育局又點起了一個爭論的火頭。

文學作家、浸大前語文中心副教授胡燕青亦在facebook表示,學繁體的人很容易就學會簡體,「為簡體字花費課時,不如多學習一首唐詩」。她又指繁體字有深厚文化軌迹和豐厚記憶,書法和研究都不能用簡體,「愛中國,必愛中國文明。我愛中國,因此愛繁體字」。
何萬貫指不少中文教師擔心簡體字對形音系統造成干擾,如「鬍鬚髮」是形音字,簡體字變成「胡須发」,失去「髟」、即毛髮下垂的意思,學生亦可能把簡體字的「鬚」(粵音「蘇」)誤讀成「須」;骯「髒」與心「臟」的簡體字同為「(圖a)」,變成一個簡體字「統領」不同繁體字。

繁簡混雜 可加強形音義教學
他指文字發展是約定俗成,若民間力量強大,港人自動將簡體字混入繁體字,這是文字演變;但現時香港社會未接受簡繁並用,考評及評核局亦多次在公開試考試報告中提出,學生將繁簡字混為一體,寫成錯別字,政府應研究形音字系統是否真的受到干擾及如何「補救」,如強化形音義系統的教學,或考慮規定必須寫繁體字。

何又稱,現時常用繁體字有一萬個,簡體字則只有2200個,他將1310字的《背影》換成簡體字後,撇除(圖b)(喪)字等十分似繁體字、學生必會認得的字,學生只會有可能不認得當中60個簡體字(4.5%),如(圖c)(親)字;477字的《醉翁亭記》轉成簡體字後,僅有30字(6.3%)學生有可能不認得。他引述研究指出,讀者只要認識一篇文章中90%的字,就能理解文意,故認為教局毋須刻意提倡學生學簡體字,免有教師會「急急腳做」,建議由教師自行決定是否教簡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