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2 - 家長自發製普教中小學全紀錄 嘆教局低估關注度 「一人一校網」致電查問

標題:家長自發製普教中小學全紀錄 嘆教局低估關注度 「一人一校網」致電查問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除了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爭議,學校以普通話教中文(普教中)亦是家長關注焦點。早前有一批熱心家長自發蒐羅資料,「一人一校網」致電學校了解中文教學語言,目標為全港500多所小學製作「普教中」紀錄。有參與家長認為教育局看輕家長對普教中的關注度,局方有責任把相關資訊統一發放給家長參考。

小學概覽不列科目教學語言
目前「小學概覽」由教育局轄下的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製作,資料由學校提供,「教學語言」一欄有「中文」、「中文(包括普通話)」等選項,但沒有指明科目,家長亦無從判斷中文課是以廣東話還是普通話教授。以培正小學為例,它在小學概覽教學語言填寫「中文」,但校網列明全校推行普教中;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小二至小四推行普教中,其餘級別為粵教中,其小學概覽教學語言僅填寫「中文」,反映家長不可單靠概覽。

教育局去年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出,普教中是中國語文課程的「遠程目標」,部分家長對此感憂慮。家長吳斯翹(Billie)的兒子下學年升讀小一,她說選校原則首要是學校鄰近居所,其次便是普教中或粵教中,但嘆網上關於普教中的資料不夠詳盡,「家長往往要花很多工夫蒐集資料,校方及教育局以為家長不重視學校是否普教中」。她於是在facebook群組號召家長親自致電學校問有關普教中的推行情况,「一人(負責)一個校網,一定好快搞掂」,Billie滿腔熱誠的說。

「群組成員上晒岸」 fb號召反應淡
計劃甫出台便得到約10名熱心家長「認投」個別校網,紛紛向Billie「報料」,計劃開始至今約1個月,蒐集到10多個校網的資料(全港共36個校網),但Billie說家長反應比想像中冷淡,「老實講我係有啲灰心,群組內的家長都上晒岸(意指子女已升讀小學),其他小學是否普教中對他們意義不大,有啲各家自掃門前雪嘅感覺!」

「港語學」推資料庫 家長常用
教育局長吳克儉去年在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時表示,教育局調查結果指出,在2012/13學年分別有七成、三成七的小學和中學推行不同模式的普教中。早在2014年,反普教中團體「港語學」已首次推出「普教中學校資料庫」,得出比例與官方相若。當年港語學的6名年輕「高登巴打」利用自己的起底能力,花半年以電郵、電話、查看學校年報等方式,務求把普教中調查做得更具學術性。資料庫在家長界廣為流傳,成為選校時的熱門參考資料,港語學召集人陳樂行對此始料不及,「資料庫原意是想呈現普教中的廣泛性,沒想過現在家長的使用率最高」。

雙非盼學粵語 北區普教中比率最低
港語學把資料庫製成「普教中地圖」,得出意外結果:「北區多雙非學生,本以為普教中比率會偏高,結果是18區中最低。有學校告訴我們,雙非家長認為學會廣東話有助融入香港社會,故普教中學校在北區家長反應一般」。名校林立的灣仔區,普教中學校比例是全港18區中第3低,陳推斷原因是區內大部分為官津小學,此等小學大多傾向粵教中。

「普教中」列概覽 教聯指操作難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教協副會長葉建源認為隨着家長對中文科教學語言的關注日增,建議政府把普教中推展情况列入小學概覽。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則認為,普教中較易受師資變動、學校政策等因素影響,導致每年的推展情况不一,認為要求學校提交普教中資料操作困難,建議家長致電學校詢問詳情。

4名校網逾半校普教中 實施情况各不同
為掌握本港小學普教中實况,記者上周選擇4個深受家長追捧、名校林立的小學校網,以家長身分致電80間小學查詢普教中情况(見表)。原來即使普教中的學校,實施時也有不同組合,有的部分年級才普教中,有的一個年級分普通話及廣東話班,部分更會「梅花間竹」雙語交替教授,難怪家長混亂。

記者查詢的包括中西區的11校網、灣仔區的12校網、九龍城區34及41校網,其中逾兩成小學全面實施或計劃全面實施普教中,近三成小學以不同程度實施普教中,四成五以粵教中。

「全面實施後有問題」 小一轉粵語
19間全面實施普教中的小學不乏傳統名校,如拔萃小學、香港培正小學、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及高主教書院小學部。不過,原本全面實施普教中的聖安多尼學校表示,實施後發現,學生的母語為廣東話,上課使用普通話容易出問題,2016年9月新學年起,小一中文科將改由廣東話授課。
記者向小學查詢時發現,除了全面普教中的小學,有25間小學實施不同程度普教中,當中9間在部分年級全面實施普教中,6間只在部分班別實施普教中,7間小學選擇在部分年級的部分班別推普教中;其餘3間表示計劃逐步全面實施普教中。

或部分年級班別實施 家長可選報
這些不同程度實施普教中的小學安排複雜,如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在小一至小三全面普教中,小四至小六改為全面粵教中;九龍城的民生書院小學全校所有年級均有3班普教中班、3班粵教中班,家長可按意願選擇;聖公會聖雅各小學方面,小一粵教中,小二至小四有1班普教中,小五、小六則改回粵教中,職員表示成績好才可入普教中班,家長亦可自選是否加入。


幼園用普通話 廣州童抗拒講粵語
香港目前未全面推行普教中,大多數幼稚園仍以廣東話為教授語言。記者到同操廣東話的廣州了解教學情况,因當地從幼稚園開始全面使用普通話授課,有家長表示孩子變得抗拒講廣東話,甚至傾向以普通話與家人溝通。另外,記者在香港街頭為一個以普教中學中文的小二生做廣東話俚語測試,4個詞語中3個都無法理解,家長則認為普教中教學始終對升學有優勢。

「佢細個成日講普通話,同80歲嘅太婆都係講普通話,根本溝通唔到!」廣州人阿健慨嘆,今年7歲兒子聰聰就讀小一,在廣州出生、長大,讀幼稚園前操流利廣東話,惟入幼稚園轉為普通話教學,連同學間溝通亦改用普通話,令廣東話退步,至今說廣東話帶點口音。「有時鬧佢叫佢講廣東話,佢都唔肯,後尾逼佢講多啲先慢慢講番好啲。」

廣東話帶口音 「同太婆溝通唔到」
日前記者在香港街頭以「四萬咁口」、「拍烏蠅」、「忙到甩碌」及「打蛇餅」為廖太就讀小二、以普教中學中文的女兒測試對俚語的認識,首3個廖女均無法辨識,「打蛇餅」經廖太提醒後才知悉意思。

普教中港生不識俚語 家長:未必關教學
但有家長認為,是否認識上述廣東話未必與普教中有關,即使粵教中課本也是白話文,反而要看父母及友輩平日會否常用某些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