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1 - 中學混淆生規津貼 外購個人成長訓練

標題:中學混淆生規津貼 外購個人成長訓練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現時教育局每年經常性撥款二億元,向全港中學發放生涯規劃津貼。本報翻查多所中學運用津貼的計畫書,發現有學校利用津貼,舉辦餐桌禮儀班、制服團隊及學生會訓練。教育局相信學校有專業判斷,但輔導教師協會質疑活動與生涯規劃無關,要求當局加強監管。

教育局規定中學須在每年十二月,在學校網站上載年度的生涯規劃津貼運用計畫書,交代津貼使用詳情。按當局通告訂明,這筆津貼可用於為學生提供事業探索,安排業界、商界與校友與學生交流,提供升學就業輔導等活動,但本報翻查多所官津中學計畫書,發現有學校把部分津貼,疑似用於與生涯規劃無關活動上,較常見是把生涯規劃與個人成長混淆。

觀塘官立中學在一四年度計畫書上,把十一萬四千多元,即兩成二津貼,用於中三至中五學生為對象的「領袖訓練活動」,內容包括乘風航課程、外展訓練、培訓學生會與聖約翰救護隊成員等,校方稱活動有助學生自我認識。校長廖綵煥回應指,津貼可用於與升學就業「非直接有關」的項目,認為活動有助提升學生自信心與溝通能力,亦影響有興趣學生參加紀律部隊。他強調學校亦同時利用其他津貼推行相關活動,「我們學生來自基層家庭為主,在考慮支援上要視乎校情,才要看哪方面較為到位」。

屯門官立中學今學年以三萬元津貼,外購中一餐桌禮儀班,該校負責教師林燕鳳指,課程有助培養學生基本禮貌,包括坐姿與餐具使用,認為課程有助基層學生擴闊視野,與生涯規劃有關,「生涯規劃並非簡單的升學就業,也涉禮貌與技能」。

教育局回覆本報指,相信學校管理人員具備專業的判斷力,適當地運用生涯規劃津貼,又指當局自一四學年起,已就生涯規劃探訪過三百所中學,堅稱大部分學校把津貼運用得宜,亦有機制評估活動成效。

曾任中學副校長的輔導教師協會榮譽顧問何玉芬,質疑上述活動與生涯規劃無關,「這些活動根本應由其他津貼支付,不同津貼各有用途,是專款專用」。她指當局《中學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指引》,對生涯規劃均有清晰定義,包括引導學生對職業取向有初步理解與選擇,與個人成長與學術發展有別,學校不應自行無限詮釋,「若這些活動都說得通,那麼沒有甚麼活動不是生涯規劃了」。她指教育局在政策落實與監察有不可推卸責任,宜加強對學校監管與宣傳,避免學校出現政策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