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8 - 四成學生曾賭博8歲開始

標題:四成學生曾賭博8歲開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青少年賭博問題嚴重,且有年輕化趨勢。有研究發現,四成學生曾參與賭博,邊緣青少年更近九成有賭錢;令人震驚的是,學生首次下注的平均年齡為八點一歲,較邊青還要年輕四歲。專家指出,六成青年賭錢是為了消磨時間,同時家庭成員賭博成癮亦導致他們染上惡習;研究亦發現大多年輕人流連於遊戲機中心透過遊戲賭博,有青年曾日輸近一萬三千元,終致債台高築欠款廿多萬。有立法會議員指,機舖的目標客戶以年輕人為主,警方需靠線報或學生舉報才可一網打盡,相信行動有一定困難。

今年十九歲的Henry(化名),自中一開始賭博,直言「逢賭必玩」;三年前開始沉迷於遊戲機中心,因「捉魚機」能將儲值卡積分兌換回現金,自此終日靠「捉魚」賭錢。中二輟學後,他更瘋狂地將薪金投放於「捉魚機」,直言賭錢時無煩惱;但現實是殘酷,輸多贏少的他每日投放更多時間和金錢,相信終有一日能翻本,更曾玩足十六小時,最高峰一日輸掉萬多元,「我簡直輸錢輸到盲目咗」。

青年沉迷賭博孭債25萬
Henry輸光積蓄便向財務公司借貸,其後更向朋友借錢賭博,累積欠債達廿五萬元;債台高築令他嚴重困擾,突然醒覺不可長此下去,在社工勸解後,現時努力工作每月還債一萬元,並做多份兼職希望盡快還清債務。他坦言年輕人不要嘗試賭博,「真係會死人o架」,對當初的行為十分後悔。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大埔地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訪問近九百名青少年,當中四百名為學生,其餘為邊緣青少年;發現近九成邊青曾參與賭博,學生則有四成五人曾賭錢;但學生首次下注年齡卻較邊緣青少年更年輕,前者平均八點一歲首次下注,後者則為十一點七歲。四分一邊青曾透過非法莊家下注,亦常於遊戲機中心以遊戲賭博,當中有一成三更是高危賭徒及病態賭徒。

家長學校社工均應關注
社工周裔智認為,家長應以身作則不要鼓勵賭錢,學校及社工亦要多關注學生情況,並多舉辦活動予學生打發時間。同時,由於學生首次賭博年齡愈來愈小,預防賭博教育應從小學開始,亦希望警方加強巡查遊戲機中心,以免青少年誤入歧途。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指,現時法例對遊戲機中心有一定監管,涉賭博的遊戲機大多不能獲批,但坦言「其實咩都可以賭」,基本上難以禁絕。他又指,警方打擊違規機舖有一定困難,因拘捕違例人士需人贓並獲,但違規機舖有一定熟客,加上「放蛇」警員年紀過大,很容易被識破。涂直言警方或許需找樣子較年輕的學警,或依靠學生舉報,否則難以偵緝。


標題:調查:首次賭博平均8歲 邊青月花逾5300元賭博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賭博有年輕化趨勢,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及理大學者去年及今年以問卷訪問496名邊緣青年及400名學生,發現首次參與賭博下注的學生平均年齡為8.1歲,較以往同類調查的10至11歲有所下降。而邊青賭博的每月平均支出達逾5300元,更有13.9%受訪邊青是病態賭徒。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大埔地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及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榮譽院士黃麗娟,於2015年10月至今年3月進行調查,訪問接受青少年外展服務的邊緣青年(平均17.9歲)及一般學生(平均15.6歲)。結果發現74.6%邊青及35.3%學生在過去一年曾參與賭博,學生首次參與賭博下注的平均年齡為8.1歲。
調查又發現過去一年有賭博的受訪邊青,每月平均賭博支出達5340.8元,遠高於一般學生的116.4元,而邊青欠賭債及借錢的比率亦較高。
先幫家人投注 10歲仔自己落注
調查以「青少年行為量表」列出9項賭徒特徵,如有否常想着賭博的事、追賭等,以評估受訪者的賭博情况,發現13.9%的邊青為病態賭徒,遠高於一般學生的2.8%。
負責研究的理大黃麗娟表示,調查發現學生首次接觸賭博平均為8.1歲,較低於過往其他同類調查所見的平均10至11歲,關注賭博有年輕化趨勢,估計原因包括網上投注令青年更易接觸賭博。她表示,小學生賭博多受家人影響,如一起玩撲克牌等,曾有10歲學生最初只是協助家人投注,其後因記得戶口號碼而自己投注。她建議家長避免與子女賭博,若要介紹賭博,亦要講解賭博風險。
曾經沉迷賭博、現年19歲的Henry(化名),12歲首次賭博,最初與朋友玩撲克,至16歲時在機舖沉迷玩「射魚」遊戲,透過贏取積分換現金,試過一日內輸掉逾萬元,今年初分別向財務公司及朋友借貸15萬元及10萬元,終因債務太多「清醒過來」,在社工協助下決心戒賭及遂步還款。他對曾經的賭博生涯感到後侮,現不敢到遊戲機中心,呼籲其他人遠離賭博。


標題:受訪學生首次賭博8.1歲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有調查發現,受訪中學生賭徒平均早在八點一歲開始賭博,比受邊青賭徒的十一點七歲更早,估計首次賭博多在新年、婚宴場合發生,與家人賭「魚蝦蟹」、啤牌及麻將。有社工指青少年可在「機鋪」以贏來的儲值卡點數兌換回現金,「打機」變相賭博;亦有父母要求年幼子女協助買六合彩,耳濡目染。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大埔地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訪問四百九十六位邊青及四百位中學生,平均年齡分別是十七點九歲及十五點六歲。其中四成三受訪中學生曾參與賭博,首次下注平均年齡是八點一歲,平均每月花一百一十六元賭博。

  負責研究的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榮譽院士黃麗娟表示,青少年賭博呈年輕化趨勢,十多年前同類研究顯示,青少年首次賭博年齡是十一歲,○五年為十歲,今次降至八點一歲。她分析,賭徒可透過互聯網或手機應用程式下注,更有外國賭波網站「免費送一百鎊比新會員玩,又會送T恤或帽,好似好着數」,且社會對賭博接納程度亦增加,「以前去澳門賭,會被認為是爛賭;但現在過大海,好多人都會去賭場賭幾把,當去見識或消遣。」

  黃說,青少年多在家或朋友圈子首次參與賭博,「在新年或婚宴,可能同屋企人一齊玩魚蝦蟹、啤牌及麻將,賭一、兩蚊。」她警告愈年輕接觸賭博,日後再賭風險愈高。

  同時,八成八受訪邊青曾參與賭博,四分一人更參與非法賭博,近一成四為病態賭徒。邊青賭徒首次下注年齡為十一點七歲,學習賭博的途徑主要為朋友、家長,每月平均賭博支出達五千三百四十元。

  約三分一邊青賭徒過去一年曾在遊戲機中心非法賭博,註冊社工陳永康表示,「數年前已發現機鋪有異化現象,好似捉魚機,需要用錢買儲值卡點數玩,贏遊戲賺點數,竟可向不法分子出售點數」,「打機」變相賭博。同時,不少家長要求子女協助買六合彩或「戥腳」打麻將,子女學懂賭法卻不知潛在禍害,缺乏危機感。

  十九歲Henry(化名)中一開始與朋友賭啤牌,之後沉迷玩機鋪「捉魚機」,贏點數換錢,惟輸多贏少,試過一日內輸掉一萬三千元。今年初,他終債台高築,欠朋友及財務公司二十多萬,始決心戒賭。「賭錢害死人」,他籲其他賭徙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