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7 - 普教中納遠程目標 教局諮詢惹質疑

標題:普教中納遠程目標 教局諮詢惹質疑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上月起就更新中文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展開諮詢,下月中完結,文件建議備受爭議的「用普通話教中文」(普教中)繼續作為遠程目標,學校可按本身條件以校本方式處理。教協研究部副主任陳仁啟質疑,政府委託大學做的普教中成效研究未有結論,諮詢文件卻已定了「遠程目標」作前設。

最新成效研究未公布結果
教育局回覆筆者稱,香港要保持優勢,學生須均衡發展兩文三語能力,現時有很多普教中研究,不少顯示其成效受太多因素影響,包括教師運用普通話的能力、學校語言環境等。由於學者及學校持不同意見,學校可因應師資、學生水平、語境、學教支援等考慮是否推行。
課程發展議會在2002年中文學習領域課程指引中列明以普教中作為遠程目標,其後委託大學為參與學校做追蹤研究,研究指其成效受多項因素影響,建議校本決定是否推行。惟近年不少教育界人士質疑學生以非母語學中文,影響學習成效。教育局再委託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學者做普教中研究,據知已完成,但局方向筆者稱,正討論研究結果,暫不公布。
適逢當局上月展開更新中文學習領域課程諮詢,本身是中學中文科教師的教協研究部副主任陳仁啟發現,諮詢文件寫明欲繼續以普教中作為遠程目標,「這樣很古怪,研究結論未出,如果研究指普教中成效差,還要作為遠程目標嗎?」

進師盟:中文科勿硬輸國民感情
文件亦提到中文科目標包括令學生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分,並具備世界視野,珍視中華文化和尊重社會上的多元,又指在涉及價值觀的判斷時,應避免說教,而應重視思辨過程。文件補充,2002年課程指引列出該科目標為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獲學校普遍認同。
陳仁啟說,中文科確可讓學生透過中文篇章建立對中華文化的感情、建立國民身分認同,如感受當代詩人余光中在《鄉愁》中表達離開中國大陸後想念國家的情懷。進師盟召集人施安娜說,最重要是勿「夾硬」灌輸感情,「若學生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就讓他認識多一點中國,認做中國人也要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