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8 - 79%特殊學童家庭尋託管碰釘

標題:79%特殊學童家庭尋託管碰釘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現時經教育局評定為專注力不足、自閉症等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有約三萬三千人,惟有以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家庭為對象的調查發現,分別有八成及七成九家長在尋求評估及託管服務時不得要領;七成七有領取綜援及書簿津貼受訪家庭更因SEN相關服務的高昂收費,而出現明顯或嚴重經濟壓力。

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及浸大社會發展實踐及研究中心,去年訪問一百八十九個SEN學童家庭,發現逾六成家長曾在過去一個學年尋求不同社區服務;另有七成要求小組教學班服務亦被拒。七成二家庭每月為SEN學童付出一千元以上額外學習費用,當中三成三家庭每月更要付三千元以上,七成六家庭表示有明顯或嚴重經濟壓力。育有兩名子女的鍾女士,六歲長女獲評定為專注力不足,需接受課餘託管服務,月花一千三百元,但家庭月入僅萬多元。

團體建議,港府撥款推行SEN學生及家長社區支援服務試驗計劃,並擴大「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項目,提供評估津貼協助貧窮學生使用私人評估服務,以免錯失識別及治療的關鍵時期。

非華語生中文支援少
另外,教育局自一四/一五學年起實施「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及支援少數族裔學生學習中文的相關政策。但樂施會調查發現,逾七成僅取錄小量非華語生的受訪學校,並無向有關學生提供額外針對性的中文學習支援;另更有近三成表示不知道新增相關津貼。


標題:七成受訪特教生家長指學校社區支援不足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童不論在社區或學校,都是被忽略的一群,得到的支援少之又少。有團體調查近二百名特教生家長,七成六人認為社區支援服務不足,尤其是心理學家輔導及家長培訓;逾六成人認為學校支援亦不足夠。團體稱去年《施政報告》增加特殊學習資源中心人手,但遠遠未能應付實際需要。

  特殊學習權益聯會聯同社會發展實踐及研究中心去年七至十一月以面談及電話訪問一百八十九位特殊學習家長,七成半人的子女就讀小學,他們分別有不同情況的特殊學習需要,包括智力障礙、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現時學童確診後,須輪候一至兩年才獲學前康復服務,期間家長會於坊間尋找康復及訓練,但調查發現學校及社區支援遠

遠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曾在社區尋求小組教學班的家長,七成未獲服務;託管服務供不應求情況更甚,近八成人未獲服務。家長即使求得一位,亦帶來經濟壓力,逾三成人每月須花三千元以上,六成七人認為有明顯壓力。學校方面,逾四成家長反映,過去一年在校完全沒有接受相關支援,最不足的依次序為心理學家諮詢服務、功課輔導班及小組教學班。

  負責調查的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洪雪蓮稱,學生缺乏支援除影響學習,亦因此承受龐大壓力,連帶影響家長及親子關係。洪雪蓮指,要有效支援特殊學習家庭,必須通過學校及社區雙管齊下。她建議政府加強支持社區服務,如職業治療、心理學家評估及個案輔導,並促進學校、社區合作互補,如通過社福機構支援學校治療服務。

  單親媽媽Annie育有一名視障及專注力不足的十五歲兒子,她稱兒子只有一成視力,初小時功課勉強追得上,但升上小四後急轉直下,更飽受老師歧視,在眾目睽睽下在飯堂叫他做功課,「(兒子)未食完飯就畀人叫做功課,掃地校工都知。」Annie指自此以後,兒子壓力爆煲,在學校孤立無援,連校長都出言侮辱,回到家後,功課堆積如山,要做至凌晨兩三點。

  Annie續說,兒子升中後不獲學校體諒,被人打,再也不願上學。她不忿學校對特殊學習學生置之不理,「好悲哀,學校欺善怕惡,巴不得他退學。」兒子終日在家打機,兩口子靠綜援維生,Annie感到灰心「無晒人生方向,不知兒子以後的人生如何走下去。」她期望有「一對一」上門支援服務幫助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