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 易誤當患ADHD 高壓管教孩童難專注 親子玩樂助提升學習能力

標題:易誤當患ADHD 高壓管教孩童難專注 親子玩樂助提升學習能力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無法安坐做功課、學習時記性差、甚至時常捽手指,家長或會懷疑子女患上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但原來有可能是管教出問題所致。兒科醫生指出,臨床發現近七成求診個案並非患病,而是家長嚴厲管教、施加太大壓力,導致小朋友出現無法集中精神及記憶變差,拖低成績之餘,也令親子關係越來越差。

兒科專科醫生譚婉珊表示,除了遺傳外,醫學界仍未能確定ADHD的成因,但臨床發現婦女在懷孕時嗜好煙酒,子女患ADHD的機率較高,建議計劃生育婦女戒掉煙酒,臨床亦發現一些因管教問題引致的患上ADHD疑雲個案。
兒童若持續6個月出現包括善忘如記不起日常生活物品的擺放位置、在學校集會等公眾場合突然亂跳、經常犯下同一種小錯誤如忘記在句末加標點符號、串錯同一個生字等,均是患上ADHD病徵。
譚指,大部份病人的專注力每次僅得20至30秒,由是性格亦偏向衝動,不時挑戰家長設下的規則,令親子關係變差。
惟譚稱臨床診症發現每10宗有上述病徵求診的小朋友,約只有3宗確診ADHD,其餘7宗多是倒果為因,即小朋友因為難抵家長過於苛刻的管教方法而有壓力,並非得病。

角色扮演抒發心底話
譚婉珊形容部份個案因家長平日在家嚴密看管,例如要求限時完成功課、不准看電視等,子女在家鮮有出現病徵,但在學校會坐立不安,「測驗幾頁紙只係做到一頁,但小朋友其實識得答」,直到家長收到成績及見教師後,方發現孩子「屋企學校兩個樣」。
譚稱,有確診ADHD個案的親子關係非常差,平日缺少溝通、相處、玩樂,「有啲個案係喺咁嘅環境下得病」。曾有一名7歲的名校小一生在家能誦記知識,但測驗成績甚差,家長大罵一輪後帶孩子求診,才發現兒子確診專注力失調症,「家長都只係要求快啲畀藥小朋友食,等個仔趕得切下一次試考好啲」。
遊戲治療師陳惠卿表示,兒童成長過程中必須要有充份的親子溝通及玩樂,否則或會對孩子的學習有反效果,建議家長應每日花最少10分鐘陪孩子玩樂,舉例家長可和子女一起玩角色扮演,給予機會雙方表達,「通常小朋友戴住面具會更放膽講心底話」,並有助建立自信,其他適合的親子活動包括畫畫、泥膠製作、打籃球等。

標題:逢考試失準 或患過動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朋友每逢考試就表現異常,試卷每頁只做一半,家長宜注意子女是否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DHD)。有就讀名校的小一男生天資聰穎,但一到測驗或考試,試卷經常只做一半,成績「滿江紅」,求診後終證實患ADHD。男童經治療一個月後,班名次打入頭十名。兒科專科醫生譚婉珊表示,小朋友一般活潑好動,家長難以察覺是否患ADHD,但一到考試季節就是求診高峰期,「見子女成績一落千丈,先知有問題。」

譚婉珊說,不少家長見子女好動、蹦蹦跳跳及上堂不專心,便懷疑是ADHD來求診,求診個案中約三成屬實。除咗「坐唔定」,ADHD兒童有更多不尋常症狀,例如經常忘東忘西,連平時識寫的字都會突然忘記;又無時停,愛在班房跑動,同時又欠缺耐性,經常「插嘴」打斷他人說話。

讚賞加獎勵 改善行為
要改善ADHD兒童的專注力及活躍行為,不能夠一步登天。精神科專科醫生陳愷怡指出,有家長過於心急,一開始即嚴厲糾正子女行為,「例如佢平時唔可以坐定定十五分鐘,你一下就叫佢坐半個鐘至一個鐘,係唔可能。」她建議逐步改善,當子女達到要求,家長勿吝嗇讚賞。ADHD兒童平日在學校因惹事已經常遭老師訓斥,較少得到稱讚,家長應填補此空隙,「可以每五分鐘讚佢一次,咩都可以讚,例如佢行到直線、坐定一陣,都可以讚。」

另外,ADHD兒童適合採用獎勵制,由於他們缺乏耐性,獎勵要有即時性,較易令他們滿足及願意糾正錯誤的行為。要提升專注力,學習的空間應盡量減少外來刺激,例如書枱前方勿對着窗口,也不要在房內擺放太多玩具等等。

遊戲治療 利親子關係
要治療ADHD,除了服藥,原來遊戲也是有效的治療途徑之一。遊戲治療師陳惠卿說,一般的遊戲治療約十二節,以不同遊戲訓練兒童的專注力,例如沙盤、手工美勞等;角色扮演則可讓兒童學懂正確的行為。她認為家長每日應最少花十分鐘親子遊戲時間,最好安排在學習後,亦有助改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