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0 - 調查﹕與幼兒溝通 79%家長用中英語

標題:調查﹕與幼兒溝通 79%家長用中英語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想唔想食Apple?」不少父母望子成龍,均培育子女自小學懂兩文,但也有人憂慮自己英文發音和文法不準確,或對話中英夾雜,會令小朋友「學壞手勢」。不過,有專家指出,愈早開始親子閱讀對幼兒語文發展愈好,幼兒可漸漸從朋輩學到正確發音,建議家長多與小朋友講故事,每日最少花半小時閱讀繪本,即使一歲以下未識說話的幼童也可接觸雙語,讓孩子自小建立中英文詞彙。

牛津大學出版社贊助的一項調查,問卷訪問六百八十一名育有五歲或以下幼兒的家庭,發現七成九受訪父母日常會以中英雙語跟幼兒交流,但七成一擔心自己說話中英夾雜,會令小朋友語言發展不良,不少人擔心自己英語詞彙不足、發音不準確及文法不正確。

宜日抽30分鐘陪讀書
負責調查的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黃國成表示,愈早開始親子閱讀對幼兒語文發展愈好,對未足一歲幼兒也可以用雙語對話和玩遊戲,豐富他們的詞彙,以便日後講較長和較複雜的句子。他又指,家長不用太擔心自己英語能力不足,因為小童發音最受朋輩影響,甚至反過來糾正家人。

至於中英夾雜問題,他指是幼兒認識詞彙不足,才會用另一語言生字代替。他建議家長每日抽最少三十分鐘與幼兒讀書,一歲以下幼兒可每星期讀中英文繪本各一本;兩至三歲可增加至每日早晚各一本;三歲或以上更可增至每日讀三本,包括中英文圖書及以前讀過的舊書,令他們熟習雙語生字。

標題:訓練幼兒雙語 雙親毋須各說中英 學者:父母忌句子中英夾雜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教育程度高的父母都會以中英雙語跟子女溝通,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黃國成稱,父母與子女溝通時毋須一個只說一種、另一個只說另一種語言,建議父母可中英也說,但同一句話不應中英夾雜。他建議父母可與孩子閱讀中英文繪本,從而讓孩子認識某事物的中英名稱,減少孩子因不認識某些中文或英文字詞而說話時中英夾雜。

倡陪讀繪本 先看圖後讀字
調查以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Path會員中的681名首次育有0至5歲幼兒的爸媽為對象,家長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及教育背景,五成受訪者有大學或以上學歷,八成以雙語跟年幼孩子交流。黃國成說,家長採用繪本讓子女認識雙語,一般會出現一開始便指着文字教小孩閱讀,小孩不專心都要求繼續讀,以及閱書量不足等問題。他說,幼兒需透過圖畫掌握內容大要,家長伴讀時要指着的是圖畫而非文字;幼兒的專注時間很短,若孩子想玩,家長不該勉強,應分開數次,每次唸兩三頁;家長亦不要以為只跟孩子閱畢全書就完成任務,應在閱讀時與小孩討論,把書本內容連繫到日常生活經驗。

三句中一句英無問題
另外,有父母會分工,各對小孩講一種語言,黃國成說,若雙親說中文比英語自然,毋須每人用一種語言,而應在與孩子溝通時以完整句子說中文及英文,勿在一句字內中英夾雜即可,說三句中文一句英文亦沒問題,但毋須時刻翻譯英文意思,否則孩子了解到此模式,便會忽視某種語言,只聽一種。

洪太自女兒牙牙學語時,夫婦便「分工」跟女兒說英語及粵語。洪太說,不管女兒小時是否聽得明白,也會跟女兒說英語,加上一直有跟女兒閱讀中英文繪本,當女兒漸漸掌握英文及中文的分別,洪太便跟她一時說粵語一時說英語。現時,兩歲的女兒碰見不同人也懂得選擇適當語言,如與外傭溝通時會說英語,與婆婆溝通會說粵語,跟媽媽說便一時中一時英。

黃國成說,若要培養子女的中英文能力,除日常多談話,也應多閱讀。他建議一歲或以下幼兒的家長,可每周與子女看中英文繪本各一本,每天可慢慢地看三四頁,先令孩子愛上閱讀,完成一本書後,家長可與小孩重複看數次,以加深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