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7 - 小兒看中醫不把脈靠指紋斷症

標題:小兒看中醫不把脈靠指紋斷症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醫治療越趨普及,原來中醫對成人及小兒的診症方法大有不同,兒科在中醫稱為「啞科」,因為兒童大多無法清楚描述自己的病況,需靠醫師觀察和經驗判斷。兒童的望聞問切亦與成人有異,如成人把脈要用三指,小兒則只用一指,小於3歲幼童會運用特別的「望指紋」方法,即觀察食指淺表靜脈長度、顏色等輔助診症。

看中醫必會「切診」,成人要把脈,但兒童尤其3歲以下不用把脈。註冊中醫師何慧潔表示,由於小兒氣血未定,不能單靠脈法診斷,故早於唐代已有小兒指紋,其後歷代醫家再補充資料,逐漸形成小兒的診斷系統。

淺表靜脈反映臟腑
中醫所指的指紋並非手指紋,而是幼兒食指橈側皮下的淺表靜脈,即虎口到食指內側的皮下血管。指紋本身是由手太陰肺經之脈的分支,故能反映臟腑、經絡、氣血變化和正邪盛衰,嬰幼兒皮膚嫩薄故容易顯露。
何指,望小兒指紋時,醫師會握住小兒食指末端,再以拇指在小兒食指掌側前緣,從指尖向掌心方向輕推數次,淺表靜脈就會較明顯。觀察指紋的長短、顏色變化等,就可診斷小兒病情。食指的3個指節由指根到指尖,分別稱為風關、氣關及命關,指紋越長越近命關,代表病症越重,如外感感冒大多到風關會停。

觀面色配合問診
指紋的顏色,亦能看出不同證型,如顏色較為鮮紅,多為寒邪入體,如患外感風寒,紫暗色則為熱證,色青則多見於肝風。何稱,健康小朋友的指紋則為淡粉紅色,若隱若現於風關內。小童3歲以後就可以把脈,但因為前臂較短,醫師不會用三指把脈,用一隻或兩隻手指已能覆蓋寸、關、尺;但由於小兒心跳較快,脈象就特別快,但脈象快本身是熱症表現,應用於小兒就不準確,故有時需要配合小兒指紋作出判斷。

除了切診,為小兒診病亦很着重望診。何指,小兒舌診與成人相似,正常健康時舌頭應為淡紅色薄白苔,舌紅代表有熱,舌尖特別紅則為有心火,會有睡眠不穩、易竧𣉢的表現。舌苔厚為濕重,常見於食滯病人,舌苔黃亦是熱的表現,伴隨會有肚瀉肚痛。吐舌者即舌頭常伸出口外,或經常舔唇「弄舌」,均為心脾積熱導致。觀小兒面色也是診症方法之一,如面色青白就是氣血不足,面色黃則為脾虛濕重。

何指,由於幼兒難準確說出自己的不適,故父母或照顧者的觀察很重要,越詳細講出兒童呈現的症狀,加上醫師觀察,診斷會越準確。例如問診時,父母能講到小孩咳時帶痰,痰清稀色白,且晚上咳嗽為主,望指紋又發現是紅色,就屬風寒閉肺,可用生溫藥材作治療;又如咳痰聲重,痰呈黃綠色,喉嚨痛兼發燒,舌診時舌尖較紅,指紋又較紫,則與熱氣有關,可以清熱清肺治療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