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0 - 能力障礙童 60%少到遊樂場

標題:能力障礙童 60%少到遊樂場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個關注兒童共融遊樂空間的調查顯示,60%有能力障礙的受訪者,因康文署的「共融遊樂場」環境及設施差強人意而很少使用,當中20%更曾被人欺負排擠,大部份寧願留在家中。

20%曾遭欺負排擠
負責調查的關注團體「親切Treats」去年11月發問卷訪問783名受訪者,75%指很少在遊樂場遇上能力障礙的兒童。有家長說,一般遊樂設施只為能力正常兒童而設,不適合肢體障礙或視障兒童使用,導致有能力障礙的子女長時間留在家中。129名有能力障礙受訪者,20%指子女曾被人欺負排擠。特殊學校學生錦發說,曾在公園玩,被人叫「儍仔」。

該團體帶同有能力障礙的兒童,實地到港九新界22個康文署轄下一般及共融遊樂場試玩。「親切Treats」總監湯崇敏指,康文署全港693個遊樂場,當中70%屬共融遊樂場,可供有能力障礙兒童玩。不過,從易達度、適玩度、可用度、排斥度。經測試後發現,大部份未能達到供肢障、視障、智障、聽障兒童使用的標準。

她以西營盤西安里的「共融遊樂場」為例,位處多棟大厦中間、設於食肆通風位置、空氣污染、欠缺視障人士使用的地圖及使用指示,甚至有高空擲物。該團體促請政府真正實踐能力障礙兒童的遊樂權利。


標題:探射燈:康文署遊樂場 空談傷健共融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共融遊樂設施不共融!設有約七百個戶外兒童遊樂場的康文署,聲稱當中約七成設施能夠供傷健人士共融使用。不過,昨日有關注組織發表報告指,這些標榜「共融」的遊戲設施,既不容易到達,設計亦不適合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記者日前親身乘坐輪椅,巡查部分有共融設施的遊樂場,發現部分場地配套不足,根本「冇嘢好玩」。熟悉遊樂場設計的團體直指,本港遊樂設施不能滿足特殊兒童需要,正計劃制訂共融遊樂場設計指引並加以推廣,為兒童打造更美好的遊戲世界。

現年九歲的盧敬旻出生時因腦缺氧影響智力,需以輪椅代步,他早前與爸爸前往康文署轄下聲稱具共融設施的黃大仙鳳德公園玩樂,卻發現沒有適合自己的遊戲。盧爸爸說:「一個人根本冇辦法帶囝囝上滑梯,要兩個人接力幫佢上去,過程要幾分鐘,唔係咁易;廁所嘅指示又唔清晰。」過去一年,敬旻到公園遊玩不足五次,「如果淨係擺啲設施,好似交行貨囉,我唔明乜嘢係融合公園。」

智障女生江可縈,現時已很少到公共遊樂場嬉戲,「覺得啲嘢唔啱玩,環境又唔好,好大陣油煙、食物味,有氣管敏感嘅小朋友唔會鍾意嚟。」她期望政府改善共融遊樂場設施,「去遊樂場玩係我童年回憶,我依家都好想周不時再落去,認識多啲新朋友。」

大部分設施未達共融標準
特殊兒童在遊樂場遇到的問題林林總總,以上個案僅冰山一角。兒童共融組織「親切」近日檢視十八個康文署轄下的一般遊樂場及四個共融設施遊樂場,發現大部分設施在「容易抵達」、「可玩度」及「方便使用」三方面均未達標。該組織又訪問了七百八十三名包括有能力障礙和健全的人士,近七成半受訪者指沒有在遊樂設施遇到有特殊需要的人士一起玩,認為主因是政府沒提供合適設施;亦有超過百分之六十受訪的有能力障礙人士指,不會到遊樂場玩樂,其中更有人曾被欺負。

記者日前模擬輪椅使用者實地巡視各區,發現列為共融遊樂場的西環西安里兒童遊樂場內,只有一般的滑梯及搖搖馬等設施,殘疾兒童「冇嘢好玩」。同在西環的李陞街遊樂場其中一個入口更設有金屬柱,阻礙記者的輪椅進入,而在內供視障人士使用的點字地圖亦損壞。至於黃大仙鳳德公園,進場時需經過一段凹凸不平的道路,輪椅人士隨時因顛簸而跌倒;當記者按指示牌尋找洗手間時,發現「終點」原來是一條樓梯,只好繞道而行,花近五分鐘才抵達。

攀架設計 殘障人士難參與
有份參與「親切」遊樂場考察的中學生憶述,有共融遊樂場建在食肆通風口後面,空氣污濁,場地雖附有無障礙聯絡主任電話,但多次致電均無人接聽,考察時更遇上高空擲物。這些遊樂場設施大多為攀架設計,肢體殘障和視障人士均不能參與。

「親切」總監湯崇敏促請當局正視特殊兒童被排斥及無法自主遊樂的情況,並提出三點倡議,包括重新定義「共融遊樂場」,令該空間不只是零碎的遊樂設施;其次是全面檢視並提升現時的共融遊樂場設施;最後全面推行「共融遊樂友善空間」標誌,讓更多市民認識社區內的共融設施。

現時本港約有七百個戶外兒童遊樂場由康文署管轄,為二至十二歲兒童提供八百多組遊樂設施,當中約七成屬共融遊樂設施。康文署發言人表示,遊樂設施種類多元化,如有不同形狀玩樂板讓視障兒童觸摸,亦有活動組件可敲打出聲音,而因遊樂場供傷健兒童一同遊玩,署方並無刻意為共融設施豎立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