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3 - 家長施罰不如接納 可減SEN學童困擾

標題:家長施罰不如接納 可減SEN學童困擾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本月接連發生與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有關的突發事件,引起社會關注SEN兒童支援不足問題。有患亞氏保加症學童家長憶述,曾被學校質疑家庭教育有問題,她認為懲罰並不能令SEN學童好轉,反而用接納及包容的方法可令其冷靜,改善對立性反抗行為。SEN家長互助小組心義行社工建議試行「一校一SENCO(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因適當教導可大大減低SEN學童在社會上面對的突發事件。

  黃太就讀中一的兒子,六歲時被評估患亞氏保加症。她回想校園內的小事佷容易牽動兒子情緒,試過因誤會激動得推倒前後枱凳,引起班上同學哄動,更稱要疏散至音樂室。二年級時兒子曾咬傷社工,須要賠償醫藥費,更試過於堂上衝出課室,學校老師花了一堂時間才於校園一角找回兒子。

  「初時學校主任認為,兒子行為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我亦有反省,阿仔咁暴力,是否我們家教不好?」家住馬鞍山區的她,為改善兒子行為及情緒,幫兒子報名參加大量遊戲治療組,治療組分布於灣仔、青衣、火炭等多個地區,試過一星期帶兒子參加三個治療活動。「當時好迷惘,好像教極都教唔好,甚至將部分情緒壓力施加兒子身上。」直至一次有跟進兒子三年的導師開解,着黃太只需「用愛浸死佢」,她才得以釋懷。

  直至兒子小四後,學校逐漸明白SEN情況,加上主任了解兒子有對立性反抗行為,容許兒子冷靜時伏在桌面,又有老師提醒領袖生避免肢體接觸,助兒子在校表現脫胎換骨。黃太相信,如學校設有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就可更早明白SEN學童特質,作出恰當安排。

  另一名SEN學生家長譚太亦非常認同,懲罰只會加劇其負面的自我形象和仇恨心。她的十五歲兒子在兩歲時被評估有自閉傾向,而且肌肉和語言發展遲緩,一直抗拒做功課。兒子小學時曾因新校長要求提升TSA成績催谷操練,令他在學習上感到非常吃力而被逼轉校。升中後老師不停記缺點,欠交及衝突情況變本加厲。

  譚太其後建議校方利用職務提升兒子自尊感及責任感,如負責課室布置、美化校園等,最終兒子不再逃避做功課,對學校投入感亦增強。

  SEN家長互助小組心義行服務社主席兼註冊社工何淑儀建議政府試行「一校一SENCO」,可助校方更掌握SEN學童的訓練方式,但認為職級必須為全職主任級,且不用教學,以致有足夠能力和時間推動其他老師去執行特殊教育需要計畫。她又指,現時只得三十小時的特殊教育基礎課程,僅足以令老師「聽完所有特殊教育需要名詞」,而專題式課程亦非指定進修,令學校老師訓練不足而未能照顧SEN學童需要。

  何淑儀表示,如老師懂得處理SEN學童問題並提供適當教導,有助改善其情緒或行為,可大大減低SEN學童在社會上面對突發事件,減低日後出現反抗行為及與其他人衝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