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 群育學校遷屯門遭反對 鄰校校長:擺個炸彈喺度

標題:群育學校遷屯門遭反對 鄰校校長:擺個炸彈喺度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政府計劃將大嶼山石壁一所有50年歷史、專門收容情緒及行為有問題學生的群育學校遷往屯門,卻遭到屯門區學校校長及區議員反對,擔心「問題學生」對區內學生及社區造成滋擾。工聯會及新民黨區議員亦聯署反對,認為教育局諮詢不足。群育學校校長則指校舍已老化,急需搬遷,而群育學校學生亦不應被「隔離」。

本港共有7所群育學校,供有情緒及行為問題的學生入讀,其中位於大嶼山石壁的東灣莫羅瑞華學校,校舍建於1960年代,受地契條款限制不能原址重建。政府建議將學校遷往屯門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旁的一幅空地,並耗資4億興建新校舍及學生宿舍,預計2019年初落成。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下周一會討論遷校建議。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已表明不歡迎新鄰居,去信立法會要求議員否決有關建議。該校校長蔡國光在信中指出,根據教育局資料,群育學校的學生,包括有暴力行為、參與黑社會活動、有吸毒習慣、性濫交等問題,有較大可能與區內不良分子及黑社會結聚,新學校選址附近有6所中學及多個屋邨,並不適宜,指群育學校學生需要一個遠離人口密集及避免引誘的環境。

蔡回覆查詢時指,該校教師擔憂毗鄰建群育學校「會唔會影響我哋學生返學放學之類」,他形容該區為學校邨,環境較複雜,「你話係咪擺咗個炸彈喺……我唔知邊個傷」。蔡更直言不能視群育學校學生為普通學生,指有人說要應讓他們融入社區僅屬理想,「老實講,如果佢係正經返學,唔使去群育學校啦」,又批評教育局諮詢倉促。據悉,該校已收集79名教師及教學助理聯署,要求重新評估遷校影響。

東灣莫羅瑞華學校校長卓德根表示,50年歷史的校舍缺現代教育設施,亦無排污系統,化糞池老化出現滲漏,附近大量老樹亦構成潛在倒塌危險。卓德根又解釋,群育學校的學生全部由主流學校轉介來,「黑學生」只佔小部份。學生在接受三個月至兩年的適應課程與輔導後,都會轉回主流學校。群育學生不應被「隔離」。

葉建源:加上負面標籤

屯門區議會內工聯會及新民黨議員亦聯署反對遷校,其中區議會副主席李洪森指出,原則上不抗拒群育學校遷入屯門,但教育局諮詢不足,令鄰近學校強烈反彈。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葉建源表示,擔心今次爭議令群育學校被加上負面標籤,其他群育學校在市區多年,部份附近更是名校,一直相安無事。

全部小學生 外界多誤解

偏處大嶼山石壁的東灣莫羅瑞華學校原本是一所收容貧苦無依兒童的宿舍,後來才變身成群育學校。校長卓德根對外界的誤解感到無奈:「可能有人會誤以為我哋同石壁監獄有關,其實我哋嘅學生都係小學生,全部冇案底。」

前身為兒童之家

東灣莫羅瑞華學校的辦學團體為香港學生輔助會,創辦人戴大偉在1957年起在調景嶺開設無家兒童收容所,所內一群少年一次到大嶼山遠足,發現了被荒廢的石壁水塘建築工人宿舍。戴大偉在1965年將工人宿舍變為兒童之家,收容兒童日多,於是又辦識字班。到70年代再轉為群育學校。

卓德根表示,學校位於偏遠大自然之中有好處,課程內也有不少探索自然活動,「學校一帶更加冇寬頻網絡,學生想上網打機都唔得」。但壞處亦是無網絡,學校無法提供電子教學,教師要下載參考資料亦非常不便。另外校址偏遠,來往東涌需半小時,有居於將軍澳的教師每天來回要4小時,所以他們招聘老師一向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