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3 - 戒口無用 一歲前嚐花生雞蛋 BB過敏風險減

標題:戒口無用 一歲前嚐花生雞蛋 BB過敏風險減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嬰幼兒出現過敏問題近年越見普遍,家長為求子女脫離敏感夢魘,法寶盡出。但預防勝於治療,近年有國際指引提出,戒口或延遲嬰兒進食高致敏食物,未能減低敏感風險,反而若能及早接觸高致敏食物,日後患上食物過敏的風險會較低。專家指出,嬰兒出生首兩年是身體的學習期,越早接觸多元化食物,越能訓練身體的耐受性,減低敏感機率。
記者:伍雅謙

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主任、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李德康表示,2012年一項研究指出,本港有近5%兒童食物過敏,其中約15.8%有嚴重過敏反應,對比其他國家約為10%嚴重過敏為高。

父母有病史 風險更高
現時近九成食物過敏的個案,主要是對牛奶、蛋、大豆、小麥、蝦、貝殼類、果仁及花生8類食物過敏。患者一般有流鼻水、出紅疹、嘔吐、肚瀉及嘴唇腫脹等症狀,嚴重更會出現氣喘、呼吸困難及心律不正,若嬰兒父或母有敏感症,便屬於敏感症高危,若父母均有過敏病史,子女患敏感的風險更高。

該院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稱,過去20年沒有因戒口而減少敏感症出現,反之有上升趨勢,所以近10年開始,國際已更改敏感指引,認為不應避免嬰幼兒進食高致敏食物。近年多項國際研究亦發現,高危嬰兒自4至6個月起,定期進食高致敏食物如花生、奶類、蛋及小麥等,患病率較完全戒食高致敏食物的嬰兒顯著為低,嬰兒在1歲前進食的食物種類越多,6歲時患上食物過敏及哮喘的風險越低。

傳統預防嬰兒食物過敏的方法,是避免讓他們進食懷疑會過敏的食物,惟陳指有關做法已過時,戒口或延遲進食無法減低過敏風險,反而越遲進食,患過敏的機率越高。近年世界各地均建議,應在嬰兒4至6個月大,開始進食固體食物時,嘗試同時引進高致敏食物,毋須特別延遲。嬰兒出生後首兩年,身體處於學習階段,嘗試分辨有益及有害的食物,若首兩年不給予身體學習機會,待幼兒2、3歲時才首次進食高致敏食物,身體便可能會「認錯」,以為有關食物有害,從而產生過敏反應,故及早接觸多元化食物,能訓練嬰幼兒對高致敏食物的耐受性,減低日後出現敏感的風險。

養和醫院在2016年底進行問卷調查,共430名受訪者包括準父母及初生嬰兒父母,發現約一半受訪者有家庭過敏病史,包括父或母患有過敏性鼻炎、哮喘、濕疹或食物過敏等,即其子女屬於易過敏的高危族。調查亦發現,約三成父母在嬰兒1歲後才引進蛋白、大豆、小麥及魚等食物,近七成父母更在1歲後才讓子女進食堅果及貝殼類食物。
陳指,只要嬰兒發展正常,能進食固體食物,便能同時引入高致敏食物,毋須特別推遲,惟若嬰兒一出生已有過敏反應如濕疹,又或懷疑曾出現食物過敏,便應盡快求診,由醫生進行測試,以了解嬰兒是否真正患有過敏,避免再進食及進行適切治療,切勿自行嘗試或猜測敏感源頭。
養和現時為3至12個月大嬰兒提供預防食物過敏(EASE)計劃,有家族病史的高危嬰兒可接受為期3年的跟進,包括以皮膚點刺測試嬰兒是否有食物過敏。若嬰兒沒敏感情況,會教導父母適時為嬰幼兒引入高致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