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 - 模擬墮下 當自殺是遊戲 小學禁玩 跳樓App

標題:模擬墮下 當自殺是遊戲 小學禁玩 跳樓App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血腥跳樓App入侵小學。一款以跳樓為題材的手機遊戲,模擬玩家從高處墮下,遭障礙物割頭斷臂,血花四濺,儼如一場死亡體驗。有小學校方擔心App誤導學童自殺只是遊戲,甚至錯覺跳樓只流血不會死,近日下令禁玩,並提醒家長切勿掉以輕心,忽視嚴重後果。
記者:王家文

屯門青山天主教小學本周一向家長發出通訊,指近年網上流行模擬跳樓、自殺的手機應用程式;有低年級學生更把相關的手機遊戲內容,包括鼓吹自殺口號等元素,套落現實中,玩一種名為跳樓自殺的遊戲。其中一個玩法是把跳樓當作猜包剪揼、猜樓梯輸掉的後果等,甚至用一些手勢或動作來模擬跳樓。


主角不會墮斃 可復活再玩
該校謝副校長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上周有家長向校方反映,有手機遊戲程式涉及跳樓、自殺,「覺得唔係好安心」,該校訓導組及社工隨即跟進。他說暫未見有學生玩這類手機遊戲,但擔心學生在耳濡目染下,接收錯誤訊息,以為遇到困難就以死解決,「覺得跳樓、自殺好似好簡單,當係遊戲」,或甚至錯覺以為跳樓只會受傷,「爬番起身會冇事」。

謝副校長強調任何人都要珍惜生命,故嚴禁學生玩這類遊戲,並發通訊提醒家長切勿忽視,「唔好畀佢哋(小朋友)接觸呢類遊戲。如果佢真係有玩過,都要解釋畀佢聽,遊戲還遊戲,網絡虛擬,現實還現實」。在該校念三年級的區同學則表示,不會玩跳樓遊戲,因為危險。
該款跳樓手機遊戲由一間阿根廷公司開發,於2011年初上架,被評為中度暴力,只適合12歲或以上人士使用,至今有100萬次下載,並先後推出多個版本。該遊戲初版的背景設於大廈天井,由玩家操控的主角從天井墮下,閃避障礙物,若撞到會遭割頭斷臂,血花四濺,最後「呯嘭」重擊在地,頭爆眼凸,狀甚恐怖。

玩家輸掉後,畫面會出現一篇模擬的新聞報道,列出遊戲主角從多少米的高處墮下、身體哪些部位受傷、輸血量及醫療費等;主角則全身綁上繃帶卧在病床。玩家只需按下Play Again(再玩),主角便會「復活」又再跳多次。

專家倡用以灌輸正確訊息
本身是「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AiTLE)」執行委員的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表示,不少手機遊戲都涉及兒童不宜的訊息,最重要是家長妥善管理子女使用手機及平板電腦,不應讓他們隨意下載任何遊戲。他指有關遊戲發行多年,並不熱門,擔心經報道後反而本末倒置,吸引更多學童下載。

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博士指,越禁止越吸引更多兒童好奇下載,「唔係禁就可以解決問題,而係教導番學生,玩呢啲game(遊戲)要留意邊啲地方,有乜真實,有乜係假」,或利用作生命教育,灌輸正確訊息,「有啲問題唔係單靠自殺可解決」。


學生及家長心聲
【蔡同學】
「有玩網上跳樓遊戲,覺得幾刺激,撞倒嘢會死,刺激後覺得冇乜嘢。只要識得分辨,邊個係遊戲世界,邊個係真實世界,唔好真係去跳樓。」


【何太】
「我哋(夫妻)完全唔打機,所以佢哋(子女)都唔打機。畀佢哋知道有其他嘢更好玩,好似睇書、跑步,唔需要注重喺呢啲地方。」


標題:跳樓App鼓吹自殺小學禁止學生下載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今年開學後發生多宗學童自殺個案,震驚教育界。青山天主教小學日前向家長發信,點名指多個手機遊戲鼓吹自殺跳樓,有猜樓梯遊戲,玩者若輸了包剪揼便要跳樓,更有鼓動自殺的字句。校方批評內容令學生誤將自殺視同遊戲,呼籲家長不能低估嚴重性,並禁止學生玩同類遊戲。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建議家長及學校推廣生命教育,提醒學生生命不可重來。

  青山天主教小學的通告指,近日發現有低年級學生在手機下載一個名為「跳樓自殺」的應用程式遊戲,內容與包剪揼、猜樓梯類似,但動作與口號均涉鼓吹自殺元素,要求學生以手勢或動作模擬跳樓,更把跳樓列為猜輸的結果。校方表明遊戲向學生傳遞「自殺未必會死,只會流血」、「跳樓是刺激好玩的遊戲」等錯誤訊息。

  校方又點名指三個手機遊戲涉及自殺內容,表明禁止學生下載,並呼籲家長不能忽視嚴重性。記者下載被校方點名批評的「Falling Fred」手遊程式,遊戲設定主角在天井墜樓,期間不斷撞到障礙物,出現斷頭等血腥及慘叫畫面,令人極度不安。雖在遊戲市集說明提及涉及暴力,但學生仍可簡易下載。

  該校副校長謝培梓回應指,校方未發現學生沉迷自殺遊戲,但有家長在每月例會向校方反映發現這些遊戲,經社工及輔導教師檢視後認為意識不良,希望通過通告作預防及提醒,「生命教育是天主教小學的核心價值,不能視同遊戲不理後果,尤其不希望學生混淆現實與虛擬世界。」校方已提醒全校教師留意學生行為有否異樣,包括仿效自殺遊戲動作,並為學生加強生命教育。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指,家長及學校除禁止學生接觸自殺遊戲外,更重要是打破禁忌與他們討論生死,讓他們反思自殺行為的嚴重後果,「讓學生明白自殺不是一個遊戲,死亡後生命是不能重來,永遠失去家人朋友。」他建議針對初小學生,可用昆蟲作為比喻,如蝴蝶死後不能再飛,讓他們明白死亡不能復生。

  教育局回應稱,部分網上遊戲渲染不正確和不良訊息,包括暴力、自殺及自殘等,對學生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呼籲教師和家長多關心孩子使用網上平台的喜好與行為,如察覺他們接觸意識不良和涉及暴力的遊戲,應加以制止,並清晰地向他們解釋這類遊戲的不良影響;又強調當局致力推動學校制定健康校園政策,提升學生解難及抗逆能力

標題:校園罕令禁玩跳樓Apps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學生終日「機不離手」,手機遊戲更成為不少學童的課餘玩物,但個別手機遊戲Apps(應用程式)竟讓玩家模擬「跳樓自殺」,加上近期學生潮玩跳樓版的「猜樓梯」,容易令學生誤以為「跳樓」純屬遊戲,忽視後果,事件引起教育界關注。有小學日前向家長發通告,直指部分流行的遊戲Apps鼓吹自殺及跳樓等錯誤觀念,校方更擔心有學生因此誤以為「自殺」是一種遊戲,因此勒令嚴禁學生玩該類遊戲,並提醒家長不要忽視嚴重性及影響性。

青山天主教小學本周一向全校學生家長發通告,指近年網絡世界流行一些與「跳樓」、「自殺」等內容有關的手機應用程式,而有關遊戲的內容及模式鼓吹自殺及跳樓,更傳遞錯誤觀念,如「跳樓是刺激好玩的遊戲」、「跳樓未必會死,只會流血」等。

通告又指,校方近日發現有低年級學生玩「跳樓自殺」遊戲,內容大概是「猜包剪揼」,再加上一些鼓勵跳樓的口號,有點像「猜樓梯」,但部分玩法是將「跳樓」當作輸的後果,而學童會用一些手勢或動作來模擬跳樓。校方擔心學生受遊戲內容影響,當遇到困難誤以為可透過「自殺」解決問題,甚至誤以為「自殺」是一種遊戲,故校方嚴禁學生玩這類遊戲。

網友斥遊戲恐怖變態
有關通告隨即被轉載到社交網站facebook及網上討論區,引發網民熱議,不少網民直斥遊戲恐怖和變態。有網民更指「我讀初小嘅女曾問我玩唔玩自殺,了解過係一種猜嘅遊戲,我諗我都要同佢傾吓」;另有網民指「我兩個女,一個小六,一個小一,上個月佢哋玩呢個遊戲(猜包剪DUP(揼)跳樓自殺)……我已即時解釋咗唔可以攞呢啲行為當遊戲咁玩。」

青山天主教小學副校長謝培梓回應稱,早前接獲家長通知,指最近發現有數個手機遊戲Apps的內容,竟與「自殺」及「跳樓」有關,擔心有鼓吹作用。校方雖暫未發現有學生在校內玩這類手機遊戲Apps,但訓育組、輔導主任及社工則擔心有學生混淆網絡虛擬及現實世界,甚至誤以為跳樓不會有後果,故決定發通告提醒家長多加留意。

籲家長勿忽視嚴重性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模擬「跳樓」及「自殺」等遊戲,容易令小朋友混淆虛擬及現實世界,但又擔心若學校嚴禁學生玩類似遊戲,反而挑起學生的好奇心,故學校在處理有關問題上陷入兩難局面。

社會福利署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陳耀基則指,網上流傳很多具誘導性的自殺或自殘資訊,對於本身有自殺及自殘傾向的小朋友而言,接觸該類資訊或會增加他們自殺的風險,而對心理健康的小朋友而言則沒甚影響。陳又指小學生年紀小,危機意識不足,亦不清楚跳樓的後果,建議家長應多加留意子女,避免子女接觸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