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7 - 名校教師疑半班學生患病 僅一人確診

標題:名校教師疑半班學生患病 僅一人確診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患有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DHD)的學童人數近年急升,學校及家長應對時出現兩個極端。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的觀察,本港學業上越進取的傳統名校,其ADHD懷疑個案越多。有名校教師更懷疑半班學生患ADHD,最終僅1人確認有ADHD傾向;另一邊廂,有名校教師和醫生指出,有家長反而諱疾忌醫,拒讓確診ADHD的子女服藥。

有家長不讓孩子治療
有主要服務小學生的教育心理學家向《蘋果》透露,其服務對象包括傳統、較追求成績的小學,亦包括課業相對輕鬆的學校。她指出,學生有否ADHD徵狀、有多嚴重,很視乎教師的主觀感覺。她遇過最極端的個案發生在名校,有教師懷疑多達半班學生有ADHD,「教師覺得個個坐唔定,但其實多數小朋友都好動,教學太單一又會唔會係(坐唔定)原因?」
她坦言,如此高比例幾乎不可能發生,也不符合整體趨勢,「有乜可能所有個案集中喺晒一班?」她接獲該批個案後,循學生的學校、家庭及個人三方面觀察,包括向所有主科教師、父母仔細查詢其表現及習慣,並單獨面見學生,「如果喺某啲堂先係咁,或者喺學校活躍、喺屋企好文靜,咁有可能係學校太悶先坐唔定」,結果她僅確認一人有ADHD傾向,須轉介精神科醫生。
有傳統名校主科小學教師則相信上述個案僅屬個別例子,雖然名校課業壓力較大,仍有方法調適。以該校為例,如教師懷疑學生有專注力問題,不論是否確診,亦會與家長商量和提供支援。不過她也觀察到ADHD學生人數快速增長,「每班總有幾個」,作為教師也很頭痛,尤其個別家長道聽塗說,因擔心藥物副作用,未提醒子女服藥或自行減藥,「有冇食藥,教師一睇就知」。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去年接獲一名就讀Band1學校小四男童求診,其成績「麻麻哋」,校方發現他有學習困難。黎也確診男童患上ADHD,但家長似乎不接受診斷結果,不讓他接受治療,也沒覆診。黎強調,ADHD患者延誤醫治可引致後遺症,「就算佢學習動機好,好想去學,但成績唔好,長時間重複性做得唔好,自信心及自尊心會下跌」,容易引致抑鬱及焦慮等情緒和行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