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7 - 自閉過度活躍個案飈 醫生人手追不上 兒童求診多 精神科排期延長

標題:自閉過度活躍個案飈 醫生人手追不上 兒童求診多 精神科排期延長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早前有老婦求醫公立醫院精神科,要等候兩年,揭發醫管局精神科排期時間長的問題。醫管局數字顯示,近年自閉症和過度活躍症激增,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個案飈升84%,醫生人手遠追不上,致排期延長。有私家醫生指出,私家醫生與公營醫療費用差距太懸殊,大部分家長都到公立醫院排隊。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表示,除醫療外,家庭和教育部門都有責任協助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的兒童及其家長,建議設「醫社教合一」平台處理問題。
明報記者 談誦言

倡設「醫社教合一」平台 共同助病患
據悉,由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擔任主席的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正探討「醫社教合一」處理自閉症、過度活躍症個案,期望年底有較詳細交代。
醫管局精神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表顯示,新界東、港島西、九龍東3個聯網的精神科恆常新症輪候時間「超長」,分別要等133周、124周及103周。但港島東和九龍中精神科新症輪候時間只需23周和38周(見表)。
張偉麟表示,港島東和九龍中精神科排期短,因這兩個聯網沒提供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務。他指出,近年很多父母對自閉症、過度活躍症認識增加,不介意帶子女到公院精神科求診,令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個案激增,醫生人手增幅遠追不上服務需求。

兒童青少年個案5年升八成
醫管局代理總行政經理(綜合護理計劃)庾慧玲醫生表示,2009/10年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個案有13,100宗,至2013/14年已飈升至24,100宗,升幅達84%。過去5年,精神科醫生由316人增加至334人,加幅只得5.7%,服務需求與醫生人手有差距。

公院看精神科專首次求診收100元,其後覆診60元。兒童精神科醫生陸兆鑾表示,精神科公私營收費太懸殊,家長考慮到「錢的問題」,即使公院精神科院排長龍,仍會帶子女向公院求診。他指出,私家醫生為自閉症兒童診斷、評估,一般約需兩句鐘。假設醫生每小時收費2000元,兩小時便要4000元。加上病人可能會有肌肉控制困難、語言發展、社交發展等問題,需要專業人士參與診斷,都要另外收費。
私醫貴求診湧公院 3聯網加強服務

醫管局經理(綜合計劃)黃健表示,醫管局2014/15年及15/16年在九龍西、九龍東和新界東3個聯網加強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包括透過治療團隊先為病人評估,向醫生提交報告,讓醫生節省評估時間,可多抽時間處理新症。治療團隊包括精神科醫生、職業治療師、臨牀心理學家治療病人。

張偉麟稱,作為短期措施,醫管局可加大服務容量,但兒童的生活圈子主要在家庭和學校,醫療只是其中一個元素,例如為病人製訂治療計劃。但自閉症、過度活躍症都涉及兒童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功課壓力、秩序行為,應由學校處理。培訓家長配合治療方案則應由社工負責,若個案家庭涉及失業、家暴等,則要由社署處理。
張指出,現時所有工作都由醫管局負責,局方消耗很多資源時間,長遠難以承擔。他期望將來能夠成立「醫社教合一」平台,由社署、教育部門分攤部分工作,共同解決問題。


標題:早辨自閉童 打破溝通障礙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自閉症患者往往因說話刻板、過分累贅或說不出重點,影響社交生活。有自閉症學童更因不善社交,遭同學排擠和欺凌。有言語治療師指出,自閉症學童缺乏心智解讀能力,不能理解和推斷別人說話和行為背後的含意,以致他們難以理解別人的感受、想法和需要,容易被誤解。及早識別自閉症及介入治療,可改善其語言發展。

香港言語治療師協會主席黎敬樂昨指出,六成自閉症學童對心智解讀出現困難的情況,較一般兒童高六倍。部分自閉症徵狀在幼兒階段已出現,如嬰兒九個月大仍不懂對媽媽的面部表情作出互動反應、十六個月大不懂說單字、兩歲不懂說兩詞短語等。家長如發現子女有以上徵狀,應及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郭太的幼子是阿氏保加症患者,現正於主流小學讀書。她憶述,幼子讀幼兒班時,老師發現他有社交及溝通問題,轉介健康院評估,當時護士認為只是父母管教問題。延至幼稚園中班的暑假,心理學家才初步評估他患阿氏保加症,高班上學期始獲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跟進,令幼子錯過學前階段的治療黃金期。郭太認為,本港對自閉症的治療及配套資源不足,冀政府提供適切支援。

長大後求職亦容易碰壁
另一名自閉症患者鍾悅皿,現年廿六歲,求學時屢遭同學欺凌:「學校教用圓規,佢身上就會有圓規針痕。」大學畢業後,因表達能力差,面試答非所問,求職屢碰壁,其母鍾太希望政府作為最大僱主,可多聘請自閉症患者,起帶頭作用。

公營評估服務需等半年
黎敬樂說,衞生署的評估服務一般需輪候半年至九個月以上。確診有特殊需要後需再輪候一年至兩年半才獲分配學前康復服務。他建議,家長在輪候服務期間多與子女進行言語及溝通訓練,例如延長句子,當子女說「雀仔飛」,父母教他們「雀仔喺天空飛」,如有需要亦可尋求非政府組織和私營治療服務。


標題:心智解讀困難自閉童高六倍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自閉症學童因缺乏心智解讀能力,未能洞悉他人的「眉頭眼額」,往往被同學排斥甚至欺凌。香港言語治療師協會指,有研究發現六成自閉症學童的心智解讀能力有明顯困難,較一般兒童高六倍,呼籲家長若察覺子女語言發展或表達遲緩,應盡快尋求專業協助。有自閉症學童家長指輪候服務需時,主流學校融合教育亦沒有個別化學習計畫,令家長無從跟進子女進展。

  香港言語治療師協會昨舉行微電影首映會,以戲劇帶出自閉學生與家人的生活難題。該會主席黎敬樂指,香港大學溝通障礙研究中心及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的測試報告發現,約六成自閉症學童在心智解讀出現困難,較一般兒童高六倍,包括未能猜想或推斷他人說話動機或情緒,「比如我問可否給我一樽鹽,他們會說可以,卻不意識我是請他拿給我。」

  黎敬樂指自閉學童較易被同儕誤解或排斥,甚至成為被欺凌對象,呼籲家長若發現子女在幼年時有溝通困難,例如未能對父母表情有互動反應,應尋求專業人士支援。

  育有兩子的家長郭太指,幼子在幼稚園幼兒班(K1)被校長發現疑似社交障礙,但輪候識別服務需時,更兩度被誤判為家長教導問題,後經母嬰健康院護士、教育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的測試,到低班(K2)暑假始確診亞氏保加症,但輪候早期訓練服務又等了近一年,幼子幾乎錯過學前階段的治療黃金期,「只上了兩堂就結束,因為兒子六歲升小已超齡,不獲安排訓練。」

  郭太的幼子入讀主流小學後,校方以學習支援津貼安排外判的言語治療,卻未設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令她無從得知兒子進度及支援成效,「學校也坦言明年不知找到外判服務與否,感覺校方處理特教也摸不頭腦。」她只好安排幼子到社福機構接受訓練,培養社交與語言技巧,雖他在數學、常識科表現不俗,但校內仍受到同學欺凌。

  大學畢業生鍾悅皿是自閉症過來人,現時在香港大學公共生學院擔任研究助理,他坦言自閉症令他年幼時說話答非所問,曾被同學誤解。

  他的母親鍾太憶述,當年特教支援更見不足,只好不斷仿效言語治療師的支援,「自己做筆記,在家跟他不斷『翻炒』,在未獲治療的時候,家長就是最佳治療師。」他呼籲自閉學童家長毋須氣餒,正面看待子女的特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