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5 - 港爸趨溫和 未改親子疏離

標題:港爸趨溫和 未改親子疏離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嚴父慈母」的傳統家庭形象近年漸漸改變,出現了不少嚴厲管教子女的「虎媽」及溫和的「貓爸」,但慈父與子女的關係亦未必特別良好。家庭議會一項研究顯示,只有四成八受訪學生表示會主動向父親分享感受;表示會向母親分享感受的則有六成五。該會指父親角色受傳統觀念限制較少參與管教,故與子女關係較疏離。

研究於二○○九年開展,在全港隨機抽樣三千三百名來自廿八間中學的學生,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六年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只有近四成九受訪學生的父親會主動了解其在學校的情況,較母親少近三十個百分點;四成八受訪學生表示,會主動向父親分享感受;惟主動向母親分享感受的有六成五。

負責研究的家庭議會主席石丹理解釋,一般父親都忙於工作,且受傳統觀念限制,認為「教仔都係女人做」,在家中的角色逐漸「隱形」,故相對母親,與子女關係較疏離。

為了加強父親參與管教,「DADs網絡」創辦人哈永安與六間學校包括幼稚園、小學及中學合作,協辦活動鼓勵父親與子女一起參與。


標題:「隱形慈父」與子女關係疏離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母親管教子女愈趨嚴厲,不少父親礙於工作時間長,將教育重擔交妻子,化身「隱形慈父」。調查發現,父親在教育子女時較母親慈祥,但同時與子女關係疏離,彼此較少分享感受。調查機構憂慮,缺乏父親管教的子女在學習、操守及情緒控制方面較遜色,建議父親多參與學校活動,關注子女學業及社交生活。

家庭議會主席、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與調查團隊自二○○九年起,連續六年追蹤廿八所中學共三千三百名學生,要求他們每年回答同一份問卷,以了解六年間接受父母管教的感受。

結果顯示,在六年中學生涯中,父親在控制子女心理、行為,以及與子女關係上得分均較母親低。以中一時期為例,僅五成半受訪者指父親清楚知悉其校內情況,認為母親了解者則有逾八成;又僅得四成七學生表示父親主動了解其交友情況,較母親少二成六。

另外,近五成受訪者稱不會主動告訴父親生活瑣事或分享感受,而不願與母親溝通者僅得三成。調查結果反映,疏於管教子女的「貓爸」雖然不打罵孩子,惟存在感低,形象不討好。反觀「虎媽」雖嚴厲,但由於更願意花時間照顧及與子女聊天,故親子關係更融洽。

家庭議會主席石丹理直指,「養不教父之過」已不適用現今社會,父親礙於工作忙碌,甚少主動關心子女生活,加上不懂表達對兒女的愛,再增父子間隔閡。不過,本地及國外研究均指出,父親的指導和陪伴是孩子取得學業成績及維持心理健康的關鍵。他建議為人父親反思與子女關係,並增強對子女的行為管制,如定期檢查功課、查問校內表現及交友情況等,亦要撥冗參與子女的學校活動,不能將管教責任推予妻子。

深培中英文幼稚園校長黃月麗坦言,日常接送放學的家長以母親為主,有學生甚至反映父親在家只看報及玩電腦,顯示父親與子女溝通不足,憂慮父母會因管教模式不一而爭吵,影響孩子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