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學童除要面對繁重功課外,也要應付父母安排的課外活動。愉景新城於上月3日至20日期間委託調查公司以問卷方式訪問385名家長,結果顯示22%受訪家長的子女每日平均需應付4至6份功課及同時參與1至3項課外活動。近八成子女參加最多3項課外活動,兩成參加4至6項,1%更參加7至9項。
6歲童被迫參加11項活動
此外,62%受訪家長表示子女平均每日有3份或以下功課;30%表示有4至6份。近五成受訪家長的小孩每天平均只有7至9小時睡眠時間,接近一成的港孩睡眠時間只有6小時或以下。
香港心理輔導學家蔡綺文指,現今家長多只關注孩子功課成績而缺乏溝通,她曾接觸一名6歲資優男童,一星期需參加11項課外活動,包括朗誦、書法、小提琴等,男孩壓力極大,坦言「好想死」。她表示近年因壓力過大而向她求助的中小學生較過往增加三成。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教育顧問廖珮琪建議,家長可採用多元智能教育模式,按子女長處加以引導,發揮潛能。會上亦有家長分享如何平衡分配小孩的時間,陳太表示「遊戲時間好重要,不可缺少」,如透過扮演售貨員,小朋友可學習計數及溝通。
6歲童被迫參加11項活動
此外,62%受訪家長表示子女平均每日有3份或以下功課;30%表示有4至6份。近五成受訪家長的小孩每天平均只有7至9小時睡眠時間,接近一成的港孩睡眠時間只有6小時或以下。
香港心理輔導學家蔡綺文指,現今家長多只關注孩子功課成績而缺乏溝通,她曾接觸一名6歲資優男童,一星期需參加11項課外活動,包括朗誦、書法、小提琴等,男孩壓力極大,坦言「好想死」。她表示近年因壓力過大而向她求助的中小學生較過往增加三成。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教育顧問廖珮琪建議,家長可採用多元智能教育模式,按子女長處加以引導,發揮潛能。會上亦有家長分享如何平衡分配小孩的時間,陳太表示「遊戲時間好重要,不可缺少」,如透過扮演售貨員,小朋友可學習計數及溝通。
標題:心理專家:學童求助增40%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本港學童被指要應付一系列的功課及課外活動,壓力甚大。有調查發現,三成受訪家長的子女每日平均有四至六份功課並要參加一至三項課外活動,逾半學童每日睡眠不足十小時。專家認為家長需平衡學習及課外活動的時間,給予子女充足休息。
6歲資優生稱「我好想死」
有商場上月訪問了近四百位家長,了解他們九歲以下的子女日常應付多少功課及課外活動的情況。調查發現,三成學童每天需要做四份或以上的功課,同時還要參加最多三項課外活動,導致僅四成半能有充足睡眠,報告更指出百分之六的學童曾因學業壓力而精神不振,需要接受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學家蔡綺文表示,今年學童求助個案增加了三至四成,求助者愈來愈年輕。一名六歲資優學童曾向她求助,直言「我好想死!」其父母要求男童成績需保持三甲內,還要參加十一項課外活動,過分壓迫導致他產生輕生念頭。蔡認為家長不應過分催谷,「人生是馬拉松,贏輸着眼點是終點而非起跑線」,建議家長應讓子女按興趣及潛力選擇喜歡的活動,亦應多陪伴子女。
育有兩名兒子的謝太指,當年安排大仔「乜嘢都學」令他很大壓力,故現時會讓十歲的細仔自選喜愛的課外活動。另一位家長陳太指,遊戲時間反而令子女學習更多,她以扮售貨員遊戲為例,小朋友可以學習計數及溝通,比參加課外活動更有得着。
6歲資優生稱「我好想死」
有商場上月訪問了近四百位家長,了解他們九歲以下的子女日常應付多少功課及課外活動的情況。調查發現,三成學童每天需要做四份或以上的功課,同時還要參加最多三項課外活動,導致僅四成半能有充足睡眠,報告更指出百分之六的學童曾因學業壓力而精神不振,需要接受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學家蔡綺文表示,今年學童求助個案增加了三至四成,求助者愈來愈年輕。一名六歲資優學童曾向她求助,直言「我好想死!」其父母要求男童成績需保持三甲內,還要參加十一項課外活動,過分壓迫導致他產生輕生念頭。蔡認為家長不應過分催谷,「人生是馬拉松,贏輸着眼點是終點而非起跑線」,建議家長應讓子女按興趣及潛力選擇喜歡的活動,亦應多陪伴子女。
育有兩名兒子的謝太指,當年安排大仔「乜嘢都學」令他很大壓力,故現時會讓十歲的細仔自選喜愛的課外活動。另一位家長陳太指,遊戲時間反而令子女學習更多,她以扮售貨員遊戲為例,小朋友可以學習計數及溝通,比參加課外活動更有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