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 - 接受母血幹細胞移植 重型地貧女童喜重生

標題:接受母血幹細胞移植 重型地貧女童喜重生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現時約有三百多名重型地中海貧血症患者,需要終生定期輸血和藥物治療。香港近年引入「父母半相合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有望根治重型地貧,現年十二歲的卓嵐(見圖)透過機構捐贈約三十萬元手術費,去年八月成功展開全港首宗手術,令她重獲新生。主診醫生指,手術死亡風險高達一成,至今本港已進行五宗手術,當中一人不幸死亡,而卓嵐則是當中最成功的個案。醫生表示,十二歲以下兒童較適合進行該手術,期望日後有更多人透過手術可根治地貧症。

  地中海貧血症在港十分普遍,本港每八個人便有一人是地貧的基因攜帶者,若兒童經父母遺傳而患有重型地貧,身體便不能製造足夠的血紅蛋白,需要終生定期輸血和藥物治療,本港約有三百多名重貧患者。由於病人需要每四星期接受輸血,長期輸血可令紅血球所含的鐵質積聚於體內,破壞肝脾、心臟等多個器官功能,導致發育不良、糖尿病及內分泌系統等毛病,因此需於兩歲左右開始接受除鐵治療。

  為根治地中海血貧血,現時血幹細胞移植是唯一方法,令患者骨髓回復正常的造血功能,惟最大困難是尋找合適的捐贈者,因捐贈者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必須與患者完全脗合,而親生兄弟姊妹及父母分別只有四分之一及一半的機會完全脗合。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卓家良表示,醫學界近年發展「父母半相合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透過將捐贈者血幹細胞中大部分白血球移走,減低病人出現抗宿主病的風險;現年十二歲、過去患有重貧的卓嵐,透過「意贈慈善基金」捐贈約三十萬元,去年八月成功在港展開首宗手術。

  卓嵐母親表示,女兒三歲注射預防針時發現患有重型地中海貧血症,自此開始要每月接受輸血,嚴重影響生活,「明顯看到她第三個星期(臉)開始慢慢變白,沒有力氣及精神,上學時揹書包也感到很累。」卓嵐母親經驗血後,顯示手術成功機會約有七成,死亡率一成,母親決定捐贈血幹細胞進行手術,「我跟女兒說,我們要去博,你已經十一歲,現在不博的話便機會不多,時間不多,這是最後一次機會。」她更指:「我認為最重要是幫到卓嵐,做甚麼都好,都是願意為了她。」

  卓家良指,本港現時已進行五宗手術,其中一宗病人不幸過身,但卓嵐的個案則是當中最成功,留院一個月便可出院。他補充,十二歲以下的兒童一般比較適合進行父母半相合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出現併發症的機會較少,希望未來可為更多兒童進行該手術,令更多人徹底根治地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