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8 - 辦幼師普通話課程  教局疑鋪路 普教幼

標題:辦幼師普通話課程 教局疑鋪路 普教幼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昨去信幼稚園,指為提升幼稚園教師普通話水平,將於暑期開辦「幼稚園教師普通話課程」,疑為普通話打入幼兒教育鋪路;有幼稚園校長認為加入普通話或影響學童語言發展,「(幼兒)同時兼顧三種語言,或導致三種(語言)都唔理想」,適得其反。

教育局現就2006年的《學前教育課程指引》進行修訂,將於本年度推出新版本課程指引。據了解,局方計劃將普通話課程加進課程指引,讓幼稚園學生開展粵語、普通話、英語的三語教學。
局方昨發信全港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校長,指為提升幼稚園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將為幼稚園教師舉辦為期10天的普通話課程。疑似培訓幼師普通話能力,為普通話課程進入幼稚園鋪路。
寶寶幼兒學校校長黃淑芳表示,將普通話課程加進課程指引,對學童、教師均有壓力,「語文喺幼稚園課程入面唔係佔好重,更重要其實係幼兒嘅表達能力同理解能力」。

校方憂學童難兼顧三語
黃又指:「如果要將小朋友同時放喺廣東話、普通話同英文,佢哋會混淆;要3至6歲嘅小朋友同時兼顧三種語言,最後或三種(語言)都唔理想。」她續稱局方為修訂課程指引舉辦研討會,惟現階段未清楚局方取態,「最大問題係比重,如果當係興趣教都OK,但加入指引就會有壓力,會令課程好忙,其他課程時間相對減少」。黃又指不排除局方舉辦幼師普通話班是為普通話進入課程指引鋪路,「𠵱家(幼師)都冇需要普通話,咁搞班嚟為乜?唔排除局方要做定啲嘢」。
教育局回應查詢,指「建立良好語文意識和態度」有助幼兒日後學習、成長和發展潛能,又指幼兒「若能置身於有利的環境」,可學習多於一種語文,並表示香港大部份人以粵語為溝通媒介,修訂後的指引也將秉持「《學前教育課程指引》(2006)建議先讓幼兒發展及掌握中文」的相同觀點。教育局並無回應普通話課程是否將加入課程指引、幼師普通話水平等查詢。

校長:對師生構成壓力

教育局疑似於《學前教育指引》加插普通話課程,或令現行幼稚園課程百上加斤。有校長質疑現行課程繁忙,「要加多個普通話堂,必然要減少其他課程」,認為措施對學校、教師、學童均構成壓力。

或需減少其他課程
寶寶幼兒學校校長黃淑芳稱,雖然現在不少幼稚園也在課堂中滲入普通話,惟內容多以興趣發展為主,「有啲學校可能喺上堂唱首普通話歌,(普通話)唔係一個課節,學唔學普通話係交由校本決定」。黃以半日制幼稚園為例,「一日有3小時,如果每日有三樣語言要學,咁每種語言就要用一堂約20至25分鐘,咁每日就只係得番兩個鐘做包括音樂、圖工、體能、自主學習時間等其他嘢,如果要加普通話,必然要減少其他課程」。
據教育局《學前教育課程指引》(2006),「認知和語言」為課程架構四項幼兒發展目標之一,教師需要按幼兒的語文能力和發展需要,「把聽、講、讀、寫經驗融入日常教室情境及學習活動中」;連同「身體」、「情意」和「群性及美感」三大目標,幼稚園課程共分作體能與健康、語文、早期數學、科學與科技、個人與群體和藝術6個學習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