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9 - 幼園少數族裔五成二缺中文支援

標題:幼園少數族裔五成二缺中文支援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樂施會一項最新調查反映,五成二有接收少數族裔童的幼稚園,沒提供額外中文支援及加強學習班,父母更不能講廣東話,學好中文更艱難。樂施會建議,將中文第二語言學習架構推至幼稚園,並交扶貧委員會推少數族裔童學中文先導計畫。

樂施會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指,過半數幼稚園沒提供額外中文支援,但少數族裔仍須以中文學習數學、常識等,是十分艱難。教育局已在全港中小學推中文為第二語言學習架構,但沒擴至幼稚園。

樂施會香港項目高級經理曾迦慧建議,政府可透過扶貧委員會,為五歲以下的少數族裔學童,率先提供中文加強學習班的先導計畫三年,讓十所幼稚園先行;又建議由民政署資助的少數族裔支援服務中心,擴大服務給幼稚園生學習中文;另政府應在中英文基礎字詞中,加入印地語、尼泊爾語、烏都語等對照,令家長從而有途徑可對照中文更易學習。

何家仁是巴基斯坦裔童,在港出生,現已八歲。他在英文幼稚園中班之前,從不懂說廣東話,之後主動找懂得中文的老師教中文,回家後更由兄姊在家多以中文溝通,他才慢慢學成。何家仁的名字,更由其姊替他改。


標題:幼園缺支援 南亞童難學好中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學習中文對少數族裔學童非易事,若錯過黃金學習期,將難上加難。樂施會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南亞裔家長指幼稚園是子女唯一學習中文的地方,惟逾半數幼稚園沒有為非華語學童提供中文支援。唸小三的南亞裔學童坦言,父母對中文一竅不通,自己的中文名字到K2才識寫識講。

樂施會問卷調查來自五十三所幼稚園、共二百七十一名低收入南亞裔家長。結果顯示,分別有五成八及兩成六受訪家長不能閱讀中文及不懂廣東話;各有八成及六成八家長認為中文對子女學業及事業發展重要。

檢討教育制度 宜列考慮
讀本地小學的何家仁為南亞裔,香港出世,中文名由胞姐代改。父母安排他入讀英文幼稚園,家中以烏都語溝通,他自幼稚園已遇到很多中文讀寫聽講問題,「聽唔明同學仔講乜!」幸升上K3後,胞姐悉心教導,他亦與本地同學「埋堆」,中文獲改善。

樂施會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說,二○一一年統計處資料顯示,非華語幼稚園學童共一萬二千多人,佔全港百分之七點五,惟港府無為他們提供中文支援。她指,港府正檢討十五年免費教育,相信是調整少數族裔學前教育中文支援的契機。


標題:缺中文支援 少數族裔童升學受阻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少數族裔兒童在港落地生根,但政府支援不涵蓋學前兒童,不少人到幼稚園畢業仍不諳中文,影響升學。樂施會調查發現,逾六成南亞裔父母期望子女可入讀主流小學。但父母不懂閱讀中文,近三成人甚至不懂說中文,難協助子女。樂施會建議在幼稚園試行中文加強學習班,針對少數族裔學童學中文的弱點設計教材。

樂施會透過問卷訪問271個低收入南亞家庭,超過九成受訪學童的母語非廣東話,近半從不閱讀中文書。他們的玩伴多是相同族裔,或與其他族裔以英文溝通,僅不足兩成人表示主要玩伴是華人,練習中文的機會非常少。該會亦接觸了44間幼稚園,逾半沒提供額外中文學習支援。

常跟不上進度
今年8歲的巴基斯坦裔男生何家仁(Saqlain Tariq)在家中排行最小,現於主流小學讀小三。他曾就讀英文幼稚園,印度裔老師用烏都語輔助教英文和數學。他當時主要與巴裔同學溝通,「唔知佢哋(華裔同學)講緊乜」,直言學中文很困難。讀高班時獲姐姐何雅珊幫助,家仁中文突飛猛進,重拾自信。雖與華裔同學仍有距離,但看得懂廣東話電視劇,最好的朋友也是華人。
家仁現與三位兄姊溝通多用廣東話,「鬧交先講烏都語」,自豪說可幫不太懂中文的媽媽做繙譯。不過,並非所有人都一樣幸運,「有啲同學仔冇姐姐幫」,常因跟不上進度而感徬徨。
樂施會香港項目高級經理曾迦慧說,少數族裔的中文程度差,影響日常生活及升學,也窒礙將來發展。支援少數族裔學習中文有助改善跨代貧窮,政府責無旁貸。不過,目前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未有涵蓋幼稚園,錯過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

倡設班助學習
本港現時約有12,000個少數族裔學前兒童,該會建議透過扶貧委員會推行先導計劃,在10間幼稚園試行中文加強學習班,並聘請少數族裔助教,針對少數族裔學童設計教材,盼令他們升小一時可與華裔學生一同學習。樂施會現於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辦《看懂.看不懂》攝影展,訴說少數族裔兒童在港生活的困難,展期至本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