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3 - 居不同院舍 保良局助重逢遊舊地 智障姊妹牽手飲茶圓夢

標題:居不同院舍 保良局助重逢遊舊地 智障姊妹牽手飲茶圓夢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與姊姊結伴到茶樓飲茶,看似是平常小事,但對中度智障的張碧貞而言,卻是夢想。她與嚴重智障的孖生姊姊碧珍居於不同院舍,已經多年沒見面,數年前起更因碧珍越來越口齒不清,連電話聯繫也被迫停止。幸獲保良局「愛與夢同行」計劃幫助,碧貞終於圓夢,與姊姊緊緊牽手重遊舊地,回憶舊時與家人同往茶樓的歡樂時光。姊妹倆以燦爛笑容代替言語,說出心中喜悅。
記者:袁樂婷

碧貞和碧珍一見面,便展現雙生兒的默契,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四目交投。點心上桌,碧貞與幼時一樣,第一時間夾起蝦餃,放進姊姊碗中;餐後兩人牽手在北角散步,捨不得道別。

社工靠單詞得悉想法
統籌計劃的社工朱逸康說,收集夢想的過程比圓夢更困難,尤其中度及嚴重智障患者的語言能力低,無法表達想法,惟有靠社工從生活中觀察。例如照顧碧貞的個案社工張詠詩,便是從碧貞在不經意間繃出來的單詞,拼砌出她最想「與姊姊搭的士去北角飲茶」,其後與她家人聯絡,方知背後故事,「北角已變晒,茶樓都唔係同一間,但親情同回憶係最緊要」。她們並非只見一次,其後定期相約見面。
學員圓夢,家人同享快樂。總是掛着天真笑容、中度智障的邱浣雲,選擇與家人上影樓拍攝全家福。個案社工鍾美儀說,浣雲經常拿着與家人合照,向院舍職員逐個介紹「呢個係邱生邱太」,因此當談到夢想,第一時間便知道浣雲的想法。

扮靚與家人影全家福
拍照當天,浣雲撒嬌說「未化妝唔影相」,嫂子即幫她「扮靚」,原本嚴肅的父親也笑逐顏開。浣雲回到院舍後,將全家福放在床頭,如往常般興致勃勃介紹家人。
家中老么陳光照,則親手煮水餃給兩位胞兄,答謝他們照顧。雖然他平常有參加烹飪訓練,煮餃子當日仍顯得緊張,怕做錯步驟,最終在義工指導下順利完成。光照自小與哥哥感情要好,哥哥吃着餃子,直言既驚喜也感動,因沒想到光照的夢想竟是答謝自己。
朱逸康說,在日常工作以外抽時間實行計劃,對前線社工負擔頗重,但各人甘之如飴。唯一憾事,是有受惠者原計劃回鄉探親,但出發前親人卻突然離世,「夢想唔係冇時限,有契機,捉住就去做」。



標題:照顧智障孩 看不到未來 見兒力氣增 嘆己日衰老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何必偏偏選中我?」孩子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心願,但懷胎10月誕下的是智障兒,所要背負的痛苦與壓力,只有照顧者才明瞭。數月前本港曾發生父親涉嫌狠殺智障兒,以及棄子新加坡的悲劇,社會一陣關注後,支援依舊缺乏。撫養智障自閉孩子逾20年的母親現身訴辛酸,慨嘆孩子力氣與日俱增,作為父母的卻日漸衰老,生活看不到未來:「有時都想焗死佢。」
撫育智障孩子的兩名母親都年過40歲,兩名孩子均20歲,患有智障及自閉症,今年7月於特殊學校畢業。兩母親都指出,孩子約1歲大時因成長進度出現倒退,經檢查後才證實是特殊兒童。「當然好難過,但佢係我嘅骨肉,無論點都會照顧。」兩母親異口同聲說。
親生骨肉「無論點都會照顧」
今年20歲的恩恩是家中長子,有一個智力正常的妹妹。恩恩於1994月11月出世時,曾為家人帶來無限喜悅,林太笑說:「出世時個樣都唔錯。」到恩恩1歲多,林太發現他學習進度較一般孩童慢,不懂說話,也不願與人接觸,其後證實屬中度智障及自閉,於是林太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兒子。
林太滿意兒子在特殊學校的生活,因有專業導師訓練各方面發展。惟兒子年滿12歲後,各樣醫療福利逐漸減少,當中以牙科照顧最缺乏。林太指出,政府規定學童12歲後不能再免費使用政府牙科保健,恩恩多次因牙痛到私家牙科診所求診,惟大部分醫生因欠缺治療智障童經驗而拒絕應診,恩恩只得吃止痛藥暫緩痛楚,看着兒子牙痛得不停發燒,痛不欲生,林太心痛得陪着哭。拖延數月後,恩恩終覓得牙醫願幫他醫治,拔掉數顆蛀牙。
兒年紀漸長醫療福利減
恩恩容易情緒不穩,經常大叫,林太帶他外出時曾遇到別人冷言冷語,幸鄰近街坊經10多年相處後,由感煩躁變得體諒,惟區內年幼孩童仍恥笑恩恩外貌,有時刻意模仿他大叫。林太看在眼裏,深感委屈及無奈。
智障女闖禍母遭指罵
另一母親陳太亦有痛苦遭遇,其患有智障及自閉的20歲女兒詩詩經常遭歧視。她試過帶女兒到超市購物,排隊付錢時,女兒卻拿走旁邊未付款的水果,同場顧客大叫「偷嘢」。陳太向店員解釋女兒情况,並為水果付款,但顧客卻質疑陳太刻意帶同智障女兒做小偷,方便事敗求情,又指:「明知係智障就唔好帶出街啦!」陳太哭着說:「我都唔想佢咁,照顧佢已經好辛苦,點解仲唔信我?」面對照顧女兒的壓力,她說:「有時都想焗死佢!」
為了貼身照顧詩詩,陳太最怕病倒,她曾試過在街上暈倒要送院留醫,因丈夫上班而無人照顧女兒,她多次央求醫院社工批准女兒陪同送院,惟社工拒絕,反指陳太若有「三長兩短」,政府會有人照顧其女兒。結果丈夫以辭職作威脅,逼上司批準他臨時請假回家照顧女兒。
其他父母看着孩子長大,滿心歡慰等享兒女福,但智障兒的父母卻隨年歲增長更憂心。當孩子踏入成年期,父母卻步進衰老,常感力不從心。根據規定,特殊學校學生畢業後應安排入住院舍或展能中心,但院舍宿位不足,恩恩和詩詩至今仍未能入宿,只能由母親帶着每天到區內日間中心叩門,望能暫時接受訓練。
陳太多次向相關部門申請盡快入宿,獲回覆卻指其情况非最緊急,「分分鐘要等十幾年,到時唔知係佢入宿先,定我走先」。宿位嚴重不足,智障兒要「鬥慘」才能入宿,令家庭壓力與日俱增。兩位媽媽均對弒子或棄子的悲劇感到心酸,但表明十分明白涉事父母的感受,更指不少同類父母都有同樣念頭,只是有否付諸實行。說到底,她們希望政府儘快撥出更多資源,協助解決智障兒童宿位不足的問題,並向照顧者家庭提供合適援助,才能防止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