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5 - 專題:10hrs/day 大忙孩的催谷歲月

標題:專題:10hrs/day 大忙孩的催谷歲月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本月訪問了800位家長。結果顯示,有七成父母為子女每星期安排逾三小時補習或興趣班。當中兩成半更超過10小時。其實真相更瘋狂,在香港只重高分的教育制度下,不少小孩每日接受10小時密集催谷,這種小孩統稱為「大忙孩」。《爽報》追訪了兩個大忙孩的中產之家,父母為了讓子女升讀心儀小學或趕上課程,安排了一系列活動,幾乎每分每秒都在學習,「唔係要贏人哋,只係唔想比人落後太多」。記者:羅鈺歡攝影:鄧振權、胡智堅

操學術科 「唔想落後太多」

鄭生鄭太分別是銀行管理層及大律師,他們育有一子兩女,每逢周六的活動,就是全家玩「checkpoint」般,一人帶一個小孩到不同地點上興趣班。訪問那天鄭太負責帶五歲次女景瑜,「佢星期六最忙,有四樣嘢學,由朝早10點學到下午6點半」,當中包括圍棋、芭蕾舞、中文班及游泳班。就算平日,除了上學,也有英文班、芭蕾舞班或者鋼琴班安排在不同日子。

鄭太分享心得,說基於哥哥升小一的經驗,發現以前安排太多玩樂興趣班,並不實用,忽略了學術科目,所以到次女就加強了相關內容。「香港幼稚園程度唔高,但一升上小學程度就好深,哥哥小一上學期追得好吃力,好彩之後加返啲中英文學術班,先追得上成績,所以個女喺學術方面要早啲起步」。

她暫時不覺得小孩因活動而太累,「可能三兄妹都差唔多年紀,哥哥同二妹又一齊學圍棋同游水,無時無刻都係玩樂狀態,唔覺得佢哋學嘢辛苦,係見過佢唔鍾意珠算,所以停學,反而最攰係我哋」,鄭生鄭太對望一笑。

鄭太自問不算是怪獸家長,只因香港教育制度是如此重學術,「因為眼見哥哥嘅經驗,先會安排阿妹讀中、英文班,我哋唔係要贏喺起跑線,只係唔想落後得太多。因為到時升小學先追唔上,佢辛苦時,我教佢都好吃力,亦唔想因為學業吵鬧,而影響親子關係,我哋想法係,點解唔及早等佢適應呢!」

考好小學 「唔使飛黃騰達」

家住何文田半山壹號,連太是全職家庭主婦,丈夫是生意人。再懷孕的她還要照顧一子一女。大仔皓揚今年五歲半,是幼稚園二年級生,正為升小一面試「開足turbo」作準備。

訪問當日,皓揚早上7時半便起床,才剛抹完臉,便要換衫上學兼吃早餐,然後到樓下等校巴上學。直至中午12時半放學回家吃過飯,休息片刻後,又要立即換衫去九龍塘上2點的面試班。

面試班之後,皓揚仍非常精靈,還懂得說笑,「今日到我扮校長,同埋學火警常識呀」。之後他要再趕下一場,乘的士前往琴行學琴。途中他開始感覺疲倦,不斷揉眼驅走睡魔,看見兒子這樣,連太也忍不住心痛,「有時見到佢嗰樣好攰都好心痛,見佢坐車時想瞓,只好話就到喇,唔畀佢瞓」。

學完琴,皓揚回家繼續做功課直至吃晚飯,跑足全日的記者正感腳痛,以為今天到此為止時,怎知門鐘又響起,原來輪到英文老師上門補習,就這樣連續10小時折騰到晚上8時,皓揚才可以休息一會,然後沖涼睡覺。

才五歲半,記者問是否忙得過份,連太苦笑道,星期一晚還要練劍術,「劍擊係佢自己揀嘅,唔係我迫」,連太說其實也知兒子辛苦,已經減少了補習班,「本身我有畀佢學畫畫同上中文班,但因為最近有面試班就取消咗,阿囝都問我點解唔畀佢學畫畫,其實我知佢鍾意,但唔想佢太辛苦」。

連太表示明白兒子辛苦,但要考入好學校就要如此,相比其他家長,她已不算最催谷那類,「我哋唔使佢好叻或者飛黃騰達,只希望佢入到間校風好嘅學校,品德好啲。有啲街頭街尾都講唔出名嘅學校,乜嘢背景嘅人都有,真係好驚入咗去,怕佢學壞講粗口返唔到轉頭」。連太身體力行,也不依靠工人,懷孕八個月的她,每日堅持親自接送兒子,陪着一起跑。

專家:父母陪玩勝學習班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鄭穎珩指,三歲至六歲的小朋友是玩樂的時候,好多時家長見到小朋友玩,其實他們正在自我學習中,或觀察父母而學習,過份安排活動,孩子未必能完全吸收。她曾聽過最嚴重的個案,每星期有14項活動,「約咗成年都未有時間見面」。

她說在填鴨式的教育下,小朋友只會為分數和指令而學習,遠遠不及外國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有個小朋友覺得自己唔夠高分,唔夠人叻,三更半夜起身讀書,但究竟佢係咪學到知識呢?」

她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小朋友經常在出門口前感到身體不適,好大可能是「詐病」逃避上堂,那就要加強溝通或減少活動。小朋友最想父母陪伴身邊,父母的愛比學習更重要。




標題:兩成半童每周補習逾10小時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早前調查小學至初中兒童的競爭力,發現有七成家長,每星期為子女安排逾三小時補習班。惟家庭教育學院主席狄志遠表示,過份着重學業無助增強競爭力,呼籲「虎爸虎媽」應多發掘孩子潛能。

高學歷家長易成虎爸媽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今月訪問了800位家長。結果顯示,有七成父母為子女每星期安排逾三小時補習或興趣班。當中兩成半更超過10小時。狄志遠補充,父母學歷越高,越有機會成「虎爸虎媽」。因他們不願子女輸在起跑線上,希望他們青出於藍。惟要在多元化社會發展,學業成績不等同競爭力。父母應認清子女潛能,花時間發展強項。

結果亦顯示,港童的解難能力欠佳。遇問題時,有四成會發脾氣,三成會找父母處理。近四成家長稱,不滿孩子處理問題的表現。狄志遠表示,父母時常放大問題,削弱子女自信,「父母會擦咗子女寫得唔好啲字,但係唔會讚寫得好嗰啲」。他建議家長多讓孩子嘗試解難,以建立自理能力。而多點讚賞,少些批評,則可提升自信,增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