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3 - 睡眠不足 環境嘈吵 易分心 趣味遊戲訓練兒童專注力

標題:睡眠不足 環境嘈吵 易分心 趣味遊戲訓練兒童專注力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朋友無時停坐不定,做功課心散眈天望地,家長會認為他們不專心,甚至擔心是否患上專注力失調。理大專家指小朋友專注力低不代表患病,除與大腦發展有關外,活動本身及環境也有直接影響,如活動難度過高或周遭環境太嘈吵,均會令小孩分心或失去耐性。想提升專注力,兒童須有足夠睡眠,拼圖或砌積木等亦能訓練兒童專注力。

專注力即是將焦點或意志持續集中在某一事物而不被外界刺激及干擾的能力。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兼兒科職業治療師黎婉儀稱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長短不一,一般而言隨年齡增長,持續專注時間也越長,「腦前額葉、頂葉、自主神經系統等都同專注力有關,幼童腦部發展未成熟,專注力會較差」。
黎指兩歲以下幼童易受外界吸引,會四處走動、四周張望。如8至15個月幼童,只要少許聲音就轉移視線;到約1歲半可專注活動2至3分鐘,但非進行單一活動,「好似枱上一堆玩具,小朋友會玩一下呢個,又玩下另一個」。到兩歲,小童專注力會稍提升,可維持活動3至6分鐘,但專注同一件事只能維持60秒,「好似玩形狀箱,玩1分鐘會轉其他嘢」。

可透過腦波觀測
到3至5歲,幼童能夠逗留在指定位置進行活動,黎說︰「例如喺幼稚園可以坐定一陣唱歌」,對外界的干擾影響會減少,「會被其他嘢吸引到,但一陣(專注力)會返嚟繼續做原先嘅嘢」,能專注進行單一活動達10分鐘,更能同時處理多於一項事情。至於升小學後,小孩的自我控制能力已建立,專注活動能力可達30分鐘。
小朋友專注力需由專業職業治療師或心理學家評估。黎指腦部發展等問題會影響小朋友專注力,另外活動本身及外在環境也會影響;「例如個活動有無趣味?難度點?有無新鮮感?周圍環境會唔會好嘈?電視係咪開住?」她舉例,不少家長會陪小朋友做功課,會不停作出指示,「小朋友處理唔到就定咗喺度」。
黎又稱不少兒童功課及課外學習太多,睡眠不足令專注力下降,「根本集中唔到精神去讀書做嘢,其實係因為佢哋太攰」。想提升專注力,可利用遊戲。黎指一般長時間才可完成的遊戲,能訓練專注力,例如拼圖、積木、模型及填顏色,「要完成就要集中精神去做,小朋友無形間能學到留心一樣嘢」。她又指,專注力高或低,可透過腦波觀察,近年發展出頭戴式腦波儀,只須將接收器貼在前額,再透過藍芽傳輸數據在電腦上可看到結果,更有公司發展出訓練專注力的軟件,「例如要你集中精神去整爆個炸彈,做多幾次就可掌握到集中嘅感覺」。

不喜歡老師 小二生被誤當專注失調
兒童專注力問題較多在小學階段出現,原因是幼稚園升小學後,學校對成績甚或是自律能力要求,都較幼稚園更多更嚴格。不過,有小二學生屢被老師投訴上堂不專心,成績一落千丈,家長原以為小朋友專注力不足,專家介入才發現問題源自他不喜歡老師。

上課四圍望 撩同學傾偈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黎婉儀指該名7歲男童經常被老師投拆,指他上課不專心四圍望,自己做自己事,更會撩同學傾偈。家長以為他有專注力問題求助,但她與男童交談時,才發現他對老師有負面感覺,「唔鍾意中文科老師」,再追問才知道男童認為他經常被老師針對、老師對他不好,連上課也沒有心機。
「其實個老師只係習慣好直接咁話學生錯呢度、錯嗰度,畀個小朋友感覺就係鬧」,經過與該名男童解釋及老師態度改變,並進行提升專注力訓練,男童的課堂表現及成績漸有改善。黎指,個案反映環境因素加上個人感受,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專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