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9 - 歲半幼兒半數玩平板電腦 作電子奶嘴 日玩兩小時超重風險倍增

標題:歲半幼兒半數玩平板電腦 作電子奶嘴 日玩兩小時超重風險倍增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家長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充當「電子奶嘴」成為趨勢,衛生署一個小組發表最新研究報告,訪問逾1400名學前兒童的家長,發現半數兒童8個月大前已看電視、不足1歲半已開始玩平板電腦,但不足一成半家長會陪伴在旁。醫生警告,兒童每日玩手機、電腦多於兩小時,超重風險可較其他同齡童高一倍,過早使用電子產品更令可嬰兒語言發展遲緩,建議兩歲以下應避免有「屏幕時間」,以免過早依賴。

家長少在旁陪伴

衛生署去年12月成立「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諮詢小組」,小組去年12月及今年1月以問卷形式訪問逾4300名中小學生、家長及教師,當中有1428人是學前兒童(即6歲以下)家長。結果顯示學前兒童開始看電視的年齡中位數為8個月,而首次接觸平板電腦的中位數為16個月,即有半數幼童不足歲半已懂用平板電腦,甚至早於首次接觸電腦的年齡中位數24個月,至於首次接觸影碟機年齡為10個月。

一個月大已接觸電子產品

調查又發現,有一個月大或以下的嬰兒已接觸以上4項電子產品;而大部分家長未必陪伴子女用電子產品,經常陪學前子女使用平板電腦者只佔14%,陪同使用電腦則佔12%。

中小學生方面,兩成中小學生每日花超過3小時上網,有兩成受訪者會向家人、朋友或教師隱瞞上網時間,六成半的中小學生家長稱經常因上網及使用電子產品問題與子女爭執。半數中小學生稱因上網而減少睡眠時間,亦有45%受訪者因此影響學業。

玩機多吃零食少運動致肥

小組召集人、衛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學生健康服務)鍾偉雄表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易致多種風險,例如兒童用電子產品時經常吃零食,體能活動較少,每日玩多於2小時的致胖風險可較其他同齡童高一倍;過早接觸電子產品亦影響眼睛、聽覺及肌肉骨骼發展,心理方面則會影響認知及學習能力,並容易成癮。

阻語言發展 兩歲以下避用

鍾偉雄認為,小孩子使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已成全球趨勢,但提醒家長切勿把電子產品當作「電子奶嘴」,若每當孩子哭喊或發脾氣便以此安撫,間接鼓勵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易成依賴。

香港兒科醫學院代表曾雯清醫生表示,嬰幼兒需要與父母互動交流,一個月大的嬰兒觀看屏幕畫面只能感受光影,不了解內容,過早使用電子產品甚至會令其語言發展遲緩、社交能力及專注力下降,因此建議兩歲以下幼兒應避免接觸電子產品。



標題:易發脾氣 用板腦「鎮靜」 1歲女懂開機揀歌搵相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孩好動難照顧,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卻成為最有效的「鎮靜劑」,有家長為安撫易發脾氣及活躍的年幼女兒,在她半歲起便讓她用平板電腦聽兒歌,女兒1歲起已懂自行選歌播放及看照片,該家長稱,「電子奶嘴」是最奏效的方法,但擔心令女兒過分依賴,因此會限制其使用時間。

稱電子奶嘴安撫最奏效

育有一子一女的李太表示,現年兩歲的長女較好動活潑,常發脾氣及四處走,丈夫外出工作實在難分身照料,因此約在她6個月大左右嘗試教她用iPad聽兒歌,每次都可令她鎮靜下來,女兒在1歲左右已懂得在iPad「掃來掃去」找出想聽的兒歌或自己的照片。

李太稱,明白「電子奶嘴」有健康風險,她亦擔心女兒只顧用平板電腦而不願看圖書,目前已限制其使用時間,每次不可多於半小時,與丈夫用電腦、手機時亦會遠離,避免女兒仿效。

怕依賴傷眼 限日用10分鐘

現有3歲孫女Kaylie的陳太說,擔心平板電腦會影響幼兒眼睛,每次最多只會讓她看15分鐘,也不會讓她接觸平板電腦的遊戲。她說,Kaylie的父母不讓她長時間使用平板電腦時,Kaylie偶爾發脾氣,父母都會堅持,「小朋友應有較多互動,而不是只看平板電腦」。

另一家長周太表示,不會讓兩歲孫女長時間用平板電腦,以免會影響其眼部發展,她擔心若不制止,孫女會因不懂控制時間而沉迷,「我最多只會讓孫女用10分鐘,過了10分鐘就會停」。



標題:幼園推板腦教學 教益智遊戲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電子教學在校園漸普及,近年不少中、小學推動電子教材,甚至有幼稚園開始用平板電腦教學,讓未足6歲的學前兒童參與電子益智遊戲。有醫生指出,教師常用WhatsApp等應用程式與學生通訊及問功課,亦容易令學生用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建議設交流時限。

荃灣及葵青區幼稚園校長會主席、荃灣商會朱昌幼稚園校長林翠玲表示,荃灣區約有3間幼稚園已推行用平板電腦教學,其幼稚園去年9月起全校推行平板電腦課堂,每周有兩至三節、每節25分鐘,讓學生用平板電腦參與數字及益智遊戲,鍛煉思考。

教師WhatsApp教功課 倡設時限

林翠玲稱,科技教學已成趨勢,因此「不要太落後,也不要太過分」,她強調課堂接觸平板電腦時間不會過長,且有教師在旁互動,相信有正面效果。

衛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學生健康服務)鍾偉雄稱,近年教師與學生經常透過電子產品互動,例如課餘用WhatsApp等通訊軟件問功課,容易延長學生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他認為教師要多加注意,如建議為網上交流設時限,「10時後不回答問題,以免學生好夜仍在用電話」,並應事前讓學生及家長清楚知道這些限制。




標題:家長用電子產品湊未足月B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兒童年齡越來越小。衞生署調查發現,有不足一個月大的嬰兒,已經開始看電視、影碟機、使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香港兒科醫學院指,一個月大嬰兒看屏幕畫面,只會看到光與影,過早使用電子產品更阻礙言語發展及影響專注力;衞生署建議家長,勿將電子產品當成「電子奶嘴」,應盡量避免讓兩歲以下幼童使用電子產品。
衞生署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以問卷訪問4300名學生、家長和老師,以了解兒童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習慣。調查發現,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使用情況十分普遍;學前兒童方面,看電視、影碟機、用平板電腦及電腦的年齡中位數,由8個月大至2歲不等,每日平均使用時間為27至44分鐘。最年幼的電子產品使用者,竟不足一個月大;有19%學前兒童每日平均打機27分鐘。

網癮致社交恐懼
家長近年愛以電子產品充當「奶嘴」,幼童一有吵鬧即讓他們看卡通或打機,又有家長冀幼童贏在起跑線,特意讓他們盡早接觸高科技。香港兒科醫學院代表曾雯清醫生表示,未有研究顯示2歲以前使用電子產品對其發展有正面幫助,反而過早使用會影響言語發展及專注力。
調查又發現,37%至49%中小學生因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放棄戶外活動、減少睡眠時間及影響學業成績,64%家長曾因使用相關產品問題,與子女爭執,19%中小學生更向家長隱瞞上網時間。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表示,外國研究顯示,若兒童每日使用兩小時以上,超重風險高1倍,又會引致眼部不適及近視,甚至影響肌肉骨骼。
成癮問題也需關注。香港精神科醫學院代表包始源醫生表示,曾有10多歲男生參與戒毒治療,進展順利卻因整天在家打線上遊戲,在電腦前時間越來越長,出街時間減少,結果出現社交恐懼,要再接受精神治療才好轉。他指醫學界對網絡成癮未有劃一標準,但當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唔上唔安樂」,並影響正常生活,已為警號。

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健康建議
‧限制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間,兩歲以下幼童應盡量避免使用;2至6歲由父母或教師指導下使用,每天不應多於兩小時;小學生日用少於兩小時;中學生自律避免長時間使用
‧使用屏幕產品20至30分鐘後,小休20至30秒,轉換姿勢,眨眨眼,做伸展運動
‧眼睛與電腦屏幕保持最少50厘米距離,與平板電腦保持最少40厘米距離,智能電話保持最少30厘米距離
‧流動產品音量調校至不多於輸出量60%,每天收聽不多於6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