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 日日食早餐 考試無難度

標題:日日食早餐 考試無難度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搵補習?不如食早餐!香港中文大學昨發表一項大型研究,揭示早餐與學業成績掛鈎,有每日吃早餐習慣的學生,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成績比每周只吃一至兩次早餐學生,平均高出三十至五十分,相等於比同年學生接受多了一年半教育。並非所有早餐都有用,進食烘焙早餐如三文治、麵包及高蛋白質食物最有效,真正贏在每日起跑線。

中大卓敏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昨公布研究,隨機抽樣調查本地多間中小學合共約一萬五千名學生。愈高年級學生愈少有每日吃早餐習慣,由小三的七成六,跌到小六為六成,中三更只得四成一。大部分學生以烘焙食物為早餐,但愈高年級吃得愈不健康,不少人進食方便食品及高糖飲品。

提升專注及記憶力
吃早餐對學業大有影響,每日吃早餐的學生,不論年級,TSA成績明顯較高,當中以烘焙食物最有效,可得分高廿五至三十分,高蛋白質食物亦高十五至三十分,如同時進食烘焙食物及高蛋白質食物,分數可提升至更高。並非吃早餐就學習表現一定好,進食粥、麵、水果或蔬菜作早餐,對成績並無顯著影響;汽水、即食麵、煙肉及餐肉這些不健康食物,反令成績下跌五至四十分。

此項研究在過去半年進行,問卷調查學生每周吃早餐次數、進食的食物類別外,亦同時分析學生去年的TSA成績,兩者比較下發現早餐與學業表現息息相關。侯傑泰認為,改變教師教學模式、學習技巧等,也無法短時間內改善學生成績,但簡單的吃早餐習慣便可做到。

兒科專科醫生王曉莉指出,早餐可補充人體營養所需,尤其是糖分,可加快腦部運作。兒童一般較早入睡,到翌晨之間空腹時間長,需要進食早餐補充營養。外國已有大量研究顯示吃早餐可提升學童專注力及記憶力,連帶學習表現也提升。

吃即食麵招反效果
除了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作早餐,她建議選低升糖指數的食物,這些食物升糖較慢,可保持長久精力。相反,汽水及即食麵等升糖快,變相亦跌得快,學生到中午已失去大部分糖分,容易疲倦及無精神。她建議學生每日早起十至廿分鐘吃早餐,比去補習或其他方法更能提升學習能力。

標題:學生慣吃早餐 學業領先1.5年 稱效果優於補習 研究學者倡研在校進食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有每天吃早餐習慣的學生的成績,相等於沒有吃早餐習慣學生用一年半時間才能追上,吃早餐的益處遠超學習模式、家長教育水平或家庭收入等影響。負責研究的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建議學校議會商討展開在校吃早餐計劃,如讓學生邊吃早餐邊上第一課。
問卷訪問1.5萬TSA考生 中三僅41%有吃
中大教育數據研究中心去年6至7月做研究,以問卷訪問1.5萬名該年應考「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小三、小六及中三學生,調查指出,每天吃早餐的小三學生佔76%,小六生只得60%,中三學生更跌至41%,估計因高年級生沒時間吃早餐,高年級女生較男生少吃早餐,估計為保持身形苗條,但未見家庭經濟狀况與吃早餐次數有關。
研究發現,吃早餐對學生的中英數成績均有正面影響,幾乎每天吃早餐的學生,TSA成績比每周只吃0至2次早餐的學生高30至50分(以全港學生平均為500分計算,下同),兩者成績差距相等於半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侯傑泰指根據多項國際研究,學生要接受3年教育才可追回一個標準差的成績,因而推算沒吃早餐習慣的學生,需用1.5年才能追上每天吃早餐學生的成績;若以全級100人計算,考50名而沒吃早餐的學生,若改為恆常吃早餐,可提升名次至約33名。他又稱,根據國際研究,教育改進計劃如多讀多寫和補習,以及家長教育水平等因素,對成績的影響一般只有0.1至0.3個標準差,效果比不上吃早餐。
吃麵包表現較佳 方便食品較差
據中大研究,學生最普遍吃的早餐類型為麵包等烘焙食品,佔六至七成,相信因為方便攜帶和可在趕回校途中進食,其次是高蛋白質及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研究亦發現,進食烘焙食品學生比沒進食烘培食品者得分高25至30分;在每周最少吃3次早餐的學生中,飲食汽水或其他高糖分飲品、方便食品和加工肉類者,較飲食其他食物作早餐的學生,成績低5至40分,而男生吃這類食物的比率較女生高。
專家﹕高糖低營養 難長久保持精力
香港兒科基金董事會秘書長王曉莉表示,進食高糖、低營養的食物,如汽水,血糖升得快亦跌得快,未至中午已容易疲倦,故早餐最好吃低血糖指數食物,如全麥麵包及牛奶等(見表),有助長久保持精力。
讀小六的梁同學表示,家人曾為他煮早餐,如麥皮,但他嫌「太淡口」,故家人現時多數準備魚蛋及燒賣作早餐。讀中六的杜同學甚少吃早餐,最多只買一個麵包吃,因為早上胃口較差,但她坦言因此早上精神較差,亦不時胃痛。王曉莉建議在上課前吃早餐,應包含不同類型的食物,約為200個卡路里。
中大會在網上陸續發布教育研究結果,可瀏覽http://caite.fed.cuhk.edu.hk/projects/wp2016/?page_id=4202

小學設早餐時間 鼓勵師生齊吃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每天均有20分鐘早餐時間,校長區詠恩稱,旨在鼓勵學生吃早餐,並好好享受早餐。
區校長憶述過去一年不時見到學生狼狽「咬着包回校」,得悉他們因遲起牀、要趕回校,有些學生甚至不吃早餐,部分老師亦因回校要到班房當值而沒吃早餐,故制定每天校門大開至上班主任課,即早上7時40分至8時之間的20分鐘為「開心食早餐時間」,讓師生上班房才慢慢吃早餐。
指學生浪費 鮮魚行停免費早餐計劃
但要全體學生一同吃早餐非易事,鮮魚行學校曾在善心人捐助下推行免費早餐計劃,讓學生每早到禮堂領取早餐。不過此計劃在前任校長梁紀昌離任後告一段落,現任校長施志勁解釋,因發現不少學生浪費,「鮮奶飲一半就倒了,要派朱古力奶那天才沒那麼嚴重」,校方不希望辜負捐助早餐費善長的好意。
施志勁稱,每年也發生數次學生因沒吃早餐而暈倒的意外,為確保學生學習狀態良好,學校現會在校務處放置維他奶及麵包給沒吃早餐的學生取用,若當天食物派不完,會留給下課後上功課班的學生。
英華小學上學年以「良」食研究院作為學習主題,校長林浣心指學生必須讀You Are What You Eat一書的中譯版,學習如何達至均衡和健康飲食,學生又設計菜單和講解製作過程,在校園電視等推廣。林浣心稱,校方鼓勵家長為孩子準備早餐,但難做到百分百家長實踐,現有教育研究證明早餐功效,校方會進一步提醒家長。

美28州推課室吃早餐 窮學生免費
美國政府乃至民間團體早年已大力推行「Breakfast in the classroom (在教室吃早餐)」政策,透過提供免費或廉價早餐,扶貧之餘亦鼓勵學生吃早餐。
美國農業部在1966年首次推行以兩年為期限的 「School breakfast(SB,學校早餐)」先導計劃,提供免費或廉價早餐予有需要的學生,政府在1975年將SB改為永久計劃,並擴大服務範圍,家庭入息超出聯邦貧窮水平的學生,亦可在補貼小量費用後參加計劃。
紐約巿教育局亦在全紐約巿小學推行「Breakfast in the classroom 」計劃,從當地種植局買水果及乳製品給學生當早餐。當地教育局曾表示,若學生不吃早餐,專注力會下降,長遠更會影響學業成績,因此希望推行相關計劃,讓學生建立食早餐習慣;若學生有食物敏感,會為他們提供特別早餐。
美國多個關注學生健康的非牟利團體亦籌組「在教室吃早餐」組織,通過捐款給不同美國州份,鼓勵更多學校提供免費或廉價早餐予學生,根據組織數據,美國現時已有最少28個州份參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