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過度活躍症學童難以「坐定定」專注讀書,對老師課堂教導轉眼就忘。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學生針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開發一套八款的遊戲軟件,以傳統迷宮、射擊遊戲包裝,趣味學中文,並以廣東語音發聲;軟件更可隨學校教學進度,不斷更新詞庫,雙軌並行,現時已在一所小學試行。
小學生愛玩電子遊戲,如可寓遊戲於學習,就最好不過,但IVE資訊科技系講師陳聖恩指,坊間富教育成分的遊戲質素參差,「有如瞎子摸象,不知學生需求,設計出來不是為學校度身訂造,遊戲內容不是與學校教學內容一致。」
陳聖恩遂與三十多名學生,在今年暑假花兩星期設計一系列中文教學遊戲,更特別兼顧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着重聲效及中文字的讀音。
其中一個遊戲「滾動詞語」,學生要回答中文問題,如選擇正確名詞,移動波子走出迷宮,滾動到「答案」一方;另一個「拼字射擊」,在射擊遊戲中,拼合正確詞彙;亦有「夾公仔」、「掉蛋糕」等遊戲。陳聖恩稱,「抵死、有趣」的遊戲最能勾起學童興趣,其次就是要難易程度適中,以免花一整個課堂時間都未能過關。
陳聖恩又指,學生特意為遊戲中的中文詞彙配上讀音,以遊戲介面吸引SEN學生玩,希望可加深他們印象。他表示,部分遊戲可隨學校教學進度,抽取課本字詞更換,長遠希望研發手機版遊戲。有份研發「滾動詞語」的IVE遊戲軟件開發高級文憑二年級生譚皓禧稱,自己讀小學時經常在圖書館借閱迷宮遊戲書,認為是「九十後」無人不識的遊戲,所以將此元素融入教學遊戲之中。
此系列遊戲已於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小二、三級率先試用,在課餘時間開放電腦室讓學生試玩。該校駐校心理學家許翠霞稱,「上課時,老師會讀字詞,普通學生可能聽一、兩次就記得,不過SEN學生不輕易記住」,因此遊戲中的中文讀音就可助他們記憶。她又指,以往曾自製詞語康樂棋供學生遊戲學習,但花大量時間和心神製造,電子遊戲可減輕他們工作量。
小學生愛玩電子遊戲,如可寓遊戲於學習,就最好不過,但IVE資訊科技系講師陳聖恩指,坊間富教育成分的遊戲質素參差,「有如瞎子摸象,不知學生需求,設計出來不是為學校度身訂造,遊戲內容不是與學校教學內容一致。」
陳聖恩遂與三十多名學生,在今年暑假花兩星期設計一系列中文教學遊戲,更特別兼顧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着重聲效及中文字的讀音。
其中一個遊戲「滾動詞語」,學生要回答中文問題,如選擇正確名詞,移動波子走出迷宮,滾動到「答案」一方;另一個「拼字射擊」,在射擊遊戲中,拼合正確詞彙;亦有「夾公仔」、「掉蛋糕」等遊戲。陳聖恩稱,「抵死、有趣」的遊戲最能勾起學童興趣,其次就是要難易程度適中,以免花一整個課堂時間都未能過關。
陳聖恩又指,學生特意為遊戲中的中文詞彙配上讀音,以遊戲介面吸引SEN學生玩,希望可加深他們印象。他表示,部分遊戲可隨學校教學進度,抽取課本字詞更換,長遠希望研發手機版遊戲。有份研發「滾動詞語」的IVE遊戲軟件開發高級文憑二年級生譚皓禧稱,自己讀小學時經常在圖書館借閱迷宮遊戲書,認為是「九十後」無人不識的遊戲,所以將此元素融入教學遊戲之中。
此系列遊戲已於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小二、三級率先試用,在課餘時間開放電腦室讓學生試玩。該校駐校心理學家許翠霞稱,「上課時,老師會讀字詞,普通學生可能聽一、兩次就記得,不過SEN學生不輕易記住」,因此遊戲中的中文讀音就可助他們記憶。她又指,以往曾自製詞語康樂棋供學生遊戲學習,但花大量時間和心神製造,電子遊戲可減輕他們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