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1 - 學童沉迷電子產品 求診最小僅四歲

標題:學童沉迷電子產品 求診最小僅四歲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就港大研究發現過早上網及使用電子產品,學童除睡眠時間不足外,中文和數學成績也較差,且與過度活躍症有高度關連,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愈多兒童及青少年因沉迷電子產品需求診,患者平均年齡約十二三歲,最小僅四五歲,大部分確診過度活躍症。其中更有被沒收手提電話的打機上癮少男,以電線甚至用刀以死相逼,要脅父母交還手機。

  兒科專科醫生陳以誠表示,兒童因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轉介至精神科專科醫生不太多,但相信有部分小朋友已延醫。他解釋,「小朋友若只對喜歡的一兩樣東西表現非常專注,有可能患上過度活躍症。父母看到他們打機很定,好像很開心,沒有特別去求診,但這可能只是片面,他們離開電子產品後,可能有書寫及其他障礙。」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說,愈來愈多兒童提早接觸到電子產品,使用一段時間後成癮,最細四五歲因而不願上學和「扭計」而求診。相關個案過去兩三年直線上升,他以其診所為例,由以往三至五個月才有一宗,升至近三年每周最少兩宗,多涉十二三歲青少年,其中七成確診過度活躍症。

  傅醫生指,打機上癮與「性上癮」和「賭上癮」一樣,屬衝動控制失調。患者因沉迷電子產品,令社交、學業和與家人關係轉差,嚴重者好像「食咗白粉咁」,倘沒電子產品旁身,有很大失落感,甚至會茶飯不思和大發脾氣。他舉例,大半年前一名十四歲男生,為了打機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欺騙父母稱已上學,卻匿藏在家瘋狂打機。其後被父母揭穿沒收手機,他即大發雷霆,踢破家中窗戶,用電線甚至用刀以死相逼,要脅父母交還手機。他正接受治療,上癮情況漸改善。

  針對小朋友,傅建議父母以零食作獎勵戒機癮,「打少幾多就送乜零食」;至於青少年,他指溝通是不二法門,要令對方明白沉迷打機的害處,而非與「搞對抗」,又倡以運動作為動力,「運動幾多就畀玩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