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電子產品愈來愈普及,甚至有家長以「電子奶嘴」安撫年幼的子女。香港大學(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研究發現,近七成半香港兒童每日使用電子產品超過兩小時,時間遠高於美國及北京。負責研究的專家指過度及不當使用電子產品,對兒童行為、學業成績及生理健康均有負面影響,甚至有理由懷疑會增加患過度活躍症風險。
港大綜合近年各項追蹤研究,指出電子產品影響兒童健康。其中一六年進行全港性研究,找來逾七千五百名小一至小三學生,訪問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發現百分之七十四點八受訪兒童每日看電視、打機及上網多於兩小時,遠高於美國的兩成及北京的四成。受訪兒童花約一半課餘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假期更平均每日花上七小時,主要用於玩電子遊戲(百分之三十六點九)和看電視(百分之三十六點二),僅兩成人用來學習。
日玩句鐘 中文數學較低分
電子產品害處多。港大一一年曾追蹤六百多名幼稚園學童,在學童幼稚園高班(五歲)時收集他們看電視和打機時間的數據。四年後發現,學童看電視和打機時間愈長,出現超重及過度活躍等問題的機會愈大,例如五歲時每日看一小時電視,到九歲後超重機會增加一成九;五歲時每日玩一小時電子遊戲,九歲時數學、中文測試分數均下降。醉心電視和打機,戶外活動時間自然大大減少。研究透過學校體適能計劃在同期搜集逾十三萬名學生的數據分析,發現港學童的柔韌度、肌肉力量及心肺能力均較內地、新加坡及歐洲兒童差。
減少運動量 打擊探知能力
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表示,兒童與家長互動下使用電子產品對學習有益,但家長將電子產品當作「奶嘴」來安撫幼兒,有機會打擊他們的探知能力,又認為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大大減少運動量。他舉例,看電視會間接增加進食高熱量食物的機會,因為不少人會以薯片、汽水及爆谷「送電視」,期間久坐不動,隨時體重超標。
葉柏強指過去有研究顯示睡前用手機有機會被藍光影響腦部分泌褪黑色素,令睡眠質素欠佳;亦有研究指兒童三至六歲期間過度用電子產品,會影響腦部負責自我控制的腦前葉發育,有理由懷疑同時會增加過度活躍的風險。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導師黃慶生指過去港大研究發現,運動導師盡早糾正學童的運動習慣,他們的體能、精神健康及抗逆境能力均可顯著改善。他又建議家長在子女使用電子產品時提供指引,並與子女訂立運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