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5 - 嘆兒子功課折磨無暇學綁鞋帶 家長心痛落淚 團體促推「無功課日」

標題:嘆兒子功課折磨無暇學綁鞋帶 家長心痛落淚 團體促推「無功課日」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繼早前有小學生哭訴飽受功課困擾,再有家長分享,曾因不忍兒子承受沉重的功課量,心痛落淚。有團體的調查指出,逾七成學生及近半家長以負面形容詞描述「做功課」,團體倡議教育局推行「小學無功課日」,還學生課後自主空間。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於去年8至10月進行「家長/學生對『做功課』的觀感及期望」問卷調查,收回726份家長及學生的回應,當中學生佔約四成,家長佔約六成。
調查結果顯示,有逾七成受訪學生以負面形容詞描述「做功課」,例如「厭煩」、「無心機做」及「悶」;另有近半受訪家長認為做功課「好大壓力」、「無心機做」及成為「家人衝突來源」。此外,有近六成的學生及逾四成家長,無法選取任何一個正面詞語形容做功課。
育有一子一女的家庭主婦羅太在記者會上訴心聲,直言以前眼見兒子受功課折磨,幾乎每天做到夜晚11點,甚是「心痛」,又指「看見他做到手都攰,又冇得唔做」,羅太曾於家中不忍落淚。
羅太形容部分功課難度高,超出學生的水平要求,她憶述兒子讀小三時曾被老師要求閱讀整套《西遊記》,並完成讀書報告,其後更要「仿寫」部分情節。羅太的兒子讀得辛苦,她亦不見得輕鬆,「有時打開手冊我會驚」,不時要陪伴兒子「苦戰」至完成功課。
羅太的兒子小三時由深水埗名校轉到普通學校,她表示現就讀小四的兒子自此重拾自信,由以往全班成績「包尾」,現時成績名列全班前十。羅太又指,現時有更多時間與子女相處,並教授生活技能,「轉了校兒子才有時間學綁鞋帶,現在更懂得煎蛋、摺衫等」。羅太希望教育局能推出政策,減少功課量,起碼「唔使我跟咁多,家長都要有私人時間」。
此外,學生與家長均期望功課能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態度,但是實際情況存在落差。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服務主任朱麗英形容,「家長對教育有期望,但現實距離遠」。調查又指,逾七成學生及逾半家長贊成推行「小學無功課日」,團體建議教育局順應民意,還學生自主學習空間,以培養學習興趣及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