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7 - 污染物侵海產 撻沙TPT超標 長食干擾內分泌免疫系統 食安指無特定法例規管

標題:污染物侵海產 撻沙TPT超標 長食干擾內分泌免疫系統 食安指無特定法例規管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大學在本港11種海產驗出俗稱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的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素),其中撻沙魚的三苯基錫(Triphenyltin,簡稱TPT)含量超出風險標準,長期食用或會影響人體內分泌及免疫系統;而海岸保護區內生物如青口,亦含多種干擾素,包括含避孕藥成分的干擾素(見另稿)。食物安全中心指無特定法例規管TPT在海產中含量,亦沒有檢測海產的三苯基氫氧化錫(Triphenyltinhydroxide)含量。

港大由2010年至2015年,針對環境中內分泌干擾素做了一系列研究,抽驗本地海產,4個海岸保護區內海水、海泥及多種生物,以及保護區鄰近污水處理廠水辦,作多項化學、基因及細胞分析,評估內分泌干擾素對人體及生態影響。結果發現,本港11種水域食用海產均含內分泌干擾素TPT,包括購自大埔及旺角的街市,聲稱於本港水域捕捉的5種螺及貝類;以及港大自行經漁船於本港水域合法捕捉的6種魚。若按國際風險評估的危害商數(Hazard Quotient)計算,即綜合世衛食用參考劑量、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算香港每年人均海產消耗量,香港人均體重為60公斤及壽命為83.6歲,評估食用風險,其中,撻沙的平均TPT含量超標,即數字大於1,方斑東風螺、花䱛的TPT最高含量讀數亦超標(見表)。

含量高於台灣韓國3.5至120倍
參與研究的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何景欣稱,與海外比較,本港所驗撻沙的TPT最高含量比台灣的底棲魚種高3.5倍,所驗本港貝類的TPT最高含量更是韓國貝類的120倍,反映本港污染情况較嚴重。

負責研究的港大理學院副院長梁美儀指出,撻沙與螺都是底棲生物,長期接觸已被染污的海底泥及食用其他底棲生物,易攝取較多TPT,TPT可隨食物鏈累積,花䱛於食物鏈中屬捕獵者,TPT攝取量亦會較多,風險評估結果顯示長年食用該類TPT含量超標的海產,有可能損害內分泌及免疫系統正常功能,增加患病風險。

據世衛組織《內分泌干擾化學製品的科學現狀》,TPT會干擾免疫系統,抑制人體內白血球功能,以致未能有效對抗腫瘤細胞,增加患癌風險。梁又稱,兒童或體重較輕人士,可承受的劑量更低。

抑制白血球功能 增患癌風險
香港內分泌學會副會長李啟輝表示,TPT主要干擾糖的新陳代謝功能,長期攝取有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及肥胖風險,另會干擾免疫系統。李又謂,當該食物干擾素含量的危害商數超標時,代表長期食用會對身體構成影響,但攝取多久才致病則難一概而論。

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表示,香港雖無特定法例規管TPT在海產中含量,但《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訂明所有售賣的食物須適宜人類食用;目前食品法典委員會未就TPT在食物中的含量建議相關標準,中心會繼續留意國際對規管食物中TPT的最新發展,適時審視本地情况。另中心會定期抽驗食物,評估潛在內分泌干擾化學物的危害,例如三苯基氫氧化錫,過去一年樣本全部合格,但沒有檢測海產樣本的三苯基氫氧化錫含量。

TPT常見船舶底漆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則指出,TPT常用於船舶防污底漆油,促當局加強本港船舶抽驗執法,另促食安中心規管海產的TPT含量,加強相關抽驗。海事處發言人稱,處方每年抽驗15%外國進港遠洋船,確保船舶符合國際公約要求,包括不使用TPT作為船舶防污底油;另年底生效的《商船( 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統) 規例》會加強規管。環保署發言人稱,據《除害劑條例》,TPT屬禁用除害劑。

長期攝入礙胎兒發育 足致經期紊亂細胞病變
食物安全中心風險評估研究報告書列明,長期攝入內分泌干擾化學物會誘發、阻斷或改變激素傳遞信號,影響身體組織和器官正常功能,其中,三苯基錫(Triphenyltin)干擾脂肪細胞分化,壬基酚(4-Nonylphenol)具雌激素活性。

化學結構似生物激素
香港內分泌學會副會長李啟輝表示,內分泌干擾素因化學結構跟人體或生物的激素結構相近,因而具激素效應或干擾內分泌系統。不少內分泌干擾素於人體內需長時間才被分解或排出,部分可長達5年,而大部分可存於脂肪內或釋出影響內分泌系統,長期持續攝取具雌激素效應的干擾素,有可能令女性經期紊亂、影響胎兒發育或引致生育細胞或組織病變等。

港大研發新技術,利用雌激素會抑制細胞其中一種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的基因表達原理,以人體細胞測試,發現4個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海水成分對人體細胞明顯具雌激素效應,跟天然雌激素效應接近。負責該測試的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教授何樹良認為,該測試顯示海水內各種干擾素整體的雌激素效應大,擔心有關干擾素於食物鏈中累積,最終被人食用,長期攝取下會影響人體內分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