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1 - 耳喉通話:兒童睡眠窒息症

標題:耳喉通話:兒童睡眠窒息症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睡眠窒息症不但影響成年人,幾歲大的小朋友也可能有此問題,對學習以至健康也可造成損害。患有睡眠窒息症的兒童,由於睡眠質素差,精神難以集中,脾氣會較為暴躁,繼而影響學習表現及成績,而且睡眠不足會影響到生長賀爾蒙的分泌,對小朋友的發育及成長也構成窒礙。

過去本港有調查顯示,多達兩成半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窒息症,即使是年紀細細的幼兒也可能患病,外國研究則指約一成兒童有睡眠窒息症。家長要知道小朋友是否有此問題,可以多留意孩子睡覺的情況,若發現他們在睡覺時呼吸有短暫停止、有鼻鼾、早上賴床不起、睡時愛用口呼吸,以及經常顯得渴睡無精神等等,便需要留神。

兒童睡眠窒息症的處理與成人有差別。成人患者可以用呼吸機解決問題,而小朋友則大多可以透過手術治療,解決睡眠窒息的問題,原因是發生在兒童的睡眠窒息,多與扁桃腺體及增殖體肥大有關,有時則是源於鼻敏感引致下鼻甲腫脹,導致呼吸道受阻,因此只要接受手術切除阻塞上呼吸道的組織,氣道便可回復順通無阻。

睡覺對身體十分重要,而睡眠窒息症就會嚴重破壞及降低睡眠質素,對於正在急速成長的小朋友來說,足夠及優質的睡眠便更為重要,若家長懷疑小朋友患有睡眠窒息症,便應找醫生檢查及進行睡眠測試,以盡早發現及處理。

20131231 - 十五歲男童染肺炎球菌

標題:十五歲男童染肺炎球菌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聯合醫院接獲一名十五歲男童感染入侵性肺炎球菌個案,患者現時在兒科病房留醫,情況穩定。連同此個案,現時共有七名兒童感染入侵性肺炎球菌,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其餘六名兒童中,兩名兒童在瑪麗醫院留醫,四名兒童分別在伊利沙伯、將軍澳、屯門和東區醫院留醫。

香港傳染病醫學會代表曾德賢昨指出,肺炎球菌主要威脅幼童和長者,長期病患者或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因免疫系統較弱,也容易受該菌入侵。健康的年輕人或成年人免疫系統都有能力對付該菌,避免引致嚴重併發症,故該類人士感染入侵性肺炎球菌個案非常罕見。

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截至本月廿九日,共有六千三百名兒童獲資助補種十三價肺炎球菌疫苗。

20131231 - 中年婦誕子棄公廁

標題:中年婦誕子棄公廁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中年婦人自稱如廁時誕嬰而不自知,惟連日腹痛流血,至昨日到北區醫院求助揭發事件,警方接手調查。

女事主43歲,未婚。昨傍晚6時許,她前往北區醫院求診,透露下體流血疼痛,醫生檢查後發現她曾分娩。有人報稱,早前認識一名男友,並與對方發生超友誼關係,之後產生生理變化,自稱不知道懷孕,但連日下體不適。本月28日,女事主經過粉嶺中心時突感腹痛,於是進入商場女廁誕下嬰兒,並讓馬桶沖走。醫生獲悉後立即報案。警員到醫院跟進,稍後院方將女事主轉送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手術。



標題:商場產子 棄嬰失蹤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上水北區醫院揭發遺棄初生嬰兒案件,一名求診女子被醫護發現剛生產完,當被追問嬰兒下落時,女子聲稱早前在粉嶺區一個商場的廁所內作動產子後,將嬰兒遺棄商場垃圾桶,醫院報警,警員趕至商場搜查,但未有發現,暫列作「求警協助」案處理。截至今日凌晨截稿前,初生嬰兒仍下落不明。

涉案的43歲女子,因下體流血不止需進行手術急救,現留醫及被警方扣查。

下體流血求診揭發

據悉,涉案女子任職侍應生,未婚及獨居,今年中認識一名男子及發生性行為後,未幾發現懷孕,疑上周六(28日)在往粉嶺中心商場逛街期間突然肚痛,並於商場地下的廁所產嬰,事後將嬰兒用布包裹遺棄廁所垃圾桶離去,但後來因下體流血不止,故到醫院求診。

消息指昨晚6時許,女子因下體流血不止到北區醫院求診,其間醫生經檢查懷疑她剛產子,遂進一步查詢,女子始將在商場廁所產子後遺棄一事「和盤托出」,不知誕出的嬰兒生死,醫生聞言大驚報警。警員根據資料趕往該商場女廁搜查,但未有任何發現,正通宵全力追尋嬰兒下落,暫未知嬰兒是否足月及是生是死,調查涉案女子口供是否可疑。

根據《侵害人身罪條例》的「隱瞞嬰兒的出生」,若意圖隱瞞嬰兒出生的事實而以任何方式處置其屍體,不論嬰兒在出生之前、之時或之後死亡,均屬犯罪,一經定罪可判囚2年。

20131231 - 中一生為$200 浴室門運毒

標題:中一生為$200 浴室門運毒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警方昨搗破罕見「鋁質浴室門藏毒」案,兩名青少年將一扇鋁門搬落黃大仙竹園南邨停車場,拆卸藏於門中約值12萬元的K仔(氯胺酮)之際,警方採取行動拘捕他們,其中一人為13歲中一男生,據稱他們各收取200元酬勞替人運毒。

18歲同伴亦被拘捕
被捕兩人分別姓汪(13歲)及姓徐(18歲),前者就讀中一,後者報稱做廚工,俱有黑社會背景。警方調查得悉兩疑犯為了200元便鋌而走險販毒,警方已聯絡他們的家長了解其背景,並追查K仔來源。

藏毒鋁門高兩米闊半米,新簇簇連生產商的宣傳貼紙還未拆,毒品主要藏於空心的門框裏面,驟眼看難以察覺內有乾坤。葵青警區反黑組人員早前接獲情報,於是在竹園南邨埋伏。至昨下午4時許,汪與徐出現將該扇鋁門搬落趣園樓停車場,他們拆開門框準備取走毒品時,探員遂上前截查。

兩少年赫見警員立即逃走,惟終被拘捕,警員在鋁門內起獲四包K仔,共重一公斤約值12萬元,其後兩人被押返家中搜查,事後以涉嫌販毒罪帶署扣查。


標題:13歲童涉空心鋁門運毒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年僅十三歲男童聲稱為二百元甘為毒販効勞!葵青警區反三合會行動組人員,昨午根據線報調查後,派員在黃大仙竹園南邨趣園樓外埋伏,至下午四時許,發現姓汪男童與一名姓徐(十八歲)青年,鬼鬼祟祟搬着一扇鋁門,覺得有可疑,上前查問,在門架一條空心鋁管中,發現四包共重一公斤俗稱「K仔」的氯胺酮,市值十二萬元,遂以涉嫌販毒將兩人拘捕。

據悉,汪童仍就學,徐是廚房工人,警方懷疑他們有黑社會背景,有人供稱知道門架內藏毒品,每人收取二百元酬勞,以搬運鋁門作掩飾運毒。

20131230 - 自閉童改善學習溝通全賴你

標題:自閉童改善學習溝通全賴你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養兒育女本非易事,要照顧患有自閉症的子女,所付心力更非常人能夠想像!三歲的嚴子杰患有自閉症,雖然智力正常,但溝通能力卻遠遜同齡小孩,更因未能跟上學習進度而需接受特殊訓練,惟父母囿於經濟而卻步,幸在保良局特殊兒童發展基金協助下始能如願。社會上與子杰類同的個案如恒河沙數,太陽報愛心基金與東方日報慈善基金將全力協助保良局特殊兒童發展基金籌募善款,讓病童及早獲得適切訓練。

坊間相關課程貴難負擔

「我聽過有其他家長因為冇去處理問題,搞到小朋友到六、七歲都仲未識講嘢。」嚴母憶述,子杰歲半大時,跟他說話總發現兒子缺乏眼神接觸,不擅溝通。去年子杰接受評估後,家人始得悉子杰患有自閉症,「有時佢肚餓想食嘢,淨係識拉住我哋,但係就完全唔識講出嚟,佢同哥哥細妹嘅表現有好大分別。」
溝通與紀律問題令子杰難以接受傳統教育,「因為怕會騷擾到其他學生,一般幼稚園都未必肯收佢,真係好徬徨。」嚴父指,六歲前乃子杰接受訓練的黃金期,惟社會上提供相關訓練的地方卻供不應求,部分更所費不菲,故一直為兒子前路憂心忡忡。
生長在雙職家庭的子杰與家人居於天水圍,父母同要為口奔馳,但又要同時照顧家中老幼,嚴母雖感吃力,但每星期仍堅持帶子杰到元朗、粉嶺甚至長沙灣接受訓練,以改善學習及溝通能力,「周圍問機構有冇專為自閉症兒童而設嘅訓練課程,只要係有資助嘅我哋都會去,但每個月都幾千蚊,真係好難負擔!」
母陪上課在家學以致用

面對沉重經濟壓力,幸獲保良局「特殊兒童發展基金」協助,子杰終在今年年初開始獲安排每星期接受免費特殊訓練,嚴母直言兒子接受訓練未幾,其表現已大有改善。嚴母亦會陪伴子杰上課,以便在家中學以致用,「原來有啲嘢,我哋唔上堂都唔知道應該要咁樣教佢。」
保良局發起的「點滴創明天」持續性捐款計劃,希望能在首階段籌得善款二千五百萬元全數撥入「特殊兒童發展基金」,以為初生至六歲、又未獲任何政府資助以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先天性殘障兒童,提供不同形式的協助及支援,當中包括訓練及資助購買復康器具。善長的踴躍捐助,將能令更多兒童踏出健康成長第一步。

20131230 - 兒童視力矯正八歲前最關鍵

標題:兒童視力矯正八歲前最關鍵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眼睛在發育階段,倘有「鬥雞眼」或先天雙眼視力差距過大,可致弱視。視覺矯正師表示,如錯失八歲前的治療黃金期,視力缺憾難以彌補,嚴重可致失明。有九歲男童左眼嚴重遠視,因未及早發現及治療,左眼或終身只餘一成視力。家長若發現子女看事物時眼珠偏斜,便應及早安排檢查;當孩子年屆四歲,亦務必到母嬰健康院驗眼。

威爾斯親王醫院視覺矯正師譚惠卿表示,兒童弱視主要屬先天性,包括雙眼「鴛鴦」視力、斜視(如鬥雞眼)屬內斜視、眼皮下垂遮擋視線等,以「鴛鴦眼」最常見,即兩眼遠視相差一百至一百五十度、散光差一百度,或近視差二百度。

怕影響社交 弱視難康復
她直言部分家長低估子女弱視問題,「由得佢靠一隻眼睇嘢就算。」但難保患者的「好眼」會患眼疾或遇意外,故家長應衡量風險。而兒童不像成人懂得遮掩「好眼」以測試視力,當「壞眼矇查查,腦部會指揮好眼睇埋,以為無事。」倘弱視惡化又未及早發現,待八歲時雙眼完成發育,便難逆轉。她指雙眼視力正常才能產生立體視覺,缺立體感會對日後發展構成障礙,「紀律部隊、機師等職業一定做唔到。」

有九歲男童透過學生健康服務發現左眼遠視六百度,只餘一成視力,右眼則正常,佩戴眼鏡也無用,矯正師建議他遮蓋右眼,重新鍛煉左眼,但男童怕影響社交活動,母親亦「由得佢」,預料其左眼永久難康復。另一名左眼斜視的六歲女童,左眼同樣得一成視力,每日當「獨眼龍」六至八小時,不足一年便治愈。

不同立體眼鏡評估視力
譚惠卿提醒,要判斷子女有否斜視,父母可留意孩子聚焦看事物時,眼珠有否偏離中間;當兒童年滿四歲,便應到母嬰健康院驗眼。如有需要,會獲轉介視覺矯正師跟進。現時全港公立醫院共有十四名全職及一名兼職矯正師,會用不同的立體眼鏡,評估兒童有否弱視。以威院為例,今年有二千六百多人次接受斜視及弱視治療,包括成人及兒童,較去年增二百人次,兒童個案多由母嬰健康院的視力普查計劃轉介。




標題:鴛鴦眼遲矯正 9歲童左目近盲
報章:晴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眼睛是心靈之窗,但若有鴛鴦眼,且沒及時矯正,嚴重可致盲。有九歲兒童患鴛鴦眼卻未及時治療,令左眼僅餘一成視力。專家促兒童四歲應驗眼,有弱視則須八歲前就醫,把握矯正的黃金時間。
雙眼屈光度數有較大差距時,如一隻眼遠視達100度,而另一隻眼正常,則稱之為鴛鴦眼,原因多屬遺傳或後天病變。若兩眼度數差距大,大腦就會放棄視力差的眼,只以視力正常的眼接收影像,令弱視眼變得更差。

8歲前未矯視 視力退化

威院視覺矯正師譚惠卿指出,鴛鴦眼、斜視、大細眼及白內障都是引起弱視的原因,尤其是鴛鴦眼。孩子八歲就會完成視覺能力發育,若弱視兒童在此之前未完成矯視,弱視眼就可能會退化,嚴重會致失明。
一名九歲男童自小便有鴛鴦眼,右眼正常,左眼有達600度遠視。其家人見男童仍能看見東西,誤以為他視力正常,未有求診。其後他在小學做學童視力保健時發現有弱視,再被轉介至威院求醫,但已錯過八歲的黃金治療時間,即使治療,左眼只得一成多視力。
譚惠卿說,弱視兒童視覺矯正愈早愈好,若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只能戴眼鏡去遷就度數。她指出,新症增加是因為母嬰健康院為四歲學童提供「學前兒童視力普查」服務,令更多家長意識到兒童弱視問題嚴重性;而成人眼部病變導致弱視的求診個案亦有增加。

遮眼治療 最重要堅持

如驗出有弱視問題後,會建議病人作遮眼治療,一般一日遮三至四小時,須堅持一年以上。「遮眼不舒服,不是每個小朋友能夠堅持。」譚惠卿說,這時候家長就要有耐性地引導小朋友接受治療,強調若肯堅持,視力康復率達100%。
值得注意的是,原來譚惠卿是威院唯一一名視覺矯正師。她透露,本港專職醫療體系缺人,全個醫管局僅有14個全職視覺矯正師,全是外國畢業生回流,而本地並沒有提供培訓。視覺治療師一般一日看16個症,在人手不足下,醫院只好將簡單的檢查流程分配給其他部門協助,並會以八歲以下的兒童優先,確保兒童新症的輪候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

20131230 - 跨境童專用校網激發屯門家長不滿

標題:跨境童專用校網激發屯門家長不滿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早前宣布新增跨境學童專用校網詳情,屯門區及天水圍應當局要求需分別增加三十班小一應急,但有屯門區家長不滿專用校網可能對本地學童造成影響,擔心學校投放大量資源應付雙非學童,會影響教學質素,計劃下月發動遊行抗議,要求當局安排在各鄰近口岸的地區平均分配增加的學額。

網上號召下月遊行
一班自稱「被欺壓的屯門家長」向本報投訴,批評教育局月中突然宣布,要求屯門區撥出約一千二百個小一學額予跨境學童,事前並沒有諮詢屯門區家長及區議會,認為罔顧跨境學童對屯門學校造成的影響,近日在網上號召家長下月發動遊行,並向區內多名區議員發信要求協助。

多名家長在網上討論區表示願意參與遊行,有家長擔心繼北區後,屯門將成為第二個被跨境學童「攻陷」的地區,亦有家長指雙非學童未來數年不斷增加,擔心明年情況更加嚴重。屯門區議員朱耀華指雖然屯門區面對學額問題不及北區嚴重,但批評教育局單方面公布措施,未有向家長交代配套支援措施,做法過分。

20131229 - 一名 7歲兒童被獨留在家父母涉虐兒被捕

標題:一名7歲兒童被獨留在家父母涉虐兒被捕
報章:新城電台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 7歲兒童被獨留在家 , 父母涉嫌虐兒被警方拘捕.
事發在早上 7時許 , 警方接報指一名 7歲兒童, 被獨留在上水清河邨清朗樓一單位, 經初步調查後, 懷疑他被分別 46及31歲的父母獨留在家 , 警方於是拘捕兩人 , 暫時將案件列作虐兒案處理 .

20131229 - 已種13價疫苗 兩歲童染肺鏈入ICU

標題:已種13價疫苗 兩歲童染肺鏈入ICU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連續兩日錄得有兒童感染可致命的肺炎鏈球菌。最新一宗個案是一名兩歲女童,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後,再受肺鏈雙重夾擊,正在醫院深切治療部(ICU)留醫,情況嚴重。她病發前曾接種13價肺鏈疫苗,但沒接種流感疫苗。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該女童居於九龍城,病發前曾接種10價肺鏈疫苗及13價肺鏈疫苗加強劑,但未能提供她接種13價肺鏈疫苗的時間。
女童一向健康良好,本月20日出現發燒、咳嗽及流鼻水病徵,23日入住浸會醫院,昨轉往伊利沙伯醫院(圖)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院方診斷她出現肺炎、氣胸及胸部有膿液,情況嚴重。

感染流感併發
女童的鼻咽分泌及血液樣本,分別對乙型流感及肺炎鏈球菌呈陽性反應,相信她感染流感病毒併發入侵性肺鏈,但暫未知肺鏈的血清型。她最近沒有外遊,其八歲兄長本月19日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徵,現已痊癒。
今年至今本港錄得21宗五歲以下兒童感染入侵性肺鏈個案,當中最少九宗屬血清三型。
瑪麗醫院前日公佈一名四歲男童感染肺鏈。男童父親何先生表示,兒子本月21日病發,到港安醫院求診但沒改善,三日後轉到瑪麗。瑪麗前晚為兒子做手術抽取肺積水及膿液,在深切治療部留醫一晚,昨轉到普通兒科病房。何先生批評院方沒將兒子隔離,或將病菌傳染其他病童。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表示,兒童感染流感後身體轉弱,肺鏈有機可乘入侵,造成雙重感染,家長應同時安排子女接種流感及肺鏈疫苗。
不過他擔心兒童接種流感疫苗後,或會增加感染副流感的風險,屆時變成副流感病毒及肺鏈雙重夾擊。他又指,感染肺鏈的兒童獲處方抗生素後,一般很快清除體內細菌,不一定要入住隔離病房。

20131225 - 再有男童染肺炎球菌

標題:再有男童染肺炎球菌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入侵性肺炎球菌再襲幼童。醫院管理局接獲將軍澳醫院通報,一名兩歲男童感染入侵性肺炎球菌,現時在該院兒科病房留醫,情況穩定。

連同此新增個案,目前共有六名兒童因入侵性肺炎球菌感染,在公立醫院留醫。在屯門醫院兒科隔離病房留醫的六歲女童,情況穩定;東區醫院一歲男童在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另一名三歲女童在兒科病房留醫,兩人情況穩定;在瑪麗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的五歲男童情況嚴重,在該院兒科病房留醫的六歲女童情況穩定。

衞生署本月十三日起,資助未接種十三價肺炎球菌疫苗的二至五歲兒童,到私家診所補打疫苗,截至本月廿二日,共有四千二百名合資格兒童補打。

未納入法定呈報傳染病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入侵性肺炎球菌感染未納入法定呈報傳染病,現時由公院主動通報的感染數字,未能充分反映該病的傳播情況。雖然政府資助家長為子女補打十三價肺炎球菌疫苗,但疫苗保護並非百分百。不少兒童在感染流感後,雙重感染肺炎球菌。

流感高峰期未過,難以估計入侵性肺炎球菌感染個案會否隨着兒童補打疫苗而減少。

20131225 - 照顧早產B 父母學問多

標題:照顧早產B 父母學問多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生命的降臨為家庭帶來喜悅,但「搶閘出世」的早產嬰兒卻令父母憂心忡忡。兒科醫生指出,近年婦女生育年齡延遲,加上不少人經人工受孕懷雙胞胎甚至多胞胎,增加早產風險,他見過最嚴重的個案只得廿三周胎齡及四百克重,父母連餵奶、抱嬰等基本動作亦需要醫護人員從旁指導。有職業治療師提醒父母,早產嬰兒即使夠磅數出院回家,仍有機會陸續出現後遺症,宜多注意其睡姿、坐姿及飲食生活習慣,有問題應立即向醫護求助。

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石志超表示,不足卅七周出生的早產嬰兒漸趨常見,該院由十年前每年平均約廿多宗,上升至近年每年約七十五宗,不少早產嬰的體重少於一點五公斤,最輕磅個案僅廿三周便出生,幾乎全部器官包括腸胃及心臟等均未完成發育,導致進食及呼吸困難,需要靠注射營養素維持生命。

易有氣促問題
體重不足一公斤的早產嬰中,兩成半有不同程度發展問題、後遺症及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敗血症及腦膜炎等,需留院觀察,至體重最少達兩公斤及身體狀況穩定,才能出院。瑪嘉烈醫院職業治療師方少麗稱,會為所有早產嬰提供跟進服務,協助他們順利過渡回家,並按情況跟進其零歲至四歲或六歲的體能和智力發展。由於早產嬰易有氣促問題,醫護人員亦會指導父母使用家居氧氣治療。

「早產BB嘅父母壓力好大,餵奶、沖涼要有特別方法,連買尿片都冇咁細嘅size,所以要令佢哋建立信心,相信自己可以照顧BB。」方少麗提醒父母,早產嬰的小動靜可反映出不同身體問題,如父母為嬰兒按摩或餵奶時發現子女「眼矇矇、唔望人」,或皮膚突然浮現類似凍傷的深紫紅印,可能是嬰兒感到壓力。家長可以「袋鼠抱」方式讓嬰兒伏在身上,利用自己的心跳聲及體溫讓嬰兒更安心;若嬰兒持續以「青蛙腳、大字形」的姿勢睡覺,有可能是呼吸困難,或需使用家居氧氣機,若情況嚴重,應立即送院求助。

20131225 - 抗議託兒服務不足 基層婦「報哀音」

標題:抗議託兒服務不足 基層婦「報哀音」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真陰功、真陰功,阿媽窮到燶,聖誕假點返工,湊仔搵邊個,唉……」十多名基層婦女昨趁平安夜帶同子女到政府總部請願,高唱改編聖誕歌《Jingle Bells》,向政府「報哀音」,抗議社區託兒服務不足,令基層婦女因要照顧子女難出外打工幫補家計。請願人士促請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增加社區保母託兒服務名額,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現金補貼等,釋放婦女勞動力。

社區保母名額僅720個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訪問一百六十三名有子女讀幼兒園及小學的家長,調查顯示,逾九成三受訪者表示有需要使用託兒服務,但真正有使用的不足兩成,原因包括費用昂貴。八成受訪者指,如有合適託兒服務,會選擇出外工作;七成半受訪者表示會增加工作時數。八成八人受訪期間自行湊子女;百分之一承認曾將讀小學的子女獨留家中。

協會組織幹事梁瑋晴指出,全港有三萬九千五百個在職貧窮家庭育有六歲以下兒童,但社區保母計劃僅約七百二十個名額,託兒服務杯水車薪,阻礙婦女外出工作或只能做散工。多名基層婦女聖誕心願是希望政府在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改善社區託兒服務,包括將社區保母照顧兒童的年齡,提高至十二歲,又建議政府資助學校及社福機構在校進行課後託管等。



標題:單親童佳節心願 :盼內地母來港團聚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聖誕節普天同慶,但中港分隔的內地單親媽媽,卻面對骨肉分離的痛苦,廿多名內地單親媽媽及她們的子女趁昨日平安夜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保安局運用酌情權讓內地單親媽媽可透過未用盡的每日單程證名額來港定居,照顧子女。

請願人士高叫「孤兒寡婦無路走,港府有責助團圓」、「政府不援手,孩子成孤兒」等口號,小朋友則把寫有「希望媽媽拿到單程證」、「希望媽媽早日來港與我團聚」等心願卡掛上紙製聖誕樹,有子女提到未能見到媽媽時,不禁落淚。

團體促盡用單程證名額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表示,現時本港約有七千名在港出生或獲批以單程證居港的兒童,他們的父親是港人,當中部分已去世或遺棄子女,只能靠內地媽媽長年持探親證來港照顧,每三個月或短至十四日便要中斷學業數星期隨母回鄉續辦探親證,或被迫獨留在家。施認為,本港每日有一百五十個中港家庭團聚單程證名額,平均每日只用一百二十五個名額,建議當局把剩餘名額分配予該批內地單親媽媽。

單親媽媽陳女士數年前遭港人丈夫拋棄,獨力扶養九歲兒子,她聲淚俱下說,希望獲批單程證來港照顧兒子,其子黃澤明也期望早日與媽媽團聚,「媽媽唔喺香港,好掛住佢同擔心佢,驚佢有意外。」

保安局發言人指,特區政府一直為中港單親家庭提供協助,並就一些特殊個案向內地反映訴求,內地方面亦有作出正面回應,酌情向部分求助人簽發單程證或一年多次赴港探親簽注。




標題:單親兒童、基層報哀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聖誕節普天同慶,一班兒童卻要孤苦度過。社區組織協會昨聯同一批中港分離的單親家庭兒童到政府總部請願,把願望掛上聖誕樹,促政府善用單程證餘額,讓內地單親媽媽來港與子女團聚。社協指本港現有7,000名「孤兒」乏人照顧,批評保安局卸責,促酌情讓這批內地單親母親來港照顧子女。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昨也趁平安夜與基層婦女報哀音。該會早前訪問163名基層婦女,九成三受訪者稱須要託兒服務,但使用有關服務不足兩成;逾八成則稱若有合適託兒服務會外出工作。該協會促政府增加社區託兒服務名額和延長服務時間,並盡快推行低收入家庭補貼。

20131224- 張建宗訪童院賀聖誕

標題:張建宗訪童院賀聖誕
報章:香港政府新聞網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張建宗訪童院賀聖誕
2013年12月23日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12月23日)到訪香港保護兒童會童樂居,與院內幼兒慶祝聖誕,表達關懷。

張建宗先聽取管理層介紹童樂居的服務。該院位於旺角,提供24小時託管服務,對象是初生至三歲的孤兒、經法庭轉介,或來自有問題家庭的嬰幼兒。

張建宗參觀了院內設施,並在聖誕派對中與幼兒一起遊戲,向他們送上聖誕禮物。


標題:張建宗訪兒童院賀聖誕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趁着聖誕佳節來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下午到訪旺角的香港保護兒童會童樂居,向院內的嬰幼兒表達關懷。

張建宗在社會福利署總社會工作主任葉小明陪同下,先聽取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蘇淑賢、服務總監麥鏡英和童樂居院長崔惠英向他介紹童樂居為初生至三歲的孤兒、經法庭轉介,或來自有問題家庭的嬰幼兒提供的24小時託管服務。

張建宗其後參觀院內的設施,並參與該院為住院幼兒舉辦的聖誕派對。張建宗與幼兒一同遊戲和送上玩具小熊及小蛋糕作聖誕禮物。



標題:官員宣揚關愛精神
報章:成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核心提示:不少問責官員聖誕佳節期間,也不忘宣揚關愛精神,食局局長高永文為支持兒童發展配對基金的「聖誕頌歌節2013」,今日平安夜傍晚會到訪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與該院醫護人員及抗癌小天使一同唱聖誕歌;勞福局局長張建宗則率先在昨午已到訪旺角的香港保護兒童會童樂居,向院內的嬰幼兒表達關懷。

【本報港聞部報道】不少問責官員聖誕佳節期間,也不忘宣揚關愛精神,食局局長高永文為支持兒童發展配對基金的「聖誕頌歌節2013」,今日平安夜傍晚會到訪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與該院醫護人員及抗癌小天使一同唱聖誕歌;勞福局局長張建宗則率先在昨午已到訪旺角的香港保護兒童會童樂居,向院內的嬰幼兒表達關懷。

高永文今日傍晚6時到威院,為未能出院的朋友打氣,以度過有意義的平安夜,出席頌歌隊的包括食局同事、威爾斯親王醫院醫護、抗癌康復的「生命小戰士」和其家長,以及兒童發展配對基金董事陳龔偉瑩等人。

張建宗送聖誕禮物
每年一度「聖誕頌歌節」是「兒童發展配對基金」旗艦活動,今年籌款目標350萬元,已成功達標,萬多名來自各階層人士參與,每人捐出200元便可在全港各高人流熱點,如海洋公園、電車、各商場和旅遊點唱聖誕歌或贊助其他人頌歌;參加兩年計劃的清貧青少年,每月儲蓄200元,加上基金的配對金兩年共儲蓄9,600元,再加政府3,000元,合共有12,600元,以用作進修。基金成立三年來共籌得1,200萬元,獲扶助的青少年已超過1,200名,今年「聖誕頌歌節」有超過200多隊在全港近百個地點表演籌款活動,以歌聲和祝福宣揚關愛。

另外,張建宗昨午到訪旺角的香港保護兒童會童樂居,向院內的嬰幼兒表達關懷,他先聽取童樂居提供的廿四小時託管服務,其後參觀院內設施,並參與該院為住院幼兒舉辦的聖誕派對,與幼兒一同遊戲,以及送上玩具小熊和小蛋糕作聖誕禮物。

20131223 - 貧童住得差 削學習能力

標題:貧童住得差 削學習能力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貧童凍到瞓唔着,影響學業。有團體調查指出,七成三受訪的深水埗、油尖旺低收入家庭居於面積小於一百五十呎的劏房;居住環境狹窄,逾六成受訪家長指子女因家中太冷或太熱而不能入睡,影響學習能力,又因家庭收入不足支付子女課外活動費用,學童身心難以全面發展。關注組織呼籲政府增設課外活動津貼,保障基層學童的發展權利,同時要求特首梁振英兌現興建公屋單位的競選承諾,讓更多貧戶「上樓」,改善生活質素。

無力支付課外活動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問卷訪問一百四十五戶處於貧窮線邊緣、居於深水埗和油尖旺區的家庭,發現逾八成家庭平均月入少於一萬五千元。八成受訪家庭沒有書桌讓子女溫習,主要原因為欠缺空間和價格太貴。兩成三受訪家長表示,子女因此缺乏學習動機。調查亦發現,大部分受訪家庭無能力讓子女參加音樂、畫畫等課外活動,僅一成九家長認為子女有充足的學習資源。

聯席組織幹事林敏華指,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受限於居住環境、缺乏學習資源,未能邀請同學、朋友到家中遊玩,或影響心智發展。她建議政府增設每月二百元的課外活動津貼,同時推行低收入家庭生活補貼,協助沒有領取綜援的在職人士脫貧。她促請特首梁振英全面取締劏房,增建更多公屋,實踐市民的住屋權利。




標題:住屋惡劣窒礙兒童發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貧窮兒童人口達20萬,每五名兒童就有一人活於貧窮線下。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訪問了145個居於惡劣環境的低收入家庭,73%受訪家庭的居住面積僅51至150方呎;90%認為住屋環境限制了子女的身心發展,包括溫習及作息時間。聯席促政府推行低收入生活補貼,並把課外活動納入學生資助制度。
79%受訪家庭欠書桌
調查在今年10至11月進行。受居住環境影響,79%受訪家庭未能給子女提供書桌;64%家庭的子女曾因過冷或過熱半夜醒來或無法入睡,致使部份兒童學習動機低(23%)或出現情緒低落(15%)。調查又顯示,約50%受訪家庭未能讓子女參加課外活動和補習,42%則未能負擔上課和課外活動的交通費用。
聯席幹事林敏華表示,新學制實施後,校內外成績同樣看重,課外活動更是學校招生標準之一,惟基層家庭面對經濟困難,局限了學童發展,政府應全面檢討學生資助制度,把課外活動納入其中;又促政府推行低收入家庭生活補貼,入息限額不低於住戶入息中位數70%,並盡快增建公屋,取締劏房。

20131223 - 兩成受訪學童壓力瀕爆煲

標題:兩成受訪學童壓力瀕爆煲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聖誕節將至,不少學童在聖誕假期時的壓力反有增無減。一項調查發現,九成四的小學及初中生課餘需要補習;以十分為壓力滿分,逾兩成學童的壓力分數高達八分或以上的嚴重級別,長期持續有機會產生抑鬱、甚至自殺傾向。可是,壓力來源大部分竟來自家長,七成學童指壓力源於家長過分追求優秀表現,害怕無法達標,亦怕每日時間表擠滿。專家提醒家長,學童過分受壓會有反效果,應予適當空間。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上月十日至廿二日,訪問三百二十七名小三至中二學童。調查發現,八成半學童平均一星期有一天或以上需要參與校內補課,七成半學童每天花上三小時或以上做家課和溫習,兩成半學童更需每天花上高達五至六小時。壓力除了來自學業,原來家長亦是主因,四成學童指時間表編排得密密麻麻,令身心疲累;三成受訪者指壓力源於家長追求優秀表現或對學童表現不滿所致。

時間表密麻麻 身心俱疲
學習時間表編排得密密麻麻,加上父母追求成績,對學童構成無形負擔,壓力隨時爆煲。以十分為最高,三成學生表示壓力頗大達七分或以上,兩成一更高達八分或以上,八成半學童指感到壓力指會出現情緒問題,如感到煩躁或情緒低落,缺乏動力,甚至逃避現實。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指,壓力指數高達八分或以上的學童屬嚴重級別,長期持續會有抑鬱危機、甚至自殺傾向,家長需多加留意子女,「小朋友初期有壓力特別容易忟憎,到咗食欲不振、瞓唔到覺時已響警號」。

狄又指,調查結果反映大部分學童認為壓力來自家長要求及安排,稱會影響親子關係,甚至出現反效果,令學童喪失學習興趣,認為家長需要反思對子女要求是否合適及可承擔。




標題:三成學童壓力超出負荷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的調查發現,三成初小至初中學童感到壓力超出負荷,三成半每周補習五天或以上,兩成半參加五項或以上課外活動。學院指學童壓力大多源於父母要求,若果家長為子女安排太多補課及課外活動,或產生反效果。
上月訪問327名小三至中二學生,94%受訪者下課後要補習,當中35%每周補習達五天或以上。58%及27%平均每周回校補課一天及兩天。25%受訪者參加了五項或以上課外活動。
結果又顯示,40%受訪者每天花三小時做功課及溫習,每天花四及五小時的也各佔11%及17%。若以十分為最有壓力、七分為超出負荷,23%受訪者感到有六分壓力,七分或以上的大多是小五及小六生,5.5%自稱承受的壓力達十分滿分。40%人認為壓力來源自時間表排得太密,身心疲累。
壓力太大失學習興趣
學院總監狄志遠指,適度和短期壓力可以接受,但長時間處於高壓力應盡早解決或求助,以免造成嚴重情緒困擾。壓力大多源自父母要求,為子女安排密密麻麻的時間表,反而會令其失去學習興趣及破壞親子關係。小學家長宜透過親子活動培養感情,中學家長則應與子女多傾談。

20131221 - 13歲童「老爺手機」影裙底斷正

標題:13歲童「老爺手機」影裙底斷正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乳臭未乾小男童持「老爺手機」偷影裙底春被捕。一名初中男生,疑因色心起及一時「貪玩」,昨午在灣仔港鐵站乘扶手電梯時,取出「老爺手機」偷拍前方少女裙底,被途人發現當場捉個正着,由接報到場的警員拘捕。

昨午一時許,一名身穿便服的十三歲男童,趁着學校聖誕假期外出,期間在灣仔港鐵站乘搭扶手電梯時,取出裝有攝影鏡頭的非智能手機,偷拍前方一名穿着短裙的少女裙底。被偷拍少女懵然不知,惟站在男童後方的一名四十二歲女途人全程直擊,當場逮住涉案男童,及通知港鐵職員報案,受害少女因趕時間先行離開。

警員接報到場調查,在該男童手機內發現該批「裙底春照」,遂以涉嫌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將男童拘捕。由於手機內僅有一名受害人的裙底春照,警方不排除男童疑一時「貪玩」及色心起首次犯案。

20131221- 委員會進度報告:  學券面額擬調高10%

標題:委員會進度報告:學券面額擬調高10%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將向教育局提交工作進度報告,建議5項短期措施,包括調高學券面額至少10%、改善學費減免計劃等,並構思網上登記或統一收生。委員會預計於2015年中向教育局提交落實15年免費教育研究報告,但被問到梁振英政府任內能否推行,主席鄭慕智說:「你問佢(梁振英),唔好問我。」

構思推行網上登記
參與學券計劃的學童全年獲約1.7萬元資助,鄭慕智表示,金額每年按通脹調整,但業界面對不少困難,如租金和教師薪酬等營運成本上升。委員會考慮過各項因素,建議在2014/15及2015/16學年增加學券面額每年不少於10%,「畀營運者喺人工方面調整好啲,人手唔好流失咁快」。今個財政年度政府預留約23.4億元予學券計劃,料增加10%額外涉款約2.3億元,鄭期望明年9月新學年落實。

委員會提出多項短期措施支援業界,包括加強幼稚園管理層和教師培訓,為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提供支援,以及改善學費減免計劃,援助經濟有需要的家庭。委員會也構思推行網上登記或統一申請表格,以優化收生安排,日內會向教育局提交有關建議。

今年4月成立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現正就推行15年免費教育進行研究,除短期措施外,下一步將探討穩定校舍用地、吸引人才及照顧非華語學生等措施,預計2015年4月至5月向教育局提交報告。鄭慕智認為政府有決心推行免費幼稚園教育,但被問梁振英政府任期內能否推行,鄭沒正面回應,「你問佢(梁振英),唔好問我,我交報告一定準時,佢幾時可以implement(執行)要交番畀政府考慮」。

20131220 - 真鐸學校未道歉家長不滿

標題:真鐸學校未道歉家長不滿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主要取錄聽障學生的真鐸學校早前被指有教師涉欺凌學生,經教育局調查後,校方、投訴學生的家長及教育局昨首度舉行三方會議跟進事件,教育局已委任三名校外人士加入真鐸校董會,藉以提高校董會的認受性及透明度,而兩名分別涉言語侮辱及不恰當身體接觸的教師,已被口頭及書面警告。不過,有家長不滿涉事教師仍在學校任教,學校亦遲遲未有公開道歉,批評學校無誠意。

協助學生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一直要求校方做好善後工作,包括委任校外人士加入校董會、懲處涉事教師、要求校方道歉及賠償。

警方發言人表示,事件涉普通襲擊,已由黃大仙警區重案組接手,已完成初步調查,準備尋求法律意見。

20131219 - 圖殺繼女 躁漢判監10年

標題:圖殺繼女 躁漢判監10年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裝修工人聲稱不滿妻子只顧北上消遣,不顧八歲兒子發燒,踩上妻子與前夫所生女兒的家尋妻,卻發現妻子與陌生男子「不堪入目」的照片。工人將怒火向繼女發洩,扯她頭髮、𠝹刀割她頸及以生果刀狂捅她腹部四次。早前他承認一項企圖謀殺罪,昨被法官形容手段殘忍,相信犯案出於向妻子報復,判監10年。

官指被告應找妻子解決
被告李和平(31歲)於去年2月7日在深水埗元州街一單位犯案。事主(19歲)當日一度寫遺書及割脈拖延時間,被告跟着襲擊她,她最終靠詐死脫險,現已康復。對於被告聲稱因婚姻問題抑壓太多負面情緒,事主母女「扯貓尾」令他憤怒,高等法院法官湯寶臣判刑時回應,事主沒有虧欠被告,被告的問題應找妻子解決,沒理由殘忍對付年幼女孩。

法官又指,被告犯案後清洗血迹、關上窗戶及拉上窗簾,取走事主的手機,逃往內地,表現冷靜,令人懷疑他是否情緒失控下犯案,但接納被告看到照片會反感及憤怒。法官勸被告在獄中要表現良好,爭取提早釋放,與8歲兒子早日團聚。
案件編號:HCCC264/12

20131219 - 30婆婆9℃排通宵爭奶粉

標題:30婆婆9℃排通宵爭奶粉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年將至,本港掀起新一輪奶粉荒,事緣內地搶購奶粉進入高峯期,內地奶粉商以逾一倍酬勞刺激水貨集團來港搶購。前晚氣溫低至9℃,《蘋果》記者直擊水貨集團利誘30名公公婆婆在旺角、上水通宵排隊搶購美贊臣奶粉,不少長者冒着凜冽北風排隊9小時,因奶粉斷貨而空手而回。此刻,藥房即時提價近五成,但家長們咬着牙都爭不過哄搶而來的內地客,記者目睹水貨客提着大批奶粉在羅湖闖關,政府的限奶令似已崩潰。

昨凌晨市區跌至今年最低的9℃,凌晨2時的旺角彌敦道街頭,卻有十多名婆婆擔凳仔,厚衣蓋頭蜷縮在萬寧門口。排頭位的婆婆內穿絨衣、外加風褸蓋頭、兼戴手套,她透露凌晨零時已來到,等萬寧早上9時開門搶入店內買四罐奶粉,買到即有約50元收入,她直言因為「窮囉……阿婆冇錢」,天寒地凍也只好「着多件衫(排隊),冇辦法!」另一位凌晨3時加入排隊的婆婆更已82歲,她透露若成功買一轉奶粉即可獲50元現金券,即每罐獲利10多元,但若商店缺貨她便白排「一個仙都冇」。

200罐一小時售罄
天漸亮,越來越多婆婆拖篋攜凳加入人龍,目標全是內地缺貨的美贊臣奶粉,早上8時,兩名水貨客頭目拿着一大叠現金券出現,走近交婆婆藉此買奶粉。萬寧9時開舖後,婆婆分批入內買奶粉,每人拿四罐出來,即自行裝入水貨客派發的手推車內,然後再排隊向頭目換取酬勞即50元現金券。有長者買完四罐又排隊再買,約一小時後,店內200多罐美贊臣「A+」一至三號奶粉已全線售罄,另有旺角藥房則趁缺貨把三號奶粉提價五成至350元出售牟利。

食衞局:會督促改善
上水一間屈臣氏地舖外,同樣有逾20人包括長者排隊欲買奶粉轉售,有婆婆凌晨起捱冷風苦等九小時後卻得個桔。有水貨客透露疑因內地供應短缺,近日水貨客把奶粉運往深圳轉售的利潤,突由每罐30多元增至60多元,走私四罐奶粉可獲利超過250元,遂令排隊及走私黨復熾,記者羅湖出境後則目睹近百人向水貨客「搶收購」奶粉的盛況。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表示,走私水貨奶粉利潤是藉犧牲港媽港B的利益換來的,即使政府已推出限奶令,照舊出現奶粉短缺,政府不去打擊卻反而勸市民轉奶粉牌子避開奶粉荒,反映「政府係廢嘅!」

萬寧昨未有回應婆婆在門口通宵排隊捱凍一事,但指公司規定每位客人每日只限買最多四罐奶粉。美贊臣回覆指,會按需要加強補貨效率和頻率,確保本地父母所需,過去一個月的供應量比去年同期已有升幅,而即日起至農曆新年期間亦會延長熱線服務時間至朝九晚九。
食衞局回覆時承認,有「特別受歡迎的配方奶粉」出現短缺,政府會督促業界改善供應鏈,並要求他們確保聖誕新年的供貨充足,今日局方更會與主要奶粉供應商和零售商會晤,討論改善措施,確保本地父母能買到足夠奶粉。

標題:美贊臣缺貨 炒貴五成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搶購奶粉潮令水貨集團發達,但一眾公公婆婆卻要在9℃的寒風下,為幾十元報酬在旺角街頭通宵捱凍九小時,替水貨客排隊買奶粉,其實他們已算是幸運,更慘的是上水有多名老人家吃了九小時西北風後,才得悉搶購目標的美贊臣奶粉未有來貨,結果落寞而去。

寒風中捱麵包
記者昨午於上水符興街的屈臣氏門外,見有20人在排隊,當中有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有埋頭看書的小朋友,也有由內地來港的婦女。排頭位的婆婆表示她在清晨5時已來到,她身穿厚褸,坐在店外一角的石壆上,身子不時顫抖,午飯時分她獨自在寒風中捱麵包,與另一些吃飯盒的長者繼續等。直至下午2時,望穿秋水的見到運送奶粉的貨車終於來到,但落完貨後,店員竟說:「今日冇貨!」原來運來的奶粉並不包括水貨集團的目標美贊臣,婆婆吃完九小時西北風後,終由希望變失望,各人無奈散去。

記者在往羅湖的列車上亦遇一位準備北上送水貨奶粉的婆婆,記者問她辛不辛苦,婆婆說:「唔使食飯咩!」她又說年紀老邁,每日若走到一轉賺到零用,已經心滿意足了。

標題:衞生署:不少幼兒飲奶過多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市民恐慌性搶奶粉,有藥房伺機「掠水」一罐奶粉賣500多元。衞生署昨日聯同香港醫學會及消費者委員會等,反擊奶粉霸權。醫學會指不同品牌奶粉成份相若,若奶粉缺貨可轉奶粉,「唔好俾奸商牽着鼻子走」。消委會表示,有藥房以海鮮價賣奶粉,近期藥房奶粉價格已與連鎖個人護理店售價拉近。

香港醫學會會長謝鴻興表示,家長不應被奶粉廣告影響,而恐慌性搶購奶粉。市面上不同品牌的奶粉,均符合世界衞生組織要求,成份相若,故不需盲目堅持飲用某一牌子奶粉。

他又指,六個月以下嬰兒只可飲一號的奶粉,以免攝取過量蛋白質;但六個月至1歲幼兒,因已開始進食固體食物,故可繼續飲用一號奶粉,不一定要跟隨奶粉商所指,轉飲二號奶粉。1歲以上幼兒可飲盒裝牛奶,不一定要飲奶粉。各品牌的奶粉味道相若,轉奶粉對嬰兒健康沒影響。

影響攝取其他營養
衞生署高級醫生陸慧賢表示,2010年該署進行有關家長餵養嬰幼兒的調查,訪問約1,500名家長,發現不少嬰幼兒飲奶過多。1歲或以上幼兒每日只需飲360至480毫升的奶,但有70%的1歲幼兒及48%的1歲半幼兒,飲奶份量超標。她指,飲奶過量會令幼兒沒胃口吃飯、肉及菜,影響他們攝取其他營養。嬰兒六個月大前應餵哺母乳。

消委會研究及商營手法事務部主任黃蘊明表示,以往藥房的奶粉價格一般較超市及鏈鎖個人護理店便宜,但近期消委會調查發現,不少藥房每牌子的奶粉價格都有上升,部份加價逾一成,相信因奶粉搶購潮而非來貨價上升。藥房最貴的奶粉價格,與超市及連鎖店的價格拉近。

她又指,不同品牌奶粉價格差別大,如10月份調查發現,以一號奶粉為例,藥房最平是雪印,每罐215元,最貴是美贊臣,每罐290元。超市及連鎖店最平是牛欄牌,每罐252元,最貴是惠氏,每罐297.9元。該會又發現有藥房以海鮮價賣奶粉,反而超市及連鎖店會明碼實價。市民買奶粉前應格價,及避免選擇購買有困難的奶粉。

標題:奶粉商 藥房 無意改善供應鏈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奶粉供應鏈未能確保本地嬰兒有奶粉,早前壓力測試報告顯示,奶粉商沒將奶粉預留予港B、有藥房存貨不足及抬價,港媽有奶粉券也買不到奶粉等。近日更有藥房將一罐奶粉炒高至500多元。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近日連串「盲搶粉」事件,反映奶粉商及藥房不與政府合作,令限奶令被廢武功;加上水貨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令港人再次陷入奶粉荒中。

郭家麒:應限帶一罐
他表示,現時奶粉荒已非單是食物及衞生局可處理的社會問題,壓力測試報告顯示,現時供應制度不完善,必須增加訂貨熱線及加快送貨等才能解決問題,可是部份無良奶粉商與藥房在利字當頭下,不願意改善。

郭家麒認為,若奶粉商及藥房再無改善,政府應將限奶令要求收緊,由最多只可帶兩罐奶粉出境減至一罐,入境處應加強堵截一日有多次出入境紀錄的水貨客,廉政公署調查是否有業界涉及違法行為,通風報訊奶粉送貨時間等。

20131218 - 非常媽大鬧校園震裂玻璃門

標題:非常媽大鬧校園震裂玻璃門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非常媽媽」涉打女毀校門被捕。馬鞍山一名小六女生,疑學業成績未如理想及考試溫習問題,令母親不滿,被施「藤條燜豬肉」,昨晨返校後哭泣,老師發現她身體有多處傷痕,通知其母到校了解情況,女童母親到校到與教職員發生爭執,離開時更大力關玻璃門,結果震裂玻璃,結果因涉嫌「虐兒」兼「刑毀」被警方拘捕,其女兒則被送院治療。
被捕母親姓莊(四十二歲),與姓鄧(十一歲)女兒居住馬鞍山利安邨,鄧女於同區耀安邨一間小學讀六年班。消息稱,其母希望她能夠升上較好的中學,對其學業成績十分重視,惟鄧女近期成績未如理想,前晚兩母女疑因考試溫習問題爭吵,有人怒不可遏,執起藤條教訓女兒。
昨晨八時許,鄧女上學後,在校內哭泣,老師追問查看下發現她手臂、大髀及背部都有傷痕,懷疑鄧女被家人體罰,於是通知鄧女母親到學校傾談,以了解事件。鄧女母親到學校,期間疑不滿學校處理方式,與教職員發生爭執。有人突然情緒激動離開,走出校門時大力關門,將門玻璃震裂呈裂紋,職員於是報警。警方經初步了解後,以涉嫌虐兒及刑毀將莊拘捕,而她的女兒則由學校職員陪同下送院治療。校方表示,案件已交由警方處理,不便作出回應。

20131218 - 六歲女確診肺炎球菌

標題:六歲女確診肺炎球菌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再有兒童感染可致命的肺炎鏈球菌(肺炎球菌)。屯門醫院昨確診一名六歲女童感染肺炎球菌,正留醫兒童隔離病房,情況穩定。據悉,女童屬血清三型,入院時病情輕微,只咳嗽及發燒。她入院前未曾向私家診所求醫,家人聲稱她曾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醫管局昨公布,公立醫院目前有六名兒童感染入侵性肺炎球菌,最新確診個案為六歲女童,正留醫屯門醫院兒童隔離病房,情況穩定。其餘五名兒童分別在瑪麗、東區及伊利沙伯醫院留醫。

20131218 - 浙閩致癌童裝淘寶有售

標題:浙閩致癌童裝淘寶有售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早前抽驗中國最大童裝生產地、浙江省織裡鎮及福建省石獅市生產的八十五件童裝樣本,部分經由港人近年追捧的淘寶網購買,發現逾九成含有潛在致癌風險的有毒物質銻、個別樣本更含可致不育的塑化劑或其他環境激素。綠色和平指不少童裝均來自內地,本地家長隨時誤購「毒衣」,為子女健康帶來風險。
綠色和平於六月至十月期間,分別透過淘寶、網店及織裡鎮和石獅市的商店,購買適合六個月至十歲穿着、共八十五件童裝,再送往本港及歐洲進行化驗。結果顯示,九成樣本含有在動物測試上可致癌的有毒物質銻,含量最高達每千克二百零八毫克;過半樣本含人造化學物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含量最高樣本每千克一千八百毫克;其中兩件樣本的塑化劑含量分別為每千克一萬七千及五千三百毫克。綠色和平指出,塑化劑是與生殖器官發育異常及不孕不育有關的環境激素、NPE則是另一種可影響內分泌及發育的環境激素。
港家長網購慎防中招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連佩怡指兇,雖然是次樣本均為內地較小品牌,但織裡鎮及石獅市製的童裝,市場覆蓋率達九成八中國城市、產量佔全國四成,並遠銷至歐美等地,香港家長亦有機會網購「毒衣」而不自知;今次驗出的三種有毒物質,在食物等其他範疇有含量規範,但中港兩地均無為童裝而設的安全標準,呼籲中國政府制定法規,禁止紡織界在童裝使用上述物質。

20131218 - 新移民一年可攞綜援

標題:新移民一年可攞綜援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終審法院昨就單程證婦人孔允明挑戰申請綜援資格案一錘定音,裁定政府現行規定居港滿七年方可申請綜援的政策違憲,命令政府須將申請資格,恢復到○四年以前的居港一年。判決一出即時觸發新移民申請綜援潮,社會福利署社會保障辦事處昨早已接獲不少新來港人士登門申請綜援查詢,估計潛在申請個案達二萬宗,每年涉及額外公帑七億元。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表示尊重法院裁決,政府傾向不會尋求人大釋法。
昨在北京述職的行政長官梁振英形容今次是一個重要判決,政府會仔細和具體研究判決對綜援以至其他福利和政府服務上可能造成的影響。終院昨以書面判決,判定孔允明終極上訴得直。孔允明於二○○六年因居港未滿七年而被社署拒絕綜援申請,後來提出司法覆核,一直上訴至終院。終院五名法官昨一致認為,政府收緊新移民申請綜援的資格,與其聲稱鼓勵家庭團聚和遏止人口老化的目標背道而馳。而收緊資格節省到的金錢,相對於整體福利亦只是微不足道,更非如政府所講,必須如此才能令綜援制度延續。由於財政目的不被接納,終院因此裁定本案的綜援申請人上訴得直,撤銷居港七年限制。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回應裁決指,終審法院裁決只是針對綜援申請的安排,將申請居港年期限制由七年,返回○四年一月前的居港一年要求,他表明政府會盡一切努力配合法院的裁決。他說,目前難以評估因今次案例而引發的申請個案數目,社署會盡快處理申請。
袁國強:不會胡亂釋法
張建宗指,自○四年一月收緊綜援居港年期政策至今年十月期間,有三萬六千多宗居港未滿七年的綜援申請,社署署長視乎申請人的工作意欲及生活困難情況,行使酌情權批出近一萬四千宗申請,其餘兩萬多宗經社署解釋後,申請人自行撤銷申請。他形容社署的審批非鐵板一塊,而新移民是自力更生居多,強調法院昨日裁決只針對綜援的申請安排,並非其他福利問題。袁國強表示明白釋法對社會帶來震盪和負面影響,故不會胡亂釋法,希望大家放心。
社署現有一千二百名社會保障辦事處職員負責處理綜援、生果金及長者生活津貼等個案,政府華員會社會保障助理分會顧問陳振華表示,現有數十名職員負責處理新申請,裁決對社署人手造成大衝擊,兩萬宗潛在新移民個案因涉及龐大數目及內地千絲萬縷的網絡,勢增加審批困難,而每宗個案估計獲批二千元。他透露,昨晨裁決後即有不少新移民登門欲申請綜援,職員惟有向工會求助,工會呼籲員工與署方共度時艱,要求與處方會面商議可行的解決辦法,不排除延長開放時間或超時工作配合。




標題:申綜援須居港7年 終院判違憲
報章:經濟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終審法院昨裁定來港7年才可申領綜援的規定違反《基本法》,指規定省下的金錢微不足道,並違反單程證令家庭團聚及使老化人口年輕化政策,頒令還原政策至居港一年便可申領。
綜合工會及團體推算,料判決令最多7,000家庭受惠,每年額外綜援開支將增4億至5億;據悉港府高層對判決帶來的財政承擔感憂慮,已即時着手評估。
消息透露,港府高層憂慮判決構成的財政承擔影響,已立刻着庫務科「趕工」,評估對未來數年影響,以判斷事態有多嚴重。
張建宗:已酌情批1.4萬宗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社署會盡力配合要求申請人須居港滿一年的做法,但暫難預測對財政影響,料裁決只是針對綜援申請,並非其他福利;過去9年,有逾3.6萬宗居港未滿7年的綜援申請,社署已酌情批出1.4萬宗,強調當局並非「鐵板一塊」。
華員會社會保障助理分會顧問陳振華表示,04年經濟不景氣,本港有逾50萬人申領綜援、當中逾7萬人為新來港人士,「落閘」後已減至約1.4萬人,他估計裁決或令申請個案倍增至3萬人,以每人月領逾2,000元計算,年涉額外開支達4億至5億元。
華員會社會工作主任職系分會主席梁建雄相信,是次主要受惠者為5人家庭用3人綜援、或3人家庭用2人綜援等個案,由於他們大多向社署申請酌情,料新增單身個案不會太多。
料7千戶受惠 年額外開支5億
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歡迎裁決,推算裁決後將有5,000至7,000戶家庭受惠,認為未來公屋申請資格亦應放寬7年居港期限制,他不擔心裁決引起訴訟潮、衝擊其餘福利政策,舉例指曾有個案就生果金作上訴,但法庭以不屬本港基本福利為由,最終裁定敗訴。
案件申請人孔允明(64歲)於司法覆核及上訴均告敗訴,昨獲終院5位法官一致裁定勝訴。判詞中指《基本法》第36條訂明,香港居民有權按綜援計劃,於97年7月1日的情況,享受綜援計劃下的社會福利,並受法律保護。第145條則訂明,特區政府在原有社會福利制度的基礎上,根據經濟條件和社會需要,可自行制定其發展、改進的政策。
終院指政府可修改該等待遇,惟任何限制須受到法院在憲法層面的覆核,認為改動應改進福利待遇。04年4月政府根據人口政策建議,更改申請綜援只須居港一年的規定、至需要7年,18歲以下人士可獲豁免。終院認為安排不合邏輯,18歲以下豁免、來港照顧他們的父母卻不合資格,此舉與簽發單程證以便家庭團聚政策牴觸。
政府曾提及若綜援制度未能協助,慈善團體可濟助,終院認為政府推卸責任、逃避問題,亦沒有面對憲法問題,只建議貧窮新移民求助慈善團體,或不能自力更生者應返回家鄉。
至於政府稱新規定為節省金錢,終院舉例指,01至02年間綜援總支出為144億元,新移民佔17億元,若引入7年規定,18歲以下人士可獲9.6億元,即可省下約7.6億元,認為金額微不足道,規定亦與確保社會保障制度無關連,明顯是沒有合理基礎措施,故裁定新規定違憲。




標題:綜援無「限」 援助底綫何在?
報章:經濟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移民來港領綜援要住滿7年,終審法院昨裁定此乃違憲。社會回響大,恐失去居港年期的限制,本港的福利將更爭崩頭。社會資源有限,本地人需要應予優先?援助豈可無「限」?
新移民來港後,並不立刻擁有永久居民身份,還須居港滿7年,才合資格申請為永久居民。居港未滿7年,沒有投票權,也不合資格申請公屋、應徵公務員,以及申領綜援等福利。
不過,「7年之限」在綜援制度上已告「無效」。內地移港的孔允明曾因新移民身份申領綜援被拒,入稟挑戰制度,至昨日終審法院裁定,居港7年限制是違憲。
資源有限 應先照顧本地人
政府須撤銷有關限制,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指,將回復2004年前的安排,即新移民來港1年後,便可申領綜援(詳見港聞A25——「申綜援須居港7年 終院判違憲」)。
法庭判決引起不少爭議,網上有大量市民留言,包括認為新移民來港後,若未有付出便短時間內可申領綜援,豈非「太着數」?也有不少市民擔心居港年期限制放寬後,移民申領綜援個案上升,恐日後的福利開支「好大鑊」。
市民的擔憂不難理解。本港綜援制度04年開始設居港7年限制,據統計處數字,居港少於7年的新移民綜援受助人,04年為7.3萬人,至2011年減少至約1.7萬人(見表)。
7年期限縮減至1年,關注新移民組織指,按受惠新移民家庭數目推算,每年相關開支只會上升3、4億元;但日後數字變化,今天可說得準?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便指,判決或令很多來港未滿7年人士申領綜援,她又指01年莊豐源案,終審法院當時指回歸後43個月內,內地人在港所生子女是1,991人,但現時已升至約20萬人。
移民帶來的福利負擔,以至與本地人的資源分配等爭議,在世界各地都是頭痛問題。例如英國面對歐盟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移民限制明年結束,為免新移民對英國福利開支造成龐大負擔,英首相卡梅倫上月宣布收緊福利制度,新移民入境後最初3個月不得申請失業救濟,6個月後停發,新移民亦不可立即申請住房補助等。英國就業和養老金大臣Iain Duncan Smith解釋,英國福利制度不能被「佔便宜」。
新移民可為社會帶來新人口,政府固然要協助其融入社會及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新移民也有獲援助的權利,但社會資源有限,本地人的需要亦要顧及。政府在決定資源分配時,不可沒優先次序,本地人與社會聯繫較強,理應比外來者獲優先照顧。
防止濫用 宜加強審查工作
要有優先次序,新移民即使需要援助,也要先等一等。對新移民申請福利時設居住年限,香港並非唯一,外國也有類以做法,如美國限制新移民住滿5年後,才可申領福利,在新加坡,非公民不得買一手組屋等。
誠然,新移民要適應新環境不容易,有心打拼也未必可以立足,對於真正有需要幫助人士,社會不應吝嗇施以援手。但7年之限撤銷,無可避免令本港福利資源的負擔增加,綜援制度如何加強「把關」更形重要。
挑戰制度成功的個案主角,在廣州擁有物業,亦有兩名已成年兒子,被人質疑她是否還有申領綜援必要。
新移民來港申請綜援,若沒有申報內地資產,靠社署人員查證並不容易,新移民申領綜援資格放寬後,審查工作如何加強,以減少濫用情況?
另外,即使領援後又如何確保受助者不會養成依賴心理,失去工作動力?德國失業綜援最長只可領18個月、美國最長99周等,本港會否藉機檢討?此並非針對來港多少年、是新移民或本地人,而是回應關乎本港綜援制度常被詬病「養懶人」,如何加強支援受助者就業自力更生。
有社會組織呼籲社會以長遠目光看待判決,冀為事件「降溫」,但綜援制度的7年居港期限不再,勢進一步激化中港矛盾,尤其近年出現「居港7年」屬歧視說法,已挑動不少港人神經,領綜援資格「撤限」之後,輪到公屋制度?可預見新移民與本地人就社會資源分配問題,將會愈來愈「惹火」。

20131217 - 兒童戴安全帶研四方案

標題:兒童戴安全帶研四方案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加強兒童乘客安全,運輸及房屋局建議提高私家車安全要求,除了前座的兒童要戴安全帶外,後座兒童亦同樣必須佩戴。當局參照外國相關規定,提出四個按照不同身高及年齡的方案,受影響家庭約由七萬五千至九萬九千戶不等,料因應每名兒童而加裝安全帶的開支,介乎四千至一萬四千二百元不等。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王國興贊成所有兒童乘坐私家車時要佩戴安全帶,並應一切從嚴,加強保障兒童。

法例未規定後座須安裝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本周五開會討論提高在私家車上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帶裝置的建議。《道路交通(安全裝備)規例》訂明,三歲以下兒童坐私家車前座時,必須使用認可的兒童安全帶,但並無規定私家車後座必須安裝兒童安全帶裝置。政府數字顯示,一一、一二及一三年(截至第三季)在交通意外中嚴重受傷的十二歲以下私家車兒童乘客,分別有四人、兩人及三人,今年更有一名兒童在車禍中死亡。

為加強保障兒童乘客,政府檢視全球十七個司法管轄區對兒童安全帶的規定,及諮詢本港醫學界意見後,建議按照身高及年齡作為強制私家車使用兒童安全帶裝置的準則,提出四個方案,若有需要,警方會量度兒童乘客的身高,或要求私家車司機提供兒童乘客的年齡證明作補充。

政府又指,加裝兒童安全帶後,後座空間或會變得較狹小,成人坐到後座時可能感不適,甚至要被迫「落車」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20131217 - 港去年生9.1萬嬰逾1/3為單非雙非

標題:港去年生9.1萬嬰逾1/3為單非雙非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熟女」趕添丁,無助本港生育率上升。統計處最新分析發現,本港三十至四十九歲已婚女性生育率,由○一年的每千名女性誕二十八點三名嬰兒,上升至一一年的四十三點八名。不過,近年港人遲婚、女性獨身及離婚率上升等因素,去年生育率仍未追回九五年的水平。另一方面,去年本港有九萬一千多名嬰兒出生,其中約三萬三千人為單非或雙非嬰兒。

統計處昨發表「一九八一年至二○一二年香港生育趨勢」專題文章,分析指本港生育水平在過去三十一年呈現下跌趨勢,近年才輕微回升。本港每年誕下嬰兒數目由八一年的八萬六千七百五十一名,下降至○三年沙士時的四萬六千九百多名,然後回升至去年的九萬一千五百五十八人。八一年每千名人口有十六點八名活產嬰兒,至○三年下降至七名,至一二年回升至十二點八名。

每千「熟女」誕11嬰
統計處分析本港生育趨勢時指,三十至四十九歲已婚女性生育率,由○一年每千名女性誕下二十八點三名嬰兒,上升至一一年的四十三點八名,是近年生育率上升的部分原因。去年三十至三十四歲女性生仔最多,每一千名女性誕下一百名嬰兒,比例為十分之一,突破了自八一年以來該年齡組別每一千名女性誕下嬰兒的持續雙位數目,亦比○三年沙士的每千名女性誕五十八名嬰兒,增加近一倍。

四十至四十四歲「熟女」生育數字,亦打破八一年以來最高紀錄,每千人誕下十一名嬰兒,較以往只誕五名至九名為多。二十九歲以下女性生育率則維持穩定。

本港女性遲婚、獨身情況增加亦影響生育趨勢,初婚年齡中位數已由八一年的二十三點九歲,上升至去年的二十九歲,因而縮短了女性生育期,而四十至四十四歲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亦由八一年的百分之三,上升至一一年百分之十七;離婚率上升亦令生育率下降。

20131217 - 兒童多吃補品易早熟

標題:兒童多吃補品易早熟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激素太多】
不少家長怕子女不夠營養,亂餵補品或成人奶粉。韓錦倫指曾有家長疑8歲半女兒因吃成人奶粉及補品,致胸部提早發育求診,幸檢查後證實無事。他提醒家長,兒童吃過量補品可致激素太多,引致早熟,亂吃成人奶粉則致肥及令骨骼鈣化。
成人奶粉可致骨鈣化
韓錦倫表示,曾處理一宗女童疑早熟個案,女童8歲半乳房已開始發育,父母因擔心她早熟,輾轉下到威院求診。經詳細檢查後,證實女童並無早熟,但發現女童有進食成人奶粉及常吃補品的習慣。
他指出,兒童吃太多補品,有機會因吸收太多激素及荷爾蒙,造成早熟。成人奶粉則含豐富蛋白質、鈣質,兒童服用不但增加致肥風險,還會令骨骼的鈣水平過高,可致骨痛、肚痛,甚至骨骼鈣化。他強調,兒童一般可經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營養,如愛飲奶,也不一定選奶粉,可飲用鮮奶。
奶粉供應是不少家長關注的問題,他表示,近期也接獲不少家長查詢一些不知名奶粉牌子的安全性,涉及品牌不常見,甚至聞所未聞。他擔心家長亂買奶粉會出事,建議轉換奶粉前,宜先諮詢家庭醫生意見,切忌讓子女食用來歷不明的奶粉。

20131217 - BB假發燒

標題:BB假發燒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手爸媽因未掌握育兒技巧,護理BB初期容易手忙腳亂,常會怕BB「着唔夠衫」,甚至怕營養不足而狂餵補品。尤其近日天氣轉冷,父母不斷替幼兒添衣加被,隨時熱到BB假發燒。兒童吃得太補,更會增加早熟及骨骼鈣化風險。

寒流襲港,為怕BB「冷親」,不少家長會為子女多添厚衣及蓋多張棉被。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稱,嬰兒太暖,隨時因體溫上升致假發燒。該系分析過去兩年,因懷疑發燒經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送入病房的116宗初生嬰兒,全部是出世一個月內的嬰兒,入院後即時量體溫、驗血、驗小便,確定有否發燒及尋找病因,多數人同時注射抗生素作預防性治療。
研究發現,116人中,只有44人仍然發燒,即體溫超過37.5℃,當中17人經檢驗後,證實因感染致發燒,包括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餘下72名嬰兒其實並無真發燒。韓錦倫估計,部份嬰兒因穿太多衣服而「熱親」,令體溫上升,致被家長懷疑發燒而急急求診,這批假發燒的嬰兒卻因檢驗程序,白白捱了多針。
穿太多衣服令體溫升高
他指初生嬰兒其實較少出外,本港的室溫,即使在冬季也不會太低,故嬰兒「凍親」的機會不高。惟不少家長過度擔心子女會「冷傷風」,穿太多衣服或包裹厚棉被,若太緊反會致「焗到BB體溫升高」,甚至令呼吸不暢順。
家長愛用雙手輕摸嬰兒額頭或面頰是否太熱,自行判斷有否發燒,韓表示此做法毫無根據。三個月或以下嬰兒,應以探肛方法量度有否發燒。若家長懷疑嬰兒「熱親」,宜先減少衣服或棉被數目,如發現之後的體溫仍高,或有其他異樣如咳嗽增加等,應帶往求診。他建議在冬天,初生嬰兒在室內,其實只需穿着一至兩件輕便鬆身衫,配合輕身棉被便足夠。

育兒貼士
‧若非嚴寒,幼兒在室內只需穿着輕便鬆身衫褲,並蓋輕身棉被即可
‧手摸幼兒背部體溫,了解穿衣是否足夠
‧幼兒睡覺時宜仰睡
‧嬰兒應避免與父母同床,最好睡BB床
‧餵母乳比奶粉好
‧成人要避免在家中吸煙
‧兒童不應食用成人奶粉,也不需食補品
‧切忌胡亂食用不知名奶粉,轉奶粉前諮詢家庭醫生意見
‧幼兒不一定要食用奶粉,可轉飲鮮奶,或從日常飲食中吸取均衡營養
資料來源:中大兒科教授韓錦倫、荃灣港安醫院註冊護士盧凱懿

標題:
摸背部測體溫較準確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父母想知道子女穿衣服是否足夠,可用手摸摸子女的背部,感覺會否太熱或太凍。荃灣港安醫院註冊護士盧凱懿表示,背部才是人體的中央位置,反映的體溫會較準確,家長若發現子女的背部太凍,或代表穿衣不足,如太熱則反映穿衣太多。
酒精抹身或中毒
她指出,市面很多探熱方法,並不適用於幼嬰,其中探腋下、額頭及耳仔,容易因幼嬰個子細小,「接觸面唔好」,或只探到幼嬰表皮,難以量度其準確溫度。幼嬰只適合肛探,如腹瀉嚴重影響肛門位置,才考慮其他探熱方法。
不少人誤解「焗汗」或酒精抹身可退熱,她表示,為幼嬰以衣服或棉被焗汗,只會令身體更無法散熱,令體溫持續高企。酒精只能降低表皮溫度,無助退熱,另會增加酒精中毒及皮膚敏感風險,家長不應亂試。
發燒幼兒持續「燒吓退吓」極常見,如未到服用退燒藥時間,體溫又升高,她建議家長可開一盤暖水,讓發燒子女浸暖水約5至10分鐘,嘗試散熱。家長需讓發燒子女多飲水及休息,若病情持續,或出現對玩具無反應、昏昏欲睡、嘔吐、出紅疹或抽筋等較嚴重症狀,應再次求診。

20131216 - 團體促落實15年免費教育

標題:團體促落實15年免費教育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關學聯)昨舉行基層兒童權利大集會,要求政府在下月的施政報告為貧窮兒童提供更多支援。團體要求盡快落實15年免費教育、設立低收入家庭生活補貼,以及把課外活動津貼納入學生資助制度中等。

單親母打散工須聘保母

關學聯組織幹事林敏華認為,政府應設立社會第二層安全網,推行低收入家庭生活補貼,讓入息限額不低於住戶入息中位數七成的市民取得補貼。團體亦要求增加課外活動津貼,以紓緩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負擔。

單親母鄧女士育有兩歲的兒子,現時任散工搬運煤氣爐為生,月入約1萬元,二人住在深水約100呎的房。鄧女士指出,由於兒子年幼,要月花3500元找人在她上班時照顧兒子,經濟壓力甚大。她希望政府提供更多補助,以減輕她的經濟負擔。

20131216 - 樂施會籲資助窮家童 倡每月每人補貼400至800元

標題:樂施會籲資助窮家童 倡每月每人補貼400至800元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貧窮線訂立以來,社福團體一直倡政府盡快落實低收入家庭補貼。樂施會調查400戶在職貧窮家庭發現,97%在職貧窮家庭沒嘗試申領綜援,有兩成受訪家庭因「唔夠錢」支付學校活動開支而放棄參與活動,呼籲政府向有兒童及全職家庭成員的低收入家庭每月發放補貼,向每名兒童發放400至800元。

逾九成在職貧戶沒申綜援

樂施會於8至9月訪問了400戶有18歲以下兒童及全職家庭成員的非綜援戶,受訪的97%在職貧窮家庭(住戶月入低於入息中位數)從未嘗試申領綜援,當中八成是由於「希望自力更生」、62%「情願找其他方法,不想靠綜援」,有30%是擔心標籤效應而未有申請。

另外,有74.7%在職貧窮戶的家庭工作成員,每星期工作逾44小時,但仍活於貧窮線下。

樂施會建議,首名及次名兒童每月可獲津貼800元,第三及四名為600元,第五名或以為為400元。

該會分析指出,一名15歲以下學童(扣除書簿及膳食等津貼後)每月開支為2087元, 故800元可支付此開支的四成金額。

樂施會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表示,該會的建議可解決七成兒童貧窮問題,估計能令18萬名18歲以下貧窮兒童受惠,每年成本約17.3億元,是各團體建議方案中成本最低的一個。

當局指施政報告交代

黃碩紅又指出,現時的最低工資水平已未能追及通脹,無法保持基本購買力,就業人士比領取綜援者收入更低,會削減貧窮人士工作意欲,樂施會建議政府每年檢討最低工資,維持基本生活水平。

樂施會表示,有關建議已向政府反映,希望最快能於明年第二季落實。勞福局回應指出,已收到多個團體有關援助低收入在職住戶的方案,政府小心考慮後會於明年施政報告中交代。



標題:團體倡補貼低收入窮家童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政府正積極研究低收入補貼,坊間亦有多個方案正在討論。其中,樂施會最新建議政府應重點推出低收入補貼,對象為有十八歲以下兒童、活於貧窮下的全職家庭。樂施會認為,政府重點支援有兒童的在職貧窮家庭,可減少跨代貧窮。

一直提出針對幼童為扶助目標的樂施會建議,政府應重點推出低收入補貼,對象為有十八歲以下兒童、活於貧窮下的全職家庭,為每名兒童津貼八百元,第三名起則津貼四百元;對申請者應簡單審查入息,不設資產審查。

樂施會認為,方案重點針對有兒童在職貧窮家庭,至少可減跨代貧窮,以目前本港有十八萬名在職家庭的貧童計算,每年低收入補貼開支十七億三千萬元,是坊間眾多方案中成本最小、對象最聚焦一個。該會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指出,投資下一代才是脫貧有效方法,方案已涵蓋七成在職貧窮家庭,更可助略低於「線」下家庭走向「線」上脫貧。

黃碩紅又認為,即使推出低收入補貼,亦不能取消關愛基金,因關愛基金可起「止血作用」,部分項目更應恒常化。目前每次檢討最低工資,落實需時,薪酬已嚴重滯後,令低收入家庭未能追上綜援家庭應付生活需要;她希望政府可同時將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轉為每年一檢,並與通脹掛勾。

樂施會八月至九月一項有兒童在職貧窮家庭生活狀況調查訪問了四百戶近千五人,六成一家庭住私樓房,三成八家庭住公屋。結果反映,九成七人無領綜援,當中三成人表明不想被標籤。為應付子女生活需要,逾六成家長會減省自身醫療開支;逾七成家庭期望,政府推補貼時,應只設入息審查,毋須資產審查,否則如負面標籤。

樂施會香港項目部高級經理曾迦慧指出,香港現有十五萬六千七百個在職貧窮家庭,調查反映,低收入家庭不願申領綜援免被標籤,但又活於貧窮線下,即使已賺最低工資,仍不足養家。



標題:兩成在職窮戶缺錢教養子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全港約有9.4萬個需供養兒童的在職貧窮家庭。樂施會一項調查顯示,每5個受訪在職貧窮家庭就有1個不夠錢應付子女的教育、膳食和生活開支,促請政府明年第二季落實低收入生活補貼,幫助下一代脫貧;並把最低工資與通脹掛鈎,保障工資購買力。

促每童每月津貼$800
調查在今年8至9月進行,訪問400戶需供養兒童的在職貧窮家庭,32.2%受訪家庭因經濟困難而缺乏子女學習用品如補充練習、電腦等;40.2%則缺乏課外活動的資源如運動鞋和課程費用。為應付子女教育和生活開支,受訪家長均要節衣縮食,包括減少衣服(71.5%)、社交活動(71.3)和食物(63.3%)等開支。
調查反映,94%受訪家庭認同設立低收入生活津貼。麥女士一家四口居於深水埗劏房,丈夫當地盤工人收入不穩,除了子女教育開支,還要兼顧家婆的醫療費用,生活捉襟見肘,期望生活補貼能紓困。
樂施會建議向在職貧窮家庭首兩名兒童,每人每月提供800元津貼,金額按人數遞減,每年涉款17.3億元,可惠及18萬名貧窮兒童。該會香港項目高級經理曾迦慧認為集中處理貧窮線下家庭,成本相對較低,且能針對解決兒童貧窮,成效更大。

20131216 - 望子成龍中產好焦慮

標題:望子成龍中產好焦慮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有調查發現,中產家長的主要壓力來源為子女升學問題,但當子女成年,仍擔心他們難以置業,欠缺競爭力。港爸港媽「望子成龍」自是常見,但期望太大,往往弄巧反拙。有兩成半年輕人透過問卷調查表示曾有自殺念頭,當中一半表示源自「家庭關係」,專家指或與家長過分催谷子女有關。

明愛向晴軒再晴計劃訪問了一千八百五十五個有子女的中產家庭,調查發現,父母教養子女面對非常大壓力。四成三受訪的中等收入家庭,家長為子女長遠升學和教育感憂慮;四成四人擔心子女將來要面對很大競爭。就算子女已經成年,仍有四成三人憂慮子女要面對很大競爭;超過四成六受訪父母更擔心子女置業艱難。

過分催谷 子女想自殺
有份參與調查的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表示,現今社會強調一紙文憑為職場入場券,不少父母提早為子女計劃未來。已退休的羅女士指,自兒子小時候即開始讓他參與興趣班,爭取入讀心儀學校機會,希望他「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現在兒子已經中學畢業兩年,卻仍要憂慮他的置業問題,壓力非常大,「過去我哋有上升階梯,依家政府根本畀唔到年輕人希望!」她希望政府可放寬公屋申請入息限制,讓更多年輕人可以脫離父母獨立生活。

家長過度憂慮子女落後於人,反令子女「走投無路」。共融行動協會問卷訪問一千五百三十七名在學青年,兩成半表示曾萌自殺念頭,當中五成認為產生自殺念頭源自「家庭關係」,三成人與「人際關係」有關。近七成有自殺念頭的學生曾擬跳樓了結生命,當中更有兩成一接受訪問時仍抱有輕生想法。

生命動力培訓及輔導中心總監張潤衡指,不少家長望子成龍,過分催谷子女,如要求他們學習多種樂器。惟雙方價值觀及期望各異,最終徒添子女壓力,「就算仔女贏在起跑線上,都唔代表可以行到終點。」他建議家長多花時間與子女溝通,向他們灌輸正確訊息,如察覺子女情緒及行為異樣,勿只口頭上勸止,而應付諸具體行動,陪伴他們共同發掘生活意義。

20131215 - 子遲說話 苦媽哭訴幼園拒收

標題:子遲說話 苦媽哭訴幼園拒收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稚園學位難求,有媽媽一年間為兒子奔走10多間幼稚園報讀,最後也失望而回,淚灑學校。兒子智力正常,只是語言發展遲緩,面試時候不肯開口,慈母不禁質問:「不是有教無類嗎?」幼稚園協會主席廖鳳香指出,現時出生人口回升,各校基本滿額,幼園收生時難免擇優而錄。

被指學位緊張拒面試
居於紅磡黃埔花園的李太與丈夫育有一對子女,在學長女六歲,幼子三歲四個月,仍然未入學。她於上月接受本報訪問後,終於收到兩間幼稚園回覆取錄其幼子,明年入讀幼兒班(K1),暫時會先到私立早期教育中心學習,每月需繳付費用9,000元。
李太去年開始為幼子嘗試報讀屋苑附近的私立或學券制幼稚園,全部不是甚麼名校,只為方便接送兒子返放學,沒想到一一落空。
她於是跑到遠一點的家維邨和土瓜灣地區幼稚園,結果依然碰釘。她說:「每一次俾人拒絕,學校只係寄封信嚟,話學位緊張,但又冇話以後(有位)再畀機會面試」。
李太質疑:「一定係小朋友(面試)唔講嘢,佢哋唔肯收!」她到學校求情不果,向區議員和教育局求助也無用,「直情喺學校又喊,屋企又喊」。

曾想過返新加坡讀書
她帶兒子進行智力測試,結果顯示正常,只是語言發展遲緩,估計是因為他過往由外傭和嫲嫲照顧,二人都說英語,他面試時不懂回答老師問題而不獲取錄。李太在數月前拋低自己公司的工作,專心教導幼子,覺得他有明顯進步。訪問當日所見,兒子也會叫記者「叔叔」。
李先生30多年前由新加坡移居香港,親人都在當地,面對兒子無法入學,李太想過帶他返回新加坡讀書。教育局曾建議她輪候專門照顧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的幼稚園,但需時兩年,她認為兒子智商正常,拒絕入讀。
本報記者上月底自稱家長,致電李太為幼子報讀的黃埔區四間幼園,查詢可否報讀明年K1。其中一間國際幼兒學校職員稱可安排面試,如取錄可入讀下午班;另一間則指下午班有位,是否取錄視乎小朋友面試反應。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陳惠玲表示,每名幼童發展情況都不一樣,「有啲會遲啲講嘢,唔代表係遲緩,有啲會突然好多嘢講」。陳惠玲指出,幼稚園面試旨在了解小朋友情況,一般不會設考核。



標題:影子老師專照顧問題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稚園揀學生,有認知、語言或情緒行為問題者被拒門外並非罕見。有私營兒童發展中心負責人稱,少數幼稚園肯取錄有問題幼童,條件是要求家長聘用「駐校影子老師」,在課堂上協助照顧,每月費用達1.5萬元。
從事幼童教育的樂天教室總監陳惠玲透露,今年中心的學生中,有數人無法找到學位,主因是面試時目光呆滯或說話不清。有關幼稚園並非要留難家長,而是若取錄有問題幼童,教師人手所限難以照料。
陳指政府有為這些學童提供治療服務,但輪候需時兩年。私營的兒童發展中心則提供駐校影子老師,他們曾接受學前特殊教育訓練或曾任教學助理,在課堂上看管幼童,減低他們影響課堂秩序,同時能夠學習。
收費少則每月6,000元,最高需1.5萬元,服務一個月至整個學期。

20131214 - 無故墮樓 女童死因不明

標題:無故墮樓 女童死因不明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母親獨留患有感冒的4歲女兒在家,到附近超市買麵,就在這短短七分鐘的離家時間,女兒被發現從10樓寓所墮下死亡。其死因研訊在去年底展開,後來突然腰暫,押後將近一年至昨天重開和審結。
陪審團一致裁定女兒死因不明,建議警方在搜證方面要更加徹底和全面。母親離開法庭時未有回應裁決。
女童魏樂晴生前與父母同住香港仔華貴邨,事發後父母已分居。負責檢查案發現場的政府化驗師曾經供稱,在廚房窗旁發現一張矮凳和雜物,樂晴有可能站上矮凳,再攀至窗旁的工作台,因失平衡而墮樓。
樂晴的母親陳旭萍曾經指出,樂晴在前年12月7日並非意外墮樓,認為另有內情,甚至質疑家翁,指他經常在家中沒有人時擅自上門。

20131214- 5歲童做評估 疑被搵笨 啟光被踢爆幾份報告一樣

標題:5歲童做評估 疑被搵笨 啟光被踢爆幾份報告一樣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智力及情緒評估中心成行成市,但部份提供治療人士資歷成疑。位於沙田的啟光全人發展中心,有提供治療人士懷疑虛假聲稱已在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註冊,所發出的兒童評估報告被質疑有問題;該中心發出三份評估報告,部份內容相同,被專家質疑專業水平。

彭太的五歲半兒子有過度活躍及情緒問題,她去年12月於一個講座認識沙田「啟光全人發展中心」,今年1月帶兒子到該中心,由一名聲稱是臨床心理學家的女職員做評估,費用3,000元。
彭太指,該女職員解釋評估報告時,指其子專注力不足及有過度活躍症等,智力測試顯示他智商高。當時她發現報告由另一名聲稱是臨床心理學家的「Dr Tsang」簽署,報告也寫上評估負責人是「Dr Tsang」,但兒子沒接受一名曾姓人士做評估,「我當時都有啲愕然」,但未有向該女職員追問。
彭太的兒子由該名女職員進行兩次治療,每次500元。其後她接獲衞生署通知,兒子輪候多時終獲臨床心理學家治療,故沒再光顧啟光。

報告由他人簽署違操守
本報將啟光向彭太兒子發出的評估報告,交予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代表潘麥瑞雯審視。她指,評估報告必須由負責進行評估的臨床心理學家簽署,如果由他人簽署是違反專業操守。報告沒提及智力評估測試方法,「如果你有做個test(測試),一定要寫係乜嘢test,係專業操守」。
潘麥瑞雯表示,香港心理學會接獲一名臨床心理學組會員投訴,表示啟光全人發展中心曾經發出三份涉及七歲、五歲以及三歲半兒童的評估報告;三份報告中,有三段關於社會認知能力的評估內容,字眼與句子完全相同,潘麥瑞雯表示,「一個三歲半同一個七歲嘅評估報告,冇可能一模一樣」。
該女職員曾向家長提供履歷資料,提及自己於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註冊。但根據該會網頁她沒註冊。

女職員報稱在美國註冊
該女職員接受查詢時表示,啟光的一慣做法,是評估報告由中心主管簽署,她主要負責評估及遊戲治療,過程中已向家長解釋。她指自己在澳洲受訓,在美國註冊,承認沒有在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可能當中有啲資料有啲誤會,可能表達上唔清楚」。
該女職員指,有些報告部份內容相同,稱是因個案類似,「有啲個案好類似相同,所以會寫埋差唔多一樣,有啲嘢會重複。每一個中心如果個案類似,都會有呢啲情況發生」。

標題:促法定註冊 港府嘆慢板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良莠不齊】
本港沒有法定臨床心理學家註冊制度,現時只有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設有會員名冊。該組代表潘麥瑞雯(圖)表示,英美澳加已有臨床心理學家法定註冊制度,但業界向港府爭取10多年,政府仍嘆慢板,無法保障市民。

現只屬自願性質
她表示,臨床心理學組設有符合國際水平的準則,讓合資格臨床心理學家註冊,但只屬自願性質,「就算冇註冊,都唔可以話佢一定唔夠資格」。市民若發現會員名冊內的臨床心理學家違規,可向香港心理學會投訴。經調查後證實該會員違反專業操守,可將他剔除於名冊外。但以往曾有被除名者,繼續在私營市場渾水摸魚,「都奈佢唔何」。沒在該組註冊者則不受規管。
她批評,英、美、澳及加拿大已有臨床心理學家法定註冊制度,香港心理學會自99年起一直向政府爭取設立法定註冊制度,但拖拉至今,令本港臨床心理學界良莠不齊。
她表示,市民選擇私營臨床心理學家時可參考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網頁(http://www.dcp.hkps.org.hk)內會員名冊,向有關人士了解資歷。「如果佢話自己喺外國畢業,問佢喺邊度畢業;如果喺有法定註冊制度嘅地方畢業,問佢有冇喺當地考牌;如果冇,就好令人懷疑」。

標題:公營輪候耐 逼轉睇私家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資源不足】
家長懷疑兒子有情緒問題,會心急帶兒子求診。彭太表示,兒子於衞生署轄下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輪候一年零兩個月,才獲臨床心理學家跟進。她批評公營的臨床心理學服務不足,在緊張又無助下惟有向私營市場尋求服務。

憂遲治療影響大
彭太表示,去年8月兒子開始在衞生署其中一間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輪候接受評估。直至今年1月,兒子才獲兒科醫生及言語治療師做評估,之後一直「得個等字」,10月才首次獲臨床心理學家治療。
輪候期間她擔心兒子越遲治療,對將來影響越大,在無助下才光顧啟光全人發展中心。「聽到佢話我個仔咁嚴重,作為父母肯定緊張,諗辦法點樣醫好佢,先應承佢做訓練。如果政府好快排到,唔需要幫襯佢哋」。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代表潘麥瑞雯表示,公營資源嚴重不足,有不少家長被迫向私營市場求診,造就資歷不符的人容易渾水摸魚。
衞生署表示,過去3年超過90%新登記個案,在6個月內完成評估,之後差不多所有新症於3星期內獲得診治。個別兒童接受跟進的時間,要視乎該兒童的需要而定。

20131213 - 中環在線:收起「摩笛」 賓架籌款唱聖詩

標題:中環在線:收起「摩笛」 賓架籌款唱聖詩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聖誕節就快到,最好當然係與眾同樂,摩根士丹利超過60位賓架噚日5點半就喺九龍站ICC總部樓下商場圓方唱8首聖誕歌,順便籌款做善事幫助有需要嘅兒童。
大摩呢兩個星期喺公司內部舉行籌款活動,上周搞蛋糕拍賣,由同事自製蛋糕,每日拍賣4至5個,最貴一個蛋糕以2.4萬元賣出,由於拍唔到嘅叫價全部都要畀錢,所以所有蛋糕籌得嘅善款,都超過最終拍賣價。
本周就係籌款唱歌,每人至少要籌得2,500大元先可以加入合唱團獻唱,對於大摩呢班位位年薪過百萬、過千萬嘅賓架來講,一個人要籌2,500大元簡直易過借火,噚日就有超過60位賓架聯同一班小朋友一展歌喉,今年已經係佢哋第11年表演。整個籌款活動共籌得320萬元,將會撥作支持彩虹計劃。

20131213 - 女童被遺棄九龍城

標題:女童被遺棄九龍城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女童昨日被發現遺棄在九龍城,警方呼籲其親人盡快與警署聯絡。

昨日下午約5時,一名途人發現一名年約2歲的女童獨自在九龍城廣場內,於是向警方報案。該名女童身高約90厘米,中等身材,蓄長黑髮,黃皮膚。她被發現時身穿白色長袖襯衣、藍色牛仔褲及粉紅色鞋,身上沒有身分證明文件。女童沒有表面傷痕,被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檢查。

案件現正由九龍城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警方呼籲女童的親人或有資料提供的市民,致電27605512 ,與九龍城警署聯絡。

20131213 - 學童捱貨車撞 頭重創

標題:學童捱貨車撞 頭重創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沙田及跑馬地昨晨分別發生學童遇交通意外受傷事故。其中跑馬地黃泥涌道被送飯盒客貨車撞倒的12歲男生,頭部重創倒卧路中,熱心途人見狀上前安慰,報警送院後,男生情況危殆。

昨晨11時許,身穿校服的12歲姓陳男童,在跑馬地黃泥涌道近樂活道橫過馬路時,一輛運送飯盒客貨車駛至,33歲姓陳司機收掣不及將他撞倒,陳童頭部重創倒卧電車軌上。一名熱心途人見狀,上前安慰傷者。救護員接報到場,將受傷男童送院,急救後情況危殆。司機通過酒精呼氣測試,事後被帶返警署協助調查。

沙田的交通意外則發生於昨晨8時許,穿着校服11歲姓譚女學童,在大圍新村路橫過馬路時,一輛載着幼稚園學童保母車駛至,35歲姓盧女司機收掣不及將她撞倒,頭手腳擦損受傷送院。

20131213 - 40歲婆婆涉虐外孫

標題:40歲婆婆涉虐外孫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40歲已為人外婆的姓潘婦人,前晚往23歲姓楊女兒位於沙田積運街2至8號福祺閣住所,與2歲姓袁外孫女三代同堂一同晚膳時,疑因孫女扭計不肯食飯,憤而用衫架打罵孫女。她離去後,楊婦發現愛女小腿有紅痕,思前想後不值母親所為,大義滅親報警。警方調查後列虐兒案處理,正找尋潘婦助查,女童事後由母親陪同送院。

20131213 - 南亞漢大義滅親拉「賊兒」

標題:南亞漢大義滅親拉「賊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鐵面爸爸」大義滅親報警拉「賊仔」。十二歲南亞裔男童前晚在深水埗網吧,向友人借用iPhone4手機後,疑起貪念竟將手機以一千元賤賣,當他返回寓所時,被父親發覺身懷「金牛」,遂引起懷疑,立即向兒子質間,終揭發事件,他毫不姑息犯了錯的兒子,報警處理,警方以盜竊案將男童拘捕。

借友人手機變賣
涉案南亞裔男童與家人同住深水埗區。據悉,男童與同鄉好友,習慣在巴域街一間廿四小時營業的網吧流連,前晚他又在上址打機消遣。期間,他向友人借用一部iPhone4手機,懷疑有人突起貪念,竟「有借無還」,攜同手機離開網吧,並將「賊贓」帶往區內一間收購二手手機店,以一千元賤售。

昨凌晨零時許,男童返回寓所,其卅七歲父親意外發現兒子身懷一千元現款,擔心他被歹徒利用後所得的報酬,遂向兒子嚴詞質問,男童終將事件和盤托出。其父認為變賣友人手機,與偷竊無異,恐怕兒子因此而墮落,嚴厲教訓後,將兒子帶往網吧,欲物歸原主,惟機主已離開,父堅決大義滅親報警。警員到場調查,對於男童的父親鐵面無私行為,極為讚揚。其後,男童亦感悔過隨警員返署調查。

20121212 - 已獲北區幼園取錄 仍用親友住址申請  單非家長 進擊市區學位

標題:已獲北區幼園取錄 仍用親友住址申請 單非家長 進擊市區學位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解決一人霸多位致家長需通宵為子女排隊輪位情況,大埔、北區幼稚園實施統一收生,獲幼稚園通知確認學額的家長,昨起可到大埔、北區幼園登記。有已獲該兩區幼園取錄的單非家長,早已「買定保險」,利用在港親人的住址,同時在市區幼園申請學位,圖利用親友關係突破選校限制,進佔市區學額。

為處理北區幼兒班(K1)學位緊張,大埔及北區幼稚園今年實施統一收生,每名學童只能向一所學校確認學位及註冊,減少「一人霸多位」的情況。已被學校取錄的學生家長,昨日起一連4天可到有關學校進行確認手續,並在下月10至13日進行註冊,餘下的學額便會供候補生填補。
單非港人家長蘇先生家住馬鞍山,已跨區在馬鞍山兩所幼稚園交了留位費,報考約8校現取得4個學位,昨日在上水鳳溪幼稚園確認學位,預計開學前會作出選校決定。也有深圳單非家長黃先生,除鳳溪幼稚園外,再以父親在黃大仙的住址,獲得黃大仙兩所幼稚園學位作為保險。
對於有單非家長利用親友關係突破選校限制,浸信會培理學校校長兼教協幼兒教育發言人翁巧香認為,只屬個別情況,現時家長可自由選校,有能力者已買市區樓,轉戰市區校,增加選校靈活性。
不過,統一收生只供有學校取錄的學生登記,未有學額的十分徬徨。子女未有「着落」的雙非家長陳先生,昨日帶同妻子及兒子等,到鳳溪幼稚園「叩門」,可是未獲候補位,他指已報讀15所北區學校,但全落空;問及有何打算,他不願回應,急步離開。

上水鳳溪收3成內地童
上水鳳溪幼稚園今年有1,940名申請者,較去年多約500人,只取錄240人,人數和去年相若,昨日約150人到校登記,佔成功取錄者的6成。
鳳溪公立學校總裁馬紹良指,去年本地及內地學童各佔一半,今年7成為港童,他指並非只因住址作取錄原則,需按學生能力篩選。今年校方在申請表中發現有重複的申請人,不排除有中介公司重複申請從中牟利。
上水惠州幼稚園(分校)把登記人潮分流後,減少人潮聚集。昨日約有50名家長登記。校長黃淑珍指,今次派1,300份申請表,港童及內地童各佔一半。
今年校方取錄120人,三分二為港童,以往佔半數是港童。在120人中,有90人為在校學童的弟妹,本區居民優先。

20131212 - 補打13價疫苗計劃 明日推行

標題:補打13價疫苗計劃 明日推行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政府明日起推行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資助補種計劃,約有1,100名醫生參加,約一半醫生不另收費或收費100元以下,兩名醫生收費最高達850元。不過,至今只有約11%醫生已向衞生防護中心訂疫苗。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當局要家長自行尋找有資助疫苗提供的醫生,造成混亂。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表示,明日開始的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資助補種計劃,約有1,100名醫生參加,醫生透過政府向藥廠訂疫苗,落單後一至三日藥廠會送貨。政府資助疫苗成本及50元注射費,醫生可額外收費。
至今只有約120名醫生已經訂疫苗,涉及約2,200劑,家長可於防護中心網頁查閱參加計劃醫生名單,但名單沒有註名哪些醫生已訂疫苗,變相家長要「逐個問」。
須自行尋找受資助醫生
對於資助計劃是否太倉促,梁挺雄指「見仁見智」,政府希望盡快展開計劃,家長應致電私家醫生預約接種。政府沒有限制醫生收費,參加的醫生中約10%不另收費,約40%醫生收100元以下,兩名醫生收費850元,分別是紅磡的陳世文醫生及柴灣的巫浩源醫生。
梁挺雄指出,肺炎鏈球菌個案數目是「低位徘徊、窄幅上落」,家長認為有需要的話可安排子女接種,但毋須急於接種。
本港連續兩日證實有兒童感染肺炎鏈球菌血清三型。最新一宗是東區醫院一名21個月大男嬰,感染肺鏈血清三型後情況嚴重,仍然在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
梁挺雄表示,男嬰已經接種四針13價肺鏈疫苗。該疫苗對血清三型只有60%至80%保護力,對其他血清型有90%保護力,因此兒童接種後仍有可能受感染。

至今六名兒童染病留院
據悉,東區醫院兩日前為男嬰做測試,初步顯示她感染肺鏈血清三型,但延至昨日才公佈,醫院管理局指需經反覆測試,昨日才確診。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歐洲19國家已經將入侵性肺炎鏈球菌個案納入法定呈報疾病,促請政府跟隨。
至今共有六名兒童感染入侵性肺炎鏈球菌後留院,其中一名在瑪麗醫院留醫的六歲男童,昨日做手術清除肺部膿腫。另一名留院逾兩周的五歲女童,情況明顯好轉。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政府推行計劃倉促,令家長要自行尋找有資助疫苗提供的醫生,造成混亂,建議於衞生署門診設接種中心,令家長多一個接種疫苗途徑。

20131211 - 女生墮斃 校方按「既定程序」拒報警  堅稱是「暈倒」 學生踢爆當時「一地血」

標題:女生墮斃 校方按「既定程序」拒報警  堅稱是「暈倒」 學生踢爆當時「一地血」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荔枝角基真小學10歲女生墮斃案,因為校方在人命關天的緊急時刻竟然沒有報警而惹來社會各界抨擊。慘劇發生32小時後,校長終於現身會晤傳媒,在至少七次被追問校方無報警原因時,竟仍然以「當時女生倒卧在地,遂按既定程序通知聖約翰救傷隊……」來死撐。校方的新聞稿更是大玩文字技巧,甚至用上「救護車出發前已報警」等字眼,企圖蒙混過關。

這是一宗有人目擊的墮樓慘劇,從校舍五樓墮下的10歲女生羅芍淇,頭破血流倒卧操場上,目擊她墮樓的學童形容「好多血」,當時的情景絕非校方聲明中所說的「倒卧操場」及「在操場暈倒」。惟在這救人一命的危急關頭,校方沒有致電九九九報警召救護車,而是捨近求遠打電話召聖約翰救傷隊,令人質疑校方究竟想隱瞞甚麼。

詭辯指救護車已報警
這宗慘劇發生於前日早上7時40分許,墮樓的是小學五年級女生羅芍淇。根據聖約翰救傷隊提供的資料,當天早上7時46分接到該校「有人暈倒」報告,救護車一分鐘內出動,途中主管以電話聯絡校方,得悉傷者懷疑從高處墮下,鑑於案件性質,於是在7時55分報警。
聖約翰救傷隊於7時57分抵埗為傷者急救,8時19分將傷者送抵瑪嘉烈醫院;警方指7時59分接到聖約翰救傷隊報案,消防8時即由瑪嘉烈醫院出車,四分鐘到達學校。無論由醫院或由最近一公里外的荔枝角救護站出發,時間均比聖約翰救傷隊快三倍。
捨近取遠的處理手法引發軒然大波,一直無現身回應的女校長黃靜雯,昨午3時許終會晤傳媒,並發出兩頁紙新聞稿回應,除稱校方深感哀傷,已交由警方調查及啟動緊急應變機制提供支援外,就無報警一事稱「事發時學生倒卧在地,原因未明,需盡快接受急救,校方即召救護車」;甚至稱「根據聖約翰救傷隊向學校提供的資料,救護車出發前已報警」。

教局擬要求學校匯報
記者至少七次追問她為何校方判斷死者只是「暈倒」、有否流血及沒有報警時,黃校長眼泛淚光,但仍然重複說:「根據老師資料,當時女生倒卧在地,遂按既定程序通知聖約翰救傷隊……」但被問及甚麼是既定程序時,她凝望手上新聞稿呆了八秒才說:「即時通知有急救資格嘅老師到場,呢個係學校嘅既有程序,檢查咗傷者亦都即刻召喚救護車同繼續急救……」她亦指學校法團校董會將檢討危機處理及處理受傷學生機制。
學生在校園內的安危,是學校及老師的職責,今次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對校方處理手法作出抨擊,更質疑校方的回應及說法。教育局發言人回覆稱,會繼續密切跟進及注視事情的發展,明白社會人士對事件關注,在適當時候,會要求學校對事件作進一步匯報。

校方三篇新聞稿
前日首篇新聞稿:
大約7時40分學生返學期間,當值老師發現一名10歲女學生倒卧操場。老師立刻通知校方召喚救護車,送院後證實不治。

第二篇補充新聞稿:
學校得悉一名學生在操場暈倒,老師上前了解情況,覺得學生需要接受急救治療,因此致電聖約翰救傷隊救護車到校。救傷隊到校為學生提供急救治療後,覺得學生情況嚴重,經判斷後通知警方及由救護車送院。

昨日新聞稿:
當天值日教師發現學生倒卧在地,即時通知持有有效急救證書資格教師到場,檢查傷勢後即召喚救護車,並立即為學生施行急救,直到醫護人員到場繼續為學生急救。學校即時通知家長,並由教師陪同學生送院。事發時學生倒卧在地,原因未明,需盡快接受急救,校方即召喚救護車,根據聖約翰救傷隊向學校提供的資料,救護車出發前已報警。



標題:為校譽瞞真相 罔顧人命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就校方在事發後無即時報警,反而捨近求遠通知聖約翰救傷隊到場,被指錯失寶貴搶救時間,事件引起全城譁然。教育界猛烈炮轟做法失當和離譜,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直指性命攸關,校方首要以學生安危為先。
葉建源批評,校方這種做法很不合理,是暈倒或墮樓重傷,單憑常識、肉眼去判斷已大致足夠。他稱,雖然教育局未有明確指引,甚麼情況應該報警送院,甚麼情況求助急救機構,但對校方判斷墮樓學生是暈倒感到非常驚訝,他說:「兩者分別應該一眼睇得出。」
教協副會長黃克廉亦表示,倘有人從高處墮下,全沒傷痕非常困難,就算真是沒明顯傷痕,但昏迷倒地也不應掉以輕心,應當立刻報警。黃直指校方做法不恰當,令人質疑背後有隱瞞,故必須清楚交代事件。

網民鬧爆:愧為人師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坦言,本港確有學校為保校譽,或因怕麻煩,擔心報案後引來傳媒追訪,自行致電醫院及急救機構將出事學生送院。但他認為今次事件揭露這種做法存在極大危險性,一旦校方判斷錯誤,將導致受傷學生延遲救援,後果可大可小。
有前線救護員表示,學校害怕報警情況普遍,背後原因多是想大事化小,企圖隱瞞事件,即使如校巴在上學途中遇事,倘若非太嚴重,學生沒有表面傷痕,很多時都不會在現場報警,直至校車返回學校再查詢學生有否不適,才召救護車送院治理;部份學校甚至會先致電不適學生的家長,倘家長不堅持送院,就索性了事。
網民更群起撻伐,John Wong稱:「死雞撐飯蓋,唔識打九九九,一啲普通常識都冇,愧為人師表」;Joan Law說:「根本企圖隱瞞事實,為的係唔想影響學校聲譽,因而不顧學生生死,該校做法真係令人心寒!」;Atom Keung則稱:「捨易取難?最好唔好有人知……學校乜心態好明顯。」



標題:學妹憶起淇淇呻「俾人蝦」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淇淇墮樓,校方稱「有人暈倒」;有指淇淇尋死疑與校園欺凌事件有關,女副校長高婉華前日卻稱學校推行關愛文化,無發現欺凌事件。惟校方說法被認識淇淇的同校小二女生慧慧攻破,事發一刻,她目睹淇淇「好多血」,更憶起淇淇早前曾向她透露「俾同學蝦」。慧慧目睹淇淇慘況,事後受驚手震,晚上更發噩夢,昨日要向學校請病假。當日路經的一名菲傭亦聞巨響,並通知校方,證明非「有人暈倒」如此簡單。
與淇淇同校的慧慧今年讀小二,她說讀幼稚園時在公園玩耍時已認識淇淇,形容「姐姐好文靜,好乖」,更稱淇淇曾經透露不開心:「佢話同學蝦佢。」慧慧憶述前日早上,她在地下操場看圖書,突聞砰一聲便發現有人倒卧操場,她查看下赫見是淇淇,慧慧說:「佢(淇淇)攤喺度流好多血……有兩個老師幫佢急救,之後有啲救護車同着白色衫嘅人嚟……」

發噩夢手震需請病假
慧慧事發後顯得鬱鬱不歡,她稱:「好驚,返到學校手震,寫唔到字,半夜醒咗,發噩夢。」她昨日請病假,由外公黃伯帶返學校門外致送心意卡,慧慧更懂事請記者代安慰淇淇家人。

20131211 - 6歲童 20月大嬰 染肺鏈

標題:6歲童 20月大嬰 染肺鏈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肺炎鏈球菌繼續肆虐本港。醫院管理局證實瑪麗醫院再多一名6歲男童感染肺炎鏈球菌,正在兒科深切治療部,情況穩定。據悉,東區醫院也接獲一名20個月大嬰兒感染肺鏈血清三型,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
醫管局表示,瑪麗醫院接獲一名6歲男童感染肺炎鏈球菌。連同該宗個案,現時有5名感染肺炎鏈球菌兒童,正在公立醫院留醫。
據悉,該名6歲男童感染肺鏈血清三型,沒有接種任何肺炎鏈球菌疫苗。東區醫院也接獲一名20個月大嬰兒,感染肺炎鏈球菌血清三型,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但醫管局表示未接獲該個案。於瑪麗留醫逾兩周的5歲女童,仍然情況危殆,但昨日已不需用人工肺。

促列法定呈報傳染病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政府應將入侵性肺炎鏈球菌個案,列為法定呈報傳染病,美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及台灣等,已將有關個案列為法定呈報傳染病,增加公眾對該疾病的警覺性。
何又指,現時是肺炎鏈球菌病發高峯期,相信感染個案陸續有來,家長應帶子女接種流感及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免雙重感染。家長發現子女不適,要立即求診,及留意病情有否惡化;近期有個案是短時間內惡化,「好快個肺花晒,要入深切治療部」。

20131211 - 港少數族裔 巴人最窮

標題:港少數族裔 巴人最窮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分析,居港少數族裔貧窮情況有惡化趨勢,其中巴基斯坦人貧窮問題最嚴重。社聯根據人口普查數據分析6個南亞及東南亞少數族裔貧窮情況。2011居港少數族裔有逾11.3萬人,佔人口1.7%,以印度人、菲律賓及泰國人數目最多,其次是巴基斯坦和尼泊爾人,最少是印尼人。
社聯以住㻇入息中位數的50%作為貧窮線,少數族裔貧窮率有惡化趨勢。其中巴基斯坦人貧窮問題最嚴重。如以全港4人或以上住㻇入息中位數為28,000元,但巴基斯坦人只有13,000元。

在職貧窮情況普遍
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總主任陳惠容說,每3位少數族裔兒童中便有一位生活在貧窮戶中。少數族裔在職貧窮情況普遍,不少家庭經濟支柱要負起養活全家幾口的重擔。貧窮少數族裔居住區域,最多巴基斯坦人居元朗、尼泊爾人居油尖旺、印度人居九龍城、印尼人居深水埗、菲律賓人居離島、泰國人居觀塘。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說,少數族裔學中文有困難,影響升學及就業機會,難以向上流動。

20131210 - 開學三個月爆五宗慘劇

標題:開學三個月爆五宗慘劇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本年開學至今,短短三個月已發生至少五宗中、小學生輕生事件,情況令人憂慮。有學生輔導專家指,新一代父母着重子女智力發展多於心靈發展,少年的價值觀狹窄,容易覺得人生無意義;而有家長亦慨嘆,現時學生的學業壓力較上一代大,往往「有讀書無生活」,令不少學生及家長都喘不過氣。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主席崔日雄稱,社會競爭激烈,父母為子女前途,往往將重點放在子女學業,嚴重缺乏心靈教育。他認為,現時學生最缺乏是人生目標及自我價值,當他們遇上挫折時,或會覺得人生無意義,萌生死念,父母應該給予子女更多空間自我發展,引導他們找尋自己的興趣,以肯定自身價值及意義。
香港家長聯會會長李思嫣稱,學生為讀書已無正常小朋友應有的生活,「家長好緊張,成敗得失都放喺子女身上,令子女承受不少成人嘅壓力。」
本年九月二十五日,上水粉嶺消防宿舍一名十一歲小六女生,疑因功課壓力又未懂向父母訴說,疑服食安眠藥後墮樓身亡。本年十一月四日,東涌逸東邨一名十六歲任學生會主席的中五男生,疑因學業、感情及學會的問題,向女友發出死亡短訊後,從住所二十八樓躍下身亡。
求助熱線
明愛向晴熱線 18288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 2777 8899
社會福利署 2343 2255
生命熱線 2382 0000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 2222
人間互助社聯熱線 187 8668

20131210 - 疑遭欺凌 10歲女生校園墮斃

標題:疑遭欺凌 10歲女生校園墮斃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荔枝角基真小學一名10歲小五女生,疑因學習問題常被同窗嘲笑欺凌,昨晨她上學後突然離開課室,在5樓攀過圍欄直墮地下操場,經送院搶救後返魂乏術。警方正調查她是否校園欺凌事件的犧牲者,重案組已接手追查。
墮斃女生羅芍淇,於荔枝角華荔徑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小學就讀五年級,與4歲胞妹、父母及祖父母一家六口同住葵盛東邨盛豐樓一單位,上星期一家人才往尖沙嘴科學館參觀恐龍展,一家相處融洽。多名親友趕抵醫院驚聞噩耗,悲慟嚎哭,其中淇淇的祖母更哭喊:「咩事呀,咩事呀!我孫女點解會咁樣呀!」

成績欠佳常被嘲笑
消息稱,基真小學五年級設有五班,每班約20至30人,校方會因應學生的成績及學習情況而分班教學,其中淇淇因學習能力較低,被編往一班只有10人的小班教學。據知,淇淇平日讀書成績較差,早前的數學科考試更不及格,她亦經常被同學嘲笑欺負。
昨晨,淇淇如常出門乘校車上學,有同學透露她看來比平日沉默,但各人也不以為意。至早上7時40分,校方因為附近有旅遊巴傳出污煙,遂提早安排學生返回課室閱讀圖書,淇淇亦如常返回5樓的課室,由於學校於7時50分才正式上課,當時班主任仍未抵達課室,各樓層只有一名當值老師看管。據悉,事發時5樓的當值老師要求各班同學協助打開面向走廊的窗門,懷疑淇淇伺機離開課室。
據目擊者稱,當時見淇淇在5樓梯間攀過圍欄直墮操場地面,其間有老師發現淇淇倒卧操場後,立即通知校方召聖約翰救傷隊,部份教職員亦為淇淇作初步急救,救傷隊趕抵發現淇淇傷勢嚴重,於是報警。
救護員趕抵立即為淇淇進行心外壓急救,並由聖約翰救傷車送院,惟抵院證實淇淇經已不治。警方事後封鎖墮樓現場調查,並搜查淇淇書包及於各梯間掃取指模蒐證,但並無撿獲遺書,深水埗警區重案組已接手追查。
淇淇所讀學校於慘劇後發聲明指她「文靜聽話,學業成績中等……學校已啟動緊急應變機制……亦已發出家長信……留意情緒受困擾的師生」。對於校方為何沒有第一時間報警而只是通知聖約翰救傷隊,該校女副校長高婉華解釋,因最初以為有學生在操場暈倒,所以按程序通知聖約翰救傷隊,其後因懷疑學生墮樓,情況嚴重而報警;對於有指女生墮樓疑與學校發生欺凌事件有關,高副校長指並無接獲校園發生欺凌事件,墮樓學生以往亦毋須社工輔導。


標題:學童突沉默 家長應求助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專家之言】
昨在校內墮樓身亡的10歲女童疑是校園欺凌事件犧牲者,社工及教育界人士均指遭欺凌學生必須勇敢面對及求助,至於近年學生自殺情況日趨嚴重,他們呼籲學生要積極面對困難。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稱,校園欺凌「不嬲都存在」,近年未見明顯上升,不過毆打等侵犯式欺凌或許有傷痕等證據,協助揭發事件,言語式暴力卻屬無形傷害,且年紀越小的受害人越不懂表達或向人求助,呼籲他們勇敢表達;校方及家長如發現學童突然沉默或情緒有異,亦要立即向社工求助,並同步向欺凌及被欺凌兩方作出輔導。

學生自殺案逾20宗
教協會長馮偉華則認為當局近年推行「互相共融」,將部份有學習障礙或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編往一般學校,部份學校亦因應個別學生情況而作出小班教學,雖然原意是好,惟當局支援不足,老師訓練不夠,難以應付,令部份學生不能與同學打成一片。校方若發現欺凌事件雖未必要即時報警,但必須教導同學接納。
過往亦曾有學生因欺凌而自殺,09年3月,長洲一名中一女生因常被同學當「阿四」差遣而蹈海尋死,幸及時獲救;今年至今有逾20宗學生自殺案,其中9月,11歲小六女生學業壓力爆煲,鯨吞30粒安眠藥後再於粉嶺消防宿舍住所天台跳樓身亡。陳文浩相信自殺並無年輕化,但呼籲學生無論面對任何壓力,均須主動求助,切勿「收收埋埋」。


標題:細路自尋短見 壓力太大所致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現今青少年,受不住家長、學業等帶來的壓力,自尋短見。不單止香港,世界各地很多青少年,都曾因為一時看不開而輕生。

於強國,今年9月就有14歲少年,因為母親不買iPhone5給他,而當著母親面前喝農藥自殺,幸好最終成功搶救。孩子的壓力,很多時來自父母,今年10月於台灣,有人因為不肯上學,給父親責備後就吊頸自殺。

日本的少年欺凌問題向來嚴重,於07年就曾經有男生,因被同學人拍了下體照並上載到互聯網,抵受不住取笑而自殺身亡。小孩太過沉迷漫畫,一樣會出事,去年於俄羅斯有男孩很喜歡看日本動漫《火影忍者》,他因為有角色死去而自尋短見。有時小孩鑽牛角尖,缺乏適當輔導,後果可大可小。今年8月,巴西一名13歲男生,志願是要當一名專業全職殺手,竟然親手殺死家人,再自殺身亡。

其實做家長的,平日應多些跟子女傾訴,教懂他們怎樣面對挫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他們怎樣積極面對人生。

20131209 - 小五女生墮樓無發現遺書 案件交重案組

標題:小五女生墮樓無發現遺書 案件交重案組
報章:香港電台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個11歲小五女生早上在荔景華荔徑的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小學,從5樓墮下,送往瑪嘉烈醫院,證實死亡,現場無發現遺書,警方將案件交由重案組處理。
校方表示已啟動危機處理小組,心理學家已到學校協助輔導,校長下午會開記者會交代。

20131209 - 家暴增近半 受害85%女性

標題:家暴增近半 受害85%女性
報章:晴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社聯今年首九個月接獲二千八百一十九宗虐待配偶的個案,較去年同期增百分之四十四,百分之八十五的受虐者是女性,低收入地區如元朗、葵青的個案較多,建議加強教育,讓受虐者學懂保障自己。

社聯業務總監蔡劍華表示,今年首九個月共錄得二千八百一十九宗虐待配偶或同居伴侶的家暴案件,最多個案的區域大都是低收入地區,如元朗、葵青、黃大仙等,反映與婦女社經地位有關,特別是沒工作或經濟能力的婦女,她們受虐後或會擔心日後生計而不敢舉報,因此相信有關數字屬冰山一角。社聯將與社福機構合作,推動多個計劃,教育低收入及智障婦女,保障自己免受暴力對待。

僅5%個案會舉報

九龍崇德社前會長張連蕙馨表示,只有百分之五家暴個案會舉報,大多數家暴個案的當事人因為經濟問題,或會擔心影響家庭現狀而不敢求助。她認為受虐者應了解自己權益、法律上有何支援等。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施虐者的教育輔導,學懂控制情緒,從而減少使用暴力。

香港女律師會前會長何文琪指,警方及司法部門可改善家暴案的報案程序,讓受訓的女警為受虐女性錄口供,同時增加處理案件的透明度,定期向事主報告進度。有婦女害怕舉報配偶會影響家庭關係,但何文琪指出,現時有不少刑事及民事條例,保障婦女免受暴力對待,包括可申請禁制令,禁止施虐者再接近受害人等。

20131209 - 入大學渺茫 基層童脫貧難

標題:入大學渺茫 基層童脫貧難
報章:晴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基層兒童想脫貧,惟有向上流,但有調查發現,逾七成基層家長擔心子女難升讀大學,六成指子女英語能力有限。救世軍指要贏在起跑綫,須練好英語及增廣見聞,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新移民黃太五年前與女兒來港,一家六口住在大窩口公屋,丈夫每月收入約1.5萬元。他們將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惟八歲女兒英語成績僅三十多分,卻又無餘錢給她補習,「香港社會競爭激烈,子女讀好書,人工才會高。」幸經救世軍協助下,女兒參加生活英語課程,成績升至七十多分。

救世軍於早前訪問了365名基層家長,發現脫貧的十大條件,首要是安穩的住所,英語能力及完成大學分別排行第四及第五名。而就子女擁有脫貧條件的可行性,71.7%家長認為子女難以完成大學;60.5%指子女的英語能力有困難;52.8%擔心難提供安穩住所。

租金高 缺安穩居所

救世軍港澳軍區竹園綜合服務高級主任植翠珊表示,基層兒童要贏在起跑綫,必須讓他們建立自信心,即使出生基層,亦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及生活態度。從中練好英語及擴闊見識,多認識跨階層、跨界別的人士,在終點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另外,她指樓價及租金高企,令基層擔心難以提供安穩的居所給下一代。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培養正確的理財觀。「不在乎要儲多少錢,要培養有收入先儲起的習慣,不是用剩才儲。」

20131209 - 75%基層家庭 常以餅乾充飢  貧童過聖誕口糠糠

標題:75%基層家庭 常以餅乾充飢  貧童過聖誕口糠糠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聖誕節普天同慶,貧窮家庭卻得不到溫飽。綠色慈善機構「食德好」一項調查發現,受訪75%基層家庭以廉價食物取代新鮮食材,常以麵包、餅乾等充飢;大部份受訪基層兒童不會慶祝聖誕,僅3%家庭會為子女買聖誕禮物。食德好指基層市民未能分享經濟成果,食物越賣越貴,他們越買越少,難有一個飽足佳節。
記者:王家文

當散工的香姐收入不穩,為了節省開支,惟有越吃越平,除了進食麥皮和麵包充飢外,也會以急凍蔬菜代替新鮮蔬菜。她一家四口住在公屋,兒子剛出身工作,膳食開支佔家庭每月總收超過一半。食德好項目統籌主任袁德志表示,隨物價不斷飛漲,食物開支漸成家庭沉重負擔。

倡擴大食物銀行
食德好食物回收計劃上月訪問233個貧窮線下的低收入或綜援家庭。為節省食物開支,逾75%受訪家庭傾向以廉價食物取代新鮮食材,依次為粥/麥皮/即食麵等(72%)、麵包(64%)、罐頭(46%)和廉價快餐(43%)等。袁德志指調查反映食物價格高昂令基層家庭卻步,寧願選擇營養較次等的廉價膳食,「隨時逼到佢哋冇啖好食」。
調查又顯示,75%受訪的低收入家庭子女不會慶祝聖誕節。曾太三年前從內地來港,丈夫因工作意外變成傷殘,一家四口只好靠綜援生活。她坦言捉襟見肘,莫說是聖誕節,連女兒的補習費也無法支付,「根本負擔唔到食聖誕大餐或買禮物畀個女」。袁建議政府擴大資助食物銀行,除捐助包裝食物和罐頭外,並提供蔬果轉贈服務,讓低收入家庭及其子女能得到均衡營養。
他也認為政府應盡早落實資助食物回收組織運作,除減輕家庭的食物開支壓力,也可善用食物,源頭減廢。成立四年的食德好現於大埔、元朗等多區的街市、食品公司及大型連鎖店回收剩餘食物,再聘請基層婦女烹調及分發食物予有需要人士,至今回收超過150公噸的食物,受惠人次達42.6萬。食德好現於新港城中心進行募捐活動。

20131209 - 男童沖涼 滾水淥傷腳

標題:男童沖涼 滾水淥傷腳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昨凌晨一名不足兩歲男童,由外婆替他沖涼時,懷疑有人因大意無試水溫,抱男童落浴盆時,慘被熱水淥傷雙腳,嚎啕大哭,外婆手足無措,驚動鄰居代為報警送院。

現場為通菜街一個分租單位,姓劉夫婦與一歲十個月大的兒子同住,姓何(五十六歲)外婆探乖孫,暫居上址。昨凌晨零時許,屋內只有兩婆孫,其女兒及女婿仍未放工。何婦在浴盆調好熱水後,懷疑未有測試水溫,將外孫放落浴盆時,男童大聲哭叫,雙腳被熱水燙傷紅腫,何婦不知所措,驚動姓鄧鄰房住客趕來查看,代為報警,救護員到場時,他已喊到攰收聲,三名男女親友趕至醫院探望。

20131208 - 早熟新一代 九歲已初戀

標題:早熟新一代 九歲已初戀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新一代的初戀年齡有下降趨勢。香港青年協會的調查顯示,一成八受訪小五至中四學生曾有拍拖經驗,合共五成九受訪學生稱初戀年齡在十二歲或以下,當中一成六更在九歲或以下。此外,近兩成九的戀情維持不足一個月,近一成九更聲稱曾「一腳踏兩船」。青協表示,曾有中學生一方面希望男朋友專一,自己卻同一時間與三名男同學拍拖,並引以自豪,建議當局應在小學推行戀愛教育,讓他們有正確戀愛價值觀。

調查於今年十月至十一月期間進行,訪問三千一百八十三名小五至中四的學生,結果發現,一成八受訪學生曾有拍拖經驗,當中一成半曾拍拖一至三次,十七人的拍拖次數更高達十次或以上。至於初戀年齡,四成三有拍拖經驗的受訪者聲稱在十歲至十二歲開始拍拖,且更有近一成六表示早於九歲或以下已初嘗拍拖滋味。

手機聊天程式覓對象
初戀對象方面,七成二曾拍拖的受訪學生指初戀對象為同學,也有百分之六點二是透過互聯網、LINE或WeChat等手機應用程式結識初戀對象。七成八受訪學生期望擁有穩定而長久的戀愛關係,但實際上共五成七受訪者的戀情只能夠維持三個月或以下,當中近兩成九更短於一個月已告分手,但是有逾兩成受訪者稱最短的戀愛關係也可維持一年或以上。

校巴同坐以為談戀愛
青協業務總監林小鳳表示,本港學生的初戀年齡有下降趨勢,由過往小五、小六才開始拍拖,降至現時小三、小四已展開初戀,估計與媒體對戀愛描述的節目增加等有關,有小學生更因而希望與女朋友拍下親密照片留念。

青年工作幹事陳文偉指,不少學生對戀愛存有誤解,或不懂如何表達,有小學生以為「傾電話」,甚至乘校巴一起坐便是拍拖,也有中學生為保護女友而不准她穿背心或暴露衣服,亦有女友因緊張對方經常查問對方行蹤,令雙方發生衝突或鬧分手。

陳提醒學生們,戀愛應是雙方互相尊重、多加溝通。協會同時也關注到學生透過互聯網或者手機應用程式等途徑結識對象的情況,認為網上世界的身份未必真確,當中亦存有不少陷阱,建議學生在網上結識異性時要小心,決定相約見面時應該找友人陪同,而且應該避免相約到偏僻的地方或對方家中。

20131208 - 細路版Galaxy Tab 囝囡變低頭族驚唔驚?

標題:細路版Galaxy Tab 囝囡變低頭族驚唔驚?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專為小朋友而設的平板電腦Samsung GALAXY Tab3 Kids,最近終於在香港發售,賣$1,998,配備7吋屏幕配1.2GHz雙核,對小朋友來說,規格尚算足夠使用。

為免小朋友沉迷,這部平板設有限時功能,一旦過了指定時間就會鎖機,必須由家長重新輸入密碼才可繼續使用。不過,智樂兒童遊樂協會總幹事王見好認為,太早讓小朋友接觸電子產品,始終有問題。她說美國的兒科醫生學會,建議6歲以下兒童應避免接觸電子屏幕,以免傷害視力,及令兒童上癮。

不想令小朋友變低頭族,專家建議家長多帶小孩接觸現實世界,增加親子時間。

20131208 - 王惠芬為少數族裔出頭 再鬧爆教局

標題:王惠芬為少數族裔出頭 再鬧爆教局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因健康理由即將離任的香港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圖)再批評教育局歧視少數族裔,令少數族裔小孩無法得到平等教育機會,因學不到中文而變相在本港被種族隔離。
為少數族裔爭取權益16年的王惠芬,昨日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中向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發告別信。她在信中批評,16年來教育政策變化很大,唯一沒有變的,是少數族裔仍然未能以教育得到平等機會,融入社會,因為教育局給少數族裔孩子的是死路兩條。

16年仍欠支援
她指出,主流學校的主流中文科課程,假設所有學生的母語是中文,但少數族裔學生的母語並非中文,而教育局又不願意提供足夠配套及支援,結果只有極少人能夠學懂。
而教育局指派少數族裔學生到「指定學校」,則只能學習程度極低的校本課程,八成學生畢業時的中文仍只有小二、三程度,根本無法正常融入社會。教育局還說這種族隔離現象是少數族裔「家長選擇」的結果,將責任推給家長。
她指出,少數族裔一直爭取「中文為第二語言」課程,輔以足夠的配套,包括師資培訓、合適的課程及教材,最終跟上本地華裔學生水平,讓他們可以在有支援的情況下,與華裔學童一樣在主流學校讀書。她離任在即,懇請謝凌潔貞幫助解決少數族裔學童學習中文的問題,以及公共教育系統內的種族隔離現象。

20131207 - 幼園明年入讀率達85%

標題:幼園明年入讀率達85%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全港多區今年爆發幼稚園搶位潮,教育局早前被踢爆「篤數」,將空置課室可提供的學額納入整體學額數目。教育局昨日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呈交補充文件指出,空置課室可提供的學額約四萬三千多個,將之扣除後,全港約有十九萬七千六百個。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出,最新數字反映幼稚園明年入讀率高達近八成半,較十年前的七成入讀率大幅增加,估計部分人口密集的地區已接近飽和,一旦有突然其來的增長,學額供應會非常緊張。

20131207 - 社福界遺憾 東華屈從TVB封殺令 網頁發相設限 隨時影響善款數字

標題:社福界遺憾 東華屈從TVB封殺令
網頁發相設限 隨時影響善款數字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無綫再為私怨踐踏新聞自由,東華三院的年度籌款大騷《歡樂滿東華》今晚在無綫播出,東華不但要配合無綫封殺令,禁止壹傳媒採訪,還與無綫協議,限制在東華網頁上公開發佈給所有傳媒及公眾的新聞資料,官方照片更不准有無綫藝員出現。議員批評無綫公器私用,限制資訊發放,損害新聞自由。
記者:麥志榮

由無綫為東華製作的《歡樂滿東華》是每年籌款重點,去年共籌得9,030萬元。由於無綫封殺壹傳媒,壹傳媒記者今年無法採訪《歡樂滿東華》。東華三院較早前接受本報查詢時曾表示,有見及此,今晚會在網頁上載最新相片及新聞稿,供各大媒體得到活動最新資訊。

照片禁無綫藝員出現
但本報收到消息,指東華三院籌募總主任黃慧嫻近日和無綫達成協議,東華今晚在網頁發放的資料會十分有限,並只會發6張照片,所有照片不會有無綫藝人出現;知情人士質疑黃慧嫻與無綫的協議損害東華利益,因減少發放籌款資訊或影響善款數字,也有違東院服務大眾宗旨。本報曾致電黃慧嫻,但她拒絕回應。

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表示,東華定必盡力、適時為各媒體提供有關《歡樂滿東華》的相關資訊,於院方網頁上載籌款活動相片及新聞稿,內容的性質與往年大致相同,聲稱不會因任何因素影響東華發放的資訊。

本報翻查過去3年《歡樂滿東華》的新聞稿,2012年有薛家燕跳舞的照片;2011年分別有莊思敏及薛家燕演出歌舞的照片;2010年有楊千嬅、曾志偉及薛家燕呼籲捐款的合照。
東華等志願機構屬民政事務局的政策範疇,局長曾德成過去幾年都是《歡樂滿東華》的嘉賓,但民政事務局發言人昨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此事與該局無關。

民政局被轟助紂為虐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斥民政事務局逃避責任,如助紂為虐、損害公眾知情權的幫兇。上月民政事務總署舉辦公民活動,聘用無綫製作,無綫竟禁止壹傳媒採訪。她去信民政事務局要求跟進,但局方覆信卻砌辭迴避,叫她自行向無綫查詢。她批評政府面對電視霸權袖手旁觀,無綫限制東華新聞資料發佈是損害新聞自由。
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幹事邱智恒指出,社福機構除了提供服務外,對涉及社會公義的事件亦應該有立場,不應迴避表態。而新聞自由對服務受助者十分重要,有關資訊不應受任何限制。他對東華三院對新聞自由毫無立場,配合無綫封殺個別傳媒機構,感到十分遺憾。

20131207 - 法改會倡註冊制 規管慈善團體

標題:法改會倡註冊制 規管慈善團體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法律改革委員會早前建議成立慈善事務委員會監管慈善團體,社福界擔憂變相打壓慈善團體。面對社福界群情洶湧,法改會最終敲定擱置成立監管機構,只建議就慈善機構註冊制度立法,註冊的機構必須公開財政報告及活動報告。


須公開財政報表
法改會早於07年成立慈善組織小組研究規管慈善團體,2011年發表諮詢文件後續研究是否成立慈善事務委員會,昨日完成報告。
小組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解釋,諮詢期間收到「兩極化」意見,反映公眾沒有共識,社會需要更多時間消化,遂不建議現時成立慈善事務委員會,至於何時或是否成立將視乎法改會建議措施的成效,「如果透明度好咗,公眾唔會逼佢多啲規管。」
陳相信法改會只就註冊制度立法等建議,很大機會獲立法會通過,踏出規管慈善機構的第一步,而有關措施由那個部門執行,則由政府決定。
今次法改會建議把促進人權及推廣宗教納入慈善機構定義,註冊團體必須在網站公開財政報表及活動報告、採用標準申請表格申請籌款、在街頭或網上募捐時必須在顯眼位置標明機構編號。

盼稅局加強抽查
違反這些規定非刑事罪行,但有關部門可吊銷其註冊或不容許籌款。慈善組織小組委員方敏生則期望稅務局加強抽查免稅慈善團體。
慈善團體的籌款人賺取佣金,或招募弱勢社群為其籌款,都是公眾關注議題。法改會建議相關政府部門發出非強制性實務守則,就這些事項訂立指引。陳智思強調,聘請籌款人並非壞事,問題是大眾希望知悉慈善團體與籌款人的關係。
本港不少宗教團體援助內地地下教會,擔心規管制度令有關活動曝光。陳智思表示明白其憂慮,但不建議成立監管機構已「減少咗擔心」,披露財務報表及活動報告的大原則是讓公眾監察慈善機構,「唔係由政府監察」。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主席鍾炳霖表示,歡迎法改會「撥亂反正」,把推廣宗教列入慈善範籌,又指本港教會支援內地教會,並非「唔見得光」。



標題:建議不包括政治團體募捐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維持現狀】
法改會建議規管慈善籌款,政黨或政治團體則不屬規管範圍。該會慈善組織小組委員會委員方敏生強調,向公眾募捐的政黨毋須註冊作慈善團體。現行法例已列明非慈善籌款須向民政事務局申請許可證,往後也不會因應法改會今次建議而改變。
昨天法改會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及學民思潮及和平佔中等政治團體,是否須註冊才可籌款,慈善組織小組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重申向公眾募捐的慈善團體須註冊。
法改會報告列明,現時已有法例規定任何團體在公眾地方進行非慈善籌款須向民政事務局申請許可證,否則即屬犯罪,可處罰款及監禁。

慈善組織可參與政治
至於慈善組織能否參與政治活動?方敏生指出,倡導是慈善組織重要工作,建議中的制度並不規管倡導訊息,而且倡導政治訊息並不違背慈善組織的功能。
法改會報告引述英國的指引,指慈善組織進行政治活動,必須「只是為了協助有關組織貫徹其慈善宗旨」,例如呼籲政府保障基本人權的人權慈善組織,但英國經驗是難以仔細區分慈善組織應只參與何種政治活動,法改會接受當中確有不明確及含糊之處。不過人權是普世價值,法改會確認促進人權也屬慈善宗旨。

20131206 - 電子學習貧富有異 勢現數碼鴻溝

標題:電子學習貧富有異 勢現數碼鴻溝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世界各地相繼積極發展電子教學,當中南韓除發展電子黑板授課外,更計劃約於二○一五年以電子書全面取代傳統課本。相反,本港教育局才剛「發力」,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計劃申請撥款資助一百間學校的無線上網服務費及流動電腦裝置等。局方「歎慢板」的做法,已令傳統名校、直資學校與普通津貼學校在電子教學發展上,出現明顯差距。有津貼小學試推行電子教學,要求學生自置平板電腦,惟有基層家庭恐無力購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有關注團體呼籲政府應增加資助,避免貧富學生出現「數碼鴻溝」。

南韓於二○一一年斥資逾二十億美元,推出《智能教育推進戰略》,目標約於二○一五年全面推展電子教育,取代傳統課本,令大部分學生都擁有平板電腦等學習工具。當地更有一百四十四間先導學校,老師以電子黑板講課,資料可同步傳輸到學生平板電腦,老師並可逐一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習效率,此計劃未來或會普及所有學校。新加坡亦不甘後人,將電子學習能力列入教育政策目標,並大力投資重點中小學的電子教學。

非「先導學校」 未獲相關資助
相比之下,本港的電子教育發展卻步伐不一。雖然教育局在二○一○年已推出「電子學習試驗計劃」,惟只得六十一間來自中、小及特殊學校的「先導學校」,可獲分配共五千九百萬元的額外資助,合共進行二十一個研究及發展項目。若不屬先導學校之列的學校,要推行電子教學,只有自行籌募經費。不少傳統名校及直資學校近年已自資推出智能手機學習計劃,學生能以智能手機配合日常學習需要,惟部分政府津貼學校卻因欠缺資助而窒礙發展。

有北區小學校長表示,有感電子學習乃大勢所趨,加上用電子書學習英語有助學童「開口講」,於是今年率先於部分班級試行,要求家長為子女購買約三千元一部的平板電腦,用於英文科及數學科學習。她指,由於該校並非「先導學校」之一,未能獲得相關資助,只能向辦學團體申請有限資源。

綜援戶「買咗機無錢開飯」
然而,幼子就讀該校的家長阿梅(化名)卻礙於收入有限,恐怕日後校方全面推行電子教學,未能負擔購買平板電腦的費用,「呢三千幾蚊真係負擔唔起!」阿梅育有兩子,幼子今年就讀小學二年級,一家三口每月僅靠五千多元綜援金過活。她指即使希望兒子不會落後於人,入讀電子教育班,但無奈向現實低頭,「我咁窮,大嗱嗱三千幾蚊,邊度搣畀你?買咗我冇錢開飯!」

電子學習聯盟召集人黃岳永表示,普通津貼學校相比國際學校及直資學校等,電子教育發展滯後,而「電子學習試驗計劃」又只於部分學校推行,令人擔心「數碼鴻溝」會顯現於貧富學生。他認為,政府應加大投放資源於普通中小學,提升學校的硬件及網絡,並重點幫助基層學生,以借用或基金資助形式,令貧富學童均可享有個人電子學習設備,以免在全球競爭中落後。

資助額應追得上科技發展
「(電子學習試驗計劃)先導學校攞咗筆錢,唔代表資助可確切地到位!」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幹事林敏華認為,教育局需要有明確指引和監管有關學校,確保資助用得其所,而非「畀咗筆錢就算」。林呼籲,政府推行電子教育的同時,應加大對基層學童的資助,並定期檢討計劃,令資助額及資助項目追得上科技發展。

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表示,非常擔心貧富學生會出現「數碼鴻溝」,來自貧窮家庭的學生因高科技教育推行而陷入弱勢。他認為本港的學校硬件支援不足,加上學校缺少專門職員處理有關資訊科技問題,令不少老師要身兼兩職。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二○一四至一五學年,香港會有首批電子教科書推出。



標題:上網費貴 貧戶難負擔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雖然目前基層家庭仍可透過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的「上網學習支援計劃」,以每年定額一千三百元或半數資助形式,支付上網費用。但有社工表示,不少舊區受網絡服務所限,上網收費遠超政府資助金額。

「二百零八蚊月費,安裝費成千蚊,都幾吃力!」阿雲(化名)與就讀小二女兒小婷(化名)居住於深水埗一百多平方呎的劏房。小婷每天需要做網上功課,但由於唐樓受大廈網絡所限,只有一間電訊公司可提供上網服務。近年該公司大幅加價,故此阿雲一家在享用政府每年一千三百元的上網津貼外,仍需額外補貼近一千二百元費用。對於每月靠低收入綜援過活的阿雲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教育局發言人指,政府每年會就上網費津貼進行檢討,並參考市場上互聯網服務的最新價格。局方在釐定津貼額時會作整體考慮,令津貼可以資助大部分地區的低收入家庭。而在一二至一三學年,向近廿三萬戶基層家庭發放津貼,總資助額逾二億五千萬元。



標題:教學成效更顯著 韓夠決心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就電子教學愈來愈普及,香港大學電子教育技術發展實驗室總監霍偉棟表示,亞洲學生個性較內向,電子學習可以提高學習互動性,令學生更勇於發掘知識,教學成果更顯著。但他認為香港現時電子書軟件開發偏向單一,希望未來有更大整合。

然而,與南韓相比,香港似乎仍需急起直追。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鍾樂偉解釋,南韓早在九十年代,已開始在高等教育推展電子教育,所以在師資及學校設置方面早已打穩基礎。

鍾補充,南韓的貧富懸殊亦嚴重,但相信南韓政府有足夠決心推行相關政策,未來三年要達到「一人一電腦」並非難事。鍾指,三星等南韓科技巨擘一直大力支持當地的電子教育發展,南韓學校的電子黑板及平板電腦中,幾乎都是他們的出品。

20131206 - 內地婦來港棄兔唇男嬰

標題:內地婦來港棄兔唇男嬰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五個月大的兔唇男嬰昨晨被內地母親交託香港的姑母照顧,姑母發現男嬰有輕微身體不適,遂抱嬰往聯合醫院求診,因男嬰身份問題,院方報警處理,警方調查後不涉刑事成份,暫列求警調查案,交社署相關部門跟進。
消息指出,案中男嬰約五個月大,由內地母親照顧,據悉男嬰天生兔唇。近日,男嬰母親將他由內地帶至40歲姓李香港姑母家中照顧。姑母昨晨發現男嬰母親不知所終,又無法聯絡,以為男嬰遭母親拋棄,同時恐嬰兒不適,遂將他抱往秀茂坪聯合醫院急症室求診,並向醫護人員道出事件始末,由於男嬰身份問題,院方要求聯絡其母不果,遂報警處理。警方接報抵達醫院了解,向李詳細了解情況,初步有男嬰母親資料,認為不涉刑事成份,交社署相關部門跟進。

20131205 - 環境乏信心7.4%青年無意生育

標題:環境乏信心7.4%青年無意生育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結婚生仔」在本港新一代青年人眼中,仍是人生不可或缺一環。有調查顯示,逾八成四受訪青年人表示會結婚,普遍青年人期望於三十歲前結婚,三十四歲前生兒育女,但百分之七點四人因對社會環境缺乏信心,選擇不生育。有工會批評,政府一直缺乏清晰的青年發展政策,直言當局應給予青年人更多支援。

九龍社團聯會於上月中訪問一千名十七至三十六歲青年人,發現逾八成四人指會結婚,近四成二人期望可於二十五至二十九歲時結婚,而表示不會結婚的受訪者中,男女各佔一半,當中認為同居可代替結婚者以女性居多,達五成二,表示不結婚是因享受獨身生活者中,以男性為主,男女比例為五比一。八成人指會生兒育女,逾三成三人期望可於三十至三十四歲時生育,表示不會生育者中,百分之七點四是因為對社會環境缺乏信心。

調查發現,近四成九人月入少於一萬元,較個人入息中位數的一萬二千多元少近兩成。兩成七人認為理想工作應是「人工高、福利好」,其次才是可以發展所長。兩成二人認為自己未來十年的目標是可擁有自置物業。如以十分為最高分,近三成四人的開心指數於五分或以下,當中一成人只得一分,逾半人得六至八分不等。聯會建議,政府應向青年人教育正確的戀愛觀念及提供家庭規劃輔導,亦應加強對低收入青少年的協助。

20131205 - 考生熱捧幼兒教育

標題:考生熱捧幼兒教育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第三批文憑試畢業生在本周二截止申請大學聯招(JUPAS),在八大院校中,最熱門學科為教院的幼兒教育學位課程,156人爭一席位;理大的酒店及社會科學的「廣泛課程」也吸引近百人爭一學位;教院及港大的體育系也受到追捧,59人爭一位。

本地八大院校昨日公佈明年9月入讀的JUPAS選科競爭率,最熱門學科為教院幼兒教育學士,18個名額吸引2,811人申請,而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廣泛學科」及「社會科學廣泛學科」,分別吸引90多人競爭一席位;理大酒店業管理課程30個學額有2,166申請,72人爭一位。

盼保障職業出路
浸大的社工課程吸引2,610人搶讀43個名額,教院及浸大體育課程,分別59人爭一學額。今次選科反映學生了解個人興趣,競爭大的學科有藝術、哲學等,約25至30人爭一席位,而早前因中學人口下降而「搵工難」的通識教育學士課程,今年吸引416人爭10個學額。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列豪章指,15年免費教育或在未來推行,中學生對幼兒教育前景有憧憬,希望可保障職業出路,加上學額少,競爭較大。JUPAS結果,將於明年8月初公佈。

20131205 - 顧問報告揭廠商藥房10宗罪  九成父母 持奶粉券換唔到貨

標題:顧問報告揭廠商藥房10宗罪 九成父母 持奶粉券換唔到貨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政府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的奶粉供應鏈壓力測試,揭示奶粉商及部份藥房,並非將所有預留存貨應付奶粉券需求,令近九成父母不能持券換購奶粉。自由行搶攻奶粉的北區及屯門最缺貨。報告又指奶粉券計劃漏洞多,並點名指美贊臣嚴重缺貨。

食物及衞生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出,顧問公司只於全港10區,包括北區、元朗、屯門及油尖旺95間參與奶粉券計劃中的42間藥房,使用奶粉券換購奶粉。測試人員又會到奶粉商的倉庫,視察他們如何管理預留給奶粉券計劃的存貨等等。

美贊臣平均缺貨達29%
測試報告指出奶粉商及藥房有10大問題。奶粉商沒有清晰指引如何使用存貨,並傾向利用預留存貨,應付奶粉券以外需求。部份藥房將預留給奶粉券的存貨,售予其他顧客;部份藥房也沒有足夠存貨。

奶粉券計劃多漏洞,如參加藥房數目不足及分佈不均。北區有1.2萬名3歲以下幼兒,只有四間藥房參加,葵青區只有兩間。整體有89%父母不能於首次到藥房時憑券買到奶粉,有11%父母訂奶粉後,無法在三個工作天內取到奶粉,顯示奶粉商供應有問題。89%父母由登記參加計劃至換購奶粉需逾一周,時間太長。

報告又指出,牛欄牌供媽媽會會員訂奶粉的網頁,無法完成99%的訂貨要求,「失敗率極高」,相信因網頁無法應付高使用量,客人要等候時間過長。奶粉商雖已增加熱線服務量,仍遠低於以往最高需求,擔心不足以應付需求。

報告又指,美贊臣平均缺貨達29%,於北區的平均缺貨率更達47%。各區中最缺貨是北區,達24%,其次是屯門及東區,缺貨率各15%。
顧問公司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參加奶粉券計劃的藥房需增至175間,及清楚訂明奶粉存貨的使用。食衞局認同顧問的評估,對業界的改善供應鏈措施存疑,及因非本地需求強大,導致本港出現恐慌性搶購奶粉,故目前不會撤銷限奶令。

總商會稱缺貨是個別問題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表示,報告揭示奶粉荒的核心問題,是有奶粉商及藥房將預留港B的奶粉,售予自由行或水貨客。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表示,存貨不足只是個別藥房問題。

美贊臣表示,會將預留予本地父母的存貨,與其他存貨分開處理,及積極研究擴大參加奶粉券計劃的零售點數目。


標題:進口量持續增加 供應仍不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過去三年本港奶粉進口量持續增加,今年3月至9月進口後留港出售的奶粉,高達約2,444萬公斤,即約2,715萬罐,較2011年同期增加約14%。但在自由行及水客貨狂掃貨之下,港爸港媽仍要面對奶粉荒。
據食衞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今年3月至9月在港留用的進口奶粉量,約為2,444萬公斤,以每罐奶粉900克計算,即約有2,715萬罐,較2012年及2011年同期,分別增加約4.5%及約14%。
但每月的留用進口奶粉量並不穩定,今年1月份有約478萬罐,相信用於應付農曆新年需求。3月政府實施限奶令,供應量減至約375萬罐。5月勞動節長期假,供應回升至約482萬罐。之後數月供應量下降,9月只有約316萬罐,較去年9月減少26%。文件未有提供10月黃金周的供應量。

20131205 - 早上往學小提琴 晚上發現B女無生命迹象 B媽新口供 棄屍前曾施急救

標題:早上往學小提琴 晚上發現B女無生命迹象 B媽新口供 棄屍前曾施急救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半歲大B女俞凱晴失蹤案,事件由被拐帶變成死後遭棄屍,其母亦由受害人變成被告。B女母親昨被控一項阻止合法埋葬屍體罪,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控方透露B女母親在日前被捕後,警誡下稱曾在家中為失去生命迹象的B女急救,惟返魂乏術,翌日將女兒棄屍後梯垃圾站。

報稱家庭主婦的B媽被告吳天恩(32歲)昨天被押解到庭應訊,她最初不時在犯人欄四處張望、一度往公眾席方向看,顯得憂心忡忡;其後聽取控罪時方回復平靜。

獄中度元旦生日
吳天恩被控約於今年11月18日,在其黃大仙新蒲崗大廈的寓所內,防止合法埋葬B女俞凱晴的屍體,她聽畢後即輕聲表示「明白」。
被告昨天毋須答辯,案件押後至明年1月15日再訊,其間警方將作進一步調查。控方指出,警方已撿取了證物,其中被告的手機、家中的電腦、床褥等,均需作檢驗。被告透過其私人聘請的律師代表指,沒有保釋申請,她將被還押懲教署看管,其間需在獄中度過其下月1日的33歲生日。

被告在上月23日報警、稱B女凱晴被拐後,警方調查期間已發現被告的供詞疑點重重。直至本月2日拘捕被告後,警誡下被告則聲稱,她曾於上月17日早上離家上小提琴課,將B女獨留家中,當天回家時亦不覺B女有異樣。詎料她在小睡過後,直至晚上驚覺B女已經沒有生命迹象,她施行急救無效,遂於翌日將B女屍體棄於後梯的垃圾站。

被告住所門外昨天仍有兩名警員看守。街坊陸女士指,雖然與被告同大廈居住,但是鮮有碰面。此外,小凱晴的屍體乃案中關鍵證據,警方已部署大規模行動,搜尋將軍澳堆填區,傳媒不敢掉以輕心,昨晨派出大批人手到堆填區作高空監視,以候警方隨時採取行動,但守候整天,未見警員出現。
案件編號:KCCC4772/13

20131204 - 跨境童旅巴串燒撞 17傷

標題:跨境童旅巴串燒撞 17傷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天耀路發生涉及接載跨境學童旅遊巴的交通意外,一輛客貨車失控撞向前行學童旅遊巴車尾,導致旅遊巴推前撞向密斗貨車三車串燒。意外中共造成17人受傷,大部份為輕傷學童,客貨車跟車工被困要消防救出,全部傷者均獲送院,其中一名四歲男童情況嚴重。

一男童仍留醫
昨晨8時許,一輛接載跨境學童的旅遊巴,載着一批在北區多間幼稚園就讀的學童返校途中,沿天耀路駛至天盛商場對開時,尾隨一輛客貨車突然失控,左車頭猛撞向旅遊巴右邊車尾;旅遊巴繼而撞向一輛有冷櫃的密斗貨車尾,釀成三車首尾相撞。
意外後,跨境旅遊巴上6男7女學童及兩名女保母(3至44歲),分別失重心撞向座椅及跌出座位,頭手及嘴部受傷,事後由到場消防員及警員協助落車及包紮。
肇事客貨車左邊車頭嚴重損毀,左邊車門撞至損毀脫落,54歲姓范男乘客腳部被夾及頭部受傷,要由消防員救出,與輕傷司機及旅遊巴上傷者共17人全部獲送院,經治療後除一名4歲男童情況嚴重及54歲乘客情況穩定留醫外,其餘出院。

20131204 - 凱晴母被控今提堂 向警稱無同謀無分屍

標題:凱晴母被控今提堂 向警稱無同謀無分屍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警方昨日落案起訴半歲女嬰俞凱晴的生母吳天欣一項「防止合法埋葬屍體罪」,吳婦昨晚仍被警方扣查,今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據知,她向警察供稱並無同謀,棄嬰時亦沒有分屍,是「一件過丟棄」;至於外間有傳吳婦以小提琴盒藏屍,警方消息指現階段證供中吳婦沒提及小提琴盒棄屍。

控「防止合法埋屍罪」

另外,警方估計女嬰屍體已被運往將軍澳堆填區,昨午已派員到堆填區初步視察,相信會在本周內採取搜屍行動。

吳婦前日向警方供稱女兒於上月17日已死亡,並將嬰屍棄於垃圾桶,但未再提及細節。據吳婦住所九龍城新蒲崗大廈的街坊指出,大廈每層梯間有一個綠色垃圾箱,蒐集各住戶垃圾,每晚9時許有清潔工倒垃圾,以便送到大廈外收垃圾的車輛運走。

警:未提及提琴盒棄屍

該大廈的垃圾工人昨晚稱,印象中過去數星期未有處理過小提琴盒的垃圾。工人昨晚亦將垃圾送上垃圾收集車運走。記者昨午接觸到該大廈一名拾荒婆婆,惟婆婆表示只拾紙皮,不了解其他事,亦未在後樓梯的垃圾桶附近見過小提琴盒。警方仍派出軍裝警員守住吳婦的住所。

據悉,除大廈垃圾桶外,警方亦會調查吳婦會否將一個最少有約20磅的半歲大女嬰,丟於區內其他垃圾桶或垃圾房。記者觀察所見,最接近女嬰寓所的垃圾收集站,位於大廈約300米外的彝倫街。

料日內將軍澳堆填區搜屍

另外,警方至今不排除找到更多證據,以跟進吳婦會否涉及謀殺女嬰的可能,警方亦已準備人手,以便隨時可到堆填區找嬰屍。不過,由於女嬰屍體可能隨家居廢物棄於堆填區內,環保署正協助尋找女嬰屍體可能位處的垃圾區域,相信數日後可展開搜尋行動。昨午2時許,一輛警方的警犬車駛進將軍澳堆填區,數名警員在堆填區內視察,逗留約1小時後離開。

至於女嬰的俞姓生父,記者昨日到訪他與妻子位於牛頭角的花園大廈寓所,只見鐵閘佈滿塵埃。另外,記者昨午曾致電俞先生及吳婦,電話均無人接聽,至下午吳婦的電話終接通,接聽的卻是一名中年男子,聞說記者來電後立即掛斷。




標題:改口指毛巾裹屍 B媽今提堂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九龍城半歲B女俞凱晴失蹤案,31歲母親昨被控非法處理屍體罪,今日九龍城法院提堂。警方已着手找尋嬰兒屍體化驗以確定死因,昨到將軍澳堆填區視察,稍後將展開大規模搜尋。據悉,疑犯口供疑點重重,一時聲稱嬰屍放入小提琴盒棄置,一時又指用毛巾裹屍,B女猝死後沒即時報案,反而非法棄屍惹麻煩,做法不合邏輯,不排除有人隱瞞實情。
B女母親姓吳,雖然供認凱晴非被人擄走,但口供疑點重重。消息稱,吳婦被扣查時表現淡定,一直「死撐」女兒被擄,直至上月中,其手機再無B女新相,她才承認B女已死,惟連日口供自相矛盾,更添可疑。
據悉,她初時指上月17日早上,起床後發現凱晴昏伏嬰兒床上,全身冰冷無呼吸,疑女兒反瞓焗死,她聲稱慌亂下自行處理屍體,用小提琴盒藏屍,當垃圾棄於大廈後樓梯內;但進行錄影口供時,吳婦又改口指用數條毛巾裹屍。
知情人士指,本港嬰兒猝死普遍,只需報案就可處理好屍體,但吳婦一反常態自行秘密棄屍,令簡單事情複雜化,令人費解。警方推斷疑犯多日推着嬰兒車做戲擺「空B計」,假裝B女在生,懷疑背後動機是她佈局運屍棄置,埋好屍體後再報警謊稱凱晴被一對男女擄去。

助尋B女生:佢演技太好
警方對凱晴屍體是否當垃圾棄置仍然存疑,現階段最重要是尋獲屍體化驗,才能確定B女是死於自然抑或他殺,而兩者量刑分別極大,警方初步不排除有人有所隱瞞,再次轉移警方視線,在死無對證下,令自己處境有利。
昨凌晨零時許,吳婦被押返彩虹道新蒲崗大廈住所調查,逗留20分鐘離去,探員撿走大袋證物,包括凱晴蓋過的被單、皮篋,以及一個大廈大型綠色垃圾桶,再綜合證據找尋線索,以對證疑犯的口供。
至於凱晴父親,昨不耐煩再被傳媒追訪:「唔好再搵我啦!」B女母親原來是「大話精」,騙盡港人同情心,連日協助尋B的九龍城中學生和街坊批評事主演技太逼真,不負責任及浪費警力,但對於日後再遇上同類的網上求助,他們仍會伸出援手協助。
培道中學學生於上月26日,即凱晴失蹤後第四日親自製作海報,貼在賈炳達道公園周圍,希望引起更多路人關注。在該中學讀中四的林同學指,過去數日仍有繼續於街上留意,協助尋B,但萬料不到是凱晴媽媽自編自導的一場戲,「我覺得佢(凱晴媽媽)好似呃咗我哋,因為佢演技太好啦」。

20131203 - 優先補種13價疫苗  逾百童約打針

標題:優先補種13價疫苗 逾百童約打針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有長期病患的高風險兒童及綜援受助兒童,昨起可分別於醫管局專科門診及母嬰健康院,補種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衞生署表示,截至昨午3時半,母嬰健康院已為22名綜援受助兒童補種疫苗,並已為147名兒童預約打針。醫管局則表示,昨日有3名高危兒童打針。多名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發放疫苗訊息混亂,又促政府加快推出資助計劃。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討論補打13價肺鏈疫苗安排,多名議員批評政府訊息混亂,公民黨郭家麒表示,專家小組討論結果是不建議兒童打針,政府卻推出資助,令家長無所適從。

高永文呼籲毋須趕打針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解釋,專家是根據國際及本地數據,從公共衞生角度作建議,認為不易將接種納入恒常接種計劃,故不安排所有兒童打針;但基於家長憂慮,而疫苗亦有一定保護力,故推出疫苗資助計劃。他強調市面上有5萬劑疫苗,本月藥廠會調動逾10萬劑來港,足夠應付需求,市民不用趕急打針,可待兩至三周後的資助開始。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指,獲安排於健康院打針的綜援兒童約1萬人;又指肺鏈針可與流感針同時注射,加強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