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 - 樂施會籲資助窮家童 倡每月每人補貼400至800元

標題:樂施會籲資助窮家童 倡每月每人補貼400至800元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貧窮線訂立以來,社福團體一直倡政府盡快落實低收入家庭補貼。樂施會調查400戶在職貧窮家庭發現,97%在職貧窮家庭沒嘗試申領綜援,有兩成受訪家庭因「唔夠錢」支付學校活動開支而放棄參與活動,呼籲政府向有兒童及全職家庭成員的低收入家庭每月發放補貼,向每名兒童發放400至800元。

逾九成在職貧戶沒申綜援

樂施會於8至9月訪問了400戶有18歲以下兒童及全職家庭成員的非綜援戶,受訪的97%在職貧窮家庭(住戶月入低於入息中位數)從未嘗試申領綜援,當中八成是由於「希望自力更生」、62%「情願找其他方法,不想靠綜援」,有30%是擔心標籤效應而未有申請。

另外,有74.7%在職貧窮戶的家庭工作成員,每星期工作逾44小時,但仍活於貧窮線下。

樂施會建議,首名及次名兒童每月可獲津貼800元,第三及四名為600元,第五名或以為為400元。

該會分析指出,一名15歲以下學童(扣除書簿及膳食等津貼後)每月開支為2087元, 故800元可支付此開支的四成金額。

樂施會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表示,該會的建議可解決七成兒童貧窮問題,估計能令18萬名18歲以下貧窮兒童受惠,每年成本約17.3億元,是各團體建議方案中成本最低的一個。

當局指施政報告交代

黃碩紅又指出,現時的最低工資水平已未能追及通脹,無法保持基本購買力,就業人士比領取綜援者收入更低,會削減貧窮人士工作意欲,樂施會建議政府每年檢討最低工資,維持基本生活水平。

樂施會表示,有關建議已向政府反映,希望最快能於明年第二季落實。勞福局回應指出,已收到多個團體有關援助低收入在職住戶的方案,政府小心考慮後會於明年施政報告中交代。



標題:團體倡補貼低收入窮家童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政府正積極研究低收入補貼,坊間亦有多個方案正在討論。其中,樂施會最新建議政府應重點推出低收入補貼,對象為有十八歲以下兒童、活於貧窮下的全職家庭。樂施會認為,政府重點支援有兒童的在職貧窮家庭,可減少跨代貧窮。

一直提出針對幼童為扶助目標的樂施會建議,政府應重點推出低收入補貼,對象為有十八歲以下兒童、活於貧窮下的全職家庭,為每名兒童津貼八百元,第三名起則津貼四百元;對申請者應簡單審查入息,不設資產審查。

樂施會認為,方案重點針對有兒童在職貧窮家庭,至少可減跨代貧窮,以目前本港有十八萬名在職家庭的貧童計算,每年低收入補貼開支十七億三千萬元,是坊間眾多方案中成本最小、對象最聚焦一個。該會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指出,投資下一代才是脫貧有效方法,方案已涵蓋七成在職貧窮家庭,更可助略低於「線」下家庭走向「線」上脫貧。

黃碩紅又認為,即使推出低收入補貼,亦不能取消關愛基金,因關愛基金可起「止血作用」,部分項目更應恒常化。目前每次檢討最低工資,落實需時,薪酬已嚴重滯後,令低收入家庭未能追上綜援家庭應付生活需要;她希望政府可同時將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轉為每年一檢,並與通脹掛勾。

樂施會八月至九月一項有兒童在職貧窮家庭生活狀況調查訪問了四百戶近千五人,六成一家庭住私樓房,三成八家庭住公屋。結果反映,九成七人無領綜援,當中三成人表明不想被標籤。為應付子女生活需要,逾六成家長會減省自身醫療開支;逾七成家庭期望,政府推補貼時,應只設入息審查,毋須資產審查,否則如負面標籤。

樂施會香港項目部高級經理曾迦慧指出,香港現有十五萬六千七百個在職貧窮家庭,調查反映,低收入家庭不願申領綜援免被標籤,但又活於貧窮線下,即使已賺最低工資,仍不足養家。



標題:兩成在職窮戶缺錢教養子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全港約有9.4萬個需供養兒童的在職貧窮家庭。樂施會一項調查顯示,每5個受訪在職貧窮家庭就有1個不夠錢應付子女的教育、膳食和生活開支,促請政府明年第二季落實低收入生活補貼,幫助下一代脫貧;並把最低工資與通脹掛鈎,保障工資購買力。

促每童每月津貼$800
調查在今年8至9月進行,訪問400戶需供養兒童的在職貧窮家庭,32.2%受訪家庭因經濟困難而缺乏子女學習用品如補充練習、電腦等;40.2%則缺乏課外活動的資源如運動鞋和課程費用。為應付子女教育和生活開支,受訪家長均要節衣縮食,包括減少衣服(71.5%)、社交活動(71.3)和食物(63.3%)等開支。
調查反映,94%受訪家庭認同設立低收入生活津貼。麥女士一家四口居於深水埗劏房,丈夫當地盤工人收入不穩,除了子女教育開支,還要兼顧家婆的醫療費用,生活捉襟見肘,期望生活補貼能紓困。
樂施會建議向在職貧窮家庭首兩名兒童,每人每月提供800元津貼,金額按人數遞減,每年涉款17.3億元,可惠及18萬名貧窮兒童。該會香港項目高級經理曾迦慧認為集中處理貧窮線下家庭,成本相對較低,且能針對解決兒童貧窮,成效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