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6 - 「學校報告如驗身」 委員:可改善教學

標題:「學校報告如驗身」 委員:可改善教學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今年5月應考的小三BCA或採不記名、不記校抽樣方式,學校不會收到獨立學校報告。不過,按教育局一向解釋,記名記校、全港參與、每校試後有獨立報告的做法,對學校來說有一定作用,如最終定案如上述消息所指,便等於推翻當局一直的說法。

指先進國家會上載供閱覽

根據教育局網站對2017年BCA試行計劃的簡介,臚列抽樣、隔年考、不記名和不記校的不足之處。網頁寫道,抽樣考、不記名和不記校都「只能提供系統層面數據,會喪失學校層面的回饋功能」。2016的試行計劃更新增4款不同內容的學校報告,供學校按校本需要選取,2017年的BCA試行計劃的報告更指「學校對新增的報告有正面的評價,教師反映新增報告能促進學校使用TSA的數據調整教學規劃,對改善教學安排有莫大裨益」,反映當局肯定學校報告的作用。

檢討小三BCA的委員會委員、中大卓敏講座教授侯傑泰說,TSA或BCA猶如為學校驗身,學校報告就如驗身報告,不看報告可能不知道身體發生什麼事,「專業上很多先進國家都有學校報告,還要放上網供人閱覽,那麼多國家都有報告,證明有一定作用,有人說就算學校不看報告,都應該提供」。

有委員今爭取學校可收報告

同樣是委員的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指出,學校報告對學校改善學與教有一定作用,「報告都冇,我都不考了,都沒意思,有報告才有意思」,今天他在會上會爭取學校能得到學校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