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30 - 6歲學生:彭麗媛好靚

標題:6歲學生:彭麗媛好靚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習近平夫人彭麗媛昨午到九龍塘一間幼稚園參觀,期間逗留約二十五分鐘後離開。在該校就讀K3的五歲學生黃柏然指,自己負責向彭麗媛獻花和表演跳中國舞,其後彭麗媛更親吻他的左邊臉。他又指,很高興可以見到彭麗媛,並收到其贈送的禮物。

練習普通話說歡迎
現年六歲的K3學生陳柏滔則指彭麗媛「好靚」,自己事前亦有練習如何用普通話說「彭阿姨歡迎你!」他又指,有同學於彭麗媛面前成功表演爬越障礙物,但有些同學於表演時一度失手。另一名就讀K3的陳同學透露,曾向彭麗媛推介廣東點心燒賣,彭隨後向其了解燒賣的做法。

本身有一對龍鳳胎在該校就讀K1的林太表示,她的一對子女都有參與表演,哥哥以普通話唱「我愛爸爸」、妹妹則以英文唱「ABC」。

20170630 - 11歲女捱車撞裂盆骨

標題:11歲女捱車撞裂盆骨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11歲小六女生昨午在屯門樂翠街走出馬路,被一輛校巴撞倒飛彈數米倒地昏迷,事後被送院救治,肇事司機涉危險駕駛導致他人身體嚴重傷害被捕。
被捕司機姓譚(37歲),昨日下午2時許駕駛校巴沿青山公路大欖段往屯門方向行駛,至樂翠街2至18號對開時,11歲姓張女童突然走出馬路,譚收掣不及,女童被撞倒飛彈數米昏迷。救護員接報到場將女童送院急救,證實盆骨裂開重傷。
校巴左邊擋風玻璃爆裂,地上有一灘血迹,譚報稱事發當時行車交通燈號為綠燈,未察女童橫過馬路。現場所見,涉事路段慢線行人過路處前有工程進行,不排除因此令司機視線受阻。據悉,該女童於柴灣一間小學就讀六年級,近年搬到屯門居住。
涉事小巴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培愛學校的校巴,該校姓胡女校長回應《蘋果》查詢時表示對事件感到難過,並指涉事司機是由該校聘請,事發時校巴正外出運載物品返回學校,車上並無接載學生。

20170629 - 12歲仔染腸病毒  併發腦炎一度昏迷

標題:12歲仔染腸病毒 
併發腦炎一度昏迷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夏天是腸病毒及手足口病流行季節,衞生署上周錄得5宗腸病毒71型感染個案,較對上兩周大幅增加。昨亦出現第4宗兒童嚴重腸病毒感染個案,一名有長期病患的12歲男童,因腸病毒併發腦幹腦炎,留醫瑪嘉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情況穩定。

上月爆65宗手足口病
衞生防護中心指,該名男童上周四出現發燒、頭暈及嘔吐等病徵,同日入住荃灣港安醫院治療;但3日後突全身抽搐、不省人事,本周一轉送瑪嘉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進一步治理。中心指,男童的咽喉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含有腸病毒71型。
中心指男童就讀的學校未有爆發腸病毒,家人亦沒病徵。衞生署指,腸病毒71型感染過去數周持續活躍,今年已錄得24宗,其中1人有嚴重併發症;去年則錄得38宗個案、2人出現嚴重併發症。該病毒主要透過接觸病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糞便等傳播。
衞生署亦指,夏天較多的手足口病感染個案近月開始上升,過去一個月有65宗院舍及學校爆發手足口病,大部份是幼稚園及小學。署方提醒市民應時刻保持個人衞生;此外,廣東、台灣等鄰近地區,手足口病的活躍程度亦有上升,家長如在暑假帶子女外遊,在公共場所或與其他兒童有緊密接觸時,應特別注意環境衞生。

20170628 - 孕婦發燒 誕自閉兒機率增

標題:孕婦發燒 誕自閉兒機率增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綜合報道】自閉症的成因未明,一項大型回顧研究找到兒童患自閉症或與媽媽懷孕時發燒有關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婦女懷孕時曾發燒,誕下子女日後確診自閉症的風險高三成四。若懷孕十二周後發燒,誕下的兒童日後患自閉症機率更達四成。隨着孕婦發燒次數增加,日後子女患該症的機率上升,若曾發燒三次或以上,患病機率更達三倍。

該項研究分析逾九萬五千名於一九九九年至二○○九年在挪威出生的兒童,發現當中一萬五千多名兒童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曾發燒,其中約五百八十名兒童患自閉症。孕婦發燒高過攝氏三十七點二度,增加子女日後患自閉症的危機。研究學者未有進一步研究成因,但過往有研究指出,估計與胎兒大腦細胞受影響有關。

20170628 - 再有中醫開類固醇藥膏 濕疹嬰皮膚變白 藥劑師︰長期吸收可致肌萎

標題:再有中醫開類固醇藥膏 濕疹嬰皮膚變白
藥劑師︰長期吸收可致肌萎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衞生署一周內兩度揭發有註冊中醫不當處方含類固醇藥膏。署方表示,接獲投訴指有患濕疹的6個月大男嬰,使用註冊中醫叶佳音處方的藥膏後皮膚變白,該藥膏經化驗發現有皮質類固醇、抗生素和抗真菌等西藥成份。署方指,今次個案與上周被點名的中醫彭惠明類同,表明會轉介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考慮紀律處分。

記者昨下午前往叶佳音位於北角百家利中心10樓的診所查詢,發現診所關上大門,但診症室仍開燈。叶亦曾數次探頭張望,但不願到門外回應記者。

稱遭廣東藥廠欺騙
叶其後接受電話訪問表示,從廣東的藥廠進口該款藥膏多年,主要給濕疹病人潤膚。廠方只聲稱該藥含有維他命成份,未有說明含類固醇,聲言被廠方欺騙,但拒絕透露廠房名稱。她稱已應衞生署要求,致電逾60名曾使用該藥膏病人詢問他們的情況。
楊小姐昨從大埔前往求診,抵達診所門前方知悉事件。她稱,兩、三年前因皮膚敏感問題向叶求診,叶每次診症都會花十數分鐘把脈、觀察舌苔,亦會處方涉事的藥膏,診金連藥費約900元。她認為該些藥物「用完幾好,睇一次就冇再翻發」,對事件感到驚訝。
衞生署指,日前接獲投訴,一名6個月大男嬰疑使用叶佳音處方的一款無標籤的白色藥膏治療濕疹後,出現色素變化而皮膚變白。化驗顯示藥膏樣本含皮質類固醇「二丙酸倍他米松」、抗真菌成份「克霉唑」及抗生素「林可霉素」。男嬰毋須入院,情況穩定。署方指會繼續調查事件,並會轉介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考慮處分;署方沒有披露藥膏的產地及進口商。
至於上周被點名的筲箕灣中醫彭惠明,衞生署指已接獲120位病人聲稱,懷疑使用過他處方的藥物後出現副作用。曾就此向本報投訴的關先生指出,其4歲兒子早前塗搽藥膏後前額及後頸皮膚變白及嚴重脫皮,日前向其他醫生求診,使用其他藥膏後,後頸白印縮小。他稱衞生署仍容許彭繼續睇症,認為此做法有問題。
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表示,兩宗個案反映有個別醫師急功近利,鋌而走險,希望以強效藥物吸引更多市民求診,他對此感到痛心,「希望業界日後真係會自律」。
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出,嬰幼兒長期吸收皮質類固醇,不單會導致皮膚變白、肌肉萎縮等,更可能因類固醇入血而增加罹患青光眼、白內障風險。他指,醫學文獻暫只證明兩款左右的類固醇適合嬰幼兒吸收,包括Hydrocortisone及Mometasone,提醒家長留意。

20170627 - 三太空人將與港小學生對話

標題:三太空人將與港小學生對話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本周三起一連四日在維園球場舉辦「創科驅動成就夢想」科技展,慶祝香港回歸廿周年,展覽除展出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天舟一號返回艙等實體航天展品,重頭戲亦包括三名太空人現身分享太空的故事。慶委會主席鄭耀棠表示,三名太空人包括楊利偉、陳冬及景海鵬,將現身與三百名經抽籤選出的小學生近距離對話,希望可以啟發小朋友創新科技思維。

近日忙於籌備科技展的鄭耀棠昨日在傳媒茶敍中表示,早前已經抽籤選出三百名小學生,於周四早上會見三名太空人。

他對今次未能邀請女性太空人感到失望,但希望小學生可透過與太空人對話一小時,獲得航天科技知識、創新科技上意念,並感受國家強大。展期最後一日亦會有四名年輕香港羽毛球選手與機械人對打。他透露,慶委會正邀請特首梁振英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出席周三下午舉行的開幕禮,其後會有傷健人士參觀專場。

他表示,科技展的籌備及安排相當順利,火箭等展品陸續送抵,由於展品包括國防機密,故正為場地安裝天眼監視,亦會聘請專業保安公司負責現場保安措施,大會亦會安排義工等人手維持秩序,警方亦同意加強現場人手。

至於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將於下月七日起訪港兩天,並開放予市民參觀,鄭耀棠表示,有關安排顯示中央對香港的關注,他又指香港人想要多些正能量、「開心嘅嘢」。

20170627 - 網上交友性侵案大增 非禮受害人最細13歲

標題:網上交友性侵案大增 非禮受害人最細13歲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警方去年至今年首季接獲強姦案八十六宗,當中涉經網上及交友軟件如有「速配」功能手機交友應用程式,從而認識犯案者的個案更按年顯著增五成四;相關形式的非禮案亦增,最年輕受害人僅十三歲。警方警告有「速配」功能的手機應用程式要求用家以社交媒體戶口登入,藉以取得他們戶口個人資料及手機聯絡人資料,再每日推介大量「朋友」,有騙徒趁機設假帳戶扮成專業人士或紀律部隊人員,吸引受害人約會即作性侵犯。

  去年全年及今年首季,警方接獲七十一宗及十五宗強姦案舉報,非禮案有一千零十九宗和二百三十九宗。警方表示,當中大部分強姦案的受害人都認識疑犯,通過網上認識個案,包括涉交友軟件如iAround、Skout、WeChat及facebook等,合計共十三宗。非禮案件中,受害人及疑犯通過網上及交友軟件認識的,包括momo、iAround丶WeChat、Hello及facebook,網上遊戲及網上討論區,合計二十三宗,受害人最細十三歲。

  不少手機交友應用程式都有「速配」功能,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許綺惠解釋,這類程式多要求用戶以社交媒體戶口登入。雖然在下載時程式會問用家可否取得其社交媒體戶口個人資料或手機聯絡人資料,如名字、相片、年齡及興趣等,「但當你急於下載程式的時候,就會全部按同意。」

  「速配」程式獲得大量用家以至朋友的資料後,每日顯示幾十名其他用家資料作「朋友」進行配對。許指出箇中問題︰「年輕人每日接收幾十個推介,他們是否有能力、有時間去分析及確認誰人是真的、可靠的朋友,而不是騙徒呢?」。更甚有騙徒扮成專業人士或紀律部隊人員等,編造美好健康的︰形象和背景吸引女方交朋友。「他們之後會移師其他通訊程式對話,進一步獲得受害人信任後,趁約會時作出侵犯。」而且,部分程式有定位功能,對人身安全帶來危機。

  受性侵犯的主要為女性,但男性亦會墮入如「假援交」等其他網絡陷阱,年紀最輕的只有十四歲。騙徒自稱是女性,通過社交網絡或「速配」程式接觸男事主交往後,指自己可提供援交服務,要求買點數卡或付按金等才現身,隨即轉賣點數卡套現。許透露,有二十多歲男受害人在幾周內被哄買點數卡二十多次,損失五十一萬元。 提醒市民要留意社交媒體設定。

20170627 - 再有小學21幼童爆流感

標題:再有小學21幼童爆流感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夏季流感高峰期愈演愈烈,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將軍澳循道衞理小學爆發甲型流感,共廿一名學童中招。受影響學童為十二男九女,全讀小二,平均年齡為七歲,他們自本月廿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及喉嚨痛等病徵。其中廿人曾求醫,全部毋須入院,目前情況穩定。一名七歲男童的呼吸道樣本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防護中心已派員視察學校,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過去一周錄30宗院舍學校爆發
過去一周(十八至廿四日),本港共錄得三十宗院舍學校爆發流感,共一百七十二人受影響,當中十五宗在小學爆發。院舍爆發數目比前一周(十一至十七日)增加近倍,該周內爆發個案共十六宗涉及八十六人。防護中心提醒市民,注意個人衞生,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並徹底清潔雙手。

20170627 - 網騙大小通吃 11歲仔做「打手」中招 假援交肆虐 青年失50萬

標題:網騙大小通吃 11歲仔做「打手」中招 假援交肆虐 青年失50萬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利用網上媒體作詐騙途徑,大小通吃,有14歲男童墮網上假援交陷阱而損失3,000元,有20多歲男子更損失50多萬元;有11歲男童於網上搵兼職而墮入「炒信」(炒作信用)求職騙案,損失700元。有少女遭在速配交友手機應用程式結識的網友性侵,警方提醒青少年在網上交友或搵工要審慎,提防誤墮騙徒陷阱。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許綺惠指出,今年首季警方接獲186宗社交媒體騙案,比去年同期的292宗下跌36%,損失金額2,36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4,990萬元下跌52.7%。

情性兼備 要求借錢解困

警方關注假援交個案,受害人以男性為主,騙徒在社交平台或速配交友的應用程式(Apps)認識受害人,聲稱可以援交,但要求受害人以點數卡繳交數千至數萬元保證金,確保並非警方放蛇,「聲稱事後會交番保證金畀受害人,得手後就銷聲匿迹」。

最年輕的受害人為14歲男童,於去年被騙3,000多元。而損失最大金額個案為一名20多歲的男子,被騙50多萬元,受害人除被要求繳交保證金外,騙徒假稱有麻煩,要求受害人借錢解困,受害人在幾個星期內先後20多次購買合共價值50多萬元的點數卡,許形容相關手法混合網上情緣騙案,「情性兼備」。

警方亦關注速配交友手機應用程式成交友陷阱,許指出,有少女遭在速配Apps認識的網友性侵。同時,當事主下載速配Apps時,需准許Apps讀取事主手機的資料,容易將個人及朋友資料外洩,成為騙徒行騙工具。警方發現在速配Apps中,不少人假稱為專業人士或紀律部隊人員,吸引受害人上釣。

警方防止罪案科培訓及支援組總督察關惠群表示,警方於今年首季接獲10宗涉網友性侵個案,比去年同期的4宗激增1.5倍。

此外,警方今年發現新的網上「炒信」求職騙案,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調查組總督察譚詠詩表示,騙徒假稱可提供兼職,做網絡打手,在拍賣網站內打字回帖,但求職者需先繳付數百元入會費,才獲受聘,「求職者初期會接到少量工作,每次只有數十元報酬,然後就再無工作,得不償失」。

警方在今年首季發現兩宗「炒信」騙案,其中1名受害人只有11歲,在繳交700元的入會費後,只獲安排1次打字回帖工作,獲幾十元報酬。另一宗是1名38歲女士,除被騙過千元會費外,另被要求網購廚具,受害人合共損失8,000多元。

20170626 - 港怡430小醫生 體驗如何「通波仔」

標題:港怡430小醫生 體驗如何「通波仔」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位於黃竹坑的私家醫院港怡醫院,上周六起一連兩日舉辦「小小醫生體驗日」(Doctor for a Day)公眾活動,吸引逾四百三十名年齡介乎四至九歲的小朋友參加。除了學習基本人體結構外,還可扮演不同醫護人員角色,例如替模擬病人洗傷口和進行傷口縫合等。有家長認為是次機會難得,有助女兒認識醫院運作,以及接觸更多層面;亦有家長冀藉此扭轉子女對醫院的不佳感覺。

參加港怡醫院「小小醫生體驗日」的小朋友除了在一小時的工作坊內,學習基本人體結構,還可扮演不同醫護人員角色,到不同場景包括急症室、X光室、手術室、復康中心及心臟導管治療中心,替模擬病人洗傷口、進行傷口縫合,學習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和病人如何透過物理治療助復康等。港怡亦出動了約十名來自心臟科、骨科的醫生、護士及物理治療師指導參加者。

  新上任的港怡醫院執行總裁Dirk Schraven表示,今次是全港首所醫院為兒童舉辦的醫生體驗日,主要因為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醫院舉辦活動的反應良好,故推廣至香港,冀能拉近與社區的關係,同時令小朋友學習自理身體。他透露,今次活動吸引近九千名小朋友報名參加,反應熱烈,將來每月或會推行一次這類體驗活動。

  帶同六歲女兒參加活動的鍾太表示,是次機會難得,認為有助女兒認識醫院運作,及接觸更多層面,但沒特別渴求女兒朝醫護方面發展。住東區的她大讚港怡醫院環境舒適,對有港大教授坐鎮、而且有新加坡財團背景的港怡醫院有信心,若日後家人不適,會考慮到港怡求診。

  帶同一對子女參加活動的涂氏夫婦說,經朋友介紹下報名參加活動,冀扭轉子女對醫院的不佳感覺,也希望藉此令子女知道醫院其實環境很好。

  住東區的涂氏夫婦指,日後家人患病時,亦會考慮使用港怡的醫療服務。不過,育有一名六歲女兒的陳太則表示,由於家住九龍美孚新邨,故患病時盡可能都會到附近的瑪嘉烈醫院,倘「全港都搵唔到(兒科)牀位」,才會考到過海到港怡求診。

20170625 - 15歲女稱被姦 拘17歲男友

標題:15歲女稱被姦 拘17歲男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天水圍揭發「友姦」案,十五歲少女報稱遭男友強姦,警拘涉案十七歲少年。一名十五歲少女,前日在天城路一單位向家人透露,於較早前在上址遭其十七歲男友強姦,家人聞言大為震驚,向她了解後,至下午五時許決定報警處理。

警員接報到場調查,將少女送往醫院接受法醫檢驗,並將案件交由元朗警區重案組第一隊接手跟進,向少女錄取口供後,即時採取行動,以涉嫌強姦將事主的男友拘捕,案件暫列強姦,疑犯仍被扣查,有關案情仍需進一步調查。

20170625 - 智能新一代 小六生寫「湯水」App

標題:智能新一代 小六生寫「湯水」App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科技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衣食住行都能交由智能手機負責。看似複雜的電腦程式編寫漸漸變得「小兒科」,有小朋友成功編寫能協助父母下廚的「湯水食譜」應用程式,將科技融入生活。

名為「運算思維教育」的計劃由賽馬會聯同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推行,為卅二間學校、共一萬六千五百名小四至小六學生及一百名教師,提供學習編寫基礎電腦程式的教學。為期四年的計劃至今進行一年多,昨舉行講座向家長介紹計劃,就讀小六、有參與計劃的秦朗橋和陳曉晴昨日更即席示範由他們編寫的「湯水食譜」應用程式,用家只需在程式中輸入飲用人數,不同湯水所需的食材分量及煮法即一目了然。

家長樂見子女增解難能力
他們皆稱,編寫程式過程十分有趣,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編寫的程式時會有成功感。而他們的父親則指子女學習編寫程式後變得主動,如會積極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及多角度思考,又會主動和他們分享編寫程式的樂趣。

出席講座的港科院創院院長、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引述港科院報告指出,初中及小學學生對簡稱STEM的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抱熱誠,在國際比賽中也有好成績,但高中學生因受大學選科影響,未有再向STEM發展。徐建議把現時中學的數學科課程應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分成三個水平,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學習STEM教育。

20170624 - 疑姦15歲少女 17歲男友人被捕

標題:疑姦15歲少女 17歲男友人被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發生強姦案。昨天下午5時許,一名15歲少女天城路一單位懷疑被其17歲男性友人強姦,於是通知家人向警方報案;警方經初步調查,拘捕少年,案件暫時列作「強姦」處理,交由元朗警區重案組第1隊跟進。

20170624 - 上水幼園14學童吐瀉發燒

標題:上水幼園14學童吐瀉發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夏天是腸胃炎高峰期。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上水幼稚園爆發急性腸胃炎,十四名學童及六名職員上吐下瀉,其中五人曾求醫。

6職員同出事
個案涉及十四名年齡介乎四至五歲的學童及六名職員。他們自本月十九日起陸續出現嘔吐、腹瀉和發燒等病徵,其中四名學童及一名職員曾經到大埔那打素醫院及私家診所求醫,毋須入院。全部受影響人士的情況一直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已派員到學校視察,並向校方建議所需的預防措施,包括適當和徹底消毒清潔、適當處理嘔吐物,以及注重個人和環境衞生,並對該校進行醫學監察。現階段沒有證據顯示事件與食物中毒有關。

未計算該宗個案在內,衞生防護中心本月十八至廿二日共接獲兩宗院舍學校爆發急性腸胃炎的個案,其中一宗涉及幼稚園或幼兒中心,廿四人受影響。上一周有一宗爆發個案,同樣涉及幼稚園或幼兒中心,十人受影響。

20170623 - 強姦13歲女 父求情稱處女膜無損 官斥殘忍

標題:強姦13歲女 父求情稱處女膜無損 官斥殘忍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建築工人涉嫌在兒子在場下,多次趁13歲女兒熟睡時強姦和非禮她,女兒其後與同學談及事件時,被路過的途人聽到報警揭發。建築工人昨在高院承認強姦、企圖強姦和非禮等4罪,求情時指是「一時鹵莽」才犯案,強調女兒的處女膜無損,法官聞言斥責說法對女童非常殘忍。
官:多次性侵 非一時衝動

案件押後至8月22日判刑,待索取女兒的創傷報告,以及被告(39歲)的心理和精神報告。辯方求情時形容,被告一直是顧家和關愛子女的好父親,犯案是因「一時鹵莽」,現已深感後悔,並明白事件對家人帶來的傷害,甚至感羞愧而曾自殺,而其妻亦親撰求情信,稱已原諒丈夫。惟法官質疑,被告多次性侵女兒,根本不能視作一時衝動,更明言在兒子面前犯案是加刑因素。

辯方其後引述醫療報告指女兒的處女膜無損,法官聞言斥責說法對女童非常殘忍,不明白為何要堅持她是處女。辯方回應指出,這能顯示被告當時插入的深度,並強調他無在女兒體內射精。法官再度質疑,案情顯示女兒事後曾在內褲上發現帶味的黃色殘留物,與辯方說法不符,辯方則重申無證據顯示有體內射精。

趁女兒熟睡犯案 兒子睡在旁

根據案情,被告一家10多年前先後從內地來港定居。至2014年,被告與當時就讀小六的13歲女兒和12歲兒子回內地探親,其間3人同睡一張牀。被告晚上趁一對兒女熟睡後,乘機伸手指進女兒的下體,其後更脫下其內褲將她強姦。女兒因當時房內昏暗,看不清楚對方是誰,惟猜測是睡在她旁邊的父親所為。同年某日,被告又趁一對兒女在家熟睡,撫摸和吻女兒的胸部,女兒因感痛楚而轉醒,迷糊間看到被告的臉,而這時母親回家,被告隨即離去。至翌日晚上,女兒因被告所為而與弟弟換位,睡至靠牆的位置,但被告卻再度將她強姦,其間女兒因感痛而曾大叫驚醒,張開眼後發現被告上身赤裸壓在她身上,而睡在旁的弟弟則未有察覺。

女向同學談及 途人得悉報警

至去年10月,被告再趁女兒睡覺期間,欲從後強姦她,惟因最終未能插入,只在其大腿上摩擦至射精。女兒事後曾張開眼,看到被告離開房間的背影。女兒其後向同學談及事件時,被路過的途人聽到報警揭發。

20160623 - 小三BCA「前途未卜」 教局通告下學年無考期

標題:小三BCA「前途未卜」 教局通告下學年無考期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在政綱表明擱置小三基本能力評估,教育局向學校發出通告,交代下學年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安排,通告沒有要求小學為小三基本能力評估(BCA)預留日期,只稱「詳細安排尚待確定」。反對BCA的家長聯盟期望當局尊重林鄭月娥在政綱的承諾,進行為期一年的詳細檢討。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賴子文則認為,今年全港試行BCA雖有正面效果,但仍未足讓不同持份者達成共識。

教育局通告交代一七/一八學年TSA安排,罕有地未要求學校為小三TSA或BCA預留日期,通告指今年全港試行的BCA研究計畫仍在進行,有關安排待檢討完成後公布,若小三評估繼續,紙筆評估日期與小六TSA一致,即明年六月十二及十三日。值得留意是,明年正值小六TSA隔年停考,當局讓學校自願參加,而非全港小六學生參與。反觀去年發出的通告,教育局已要求學校為小三BCA的口試、視聽與紙筆評估,預留指定日期,而當時教育局仍未決定是否全港試行。

家長聯盟召集人何美儀認為,既然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在政綱上,已承諾在全面檢視政策前,擱置小三BCA或TSA,期望當局政策有所尊重,「通告這樣寫法,我希望是代表着朝擱置踏出第一步,家長期望當局有實際行動」。她認為委員會宜以至少一年時間全面檢討BCA,期間先行擱置。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則指,通告說法仍是含糊,仍待下屆政府就任後進一步交代。

本身是檢討TSA專責委員會成員的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賴子文則指,暫未收到當局開會通知,未知檢討何時完成。他坦言經過全港試行BCA,無疑是解決試卷異化問題,學校更懂得運用數據回饋教學,坊間亦更關注壓力與操練問題,認為帶來正面效果,但未足以讓不同持份者達成共識,「關鍵都是信心,學校不信任評核的結果對學校無影響,家長不信(BCA)不會帶來操練,這些都要經時間證明」。他期望委員會與下屆政府在TSA與BCA問題,能平衡不同意見,尋求共識。

教育局回應指,以通函通知學校有關小六及中三級系統評估的安排是往常做法,而BCA研究計畫下的評估部分已完成,當局及委員會正透過焦點小組、研討會等渠道,聆聽及收集學界和不同持份者意見和建議,就系統評估往後的安排,向新一屆政府提交建議。有關安排會待檢討完成後公布。

20170623 - 類固醇藥不輕易處方幼兒

標題:類固醇藥不輕易處方幼兒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濕疹又稱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皮膚炎,是本港常見皮膚病,近年患濕疹幼嬰小童增加,因病情難根治易復發,幼童往往難耐痕癢抓破皮膚加劇病情,皮膚科醫生史泰祖稱,現時香港每10名小孩約有1至2人患濕疹,濕疹起因包括食物過敏、對空氣中塵蟎過敏或遺傳,除非病情嚴重,醫生不會給幼兒處方類固醇藥及抗真菌藥,使用時亦要嚴控份量。

長用皮膚變紅變薄

濕疹患者皮膚會痕癢,乾燥、紅腫、長水泡,若水泡破裂,皮膚會出水結痂脫皮,患處皮膚會變厚變粗及易受細菌感染致發炎。史泰祖稱,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出現皮膚變薄、變紅,體重增加等嚴重副作用。

皮膚科醫生陳厚毅亦指,對幼嬰使用類固醇治療濕疹可導致血管增生,亦會抑制黑色素而令皮膚變白,若父母一方患有濕疹可能會遺傳子女。預防或紓緩要注意洗澡水不可過熱,並塗潤膚膏修復皮膚保濕,建議找出致敏源預防。

從中醫角度,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指濕疹屬風濕熱外邪入侵,嬰兒幼童體質較弱易患濕疹,而且香港氣候濕和熱,病情難根治,可將土伏苓或金銀花煲水內服,並戒吃牛肉、貝殼類海鮮等。

20170623 - 中醫「問題藥膏」濕疹童搽後現白印 疑含類固醇 衞生署下令回收

標題:中醫「問題藥膏」濕疹童搽後現白印 疑含類固醇 衞生署下令回收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筲箕灣一名註冊中醫涉嫌向病人處方懷疑含有第1部毒藥皮質類固醇的「問題藥膏」,導致兩名患濕疹半歲男嬰使用後皮膚變白受損,衞生署已下令回收藥膏,兩男嬰暫時無礙。《蘋果》昨接獲多名家長投訴,相信受影響病人不止此數,有家長指涉事中醫曾稱問題藥膏「百分百中藥成份,比類固醇更有效」,但子女用後頭頸嚴重甩皮,面頰長白印,批評涉事中醫師無良,促當局嚴查檢控。

涉事中醫師彭惠明,年約60歲,於筲箕灣金華街一間中藥店開診,昨日如常應診,他指問題藥膏購自內地。

家住荃灣關先生的4歲兒子亦是彭醫師病人,關先生稱其子患濕疹,看過多名西醫一直未癒,去年底經友人介紹向彭醫師求診,當中包括涉事深啡色藥膏(每盒200元)及藥水(每瓶300元),另有七日份量湯包及藥包,每次2,000元。

55人報稱用後有副作用
他指深啡色藥膏有一陣藥材味,並指彭聲稱藥膏藥水「比類固醇有效,安全冇副作用」,教他在患處塗藥膏後用匙背按摩,最後塗藥水。他稱最初幾次用藥後,兒子濕疹情況大有改善,雖然藥費昂貴但繼續覆診,可是上月兒子前額及後頸皮膚無故變白及嚴重脫皮,嘴唇亦大量脫皮。他以為兒子對藥物出現不良反應自行停用,直至彭醫師被衞生署點名才知悉藥膏含禁藥,直斥對方無良,促當局嚴查。

家住港島南區陳太的3歲女兒亦患濕疹,去年起向彭求診,她知道藥膏有問題後昨帶同一盒未開封藥膏向彭要求退款。她指,女兒數個月大時濕疹發作,曾看西醫獲處方藥膏塗搽但欠成效,去年起轉看彭,「佢話(藥膏)百分百中藥成份,真係好有效,用咗一次第二日就好番咁滯」。

可是一周後女兒左面出現「四、五撻白印」,現時白印仍未消退,「朋友話我知衞生署查緊彭惠明,話藥膏有問題,我好擔心」。昨日她即場質問彭醫師有關女兒面頰白印怎處理,她引述彭表示:「遲啲會退!」批評彭標榜的中醫成份藥膏竟含類固醇,認為是欺騙。

衞生署指至昨下午5時,署方共接獲102宗查詢,其中55人報稱使用該藥膏後懷疑有副作用,呼籲市民如獲處方有關藥膏或有疑問,可於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致電熱線:21251133。衞生署表示會將此個案轉介中醫藥管理委員考慮作紀律處分。

衞生署又指從彭惠明處方的藥膏樣本發現含第1部毒藥「丙酸氯倍他索」及「咪康唑」。「丙酸氯倍他索」屬皮質類固醇,是處方藥物。不當使用可致肌肉萎縮;「咪康唑」則用於治療皮膚受真菌感染,外用可致皮膚瘙癢及過敏反應。

20170623 - 16歲女收$350陪行街

標題:16歲女收$350陪行街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拋胸、騷長腿、穿性感內衣,兼職女友「ptgf」(Part time girlfriend)的性感照片,在社交網絡平台Instagram(IG)上可說是隨處可見。

明碼實價標明服務價錢

雖然警方昨日高調公佈「天河」行動打擊網上賣淫,但網上有關兼職女友的廣告未見收斂,有自稱16歲學生的援交女,更明碼實價標示陪行街看電影食飯等服務,以及進行性交易價錢,有不少援交女更以性感的衣着作招徠。

Instagram近年成為兼職女友招攬生意的一個主要社交平台,只要在IG輸入「#ptgf」、「#出租女友」或「#兼職女朋友」等字眼,就可找到數以千計的相關廣告,有些甚至明言可提供性服務。

其中一名自稱16歲女學生叫「黑妹」的援交女,在宣傳廣告中聲稱因要上學,所以周一至周五不能赴約。

「黑妹」的服務範疇包括行街、睇戲及食飯,其中行街收費350元一小時,睇戲收費500元,陪食飯收費400元,其間,可以攬、拖、錫面及隔衫摸,見面若不合適要付50元,但不提供性服務。

20170622 - 梯間狎男童 低智積犯認罪候判

標題:梯間狎男童 低智積犯認罪候判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曾有多次非禮前科、智商偏低的運輸工人,今年1月初在觀塘順利邨誘拐一名7歲男童到樓梯間,再脫下內褲要求男童觸摸其下體,男童其後向家人揭發事件。工人昨於區院承認一項向16歲以下兒童作出猥褻行為罪,控方稱他在被捕後曾表示因覺男童可愛而犯案。

要求摸下體 稱因男童可愛犯案

案情指被告林裕偉(44歲)於今年1月8日,向獨自回家的男童X搭訕,並聲稱認識其祖母,其後將X帶到順利邨社區中心的後樓梯間,要求X擁抱他及觸摸他的下體,X當時沒拒絕,及後被告隔着X的褲子觸摸X的下體,直至X父親來電詢問其下落,被告才收手逃走。

4次同類案底曾判監

辯方求情時透露,被告智力偏低,過往曾有4次同類型案底及曾被判監,他亦明瞭自己的行為對社會構成威脅。

案件押至下月5日判刑,其間索取被告的背景、心理及精神科報告。

20170622 - 兒童腦部受創 長大易患焦慮症

標題:兒童腦部受創 長大易患焦慮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時期不幸經歷腦部受創,對心理的影響或可延續超過十年。澳洲蒙納士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曾於孩童時期腦部受創的人士,長大後情緒受困擾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四至五倍。

機率較一般人高五倍
澳洲蒙納士大學進行研究,安排於七至十一歲孩童時期曾因腦部治療入院人士,與心理學家進行單對單會談。研究發現,曾經歷腦部創傷者,即使在痊愈後超過十至十五年,仍受到不同情緒問題困擾。其中患驚恐症及抑鬱症機會,比孩童時期只受過肢體創傷者,高出四倍。

研究指出,曾受中度至嚴重程度腦部創傷者,患焦慮症的比例最高,多數人更同時受多項焦慮徵狀困擾。創傷性腦損傷患者是指曾因外界撞擊導致昏迷或腦組織受損,他們日後患焦慮症機會高五倍。過往普遍認為腦部受創僅對患者造成短期心理影響,但是次報告提出與患者長遠心理影響有關聯。

20170622 - 中醫藥膏含類固醇 兩男嬰皮膚變白

標題:中醫藥膏含類固醇 兩男嬰皮膚變白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註冊中醫師彭惠明處方懷疑含未標示西藥成分的藥膏,兩名六個月大的男嬰使用藥膏治療濕疹後,出現色素變化而皮膚變白,經化驗後發現藥膏含類固醇。兩名男嬰毋須入院,情況穩定。衞生署呼籲曾向彭惠明求診的病人,切勿使用其處方的藥膏。該署將個案轉介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考慮作紀律處分。

彭惠明處方藥膏 衞署籲勿使用
涉事中醫診所位於筲箕灣金華街42號地下,衞生署接獲投訴後進行調查。政府化驗所的化驗顯示,病人提交的啡灰色藥膏樣本含第1部毒藥「丙酸氯倍他索」及「咪康唑」。「丙酸氯倍他索」屬皮質類固醇,是處方藥物,只可按醫生指示使用。不當使用皮質類固醇可引致嚴重副作用,例如庫欣氏症候群,即出現圓臉及肌肉萎縮等病徵;「咪康唑」是常用於治療皮膚受真菌感染的藥物,外用可引致皮膚搔癢、刺激性及過敏反應等副作用。該署昨到上址調查,亦發現西藥成分的可能源頭。

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第138章),非法售賣或管有第1部毒藥屬刑事罪行。曾獲彭惠明處方藥物的市民,如有懷疑,應盡快徵詢醫護人員的意見,衞生署設立熱線2125 1133供市民查詢,並聯同醫管局加強監測懷疑個案。

20170621 - 牙籤弩內地潮玩 港家長恐流入

標題:牙籤弩內地潮玩 港家長恐流入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內地中小學生近日熱爆的一款危險玩具「牙籤弩」,由於極具殺傷力,不僅引起內地校方擔憂,本港家長亦極表關注,紛紛在社交群組留言抵制,更要求當局嚴加處理。海關至今沒有收到有關「牙籤弩」的投訴,但會繼續了解事件。

  「牙籤弩」近半個月在內地推出,迅即熱爆流行,據知它屬彈弓類別,是由小規模生產商違規生產,主要組件如手掌大小的金屬弩,配合牙籤發射,射程由三米至二十米,可射穿蘋果,而加強版若將牙籤改以金屬針,更可穿入石膏板,甚至射爆啤酒樽,殺傷力相當驚人,每套售價由十元至二百元人民幣。

  這種所謂玩具已由北方流行往雲南昆明、廣東等多處地點,內地校園已有學生玩「牙籤弩」,校方派員四出勸販商下架,現時在網上有各式各樣「牙籤弩」售賣,不排除或已流入本港,引發本地家長社交群組關注,認為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更可射盲眼睛,故紛紛留言抵制,希望網友轉發消息,更要求當局嚴加處理。

  記者在灣仔多家玩具店查看,暫未發現有「牙籤弩」出售,職員不諱言這種玩具相當危險。海關發言人稱,至今沒有收到有關「牙籤弩」的投訴,會繼續了解事件,如有須要會採取適當執法行動。

20170621 - 玩失蹤15小時 9歲女自行返校

標題:玩失蹤15小時 9歲女自行返校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九歲女疑貪玩通宵失蹤,十五小時後現身學校嚇煞親友教師。就讀三年級的姓肖九歲女童,前日傍晚離開馬鞍山友人家後未有回家失聯,家人憂心如焚報警,並在社交網站發文尋人。至昨晨七時許,女童身穿校服,孭着書包回校上課,校方聯絡家長到校了解,女童隨後返署助查,初步相信無可疑。據悉,女童離開同學家後,疑與其他孩童通宵玩樂,不排除因貪玩未返家。

疑與街上孩童玩通宵
失蹤近十五小時的姓肖女童,在馬鞍山一間小學讀三年級,前午她身穿紅色短袖上衣、藍色短褲及白色波鞋,攜着一個粉紅色書包,前往頌安邨頌群樓友人家玩耍,至下午五時許,肖童離開後未有返家,家人又未能聯絡,憂心忡忡下,在當晚八時許報警,同時在社交網站發文,籲網民協助搵人。警方於昨日凌晨三時發圖,籲市民留意。

至昨早七時許,有學校教職員發現肖童身穿校服,孭着書包返校安坐課室,隨即通知其家長到校了解。期間,校方得悉女童徹夜未進食,遂為她買來早餐果腹。肖母其後到校,陪同女兒乘坐警車返署助查及銷案。據悉,肖童過往在友人家玩耍後必會回家,今次事件從未發生。消息指出,女童當日離開友人家後,在街上遇見其他孩童並一起玩耍,不排除因貪玩至通宵未有回家。

肖童就讀小學的副校長表示,昨晨得悉女童失蹤消息,即通知學校教職員加倍留意。其後發現她自行上學,遂即時聯絡家長到校了解,校方稍後會聯絡該家庭並提供協助。副校長又稱,肖童在校內表現正常,毋須接受特別輔導。學校考試期已完結,學生回校主要參與活動課,校方已就此事提醒學生,放學後應盡快回家。

20170621 - 培正幼園爆甲流 半班K2請病假

標題:培正幼園爆甲流 半班K2請病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香港培正小學(幼稚園)低班(K2)爆發甲型流感,校方表示,前日收到K2其中一班有十五名學童告病假,佔班內人數約一半,其中約十人稱已在私家醫院接受快速測試,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校方已要求同班同學上學時必須戴口罩,並徹底消毒校園,並發通告提醒家長子女有感冒徵狀不應上學。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正調查該校爆發甲流,涉及十名學童,全部已求醫,情況穩定。

10學童發燒咳嗽
防護中心指出,十名學童包括三男七女,介乎四歲至五歲,自本月十七日起先後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等病徵。其中一名五歲男童的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流呈陽性反應。該中心人員已視察幼稚園,並建議所需控制措施。該幼稚園正接受醫學監察。

該校校長張廣德說,共開設八班K2,涉事班級有三十一人,校方已將資料呈報衞生署,署方昨午派員到校視察。校方已要求該班別仍上學的十多名學童戴口罩,小息時留在課室內活動。

他說,前日為學校水運會,約四百名報名參加學童才需上學,他們只使用泳池設施,無用課室上課。為安全起見,校方已徹底清潔及消毒校園設施。

20170621 - 13.9%小學男生日打機3小時

標題:13.9%小學男生日打機3小時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港大心理學系調查發現,近一成受訪高小學童或有打機成癮風險,其中13.9%受訪男學生日打3小時電子遊戲,或影響學童健康、心理、社交發展,建議家長與學童訂立契約,節制打機時間。
港大心理學系社會及健康心理學實驗室今年3至5月以問卷訪問約2,000名小四至小六學生,檢視學生在使用電腦、手提電話、掌上遊戲機、家用遊戲機的線上或離線遊戲習慣。
結果顯示,9.8%學生有風險及可能已打機成癮。港大心理學系項目統籌主任李伊琳解釋,打機成癮的3項特徵為連自己也感到花在打機時間過多、玩完電子遊戲後想繼續再玩,以及不在玩電子遊戲時也會想着玩電子遊戲。

影響視力及睡眠質素
受訪學生男女比例相若,當中男生的情況較嚴重,約14%一周平均花超過21小時,即日打3小時電子遊戲,遠超世衞所指每日少於兩小時使用電子螢幕的標準;整體受訪者也有約24.8%學童接觸含「打交、謀殺、傷害他人」暴力成份電子遊戲。
項目負責人教授鄭思雅指,打機成癮會損害學童視力、睡眠質素、社交能力,甚至令其性情暴躁,「學生模仿能力高,好多時睇到都會模仿,怕學生打機睇得多暴力,會以為暴力係生活一部份」,建議家長不應一刀切禁止子女打機,「可以同佢傾吓每日打幾耐,最重要唔係禁止佢打機,而係要佢學識控制時間」。家長宜抽空與孩子互動,少用平板電腦等「電子奶嘴」。

20170620 - 幼童日吃一蛋 減發展遲緩

標題:幼童日吃一蛋 減發展遲緩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綜合報道】小朋友營養不良可致發展遲緩。美國營養學專家研究發現,六至九個月大的山區幼童若持續每日吃一隻雞蛋,有助發育,並減少發展遲緩的問題。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營養學專家在厄瓜多爾的山區進行實驗,找來一百六十名兒童參與研究。其中一半人於六至九個月大時,每日獲研究團隊免費贈送一隻雞蛋供食用;另一半如常飲食。期間,研究人員每星期派員家訪,跟進受訪兒童有否持續吃雞蛋,並留意有否對雞蛋有過敏反應。

結果發現,持續每日吃一隻雞蛋的兒童,雖然大部分人在實驗初期被評為身高過矮,但其後出現發展遲緩情況較無吃蛋的兒童少四成七。部分屬於不吃蛋研究組群的山區兒童,雖然期間曾吃蛋,但在預防發展遲緩方面,效果不及日日吃蛋般顯著。

專家認為,攝取足夠蛋白質對兒童成長非常重要。若對雞蛋敏感,則要另覓攝取蛋白質的方法。豆類、魚類、肉類及奶類都有豐富蛋白質。

20170620 - 苦等13個月 人工心撐282日 謙仔換心 驚險重生 醫生一下一下手揑心臟泵血搶救

標題:苦等13個月 人工心撐282日 謙仔換心 驚險重生
醫生一下一下手揑心臟泵血搶救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確診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於去年5月起輪候心臟移植的11歲男童鄧啟謙(謙仔),苦等13個月後,終在上周一獲合適屍心捐贈。主診的醫護團隊昨表示,謙仔在接受移植手術前9個月,曾因接駁俗稱「人工心臟」的外置人工雙心室輔助器時,在麻醉期間心臟停頓,醫生需加快剖開謙仔胸骨、接駁儀器,同時施行心內壓,用手一下一下揑着謙仔心臟協助跳動泵血,直至數分鐘後輔助器開始運作,假如慢一至兩分鐘,「佢個心臟可能已經返唔到轉頭」。

獲屍心移植續命的鄧啟謙,昨日在母親攙扶下慢慢步入瑪麗醫院的會議室,與在場大批記者見面。謙仔未有刻意遮擋不斷閃爍的閃光燈,反而先趣怪地說聲「嘩」,然後多次向着鏡頭揮手。謙仔病情穩定,但身體狀況未完全恢復,只能用微弱聲線說聲「多謝」,逗留約10分鐘後便返回病房。
謙仔2015年10月因全身水腫、呼吸困難入住瑪麗醫院,他被診斷患上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左右心室衰竭,左心室的射血指數只有25%,最差時心臟功能只餘9%,去年5月起輪候換心。主診醫生、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表示,謙仔入院初時體重只有30多公斤,需要依賴強心藥,後來病情轉差,連強心藥效力也不大,去年9月需接駁俗稱人工心臟的外置人工雙心室輔助器。

血管「肉眼睇唔到」
該院心臟暨胸肺科麻醉科部門主管鄭斯毅透露,為謙仔施行接駁人工心臟手術前出現過驚險一幕。他表示,謙仔在麻醉期間曾經心臟停頓,醫護團隊立即為其施行心外壓,「同時大嗌區醫生,『個心唔郁喇,快啲、快啲快啲,即刻同佢(謙仔)開胸骨』,擺晒幾條主要嘅(接駁)喉(管),之後開心肺機」。
鄭表示,當心胸外科團隊為謙仔開胸骨時,他們仍然在進行心外壓;當剖開胸骨後,則要改為心內壓,由醫生用手握着心臟,然後一下一下地揑着心臟,以模擬心臟跳動泵血,直至數分鐘後輔助器開始運作為止。他表示,當時情況極危急,「如果只係慢,可能一、兩分鐘嘅話,佢個心臟可能已經返唔到轉頭」,猶幸謙仔最後蘇醒過來。
區永谷表示,由2016年9月至今個月,已為謙仔施行7次手術、更換15個人工心臟的血泵。鄭斯毅直指,由於謙仔身體受過多次的手術,加上曾經胃出血及腦中風,「佢啲血管基本上係要用儀器先可以搵到,用肉眼係完全睇唔到」。心室輔助器在謙仔身上運作了282天,這數字不單遠超一般醫學文獻提出的100天,更令謙仔成為全亞洲最年輕、使用輔助器時間最長的心臟移植病人。

料最快三周後出院
苦等13個月後,謙仔幸獲一名少年遺愛捐出心臟,上周一完成換心手術。區指手術歷時8小時,大致順利,但謙仔的胸口受過多次手術,有多條疤痕,加上體內接駁住4條連接至人工心血泵的喉管,令謙仔的胸口有多條疤痕及黏連,手術難度大增。
謙仔在手術後翌日已蘇醒,毋須呼吸機協助,現時體重約50公斤,未來兩至三周會接受步行及平衡力訓練,空餘時則會由護士負責為小三程度的謙仔教導數學、記誦生字等,料最快三周後出院。
據了解,主診團隊上下對是次個案感到特別鼓舞,因為5年前本港的兒童換心技術及成效不如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但近年本港在醫治這類植入了心室輔助器的病童上取得重大進展,今次成功為謙仔帶來重生機會,代表本港在這方面的醫學成就已超越上述國家。
謙仔母親非常感謝捐贈者及家屬,「如果冇佢無私嘅奉獻,今日我個仔就唔可以咁樣坐喺度,同大家見面」。她又向主診的醫護團隊表示感激,「佢哋真係好好,佢哋係最頂尖嘅(醫護)」。她又呼籲市民支持器官捐贈,因為可能救到一個家庭,不希望輪候器官移植的病人無了期地等待。

20170619 - 換心成功 謙仔可下床

標題:換心成功 謙仔可下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去年10月公開呼籲求心續命的11歲男童鄧啟謙(圖),上周一終獲合適屍心捐贈,並成功接受移植手術。啟謙今天會在母親陪同下,向傳媒分享等候奇蹟降臨的點滴。瑪麗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昨稱,對於啟謙能重獲新生感開心,特別感謝捐贈者家屬承傳大愛精神。

術後首兩星期為關鍵
陸志聰稱,鄧啟謙現時仍留醫瑪麗醫院,情況穩定,已能下床,但因正服食抗排斥藥物,飲食需特別小心。他指移植手術大致順利,術後首兩星期是關鍵,醫護團隊會密切留意啟謙有否任何併發症狀。他指,啟謙詳細情況會交由兩組醫生在記者會解釋。據了解,一般成人心臟移植手術,由心胸外科團隊進行已可;但由於12歲以下兒童的抵抗力及身體狀況較易波動,故需兒童心臟科醫生協助手術。
啟謙2015年確診擴張性心肌肥大、兩邊心室衰竭,有心律不正,心臟功能一度僅9%,去年5月列入心臟移植名單首位、8月開始留醫瑪麗醫院心胸外科深切治療部,上周獲屍心移植續命。陸指院方已開始安排復康訓練,料需數個月後才能康復出院。
上一宗受關注的兒童換心手術,是2012年「小飛魚」林言臻。林當時僅13歲,因急性心肌炎需換心;曾是游泳健將的她,在手術後兩年已重投訓練。而在上月初成功換心的50歲電子工程師單志華,已轉往葛量洪醫院接受復康訓練。

20170619 - 研究指兒童發展基金 有助基層長遠脫貧

標題:研究指兒童發展基金 有助基層長遠脫貧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近年教養子女流行「贏在起跑線」,但基層兒童受家庭經濟條件所限,在物質資源、人際網絡等方面均較缺乏。勞福局自○八年推出兒童發展基金,以配對資助形式助基層兒童儲蓄,減少跨代貧窮。當局昨公布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基金有效提升學員資源管理和規劃未來的能力,在學習上更有動力和興趣,且有較高學業期望,約八成希望能取得學士或以上學位,而「對照組」則只有六成四。

  當局前年委託機構進行研究,訪問了五百多名兒童發展基金支持計畫的學員,與三百多名家庭經濟背景相近的非計畫學員作對照,以了解兒童發展基金的成效。結果顯示,計畫學員在學習上更有動力和興趣,並有較高學業期望,約八成希望能取得學士或以上學位,而「對照組」則只有六成四。

  同時,計畫學員亦較少出現過度活躍、情緒症狀、逃學等問題行為,對自己未來的教育和職業有更多正面的思考和探索,更有決心持守目標。而儲蓄習慣方面,約四分之三計畫學員在完成計畫後仍能保持儲蓄習慣,較「對照組」的四成四為多。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昨日發表網誌指,當局自二○○八年成立兒童發展基金,至今獲撥款六億元,並透過非政府機構及學校先後推出九批共一百四十五個計畫,有超過一萬三千五百名基層兒童參與。蕭偉強指,當局將在二○一七至一八及往後學年,繼續透過學校和非政府機構推出更多批次計畫,預料將有額外八千多名基層兒童受惠。

  計畫包含三個主要元素,分別是目標儲蓄、個人發展規劃和師友配對。學員每月儲蓄二百元,為期兩年,而企業及私人捐助者則會提供一比一的配對捐款,加上政府一比一的配對獎勵,儲蓄總額達一萬四千四百元,讓學員實踐個人發展計畫。計畫期間學員亦獲配對一名友師。

20170619 - 不眠照顧「天使病兒」 父:最想看他站立

標題:不眠照顧「天使病兒」 父:最想看他站立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照顧病兒更需付出加倍的時間。有爸爸為照顧患罕見病兒子不眠不休;也有父親毅然辭工,全職照顧有學習障礙兒子,終發現兒子有發明潛能。父親節來到,爸爸們最大心願都是子女健康快樂成長。
患罕見遺傳病 腦抽筋睡得少
多名需照顧患病兒童的父親昨出席一個商場活動分享經驗,勉勵同路人。陳永軒的兒子陳卓文患有罕見遺傳病「天使綜合症」,患者因基因缺失而發育遲緩,肢體、語言及睡眠都有障礙。卓文2至4歲時腦抽筋頻密,平均兩至三周一次。陳爸爸憶述,「卓文試過休克,完全沒反應,擔心他會離開我們」,加上卓文每節睡眠時間不超過4小時,令爸爸不能好好休息,影響日間工作。這病症會令患者時常帶笑,照顧兒子雖然辛苦,但爸爸看到卓文的笑容都會很開心。將近6歲的卓文仍未能獨自站立,爸爸最大心願就是看到兒子能站立,踏出自己的第一步。
學障童變小發明家 「想爸爸做想做的事」
關鏡生的兒子昊罡患有學習障礙、專注力失調症及艾蘭綜合症(眼睛對光敏感),一天只能學懂兩個中文字,關爸爸不惜辭去工作,全職照顧和教導兒子。關爸爸時常帶昊罡行山,發現他喜愛大自然,會不時停下觀看昆蟲。關爸爸遂鼓勵兒子,買書給他學習,無意中發掘出昊罡發明的潛能。昊罡受爸爸以沙盆幫自己認字啟發,中一時發明出「無障礙觸感文字認字器」,以紗網蓋於平板電腦上,讓學障兒童以手指觸感學寫字。昊罡多次獲獎,去年更獲選十大優秀青年。對於兒子有如此成就,關爸爸只覺鬆一口氣,只要孩子快樂已很欣慰。爸爸全職照顧自己10年,昊罡希望爸爸「在照顧我之外,做回自己想做的事」。
另一爸爸何志榮的女兒有嚴重的先天單側唇顎全裂,11歲的何孟姿現已做7次手術,未來仍要接受第二輪手術。爸爸常鼓勵孟姿「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希望女兒心康體健,堅強面對手術。

20170618 - 學前康復倡引儀器助特殊童升小

標題:學前康復倡引儀器助特殊童升小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近年有特殊學習需要,如專注力失調症、自閉症的兒童增多,逾9000人輪候社署學前復康服務。社署為讓有需要學童及早接受訓練,推行「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惟服務僅覆蓋幼稚園,有團體憂特殊學童升上小一後失去支援,擬於新學年引入可攜式儀器,為小學生作到校評估。
教育大學成立整全成長發展中心至今一周年,為近100名小一至中三的特殊學童提供服務,包括利用腦電波分析系統讀取學童腦部細胞活動,分析其個人能力和需要,制訂個別學習計劃,令部分有學習障礙的學童學習技巧與情緒管理能力都有明顯改善。
教大服務近百中小特殊學生
孫太家住粉嶺,其5歲兒子天佑因為早產而發展遲緩,原獲安排到社署位於大圍的中心接受訓練,孫太表示,幸申請到校服務計劃,兒子毋須舟車勞頓及不時向幼稚園請假。參與計劃後,治療師每周兩三次到天佑的幼稚園觀課,掌握其進度,因材施教。例如知道天佑認字較差但愛砌圖,便把筆畫分開,以砌字方式教天佑識字。孫太說,經過到校服務一年半訓練,天佑現時的肌肉及說話能力已有明顯改善。
社署2015年推出為期兩年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透過社福機構到幼稚園為學童提供個人或小組訓練,至今近3000人受惠。惟服務僅覆蓋幼稚園,整全成長發展中心憂慮學童升小後,支援會有斷層,擬於新學年引入可攜式腦電波分析系統,為小學提供到校評估,讓學童可於熟悉環境接受評估。

20170618 - 15歲聲請女 初生B猝死

標題:15歲聲請女 初生B猝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未成年越南聲請少女初生B女離奇猝死!一名藉酷刑聲請持「行街紙」留港的越南裔十五歲少女,昨午在深水埗住所為兩個月大女兒餵奶後,嘔吐大作,其後昏迷,她不知所措下抱着愛女落街向途人求助,可惜女嬰送院搶救證實不治。由於她表示曾為女兒掃風,需剖驗確定死因。可憐未成年媽媽在父親節前痛失愛女,哭至肝腸寸斷,惟生父卻不見蹤影,警方將調查是否有人涉及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

喪女越南裔少女早前來港,以酷刑聲請為由,獲發「行街紙」在港暫時居留,與數名同鄉租住北河街一單位,兩個月前誕下女兒,據推斷她懷孕時剛滿十四歲。

抱女嬰衝落街求救
昨日下午二時許,少女在家中為女兒餵奶後,哄其入睡,惟未幾嘔吐,更陷入昏迷,她見狀大驚,情急下抱着愛女衝落街,跑到荔枝角道與南昌街交界向途人呼叫求助,有熱心途人了解後,代為報警,救護員趕至即為女嬰急救,再送往醫院搶救,但返魂乏術。

少女聞噩耗傷心欲絕,數名同鄉男女其後趕至醫院,即向她安慰,由兩女子攙扶下離開,乘警車返回住所協助警方進一步調查。據悉,少女表示曾為女兒掃風,不知為何會嘔吐,警方初步相信無可疑,惟因她仍未成年,會進一步調查是否涉及有人與未成少女發生性行為。據知女嬰的生父亦是越南人,仍未能聯絡上。

兒科專科醫生伍永強表示,嬰兒猝死原因很多,倘母親產子年齡太年輕,嬰兒的抵抗力可能不足,加上母親未必察覺到嬰兒一些身體變化,因而錯過發現隱疾的時機。

飲奶慢拒食需注意
另外,如嬰兒本身有先天性或後天性疾病,例如心臟病、因細菌感染引發急性腦膜炎或肺炎,又或有俗稱「孤兒病」的少見新陳代謝毛病,也有機會猝死。他又指如母親發現嬰兒比平日飲奶速度慢,甚至拒絕進食,應多加留意嬰兒身體情況。

長期關注少數族裔議題的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盧啟聰講師指出,基於人道立場,難民在港產子仍可享有一般醫療服務,但隨後所需的支援則欠奉,可說是一個「空白位」。一般難民來港後,會面對如語言不通或社區支援不足等困難,加上難民多數不熟悉香港,難以找到相應的渠道求助。

20170618 - 僅半數受訪小學生快樂感高分

標題:僅半數受訪小學生快樂感高分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近年學童自殺問題惹關注,有組織調查發現,本應最無憂無慮的學童原來並非那麼快樂,僅約一半受訪小學生在快樂感方面得到高分,而受訪中學生更只得約四成獲高分。調查又指經濟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快樂感。

經濟因素成影響條件
北區青年商會及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過去兩年訪問逾二千二百名中小學生,當中約兩成就讀小五至小六,近八成則就讀中二至中三。結果顯示,小學生受訪者約一半人屬於「主觀快樂感高分組」,中學生受訪者中則有約四成屬於這組。至於「主觀快樂感低分組」,則無論中小學生均錄得近一成人屬於此組。

調查又發現,經濟因素會影響學童的快樂感,單親家庭、父親失業或兼職、家庭月入少於一萬元,對受訪者的主觀快樂感有負面影響。另外,體罰及情緒虐待,會顯著降低快樂感,而積極的方式包括利用「正向教育」則既可提升他們的情商,亦可提升快樂感。

20170618 - 父親工時長 75%學童盼多相處

標題:父親工時長 75%學童盼多相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工時長、夜歸、嚴重缺乏陪伴子女時間是不少在職爸爸需要面對的問題,有調查指,四成三爸爸因工作夜歸,需要在晚上八時後才回到家中,與子女相處的機會少,甚至有部分是「零接觸」,亦有職業司機稱,平日只能靠電話向太太了解子女的日常,團體促請港府盡快立法標準工時。

職業司機嘆錯過子女成長
職工盟在今個月以自填問卷的方式訪問一百三十八名九龍區小學生,年齡介乎八至十三歲,了解他們與父親相處時間,結果發現,四成三爸爸因工作夜歸,平均每日晚上八時後才收工回到家中,一成半爸爸更是子女上床睡覺後,才收工回家,平日是「零接觸」,同時有七成半受訪子女希望爸爸有更多時間陪伴自己。該會批評合約工時只為逃避問題,要求林鄭上任特首後,立即重啟標準工時的立法工作。

長工時職業司機許漢傑指,自己的工時長達十一小時,而且是通宵更,每日出門上班時,子女仍在學校上課,放工後回家,子女又已出門上學,與子女吃飯談天已變成奢侈品,平日只能靠電話向太太了解子女的日常。他大嘆,自己已錯過很多子女成長片段,認為情況荒謬。

另外,勞聯昨到政總請願要求政府盡快檢討男士有薪侍產假的日數及模式,並增加侍產假至七天及達致全薪。

20170618 - 辭職照料 遲緩兒三歲終叫爸

標題:辭職照料 遲緩兒三歲終叫爸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爸爸不易做,尤其是家有發展遲緩的幼兒,更是巨大的挑戰。有爸爸選擇放棄音樂夢,在家多年照顧幼兒,花了約三年時間,兒子終於成功開口喚出窩心的一句「爸爸」!另有爸爸把愛投注於寄養子女,讓他們感受濃濃的父愛。

今年快將四歲的博博,早於前年已確診發展遲緩,由於患有言語失用症,無法協調口部肌肉而有口難言,三歲仍不肯張嘴說話。本是結他導師兼樂手的博爸與擔任公務員的太太當初商討後,決定自己辭職照顧兒子,同時向言語治療師求助,利用遊戲過程幫博博牙牙學語,「年初聽到佢第一次嗌『爸爸』,(我)成個心軟晒」。

懲教職員視寄養童如己出
另一個有愛的父親是於懲教署工作的黎先生,一三年,黎家接收今年六歲的寶寶開始寄養生活,寶寶同樣有發展遲緩,由慢慢學懂咀嚼到行路說話,黎家都小心照顧。父親節未到,黎已收到寶寶的畫,他直言「錯過咗自己兩個細路嘅成長,反而寶寶畀到我!」現在,他已視寶寶如己出。不過,寄養兒童總有離開的一日,黎希望寶寶將來毋須太叻,「做個正常人就得!」

20170617 - BCA中文三卷 教師指「正路」

標題:BCA中文三卷 教師指「正路」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小三基本能力研究評估計畫(BCA)中文科閱讀、寫作及聆聽評估題目昨公布,寫作評估要求學生以運動為題作文及撰寫賀卡,閱讀篇章則包括童話與科普故事。有小學中文科教師指題目較以往的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TSA)「正路」,相信小三學生能應付,但部分題目考驗他們能否細心審題。

  BCA中文科評估原在周二舉行,三所下午校因紅色暴雨警告而停課,延至昨日補考,考試及評核局昨公布BCA中文科三項評估的試卷。閱讀評估的各卷篇章由三篇改為兩篇,每卷篇章總字數在一千二百字內,題量不多於二十題,包括填充、選擇、短答、填表及排序。題目有短文及實用文,短文分別是記述學生在森林所遇經歷的童話故事,以及講述家人討論「地球上最強的生物」的科普故事;實用文則是一則嘉年華活動海報。

  聖公會聖十架小學中文科主任莫超文指,今年BCA題目較以往TSA要簡單,題目設計「正路」亦不算刁鑽,相信小三學生能應付,「今年沒有作答逾一個答案的多選題,對學生較難僅是總結文章大意的選擇題」。對於有題目要求學生按文章內容,在四幅描繪校舍外觀及主角經歷的圖片中,選取適合的答案,莫認為不算艱深,只要學生細心留意內容,理應容易辨別。

  寫作評估方面,每卷有實用文及短文題目各一,實用文要求學生為在唱歌或書法比賽奪冠撰寫賀卡,莫超文說相較書信與邀請卡,賀卡最為簡單,加上題目已提供上款,只要學生利用題目上的訊息,不用擴充內容,已能輕易處理。短文寫作則要求學生以「運動」為題,記述一次做運動的經過與感受,題目已提供游泳、跑步等例子,涉日常生活接觸的事物,對學生並不陌生。在聆聽評估方面,他指未見「言外之意」的題目,學生較能直接理解問題。

20170617 - 小三BCA中文卷 寫作最難

標題:小三BCA中文卷 寫作最難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小三基本能力評估(BCA)的中文、英文及數學筆試已於本周完成。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昨日上載中文科閱讀、聆聽及寫作卷的試題,題目模式和數量參照去年的修訂版TSA。

BCA中文科的評估原訂於本周二(十三日)舉行,但受紅色暴雨警告影響,當日小學下午校停課,故下午校的評估延至昨日舉行。中文科閱讀卷的篇章包括短文和實用文,短文有童話故事和科普故事,而實用文是一篇海報,介紹動物園嘉年華的特備活動內容。每卷篇章總字數在一千二百字以下,題目數量不多於二十題。而聆聽卷透過兩名學生的閒談,帶出生肖、運動、環保、動物等話題。至於寫作卷則要求學生撰寫一張賀卡,試卷已提供上款。而短文寫作則以「運動」為題,並提供部分運動例子,如游泳、騎自行車和打羽毛球。

40分鐘完成兩篇作文
浸信會天虹小學中文科主任黎佩影認為,閱讀和聆聽卷的深淺程度尚可,惟寫作卷要求學生在四十分鐘內完成兩篇作文則有難度,而且短文題目「字數不限」,小三學生較難掌握合格標準。她指寫作卷的程度有需要再調整,又指寫作卷可提供簡單圖畫刺激學生思考。

20170616 - 獨留六月大男嬰在家 警尋涉虐兒父母

標題:獨留六月大男嬰在家 警尋涉虐兒父母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獨留六個月大男嬰在家,友人登門造訪揭發,警尋涉虐兒父母。昨午三時許,一名卅歲非華裔男子,前往大角咀界限街九號A一單位探訪友人,入屋後,發現友人與妻子俱不在家,卻留下其約六個月大兒子,懷疑有人獨留兒子在家,擔心會發生意外,於是報警求助。

救護員抱送醫院檢驗
警員到場調查,發現屋內只有男嬰一人,無法聯絡到其父母,決定將他接走,交由救護員抱送醫院檢驗,期間他無哭喊,表現精靈,初步證實健康良好,惟手部有輕微紅腫,暫列為虐兒案處理。據悉,失蹤的父母與男嬰租住上址單位。

20170616 - 四成小一童大便後不懂自理

標題:四成小一童大便後不懂自理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有研究指出,四成升小一港孩大便後不懂自行清潔,六成五小孩清潔後內褲留有大便及尿漬,五成半家長表示子女在學校上廁大便感到壓力。兒科專科醫生張傑指,清潔不乾淨有可能導致小朋友感染大腸桿菌,引致發炎,嚴重者更可能導致腎病。
「香港小朋友廁所自理習慣問卷調查」於上月2日至12日進行,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330名育有4至8歲小孩的家長。結果顯示,有近八成家長認為「訓練孩子自己清潔」是升小學的頭等大事,但當中有四成人升小一時都未能掌握技巧,有家長曾因此事責備子女而引起子女反抗,當中46%小孩是由祖父母或家傭照顧。

或染大腸桿菌致腎病
研究又指出,有五成半家長覺得子女對在學校大便感到有壓力,而當中超過五成人表示,子女擔心清潔得不乾淨,在內褲留下大便。兒科專科醫生張傑指出,如廁以及事後清潔都是一個習慣,應培養小朋友如廁時間,例如在晚餐後坐廁所,讓他們嘗試去廁所,「咁會好過小朋友驚起陌生地方或者起小學死忍唔去廁所」。
全職家長黃太有3個女兒,大女今年6歲,已學會大便後自己清潔,她指自己是先鼓勵她嘗試,檢查她清潔得是否乾淨,再加上適當的提醒和讚揚,令小朋友願意學習。
張醫生強調,子女大便後自己清潔時會出現各種情況,清潔不乾淨小朋友很大可能感染大腸桿菌,引發皮膚敏感、尿道炎、包皮發炎,嚴重者可能會引發腎病。
張醫生建議,應教導小朋友如廁後,先用乾紙巾清潔,再用濕紙巾清潔到紙上沒有任何顏色,並且徹底清潔雙手,「你諗下小朋友如果清潔得唔乾淨,手指甲到有便便,食嘢嗰時好大機會會食埋,或者拎嘢畀家長食,家長唔知,諗諗都覺得幾嘔心」。

20170615 - 抗議BCA家長聖家校外燒試卷

標題:抗議BCA家長聖家校外燒試卷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三基本能力評估(BCA)即修訂版TSA,昨進行英文科閱讀、寫作及聆聽評估,以及數學科評估。去年曾被抽中試考小三TSA但拒考的浸信會天虹小學,昨與全港小學一樣如期舉行BCA英數筆試,雖然該校明言從不操練TSA或BCA,但不少小三生昨考畢BCA後,直言試題淺易及「好簡單」,毋須額外溫習已可輕鬆應試。另外,有家長疑不滿BCA,昨「踩場」到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門外焚燒BCA試卷洩憤,校方直言對事件感到憤怒及遺憾,有家長就事件報警。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昨上載試題,英文閱讀及寫作卷分四部分,閱讀佔三部分設三篇閱讀材料,每篇字數不多於一百五十字,較過往TSA閱讀材料少一篇,再回答合共二十條多項選擇題。第四部分是寫作,字數要求約三十字,內容包括學校小息、公園玩樂等。數學科則限時四十分鐘,學生需回答三十三條題目,包括「量度」、「圖形與空間」及「數據處理」等。

考生10分鐘完成 稱「好簡單」
浸信會天虹小學小三生張柏然昨考畢BCA後指,自己僅十分鐘即完成試卷,認為試題「好簡單」,「TSA或BCA都係一個挑戰,我鍾意接受挑戰,但唔想咁多功課」。他坦言轉校到天虹小學讀小三前,在另一小學就讀小一及小二,當時功課量極多,每日達二十份功課包含TSA練習,令他壓力大增,現轉校沒有操練TSA,反令他輕鬆接受挑戰。

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表示,該校共有八十一名小三生,僅接獲一名家長表示不欲子女應考BCA而缺席。該校數學科主席謝幸兒指今年BCA數學科題型直接,題數減少,沒有以往TSA常見的逆向思維題或刁鑽題,出題內容亦貼近生活題材,如遊樂場方向、量度重量等。英文科主席高鳳儀亦指今年BCA英文試題較以往TSA淺易,相信學生毋須操練已足以應付,雖然閱讀及寫作考核時間延長至三十分鐘,但她指部分學生八分鐘已完成閱讀部分,證明考核時間充裕。

報警處理 教局譴責焚卷事件
另外,有家長昨晨到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門外,用化寶爐焚燒BCA試卷,並在欄杆上貼上「罷考BCA」等標語。該校校長邵苑芬回應時證實事件,又指有學生因此受驚,老師需自行築成人鏈護送學生上學,由於案件已交警方跟進,她拒絕評論事件。

警方表示,據報有兩名男女昨晨約七時四十分於九龍塘添福道對開進行公眾活動期間,懷疑燃燒紙張,消防將火救熄,警方向該兩名男女作出勸喻後,他們收拾物品離去。教育局指有關的不當行為不但破壞寧靜校園和騷擾師生,甚至可能引起安全問題,局方予以譴責。

20170615 - 女嬰感染嚴重腸病毒

標題:女嬰感染嚴重腸病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一宗外地傳入的嚴重兒童腸病毒個案,三個月大女嬰自本月七日起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及面部出疹等病徵,經化驗後證實對腸病毒呈陽性反應,現時情況穩定。

與母曾到廣東
受感染的三個月大女嬰過往健康良好,六月十一日入住廣華醫院接受治療。病人腦脊液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腸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腦膜炎。初步調查顯示,病人與母親於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九日期間,曾到廣東河源,家人至今沒有出現病徵。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腸病毒感染是透過直接接觸病人鼻或喉嚨分泌而傳播,市民應保持警覺及採取預防措施。

20170615 - 老師學生指題目較簡單

標題:老師學生指題目較簡單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小三BCA(前稱TSA)昨進行英文及數學科筆試。浸信會天虹小學轉校生張柏然表示,題目非常簡單,試前沒刻意溫習,其母親也着他以平常心應試。他轉校前曾在另一所小學讀小三並考TSA,認為BCA難度較低。不過,同學謝曉樂稱試卷「好多頁數,做到好想瞓」。

促教局盡早定BCA存廢
該校數學科老師謝幸兒表示,今年BCA數學卷題目較以往TSA少約4至6條,也較簡單直接。她舉例指,以往TSA題目以不同重量單位顯示各物品,要求學生比較重量,今年則未有類似題目。
英文科老師高鳳儀則指今年題目貼近日常生活,同學更易掌握作答方向,例如閱讀卷和寫作卷主題與聖誕和公園有關。對於試卷份量,她指英文科閱讀卷較往年少一篇閱讀理解,相信學生答卷時會更輕鬆。有數名同學只需8分鐘就完成3篇閱讀理解。
校長朱子穎表示,對來年BCA的存廢持開放態度,校方可按照教育局指引,但他希望教育局盡早給予來年的決定,因校方在編排校曆表時要為評估預留時間。

20170614 - BCA考生羨慕同學「唔使考」

標題:BCA考生羨慕同學「唔使考」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小三基本能力評估(BCA)、即修訂版TSA的中文科筆試昨晨在爭議聲中開考,有小學容許家長決定是否應考,最終一成六家長拒考。另外,受紅色暴雨警告影響,小學下午校昨日停課,下午校的BCA中文科評估將延至本周五(十六日)舉行。

中文科紙筆評估分為閱讀卷、聆聽卷及寫作卷。而英文和數學科筆試則會在今日舉行。全港四百七十多間公營小學及逾二十間私立小學參加。

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容許家長自行決定是否讓子女應考BCA,最終收到廿三名家長表示拒考,其中三人昨日缺席。另外七名本身承諾應考BCA的學生缺席,家長報稱因病請假。校方安排其餘不考BCA的學生上圖書課和電腦課。

校長:爭議令學校陷兩難
該校小三生林辰燁未有應考BCA,他稱曾向媽媽表示,考BCA很辛苦,故不想應考,而其他同學亦有點羨慕稱;「你哋就好啦唔使考」。至於選擇應考的陳禧誼表示,父親曾向她稱可以不考BCA,但她自己想應考,以當作練習。她續稱,不羨慕其他不考BCA的同學;「佢哋錯失咗呢個機會」。

負責監考的中文科教師兼課程發展主任胡海珊指,BCA考核模式與去年修訂版TSA相約,題目較直接,大部分學生都能提早完成閱讀卷。但到最後應考的寫作卷,學生漸現疲態,精神狀態下滑。

校長李耀寶稱,拒考家長主要是不認同BCA、不滿BCA欠諮詢而罷考。他慨嘆BCA爭議令學校陷入兩難,夾在教育局和部分家長中間。他續指,個人認為BCA有助學校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贊成取消。

至於早前曾呼籲家長罷考的家長聯盟發言人張豔璿估計,約有兩成家長響應罷考,她重申,並非想用罷考迫使教育局「跪低」,而是希望局方全面檢討教育制度,遏止操練。

20170614 - 黃埔葛小16%學生罷考BCA

標題:黃埔葛小16%學生罷考BCA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小三BCA(前稱TSA)中文科筆試昨早在紅色暴雨警告下開考,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容許家長選擇是否讓子女應考,結果141名小三學生中有23人沒有應考,約佔16%。葛小校長李耀寶坦言,不少學校在BCA爭議下淪為「磨心」,夾在部份家長和教育局中間。
去年教育局於50間小學試行「改良版TSA」,今年改名為BCA,全港500間小學須參與;昨日停課的下午校,延期至本周五考中文科BCA。
葛小校長李耀寶表示,今年沒有讓子女應考的家長主要因不贊成推行BCA、復考欠缺諮詢而罷考,亦有人因私事請假,並非不滿BCA;他認為罷考的人佔少數,估計對整體數據沒有太大影響。他個人則不同意取消BCA,因數據有助回饋教學,試題也不再艱深,減低操練誘因。
他形容學校處於兩難,容許家長選擇不參加亦屬無奈之舉,「(部份家長)可以做唔參加嘅處理,但同時我哋唔可以剝削有家長想畀子女參加測試嘅權利」。他盼未來有平台,讓多方充份溝通。
該校沒有應考的小三學生林辰燁昨天心情輕鬆,校方安排他先在圖書館看書,再到電腦室學做簡報。他因要「不斷做練習,好辛苦」而不想考BCA,媽媽也同意。有同班同學羨慕他指:「你就好啦,可以唔使考。」

教師:試卷較TSA簡單
該校另一名小三學生陳穎心則沒想過罷考,「有機會畀你考,點解要錯過?」她上周剛完成校內考試,沒有為BCA額外溫習,昨天因不清楚試題模式而有少許緊張,但指整體而言BCA較校內考試容易。
該校中文科教師、有份監考的胡海珊形容,今年試卷較以往的TSA簡單、直接,以全卷25分鐘的閱讀理解為例,差不多全部學生花20分鐘就完成,以往則有少數學生做不完。不過她留意到第三份卷、即寫作卷尾聲時,學生略顯疲態,「都辛苦佢哋(學生)」。她認為校內試已可即時回饋教學,BCA非必要,但提供多一個評估數據「唔係壞事」。

20170614 - 家長學童落湯雞 轟遲發紅雨 教局5小時3宣佈安排捱罵

標題:家長學童落湯雞 轟遲發紅雨
教局5小時3宣佈安排捱罵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熱帶風暴苗柏帶來今年首個8號風球,天文台昨凌晨改發3號風球後,緊隨連場暴雨觸發黃雨及紅雨警告,令市面一片混亂。多區水浸及交通擠塞,上班上學市民頓成落湯雞,有家長批評天文台遲發紅雨,致學生冒暴雨上課,教育局更於5小時分3次宣佈上學安排,家長學生進退失據,批評教育局及天文台官僚各自為政,每次風暴後安排混亂,難以接受。
記者:李家傑 劉柏麟

苗柏遠離本港,但受相關雨帶影響,本港多處狂風暴雨,港島南及新界北重災,多處水浸。颱風過後市民學生冒雨上班上學,本身是兩子女之母的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陳鳳雯表示,昨晨7時帶讀小四的幼女去黃埔上課,當時風大雨大,兩母女雖有雨傘仍鞋襪盡濕。

批評停課機制僵化
她昨凌晨幾乎通宵沒睡覺留意天氣消息,出門前天文台發黃雨警告,意味上午校及全日制學生均須上課。她批評天文台待學生上課後,於8時45分才發紅雨警告,教育局又突然於紅雨發出後兩小時宣佈下午校停課,造成混亂。
陳鳳雯指出,每次風暴過後的早上都出現上班上學大混亂,反映天文台與教育局欠缺溝通,認為昨晨天文台若提早發紅雨警告,上午校及全日制學生便不用上課,家長學生可免淋雨之苦。
另有家長不滿教育局由昨清晨5時27分至早上10時半的5小時內,竟分3次宣佈上學安排,令家長無所適從。她指第一次宣佈幼稚園上午班及全日班、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及智障兒童學校停課影響不大,但當天文台於8時45分改發紅雨警告後,教育局卻只同步公佈正在上課的學校繼續上課直至放學,換言之讀下午校幼稚園的女兒仍需上課,批評安排僵化。
可是10時半又突然宣佈下午校停課,令她要臨時找親友照顧下午不用上課的幼女,指教育局停課安排混亂,質疑天文台及教育局協調不足。
天文台昨凌晨2時50分發出黃雨警告,近6小時後改發紅雨警告,天文台科學主任劉保宏指,發紅雨警告準則是廣泛地區錄得或預料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且雨勢持續。當時天文台於港島北部錄得每小時50毫米雨,其後港島東及九龍東亦錄得每小時逾60毫米大雨,而且發出紅或黃雨警告前都有通知教育局。

議員指預測欠準繩
教育局發言人則指,停課是慎重決定,必須基於天文台提供的天氣資訊決定,局方一直與天文台聯絡了解最新狀況;就昨晨情況,教育局按現行機制於早上5時30分宣佈幼稚園上午班及全日班、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及智障兒童學校全日停課。而天文台改發紅雨警告後,教育局亦提醒正上課學校應繼續上課直至放學。至於下午校是否停課,按現行機制局方最早於10時30分宣佈。她補充,由於紅雨警告於早上10時半仍生效,教育局與天文台聯繫後於10時半宣佈下午校停課。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表示,昨晨黃雨時其實風大雨大,質疑天文台未提早發紅雨,預測欠準繩;至於教育局在天文台改發紅雨後,卻未同步即時公佈下午校是否停課,令下午校學生誤以為繼續上課,導致部份下午校學生已離家外出,希望天文台和教育局加強溝通。

20170613 - 課室變車廂 幼師自製教具贏讚賞 下班留堂完成 「讓學生喜歡學習」

標題:課室變車廂 幼師自製教具贏讚賞 下班留堂完成 「讓學生喜歡學習」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有幼稚園教師花心思製作教具,將教室變成車廂,讓學生深入了解交通工具,而獲不少網民轉載及讚賞;製作該教具的陳老師對此感到受寵若驚,強調這些只是「幼師的日常」,而除了教導學生外,還要處理不少文件和班務。入行3年的她,眼見不少有心的教師,因工時長及沒薪級表確保人工而轉行,希望藉此令大眾更了解幼師的工作,重視教師的經驗和專業。

教師:獲讚受寵若驚

幾張壁報紙、幾個紙箱和一些錫紙,竟能將課室搖身一變成為港鐵車廂,車廂內除了有扶手和標示,亦設關愛座,車廂外又有入閘機和買票機,這些教材的像真度極高,有關相片近日於網絡瘋傳,令不少網民讚歎不絕。

這組教材是由觀塘區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趣樂幼稚園的陳老師於半個月前完成,看到網民反應,她指感到「受寵若驚」。她解釋,所任教的幼稚園每月均有不同主題,而5月的主題為交通工具。

學生讓座 堅持站立握扶手

入行任教3年的陳老師說,過去不單把課室變成車廂,亦曾製作診所、髮型屋和廚房等。她解釋,教師們花心機和時間佈置,是想保持學生對課室的新鮮感,從而喜歡學習,學生除了藉此了解有關課題,場景亦能幫助他們發揮想像空間。

陳老師指學生很喜歡於自由時間到「車廂」走走,有的會拿出自己的八達通「扮入閘」,「有次發現有學生因入閘時沒扮口形說出『嘟』,而被後面正排隊的同學警告仍未『拍卡』」;又發現學生大多都不喜歡坐下,有學生因發現老師只製作3個座位,比平日的車廂少,所以選擇不坐,要讓座給長者;亦有學生因平日總抓不到高高在上的圓圈扶手,現在卻輕而易舉,故堅持要站着。

製作3天 每日2小時

「其實這些手工是每個幼稚園教師的日常工作,是很平常的事」,訪問時,陳老師不時這樣強調。她稱,平日有學生的時間,幼師忙於教導和管理課室秩序;學生放學後,則要處理教案和製作教材,每天亦要做不同的報告,讓家長了解學生發展,因此她需於下班後「留自己堂」來完成勞作。她笑言,網民覺得很誇張的佈置,「只於其中3天,下班後分別逗留2個小時來完成,因為做慣了,就不覺得困難」。

冀大眾重視幼師專業

陳老師憶述,初入行時壓力很大,出外活動時又怕走失學生,又不知道學生為什麼會突然哭起來,「但當愈來愈熟手時,慢慢感到得心應手,才有信心做這些教具」,所以她希望大家欣賞她的手工之餘,亦藉此了解幼師的工作,明白經驗對這工作的重要。惟現時仍未有幼師薪級表,她指眼見不少有心的幼師,因其薪金與經驗不符,而且工時愈來愈長而轉行,令她感可惜,希望大眾再次重視教師的經驗和專業。

20170613 - 33%女59%男中學生曾看色情資訊

標題:33%女59%男中學生曾看色情資訊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智能電子產品普遍,不少學生已使用智能電話,青少年接觸色情資訊的途徑大增,研究發現分別有三成中學女生、六成中學男生表示曾看色情資訊,當中有五分之一男生一個月看15次或以上。但性交經驗的比例則微跌,有性交經驗者首次性交平均年齡與5及10年前一樣,維持在15歲。

家計會執行總監范瑩孫表示,現今科技發達,青少年容易接觸色情資訊,當中包括文字、圖片或影片。

五分一男生平均隔日觀看

研究發現,有33%中學女生及59%男生稱有觀看色情物品,較2011年上升約5個百分點,當中更有五分之一男生表示過去1月個內觀看色情資訊15次或以上,相當於隔日就看一次。根據研究顯示,有關性交經驗的整體情况,只有1%至2% 中一至中二學生,與6%至7%的中三至中六學生有性交經驗,分別較2006年的4%及8%低;有性交經驗的中三至中六學生的首次性交平均年齡為15歲。

有性交經驗比例微跌

范瑩孫說青少年性交數字較以往低,可見觀看色情資訊數次多,不代表性交經驗會上升,但認為青少年一個月內觀看逾15次色情資訊的情况值得關注。

對不同性傾向接納程度增

研究同時發現受訪青少年對「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及跨性別行為」的接納程度有提高,當中有六成女受訪者及四成男受訪者,接受女同性戀者和男同性戀者;范瑩孫認為社會近年不時有這些議題的討論,令青少年的接納程度都有所上升。

20170613 - 港少年性知識倒退 中學生看色情品增

標題:港少年性知識倒退 中學生看色情品增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計會公布最新一份「青少年與性研究報告」,指中學生的性知識水平有下降趨勢,以成孕知識的表現最差,例如只有近兩成中一至中二受訪學生知道性交時,即使「體外射精」也可令女方成孕。報告又指,有近三成女中學生及六成男中學生有觀看色情物品,較二○一一年上升約百分之五,其中約五分一有觀看色情物品的男生,在過去一個月內更曾觀看十五次或以上。家計會建議學校推行全面性教育,討論更多元化的議題。

家計會每五年進行一次「青少年與性研究」,今次研究於去年進行,訪問了共五千一百四十六名青少年,包括在學校訪問三千九百零七名中一至中六的中學生,及上門訪問了一千二百三十九名十八至二十七歲青年。

結果發現,滿分為十二分的性知識問答題中,受訪的中三至中六學生平均只獲八點三分,較二○一一年下跌零點九分;中一至中二學生的平均分更由五點九分,下跌至四點八分。其中以成孕知識的表現最差,例如只有一成八及兩成受訪中一至中二男、女學生知道性交時,即使「體外射精」也可令女方成孕;至於在女方經前兩周性交,成孕機會並不會較低的問題,也只有一成五及一成九中一至中二男、女學生答對。

研究亦發現,三成三受訪女中學生及五成九男中學生有觀看色情物品,較一一年上升約百分之五。其中,約五分一有觀看色情物品的男生,在過去一個月內更曾觀看十五次或以上,相等於隔日看一次。

被問到多看色情物品會否促成更多性行為,家計會執行總監范瑩孫指,同期研究沒有顯示相關性行為有上升趨勢,或有可能與「發泄完」有關,相信看色情物品與性行為多寡無直接因果關係。據是次研究顯示,只有百分之六至七的受訪中三至中六學生曾有性經驗,較○六年的百分之八至十四明顯下降。

研究又發現,受訪青年對「有多個約會對象」、「婚外情」及「墮胎」等行為的整體接納程度,較一一年低,但當中中三至中六的男學生對光顧性服務,及婚前性行為的接納程度均上升百分之五,至兩成五及五成一。

此外,受訪青年對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行為的接納程度,較一一年高。范認為,與社會討論愈來愈多性傾向的議題有關。她又認為,中學生的拍拖及性經驗有下降趨勢,是與負責任的態度有關,而有關態度的培養或與性教育有關,建議政府可加推行全面性教育,討論更多元化的議題,尤其成孕方面,應從較低年級做起。

20170613 - 研究:睡房裝電視 小童易變胖

標題:研究:睡房裝電視 小童易變胖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長經常嚴禁子女「電視送飯」。除了要留意兒童看電視的時間之外,原來電視機的「擺位」都有機會影響子女身體健康。英國研究指出,睡房內裝電視機,孩子更容易增肥,女孩子尤甚。專家指出,兒童應該多做戶外活動,長時間呆在電視屏幕前有損健康。

戶外活動及睡眠減少
倫敦大學學院搜集超過一萬二千名千禧年出生的英國兒童分析,發現該批受訪兒童到了七歲後,過半數人的睡房內安裝了電視機。研究人員同時要求家長提供子女每日看電視的時間,並在小童長大至十一歲時量度他們的身高體重指數(BMI)。

結果發現,七歲時睡房內已有電視機的受訪女童,長大至十一歲時出現超重的機會高三成;男童超重機會約為兩成。

負責研究的專家認為,睡房內有無電視機,與兒童超重有明顯關係。研究人員估計,睡房沒有電視機的小童較多戶外活動,反而在睡房設電視機令孩子睡眠時間減少,或者邊看電視邊吃零食的機會增多。下一步會研究了解使用手提電腦和手機,會否與電視造成相同效果。

20170613 - 6歲男童染甲流 併發腦病變

標題:6歲男童染甲流 併發腦病變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流感威脅持續,孖仔先後中招,同日一個出院一個入院。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一名未有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六歲男童感染甲型流感後併發腦病變,正留醫屯門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情況嚴重。男童的孖生兄弟早前亦曾「中招」入院,現已康復出院,另一名三歲弟弟暫未有病徵。

衞生防護中心指出,六歲男童過往健康良好,本周日(十一日)發燒、嘔吐和神志不清,同日入住屯門醫院,其後轉送兒童深切治療部。男童鼻咽分泌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流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甲流併發腦病變,情況嚴重。

孖生兄弟早前亦中招
衞生防護中心初步調查顯示,染病男童未有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潛伏期間沒有外遊,他的孖生兄弟早前已因感染甲型流感留醫屯門醫院後康復,本周日出院,他們的三歲弟弟及父母目前均沒有出現病徵。

20170613 - 性教育離地初中生性知識肥佬

標題:性教育離地初中生性知識肥佬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昨公布「二○一六年青少年與性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性知識水平倒退,中三至中六生回答十二條性知識題目得八分,較五年前退步一分,中一及中二生更由僅僅合格降至「肥佬」,僅得五分。分析歸咎現時性教育「離地」,青少年轉而「睇鹹書學嘢」,承認看色情物品的學生上升五個百分點,更有五分一男生隔日睇鹹書。家計會呼籲推行全面性教育,教授抉擇能力、批判思考等生活技能,使青年有足夠能力為自己作負責任的選擇。

最關注戀愛及安全性行為
家計會自一九八一年起,每五年進行一次「青少年與性研究」。去年訪問三千九百零七名中一至中六學生及一千二百三十九名十八至二十七歲離校青年。結果顯示,在有關成孕、性病及愛滋病感染的十二條性知識題目中,中三至中六生平均得八分,較二○一一年低一分;中一至中二生上次得分已不理想,今次更降至五分。學生表示有興趣學習的性教育題目中,較受歡迎是「拍拖與戀愛」、「青春期」、「安全性行為」等。調查發現,不論男女生,看色情物品的百分比均較上次調查結果上升,女生由百分之三十增至百分之五十三;看色情物品的男生由百分之卅三增至百分之五十九。在一千三百多名看色情物品的男生中,百分之二十一於最近一個月內看多過十五次。另外,在整體受訪者中,約兩成女生及三成男生曾透過手機接收描述性交的文字、裸照等,近三成男生將訊息保存,近一成男生更轉發訊息。

家計會促由低年級教起
家計會執行總監范瑩孫醫生分析,學生性知識水平下降,或因學校教授性教育課程時,對於成孕這些課題認為不用太深入,「覺得唔使畫公仔畫出腸」。她建議學校實施全面性教育,討論更多元化課題,盡早從低年級開始教。

20170613 - 今倘停課 BCA中文科延期考

標題:今倘停課 BCA中文科延期考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三BCA(基本能力評估研究,前稱TSA)中文科筆試原定今日開考。考評局發言人指,受強烈熱帶風暴苗柏影響,如果教育局宣佈小學今天停課,BCA中文科筆試將改於本周五舉行。有小三家長早已向學校遞交罷考信,堅拒參加BCA。
強烈熱帶風暴苗柏襲港,教育局昨日宣佈所有學校停課一天。考評局表示,如小學停課,小三BCA筆試會改於周五(16日)的後備評估日舉行;根據教育局文件,學校上周五已收到試卷;BCA英文及數學科筆試則原定本周三舉行,料不受影響。

部份家長決定罷考
部份家長早已決定罷考,小三家長張文青早前致函學校,表明「不認同BCA之理念」,並為女兒請假。張不滿BCA記錄學校名稱,造成壓力,成績亦無助回饋學生,「有考試就始終有備考,即係有操練,問題只係程度上嘅分別」,她促政府立即取消BCA。張又指,會趁BCA開考日的「假期」,帶女兒到迪士尼樂園遊玩,「就算唔去呢度,都會帶佢去其他地方玩、輕鬆,等佢減吓壓」。
資小校長會主席賴子文指,未聞大批家長罷考,各校會按局方指引開考,相信校方亦會尊重家長和學生意願,讓個別不考BCA的學生到圖書館等候。學校將按一貫機制報告缺席情況,但不會特別標明缺席學生拒考BCA。

20170612 - 兒科基金倡設兒務公署及專員

標題:兒科基金倡設兒務公署及專員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去年本港最少有三十三宗學童自殺個案,反映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嚴重。兒科基金主席陳作耘醫生坦言回歸二十年來港府在處理兒童健康及福利政策時欠缺協調,教育政策又朝令夕改,令問題沒有得到改善。基金建議制定及落實兒童健康政策,並設立高層次的兒童事務專員公署及兒童事務專員推行。

陳作耘昨在回顧回歸後三名特首在兒童事務上的措施時,批評沒有一人以兒童為本。他指董建華當年推行教改提出正確的目標如「求學不求分數」,不過有關政策沒有落實,卻繼續看到偏重操練及成績的制度沒有改變,令學童及家長承受巨大壓力。

他又指出香港自〇八年後沒有新的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研究,令政府資源「四不一無」,即投放於精神健康服務資源「不」足、分配「不」均如只側重補救治療而非預防,亦傾斜於自閉症或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此外亦有焦點「不」準,忽視情緒問題,及針對方法「不」全面,只是治標不治本,最後是「無」長期規劃。

基金指出政策需要三十年才可見成效,要求政府必須立即訂立「兒童健康政策」並公布明確時間表,否則到了二〇四七年問題只會更多。同時基金要求政府參照林鄭月娥於一五年擔任政務司司長時,推出「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畫」的做法,設立高層次的兒童事務專員公署及兒童事務專員,跨部門跟進所有兒童事務,令政策得以落實。


20170612 - 學童壓力「爆燈」 求醫個案五成

標題:學童壓力「爆燈」 求醫個案五成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最新調查發現,本港家長認為子女在升小學後,學業壓力大增六成;而亦有超過九成家長指子女學業亦會成為自己的壓力來源,令他們於過去半年內出現發脾氣、情緒失控、頭痛及失眠等問題,反映學業壓力令學童及家長都壓力「爆燈」。兒科基金指出回歸二十年來本港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每況愈下,近五年因精神健康到醫管局旗下醫院接受服務的個案更增加近五成,認為政府低估問題。


由上月中起至上周,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向一千三百二十七名幼稚園及小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回歸二十年來,他們對港府兒童健康政策的評價,及本港學童及家長所面對的壓力及對情緒和健康的影響。受訪者包括不同收入、教育程度及全職或在職家長。

學童壓力方面,有五成四的家長認為孩子不開心的原因與學業有關,當中有此想法的小學家長更達六成八。同時小學家長就認為子女的壓力達到五點八分,比較幼稚園家長評估的三點六分,多出六成。有四成八的幼稚園家長相信,子女最大壓力來源是來自家長的期望,學業只佔兩成三。不過,當問及小學家長時,學業成績就為最主要的壓力原因,佔七成六。

家長壓力方面,調查發現有九成四家長都表示過去半年在照顧孩子時,曾出現無緣無故發脾氣、情緒失控、頭暈、頭痛或失眠等任何一種由壓力所導致的健康問題,當中有七成八家長試過有時或經常在照顧孩子時發脾氣,及有六成七人曾試過情緒失控。而與子女一樣,七成九受訪小學家長表示壓力來源是孩子的學業,反映學業壓力令學童及家長都壓力「爆燈」。

針對二十年來的各項兒童政策,有六成半受訪者都認為兒童教育政策比回歸前轉差,八成八人都覺得政府目前給予家長的支援不足夠,希望可提供更多長遠及有跟進的服務。

兒科基金秘書長王曉莉醫生坦言,調查反映本港學童壓力過大,指「幼稚園及小學生根本不應該有學業壓力」。她引用醫管局數據指出,過去五個年度到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接受不同服務的人數,由一萬八千九百宗增加至二萬八千八百宗,增幅超過五成。近日考試期間,有向她求診的兒童或因心理和壓力導致有肚痛、發燒及頭暈等問題。而整體上亦有一半求診個案,都並非因病理或身體出現問題,反而是因受到壓力要在考試中取高分,或有過多操練,「周日去補習仲忙過醫生」,引起健康問題。

綜合回歸二十年的情況,基金主席陳作耘醫生批評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每況愈下,雖然政府多次就青少年自殺問題發表報告,但沒有落實長遠政策改變問題,同時亦低估了情況。他又反駁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指學童自殺與教育制度無關的說法,指教育制度中如操練等因素,正對學童及家長構成重壓。

20170612 - 教改頻繁 家長學童壓力爆燈

標題:教改頻繁 家長學童壓力爆燈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學生功課學業繁重,家長亦被壓得透不過氣。有調查顯示,有近八成小學家長最主要壓力源自子女學業成績,達九成四家長在過去六個月在照顧子女時,曾經發脾氣、情緒失控、頭暈頭痛等壓力相關徵狀。研究機構批評香港回歸後教改朝令夕改,加上兒童及青少年服務支援不足,為香港兒童及家長埋下壓力「爆燈」禍根。

近八成受訪家長擔憂子女成績
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在今年五月至六月問卷調查一千三百名幼稚園及小學家長。結果顯示,以十分為滿分,家長眼中子女由幼稚園升讀小學後所承受的壓力指數,由三點六分急升上五點八分,屬中高水平;至於家長自評的壓力更高,幼稚園及小學生家長壓力指數,分別達六點七至六點八分。其中有七成九小學家長認為,主要壓力來自擔心子女學業表現,其次是擔心子女有情緒及行為問題。有逾八成家長認為,目前政府給予兒童及家長情緒管理的支援不足。

香港兒科基金主席陳作耘指,本港教育制度朝令夕改,操練文化愈演愈烈,令家長及兒童壓力「爆燈」,惟現時學童情緒支援服務多以短期試驗計劃推行,欠長遠規劃。該會促下屆政府成立兒童事務專員公署,從教育丶醫療丶社福界別跨部門工作,訂立全面兒童健康政策。

20170612 - 同樂日釋放學習壓力

標題:同樂日釋放學習壓力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三BCA明天及後天舉行筆試,多個團體昨舉辦「以玩作罷」親子同樂日,設多個以「取消TSA」為主題的攤位遊戲,讓小孩透過玩樂釋放學習壓力。有家長稱已為子女遞罷考信;亦有家長擬藉詞為女兒請病假,避考BCA。

母為女兒請病假避考
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及各界反對復考小三TSA大聯盟,昨於立法會外舉辦同樂日,過百名家長和小孩參與;現場22個攤位包括有「撕走TSA貼紙」寓意學生撕走壓力、「揮動玩具膠棒」讓學生發洩考測制度壓力,亦有水戰、桌遊、畫畫、拋球等遊戲。家長亦可即場試做TSA試卷及簽名,表達對「標準學時」的意見。團體亦向家長提供罷考信樣本。

防殺聯陳智聰呼籲家長向校方遞交罷考信,又盼下屆政府落實取消BCA。

家長聯盟代表張豔璿促教育局統計及公開BCA筆試開考當日學生請假及罷考情況,讓來屆政府藉此參考家長意向。聯盟正就BCA存廢約見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暫未獲回覆。

已為小三兒子遞罷考信的張太指BCA令小學課程扭曲,「復活節(學校)都有畀BCA功課」。另一小三家長林太則計劃為女兒於開考日請病假,以免被學校、教育局標籤。

20170612 - 懷孕媽媽 選校董抗BCA  成功爭取罷考權

標題:懷孕媽媽 選校董抗BCA  成功爭取罷考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強推小三BCA(前稱TSA),卻避答家長能否罷考,聲稱交由校本決定。家長黃雯今年初正懷第三胎,為抗衡BCA,腹大便便去參選小三兒子學校的校董,成功推動學校容許家長決定是否讓子女考BCA。她上月剛坐月完畢,即到立會出席BCA公聽會,控訴教局漠視民意。


黃雯的兒子就讀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葛小)三年級,今年3月當選葛小法團校董會家長校董。她參選時正懷胎準備生小孩,「嗰時係大住肚去選,大住肚喺街派傳單,大住肚開第一個(校董會)會議……開頭都唔算太辛苦,係去到4月初差唔多生時,開會就真係吃力啲。開頭亦都有諗過唔選,怕俾老公話做乜大住個肚都走去選。」,最終她為了孩子「硬住頭皮去選」。
她出任校董後立即就TSA廢存、復考爭議搜集家長意見,再把聲音帶進校董會議,「其實本身學校已經唔操練、唔催谷,但仍然有部份家長唔想考……有啲覺得政府霸王硬上弓,有啲覺得制度有問題,已經異化、扭曲」;最終黃成功推動校方發通告讓家長自由選擇。

如實反映不同聲音
按現行《教育條例》,所有資助學校均須成立法團校董會,制訂學校教育政策,校董會組成亦需有不少於一名家長校董,讓家長直接參與校政;黃認為家長校董的角色在於如實反映家長間不同的聲音,「有啲家長支持(BCA),但亦有部份家長反對,咁反對嘅點處理?」
不少家長害怕提出意見等同對抗,被標籤為搞事分子,黃說:「其實同學校溝通好緊要,要帶出一個訊息,其實家長從來唔想同學校對抗,最重要係透過討論達成共識。」黃認為當中最大阻力不在校方,而在於家長普遍遺忘家教會、家長校董的角色。家長應自信有能力推動校政,確保學校執行BCA等教育政策時「畀家長、學生有得揀」;參與校政佔用的私人時間並非外界想像中多,「一年都係開3、4次會,其實唔會話用好多時間」。

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周勁倫身兼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家長校董,他以BCA為例,與其用不同理由請假,倒不如與學校溝通,「學校自然要回應你」,亦可鼓動更多家長表達意見。周又稱校方不會干預家長,「因為學校標籤你只會令反效果更大,令形象更差,甚至變成家校對抗,無助事件」。周參選家長校董全因「自己孩子自己救」,「如果自己都唔關心仔女安排,係冇人幫到你」,家長參政亦可免卻子女作為家長、學校之間的磨心。

20170612 - 黃大仙官小涉偷步收叩門生 教局:校方已通知家長取回註冊證

標題:黃大仙官小涉偷步收叩門生 教局:校方已通知家長取回註冊證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小一註冊周三(7日)完結,不少津貼小學收到多份「叩門」申請,教育局有指引給小學,原則上可由今年7月3日起自行錄取其他學生,惟在7月3日前「切勿答允取錄轉校學生」。本報獲悉,黃大仙官立小學早前已接納個別家長「叩門」申請,並收取學生的小一註冊證,涉嫌違反教育局指引。教育局昨指出,據該局了解,學校已通知有關家長到校取回已遞交的小一註冊證。

教師否認 局方促遵指引

本報昨午致電該校查詢,該校負責小一收生的葉老師回應稱,校方只收取了獲派學生的小一註冊證,否認有收取「叩門」學生的小一註冊證,質疑「是否有誤會」。惟教育局昨晚回覆本報查詢,稱局方已即時聯絡學校,敦促校方須遵守有關指引處理小一入學事宜。據局方了解,學校已通知有關家長到校取回已遞交的小一註冊證。本報就此再致電該校,惟未有人接聽。

張勇邦﹕官校應起示範作用

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張勇邦表示,偷步收生在早年縮班殺校潮下略有所聞,相信可能是學校擔心收生不足,但他認為無論什麼原因,教育局通告列明,要在7月3日後才可收生,「規矩就是規矩」,尤其涉事的是官校,更應起示範作用,認為教育局有必要了解情况和跟進。
張勇邦說,即使不論教育局規矩,「『江湖』也要有道義」,若有學校偷步收叩門生,會影響該學生原本獲派的學校,令該校上報教育局的學生人數減少,最差的情况可導致該校開不成班,行為有如「打人荷包」。他說,7月3日開始全港小一都會「玩音樂椅」,學生會有流動,至9月中會再「點人頭」決定學校開班數字和資源,但即使該段時間有學生轉校,學校最少有時間緩衝和收生;但太早便偷步收生,令其他學校「報數都無得報上去,就唔係好啱」。

20170610 - 五個月大男嬰急求換肝

標題:五個月大男嬰急求換肝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僅五個月大男嬰陳俊杰的小小身軀插滿喉管,皮膚蠟黃。他患罕見的先天性膽管閉塞,接受膽管重組手術未見效,命懸一線,亟需於一個月內換肝。不幸雙親的血型均不脗合,看着兒子受病魔折磨卻無法施救。俊杰媽媽昨到醫院探病,看到病床上的愛兒哭鬧聲愈來愈小,且出生至今未學會飲奶,要靠胃管餵食,懇求大眾支持器官捐贈,讓俊杰能移植肝臟,他們得以一家團圓。

俊杰媽媽楊女士去年尾誕下俊杰,一家滿心歡喜,但俊杰出生後皮膚一直偏黃,哭鬧不停。情況持續惡化,兩個月大確診先天性膽管閉塞,影響肝功能,於伊利沙伯醫院接受膽管重組手術,即使術後獲處方類固醇及抗生素,但未有明顯效果,醫生確認僅餘換肝一途。俊杰轉送至瑪麗醫院後,病情一直不穩,早前更因腸道感染需轉入深切治療部,至本周初始控制病情。

父母血型不脗合 愛莫能助
俊杰屬O型血,但父母均為B型,身邊親友亦因年紀大及各種原因不宜捐肝。楊女士愁腸百結,已辭職終日守在醫院照顧愛子。為防俊杰亂揮手拔去喉管,她自製棉質手套收起俊杰雙手:「見到佢小小身軀插滿喉管,被綁手綁腳,每日仲要拮針餵食,喊又喊唔出聲,我真係好心痛,懇求有心人可以幫幫我哋。」

未能換肝 僅可存活三個月
香港大學小兒外科臨床助理教授鍾浩宇稱,俊杰肝功能差至末期,一般嬰兒膽紅素水平低於二十,俊杰已升至三百,如未能換肝,僅能存活兩至三個月。未來一個月最關鍵,受肝功能影響,俊杰再受感染風險仍高,胃口和吸收能力差,若肺或腎功能受損,未必可逆轉。

本港每五千名初生嬰兒中有一人患先天性膽管閉塞,鍾浩宇解釋,患者膽汁無法經膽管排出,滯留肝臟,影響肝細胞功能。膽管重組手術即使成功,對三分之一病人仍不湊效,主要因為他們肝臟中細小膽管閉塞,手術無法處理。本港每年約有五名兒童肝移植個案,約四人患先天性膽管閉塞。早前同樣患先天性膽管閉塞的七個月大女嬰梁梓芯,終有親戚適合捐肝,本周一已進行移植。

20170610 - 一周四天做TSA 校方:鞏固知識

標題:一周四天做TSA 校方:鞏固知識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全港性系統評估(TSA)推行多年,教育局去年雖將TSA改名為BCA(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但操練陰霾揮之不去。雖然教局聲稱已去除操練誘因,但本報發現部份小學要求小二生做BCA或TSA相關練習。涉事學校辯稱並非BCA操練,而是鞏固知識。

學校額外購TSA題型練習
本報接獲消息稱,荃灣天主教小學上周一連四天要求小二學生完成「RW」練習,「RW」即為「Reading and Writing」(閱讀及寫作)的縮寫,該份補充練習標明「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即TSA題型。另外,根據寶血會思源學校家長提供的6月1日家課冊,校方要求小二生完成「中文樂P34-37」及「Classroom P50-51」;據了解,該兩份家課非課本內容,而是學校額外購買的補充練習,出題方式、題型均與BCA或TSA相近。

荃灣天主教小學英文科主任梁老師回覆稱,上述補充練習是英語學習的一部份,可訓練閱讀、寫作能力,又稱是為期末終結性評估而設。雖然該本練習標明為TSA補充,但校內一致認為符合學生能力、學校發展需要,強調「唔係操練,只係重溫」。
寶血會思源學校校長郭敏儀確認上述家課冊及補充練習內容,「主要係用嚟準備校內試,都係一啲閱讀理解……中文練習有兩篇,英文有一篇」,校方每周大約給一次補充練習作家課,「原則係用嚟鞏固學科知識」。她續指,補充不只限於BCA題型,也非為操練。她重申該校一直未有操練,超過七成家長認為功課量適中或偏少。

教育局稱,兩所學校均是根據其教學課程,選取合適補充練習作溫習及鞏固知識之用,絕非為操練TSA或BCA。

20170609 - 14歲少女元朗白沙村墮樓 昏迷送院

標題:14歲少女元朗白沙村墮樓 昏迷送院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元朗發生墮樓事件。凌晨2時許,一名14歲姓譚少女由白沙村一幢3層高的村屋天台墮下,頭部重創,昏迷倒臥地上,其44歲姓鄧母親發現報警。救護員接報到場,將譚女送院搶救。

據悉,譚女有情緒病紀錄,警方在現場沒有檢獲遺書,初步調查相信事件無可疑。

20170609 - 15%中小生12歲前初戀

標題:15%中小生12歲前初戀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及青少年早熟,人細鬼大,九歲前已經拖手仔。有調查發現,約七千名受訪小五至中六學生中,兩成四表示已有戀愛經驗,約一成半更表示初戀發生在十二歲前。調查機構指出,現今青少年較以往更早對戀愛產生好奇,建議學校加強有關戀愛價值、兩性溝通技巧及衝突處理的教育。家長不應「阻嚇式」勸導,宜以開明態度助子女建立正確戀愛價值觀。

香港青年協會學校社會工作組調查訪問了二十四間學校共逾七千名學生,小五至小六學生佔兩成一,初中及高中生分別佔四成三和三成五。四成一受訪學生稱曾戀愛一次、兩成二人有兩次戀愛經驗,拍拖三次或以上的學生佔兩成七。

不少透過網絡及App結識
近九百人的初戀發生在十歲至十二歲、一百五十人更稱發生在九歲前。最多受訪學生透過同學、社交活動和朋友介紹認識男、女朋友。另外,分別有一成九和一成四學生稱,透過「IG」和「WeChat」等手機應用程式及互聯網認識男、女朋友。

57%家人指拍拖影響學業
調查亦訪問學生,其家人對戀愛的看法。當中五成七學生稱,家人曾表示「拍拖會影響學業」;五成一學生指,家人曾稱「讀小學/中學時不可以拍拖」。另外,分別有三成六和一成四學生指,家人稱「結婚後才可以有性關係」,以及「女追男,女生不矜貴」。

青協督導主任徐小曼說,從調查結果及前線社工的經驗反映,時下青少年較以往更早對戀愛產生好奇,惟學校在高小和初中的相關價值教育,傾重青春期生理知識和自我認識,未能切合學生實際成長需要。針對年輕人愈來愈早拍拖,她建議學校推行價值教育為本的戀愛教育,包括有關戀愛的意義和責任、兩性溝通技巧、預防及處理衝突和理性分手原則等。

她又指,若家長一味強調子女讀書時期不可拍拖,只會令子女抗拒分享個人戀愛問題,建議家長以開明態度理解子女對戀愛的看法,「先聆聽、再理解、後指導」,助子女建立正確戀愛價值觀。

20170608 - 團體辦親子日 籲下周罷考BCA

標題:團體辦親子日 籲下周罷考BCA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小三基本能力評估(BCA,前稱TSA)將於下周二及三進行中、英、數三科筆試,「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及「各界反對復考小三TSA大聯盟」擬於6月11日舉行親子同樂日,實行「以玩作罷」,以小孩笑臉回應操練式考試。
擬向吳克儉遞罷考信
家長聯盟代表張艷璿表示,學生與家長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要求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無了期擱置BCA考試。她呼籲家長,若學校有操練情況,應履行父母職責,提出罷考。
被問到如果有家長以請病假方法罷考,會否教壞小朋友,張艷璿稱會尊重家長以任何形式罷考,但最希望他們能正式提交罷考信,清楚寫出他不認同BCA的考核理念,「如果家長唔捍衞子女嘅權利,冇人可幫到小朋友」。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稱,曾經當面要求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全面取消TSA及BCA,當時林鄭月娥回應表示,需要先諮詢專家意見。毛孟靜預料,林鄭月娥短期內不會推翻現行政策,但認為只要繼續向政府施加壓力,有望促使政府全面撤銷任何形式的操練考試。民主黨議員許智峯則批評,政府「因面子、官僚,落唔到台」而不肯撤銷考試。
「好玩好心情@煲底」親子同樂日將於下周日下午3時於立法會公眾入口舉行。團體表示,屆時將邀請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到場,向他提交由小朋友製作的罷考信。

20170608 - 自閉童長期被綁 父轟學校不人道

標題:自閉童長期被綁 父轟學校不人道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一名患輕度智障、自閉症及左身痙攣的8歲男童,因為情緒問題,被就讀的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長期用安全帶約束在座椅上,上課時更被隔離至面積僅2呎乘3呎的感知室。男童父親質疑,校方長期約束兒子引致其身體受傷,批評做法不人道,「我個小朋友係一個人,唔係畜牲」。
隔離至感知室上課
男童父親陳先生表示,兒子2014年9月入讀該校,大半年後出現推枱、擲物、擅離座位等情緒問題。當時他同意校方在有需要時短暫使用安全帶,且兒子有夢遊,也同意在宿舍睡覺時加設安全帶。但他後來發現兒子長期被約束在椅上,最長試過一日逾10小時;去年底更發現兒子頭部紅腫,身體有瘀傷。
陳父指,曾要求校方停止使用約束帶但不果,遂報警及求助教育局。他指現時兒子上課仍被隔離至感知室,限制活動自由,「當佢一個野獸咁處理」。
協助陳父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校方應該找出學童情緒不穩的原因,約束只是最後手段,應盡量避免使用,因會令學童身心受創。他指出,校方限制學童在面積細小的感知室上課,極不理想,擔心其他學生也被施加類似手段,促請教育局徹查事件。
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回應指,2015年底涉事學童情緒波動,會傷害自己、同學及教職員,校方因應安全及獲學童家長共識後,使用附有安全帶及軟墊的椅子。校方曾經嘗試讓該學童不繫安全帶上課,但出現危及自己及同學安全的行為,校方也收到其他學生家長投訴,涉事學童家長則主張建議使用感知室學習上課。
教育局稱關注事件,指現有教學指引處理學生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如需使用約束方法如安全椅等,校方必須向家長講解目的和作用,並得到同意,當學生情緒和行為冷靜下來,須盡快移除約束。

20170607 - 「短命小學」塞330新生 家長鬧爆

標題:「短命小學」塞330新生 家長鬧爆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位於坪石邨的「短命小學」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今年度統一派位被教育局「硬塞」近三百三十名新生。家長昨日開始到校辦理入學註冊,不少家長擔心學生人數大增,學校難以維持小班教學和「Happy school」愉快學習環境,批評教育局的學位規劃失當,令該區學校收爆學生,感到「畀教育局呃咗!」

事前不知情 「畀教局呃咗」
該校一五/一六學年起營運九年,首兩年各開三班小一,惟今年新生達三百多人,以每班三十人計,預計最少要開十班小一。家長何先生對現況難以置信,更擔心得一度哽咽。他把該校排第九志願,擔心太多學生攤薄教學資源,老師未必可以應付,影響教學質素,他坦言如早知一級有三百多人,可能把該校排更低的志願,「似畀教育局呃咗。」狠批政府規劃失當,明知道該區人口增長,應一早預視學位不足,現考慮為女兒叩門,轉升其他小學。

家長黃女士亦受該校愉快學習的校風吸引,將該校排第二志願,但得悉加派學生後擔心老師不能兼顧所有學生,「驚唔夠老師教,咁多人來協調唔到。」她表明會考慮叩門。家長莊女士則表明不太擔心,因為校風和老師均合心意,她反而憂慮升小一學生太多,日後升中競爭會更激烈。

20170606 - 習泳8歲女童遭胸襲 拘85歲翁

標題:習泳8歲女童遭胸襲 拘85歲翁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八歲女大角咀習泳遭摸胸,導師報案拉八旬老淫蟲。前午四時許,一名八歲女童在姓何(廿二歲)導師陪同下,於福全街大角咀游泳池習泳,何站在池邊指導,期間一名老翁突然借故游近,更施「鹹豬手」對女童摸胸非禮,過程超過兩秒,姓何導師目睹事件大感震驚,連忙高聲喝止,並報案求助。

警員接報趕至現場,經初步調查後,以涉嫌非禮將一名姓黃(八十五歲)老翁拘捕,帶返警署扣留調查,案件交由旺角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據了解,黃並無類似案底。

20170606 - 教局硬塞小一330生 予「短命小學」

標題:教局硬塞小一330生 予「短命小學」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靜態組報道】因觀塘區小一學額供不應求而生的「短命小學」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本年度統一派位階段竟被教育局「硬塞」多達近三百三十名小一新生,估計下學年最少要開設十班小一,始能應付需求。有學生家長炮轟教育局在學額分配上欠規劃,直言擔心資源被分薄,紛紛四出叩門。

家長憂資源難配合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位於坪石邨前五邑甄球學校校舍,是教育局為應付觀塘區學額供不應求,而於一五年九月復辦的小學,該校屬僅辦九個學年的「短命小學」,設廿四個課室和五間特別室,預計於二○二四年七月中再度關閉。該校復辦首個學年及第二個學年,分別開設三班小一。

自日前小一統一派位放榜之後,該校貼出「2017/18年度小一統一派位取錄名單(入學申請表編號)」,名單上竟然有近三百三十個入學申請編號。即倘若未計算該校於小一自行收生階段取錄的學生,該校在統一派位階段已經獲派近三百三十名小一新生,即該校最少要開設十班小一,才足夠應付下學年的小一新生人數。有獲派家長坦言,「見到呢間學校有三百幾個小一新生,真係好徬徨,唔知學校資源點配合到」。

該校回覆表示,該校開辦緣於教育局參考近年本港新生嬰兒人數的變化後,於一五/一六至二三/二四學年開設的「有時限營運」小學,每年會按教育局因應學位的需求,而調節小一派位的數目。教育局發言人回應稱,該校已預留足夠的課室、設施及人手,以應付所有下學年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下派往該校的小一學生。

20170606 - 團體促政府加強基層學童支援

標題:團體促政府加強基層學童支援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曾承諾上任後增撥五十億元作為教育經常開支。有關注團體促請加強對基層學童和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支援,包括設立一次性津貼,支援基層家庭購買及更新電腦,並增設恒常的課外活動津貼,每月向基層學童發放資助,讓他們選報課外活動,拉近他們與其他學童的課外學習差距。

籲將網上學習資助擴至幼園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等關注團體,昨發布如何運用新增的教育資源的建議。聯席指出,基層學童家中電腦老舊情況普遍,缺乏基本的上網學習條件,無法應付現時的教育需要,呼籲政府設立一次性津貼,支援基層家庭購買及更新電腦,並且將上網費津貼及「上網學習支援計劃」的資助範圍擴展至幼稚園學童。

倡增設恒常的課外活動津貼
聯席又指,學生資助制度逾十年沒有檢討,資助項目已不足以支援現時的教育制度需要。「全方位學習」、「一生一體藝」成為了很多中小學校的教育方針,要求每一名學生至少要學習和掌握一門體育和藝術活動。聯席認為,課外活動加重基層家庭的經濟負擔,建議政府增設恒常的課外活動津貼,給予每月二百五十元的資助予領取全額書簿津貼及綜援的學童,及每月一百二十五元予領取半額書簿津貼的學童,有讓基層兒童有平等的學習機會。

20170605 - 涉非禮8歲女童 85歲老翁大角嘴落網

標題:涉非禮8歲女童 85歲老翁大角嘴落網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警方昨午在大角嘴福全街,拘捕一名涉嫌非禮8歲女童的85歲老翁。

警方昨午4時許接報,指一名8歲女童被人非禮,警員到場拘捕疑犯。消息指,女童聲稱早前於福全街疑遭一名老翁非禮,其導師獲悉事件後於昨午報案。案件由旺角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20170605 - 初中男女運可卡因被捕

標題:初中男女運可卡因被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警方通宵展開「雷霆17」行動,分別破獲兩宗毒品案及一個非法賭檔,檢獲逾200萬元不同種類毒品及一批賭博工具;行動共拘捕11人,包括年僅15歲及13歲「小毒販」。
同校學生 稱為千元酬勞運毒
被捕11人,3女8男,部分人有黑幫背景,分別涉嫌販毒、管理賭博場所及在賭博場所內賭博罪名;其中兩名被捕毒販為年僅15歲姓何少年及13歲姓曾女童,分別讀中三及中二,為同校學生,無案底,被搜出毒品的何報稱為1000元酬勞運毒;一旦罪成,將要面對10年以上監禁刑期。
油尖警區特別職務隊根據線報調查,前晚約9時進行代號「雷霆17」反毒品行動,探員掩至長沙灣華荔邨埋伏截查一名姓何少年及姓曾目標女童,在何身上檢獲約400克霹靂可卡因,總值約51萬元;警方正追查毒品來源及幕後主腦。另前晚約10時,元朗警區特別職務隊突擊搜查天水圍天晴邨晴悅樓一目標單位,檢獲約2公斤4號海洛英、約150粒「藍精靈」、約2.4萬元現金及一批包裝工具,拘捕屋內43歲姓黃本地男子帶署。
此外,前晚約9時,油尖警區特別職務隊根據線報經調查,突擊搜查油麻地上海街428號目標單位,搗破一個由黑幫操控非法賭檔,當場拘捕27歲姓何本地女主持及6男1女賭客;行動中檢獲兩部釣魚機、一部遊戲機、10張遊戲卡、一部讀卡器及約1000元現金證物。

20170604 - 1%嬰兒患先天心臟病

標題:1%嬰兒患先天心臟病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出,大約1%初生嬰兒患有先天心臟病,包括心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部分可靠微創手術改善,但較複雜的病如法樂氏四聯症,較難透過手術完全矯正多種心臟異常結構。
范成榮出世後確診三尖瓣倒流。心臟科專科醫生何鴻光指出,心瓣確保血液循單方向流動,三尖瓣負責分隔右心房及右心室,右心房接收靜脈血液,血液流入右心室,再經肺動脈返肺部;但患者的血液卻會倒流回右心房,增加心房負荷。患者通常有肚脹及腳腫等徵狀。
何鴻光指出,普遍三尖瓣倒流患者都會有其他心臟問題,只換人工心瓣未必能解決問題。他說,有些年幼換心瓣患者,將來會有需要再換心瓣。
瑪麗30人候心臟移植
他說,除了用藥治療心衰竭,部分患者會植入三線起搏器,加強心臟泵血功能;若做手術仍沒改善,心臟肌肉無法恢復,患者可能要移植心臟。根據瑪麗醫院最新資料,目前仍有30人輪候心臟移植。截至上月26日,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登記人數為255,546人。

20170604 - 北區家長避跨境生 遷九龍塘喜獲首志校

標題:北區家長避跨境生 遷九龍塘喜獲首志校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升小統一派位昨揭盅,今年參加派位學童人數創回歸後新高,僅六成八人獲派首三志願。家長為取得心儀學位,各出奇謀,不介意舉家搬屋,大灑金錢報讀興趣班。有本地家長為避過跨境生人潮,特意從北區搬至「名校網」,月花逾兩萬元租屋。亦有內地投資移民來港的家長,每月共花逾七萬租屋和為子女報讀興趣班,終派獲心儀學校,大呼值得!

  六年前出生的「雙非」嬰兒,今年九月適齡入學,升小一的跨境生人數創新高,每十人就有一人是跨境學童,亦令今年參加統一派位的人數創回歸以來新高,達三萬二千人。學額競爭更激烈 ,僅得六成八人獲派首三志願,是近三年新低。

  在傳統名校林立的四十一校網,有家長一早到位於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的統一派位中心等候,其中兒子成功獲派首志願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小學的容太,得知結果一刻欣喜若狂。

  容太激動得語帶顫抖,她稱自己原本住北區,但擔心兒子與人數眾多的內地跨境生「唔夠爭」,兩年前舉家搬到九龍塘,月花逾兩萬元租屋。

  她坦言租金「好貴,好難負擔」,但仍覺很值得,又指香港與內地文化不同,不喜歡北區學校多跨境生的學習環境,「雙非家長管教禮貌沒那麼嚴謹,公眾場合放任子女到處跑,不想留在北區和他們爭。」

   另一名家長李小姐,兒子如願派獲首志願喇沙小學,難掩興奮心情,多次聲言「真的很高興!」她與丈夫來自北京,○八年以投資移民申請來港,認為「香港教育制度好,環境好,重視小朋友全面發展和英文」,故兩年前辭工帶子女由北京來港定居,以月租五萬八千元租置九龍塘區近千呎單位。

  為追趕英文程度,她為兒子報英文班,另外也報了圍棋、小提琴、畫畫和電台主持訓練班等,加上為次女所報的興趣班,每月支出逾萬元,但她都認為值得,「家長奮鬥,為他們爭取更好未來!」對於本地家長指內地學童來港「搶學位」,她則認為現今社會強調「共享經濟」,直言沒有搶不搶的說法,「都是(來自)一個中國,應該要Open(開放)一點。」

   至於深受跨境家長歡迎的北區,有雙非家長為避過跨境學童專用校網,不惜「大屋搬細屋」居港。

   譚太昨得知兒子獲派第一志願,笑逐顏開,展示勝利手勢,她稱,原先家住深圳,知道跨境學童專用校網競爭激烈,「驚派得遠」,逐於兒子去年九月讀幼稚園高班時,月花四千元在上水租屋住,她坦言,在香港租的屋,空間僅是內地單位的十分一,「都住得好勉強!」譚太的兒子最終獲派第一志願,她大呼「好值得!」

  原本居於內地的袁小姐,兒子獲派第一志願曾梅千禧學校,她稱,為了兒子讀書方便,去年在上水租屋,月租七千多元,「都是為了做好叩門準備,讓她在港讀書好一點。」

20170604 - 招女童作伴 地址供報小學

標題:招女童作伴 地址供報小學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上水80校網派位中心及上水港鐵站附近,最近出現一張大標題為「單/雙非香港住宿」的街招,刊登者自稱「中年單身女中產」,畢業於澳洲大學,擁碩士學位,「無兒無女,喜愛小孩,住沙田私人中產屋苑」,欲找「單/雙非女童作伴(男童免問)」在其家中留宿,兩名女童的話,每人每月索價一萬二千元。有關人士否認借地址予雙非童報學校,但入住者亦可藉此申請學校,又指此舉只是「想搵人陪吓我」。

每人每月索價1.2萬元
本報記者以家長身份致電刊登街招者查詢,接電話者自稱姓廖,家住大圍,住所距離港鐵站約十五分鐘路程。她指住所設有三房,預計可供兩名女童於周一至周五留宿,周六及周日女童需回家,每人每月留宿費為一萬二千元,收費已包食包住,但在確定留宿前,必須先與有關女童見面,認為雙方可相處後,才會讓有關女童留宿。

否認借地址報讀學校
廖又指,家中女傭可接送留宿女童上學,但女童家人最好為其安排校巴接送,如女童報讀興趣班,若不太頻密,可安排女傭代為接送。至於留宿多久,她指雙方可協商。問到留宿的女童父母可否到其單位探望子女,她稱不太方便,因不希望陌生人進屋。她強調,此舉並非借大圍地址予雙非學童報讀區內學校,但如女童在其家留宿,亦可用其地址申請報讀區內小學。

20170604 - 跨境童增 憂分薄資源

標題:跨境童增 憂分薄資源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上水本地家長麥先生的女兒獲派第一志願,幼女將來可循「世襲制」入讀同一小學,日後不用擔心升小學問題。他直言,「(派位中心)十個(家長)有八個(家長)講普通話」,而平日幼稚園亦有不少是講普通話的家長和學生,形容香港教育制度「不得了」,擔心跨境學童增加會分薄本地學童資源。

20170604 - 雙非家長二千萬買樓 攻陷名校網

標題:雙非家長二千萬買樓 攻陷名校網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一統一派位昨日放榜,不少雙非學童家長各出奇招搶攻九龍城名校。有雙非家長為送女兒入讀九龍城41名校網內的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兩年前豪擲二千萬元在九龍城置業,昨得償所願;另有來自北京的投資移民計劃人士,月花五萬元租住九龍塘單位,兒子成功攻入名校喇沙小學。不過,41名校網學額僧多粥少,有港媽同樣為校遷居,月花三萬多元租住畢架山單位,但兒子卻被派到黃大仙的小學:「特登賣咗(黃大仙)層樓,搬入畢架山住,都係爭唔過」,她炮轟「雙非」搶走本地生學額。

昨早九時,九龍城41校網統一派位中心已有數百名家長排隊,輪候派位結果。來自深圳的雙非家長馮先生,去年擲二千萬港元買下九龍城一個逾千呎單位,他指香港教育制度比內地好,去年已安排長子及次子分別入讀九龍塘的國際中學和資助小學,現希望幼女可獲派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又預留每年十萬港元「買保險」,或讓幼女讀私校,最終其幼女得償所願,不用四出叩門。

賣樓租豪宅 被派回原區
兩年前舉家透過投資移民由北京來港的李女士,月花五萬港元租住九龍塘單位,其兒子昨獲派首志願喇沙小學。對於有本地家長批評內地學童來港「搶學位」,她表示,現今社會都說「共享經濟」,「沒有搶不搶,都是一個中國,應該要open(開放)一點。」

九龍城41名校網學額供不應求,今年已需由鄰近黃大仙第43校網借調近一百六十個小一派位學額。育有兩子的黎女士原居於黃大仙,為了幼子可入讀第41校網學校,放售了價值逾千萬港元的自住物業,再以月租三萬多港元搬入畢架山單位,但幼子昨被派回黃大仙的小學,她極之失望,直言「都係爭唔過啲內地人,咁多年努力都係白做」。黎其後四出叩門,包括到喇沙小學遞交兒子履歷表,她批評,雙非童搶走本地生學額,「嗰啲住過億單位嘅人,都嚟搶我哋政府學校,係唔係應該留番畀本地有需要嘅學童」。

住九龍塘捱貴租:很值得
而居於九龍城的王女士女兒亦被派到黃大仙校網小學,她無奈地說,由於最近獲派沙田公屋,計劃帶女兒到沙田區叩門。而原居於北區的容太,在兒子就讀幼稚園K2時搬到九龍塘,雖然貴租難負擔,但仍覺很值得:「始終香港與內地文化不同,北區家長管教禮貌無咁嚴謹,唔想留喺北區同佢哋爭!」昨日兒子成功入讀心儀學校「總算鬆一口氣」。

20170604 - 兒童醫院有病床 冇醫生

標題:兒童醫院有病床 冇醫生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屯門醫院兒科病房連日來逼爆至「床貼床」,家長們均期待本港首間大型兒童醫院明年啟用後分擔各區兒科病症,可是本港兒科醫護人手早已榨乾,兒童醫院現時獲安排人手僅達目標的六成六,只餘一年多時間難免「有病床冇醫生」的縮減服務。公立醫院兒科高工作量嚇煞年輕醫生,本年度兒科駐院專科培訓無人敢揀,三十六個名額取錄得三十人,當中三人更非首選兒科。前線醫生聯盟主席蕭旭亮怒轟,醫管局人手規劃短視,地區醫院與兒童醫院互相爭人,到時兩者不能兼顧,「第時睇吓其他醫院點死法。」

原組調遷提前聘任 仍欠34人
兒童醫院一八年首階段投入服務,包括兒童癌症、心臟科、腎科、手術、深切治療、病理化驗及放射治療,提供專科門診及二百三十張住院病床。醫管局預計屆時需約一百名醫生及四百名護士。該局最新回覆,現已安排六十六名醫生日後調職兒童醫院,包括四十九名由其他醫院單位原組調遷,提前聘任十七名現職醫生,與所需的一百名醫生編制尚距三十四人。另外,一百九十一名護士將跟從原組調遷。醫管局表示,會繼續安排人手,餘下空缺將以內部或公開招聘填補。

醫管局一七/一八年度提供三百七十六個專科醫生培訓空缺,分布七個聯網,七月開始培訓。兒科共佔三十六個,為名額升幅最多的專科,當中七個撥歸兒童醫院,其餘廿九個名額填補現有醫院退休及離職醫生的空缺。另外,各一名麻醉科及放射科專科培訓名額會分配至兒童醫院。惟兒科收生慘淡,知情者指出,今年僅收到三十名醫生申請兒科駐院培訓,這批醫生填補最迫切要人的廿九個現有醫院空缺後,僅餘一人分配至兒童醫院。

各區醫院爭撬醫生 隨時攬炒
新血未請到,招聘現有員工亦困難重重。知情人士舉例指,兒童醫院開幕初期預料提供初生及兒童深切治療部服務,惟各區日後亦需維持深切治療部,現時兒科人手緊絀下,各區醫院與兒童醫院將會發生爭醫生情況,「原先地區醫院都未搞掂,點幫到兒童醫院?」他指兒科醫生流失一直未填補,即使醫生願意調職至兒童醫院,現有醫院兒科服務亦勢受影響,「攬住一齊死。」

部分服務或需縮減開放時間
前線醫生聯盟主席蕭旭亮指出,公院兒科資深醫生流失嚴重,「同我同屆(十五年年資)七、八個兒科醫生,走剩一個!」他狠批本地醫護人手培訓短視,醫管局高層僅着眼開更多病床「做數」,無考慮人手是否足夠,令醫生被迫於更高壓環境下工作,如一直不落實改善措施,將難以扭轉人手斷層及流失問題。他估計,除非醫管局短時間內從私人市場挖角,或者聘請海外回流醫生,否則兒童醫院啟用時醫生人手不足,部分服務或需縮減開放時間。

兒童醫院人手不足,但負責統籌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系主任陳志峰,對人手安排感樂觀,他直言:「兒童醫院是很多兒科醫生的夢想!」他指出,日後兒童重症和罕見病集中兒童醫院處理,每名醫生可更專注於一種病患,如血友病、地中海貧血,累積更多經驗,並獲海外交流深造機會,可成為該領域專家。

20170603 - 喇沙小學堂費擬加至$5000

標題:喇沙小學堂費擬加至$5000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著名資助小學喇沙小學擬於新學年起加堂費,全年收費由現時的三千二百元,大幅增加至五千元,加幅達五成六,引來部分家長不滿。目前全港僅九間小學獲准向學生收取堂費,當中五間為傳統名校,有小學每年堂費更達三千五百元,立法會議員關注事件,認為如資助小學收取的堂費過高,達不到免費教育的意義,促教育局加強把關。喇沙小學則指,自○二年起未調整過堂費,若獲落實,堂費收入會作增潤課程及維修校園設施等用途。

議員憂違免費教育意義
本報翻查《小學概覽2016》,發現全港約五百間資助小學,僅九間小學於本學年收取堂費,每年收費由一百元至三千五百元不等。其中五間為傳統名校,除了喇沙小學,同屬九龍城41名校網的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和拔萃小學分別收取三千五百元及三千元作全年堂費。而協恩中學附屬小學以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的全年堂費分別為三千元及一千六百元。

津貼小學議會顧問、資深小學校長張勇邦指,一般高中才會收取堂費,小學則收取「特定用途收費」,以三百二十元為上限,主要用作冷氣費。

張擔心,津貼小學收取堂費,會令小學間出現貧富差距、「愈富愈強」。促教育局公開堂費的審批標準讓學界參考。而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則關注,如堂費收費過高,會加重家長負擔,達不到免費教育的意義,促教育局審批時加強把關。

教育局發言人指,喇沙小學於○二年向局方提交堂費的申請,獲批每年三千二百元堂費,暫未接獲該校調整堂費的申請。至於一般資助小學如欲收取堂費須獲局方批准。喇沙小學則指,是次增加堂費,是因應物價上漲以及自教育局○八/○九年實施班級人數措施而令堂費收入減少。如新學年落實增加堂費,每年堂費收入約為五百六十萬元,會用作增潤課程、校園設施維修保養及持續營運開支。

20170603 - 黃大仙幼兒園爆手足口病

標題:黃大仙幼兒園爆手足口病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位於黃大仙的東華三院方肇彝幼兒園爆發手足口病,有廿名學童中招,包括十四男及六女,年齡介乎二歲至五歲。

他們自上月廿日起出現發燒、手腳出疹及口腔潰瘍等病徵。全部人曾經求醫,但毋須入院,目前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一名三歲男童的糞便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腸病毒呈陽性反應。衞生署數字顯示,上月廿日至廿七日的一周內,共有十五宗院舍爆發的手足口病個案,當中九宗在幼稚園爆發。

20170603 - 長期病患兩歲童 染甲流亡

標題:長期病患兩歲童 染甲流亡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屯門醫院逼爆兒科內科病房的病童大多有發燒迹象,兒科專科醫生梁平推斷,兒童夏季入院主要原因包括感染流感、腸病毒或手足口病。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再有一名兩歲男童感染甲型流感死亡,本港今年至昨日錄得十五宗兒童嚴重流感個案,當中三人死亡。公院兒科病床擠迫,私家醫院兒科病床亦告緊張,部分私院病童需要等位留醫。

梁平指出,流感已有快速測試,一小時內得知是否感染,如結果對流感呈陽性又未有其他併發症,病童一般可回家服藥養病;部分家長太緊張子女而要求留醫,或急症室醫生經驗不足,把病情不嚴重病童轉送內科病房而逼得更爆。惟病房太多人,反成交叉感染危機,「病人大兜亂,流感又溝腸病毒,風險更高。」

多病童染人類偏肺病毒
仁安醫院兒科醫生劉成志則指,近日入院的小童較多感染人類偏肺病毒,四十八張病床中每晚有兩至三人屬此病,病人會高燒五至七日,呈發冷和咳嗽症狀,有機會併發肺炎,近日醫院兒科病床亦住滿人,病童要等位留醫。

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一名兩歲男童感染流感死亡,他去年十一月因長期病患入住瑪嘉烈醫院,至上周五(上月廿六日)起出現發燒和喘鳴等病徵,本周四(一日)因情況轉壞轉送兒童深切治療部,同日死亡。他的鼻咽分泌樣本對甲型流感H3病毒呈陽性反應。

20170603 - 屯院兒科似籠屋

標題:屯院兒科似籠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獨力承擔新界西聯網兒科服務的屯門醫院,在進入夏季流感高峰期後,兒科病房「爆到瀉」!該院兒科混合病房昨日的內科病床使用率百分之三百零六,即超收兩倍病童,要在走廊加臨時床到門口。屯院卻辯解「整體」兒科病床入住率為百分之一百一十四,說病房可靈活調配各專科的病床紓緩,但該院兒科醫生流失率竟高達百分之十八。有人員訴苦說醫護疲於奔命,逼爆病房只會增加病人交叉感染風險。立法會議員怒斥屯院提供「轉移視線」數據不負責任,兒童病床佔用率逾三百是極危險水平,只有擴建屯院增加病床才能解決。醫院管理局表示公院整體兒科病床在過去數日平均使用率接近百分之一百飽和。

屯門醫院前線醫護透露,兒童內科病房逼爆已持續一段時間,大多數病童有流感其中發燒徵狀,以A6及C6病房爆得最嚴重,C6原十七張內科病床,要再加三十五張臨時床應急,單計內科床位,入住率高達百分之三百零六;A6近三十張病床再加床逾一倍,入住率達百分之二百二十五。D6兒童深切治療病房亦需加五張床。記者發現床與床之間只餘一呎闊,家長要在通道照顧小朋友,環境相當擠迫。

兒科醫生流失率達18%
有內部人員指出,繁重的工作令到醫生壓力爆煲,過去兩年已有七、八名兒科專科醫生離任,人手不足現惡性循環,屯院回應說一六/一七年度兒科專科醫生流失率是百分之十八,比上一年度百分之五為高。

天水圍醫院開院後,該院轉送到屯院的兒童個案亦有增加、加上近年多了雙非及單非兒童由深圳到屯院求診,約佔總兒科內科病人的一至兩成。病房逼爆增病人交叉感染危機。

逼爆房增交叉感染危機
夏季流感高峰期來臨,預期入院病童人數會再升,交叉感染風險進一步提升,隨時大規模爆發。

據了解,屯院醫護有向管理層反映情況,因目前元朗博愛及天水圍醫院都不設兒科病房,新界西兒科住院服務僅由屯院獨力支撐,有指當局有意在博愛醫院增設兒科普通科病床,但無初生嬰兒科及兒童深切治療部,改由屯院兒科統籌,辦公時間外由屯院兒科派醫生屯門、博愛「兩邊走」睇症。

屯門醫院「解畫」,稱「整體」兒科病房入住率為百分之一百一十四。A6及C6病房均為混合專科病房,以C6病房三十四張病床已混合內科、血科及外科病童,當中內科病床約佔一半,故逾百分之三百入住率是單計該病房屬於內科住院病床使用率。該病房整體入住率為百分之一百七十六,A6病房入住率則為百分之一百八十八。但事實上入住率仍「飽和」,當中內科最為嚴重。屯院又指,一七/一八年度會在兒科部門開設十七張病床,但前線反駁,該批病床屬新生嬰兒病床,無助改善內科病床爆滿。

借整體數據 圖轉移視線
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屯院提供整體入住率去解釋兒科病房逼爆是「掩眼法」,企圖轉移視線:「百分之三百係好危險!」醫管局一直忽視新界西聯網醫療服務,即使新建的天水圍醫院也只初步提供非廿四小時急症服務,他認為真正需要擴建屯院,增加病床才可紓緩情況。

20170603 - 小一派位今揭盅 校長料叩門競爭大

標題:小一派位今揭盅 校長料叩門競爭大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小一統一派位結果今日揭盅,今年錄得逾3.2萬名學生參加派位,人數創近10年新高。競爭激烈下,教育局前日公佈僅67.6%人獲派首三志願,派位滿意率亦屬近3年最低。如未能派往心儀學校,家長可帶子女到心儀學校叩門,但有校長提醒,今年叩門競爭情況料較往年激烈,家長宜調整期望。
跨境學童湧港、本地學童人口同步上升,北區是全港小一學額最緊張的地區之一。上水鳳溪創新小學去年接獲155份叩門申請,競爭約12個叩門位,校長李淑賢預計,今年應該只能提供單位數字叩門位,原因是學生人口增長下,該校已每班「加派」3人、至每班總人數達33人,加上要預留學位予原校生留班,故不可能提供更多叩門位。

籲家長勿操練子女
李淑賢說,明白家長皆着緊子女前途,但提醒父母忌抱「人叩我叩」心態,應先衡量學校教育理念是否與自己相符、了解教學方式是否適合子女等。她又呼籲家長保持平常心,避免給予自己和小朋友太大壓力,更不建議家長為叩門操練子女,最重要是「保持小朋友嘅純真」。不同學校接受叩門的政策各異,家長應先了解心儀學校的收表時間、面試安排及是否收取履歷表等。
家長得知統一派位結果後,必須在今、明兩天內,帶備小一入學申請表或選校表格的家長副本,返回交表的中心領取小一註冊證,並於下周二及三帶同小一註冊證,到獲派學校辦理入學註冊手續。若未能如期辦理註冊手續,家長必須預先與學校商討特別安排,否則會視作放棄學位。
至於希望叩門的家長,亦應該先到獲派的學校註冊,辦妥手續後再去叩門,直至獲另一所心儀學校答允取錄後,家長才到原先獲派的學校取回小一註冊證。

20170603 - 司機抱兩歲童駕寶馬

標題:司機抱兩歲童駕寶馬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一名寶馬司機罔顧安全,日前被發現在九龍塘,抱着男童坐在司機位培訓「小童車神」,其間握着小童雙手操控軚盤,更以時速10公里的龜速慢行,險累及從後駛至的校巴。校巴司機落車理論,寶馬司機還理直氣壯地說:「你要報警就報警!」事件引起警方關注,表示如發現有人違反交通規例,會立即作出執法行動。

左搖右擺 後車多次減速
校巴司機何先生批評對方:「大家都係揸車,咁危險都做,有事真係害死人。」事發於前日下午4時許,何先生接載學童返回廣播道,其間發現一輛寶馬車龜速行駛,又左搖右擺,何需要不斷煞車保持距離。
何忍無可忍按號警告,寶馬駛至范信達道停下,寶馬司機並絞低左邊車窗,何見到車上有一對年約60歲的男女,男子坐在司機位抱着一名年約兩歲男童,並握着小童雙手操控軚盤,對方見何落車,隨即將男童交由旁邊女士抱住。
何稱,當時好言相勸對方:「唔好咁樣,好危險,會影響到人。」但寶馬司機竟如此回應:「你好得閒?咁多事……你要報警就報警!」對方之後將車駛入信達閣停車場,何因為工作在身沒有報警。他稱,當時有街坊指,多次見到寶馬司機抱着小童坐司機位開車,曾有大廈保安勸阻,但對方沒有理會。根據車牌資料,車主居住火炭駿景園,《蘋果》記者登門追訪遭拒絕。

20170602 - 110校650叩門額 家長不宜多心

標題:110校650叩門額 家長不宜多心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今年獲派首三志願的學童人數屬三年來最低,而適齡學童人數較往年大幅上升,料叩門位競爭更為激烈。本報早前曾向全港小學發問卷,了解各校「叩門」情況,有一百一十所學校回覆指接受「叩門」,提供合共至少逾六百五十個叩門額。小學校長稱,家長選校不宜多心,收到派位結果後先調整心態,如有需要叩門,也須為子女作好心理準備。

  現時教育局允許每所小學每班收生高於學額一成,每班可額外提供兩個至三個學額,大多數學校都會在放榜後,接受叩門申請。如對派位結果不滿意,不少家長會把握最後機會到心儀的學校申請,津貼小學議會顧問張勇邦指,家長收到結果後宜先調整心態,了解獲派學校是否真不能接受,如決定叩門,也切勿太多心,最多向首三志願學校叩門已足夠。

  根據學校回覆的問卷,叩門面試內容多圍繞常識、生活習慣和學習情況話題進行個人面談,也有學校通過小組遊戲活動、看圖說故事等觀察學生表現。本身是聖公會聖雅各小學校長的張勇邦認為,學生面試當日表現最重要是有禮貌、主動和有精神,「所以家長應該要先和子女作好心理準備,讓他們喜歡和了解叩門學校,這樣他們自然能在面試中表現出來。」

  他又指,由於每所學校的收生準則均有不同,家長宜事先做好準備,放榜當日備妥學校申請表、小一註冊證和其他文件副本,至於課外活動證明書、獎狀等應以適宜為主,切忌遞交一大疊,又提醒家長當日毋須提早佔位排隊或帶同子女到處奔波叩門。

20170602 - 小一派位明放榜 近七成學童派首三志願

標題:小一派位明放榜
近七成學童派首三志願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本年度小一入學統一派位結果將於明日公佈。教育局表示,本年度共有32,235名學童參加派位,人數創10年新高。獲派首3志願的學童共21,785人,比率為67.6%,較去年微跌約1.4個百分點,連同獲派自行分配學額的3,297人,派位整體滿意率為81.3%,與過去兩年相若。

今明兩年雙非童入學高峯
本港雙非童出生人數於2011年達巔峯,這批小孩今、明年適齡入讀小一。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表示,今年入讀小一的學童人數增加,對獲派首3志願比率有一定影響,但他預計來年入讀小一的學童比今年更多,加上家長會一窩蜂地選報個別受歡迎學校,他預計明年獲派首3志願的比率將更為嚴峻。
教育局提醒家長,得知派位結果後須在明日或後日上午9時半至下午12時半或下午1時半至4時半,返回原先遞交選擇學校表格的統一派位中心領取小一註冊證,家長須帶備小一入學申請表或選擇學校表格的家長副本作證明;其後帶同小一註冊證於6月6日或7日辦理入學註冊手續,若未能如期辦理註冊手續,須預先與學校商討特別安排,否則視作放棄學位。
教育局續指,希望「叩門」的家長可先到原本獲派的學校註冊,辦妥入學手續後再去叩門。當另一所學校答允取錄後,家長應前往原先獲派的學校取回小一註冊證。

20170602 - 等同直資學費 學界詫異

標題:等同直資學費 學界詫異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教育局早年批准喇沙小學向每名學生收取3,200元堂費,校方今年擬申請大幅加堂費,津貼小學議會顧問、資深小學校長張勇邦對此感詫異,稱從未聽聞小學可收堂費,又指教育局應公開小學申請堂費的準則、程序、審批標準,供所有津小學校參考。

促教育局公佈審批準則
教育局指,根據《小學資助則例》批准喇沙小學自2002年起收取3,200元堂費,該例僅指明校方可向教育局申請堂費,以達致用於教育需要的開支,但未有列明申請準則和局方審批原則。
張勇邦稱,業界從未得悉小學可申請堂費,「我哋平日講緊320蚊一年,高過320蚊都已經要申請……冇聽過小學有堂費概念,通常高中先有」,又指教育局無公佈堂費申請準則,「咁你批得,即係有一套機制審批,咁就應該向業界解釋,最終申唔申請到都好,至少要畀大家知」。
他又質疑,津小同時獲政府資助及向家長收取與部份直資學校學費相若的堂費,做法弔詭,擔憂部份學校「越富越強」,「咁你有錢買教育服務、增加設施、改善環境,就自然可以吸引人嚟報讀」,亦質疑學生成績好會否有助申請堂費,批評局方現行做法不透明。

20170602 - 喇沙小學堂費擬加56% 增至5,000元 家長斥不合理

標題:喇沙小學堂費擬加56%
增至5,000元 家長斥不合理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津貼小學名校喇沙小學擬下學年起增收堂費,由每年3,200元大幅增加至5,000元,加幅逾56%;有家長斥不合理,不滿增幅「仲高過直資學費平均加幅」,批評校方不應將費用轉嫁學生;喇沙小學則解釋,政府限制收生令其收入減少,故需靠加堂費達致收支平衡,惟未有公佈詳細開支預算。
記者:葉偉東

喇沙小學上周五向家長發通告,宣佈正就加堂費收集家長意見。
通告指,因政府2008至2009年實施限制班級人數政策,學生整體人數減少兩成,堂費收入因而減少,加上過去數年校方入不敷支,未來數年需要更換冷氣、鮮風機等大規模修葺,故擬於2017/18學年起將堂費由每月320元加至500元,即每名學生全年繳交5,000元堂費;預計加費後,收入可由原本約360萬元增至560萬元。

校方:因應物價漲
該校小一家長陳女士向《蘋果》表示反對大加堂費,「加唔係唔得,但一次過加咁多就唔係太合理,一加就加超過50%,仲高過直資學費嘅加幅」,陳女士又質疑校方無逼切性加堂費,「佢可以申請教育局其他基金、QEF(優質教育基金),亦應該節流,唔應該將支出轉嫁畀家長」。
另有不願具名的家長則指出,通告僅將堂費及租場費列作學校收入,未有計算教育局資助額,質疑校方刻意營造學校入不敷支,等同誤導,促校方詳細交代堂費的運用計劃、增費理據。
喇沙小學覆稱,正就增加堂費諮詢家長。校方強調加費是因應物價上漲及局方限制班級人數政策影響,已收回的家長回覆當中,近九成同意加費。校方亦解釋,教育局資助額與堂費收入是分開處理,已主動安排家長會解答家長疑問,惟未有透露堂費的詳細運用計劃。
教育局則稱,未收到該校的增費申請,局方2002年曾批准該校每年收取3,200元的堂費申請。局方續稱,除非獲批准,否則學校不得向小一至中三班級收取堂費。

20170601 - 港童飲奶及運動量不足

標題:港童飲奶及運動量不足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港童飲奶及運動量愈趨下降,有調查指出,每四名受訪兒童就有一人於六歲前「戒奶」,逾三成更沒有飲奶習慣,而且每周的運動量亦較世衞建議的低三成六。有大學教授建議父母以身作則,與子女共同培養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的習慣。

  菲仕蘭有限公司委託浸大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進行「香港兒童健康調查」,分別訪問了三百多名港童及三百多名家長。調查結果發現,每四名受訪兒童就有一人於六歲前「戒奶」,逾三成港童及逾六成家長都沒有飲奶習慣;港童平均每日進食的奶類製品為零點七份(一份為二百四十毫升牛奶或兩片低脂芝士),低於衞生署每日兩份奶製品的建議。

  VNS營養健康中心首席註冊營養師詹兆洲表示,有部分家長會因為自己或子女飲奶後感不適而「戒奶」,但其實奶蘊含豐富蛋白質、鈣、磷、維他命A 和D 等,有助骨骼生長;並指亞洲只有少於百分之四幼兒及兒童對牛奶過敏,飲奶後不適普遍與乳糖不耐症有關,有關患者可每日增加飲奶分量,讓身體慢慢適應。至於豆奶等植物奶有否用,他則說,植物奶屬無機鈣,身體吸收率較牛奶低。

  據世衞建議,五至十七歲兒童每天至少運動六十分鐘,十八至六十四歲成人則應每周做至少一百五十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調查亦發現,受訪港童平均每周只有二點九日做運動,較世衞建議的低三成六,百分之六點七,更完全沒有運動。

  浸大體育系副教授及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雷雄德指,有飲奶習慣的家長中,九成子女也有飲奶習慣,建議父母以身作則,與子女共同培養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的習慣,多進行親子運動,運動項目亦要多元化,包括跑、擲、跳等不同運動類型,「淨係踢波,上肢協調會較差」,令孩子無論心肺功能、骨骼和肌肉等,都得到全面的健康發展。

20170601 - 深水埗幼園22學童染甲流

標題:深水埗幼園22學童染甲流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本港再新增一宗學校爆發流感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公布聖公會深水埗基愛堂幼稚園有廿二名學童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分別為十一男及十一女,年齡介乎三至六歲,自本月廿二日起先後出現發燒、咳嗽及喉嚨痛等病徵;當中廿一人曾求醫,四人需入院,各人經治療後已出院,全部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表示,四名曾入院學童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中心已派員視察該幼稚園,並對該校進行醫學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