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十八歲以下兒童貧窮率下跌,由二○○九年約兩成五下降至去年約兩成三,但仍顯著落後於先進國家。有學者發起跨大學研究,以兒童匱乏清單,了解兒童貧窮情況,發現本港兒童在二十一項必需品中,有十四項是想要但無法負擔的物品和活動。有學者指,兒童愈「匱乏」,對整體生活愈不滿,促港府強化支援弱勢兒童的財政及社區需要。
12%無機會參加課外活動
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及約克大學聯合進行該研究,於前年六月至去年八月抽查七百九十三名青少年,年齡介乎十歲至十七歲,調查列舉二十一項必需品,若受訪兒童認為該項目屬必需品卻未擁有,即屬「兒童匱乏」。受訪的港童平均有十四項主要與學習環境相關的「兒童匱乏」,包括百分之四點三人想有卻沒有電腦丶約一成四表示沒有合適的溫習地點、約一成二人沒有機會參加課外活動。
城大公共政策學系助理教授劉嘉慧指出,對生活感到匱乏的小朋友有被欺凌情況,隨受訪兒童的年齡愈大,生活滿意度亦愈趨下降。當兒童感到與家人和老師之間有緊密關係,可提升他們整體生活滿意度。
嶺大副校長兼比較政策講座教授莫家豪認為,過往研究一般只會以貧窮家庭收入來量度生活滿意度,未能直接從兒童角度了解貧窮情況。
12%無機會參加課外活動
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及約克大學聯合進行該研究,於前年六月至去年八月抽查七百九十三名青少年,年齡介乎十歲至十七歲,調查列舉二十一項必需品,若受訪兒童認為該項目屬必需品卻未擁有,即屬「兒童匱乏」。受訪的港童平均有十四項主要與學習環境相關的「兒童匱乏」,包括百分之四點三人想有卻沒有電腦丶約一成四表示沒有合適的溫習地點、約一成二人沒有機會參加課外活動。
城大公共政策學系助理教授劉嘉慧指出,對生活感到匱乏的小朋友有被欺凌情況,隨受訪兒童的年齡愈大,生活滿意度亦愈趨下降。當兒童感到與家人和老師之間有緊密關係,可提升他們整體生活滿意度。
嶺大副校長兼比較政策講座教授莫家豪認為,過往研究一般只會以貧窮家庭收入來量度生活滿意度,未能直接從兒童角度了解貧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