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7歲男童疑被同學欺凌,香港心理衞生會執行委員黎守信醫生表示,倘小朋友長期活在暴力環境下,可能影響到將來心理發展,變得焦慮及自我形象低落,建議家長帶小朋友向專業人士求助。
或致內向缺乏自信
他表示,家庭及學校是小童成長的重要地方,受過校園欺凌的小朋友或會變得更加自閉,不懂與人相處。做父母的不難察覺小朋友的變化,包括失眠、逃避上學、發噩夢及無故哭訴,若知道他們走不出受欺凌的陰影,應該向老師、駐校社工及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城市大學犯罪心理學家黎定基稱受欺負的學生可能因長期壓抑,導致憤怒隨時失控,曾有一名學生忍無可忍下,持𠝹刀襲擊欺負他的同學,所以學校及家長應正視問題。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根據過往案例,暴力的受害人往往變成暴力的施虐者,受過校園欺凌的小朋友,將來可能有暴力傾向,甚至有反社會行為,或者變得更加內向,缺乏自信心,抬不起頭做人。張又說,家長應向受欺凌的小朋友解釋問題不是錯在他身上,同時需要求學校還小朋友公道,校方應嚴懲施虐學生,糾正他們的錯處。
或致內向缺乏自信
他表示,家庭及學校是小童成長的重要地方,受過校園欺凌的小朋友或會變得更加自閉,不懂與人相處。做父母的不難察覺小朋友的變化,包括失眠、逃避上學、發噩夢及無故哭訴,若知道他們走不出受欺凌的陰影,應該向老師、駐校社工及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城市大學犯罪心理學家黎定基稱受欺負的學生可能因長期壓抑,導致憤怒隨時失控,曾有一名學生忍無可忍下,持𠝹刀襲擊欺負他的同學,所以學校及家長應正視問題。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根據過往案例,暴力的受害人往往變成暴力的施虐者,受過校園欺凌的小朋友,將來可能有暴力傾向,甚至有反社會行為,或者變得更加內向,缺乏自信心,抬不起頭做人。張又說,家長應向受欺凌的小朋友解釋問題不是錯在他身上,同時需要求學校還小朋友公道,校方應嚴懲施虐學生,糾正他們的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