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5 - 三成兒童兩歲前用電子屏幕

標題:三成兒童兩歲前用電子屏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現時有超過五成、約40萬12歲或以下兒童患近視,病發率是全球最高地區之一。香港眼科醫學院與香港眼科學會調查發現,本港約三分之一幼兒早於2歲前已開始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兩機構表示調查反映情况嚴重,指幼童2歲前應與電子屏幕「零接觸」,建議家長注意子女使用產品的時間。

小於2歲不應接觸電子屏幕
調查於今年6月以問卷方式訪問一所幼稚園的221名家長,其子女年齡為2至6歲,結果發現近95%幼童每天使用電子屏幕的平均時間少於2小時,結果雖符合衛生署指引,但當中兩成半家長表示,使用這些產品純粹為娛樂。
香港眼科醫學院會董高德全醫生認為,調查結果令人憂慮,因根據衛生署的指引,少於2歲的幼童不應接觸電子屏幕,而幼稚園學生每天不應超過2小時,「小孩一拎起部機就唔識放低,家長一定要睇住」。他表示,兒童使用電子屏幕除會加深近視,更可能引發眼乾症及青光眼,呼籲家長不要輕視風險。

使用屏幕20分鐘需望遠物
高德全建議,幼童應從小建立正確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習慣,每使用20分鐘,便要休息20秒,望向20呎外的事物,並應與手機屏幕保持30厘米距離,平板電腦則是40厘米。他又指家長可多讓子女戶外活動,以幫助他們預防及減慢近視加深。
張女士的女兒自兩年前升讀小學後,寫字常出現錯漏,「一個字明明有三畫,但佢寫親都係兩畫」。女兒稱自己「睇唔清」,驗眼後才發現近視達100度,其後更逐漸加深,現時要滴眼藥水控制病情。為減慢近視加深,張女士現在會控制女兒玩電子遊戲時間至每日不多於15分鐘,又會帶她到遊樂場玩,增加機會望向遠處景物。

標題:港三分一幼兒過早看電子屏幕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電子產品如智能電話、平板和個人電腦等日益普及,更被謔稱為「電子奶嘴」。有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一幼兒早於兩歲前已開始接觸電子屏幕產品,更有約一成幼兒每日使用時間達兩小時,不符合衞生署或國際的有關指引。醫生指零至八歲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建議父母與兒童可每日定時進行戶外活動,學前兒童每天三小時體能活動,預防及減慢近視加深。

  香港眼科醫學院與香港眼科學院在今年六月,以問卷方式訪問一所幼稚園,其子女年齡介乎二至六歲的二百二十一名家長,了解幼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習慣。結果發現有約三成幼童在兩歲之前已開始接觸電子屏幕產品,有兩成半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純粹作娛樂用途,有一成兒童更每日最少使用一小時至兩小時。

  香港眼科醫學院會董高德全醫生表示,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及香港衞生署建議,應避免讓兩歲以下幼童接觸電子屏幕產品,幼稚園學生每日不應使用超過兩小時,小學生在學習上及娛樂上的使用熒幕時間,合共亦不應超過兩小時。高又指應培養良好護眼習慣,如眼睛與智能電話、平板電腦、個人電腦屏幕應分別保持三十、四十、五十厘米的距離,每使用滿二十分鐘應望向二十呎外景物最少二十秒。

  香港眼科醫學院院長周伯展指,幼童過早使用電子屏幕,除增加患近視機會,還可能引發青光眼等併發症。因此孩童三歲後應定期驗眼,而八歲前乃「黃金治療期」,幼童每日應有三小時的累積運動,包括最少一小時戶外時間,電子熒幕光度及對比度亦應調低至剛好可視的程度。

  此外,聖雅各福群會去年二月起,以問卷訪問七百六十二個曾到該會驗眼的基層市民。結果發現有八成人,曾感到自己眼睛或發現子女的視力有不同程度的毛病,但因經濟問題而沒有主動求醫。

  經眼科視光師檢查後,發現有近三成受訪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眼疾,即每三個基層人士便有一個有視力問題,其中約兩成人有翼狀胬肉增生及白內障,約一成患有視網膜病變及相關病症等。

  眼科視光師黃偉雄指出,翼狀胬肉是增生組織,患者眼白內像長了一塊肉,若不治療會延至瞳孔位置導致角膜變形,令視力受阻,嚴重者需要以手術作治療。建議三歲或以上兒童要定期檢查眼睛,以免延誤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