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公教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與德國埃森這兩個姊妹教區近年時有安排青年互訪和交流,兩地青年將於五月及六月在港舉辦聚會,分享彼此在異地的經驗與得著。
香港教區於二○ 一四年派遣周煦卓和巢君懿到德國埃森生活一年,兩人去年返港後,來自德國埃森教區的德籍青年馬特(Malte Schade)和安娜(Anna-Luisa Bormann)則於去年十月來港體驗一年,並於天主教學校服務。四人將分別於五月和六月在三場聚會中,與參加者暢談互訪經驗。德籍青年將分享德國資訊,如當地的生活方式、文化、習慣,以及介紹德國教區活動、當地青年信仰生活等,亦會解答與會者有關德國的問題;至於兩位香港青年則分享其於德國生活的經驗及介紹埃森教區。
首批參與上述體驗計劃的青年周煦卓及巢君懿四月二十五日對本報說,交流計劃讓她們認識當地社會和文化,其間她們參與德國明愛與埃森教區合作的社區服務計劃,為在社區內隱蔽或有需要的人士服務。
從事藝術教育工作的周煦卓畢業於中文大學藝術系,她表示在德期間被安排到兩間兒童及青少年中心服務,接觸到來自土耳其裔、阿拉伯裔的移民後代,親見好些青少年礙於家庭問題成為童黨,「我不是社工,有時見到需要關顧的兒童,會因無法幫助他們改變現狀而感到無奈」。
她嘗試讓孩子透過藝術表達其所思所感,又以紙皮製作大型相架框展示活動照片,「藉美化環境讓他們有歸屬感」。
周煦卓六年前到德國參與工作假期前已學習德語,是次再到當地,簡單德語有助她與兒童溝通,周建議有意到德國交流的青年先從語言方面著手,而主動參與活動亦有助參加者投入當地的文化和信仰生活。
巢君懿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她表示一年的德國生活令她感受到自己的局限,亦教曉她如何從困難中學習愛與接納每個人, 「我不懂德文,難與兒童溝通,當時感到自己有如『斷臂』般無助」。最初她只能與願意說英語的小朋友交談,或透過身體語言溝通,「我以微笑表達關懷,希望孩子能感受得到」。
她其後與新移民青少年一起學習德文, 並積極參與當地的教會活動,「能有機會於德國生活,學習與當地人同行讓我更了解他們的生活」。巢現時在香港保護兒童會工作,照顧三歲以下、遭父母遺棄或來自有問題家庭的嬰幼兒,她說,德國的體驗令她有勇氣作新嘗試,期望透過工作能關顧更多有需要的人。
香港教區現正招募二○一六至一七年往埃森教區的交流生,對象為十八至三十歲的公教青年。